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性分析
广西文化旅游思考

广西文化旅游思考[摘要]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而文化旅游业将是广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
本文分析了广西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订广西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推动文化旅游创新等发展对策,希望为促进广西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广西;文化旅游;问题;对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这意味着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将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成为文化产业未来5年到10年快速发展的重要宏观政策背景。
但是广西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和经济、文化、交通、信息、城市化率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和珠三角地区相比,有不少劣势。
这样的现状决定了广西文化产业只能结合自己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差异性竞争,文化旅游业应该是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
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显示,旅游业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1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
同时,狭义旅游业1万元增加值,可增加GDP414万元。
2009年,广西旅游总收入达到701亿元,同比增长31.3%,旅游收入占全区GDP的8.99%,旅游业已经成为广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
从这点看,文化旅游产业对于拉动广西GDP的增长,可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是,广西文化旅游资源的巨大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掘出来。
一、广西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一)优势由于美丽独特的山水和悠久的历史,广西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优势明显。
广西文物古迹遍布,拥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7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涵盖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9大类。
丰富多样的人文历史景观与自然山水景观为广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异 , 果表 明 : 国旅 游 呈 缓 慢 缩 小趋 势 , 际 间和 区 际 间 的差 异 也 结 我 相 省
在 不 断 扩 大 , 是 省 际 间 的 差 异 对 全 国总 体 差 异 的 贡 献 率 呈 缩 小 态势 , 际 间 差异 的 贡献 率 呈 不 断上 升 的 趋 但 区 势 。 在 此 基 础 上 , 出 了相 关 的 对 策 措 施 。 提
3 统 计 指标及 数据来 源 。考 虑到数 据 的可获 得 . 性, 结合 国家 现有 的衡量 旅游 业发展 指标 , 文拟 采 本 用旅 游外 汇 收人 、 境旅 游 人 数 、 内旅 游 收人 、 人 国 国 内旅 游人 数 等 四个 指标来 研究 我 国旅 游 业发 展的 区
域 差异(。 3 ) 本文 所 采用 的 1 9 ~2 0 9 1 0 2年 的 数据 来 源 于 历
J n. 2 0 a 07
・
经 济 与管 理 ・
我 国旅游业发 展的区域 差异研究
王 良健 邓 琼 芬 ,
( . 南 大 学 经 济 与 贸易 学 院 , 南 长 沙 1湖 湖 4 0 7 ; . 应 学 院 地 理 系 , 东 梅州 109 2嘉 广 541 ) 10 5
摘 要 : 用 区 域 差 异 的 测 度 方 法 , 量 分 析 了我 国旅 游 业 发 展 中 东、 、 三 大 区 域 及 省 际 之 间 的 差 运 定 中 西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15期 4
财经 理 论 与 实 践 ( 月 刊 ) 双
THE THE0RY AND PRACTI NANCE CE OF FI AND ECONoM I S C
Vo . 2 No. 1 5 1 8 4
基于泰尔指数的广西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的广西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研究韦福巍【摘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引入泰尔指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旅游产业地位指数等计算方法,分析了2006-2013年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结果表明,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与市际差异泰尔指数走势相一致,总体上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广西整体的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主要是由地带内差异造成;广西旅游经济地带间的差异主要是北部湾经济区地带间差异影响的结果;广西旅游经济地带内的差异主要由北部湾经济区与西江经济区地带内差异共同主导形成;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地位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各异.【期刊名称】《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52)005【总页数】6页(P114-119)【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经济;区域差异;泰尔指数【作者】韦福巍【作者单位】河池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宜州 54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对于某个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特征国内学者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相关研究,研究区域包括国家尺度、省域尺度和地方政府划定的经济区域,研究指标主要涉及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者人数、国内旅游人数,研究思路主要是通过利用官方统计年鉴的数据构建数学模型对研究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特征开展定量研究,分析其发展差异的原因然后提出应对策略.