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标准化组合训练男班组合(大学本科第三学年)组共21页
解读组合训练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意义

解读组合训练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意义组合训练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在提高学生技术水平、培养舞者综合能力和塑造舞蹈风格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解读组合训练的概念和内容、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组合训练的概念和内容组合训练是指将各种基本功动作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组合成连续的舞蹈动作,在训练中不断反复练习,既要求舞者熟练掌握每一个基本功动作,又要求舞者能够准确、流畅的将这些基本功动作连贯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舞蹈动作。
组合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体态动作、步法和跳跃技巧三个方面。
在体态动作方面,包括旋转、弯曲、延展等动作的组合。
在步法上,包括基本步、连续步、转身步等的组合。
在跳跃技巧方面,包括各种跳跃动作的组合。
这些动作的组合可以根据不同的舞蹈风格和表现要求进行调整和变化。
1. 提高学生技术水平通过组合训练,舞者可以在不同的动作间进行流畅过渡,并且将各种技术要求融会贯通,使技术动作更加标准、清晰、流畅。
在连续的组合动作中,舞者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身体平衡和重心,锻炼了对舞者的技术掌握和身体协调能力,使舞者更加熟练掌握各项技术要领,提高了整体舞蹈水平。
2. 培养舞者综合能力组合训练要求舞者综合运用各种基本功动作,不仅要求舞者技术动作的标准和规范,还要求舞者在动作的表达和演绎上有自己的理解和表现。
在组合训练中,舞者需要处理好身体和动作之间的关系,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身体来表达舞蹈内容,培养了舞者的动作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组合训练也可以锻炼舞者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让舞者能够更好地领会舞蹈动作的内涵和外在形式,使舞者更加全面和综合。
3. 塑造舞蹈风格组合训练对于舞者的舞蹈风格的形成和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舞者在不断练习和演绎各种组合动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舞蹈风格。
通过组合训练,舞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表现要求,从而更好地将个人的特色融入到舞蹈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
《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课程标准

《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课程标准六年制中专中国舞专业一、概述(一)课程性质《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课是六年制中专中国舞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必修教程。
它主要包括柔韧性训练、躯干能力训练、重心平衡训练和用力方法训练这几个方面,是实现舞蹈演员能力、素质的训练手段。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教学观念方面反映专业特色,全面对接产业文化,突出中职舞蹈教育特点,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双能人才,创造、创意、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树立质量意识,强调培养具备较全面的舞蹈技术、基本功及能力的舞蹈人才的观念;树立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舞蹈人才的观念。
2.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依据培养目标,按照“拓宽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年级进行设置。
3.教学方法方面①科学规范、严格教学。
中专各年级教学过程必须科学、规范、基础扎实、全面,运用科学、系统、规范的教材和严格的教学方法。
②启发式教学。
该课程同时担负着对学生个性培养和智能开发的任务,必须重视在基础训练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辨创新能力。
③坚持教书育人。
教师在教授舞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愿为舞蹈艺术献身的精神,有了这种品格和精神,学生才会成为高质量的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难度大、要求高的特点,根据年级任务使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自我驾驭能力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身体技能的控制方法,而且要让学生掌握动作的举一反三。
思考运动的更多可能,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身体与思维的解放。
舞蹈教学有别于文化课程的教学,教历史课或物理课。
教师基本上可根据课本内容逐课讲授,舞蹈教学则不同。
具体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仍然主要依靠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师需要遵循教学大纲同时还要针对课程特点组织有效的教材。
教师要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并弄清自己所讲授的教材纵向与横向的关系(“纵向”是指每类动作,如:跳跃类动作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纵向进程;“横”是指各类动作,如:跳跃与蹲与舞姿三类不同动作之间存在的有机的横向关系)。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组合训练浅析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组合训练浅析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中的组合训练是基本功训练的形式和手段,对培养舞蹈演员的基本技术、技巧以及古典舞风格、韵律十分重要,它囊括了中国古典舞舞蹈体系中的所有动作语汇和结构成分,是古典舞训练的基础内容。
这套训练体系从人体美学出发,充分考虑到了舞蹈演员的身体素质、形体结构、肌肉线条等客观条件,提出了一系列系统、科学、有效的舞蹈技术训练方法,有效辅助了舞者的古典舞学习。
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发展,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组合训练已经为各界同行所认同,帮助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古典舞舞蹈表演人才。
下面笔者从控制、旋转、翻身、跳跃四个方面对古典舞基本功组合训练展开分析。
一、控制组合训练控制组合训练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它的主要目的是训练舞蹈演员的平衡能力和重心调整能力等控制能力。
控制能力是古典舞舞姿转换、短句衔接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对于舞蹈动作的规范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控制组合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能力实现古典舞身法、技术、舞姿之问连接的一系列技巧、方式。
针对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动作特点,控制组合训练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加强基本功中的后腿控制训练。
在中国古典舞中向后抬腿一直是一个难点,对舞者的控制力要求极高。
在训练时,舞蹈演员可将其中一条腿作为支撑腿,另一条腿缓缓向后抬,然后静数秒,再换腿重复上述动作,直至两腿都能先后打开90度为。
2.加强跟腿部位的控制训练。
演员跟腿部位控制能力弱会直接导致正步全蹲不稳,从而致使大部分古典舞动作不能顺利完成,针对这一问题舞蹈演员可采用撑拉后筋的方式来提高跟腿的控制力,即坐地进行双腿勾脚的动作来加强跟腿支撑的时长和力度。
控制组合训练除了要加强身体各部分耐力和力量的训练外,还需要舞蹈演员能够合理转换动作技术,将古典舞形、神、劲、律的美学要求通过舒缓、流畅、连贯肢体动作传达出来。
舞蹈演员要学会将动作的表现力同身体的功能性融为一体,从而恰当地运用控制力,使动作的转换更加真实、自然,切忌刻意切换短句舞姿,造成表演机械化。
大学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授课对象:大学舞蹈专业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以及手臂的基本姿态。
2. 培养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协调性、节奏感和表现力。
3.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一、热身活动1. 轻松的音乐背景下,进行全身关节的拉伸运动,包括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
2. 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如踏步、蹲、跳等,提高学生的活动量。
二、基本功训练1. 手型训练- 握拳、伸掌、摊掌等动作的练习,强调掌指关节的灵活性和力量。
- 手臂基本姿态训练,如平手、圆手、云手等,提高学生的手臂线条美感。
2. 脚型训练- 脚尖、脚跟、脚踝的练习,增强脚部的灵活性。
- 脚位训练,如八字步、丁字步、半脚尖等,培养学生的脚位意识。
3. 手位、脚位训练- 手位训练,如山手、云手、剑指等,提高学生的手位运用能力。
- 脚位训练,如正步、八字步、丁字步等,培养学生的脚位稳定性。
4. 手臂基本姿态训练- 平手、圆手、云手等动作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手臂线条美感。
- 手臂的延伸、折叠、旋转等动作的练习,增强手臂的表现力。
三、组合训练1. 轻松的音乐背景下,进行舞蹈组合练习,如《荷花舞》、《春江花月夜》等。
2. 强调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和表现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让学生放松身心。
二、基本训练1. 教师讲解手型、脚型、手位、脚位等基本动作要领。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
三、组合训练1. 教师讲解舞蹈组合的动作要领。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舞蹈组合的练习。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基本动作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基本功掌握程度。
组合训练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意义

