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兰离体化学诱变研究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离体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园林植物离体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园林植物离体诱变育种研究进展》摘要:概述园林植物离体诱变育种方法,包括辐射离体诱变育种、化学离体诱变育种,difference in gamma-ray induced chromosome aberration in soybean Jap[J].Genetics,1980(55):225-234.,[19]周玉丽,崔广荣,胡能兵.甜叶菊甲基磺酸乙酯离体诱变及耐盐变异体的 SRAP检测[J].中草药,2014(12):3612-3617.摘要概述园林植物离体诱变育种方法,包括辐射离体诱变育种、化学离体诱变育种。

从诱变原理、诱变率、繁殖率、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离体诱变方法的优劣,提出了园林植物离体诱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并对园林植物离体诱变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离体诱变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园林植物;离体培养;辐射诱变;化学诱变中图分类号:S33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27-04知网出版网址:网络出版时间:2016/1/26 22:56:25园林植物的培育是以观赏价值的高低为育种标准的,通常以观赏性、特殊性作为参考。

园林植物变异率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出现特殊观赏性的几率和培育出新品种的概率。

植物的自发突变率低,传统的育种手段获得突变体的几率很低,而且周期较长。

诱变技术的发展使植物的诱变频率大大提高,获得突变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离体培养技术的发展为加速诱变育种进程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条件。

近年来通过诱变技术结合离体培养的方式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丰富园林植物新品种提供了高效途径。

1植物离体诱变的特点园林植物离体培养具有繁殖速度快、不受季节影响等特点,在大量观赏植物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丰富园林植物种类、加强优良观赏植物的应用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离体培养,控制生长环境中的某些因子,获得从质上改变的植株。

在对金线莲的研究中发现不同光质对植物的生长影响不一,离体培养的材料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适时施加一定光质的光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红光有助于植物的伸长生长,但易造成徒长;绿光对植物的生长不起作用;蓝光有矮化壮苗的作用[1]。

兰花离体开花的研究进展

兰花离体开花的研究进展

4. 5 推进寒地浆果产业化经营, 扩大优质果品出口大力推进以树莓、蓝莓、蓝靛果等为代表的寒地特色小浆果产业开发, 建成生产、加工、出口、技术推广服务等功能完善的现代寒地浆果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 合理利用资源, 提高浆果市场竞争力,建设开放式的寒地特色浆果产业, 塑造品牌文化, 增加市场竞争力, 开发系列产品, 实现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各地扶持小浆果产业开发应通过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 以利益联结带动产业的全面发展, 逐步形成龙头企业+ 科技园+ 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

同时, 育果品营销主体, 鼓励发展各类果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 提高组织化程度; 在重点地区建立高效率的绿色通道, 进一步改善果品的流通环境; 加强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的贮藏、运输、包装等方面配套设施建设, 改变目前果品市场运作手段落后的状况; 拓展国内、国际果品市场, 加强与国外果品贸易企业在果品基地建设和出口贸易方面的合作, 实施外向牵动战略, 搞活市场流通。

兰花离体开花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兰花; 离体开花; 花芽分化广义的兰花是整个兰科植物( Orchidaceae) 的总称,兰科是有花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 属于单子叶植物纲,全世界约有800 多属, 25 000~ 30 000 种[ 1] 。

它广泛分布于各种生态环境, 以其高度特异的叶形、花形和花色受到人们的喜爱, 历来都是花卉市场的主流产品。

可是兰科植物的营养生长期较长, 难以开花, 这不但增加了周年投入成本, 也严重地限制了兰花产业的快速发展。

兰花的种属不同, 其营养生长期的长短也不一样。

例如: 兰属( Cymbidium)需3~ 7 a; 石斛属( Dendrobium)需2~ 4 a; 蝴蝶兰属( Phalaenop sis) 需1~ 2 a; 万代兰属(Vanda) 需2~ 3 a; 卡特兰属( Cattley a)需3~ 5 a; 文心兰属( Oncidium) 3~ 4 a。