定量分析大多采用标准差、极差、离差、基尼系数、变异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耦合协调度、地理集中指数、泰尔指数、市场竞争态及亲景度模型、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区域经济学数理统计方法[1-10].以广西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类似研究成果较多,但以泰尔指数为主要手段的研究较少,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姜尧等[11]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对广西入境旅游区域发展差异进行的分析;覃小华等[12]利用泰尔指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等方法研究了广西国内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从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研究基点均侧重于广西入境旅游或国内旅游某一方面的旅游经济差异特征,整体性的广西旅游经济差异特征研究不足.据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4年广西共接待入境过夜游客421.18万人次,同比增长7.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17.28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共接待国内游客28 564.93万人次,同比增长17.7%;国内旅游收入达2 494.99亿元,同比增长27.2%;旅游总收入为2 601.99亿元,同比增长26.5%.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区域内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空间分布格局依然存在.因此,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中尝试以泰尔指数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广西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进行整体性的研究,旨在为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新常态下打造旅游强区提供决策参考.1.1 计算方法基于广西14个地级市2006—2013年的有关旅游经济数据资料,对广西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在采用泰尔指数分析广西整体旅游经济空间特征及演变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指标,之后分析其空间的分异性.1.1.1 泰尔指数(Theil指数) 泰尔指数或称锡尔指数、锡尔熵,是常被应用于衡量区域差异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数值越大则说明区域间的不均衡性愈强,反之则越弱.采用泰尔指数研究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不仅可以分析总体差异特征,而且还可以分析区域内部的差异演变,同时不受空间单元个数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能够将不同区域内的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相比较.广西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泰尔指数依次可以分解为[13]601-602:1)地带内地市间差异程度泰尔指数Tpi:2)地带间差异程度泰尔指数Tbr:3)市际差异程度泰尔指数Tp:其中,Yij为i地带j市旅游总收入;Nij为i地带j市年末总人口数;Yi为i地带旅游总收入;Ni为i地带年末总人口数;Y为广西旅游总收入;N为广西年末总人口数.可知市际差异程度泰尔指数等于地带间差异Tbr和地带内差异Twr之和,即4)若区域内各部分发展差异对广西旅游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贡献率为Ti,地带内旅游发展差异对广西旅游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贡献率为Tw,地带间旅游发展差异对广西旅游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贡献率为Tb,则[14]21.1.2 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反映的是广西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即Dt=yt/Tt,Dt为某市第t年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Yt为第t 年该市的旅游总收入,Yt为第t年广西的旅游总收入.Dt越大表明该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区中的地位越高.1.1.3 旅游产业地位指数其含义是广西内某市第n年的旅游总收入占当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反映某地旅游产业地位的重要指标.用Dn表示第n 年某市的旅游产业地位指数,yn表示第n年该市的GDP,Yn表示第n年该市的GDP,则有Dn=yn/Yn.1.2 数据来源为保证数据的可信度及说服力,原始数据均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编写的《广西统计年鉴》,选取2006—2013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旅游总收入、年末总人口数、GDP值等指标数据作为统计依据.