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化作业答案
【免费下载】巴渝文化概论第1次作业参考答案

有话剧、川剧、越剧、评剧及民间曲艺,参加演出的戏剧团体计有中华剧艺社、 中国万岁剧团、中央青年剧社、孩子剧团、中央广播电台、中电剧团、中国实 验歌剧团、中宣部实验剧院、中国艺术剧社、怒吼剧社、育才学校戏剧组、朝
1
②14 万年前的奉节兴隆洞奉节人, 已经萌生了现代人类思维制作能力.
第二、旧石器、新石器时期巴渝大地的文化遗存:
①2003 年 11 月,在嘉陵江流域“涪江边发现 8 万年前的‘合川人’”。考古人
员新发现距今 8 万多年的旧石器时期石器制品多件,这是先民猎杀野兽顽强生 存下来的“武器”。 ②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 2 万年以前的旧石器。还发 现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遗址——丰都县的井水湾、冉家路口、高家镇、枣子 坪、范家河以及能显现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特征的奉节县的藕塘、云阳的大地 坪、忠县的乌杨等。 2、简述抗战时期重庆的“雾季公演”。 P49 答:①戏剧是陪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从 1941 年 10 月到 1944 年 6 月,“文工会”团结所有在渝的戏剧工作者,连续 3 年开展了震惊中外的“雾 季大公演”。
①2003 年 11 月,在嘉陵江流域“涪江边发现 8 万年前的‘合川人’”。考古人
员新发现距今 8 万多年的旧石器时期石器制品多件,这是先民猎杀野兽顽强生 存下来的“武器”。 ②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 2 万年以前的旧石器。还发 现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遗址——丰都县的井水湾、冉家路口、高家镇、枣子 坪、范家河以及能显现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特征的奉节县的藕塘、云阳的大地 坪、忠县的乌杨等。 ③巫山魏家梁子新石器时国银行业余剧团、越剧剧团、川剧剧团等, 演出大型话剧 29 部,如《天国春秋》、《大地回春》、《棠棣之花》、《屈 原》等,此外,还有多部歌剧等。 ③此后的两次雾季戏剧公演,亦盛况空前,共演出大型话剧 40 余部。三 次雾季戏剧公演,在中外近现代戏剧史上纯属壮举,意义重大,对重庆抗战戏 剧乃至整个文艺界、文化界是一次大检阅、大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抗战文化的 发展,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决心和勇气。 3、红岩精神特点。 P55-59 答:①崇高的思想境界。 ②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反抗精神和坚定的理想 信念。 ③巨大的人格力量。 ④浩然的革命正气和以身殉真理的凛然风骨。 四、分析题 试论抗战文化精神 (P53-55) 答:①抗战文化具有坚韧不屈、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②抗战文化具有开 放和包容的精神。③陪都文化具有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④陪都文 化具有大众化、国际化的精神。 巴渝文化概论第 2 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东部 长江 2、3/4 3、西 东 4、喀斯特 5、土家族自治县 东北部 6、巴雾峡 滴翠峡 7、千里画廊 8、龙门峡 巴雾峡 滴 翠峡 9、将军坟 莲花池 10、赵智凤 佛教密宗道场 11、大将军 12、沧白 13、张培爵 14、1945 43 15、机房街 化龙桥红岩村 16、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17、收容儿童 救济妇女 二、选择题 1、A 2、A 3、A 4、D 5、B 6、C 7、C 8、C 9、A 10、B 三、多项选择 1、ACD 2、BCD 3、AC 4、ABCD 5、ACD 6、ABC 7、ABCD 8、ABD 9、ABC 10、AB 四、简述题 1、简述巴渝地区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存。
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

地域文化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填空题1. 巴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古代巴地萌发的、经过漫长历史演进的逐渐形成、发展、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
2. 巴文化是巴渝文化的源头,随着历史的演进,文明的发展,在秦汉时期,巴渝文化逐渐形成,呈现出范围更广泛、内涵更丰富的特征。
3. 巴渝的称呼不同于巴蜀的是,最初它不是指两个国家,仅仅是巴渝舞的代称,后来泛指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广大地区。
