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隔离的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分析毕业论文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分析毕业论文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分析目录摘要 (2)关键字 (2)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3)1.1 网络安全的定义 (3)1.2 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 (3)1.3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4)1.4 网络安全脆弱的原因 (5)第二章防火墙技术 (7)2.1 防火墙的概述 (7)2.2 防火墙的概念 (7)2.3 防火墙的功能 (7)2.4 防火墙的分类 (8)2.5 防火墙的优、缺点 (9)第三章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运用 (10)3.1 防火墙在网络中的应用 (10)3.2 防火墙技术在局域网中的应用 (11)3.3 防火墙技术在个人电脑上的应用 (12)3.4 防火墙技术在网络中的作用 (13)总结 (15)参考文献 (16)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普及,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信息网络已经深入到国家的政府、军事、文教、金融、商业等诸多领域,可以说网络无处不在,他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通信日益便捷,把我们的生活推向快速化,我们也逐渐适应了快速的通信化生活,由于信息的高速、便捷,人们都在利用高科技技术进行通信,使我们的生活向着高速化发展,人们逐渐放弃了陈旧的通信方式,改用快捷便利的通信方式,使我们的生活逐渐信息化和多样化,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更加丰富多彩。

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还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它涉及到国家政治和军事命脉,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和主权,一些发达国家都把国家网络安全纳入了国家安全体系。

因此,网络安全不仅成为上家关注的焦点,也是技术研究的热门领域,同时也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在信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充分的利用网络的有利资源,还应该加强网络安全的防范,加强防火墙技术的发展对网络安全能够得到更好的维护。

网络安全化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使通讯更加安全,让信息快速的发展。

虚拟机网络安全:隔离与访问控制(十)

虚拟机网络安全:隔离与访问控制(十)

虚拟机网络安全:隔离与访问控制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虚拟化技术在企业和个人用户中的应用日益普及。

虚拟机(VM)作为虚拟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用户在一台物理机上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然而,虚拟机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在多租户环境下的隔离和访问控制。

1、虚拟机网络隔离虚拟机网络隔离是指在一个物理机上运行的多个虚拟机之间实现网络资源的隔离,以保证各个虚拟机之间的网络流量不互相干扰。

这样可以避免恶意软件或攻击者通过一个虚拟机入侵其他虚拟机,进而威胁整个系统的安全。

为了实现虚拟机网络隔离,可以采用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

VLAN将虚拟机划分为不同的逻辑网段,每个逻辑网段之间是隔离的,不同逻辑网段的虚拟机之间无法直接通信。

此外,还可以使用虚拟防火墙来限制虚拟机之间的网络流量,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流量才能通过。

2、虚拟机网络访问控制虚拟机网络访问控制是指限制虚拟机对外部网络资源的访问,以保护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

在多租户环境下,不同租户的虚拟机可能需访问不同的外部资源,并且每个租户之间的资源访问权限是不同的。

因此,需要通过合适的访问控制策略来保护虚拟机网络的安全。

在实施虚拟机网络访问控制时,可以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

通过VPN,虚拟机可以通过加密通信连接到外部网络资源,确保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此外,还可以使用虚拟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等安全设备,对虚拟机的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和阻止潜在的攻击。

3、虚拟机网络安全管理为了更好地管理虚拟机网络的安全,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流程和机制。

首先,需要对虚拟机进行定期的安全扫描和漏洞评估,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并及时修复。

其次,需要建立完备的访问控制策略,包括用户认证、授权和审计等措施,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虚拟机网络。

此外,在虚拟机网络中,还需要建立良好的日志管理系统,及时记录和分析网络流量和安全事件,以便追踪和查找问题的根源。

隔离技术操作评估报告

隔离技术操作评估报告

隔离技术操作评估报告隔离技术操作评估报告是对某种隔离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的报告。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回答该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并给出1200字以上的回答。

一、报告内容1. 报告背景:介绍所评估的隔离技术的背景和目的,阐述为何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2. 报告目标:明确本次评估报告的目标和范围,例如是评估隔离技术的性能、可行性、安全性等方面。

3. 报告方法:说明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和步骤,包括数据收集、实验设计、测试环境等。