为深入分析广西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及演变过程,引入泰尔指数,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划定的“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将广西14个地级城市划分为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西江经济带(包括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贵港市、玉林市、贺州市、来宾市)及桂西资源富集区(包括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共3个地带,分别从市际差异、地带间差异、地带内差异、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贡献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地位空间分异等5个方面展开研究.2.1 市际差异、地带间差异及地带内差异演变分析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市际差异(总差异)泰尔指数Tp、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Tbr及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Twr,结果见图1.从图1可知,2006—2013年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Twr与市际差异泰尔指数Tp走势相一致,总体上都是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表明市际差异与地带内差异逐步缩小.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Tbr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表明地带间差异变化不大,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Twr大于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表明广西整体的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主要是由地带内差异造成.2.2 旅游经济地带间差异演变分析利用公式计算广西旅游经济地带间差异,结果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2006—2013年广西旅游经济地带间差异虽然偶有升降交替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北部湾经济区的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在较小的正值范围内平缓变化且与广西旅游经济地带间差异变化相似,桂西资源富集区与西江经济带的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均为负值,说明它们对广西旅游经济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起到了抑制作用并已经没有负向影响,相反却促进了广西旅游经济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的下降,使得广西旅游经济朝着更加均等的方向发展[15].因此,广西旅游经济地带间的差异主要是北部湾经济区地带间差异影响的结果.桂西资源富集区是广西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喀斯特地质景观、民族民俗文化、长寿养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旅游业发展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旅游资源的强大发展潜力逐步转化成为旅游经济竞争力.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审批,广西西江经济带以观光游览为主体的旅游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在政府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及强化区域旅游合作的带动下,得益于宗教、历史名人、古建筑、地域民俗与自然景观、侨乡风情等文化旅游资源,其旅游经济增长日益显著.“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特别是2008年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提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广西经济战略中心开始逐步南移,北部湾经济区的商务旅游、休闲旅游、会展旅游、滨海旅游发展比较迅速.由此可见,在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致使旅游产业品质不断提升,适应了旅游市场需求的新形势,因而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及桂西资源富集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均呈现出良好态势,旅游发展格局也逐步趋于均衡化.2.3 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演变分析利用公式对广西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进行计算,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2006—2013年广西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整体上呈现出逐步减少的态势,变化幅度较为明显.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区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变化趋势相似程度较高,除2008年稍微上升以外均逐步下滑,桂西资源富集区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在类似的平缓变化中也逐步走低,西江经济带Twr>北部湾经济区Twr>桂西资源富集区Twr.桂林是著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入境旅游经济在广西“一枝独秀”,南宁是广西的首府与政治经济中心,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旅游总收入及接待游客总人数均名列广西第一,它们的旅游业在地带内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广西打造旅游“千亿元产业”政策指导思想的落实,西江经济带、北部湾经济区中的部分地市都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力促当地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因而使广西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逐步缩小.以上情况表明,桂西资源富集区内部旅游经济发展比较平衡,而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区则相对不平衡,可以认为广西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主要由后面二者主导形成.2.4 旅游经济区域贡献率演变分析利用公式对广西旅游经济区域贡献率进行计算,结果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2006—2013年地带内差异是广西总体差异的最主要贡献者,地带内差异贡献率除了2013年为73.05%以外,其余年份均保持在85%以上,均值高达86.67%.