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寒兰开花的影响

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寒兰开花的影响

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寒兰开花的影响作者:颜凤霞田凡王莲辉姜运力来源:《现代园艺·综合版》2017年第05期摘要:以贵州寒兰为试材,研究赤霉素(GA1)、乙烯利(ETH)、萘乙酸(NAA)、矮壮素(CCC)4种激素不同浓度水平对寒兰花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处理对贵州寒兰花的形态及花期长短都有一定的影响,对花形态影响最大的为NAA和CCC,喷洒萘乙酸的寒兰主要是花的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异;喷矮壮素花葶矮化,花序紧密。

对花期时间影响较大的是GA1和CCC,GA1对寒兰花期有缩短作用;CCC对寒兰花期有延长作用,其中低浓度50mg/L时,效果最明显。

本研究为寒兰生产上提供花期调控技术奠定基础。

关键词:寒兰;生长调节剂;开花寒兰(Cymbidium kanran Makino)属兰科(Orehi-daceae)兰属(Cymbidium Sw.)植物,从花的形、色、香、韵等观赏特性来看,远非其他国兰可比,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国内外,寒兰具有很高的评价,有“兰中之王”之美誉,深受花迷们的青睐。

贵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及生态环境,孕育和造就了丰富的寒兰资源。

目前对于寒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结构研究、组织培养、遗传多样性分析、栽培管理等方面,对于花的变异及花期调控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

本研究以贵州寒兰为研究对象,主要是通过开展寒兰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其处理方式对寒兰开花的影响试验,以筛选出最佳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其处理方式,为更加有效地控制寒兰的开花,很人必要摸索一套适合贵州本地实际情况而又行之有效的寒兰花期调节技术,并能延长寒兰花期,以提高寒兰的种植效益和观赏价值。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材料为苗龄18个月、生长状态一致的寒兰。

1.2试验方法采用对比试验方法,以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赤霉素GA1、乙烯利ETH、矮壮素CCC 和萘乙酸NAA不同浓度(50mg/L、100mg/L、200mg/L、500mg/L)处理寒兰(对照用消毒后的清水),每7d涂抹花蕾1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40株,重复3次,观察记录寒兰开花情况,用数理统计原理进行统计分析。

贵州寒兰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育研究

贵州寒兰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育研究
方 面研 究 .

2 a 花葶 高 2 m, 5—6 m, 0e 总状 花 序 , 5—1 具 2朵
pat rC mb im kna uzo . l n f y i u a rni G i u o d n h
Ke r s C mbd u k n a k n , h r ce sis o s r ai n,G ih u y wo d : y i i m a r n Ma i o c aa t r t ,c n ev t i c o uz o
肥, 提高 了寒兰的成活率、 发苗率、 开花率 , 为今后贵州寒兰的保 育与规模种植提供参考依 据。
关键词 : 寒 兰, 生物 学特性 , 保育 , 州 贵
中图分 类号 Q 4 .184 997 .3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 —66(000 —08 一c 03 53 21 )4 O8 l 5
贵 州 科 学 2 ( )8 8 4 :8-9 ,00 22 1
G  ̄ o ce u h u S i聊e
贵 州 寒 兰 的 生 物 学 特 性 及 其 保 育 研 究
沈峥 华 侯 海兵 张 玉武 吴
( 贵州省生物 研究 所 , 阳 贵
5 40 ) 5 4 0

50 2 ; 州科 学 院 梵净 山生 态站 , 50 5 贵 贵州 江 口
地 生草 本 ; 3— 叶 6枚 , 带形 , 3 7 m, 1 长 5— 0 e 宽
1 前 言
寒 兰 ( y iim k na kn ) 名思 义是 在 C mb u a rnMaio 顾 d 寒冷 的冬季 开花 、 结果 , 生长 在寒冷 的地方 。
收稿 日期 :0 0— 9— 1修 回 日期 :0 0—1 21 0 0 ; 2 1 0—0 8 基金项目: 贵州省 自然科学基金 (9 9 05 ; 19 35 ) 贵州科学 院高新技 术基金 (01 ; 20 ) 贵州科学院 自然科学基金 ( 03 1 ;05 1) 20 0 0 20 0 和贵州 省科学技 术厅 改革转制项 目( 黔科合体 z字[0 0 4 0 2 1 ]0 5号 ) 目资助 。 作者 简 介 : 峥 华 (93一)男 , 工 , 事兰 花保 育 及 植物 资 源 开发 利 用 沈 16 , 助 从