4. 报告结果:总结评估的结果,包括隔离技术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评估指标的合理性以及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

5. 结果分析:分析评估结果,对比理论预期,分析差距的原因。

解释隔离技术对部署环境的适应性。

6. 问题和建议:指出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7. 结论:在充分考虑评估结果和实际应用需求的基础上,给出对隔离技术的评价和建议。

二、案例分析以某企业内部网络隔离技术的评估为例进行分析。

该企业希望通过隔离技术来提高内部网络安全性,避免恶意软件或攻击者通过一个终端进入内部网络后对其他终端造成安全威胁。

1. 报告背景:该企业拥有大量敏感数据和重要业务系统,为了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决定引入一种可行的隔离技术,通过将内部网络划分为多个隔离区域,并限制各个隔离区域之间的数据流动,来阻止潜在的攻击行为。

2. 报告目标:评估该隔离技术的性能和可行性,包括隔离效果、性能影响、管理复杂度等方面。

3. 报告方法:采用实验室环境进行实验,搭建一个模拟的内部网络环境,并使用真实的恶意软件和攻击方式来模拟攻击行为。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流量、系统性能和管理操作等指标,来评估隔离技术的性能和可行性。

4. 报告结果: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出该隔离技术具有较好的隔离效果,能够有效防止攻击者跨越隔离区域对其他终端进行攻击。

但也发现该技术在某些情况下会对网络性能产生一定影响,并且管理复杂度较高。

5. 结果分析: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发现技术的性能影响和管理复杂度都可以通过优化配置和管理策略来降低。

5G核心网安全隔离技术评估

5G核心网安全隔离技术评估

5G核心网安全隔离技术评估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5G已经成为智能化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

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是各种网络安全威胁的增加,因此保障5G核心网的安全性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对目前5G核心网安全隔离技术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一、安全隔离的重要性在5G时代,核心网作为承载网络流量和信令的关键网络组成部分,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这是因为5G场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互联网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包括黑客攻击、恶意软件传播、信息窃取等。

因此,采用安全隔离技术成为保障核心网环境安全的必要手段。

二、安全隔离技术的种类1. 网络层面的隔离技术网络层面的隔离技术通过物理隔离或逻辑隔离来实现。

物理隔离通常是通过独立的物理设备或网络架构来隔离不同的业务流量。

逻辑隔离则是通过虚拟专网(VPN)或IP子网来隔离。

这些技术可以防止外部攻击者直接访问核心网,提高了核心网的安全性。

2. 虚拟化隔离技术虚拟化隔离技术通过创建虚拟化实例或容器来隔离不同的网络功能。

这些虚拟实例可以在同一个物理服务器上运行,但彼此之间相互隔离,减少了攻击者的攻击面。

此外,虚拟化隔离技术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对资源进行动态分配,提高了核心网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 数据安全隔离技术数据安全隔离技术主要通过加密和访问控制来保护核心网中的数据。

加密技术可以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访问控制技术则可以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管理,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核心网中的数据。

三、安全隔离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1. 优势首先,安全隔离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黑客攻击的威胁。

通过将核心网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域,可以减少攻击者的攻击面。

其次,安全隔离技术可以提高核心网的稳定性。

隔离不同的网络流量和信令可以降低不同业务之间的干扰,提高了核心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安全隔离技术还能够提高核心网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其更好地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

多系统间隔离度要求理论分析

多系统间隔离度要求理论分析

多系统间隔离度要求理论分析多系统间的隔离是指在一个系统中运行多个不同的软件或服务,确保它们之间相互隔离,互不干扰。

隔离度的要求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

首先,从计算资源的角度来看,多系统间的隔离要求可以体现在对CPU、内存和存储资源的分配上。

每个系统应该被分配到足够的计算资源,以确保各个系统之间的性能不受影响。

对于CPU资源的隔离,可以通过CPU亲和性和CPU分配策略来实现,即将每个系统指定到不同的CPU核心上运行。

对于内存资源的隔离,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来实现,确保每个系统只能访问分配给它的内存。

对于存储资源的隔离,可以通过将每个系统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磁盘分区或存储设备上来实现。