地带间差异贡献率相对而言要低得多,维持在10.33%~26.95%,均值仅为13.33%.北部湾经济区与西江经济带贡献率比较接近,均值分别为33.11%和41.42%,桂西资源富集区贡献率均值则相对较低,为12.14%.三个地带的贡献率均在较小的值域内变化且走势平缓,没有出现占绝对统治地位的贡献者,这与三大地带旅游总收入占全区的比重相吻合(见表1).由于地带内差异远大于地带间差异,广西的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基本上由北部湾经济区及西江经济带的地带内差异共同决定.2.5 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地位的空间分异以广西各地市旅游总收入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反映该市旅游业在全区旅游业中的地位,以广西各地市旅游总收入占该市GDP的比重反映该市旅游业在该市社会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对广西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地位的空间差异进行计算分类.2006—2013年广西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的均值变化范畴为1.85%~25.76%,旅游产业地位指数的均值变化范畴为4.78%~16.09%,分别以2个范畴的平均值7.14%和9.51%为中间划分值,结合广西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地位依次分为低、较低、中等、较高、高5个等级,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广西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地位的等级并不完全对应.二者相互一致的有南宁、桂林(高,高),梧州、玉林(较低,较低),钦州、来宾(低,低);基本一致的有防城港、贵港、崇左(低,较低),百色、河池(较低,中等);柳州的旅游经济在全区的地位大于其在本市中的产业地位,北海、贺州则刚好相反,其中贺州的不对称情况最为显著.3.1 结论文中以广西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引入泰尔指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旅游产业地位指数等计算方法,分析了2006—2013年广西整体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特征及时空演变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Twr与市际差异泰尔指数Tp走势相一致,总体上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Tbr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以下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及桂西资源富集区的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虽然偶有升降交替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为不规则变动状态.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区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变化趋势相似程度较高,除2008年稍微上升以外均逐步下降,桂西资源富集区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在类似的平缓变化中也逐步走低.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及桂西资源富集区的贡献率均在较小的值域内变化且走势平缓.2)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Twr大于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表明广西整体的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主要是由地带内差异造成.桂西资源富集区、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区的差异趋于均衡化,广西旅游经济地带间的差异主要是北部湾经济区地带间差异影响的结果.西江经济带Twr>北部湾经济区Twr>桂西资源富集区Twr,桂西资源富集区内部旅游经济发展比较平衡,而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区则相对不平衡,可以认为广西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主要由后面二者主导形成,又因地带内差异是广西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的绝对贡献者,因此广西的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基本上由北部湾经济区及西江经济带的地带内差异共同决定.3)以广西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地位两个指标作为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分异的划分标准,广西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地位的等级相互一致的有南宁、桂林、梧州、玉林、钦州、来宾等6个城市;基本一致的有防城港、贵港、崇左、百色、河池等5个城市;柳州的旅游经济在全区的地位大于其在本市中的产业地位,北海、贺州则刚好相反,其中贺州的不对称情况最为显著.4)因各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不同,旅游经济区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析与研究其演变特征只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到差距产生的原因,切实找准发展的方向,因地制宜地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战略实施途径,构建区域旅游发展总体布局.