离体诱导葡匐茎—一种兰花快繁法

离体诱导葡匐茎—一种兰花快繁法

离体诱导葡匐茎—一种兰花快繁法
师素恩
【期刊名称】《北方园艺》
【年(卷),期】1996(000)002
【摘要】用两种方法进行了兰花“OtochilusalbaLindL.”的微型繁殖。

1。

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际加0.5mg/L和2.0Lip;2.利用Phytamax兰花繁培养基,使从假鳞茎基部产生的葡萄茎进一步发育,在葡匐茎的末端形成鳞茎结最终形成10-15个两个枝叶的假茎。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师素恩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2.310.3
【相关文献】
1.非洲菊组培快繁及雌核离体诱导技术研究进展 [J], 王丽花;王继华;杨秀梅;李绅崇;张艺萍;瞿素萍
2.不同预留地上葡匐茎数对马铃薯产量影响 [J], 夏延茂;胡宗波;龙维权;龙青山;熊翼;龙飞;龙通亢
3.太子参快繁技术的优化及同源四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J], 谢燕;高山林;曾杨;王蔚;
刘蓁
4.中国兰花-墨兰微体快繁技术研究 [J], 钟士传;王侠礼
5.银条茎尖培养快繁及离体根状茎的诱导 [J], 张国裕;程智慧;李娟;周文安;王新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制植物突变体库的方法

创制植物突变体库的方法

创制植物突变体库的方法一、传统诱变方法1.1化学诱变化学诱变是创制植物突变体库的一种常用方法。

咱们都知道,化学物质就像一把双刃剑。

像甲基磺酸乙酯(EMS)这种化学诱变剂,它可以悄悄潜入植物的细胞,对植物的DNA分子搞点“小动作”。

它会和DNA碱基发生反应,使得碱基发生改变,就像给DNA的密码本上乱涂乱画了几笔。

这样一来,植物的基因就发生突变了。

这就好比一个精密的机器,里面的一个小零件被悄悄换了或者改造了,整个机器的运行就可能出现新的情况。

但是呢,使用化学诱变剂得小心翼翼,就像走钢丝一样,剂量控制不好就可能把植物弄得“病恹恹”的,甚至直接一命呜呼了。

1.2物理诱变物理诱变也是很有一套的。

比如说辐射诱变,γ射线就像一群无形的小炮弹,向植物细胞发起攻击。

它能量高,能够直接把植物的DNA链打断。

这就好比把一根绳子给切断了,植物细胞就得赶紧想办法把这断开的“绳子”重新连接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连接错误,这就产生了突变。

还有紫外线诱变,紫外线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它的能量虽然没有γ射线那么高,但也足以让DNA分子中的碱基之间的化学键发生变化,导致碱基配对出现错乱,这就像火车轨道接错了一样,火车就没法正常行驶了,植物的基因表达也就乱了套,从而产生突变体。

二、现代生物技术诱变2.1基因编辑技术现在的基因编辑技术那可是相当厉害。

就拿CRISPR Cas9系统来说,这简直就是基因编辑领域的“神器”。

它就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能够在植物基因组的特定位置进行切割。

这个系统里的Cas9蛋白就像一个聪明的小工匠,它能在向导RNA的引导下,准确地找到目标DNA序列,然后“咔嚓”一下把DNA链切断。

植物细胞为了修复这个断裂,就可能引入一些错误,这样就实现了基因的突变。

这就好比一个雕刻师,本来想在一块木头上雕刻出一个精美的图案,结果一不小心多削了一块或者少削了一块,就创造出了一个和原来不一样的造型。

2.2插入突变插入突变也是一种办法。

某种草本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生物活性研究

某种草本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生物活性研究

某种草本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生物活性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草本植物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对它们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本文将介绍一种草本植物的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生物活性研究。

