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对策探析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机化发展探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机化发展探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机化发展探析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一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经之路。

农机化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机化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农业生产方式要朝着高效、智能、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农机化发展的新型农业机械和设备将会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收入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农机化发展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加快推动农机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影响。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机化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大农机设备的研发投入,推动农机技术的升级换代。

通过引进、创新和推广新型农机设备,加强农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机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加强农机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农机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等服务。

通过建立农机装备购买和租赁的平台,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农机化服务,提高农民对农机化的认可度和使用率。

加强农机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农机化人才培训和引进,提高农机技术人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机化服务人员队伍,为农民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加强农机化产业链的建设和延伸。

通过农机化产业链的建立和发展,推动农机制造、销售、租赁、维修等环节的互补和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农机化产业链,实现农机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机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加大对农机研发、推广和服务体系的投入,加强农机化人才培养和产业链建设,可以推动农机化的快速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

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作用分析探讨

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作用分析探讨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08.028农业机械化、农田“宜机化”改造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是优化农业机械发展的先决条件。

新时期下,农业机械化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技术环节和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此,应大面积推广农业机械化,通过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克服区域发展不均衡、地理和气候障碍、经济水平限制等因素,发挥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作用性。

一、农业机械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逻辑关系1、农业机械化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关键内容(1)推进乡村振兴,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的重要体现,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稳固发展。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自新石器时代我国农业就已经出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新时期下,我国对农业领域的发展更加重视,全面部署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全面发展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以期能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调动和提高农业领域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提升农村经济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提升全体民众的生活水平。

(2)从目前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看,不难发现,强化农业装备制造是突破农业发展瓶颈的有效措施,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恰恰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它不仅在农业领域必不可少,有效抵挡自然灾害,为农产品的供给提供坚实的设备支持。

在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等方面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能有效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现存问题,并确保农业生产健康且持续地发展,它属于一项中长期战略规划,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3)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业生产技术是实现战略总体目标的重要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提升农民素质的有效方式是强化农业机械化水平,尤其在实际农业生产实践中,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改造传统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从而构建新型农村文明生态体系。

农业机械化发展,减轻了人力成本负担,提升了农业作业效率,为农民致富增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兴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对策探析

兴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对策探析

兴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对策探析一、兴城市农业发展现状兴城市地处辽宁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产业基地。

农业在兴城市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传统的人工劳动模式和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渐外流,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兴城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兴城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依然以传统的人工劳动和简单机械为主。

农民在生产中仍然依赖于人力耕种、耕作,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相对于发达地区的现代农业,兴城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由于缺乏足够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支持,导致了兴城市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自动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三、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必要性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机械化可以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2.保障粮食安全。

农业机械化可以帮助农民提高耕作和种植效率,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机械化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回流农村,带动乡村经济的繁荣。

1.加大政府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支持,鼓励农民购置农机具,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2.加强科技支持。

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的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机设备的研发水平和技术含量,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3.改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的农业机械化服务网络,提供农业机械化设备租赁和维修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服务支持。

4.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对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1.提高农产品质量。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将使农业生产更加规范化、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路径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路径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8071.2024.04.049农业机械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会对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重大影响,也将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力支撑。

发展农业机械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产品品质、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1农业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是指借助机器来代替人的体力劳动,通过实现机械化生产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既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又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1.1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农业生产缺少劳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对农业劳动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1.2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条件的改善,传统的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农业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不利于资源环境保护。

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机械化可以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1]。

1.3促进农村环境改善机械化作业能有效减少劳动强度,改善田间作业环境,实现农艺与农机技术措施有机结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机械化作业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可以促进农村绿色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生态农业,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对策研究

农业机械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显得愈发重要。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和保障,它既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又能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农业机械化与乡村振兴的概念及相互关系1、农业机械化的概念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替代人力和畜力,完成农业生产中的各项作业。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产能的提高。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农业机械化发展,可以使我们的农民更加轻松、高效地完成各项农事活动,为农业生产创造条件。

2、乡村振兴的概念乡村振兴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发展方兴未艾,但同样也带来了资源环境破坏、社会问题增多等问题,而乡村地区则面临农业结构调整、优秀人才流失、农村资源浪费等问题。

乡村振兴是我国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一项战略。

它是指要通过农村体制改革,整合农村资源,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从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乡村振兴旨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二者之间的关系农业机械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保障。

实施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活水平。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以带动农业产业链的升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奠定坚实的保障。

农业机械化还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农田水利条件,减少农业污染,保护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对策探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对策探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对策探讨作者:王丽萍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2年第05期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云南省建水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和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制定出针对性策略。