未来广西应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深化与东盟地区的旅游产业交流合作,以南广高铁、贵广高铁、云桂高铁、贵南高铁、湘桂高铁等现代交通主干线为框架强化与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旅游联动发展,以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和创建特色旅游名县为载体,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旅游市场营销模式创新、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生态环境保护、旅游智力支持培育、旅游市场秩序完善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统筹兼顾、层次分明、亮点突出,形成“点、线、面”全面发展的多元化格局,为新常态下实现广西区域旅游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夯实基础.3.2 讨论评价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差异状况还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相关研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本次研究选取的指标主要局限于经济范畴,从旅游经济的角度展开论证,可以为地方政府的旅游发展决策提供实用的借鉴依据.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 2006—2013年广西的总体差异泰尔指数由原来的0.496 4下降至0.223 4,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由0.432 1下降至0.163 2,而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维持在0.035 4至0.064 3之间,三者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且接近0,再一次印证了广西旅游经济区域平衡性在不断增强的事实,同时地带内差异作为引起整体差异的主要因素也说明了南宁、桂林等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过度极化作用制约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合理分布,必须加以改革优化.E-mail:********************【相关文献】[1] 王建军.基于Theil指数的广东省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1):99.[2] 汪德根,陈田.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5):528.[3] 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3):406.[4] 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61(12):1271.[5] 姜海宁,陆玉麒,吕国庆.江苏省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研究[J].旅游学刊,2009,24(1):23.[6] 王凯一,李华,贺曲夫.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1):63.[7] 沈惊宏,孟德友,陆玉麒,等.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人文地理,2013,28(1):80.[8] 秦欣,石惠春,吕娜.甘肃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174.[9] 甘永萍.广西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3):149.[10] 韦福巍,黄荣娟.广西旅游产业规模差异演变及与城市经济的耦合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5(1):24.[11] 陈思源.区域旅游目的地竞争优势的空间聚类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1):85.[12] 姜尧,谭丽林.广西入境旅游区域发展差异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23.[13] 覃小华,甘永萍.广西国内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J].江苏商论,2014(6):34.[14] 方应波,雄宏涛,张中旺,等.广东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8(4):601.[15] 马燕,何伦志,韩洪凌,等.基于Theil指数的新疆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3):1.[16] 张广海,冯英梅.我国旅游产业效率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J].商业研究,2013(5):101.。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省区差异浅析

海外 游客的分 布差 异性 , 对国内旅游发展重视不足 。主要试图使用各省区海内外游客数量 、 旅游 收入等指标 . 通过 区域经 济 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来分析 中国各省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这种差异性。正确认识这种差 异, 并且 根据差异来确定各省 区 未来的旅游 业发展规模和方向 , 具有重要意义 。
[ 游经 济研 究 ] 旅
中国旅游业发 展的省 区差异 浅析
吕 帅 , 伟 , 怡, 凯 龚 程 王
( 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研究 中心 , 华 上海 206 ) 0 0 2
[ 摘
要] 由于各方 面因素 的影响 , 中国各省 区旅游业发 展的规模和速度上存在着 巨大的差异 , 国内有关分析研究主要 集中
猛, 但是绝对数量相对较少 。
( 国 内游客 及旅游 收人变化态势 二) 国内游 客及旅 游收入有 了较大 幅度 的增长 , 但速度 较 慢。国内游客 E 1 9 年 的 5 2 h 94 .4亿人次增长到 2 0 年 05 的 1 . 2 人次 , 21 亿 增长 了 1 1 3 ; 游收入 由 10 3 5 3 . 旅 2. 1 亿元增长到 52 6 8 亿元 , 增长了 4 6 4 。两者相 比较 , 1.6
的 147 7 .3万人次增 长到 2 0 0 5年的 20 5 5 万人 次 , 2. 1 增
长了 10 9 2 ; 侨 一直 比较 少 , 5 . 华 变化 幅度也 不大 , 保
持在每年 1 0万人次左右 。从 中可 以看 出对我国海 外游 客贡献较大 的一直是港澳 台游客 , 外国游客增 长速 度迅
亿 美 元 增 加 到 20 0 5年 的 2 2 9 9 . 6亿 美 元 , 长 了 增
12 0 8 ( 2 。 2 . 图 )
广西旅游市场分析

广西旅游市场分析滨海旅游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分支,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异军突起。
广西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对其客源市场总体特征的分析,将有助于对广西旅游市场进行目标定位,为此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广西旅游市场分析,欢迎参阅。
广西旅游市场分析篇一一、广西滨海旅游客源市场总量比较分析在接待国外游客方面防城港为5.52万人次,稍高于北海的5.5万人次,这是由于防城港是边境城市,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贸易往来频繁,由此境外游客也相应较多。