一、植物简介这种草本植物称为红枫藤,属于杜鹃科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药、保健品和食品添加剂等方面。

二、化学成分分离红枫藤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有黄酮类、苯乙烯类、生物碱类、三萜类和酚酸类等。

为了更好地研究它们的生物活性,需要将它们从植物中分离出来。

目前,常用的红枫藤化学成分分离方法主要有超声波辅助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色谱分离等。

经过多次实验和比较后,我们选择了色谱分离法进行红枫藤的化学成分分离。

首先,将红枫藤干燥后粉碎,取约10克,加入100毫升乙醇中,超声波处理20分钟,使其充分混合。

接着,将植物材料过滤,滤液收集并浓缩至50毫升。

然后,将红枫藤萃取液进行色谱分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分离,使用C18柱进行色谱分离,甲醇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最后,根据每个峰的UV谱图和质谱图进行分析、鉴定,将纯化的化合物用氮气吹干,得到药用化合物红枫藤苷。

三、生物活性研究红枫藤苷是红枫藤中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为了更好地研究红枫藤苷的生物活性,我们进行了多项实验。

1. 抗炎作用研究表明红枫藤苷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我们选用小鼠爪肿胀模型,测试不同浓度的红枫藤苷对小鼠爪肿胀的抑制率。

结果表明,红枫藤苷对小鼠爪肿胀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广泛使用的抗炎药物对照组相当。

2. 抗氧化作用红枫藤苷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我们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将实验组小鼠口服红枫藤苷,对照组小鼠口服生理盐水,两组小鼠进行氧化应激实验。

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体内游离基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

促进兰花变异的方法

促进兰花变异的方法

促进兰花变异的方法1.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促进兰花变异的首要方法是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作为种质材料。

适应性强的品种多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兰花的生存率,还可以增加兰花变异的机会。

2.控制生长环境:为了促进兰花的变异,可以通过控制生长环境来刺激其变异。

例如,调节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可以影响兰花的生长发育和生物代谢,从而增加其变异的可能性。

3.人工授粉:人工授粉是促进兰花变异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有选择地授粉,可以将来自不同花株的花粉进行交配,从而产生新的基因组合和形态特征,促进兰花的变异。

4.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通过外力引起植物遗传物质的变异。

例如,可以使用辐射剂量适中的射线或化学物质处理兰花种子或幼苗,诱发其染色体的变异。

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可以促进兰花的变异并产生新的花型和色彩。

5.培养基调控:培养基调控是通过调节培养基成分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添加量,对兰花进行培养和变异的方法。