们就不难 在舞 蹈基本功训练 中找到这 个答案。 就拿大跳 动作:
“ 凌空越” 来说 , 完成这个动作的过程, 是通过一系列的连贯动 作完成的 , 如: 助跑 ( 趋步) 下蹲 、 起跳 、 腾空 、 落 地等几个相关 的环节所配合完成的 。
旋转是 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中主要教材 , 它有很高 的训 练价值 , 又有独立丰富 的艺术表现力 。 中国古 典舞基本功旋转 , 是 人体 的一种运动形式 , 是 人体
组合训练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意义
赵 志连n
它为组合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是过渡组合训练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在几十年的探索挣扎中脱影而 的训练价值, 出, 逐步 完善了古典舞训练 内容与教学体 系, “ 中国古典舞 ” 在 的桥梁 。
全国各个舞蹈大奖赛 中, 早 已被 同行专家所认 同, 它以中国古 典舞特有的审美特征 , 独特的表演形式 , 在艺术的舞 台上 已成 为独立的品牌 , 古典舞增减 了众多的舞蹈表演人才 , 以及 创作
二、 组合 训 练
“ 组合” 训练是将同类技术、 技巧与古典舞风格韵律有机
的结合 , 最终成为身体的语言能力 。 为 掌握 古典 舞风 格, 在基
了大量的优秀舞蹈作品, 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课 是可 以培养具 有中国古典舞表演优 秀人才的 。
中国古典舞基本 功 “ 组合 ” 训练 , 是基本功训练形式 和手 本功训练中“ 组合” 训练承担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 组合” 训 段,长与成熟的时期, 又是教学的检验 , 通过“ 组合” 训 I 格、 韵律 是十分重要的 。
[ 1 】 作 者 简介 : 赵志连( 1 9 5 8 ~) , 沈 阳音 乐学院舞 蹈学院副教授 , 硕 士研 究生导师。
古典舞组合教案 文档