云南省建水县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农业机械装备不足与结构不合理、农机服务管理体系不健全以及缺乏农业机械化领域人才。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了促进云南省建水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机产品质量与种类的更新,完善农机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农机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使当地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拥有可靠保障。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机械化;服务管理体系;人才培养当前,农业机械种类不断增加,技术性能日益提升。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运用农业机械化设备,能大幅提高效率、降低人力依赖、增加经济效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落实。

相关部门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制约因素,科学制定有效对策,才能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机械化的良好发展。

1 推进机械化生产的意义1.1 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当前,农村地区严重的老龄化和人员外流现象使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土地经营的专业化与集约化趋势越发明显。

以云南建水县农村地区为例,当地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分散的农户经营,这些农户受到经济和生产模式限制,通常不会将农业机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分散的农户经营不仅消耗大量人力,还制约农作物产量及品质提升。

要促进农业经济良好发展,就要积极转变以往的农业经济模式,运用现代化技术推动规模化生产。

农业现代生产经营借助机械化设备提升农业生产种植的整体效率,使农业生产模式拥有更多技术支持,从而逐渐转变以往的小农经济。

农业机械化发展可以将分散的农业经营集中起来,整合资源,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生产[1]。

合理运用农业机械推进农业生产与经营,能够优化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的总体水平,还能够保证农业生产的综合质量,有利于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健康发展。

农业机械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发展路径探析

农业机械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发展路径探析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机器代替人力、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为目标。

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步机械化、大力推进机械化和全面发展机械化。

初步机械化时期主要是农村地区引进少量简单机械设备,如拖拉机、插秧机等,以取代人力和畜力,提高生产效率。

但由于设备种类单一、机械化水平低下,机械化率极低,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缓慢。

大力推进机械化时期国家实行了一系列农业机械化政策,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生产和使用,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农业机械化设备种类不断增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机械化率也随之上升,为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面发展机械化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高峰期。

在这个阶段,农业机械化技术不断革新,设备种类日益增多,机械化水平和机械化率有了质的飞跃。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一、农业机械化的实际影响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力或畜力完成一系列耕作、种植、收割等工作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乡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农业机械化对乡村经济的影响①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出现使得农业生产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快捷,减少了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农业机械化设备的使用可以使得生产效率提高,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从而增加了农村经济收益。

例如,大型联合收割机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农作物收割工作,相比于传统的手工收割,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②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农业机械化设备的使用可以使得农民转变种植方式,从传统的手工劳动和小规模生产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梁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梁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梁勇发布时间:2021-09-10T02:37:19.300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4期作者:梁勇[导读] 近年来,我国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农业的生产方式从传统的人力劳动逐渐转变为机械自动化的生产模式。

身份证号码:45252519731228xxxx 玉林市检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537000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农业的生产方式从传统的人力劳动逐渐转变为机械自动化的生产模式。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运用农业机械设备取代人工操作,可以保证农业机械生产水平全面提高,也能够为社会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目前许多农业生产领域已经大范围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随着工业制造能力与技术的升级,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应当及时对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精密程度进行深度升级,运用自动化技术对农业机械进行技术改造,有效融入机械制造新技术,保障农业机械生产能力的全面升级。

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引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各个环节中应用了诸多农业技术,并大范围运用了农业生产设备。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要注重集中整合各项农业技术与先进设备应用能力,为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助力。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民众口中的“食”主要来自农业种植。

农业是衣物和食物的源头,是人们生存的根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是其它行业发展的基础,为其它行业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粮食、原材料等等。

从2017年开始,我国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十分重视“三农”的发展。

1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种植面积大,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乡村具有农业生产、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的衣食住行和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农业生产。

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9-02-20作者简介:肖友(1983—),男,湖南长沙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液压系统及元件设计。

通讯作者:邓仁(1976—),女,湖南长沙人,大学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信息。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对策探析肖友1,邓仁2,苗蕾2,朱军涛2,胡锡晟2,陈琳2(1.长沙恒泰液压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129;2.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1)摘要: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和内涵的分析出发,阐述了乡村振兴和农业机械化之间的关系,针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农业和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9)04-0094-03DOI :10.14165/ki.hunansci.2019.04.029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XIAO You 1,DENG Ren 2,MIAO Lei 2,ZHU Jun-tao 2,HU Xi-sheng 2,CHEN Lin 2(1.Changsha Etermal-Success Hydraulic Technology Co.,Ltd.,Changsha,Hunan 410129,China;2.Huna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Changsha,Hunan 41000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rategic background and conno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is paper expoundE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Keyword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Modern agriculture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目标,正是这一战略的实施,吹响了新农村的发展号角,农民、农村和农业的“三农”问题始终是摆在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农民的增收,农村面貌的改观和农业的进步又是紧密相连,农业机械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1乡村振兴战略1.1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朝阳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一个职业,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当地农民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和安居乐业,让农民具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党中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任务中,积极推行分步走,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最终目标[1]。