与国内其他滨海地区相比,广西滨海地区旅游业明显发展比较落后,缺乏发展后劲。
是广西滨海地区同国内主要滨海旅游地三亚、厦门、大连、青岛等地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情况。
1109.69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1097.57万人次,国外游客12.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9.96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7.85亿元,国际旅游收入2.11亿元。
广西滨海旅游业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迅速发展,主要依靠桂林———北海和北海———越南下龙湾两条黄金旅游线路以及北海银滩、涠洲岛两个最著名的旅游景区来发展滨海旅游,其中北海银滩是广西滨海旅游业的王牌。
北海作为全国闻名的滨海旅游热点城市本身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但同沿海的大连、青岛以及亚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厦门、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亚等相比无论是接待游客量或是旅游收入都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人口特征1.性别与年龄结构根据调查分析,来广西滨海地区的游客中男女性别比为1.325:1。
造成广西滨海客源市场男女性别比例不均的原因可能是广西滨海旅游地区除北海客源地比较广泛之外,钦州、防城港都以广西地区游客为主,加上广西地区有女性出去干活的传统,女性的地位相对不高,因此这也是造成这种结果的文化因素。
此外,男性一般在社会地位、就业等方面优于女性,使得男性在经济上占有相对优势,这也可能是导致这种现象的经济方面的原因。
而广西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受传统影响可能性更大。
在广西滨海地区北海周边的钦州、防城港尤其是防城港滨海旅游业却未能做到借势而上,虽然资源优良但却没有形成一批新的滨海旅游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因此没有得到较快发展。
城乡旅游区游客消费差异比较与分析——以桂林市区、兴安县为例

w ih c od n td d v lp n ra n u a uim. is at l t k Gnl i n ig a o ny a n e a l S s t a e m r e — hc o riae e eo me to ub n a d rr l o rs Tf r ce o i i C t a d X n C u t s a xmpe O a m k a k tr f t i o n y n o e s ac f o s ctu i , tr df m emo i r g s t t so etuim c n u t n c aa tra dte tuit ai a t n,n d o a a e r h o met o r t i sat o t nti t i i f h r o smp o h rce n r t fc o a dma e c mp r — d i s t e r h o n a sc t o s i h o ss s i i n ls h i ee c sa d ra o s o t o s ctu i o s mp o r u b n a ua ra ,o iig t e b c no m t n f m f e a ay i o te df r ne n e sn f ed me t o r tc n u t n f m r a d r rlae 8 c mbnn e f d a k ifr a o o v sf h i s i o n h e i r tu i sg v o to s a d s g et n i h w t rv h o s ctu i o s mp o d st fc o g is G i n Sub n a d rr l t o r t a e s meme d u g s o s O o i o e te d met o r tc n u t n a i a t n a a t ul r a ua — s h n i l o mp i s i n a s i n i n a
城市居民潜在出游力的地区差异分析——以广西为例

但潜在出游力则可根据消费经济学 的一般 原理 以及 实际调查
文化水 平 、 业 、 庭结 构 和其 他 一些 社会一经 济 变量 的影 职 家 响。潜 在出游力是各个影 响因素的函数 。在进行 大范 围考 察 时, 考察对象是各个地 区各指标的整体 , 以忽 略它们之 间潜 可
在 旅 游 者 的 心 理 动 机 以及 性别 、 龄 、 业 等 人 口学 特 征 的 差 年 职
本 文在 上述研究 的基础 上 , 采用 因子分 析和 聚类 分析方 法对广西居 民潜在 出游力的地 区差异作 了初 步研究 。
出游 力 的大 小 受 到 游 憩 者 的心 理 动 机 、 别 、 龄 、 入 、 性 年 收
计资料的不可得性 , 现实 国内出游 力的地 区差异 尚无法估 算。
究。
【 文献标识码 】 A
一
、
引言
广义而言 , 民的 国内出游力 是指 国内旅 游者消 费过 程 居 中所蕴含 的能 够实 现 的满 足 国内居 民对 国 内旅游 需求 的 能 力; 狭义而言 , 仅指 国内居 民对“ 国内旅 游” 的购买 力。本文从 狭义 的角 度理解 和 比较分析 居民的 出游力 。出游力又 可分为 现实的潜 在的两种 。现 实 出游力 即已经 实现 了的 国 内旅 游 、 休闲行为 , 而潜在 出游 力则指 可能实 现的具有 经济 支 付能 力 的国内旅 游消费能力。限于 目前 现实 国内旅 游出游力 相关统
我国旅游产业效率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

基金项 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 学重点研 究基地重大培育项 目:2 0 1 2 J D P Y 0 2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 中心海大专项
课 题 :AO C O UC 2 0 1 1 0 3 。
・
1 0 2・
பைடு நூலகம்
商 业 研 究
2 0 1 3 / O 5
与有 效生产前 沿面的距离状况 ,确定 D MU的 D E A有效 性 ,同时把 D E A有效 的个数 定义 为效 率前 沿数 。 其数学表达如下 : 设 有 n个决策单元 D MU i ( 1 i n ) 。 每一个单元 D MU 有 m项输入 输出 Y Y 2 一 Y( 其 中 , Y j i>0 ) , 则将 D 的输入 和输 出记 为 向量形 式 : =( : ”, 和s 项 2 一, ) , Y =
了明显的 两阶段 特征 ,以 2 0 0 3年为转折 点 ,2 0 0 3年之后 各地 区旅 游产业 效率 均有 了一定程度 的
提 高 ;与此 同时 ,旅 游产业效 率 区域 差异 开始 收 敛 ,旅 游 产业 效率 区域 内差异 是旅 游产 业 效率
区域 总 差 异 的 主要 原 因 。
关键词 :旅 游产业效率 ;效率测度 ;数 据 包络 分析 ;区域 差异
D E A即数据包 络分析 ,是 一种线性规 划技术 ,由 A . C h a m e s 等人于 1 9 7 8年 提 出 ] 。D E A是 以相对 效