古典舞组合教案文档教案章节:一、基本动作与形态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基本动作与形态,使学生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动作要领,培养学生的舞蹈素养和身体协调性。
教学内容:1. 古典舞的基本手型和手势:如平手、立手、托手等。
2. 古典舞的基本脚型和步法:如平步、踏步、跃步等。
3. 古典舞的基本身法:如提、沉、冲、靠等。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并示范古典舞的基本手型、手势、脚型、步法和身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3. 教师纠正学生的动作,指导学生克服错误的动作。
4.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观摩、交流、纠正。
5. 教师挑选学生进行表演,总结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地完成基本动作和形态,身体协调性较好,能够分组合作练习。
教案章节:二、组合动作训练教学目的:通过组合动作训练,使学生能够将基本动作流畅地串联起来,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古典舞组合动作,如手型变化、步法转换、身法组合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并示范设计的古典舞组合动作。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3. 教师纠正学生的动作,指导学生克服错误的动作。
4.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观摩、交流、纠正。
5. 教师挑选学生进行表演,总结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地完成组合动作,动作连贯流畅,能够分组合作练习。
教案章节:三、音乐与舞蹈结合教学目的:通过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舞蹈表现力,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教师选择一首古典舞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风格和节奏。
2. 学生跟随音乐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注意动作与音乐的协调性。
教学步骤:1. 教师播放古典舞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风格和节奏。
2. 学生跟随音乐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注意动作与音乐的协调性。
3.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动作表达音乐的情感和节奏。
中国古典舞剧目排练教学大纲

技巧及身韵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2、中国古典舞剧目《岁寒三友》用古典舞语汇将极富写意的松、竹、梅进行表现,不断的有队形的穿插来展示寒冬对这三友的摧残,但它们却屹立不倒,也体现了我国特有的民族精神。
3、中国古典舞剧目《桃夭》古典舞桃夭以其独特的动作语汇,对古代女子的柔媚做出了表现。
该舞蹈曲目技术难度很高,以感情细腻风格柔美而著称的古典舞要求舞者身段、身韵及舞台表现力完美的结合,才能充分诠释舞蹈本身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4、中国古典舞剧目《春吟》这是我院参加第八届桃李杯的原创古典舞剧目。
作品内容主要表现三坊七巷的生活景象。
通过优雅的体态和欢快的脚步,透出生活的甜美和喜悦。
通过创作舞蹈的排练让学生体会琢磨编导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段,弥补课堂训练中对舞蹈表演的不足。
5、中国古典舞剧目《春江花月夜》根据我国著名古曲《春江花月夜》进行编创,运用一些独特的身韵身姿将春江月夜下的景象表现出来。
6、中国古典舞剧目《岁月如歌》是一个教学剧目及舞台表演性极强的作品。
该舞蹈运用了学生从刚刚入校到毕业的个个缩影,将古典舞的身韵及跳转翻技巧一一展示,再加上它独特的毕业感情,使得整个舞蹈令人动情十足。
四、教学方法由简至繁分步骤推行,动作示范和讲解并重。
五、考核方法以大课形式进行考试.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应注意区别不同舞种的呼吸、力量、节奏的运用.七、参考音像教材:第八届全国“桃李杯”中国古典舞A级少年甲组剧目.第八届全国“桃李杯”中国古典舞青年组A级剧目第八届全国“桃李杯”中国古典舞群舞剧目第七届全国“桃李杯”群舞比赛剧目第七届全国“桃李杯”中国古典舞甲组剧目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中国古典舞剧目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中国古典舞剧目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中国古典舞剧目。
古典舞基训教学大纲

古典舞基训教学大纲以下是一个古典舞基训教学大纲的基本框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一、课程名称:古典舞基训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典舞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姿势。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和舞蹈表现力。
4. 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内容:1. 古典舞基本理论知识2. 古典舞基本动作和姿势3. 古典舞基本组合和舞蹈片段4. 古典舞表现力的训练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典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动作要领。
2. 示范法:教师进行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
3. 练习法: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提高舞蹈技能。
4.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要求:1. 学生要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不断提高舞蹈技能。
3. 学生要注意身体的保护,避免受伤。
4. 学生要有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七、教学进度:1. 第一阶段:古典舞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动作的学习。
2. 第二阶段:古典舞基本组合和舞蹈片段的学习。
3. 第三阶段:古典舞表现力的训练和舞蹈作品的排练。
4. 第四阶段:舞蹈作品的表演和展示。
八、教学评价:1.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 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现力。
3.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九、教学设备和场地:1. 舞蹈教室或排练厅。
2. 音响设备和音乐资料。
3. 舞蹈道具和服装。
十、教学参考资料:1. 《中国古典舞基础教程》2. 《古典舞教学法》3. 相关的舞蹈视频和音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