有关中国社会政治内容训练题

合集下载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 小专题训练--2023届高三人教版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  小专题训练--2023届高三人教版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一、选择题1.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准备宪法起草工作,然而当时大陆未全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长期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尚待恢复,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尚未达到应有水平等。

以上表述是为了说明( )A.政府事实上没有掌握政权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必要性C.“一五”计划召开的背景 D.宪法制定条件尚不成熟2.下图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整个会徽图案庄严富丽,具有深刻的政治含义。

下列选项对其“政治含义”解读不正确的是( )A.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B.齿轮、嘉禾表示工农联盟为基础C.“1949”表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的年份D.四面红旗表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下列各项中属于《共同纲领》内容的有( )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③规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④规定中共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

其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 )A.新中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B.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5.“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还是几个党好。

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

……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采取的民主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制度6.1951年12月,毛泽东说:“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

中考社政练习题

中考社政练习题

中考社政练习题社政是中学中考的一部分,包含了很多与社会和政治相关的知识和理论。

通过社政科目的考试,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和政治的基本概念,培养良好的社会意识和参与管理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考社政练习题,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联合国会员国?A. 中国B. 俄罗斯C. 加拿大D. 古巴答案:D解析:古巴虽然是联合国观察员国,但不是联合国会员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制度是?A. 公有制B. 私有制C. 联合制D. 社会主义制度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二、填空题1. 我国现行的国务院总理是______。

答案:李克强2. 国际劳动节是每年的______。

答案:5月1日三、简答题1. 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体现了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它包括国家富强、民主法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体主义、时代精神等九个方面。

2. 简述联合国的主要职责和作用。

答案:联合国的主要职责和作用包括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权等。

它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协调国际社会的合作,促进全球公正与平等。

四、案例分析题某市民有购买房屋的需求,他所关心的问题是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等。

请你根据这个问题,分析该市民的需求与社政知识的联系,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答案:该市民关心的问题与社政知识有密切联系。

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巨大,它们的变化会影响房价和购房贷款等因素。

建议该市民关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合理规划自己的购房计划。

总结:通过解答以上的中考社政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中考社政科目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国际组织、法律法规、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们在备考时应该系统学习相关知识,并多做题进行巩固。

当代中国政府与与政治模拟试题

当代中国政府与与政治模拟试题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试题一.选择题(10×2=20分)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①人民主权原则②人权保障原则③法治原则④分权制衡⑤民主集中制原则A.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2.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核心是()A.党管干部B.干部任免权C.监督权D. 分部分级管理3.我国国家主席拥有下列哪几项职权()①任免权②立法权③荣典权④发布命令权⑤决定权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⒋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中央委员会B.全国人大C.最高人民法院D.全国政协⒌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提名A.中央委员会B.全国人大代表C.大会主席团D.人大常委会委员长⒍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A.分权制衡B. 民主集中制C.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D.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党委领导制⒎立法程序的阶段包括()①提出法案②审议法案③表决和通过法案④区域试点⑤公布法律A.①③④⑤B. ①③⑤C. ①②③⑤D. ①②③④⑤⒏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 ( )A.宪法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D.政党制度⒐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的是 ( )A.宪法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协商合作制⒑我国目前最大的参政党是()A.中国民主建国会B.中国民主促进会C.九三学社D.中国民主同盟二. 名词解释 (6×5=30分)1.政治协商2.政权组织形式3.间接选举4.政府体制5. 行政监察6.司法制度三.简答题(2×15=30分)1.请简述什么是民族自治地方?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哪些基本形式?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政府和国家间的区别与联系四.论述题(1×20=20分)从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演进历程来看我们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参考答案一.1.D 2.B 3.A 4.B 5.C 6.B 7.A 8.C 9.C 10 .D二.1.政治协商: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正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初中政治国家制度大题经典例题总结

初中政治国家制度大题经典例题总结

初中政治国家制度大题经典例题总结
1. 题目一
题目:请简述我国国家制度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我国国家制度的基本特点包括: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民主制度、领导、依法治国、国家分权和集权相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等。

2. 题目二
题目:请概括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参考答案: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领导的多党制度,通过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和政治协商,实现政府决策的广泛民主参与和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协调。

3. 题目三
题目:请简述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

参考答案: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包括村民自治、社区自治和工矿企业自治等形式,通过选举和代表大会制度,实现居民在基层事务管理中的民主参与和意见表达。

4. 题目四
题目:请阐述我国的法治建设。

参考答案:我国的法治建设是指依法治国的进程和成果,通过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强化法律效果,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公民权利。