4. 根据考古学的成果可知,早在200多万年,三峡地区的巫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5.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巫山县龙骨坡就发掘出距今200万年的被称为巫山猿人的古人类化石“直立人巫山亚种”。
6.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 2万年年以前的旧石器。
7. 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船棺葬具。
8.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于、铜钲等乐器9. 《山海经》称巴人是伏羲氏的后裔,从它记述的“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可以推知早期巴人栖息、生活在巫山山脉一带,后来曾向东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部落群,再后又向西迁徙,进入四川盆地东部。
10.一位姓巴,名务相的巴人酋长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竞争部落之长,通过投剑、泛舟于水两件事情令人信服地当上了部落首领,大家推为廪君。
11. 后世多以的盘瓠之后、板楯蛮、廪君蛮后裔为巴人先民的三支主源。
12.巴渝歌发展为《竹枝词》,又经过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改造和身体力行的创作,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
13.今日之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
其东西长约470 公里,南北长约450 公里,总面积达8。
2 万平方公里。
14. 巴渝文化精神卓然瞩目,特色鲜明,其实质之一,便是它的多元性与丰富性。
15. 1937 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
重庆开放大学《地域文化(专)》同学们完成巴渝文化形考任务1-4,-行到巫山形考任务四-100分

重庆开放大学《地域文化(专)》同学们完成巴渝文化形考任务1-4,武隆学生需要完成人文武隆任务1-4,奉节学生完成诗橙文化1-4,秀山学生完成人文秀山1-4。
巫山学生完成行到巫山1-4。
-行到巫山形考任务四-100分
题1:自然资源包括()。
A.山水
B.气候
C.地形
D.动植物和自然风景
正确答案:ABCD
题2:人文资源则包括民族、风土、人情()。
A.历史古迹
B.博物馆及馆藏
C.饮食菜肴
D.众多娱乐项目与设施
正确答案:ABCD
题3:旅游资源的特点()
A.多样性
B.垄断性
C.季节性
D.民族性
正确答案:ABCD
题4:巫山县代表性山水人文景观有()
A.巫山神女景区
B.小三峡景区
C.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巴渝文化第三次平时作业答案

巴渝文化概论第3次平时作业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赵世炎,1901年生于重庆 酉阳 龙潭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
2. 刘伯承是重庆市 开县 人,1916年3月,为策应云南护国军在川南的战斗,率部攻占 丰都 县城,战斗中不幸头部受伤右眼致残。
3.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 刘伯承 与政委 邓小平 指挥二野主力挺进大西南。
4.1921年初,聂荣臻到达 法国 留学,在那里结识了周恩来、蔡和森、陈毅、邓小平等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从此信仰共产主义。
5. 秦良玉是重庆 忠县 人,是我国明代战功卓著的女性军队统帅。
6.1935年胡子昂有感于国家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决心以“实业救国”,遂与友人共同经营重庆 华西兴业公司 。
7. 卢作孚是重庆 合川人 人,是著名爱国 教育 家和 实业 家。
8. 1897年10月上旬, 宋育人 在重庆创办《渝报》,明确提出《渝报》“广见闻,开风气”的办报宗旨,9. 1942年, 徐悲鸿 在江北磐溪石家祠筹办中国美术学院,并创作《群马》、《六马图》等作品。
10.1940年,抗日名将张自忠上将殉国,老舍为歌颂这位民族英雄,创作了四幕抗日话剧 《张自忠》 。
11. 1944年3月19至20日, 郭沫若 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历史论文《甲申三百年祭》。
12.1946年1月, 陶行知 在重庆创办了社会大学。
13. 1939年, 晏阳初 在歇马场磨滩河畔征地500亩,于1940年建成私立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后扩建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14. 重庆地区的龙狮舞尤以铜梁县县最为著名。
15. 重庆火锅出现于清末民初代,原称毛肚火锅。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聂荣臻是江津吴滩镇人。