合理调节培养基的pH值、激素含量等参数,可以促进兰花的生长和变异。

6.培育新种:通过交配育种的方法,可以培育出新的兰花品种。

可以选择有着不同花型、颜色等特征的亲本进行交配,通过遗传的方式传递新的基因组合,培育出具有新特征的兰花品种。

7.病毒诱变:病毒诱变是一种促使植物遗传物质变异的方法。

通过感染特定病毒,可以改变植物体内的基因组合和表达方式,从而促进兰花的变异。

不过,病毒诱变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并需要严格的控制和监测。

总的来说,促进兰花变异的方法主要包括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控制生长环境、人工授粉、物理处理、培养基调控、培育新种和病毒诱变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增加兰花变异的机会,培育出具有新特征的兰花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260046902 专业做论文编号:论文题目寒兰离体化学诱变研究The Research on Chemical Mutation in Vitroof Cymbidium Kanran Makino专业名称:植物学专业代码: 071001种类(在相应方框内打√):统招博士□统招硕士□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程硕士□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摘要摘要本文以甲基磺酸乙酯(EMS)、硫酸二乙酯(DES)、秋水仙素(colchicines)、咖啡碱(caffein)、5-溴尿嘧啶(5-BU)、马来酰肼(MH)、亚硫酸钠(Na2SO3)为化学诱变剂,以寒兰(Cymbidium kanran Makino)原球茎为材料进行离体化学诱变研究,探讨这7种化学诱变剂对寒兰原球茎生长、增殖和分化的效应,筛选适宜的诱变浓度和时间,以形态学方法鉴定再生植株的表型变异,以细胞学方法观察化学诱变剂对寒兰根尖细胞核的影响,并分析诱变后的再生植株在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ISSR–PCR 扩增体系对化学诱变剂造成的寒兰遗传物质的改变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1. 各化学诱变剂对寒兰原球茎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升高或时间的延长,原球茎的褐变率和死亡率升高,褐变率始终小于死亡率。

2. 各化学诱变剂对寒兰原球茎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升高或时间的延长,原球茎的死亡率升高。

增殖率和绝对生长速度的变化与处理浓度和时间之间并非简单的相关关系。

3. 通过对各处理结果的分析,计算了7种诱变剂对寒兰原球茎的半致死量,它与浓度和时间都有关系,可作为寒兰离体化学诱变的参考剂量。

4. 再生植株在表型上均有一定的变异,主要以叶色变黄为主。

其中EMS 和秋水仙素处理后原球茎的再生植株表型变异显著,但是表型变异再生植株的比率并不高。

5. 各化学诱变剂都能在细胞学水平对寒兰根尖细胞核造成明显改变,主要有畸形核、微核、多核、核破裂、核质浓缩、染色体畸变(加倍、滞后、缺失)等现象。

6. 再生植株可溶性糖含量较正常植株有不同程度的升高;EMS、DES、秋水仙素和Na2SO3处理后的原球茎再生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增高,咖啡碱、5-BU、马来酰肼处理后的原球茎再生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

7. 再生植株的可溶性蛋白质图谱、超氧物歧化酶同工酶酶谱、酯酶同工酶酶谱、过氧化氢酶同工酶酶谱、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较正常植株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存在条带的减少和增加现象。