收稿 日期 :2 0 1 2一l l 一 0 5
作者简介 :张广海 ( 1 9 6 3 一) ,男,山东临沂人 ,中国海 洋大学 管理 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 究方向:旅 游规划与开发、区域经济 ;冯英梅 ( 1 9 8 7一) ,女 ,山东枣庄人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研 究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商贸工业還训■■iW T ih h n iir n a io 广西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性分析李亚柄(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要:广西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省份之一,区内旅游发展势头迅猛。
但就具体地区来看,旅游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
以广西14个城市为直接研究对象,在建立区域旅游差异衡量指标的基础上,借助统计分析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广西各地市旅游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并提出区域旅游在保持差异化的同时寻求文化认同和利益共同点,使旅游特色鲜明又具有内聚性,在合作与竞争中寻求平衡。
关键词:因子分析;旅游;区域差异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9311/j,cnki. 1672-3198. 2016. 12. 008旅游业已经成为广西战略性支柱产业,但由于旅 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社会历史文化、政策环境、交通 区位、基础设施等条件的差异,使得全区旅游业的发展 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区域旅游差异性体现了地方 旅游业的特色,还反映区域间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高低e 对旅游区域差异性分析有利于缩小不同市区旅游区域 差距,从而间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增长,正确认识 和把握区域旅游差异,对于提高旅游产业地位,优化旅 游资源,实现区域间合作与共赢,促进广西旅游业整体 实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假设的 CE数心特征值迹统计M: 5 %临界侦变量(Eigen(Trace(0. 05 C'ri—P值value)Statistic)tical Value)LnGR LnFE None *At most 10. 6359810. 16213924. 93653.7149615. 494713. 8-11166(X 00140. 0539LnGR=l.84l l66LnFE(0.31828)0. 31828.示参数估i十量的样本标准差,上式表明我国 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量之间保持着长期的协整关系6化肥施用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将增加1. 815166个百分点。
2. 4变量的G ran ge r因果关系检验由于L n G R、L nFE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格兰 杰因果关系检验,所以考虑,然后明确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选择了滞后期为一年,两年,三年里每个变量的检验,相关的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表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原假设F统计量P值结论滞后阶数LnFE 不是 LnGR 的Granger原因2.211550.1526接受1LnGR LnFE 的Granger原闪0.390710.539接受LnFE 小:M- LnGR 的Granger 历1、「用5.721730. 0126拒绝2LnGR 小U n F E 的Granger原因1. 096550,3565接受LnFE 小LnGR 的Granger松[用9.607920. 0011拒绝3LnGR LnFE_Granger 原因 3.70490,0376拒绝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著性水平下,滞 后1阶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之间不存在着着相苴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2阶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 以认为化肥施用M是粮食产量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在 滞后3阶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双向的格兰杰原因63结论与建议通过我们的分析,得到的结论是,我国粮食产和化肥施用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化肥施用量是粮食产量的格兰杰原因,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促进了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但是从脉冲响应的情况来看,化 肥施用量的增加对于我国粮食产量的增加的边际效应 是递减的。
结合本文的实证分析,提出以下建议:第 一,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浪费。
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存在着施肥不科学,化肥浪费严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农民缺乏科学的技术培训,应该加强农村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关于如何科学施肥的培训,减少粮食生产中由于过量施肥导致的不利影响。
第二5增加粮食生产中的有机肥的使用。
第H,增加农业生产中的科技投人,发展现代农业。
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水平,来替代劳动力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粮 食产量6同时,可以通过培育优良高产的品种,提高粮 食的单产。
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提高灌溉率,同样有利 于粮食产量的提髙。