A.潼南B. 江津B.开县C. 酉阳2. 被毛泽东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除了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以外,还有(卢作孚)。
重庆开放大学《地域文化(专)》同学们完成巴渝文化形考任务1-4,-巴渝文化形考任务三-100分

重庆开放大学《地域文化(专)》同学们完成巴渝文化形考任务1-4,武隆学生需要完成人文武隆任务1-4,奉节学生完成诗橙文化1-4,秀山学生完成人文秀山1-4。
巫山学生完成行到巫山1-4。
-巴渝文化形考任务三-100分
题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歌的作者是()。
A.刘禹锡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
正确答案:C
题2:中国现存高层木结构建筑中唯一一座没有斗拱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是()。
A.天生三桥
B.石宝寨
C.白帝城
D.白鹤梁
正确答案:B
题3:()又称为“幽都”、“中国神曲之乡”。
A.白帝城
B.丰都鬼城
C.大昌古镇
D.钓鱼城
正确答案:B
题4:下面关于钓鱼城的说法,错误的是()。
A.1258年,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伐宋。
蒙哥。
巴渝文化概论第1次作业参考答案

巴渝文化概论第1次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古代巴地历史演进2、巴文化秦汉3、巴渝舞重庆4、200多5、龙骨坡6、丰都2万7、船棺葬具8、涪陵9、伏羲氏巫山10、廪君11、槃瓠之板楯蛮廪君蛮12、刘禹锡13、470 450 8.2 14、大熔炉多元15、1937 16、雾季大公演17、七七18、巴渝烈士19、中国电影制片厂二、选择题:1、A2、B3、B4、C5、A6、C7、B8、B9、B10、D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3、ABCD4、ABCD5、ABC四、简答题:1、简述巴渝地区的古人类遗存。
P6-8答:第一、远古时代的文化遗存:①早在200多万年前,三峡地区的巫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巫山县龙骨坡就发掘出距今200万年的被称为巫山猿人的古人类化石“直立人巫山亚种”。
②14万年前的奉节兴隆洞奉节人, 已经萌生了现代人类思维制作能力.第二、旧石器、新石器时期巴渝大地的文化遗存:①2003年11月,在嘉陵江流域“涪江边发现8万年前的‘合川人’”。
考古人员新发现距今8万多年的旧石器时期石器制品多件,这是先民猎杀野兽顽强生存下来的“武器”。
②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
还发现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遗址——丰都县的井水湾、冉家路口、高家镇、枣子坪、范家河以及能显现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特征的奉节县的藕塘、云阳的大地坪、忠县的乌杨等。
2、简述抗战时期重庆的“雾季公演”。
P49答:①戏剧是陪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从1941年10月到1944年6月,“文工会”团结所有在渝的戏剧工作者,连续3年开展了震惊中外的“雾季大公演”。
②1941年10月至1942年5月,第一届雾季戏剧公演,参加演出的剧种有话剧、川剧、越剧、评剧及民间曲艺,参加演出的戏剧团体计有中华剧艺社、中国万岁剧团、中央青年剧社、孩子剧团、中央广播电台、中电剧团、中国实验歌剧团、中宣部实验剧院、中国艺术剧社、怒吼剧社、育才学校戏剧组、朝阳大学剧社、国立剧专校友剧团、中国银行业余剧团、越剧剧团、川剧剧团等,演出大型话剧29部,如《天国春秋》、《大地回春》、《棠棣之花》、《屈原》等,此外,还有多部歌剧等。
巴渝文化答案(含填空选择)

巴渝文化概论第1次平时作业1——3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要求:答案准确,不能出现错别字1. 巴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古代巴地萌发的、经过漫长历史演进的逐渐形成、发展、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
2. 巴文化是巴渝文化的源头,随着历史的演进,文明的发展,在秦汉时期,巴渝文化逐渐形成,呈现出范围更广泛、内涵更丰富的特征。
3. 巴渝的称呼不同于巴蜀的是,最初它不是指两个国家,仅仅是巴渝舞的代称,后来泛指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广大地区。
4. 根据考古学的成果可知,早在 200 万年,三峡地区的巫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5.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巫山县龙骨波就发掘出距今200万年的被称为巫山猿人的古人类化石“直立人巫山亚种”。
6.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 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
7. 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船棺葬具。