8.再生植株和正常植株之间的基因组ISSR扩增图谱条带均有差异性,其中EMS、DES、5-BU诱变处理后再生植株的基因组扩增条带差异性较其I摘要他诱变剂的明显。

关键词:寒兰;原球茎;化学诱变IIAbstractABSTRACTUsing EMS, DES, colchicines, caffeine, 5-BU, MH, Na2SO3 as mutagenic agents, and using the PLBs of Cymbidium kanran Makino as material, we studied the tech- nique of mutagen in vitro. This article researched the effects on growth,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LBs treated with mutagenic agents, chosed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and time, used technique of morphologic to check up phenotypic mutation, used cytological techniqu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s on karyons of root tip, analyzed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nge of plants from PLBs treated with mutagenic agents, at last, used ISSR–PCR amplified system to analyze the change on genome of plants from PLBs treated with mutagenic agent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Each mutagenic agent could resrain the growth of PLB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and the prolonged time, the brown ratio and death ratio rised, the brown ratio were always less than death ratio.2.Each mutagenic agents could resrain the proliferation of PLB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and the prolonged time, the death ratio ris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roliferation rate and absolute growth rate were not simple correlativity.3.Analyzing the results, we calculated the LD50 on PLBs of mutagenic agents, it related to concentration and time, the results could be the referenced dosage for chemical mutation of Cymbidium kanran Makino.4.Some phenotypic mutation appeared on plants from PLBs treated with mutagenic agents, mostly were flavicant leafs. The distinct phenotypic mutation mostly appeared on the plants treated with EMS and colchicines. The percentage of phenotypic mutation were not high.5.Each mutagenic agent could change karyons of root tip on cytological level, mostly were abnormal karyons phenomena, micronucleus phenomena, multinucleus phenomena, cracked karyons phenomena, concentrated karyoplasms phenomena, chromosome aberrance phenomenon(double, lag, deletion).6.The soluble sugar content of the plants from PLBs treated with muta- genic agents were higher than normal plants;the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of plants fromIIIAbstractPLBs treated with EMS, DES, colchicines, Na2SO3 were higher than normal plants, the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of plants from PLBs treated with caffeine, 5-BU, MH were lower than normal plants.7.The soluble protein bands, SOD isozyme bands, EST isozyme bands, CAT isozyme bands and POD isozyme bandsof plants from PLBs treated with 7 mutagenic agents were different from normal plants, existed the phenomenon of absent bands or added bands.8.The ISSR-PCR amplified genome bands of plants from PLBs treated with mutagenic agents were different from normal plants, compared with other mutagenic agents, there distinct differences on genome bands between plants from PLBs treated with EMS, DES, 5-BU and normal plants.KeyWords:Cymbidium kanran Makino;PLBs; Chemical mutationIV缩略符号注释缩略符号注释EMS ethyl methane sulfonate 甲基磺酸乙酯DES diethyl sulfate 硫酸二乙酯5-BU 5-Bromouracil 5-溴尿嘧啶MH maleic hydrazide 马来酰肼MS Murashige Skoog MS培养基6-BA benzy ladenine 6-苄基氨基嘌呤NAA naphthalena acetic acid 萘乙酸PLBs protocorn-like bodies 原球茎min minute 分钟h hour 小时d day 天s second 秒r rotation 转rpm round per minute 转/分Tris tris(hydroxymethyl)aminoethane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SDS sodium lauryl sulfate 十二烷基硫酸钠TEMED