参考文献[]〇房丽萍,孟军.牝肥施用对中国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分析一基于主成分回归C—D生产函数模型的实证研究[I],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7):156-160.[幻古玉丽,乔欢欢.我国粮食产量与化肥使用量之间的实证分析[J1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0) :12-13.:[:3]王祖力,肖海峰.化肥施用对粮食产量增长的作用分析[I〕,农业经济问题,2008,(8) :65-68.[4]彭琳.中国化肥施用与粮食生产的进程、曾景与布局[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1):14-18.作者简介:李亚楠C1989—),女,河南鹤壁人,广西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及管理。
现代商贸工业丨2016年第12期 J17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数据来源为了对广西各地区的旅游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本文以广西14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15年广 西国民经济和旅游经济的统计数据s主要指标有各市 接待外国旅游人数(&)、各市接待人境游客人数(X2)、各市国际旅游收人(X3)、各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次数(乂4)、各市旅行社数量(乂5)、各市国内旅游收人(乂6)、各市旅游总收人(X7)、各市星级旅游饭店个数(X8)、各 市旅游总收人相当于G D P的比重(X9)、各市旅游总收 人相当于第3产业值的比重(X1Q)、各市A级旅游景区 (点)数(Xu)。
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2015)和广 西旅游政务网。
1.2研究方法区域旅游发展差异的测度和评价方法很多,主要 有单指标测度方法和综合指标测度方法。
本文利用综 合指标测度方法,对广西市域旅游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测度。
为了克服综合(多元)统计指标变量之间信息的 重叠及人为确定指标权重造成的主观性,文章运用了 主成分分析法,将众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所有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并将其与各主成分得分的加权求和作为各地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得 分,以此为依据测度14地市旅游业发展水乎的差异a2广西各地市旅游发展水平差异性分析将数据进行旋转并导入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s 首先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因乎分析,通过内部一致性系数对信度进行检验e进行K M O和Bartlett’s Test of Shpericity测度。
测度结果中为KM0值为0. 693,大 于0. 5;且S ig显著性指标为0,小于0. 001,表明该组统 计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2.1主成分提取与因子命名文章借助主成分析的方法抽取主要成分,借用最大方義旋转法进行正交旋转,获得旋转成分矩阵s另外,依据特征值>1. 0的通用原则与方法,根据不一样 的衡量指标在正交旋转处理后的因子载荷来划分衡量 指标所属,并且对抽取的成分进行命名。
根据解释的 总方差表得出前H个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4. 992%,高于85%,可知三个成分被确定为目标主成 分。
在成功提取三个公因子之后,运用最大方差旋转法进行正交旋转以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并依照不 同的衡选项正交旋转计算后的成分载荷(因子载荷)划分选项。
由旋转成分矩阵(主成分截荷矩阵)表得 出,主成分1和x2、x5、X i、x3、x8指标相关性较高,可 将主成分1理解为各地的旅游配套设施及国际知名度 情况i主成分2和X6、Xn、X6指标相关性较高,可将其418 现代商贸工业丨2016年第12期理解为各市地方旅游资源及对国内旅客的吸引度情况;主成分3与X9、Xi。
指标相关性较高,可将其理解为 旅游经济地位a2.2因子得分为了考察各个市旅游业综合发展情况,用回归法计算出各主成分得分,再与各主成分的权重加权求和得到各地市旅游业发展水平得分。
利用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各个市的三个主成分的综合得分可以通过以函数计算得出:FI=Q. 275 *Xi+0. 283 ^X2H-----0. 136* Xy:F2 J—0. 120 *Xi—0. 151 ’X2十…+0.062 *Xii,F3=-0.05i#X i-0.016#X2H----hO.540" Xn 2.3广西各地市旅游发展的综合评价F1、F2、F3三个主成分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广西14 个市的旅游发展状况的总体水平,但单独使用一个因子并不能对各个市在謹内旅游业发展的地位做出综合 评价,因此按各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如下综合统计t t:F=F1+F2+F3得出 F=0. 7009 F l+0. 1782 F2 +0. 1209 F3计算得到综合因子得分,并求出14各市的排序,结果如表1。
表1各市因子得分排序市F1F2F3F(综合得分)排序南宁市—0. 53109 3.218171-0. 125150. 1861062柳州市0.149566〇4563043-1. 113230. 0705763桂林市 3.3736270. 2531080.545914 2.475681梧州市-0. 15811-0. 39691—0,47065-0. 238669忠左丨丨I'—0. 47405—0.02368 1.116403-0. 201517ff 色 di-0, 00704一0. 667.59-0. 30061-0. 160246钦州市-0. 075Q5-0. 61197-1. 32147一0.3267711贵港市—0. 38094—0. 45006-0. 53111—Q‘ 4114114玉林市-0, 23836-0. 11963-0. 9413-0. 3075-310防城港市-0. S5481一0.027740.493017-0. 334212贺州市-0. 62359—0. 16609 2.363243—0. 2344:28北海市一0. 239980.0408570.926806—0. 04S874来宾|丨f-0. 29721-0. 57916~0:* 1321一0.3758513河池市0.057323-0. 6723-5-0. 10S75-0.09295由表1可知广西14个市的旅游业发展水平综合排名中,高于平均水平(总得分大于〇)的城市有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
其余11个城市旅游综合发展水平低于广西平均水平《初步分析可知,各地区旅游开发经济效应综合得分排位与第一主成分排序总体表现 |致,旅游收人和客流量较大的桂林和南宁在综合排序中处于全省首位,来宾和贵港则处于全省末位;但由 各个具体因子的得分可以看出各个城市又有自己特色,现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