8.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于、铜钲等乐器9. 《山海经》称巴人是楚人的后裔,从它记述的“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可以推知早期巴人栖息、生活在大巴山山脉一带,后来曾向东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部落群,再后又向西迁徙,进入四川盆地东部。
10.一位姓巴,名务相的巴人酋长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竞争部落之长,通过投剑、泛舟于水两件事情令人信服地当上了部落首领,大家推为廪君。
11. 后世多以的槃瓠、板楯、廪君后裔为巴人先民的三支主源。
12.巴渝歌发展为《竹枝词》,又经过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改造和身体力行的创作,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
13.今日之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
其东西长约 470 公里,南北长约 450 公里,总面积达 8.2 万平方公里。
14. 巴渝文化精神卓然瞩目,特色鲜明,其实质之一,便是它的多元性与熔炉性?。
重庆开放大学《地域文化(专)》同学们完成巴渝文化形考任务1-4,-人文武隆形考任务三-100分

重庆开放大学《地域文化(专)》同学们完成巴渝文化形考任务1-4,武隆学生需要完成人文武隆任务1-4,奉节学生完成诗橙文化1-4,秀山学生完成人文秀山1-4。
巫山学生完成行到巫山1-4。
-人文武隆形考任务三-100分
题1:羊角街道最出名的土特产有()、()、()。
A.豆干
B.醋
C.猪腰枣
D.酱油
正确答案:ABC
题2:武隆特产西瓜、老咸菜、蜂蜜的产地分别是()、()、()。
A.沧沟乡
B.鸭江镇
C.白马山
D.仙女山
正确答案:ABC
题3:重庆武隆()是世界唯一的地表水冲蚀成因天坑群,位于武隆后坪境内,景区总面积()平方千米。
A.后坪乡天坑群
B.38
C.箐口天坑
D.48
正确答案:AB
题4:后坪天坑景区主要包括()、()、()、()、天平庙天坑5个天坑以及二王洞、三王洞两个溶洞的主口区域。
A.箐口天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题:简述巴渝地区的古人类遗存。
第一、远古时代的文化遗存:①早在200多万年前,三峡地区的巫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②14万年前的奉节兴隆洞奉节人, 已经萌生了现代人类思维制作能力.③巫山魏家梁子新石器时代遗址。
④云阳县石盘镇龙安村大地坪新石器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晚期的一些房屋遗址、墓葬、窑址,出土了大批陶器、石器。
⑤巫山县长江瞿塘峡南岸的大溪发现了公元前约4400~3300年的人类活动遗址,这就是考古学界指称的大溪文化。
⑥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船棺葬具。
⑦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duì)于、铜钲等乐器,有铜戈、铜剑、铜矛、铜镰、铜箭镞等兵器,还有铜盆、铜壶、铜镜、铜釜等生活用具和铜斤(即铜斧),铜凿等生产工具。
简述题:简述抗战时期重庆的“雾季公演”。
①戏剧是陪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从1941年10月到1944年6月,“文工会”团结所有在渝的戏剧工作者,连续3年开展了震惊中外的“雾季大公演”。
②1941年10月至1942年5月,第一届雾季戏剧公演,参加演出的剧种有话剧、川剧、越剧、评剧及民间曲艺,参加演出的戏剧团体计有中华剧艺社、中国万岁剧团、中央青年剧社、孩子剧团、中央广播电台、中电剧团、中国实验歌剧团、中宣部实验剧院、中国艺术剧社、怒吼剧社、育才学校戏剧组、朝阳大学剧社、国立剧专校友剧团、中国银行业余剧团、越剧剧团、川剧剧团等,演出大型话剧29部,如《天国春秋》、《大地回春》、《棠棣之花》、《屈原》等,此外,还有多部歌剧等。
③此后的两次雾季戏剧公演,亦盛况空前,共演出大型话剧40余部。
简答题:红岩精神特点。
①崇高的思想境界。
②坚定的理想信念。
③巨大的人格力量。
④浩然正气,以身殉真理的凛然风骨。
论述题:论述抗战文化精神。
抗战陪都文化既是巴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巴渝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新的发展。
同学们对此应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作分析和思考。
不妨先回顾抗战时期重庆的历史。
抗战时期重庆人的杰出贡献,在大量的事实和现象中,如抗战时期重庆的文学艺术、新闻、教育、宗教、出版,文化活动等等讨论其文化精神。
答案要点如下:①抗战文化具有坚韧不屈、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②抗战文化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精神。
③陪都文化具有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④陪都文化具有大众化、国际化的精神。