N,N,N',N'-Tetramethylethylenediamine N,N,N',N'-四甲基二乙胺NBT nitro blue terazolium 氮蓝四唑PMS phenazine methosulphte 酚嗪硫酸甲酯NA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ide 辅酶ⅠMTT thiazolyl blue 噻唑兰SOD superoxidae dismutase 超氧物歧化酶EST esterase 酯酶MDH malate dehydrogenase 苹果酸脱氢酶CAT catalase 过氧化氢酶POD peroxidase 过氧化物酶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聚合酶链式反应V目录目录第1章绪论 (1)1.1 组织培养是保护兰花种质资源的有效手段 (1)1.2 人工诱变是获得兰花新品种的技术措施 (3)1.2.1 诱变育种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3)1.2.1.1自发突变给人工诱变育种引发的思路 (3)1.2.1.2 人工诱变育种的产生和发展 (4)1.2.1.3 人工诱变的原理 (5)1.3 诱变技术与植物组织培养结合的方式 (6)1.3.1 诱变与茎尖培养结合 (6)1.3.2 诱变与单倍体育种技术结合 (6)1.3.3 诱变结合其它器官外植体及愈伤组织培养结合 (7)1.4 诱变技术与组织培养相结合在兰花育种中的应用 (7)1.5 诱变与植物组织培养结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9)1.6 突变的筛选 (10)1.6.1 形态学和细胞学方法 (11)1.6.2 生理生化方法 (11)1.6.3 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 (11)1.7存在的问题 (12)1.8 展望 (13)1.8.1 新复合育种思路 (13)1.8.2 多倍体育种 (13)1.8.3 嵌合体的利用 (14)1.8.4 兰花试管成花技术的应用 (14)1.8.5 拓宽辐射源和诱变剂的使用范围 (14)1.9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9.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9.2 主要研究内容 (15)1.9.2.1 化学诱变剂对寒兰原球茎生长、增殖和分化影响 (15)VI目录1.9.2.2 化学诱变剂对寒兰根尖细胞核的影响 (15)1.9.2.3 化学诱变剂对寒兰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6)1.9.2.4 化学诱变剂对寒兰遗传物质的影响 (16)第2章寒兰原球茎的化学诱变及再生植株的形态观察 (17)2.1 材料与方法 (17)2.1.1材料 (17)2.1.1.1 实验材料 (17)2.1.1.2 化学诱变剂 (17)2.1.1.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17)2.1.2 方法 (18)2.1.2.1 寒兰原球茎的诱导 (18)2.1.2.2 化学诱变处理 (18)2.1.2.3 处理材料的培养和观察 (18)2.1.2.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18)2.2 结果 (19)2.2.1 化学诱变剂对原球茎生长的影响 (19)2.2.2化学诱变剂对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24)2.2.3 半致死剂量的确定 (31)2.2.4 对再生植株的形态学观察 (32)2.2.4.1 EMS (32)2.2.4.2 DES (32)2.2.4.3 秋水仙素 (32)2.2.4.4 咖啡碱、5-BU、马来酰肼、亚硫酸钠 (32)2.3 分析 (34)第3章化学诱变剂对寒兰根尖细胞核的影响 (36)3.1 材料与方法 (36)3.1.1 材料 (36)3.1.2 方法 (36)3.2 结果 (37)3.2.1 正常根尖的染色体数和细胞核形态 (37)VII目录3.2.2 化学诱变剂对寒兰根尖细胞核的影响 (37)3.2.2.1 EMS对寒兰根尖细胞核的影响 (37)3.2.2.2 DES对寒兰根尖细胞核的影响 (37)3.2.2.3 秋水仙素对寒兰根尖细胞核的影响 (38)3.2.2.4 咖啡碱对寒兰根尖细胞核的影响 (38)3.2.2.5 5-BU对寒兰根尖细胞核的影响 (38)3.2.2.6 马来酰肼对寒兰根尖细胞核的影响 (38)3.2.2.7 Na2SO3对寒兰根尖细胞核的影响 (38)3.3 分析 (39)第4章化学诱变剂对寒兰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2)4.1 材料与方法 (42)4.1.1 材料 (42)4.1.2 方法 (42)4.1.2.1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42)4.1.2.2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43)4.1.2.3 SDS-PAGE不连续电泳 (43)4.1.2.4同工酶电泳 (45)4.2 结果 (49)4.2.1 化学诱变剂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50)4.2.2 化学诱变剂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50)4.2.3 化学诱变剂对寒兰可溶性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50)4.2.4 化学诱变剂对寒兰同工酶的影响 (53)4.2.4.1 超氧化物岐化酶同工酶(SOD)酶谱 (59)4.2.4.2 酯酶同工酶(EST)酶谱 (59)4.2.4.3 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酶谱 (59)4.2.4.4 过氧化氢酶同工酶(CAT)酶谱 (59)4.2.4.5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酶谱 (59)4.3 分析 (60)第5章化学诱变剂对寒兰遗传物质影响的初步分析 (61)5.1 材料和方法 (61)VIII目录5.1.1 材料 (61)5.1.2试剂和设备 (61)5.1.3 试剂配置 (62)5.1.4 方法 (62)5.1.4.1 材料DNA的提取 (62)5.1.4.2 ISSR分子标记PCR扩增 (63)5.2 结果 (63)5.3 分析 (65)第6章讨论 (67)6.1 讨论 (67)6.1.1 染色体畸变 (67)6.1.2 点突变 (68)6.1.2.1 EMS和DES(烷化剂类诱变剂) (68)6.1.2.2 咖啡碱、5-溴尿嘧啶、马来酰肼(碱基类似物类诱变剂) (69)6.1.2.3 亚硫酸钠(无机化合物类诱变剂) (70)第7章结论及建议 (71)7.1 结论 (71)7.2 建议 (72)7.2.1 复合诱变手段 (72)7.2.2. 缩短营养生长期 (72)7.2.3 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 (73)参考文献 (74)图版Ⅰ (78)图版Ⅱ (80)读研期间已发表论文 (80)IX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寒兰(Cymbidium kanran Makino),兰科兰属中的地生兰,生长于海拔400~2400米,主要分布在江西、台湾、福建、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和四川等地,也见于日本和朝鲜半岛南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