5. 题目五
题目:请简要说明我国的环境保护制度。

参考答案:我国的环境保护制度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措施,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初中政治国家制度大题经典例题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政治知识应知应会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知识应知应会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知识应知应会练习题及答案题目一我国的国家制度是什么?- 答案:我国的国家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题目二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哪些?- 答案: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等。

题目三请简要介绍我国的宪法。

- 答案:我国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各项基本权利。

宪法按照党的意志制定,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题目四我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答案:我国的政治体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题目五请解释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概念。

- 答案:政治权利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合法权益,如选举权、被选举权等。

政治义务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遵守宪法和法律、参加选举投票等。

题目六请列举我国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

- 答案: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自由、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教育权利等。

题目七请解释国家的主权和独立的概念。

- 答案:国家的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独立行使权力、建立自己的制度和法律等。

独立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外国的控制和干涉,有权自主决定自己的内外政策。

题目八请解释国家的民族平等和团结的概念。

- 答案:国家的民族平等是指各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团结是指各个民族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共同的目标下团结一致,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题目九请解释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

- 答案:全面依法治国是指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题目十请解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

-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之一,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渠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和决定权。

以上是政治知识应知应会的一些练习题及答案。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政治对应练习题

政治对应练习题

政治对应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民主集中制的特点?A. 党内民主,上下一致B. 党内权威,群众监督C. 党内民主,服从中央D. 党内权威,严密领导2.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最根本的职能是:A. 维护社会稳定B. 保护私有财产C.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D. 维护阶级统治3. 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机构中,实施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机关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C. 共产主义青年团D. 中共中央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_______”,这是一项基本的国家制度安排。

A. 民主集中制B. 人民代表制C. 体制改革D. 法治国家5.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代表全党利益的全国性党内最高权力机关是:A.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中共全国代表大会D. 共产主义青年团二、判断题1.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 )2. 政治制度是国家有机机构的统一体现,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 )3.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4.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是中国政府的著名政治局之一。

( )5. 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进行党员的选拔和决策。

( )三、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

中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和依法治国原则的运行。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

2. 什么是民主集中制?请简要描述其原理和实践。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内部的组织原则,即充分发扬民主,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

它的原理是在集体领导下发挥党员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决策和监督工作。

实践中,党内民主表现为党员大胆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决策的讨论和表决,而集中制则要求党员服从党中央的决策和统一指挥。

3. 中央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机关,请简要介绍其职责和作用。

专题0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021年高考政治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

专题0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021年高考政治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

专题0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2021·全国高考真题乙卷)现行的《宗教事务条例》第58条规定,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资产、会计制度,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财务状况、收支情况和接受、使用捐赠情况,接受其监督管理,并以适当方式向信教公民公布。

据此,正确的解读是( )①乡级人民政府没有管理宗教事务的职责②宗教团体需要加强财务活动的规范管理③宗教事务条例不适用于不信教公民④宗教团体应当接受国家的监督管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1·河北高考真题)走访提案承办单位,是全国政协在重新修订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后新增的一种重点提案督办方式。

2020年11月27日,全国政协委员高杰就其提交的有关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保护的提案,到国家文物局走访督办,通过与国家文物局有关领导面对面沟通、深度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该督办方式有利于( )①进一步推动提案办理工作提质增效②通过强化政协委员的质询权,促进提案落实③更好发挥提案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方面的作用④丰富协商民主形式,开拓多党合作的新路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2021·湖南高考真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作出修改,新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始终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条款。

坚持“全过程民主”( )①为人民更好行使国家权力夯实制度基础②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大完善和发展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④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律保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1·广东高考真题)为贯彻实施民法典,2020年6月至12月,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对591件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139个指导性案例的清理工作,废止116件,修改111件,决定对2个指导性案例不再参照适用,制定了与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的司法解释。

2023年政治教育知识竞赛试题180题及答案

2023年政治教育知识竞赛试题180题及答案

2023年政治教育知识竞赛试题180题及
答案
1. 以下哪个党派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组织者?
- 答案:中国
2.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什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 答案:经济基础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答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不发达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 中国的最高理论和最高政策决策机关是?
- 答案:中央委员会
5. 中国最早的组织者和奠基人是?
- 答案:陈独秀
...
(此处省略其他题目及答案)
...
17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什么性质的民主?
- 答案:根本性民主制度
177. 怎样才能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个对照”
- 答案:对照的设计、对照精神、对照中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决策、对照科学社会主义、对照历史哲学
17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飞跃对全党全社会影响甚至几十年不会消失”这是在()指出的
- 答案:十九大报告
179. 计划是党和人民决定民族、政权之命运的根本所在,这是在第一个______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