简答题:简述巴渝地区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存。
①2003年11月,在嘉陵江流域“涪江边发现8万年前的‘合川人’”。
②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
简答题:简述邹容和他的《革命军》。
①邹容1885年生于巴县县城(今重庆渝中区)。
1898年,邹容赴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良方。
在日本期间,邹容广泛接触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并迅速融入东京留学生革命斗争的行列。
1903年4月,邹容离日回到上海,寄寓爱国学社,积极参加了各种活动和集会,成为上海拒俄运动的积极分子。
②《革命军》洋洋两万言,尖锐地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热情洋溢地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鲜明、系统地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宏伟蓝图,被誉为中国的《人权宣言》,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篇最全面、最系统地倡言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名著。
③1903年5月,《革命军》在上海出版,清廷恐慌。
④邹容的《革命军》在专制黑暗的中国不啻是一声惊雷,引起极大震动,唤起了人们的革命激情。
简答题:刘禹锡所作的十一首“竹枝词”,按其内容大致可分几类,每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刘禹锡在夔州三年,得三峡旖旎风光的慰籍,为三峡的竹枝词民歌所打动,采写《竹枝词》,他先作《竹枝词九首》,之后,他又作了《竹枝词二首》。
综观刘禹锡所作的十一首“竹枝词”,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描写爱情的。
第二,描写劳动情景的。
第三,描写山水风情的。
第四,慨叹人世艰难的。
第五,寄托乡思的。
分析论述题:谈谈你对南方石窟艺术的瑰宝——大足石刻的了解和认识。
答题思路:大足石刻是重庆人的艺术创造。
回答此问题,不一定完全照教材。
此题给了你较大的空间。
如有条件,你可以在课余参观考察大足石刻,也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还可以去图书馆查阅资料。
①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大足县,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简称“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
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②大足石刻始建于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兴盛于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
“五山”摩崖造像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
以集释(佛教)、道(道教)、儒(儒家)“三教”造像之大成而异于前期石窟。
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
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中国石窟艺术风格及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前期各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
③宝顶山石刻造像以大佛湾为中心,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完好。
其中以大佛湾石刻造像规模最大。
大佛湾是一马蹄形山湾。
在长约500米、高约15~30米的崖壁上,雕刻大小造像万余躯。
大佛湾石刻造像依山势崖形雕刻,浮雕高大,题材广泛,气象壮观。
佛像构思新奇,雕刻技艺娴熟,世俗色彩浓郁,内容多属佛经故事,石刻珍品比肩接踵。
主要造像有“护法神”、“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释迦涅槃圣迹图”“父母恩重经变像”“地狱变像”“圆觉道场” “牧牛道场”等,形象逼真,寓意深刻。
④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两公里处。
北山古名龙岗山。
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昌州(今大足县)节度史韦君靖在北山修建储粮屯兵的永昌寨,同时开始凿造佛像。
经五代、两宋,相继在佛湾、营盘坡、观音坡、北塔寺、佛耳岩等处造像近万躯。
北山石刻以佛湾造像最为集中,共编290号龛窟。
在长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铭记55则,经幢8座,阴刻“文殊师问疾图”一幅,石刻造像264龛窟。
富有人情味的观音像典雅秀丽,表情丰富,显得亲切可爱,艺术力量已经突破了宗教的规范。