产业兴旺一度被认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发展现第38卷第4期代农业又是产业兴旺最主要的内容,其中关键之一,是通过产品、技术以及管理的创新,提高机械化、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在农业生产领域引发变革,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1.2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机遇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尤其是在国务院下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提出,农机装备是夯实农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在技术领域,大力推进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科研机构、设备制造企业的联合攻关,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资金和政策上国家将会进一步予以倾斜,尤其是农机购置补贴的完善,普惠机制的实现将很快成为现实;在农业机械化的转型升级中融入绿色环保农机的理念,农业机械设备的制作创新和使用服务管理都会出台相应的措施,使得整个体系得到优化升级。

2农业机械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产业兴旺和打造现代化农业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有力手段,更是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涵盖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方式的变革、新型经营主体的搭建等多个方面,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手段,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2.1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和能力的提升能够实现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在农业技术和设备的支撑下,大大缩短了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的投入,减少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通过机械化和信息化能够发展精准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以及发展后续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2.2促进规模的发展经营主体的创新农业机械化得到广泛运用发展后,解决了“谁来种田”的难题,为农村土地流转和经营权的承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产生规模效益。

2.3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收入的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形成了农业种植、农产品收获、深加工、运输、出售全流程的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增加了创收的途径和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

2.4促进乡村环境的人文风貌的革新是推动农业投入品集约使用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土壤结构不断改良、环境污染有所减少。

从促进和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角度看,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提高农业农村吸引力、培育新农人的重要抓手。

总体来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积极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物质装备支撑。

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3.1现状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几年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逐步崛起,机械化和信息的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中也逐步得到广泛运用。

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力稳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不断提升。

农村土地流转经营规模有效扩大,政府的农机补贴政策落地生根,新型农业复合人才的培养等都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带来了动力和提供了条件,精准农业和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在不断形成。

农业机械化的总量在不断增加,农机产品的呈多样化发展,创新驱动力也在增强,特别是与信息化的结合程度有效加深,农机服务保障体系在不断完善,补贴惠农政策稳步推行,农机人才大量培养,农机安全和生态环境得到保障,这些都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充分体现。

3.2存在的问题3.2.1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等条件的不同,造成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地域上产生严重的不均衡,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和地势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其发展水平要高,市场调节作用明显,农民购买农机的愿望和能力都较为强烈。

而在像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科技和自然条件都较东部地区要差,从而形成了地区的不均衡[2]。

不同的作物间其机械化发展的水平,也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像传统的粮食作物的生产和深加工的过程中机械化的水平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在部分经济作物上和特色作物的生产加工上都存在机械化水平低的现象,农民的劳动力和其他的成本投入都较高。

3.2.2农业机械装备不足结构不合理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总体水平在逐步提升,在农机品种和数目上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农民掌握和使肖友,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对策探析952019年4月企业技术开发用农机具的积极性和效率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与其他发达的农业国家相比较,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机械使用的技术层次相对来说较落后,传统的农机器具占据主要位置、规模偏小,而对技术含量高,先进程度大的新型农机械和智能化机械的使用率还很低。

在农机产品的质量上也存在不足,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一方面农机产品的种类较少,难以充分满足作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技术程度和科技含量较低,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

3.2.3农机服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首先,在农机推广的方式和服务方式上较为单一和分散,缺乏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得新的农机产品不能及时有效的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次,是农机在售后的使用过程中,故障维修和养护存在一定的困难,没有专业的技术力量作为后盾支撑,维修费事费力不便。

再者,农业机械化的设备在政策补贴上的不完善,导致有一定的不平衡,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也不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管理与服务的滞后[3]。

3.2.4研发创新和转型升级缓慢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起步阶段较迟,加之早些年科研资金和人才队伍的投入不足,在研发创新上发展较为缓慢,底子薄。

很多设备前期靠进口,自主研发的力度不够,老旧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不快,在产、学、研过程中没有紧密连接,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尤其是在现代农业中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程度不深,结合的紧密度不高,信息获取的速度慢、量不足,精准农业的发展迟缓,农产品质量无法全面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产品的转型升级缓慢以及深加工的附加值低。

4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4.1政策扶持加大投入从紧紧围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这个目标出发,加快农业生产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机械化发展,首先,在政策上要有先行保障,通过政策体系的建立完善,让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强有力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后盾支撑。

在农机化补贴、农机产品的售后维修、农机技术推广方面都要建立完整的服务体系,加强统筹规划,抢抓机遇、蓄积动能、聚合资源,不断壮大农机化发展合力[4]。

尤其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要加强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以政策调整为手段,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解决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4.2推动农机产品质量和品种的更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科研院所等机构和制造企业的联合攻关,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瓶颈”的制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