- 答案:中央政治局
180.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以()年建党为历史起点,()年新中国成立为历史起点,行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使命的。

- 答案:2021,2049
(以上为部分试题及答案)
该文档为2023年政治教育知识竞赛试题,共包含180道题目及答案,旨在帮助参赛者巩固政治知识,提升竞赛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中国社会政治内容训练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据此回答1~3题。

1.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位世袭B.建立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2. 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清朝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④清朝军机处的设置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3.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中国具有几千年的政治文明发展史。

古代的制度丈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据此回答4~8题。

4.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的主要意义在于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皇帝的权力C.巩固了国家的统一D.实践了法家学说5.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主要体现了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相权威胁皇权C.国家统一的需要D.权利的相互制约6.下列官职或机构中,对中央官吏行使监督职能的有①刺史②御史大夫③御史台④按察使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④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回答10~12题。

7.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和完善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主要是指其①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②扩大了选拔官吏的来源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④加强了思想控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8.明朝选拔官吏沿袭了科举制,其主要特点是①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②废除明经诸科,设明法科③答卷的文体为“八股文”④允许发挥个人见解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中国古代各个封建王朝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据此回答9—10题: 9.唐朝时管辖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方式有①设置都督府,建立行政机构②送公主和亲③从内地迁来大批移民④册封当地首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的政策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B.在当地推广土司制度C.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中国古代经常出现国家分裂的现象,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据此回答11~13题。

11.维系一个统一的大帝国,通畅的交通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秦统一以后,在交通方面采取的措施有A.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B.统一车轨,修建驰道C.“陆行乘车,水行乘船”D.设置转运使管理交通12.阅读下面的这幅历史地图。

此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B.汉初的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形势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D.唐朝时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13.元朝和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中,不同的是A.抗击外来侵略B.加强对西藏的管辖C.建立行政机构开发边疆D.设置机构管辖台湾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据此回答14~15题。

14.2006年1月25日长江日报讯:市民革施平等13名政协委员联名写出提案:应尽快将辛亥革命首义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武汉成为辛亥首义之地,其原因主要是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②新知识分子群思想活跃③人民群众反抗怒潮高涨④革命党宣传组织深入⑤四川保路运动创造了条件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15.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最大贡献是A.扩大了中国和世界的交流B.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B.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D.使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据此回答16~20题。

16.对瓦窑堡会议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目的是制定适应民族革命战争需要的政治路线②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③推动了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④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报告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1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有①具有空前的广泛性②国共两党采取党外合作的形式③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成文的共同纲领④国共双方各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18.1940年,毛泽东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

“中间势力”是指①农民和小资产阶级②民族资产阶级③官僚资产阶级④开明绅士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9.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共坚决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其根本用意是A.不准备与国民党继续合作B.以斗争求团结B.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显示人民军队的力量20.以下图片中,能够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是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④制度变革与法制建设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据此回答21~25题。

21.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A.在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发动群众参加共产党的整风运动D.成立全国政协22.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3.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宣告人民政协完成历史使命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③④24.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A.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25.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是因为它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C.提出了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张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主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27题11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

赢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三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

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四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请回答:(1)据材料一,“三公”的出现有何实质意义?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3分)(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3分)(3)据材料三,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2分)(4)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据此并结合材料四,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

(3分)(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3分)27.阅读下列材料: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大事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套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1954年,第一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正式载入宪法。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966—1976年,十年动乱。

造反派夺取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多年停开,公检法陷入瘫痪。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1978年,十一后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1979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986年,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后,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如《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年,全国人大九后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请回答: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三个阶段的基本内容、阶段特征,并分析其实质和发展趋势。

(11分)28.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施行,用统一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

”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种看法是否互相矛盾,为什么?(4分)(2)请就科举制度从隋唐的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

(8分)2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共对国民党采取的政策各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3公)中国政治文明历程模块训练题参考答案1.D [A项属于D项范畴之一,首先掉除,B、C虽是其内容,根据教材表述,郡县长官及三公九卿任免均由皇帝负责,同时说明皇权至高无上。

故选D。

]2.A [C、D明显不符合史实首先掉除。

B项表述不确切、不完整。

三省六都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三省分工使宰相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故选A。

]3.A4.C [A、D与题干不符,B项说法正确,但根据题干“主要意义”所示,C项更符合条件。

]5.A [统治阶级所做的一切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其统治,故A正确。

]6.C 7.B 8.B 9.D 10.D 11.B 12.B 13.A 14.A 15.B 16.A 17.B 18.D19.C [以斗争求团结是其策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是其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