⑤大足石刻艺术的特色和价值。
除北山宝顶是以佛教为主的摩岩造像外,还有分布在石篆山的妙立山,佛安桥的“三教”(即指佛教、道教和“儒教”)摩岩造像。
遍布全县的石窟、寺观及随造像出现的铭文等共同构成了大足石刻艺术。
第一,大足石刻艺术的“摩岩造像”为主,依岩开凿。
摩岩造像以宝顶大佛湾为代表,除“毗卢道场”和“圆觉道场”两窟外,其余造像全在长达五百多米,崖高十余米的岩面上,并直接利用崖沿覆盖雕像。
第二,雕刻技法多样,艺术形象生动。
大足石刻采用圆雕,高浮雕,浅浮雕、浮雕,阴刻的雕刻艺术,而以高浮雕和浅浮雕为主要表现形式,适应其“绘画性”创造的需要。
第三,鲜明的民族化和世俗化特色。
晚唐后崛起的大足石刻在龙门石窟的艺术已完全中国化世俗化了,它在思想内容具有儒、释、道三教合流,援儒入佛的特点,并突破了宗教雕塑的旧程式,有了创造性的发展。
其造像具有神像人化,人神交融的特点。
第四,大足石窟的创造者在石窟造像有总体设计,其布局精心,选择地形恰当,是因地自宜进行艺术创作的典范。
大足宝顶就是一座有总体设计,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的石窟群,大佛湾造像大部分造像与地形选择有关。
第五,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创造。
大足石刻充分运用工程技术进行石刻艺术雕刻,其表现在地形选择,峡谷排水,龛窟支撑,力学运用等方面,在地形选择上,大佛湾造像堪称一绝。
巴渝人创造的大足石刻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成为继莫高窟之后我国第二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石窟。
简答题:简述抗战胜利纪功碑修建的经过及意义。
①从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海陆空航空部队联合对重庆实施“航空战略轰炸”,1939年5月3、4日两天,63架日机首次大规模轰炸重庆,1941年6 月5日,日机持续轰炸重庆达三百余分钟之久,为期五年半日本侵略军对重庆的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
②1941年12月30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二十二天,重庆人民在曾数度一片火海、断壁残桓的民族路、民权路和邹容路三条主干道交叉中心,修起一座蜚声中外的木质纪念建筑物,公议定名为“精神堡垒”。
③象征意义:“精神堡垒”高七丈七尺,取“七七”抗战之意,方型锥体炮楼式建筑。
顶端中央安置一口大瓷缸,内贮燃油、棉条,每遇重大集会,即倒入酒精点燃,焰火熊熊,象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浩然正气。
④1947年10月10 日,中国唯一一座全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在原“精神堡垒”旧址落成。
⑤1950年10月1日,抗战胜利纪功碑被更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
简答题:简述卢作孚作为爱国实业家和平民教育家主要贡献。
毛泽东为什么把他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道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
①卢作孚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1921年,卢作孚在任道泸州尹公署教育科长时推行了两项重大的教育改革:一是开展以民众教育为中心,创办通俗教育会;二是以整顿川南师范学校为中心,彻底改变川南地区的落后教育制度,进行先进的教育实践。
1930年卢作孚在北碚创办了新式中学——兼善中学。
同年,他在北碚正式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
②1926年,卢作孚在重庆成立“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此开始了重庆合川间的定期航运。
开辟了渝涪、渝宜、渝叙等线;卢作孚夺回川江航权的理想初步实现。
③抗日战争爆发后,卢作孚动员全公司力量,积极投入抢运抗战物资的战斗。
他亲临现场,终将二十万川中健儿送上前方,把数十万吨军工器材及迁川工厂设备运入后方。
④在抗日战争时期,卢作孚的民生实业公司成了战线内河运输的主力。
此外,卢作孚还对西南70多家企业进行了投资,特别是与民生实业公司业务关系密切的煤、钢、机器制造业等(如当时四川最大的煤矿即天府煤矿和最有影响的渝鑫钢铁厂、恒昌机器厂等),这使民生实业公司成了大后方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集团。
⑤950年6月,卢作孚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香港党组织的缜密安排下,秘密离港,回到北京,并先后将被劫持到台湾和留在香港的轮船近二十艘(约值五千多万美元)驶回广州,完成了保产的任务。
1952年2月8日在重庆不幸逝世。
毛泽东曾称赞把他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道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
3.简述重庆火锅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