其次,从网络资源的角度来看,多系统间的隔离要求可以体现在网络连接的分配和管理上。

每个系统应该具有独立的网络连接,以避免不同系统之间的干扰和冲突。

可以使用虚拟网络技术,如VLAN或VNET,将每个系统隔离在不同的网络上,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隔离。

此外,还可以配置网络防火墙规则,以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通信才能进行。

另外,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多系统间的隔离要求可以体现在权限和访问控制上。

每个系统应该具有独立的用户账号和权限,以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和操作相互隔离。

可以使用访问控制列表(ACL)或角色基于访问控制(RBAC)来管理系统的访问权限。

此外,还可以使用安全沙箱技术来限制每个系统的操作和访问,防止恶意软件或用户对其他系统进行攻击。

最后,从故障隔离的角度来看,多系统间的隔离要求可以体现在故障容错和恢复上。

每个系统应该具有独立的故障隔离机制,以避免一个系统的故障对其他系统造成影响。

可以使用容器化技术,如 Docker 或Kubernetes,将每个系统隔离在不同的容器中,从而实现故障隔离。

此外,还应该配置适当的监控和日志系统,及时检测和修复系统故障。

综上所述,多系统间的隔离度要求可以从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安全性和故障隔离等多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

无线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风险分析

无线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风险分析

无线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风险分析无线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和高效的无线通信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无线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风险分析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从无线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入手,逐步展开对无线网络安全风险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讨论。

一、无线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1.加密技术无线网络中最常见的安全技术之一就是加密技术,它能够有效地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

常见的无线网络加密技术包括WEP、WPA和WPA2。

WEP是最早期的无线网络加密方式,但由于其安全性较差,已经逐渐被WPA和WPA2所取代。

WPA和WPA2采用了更加复杂和安全的加密算法,能够更好地保护无线网络的安全。

2.身份认证技术另一个重要的无线网络安全技术是身份认证技术,它可以确保设备连接到无线网络时是合法的用户。

常见的身份认证技术包括MAC地址过滤、WPS等。

MAC地址过滤可以根据设备的MAC地址来控制无线网络的访问权限,而WPS则通过按键或PIN码来实现设备的快速连接,提高了用户的连接便利性和网络的安全性。

3.安全协议除了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安全协议也是无线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SSL/TLS协议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现加密和认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VPN技术可以在公共WLAN中建立安全的隧道,实现对数据的加密传输,提高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二、无线网络安全风险的分析1.窃听和数据篡改在无线网络中,由于数据的传输是通过无线信号进行的,因此容易受到窃听和篡改的威胁。

黑客可以通过窃听无线信号获取敏感信息,也可以对数据包进行篡改,导致数据传输的不完整和不安全。

这种窃听和数据篡改的风险对于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都是非常严重的,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和信息泄露。

2.未经授权的访问无线网络的开放特性也容易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黑客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绕过身份认证机制,进入无线网络,并对网络进行攻击。

通过虚拟网络实现网络分段和隔离策略分析(十)

通过虚拟网络实现网络分段和隔离策略分析(十)

通过虚拟网络实现网络分段和隔离策略分析在网络安全的领域中,网络分段和隔离是一种常见的安全策略。

随着技术的发展,虚拟网络的出现使得实施网络分段和隔离策略变得更为便捷和灵活。

本文将讨论通过虚拟网络实现网络分段和隔离的意义、方法以及相关安全性考虑。

一、虚拟网络的意义虚拟网络可以以逻辑方式将一个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独立、隔离的网络。

这一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网络管理员对于网络资源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虚拟网络,不同用户群体可以在一个物理网络中分别建立各自的网络空间,隔离互不干扰。

这样的网络分段和隔离策略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网络资源管理:虚拟网络分段使得网络资源的管理变得更加可控。

通过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虚拟网络,管理员可以更精确地分配和管理网络带宽、数据存储等资源,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和效率。

2. 安全性提升:通过对不同虚拟网络之间进行隔离,网络安全性得到大幅提升。

一旦一个虚拟网络遭受攻击,攻击者将很难进一步渗透到其他虚拟网络或主机中,从而减小了对整个网络的威胁。

3. 增加网络弹性:通过虚拟网络的方式,网络管理员可以更灵活地调整网络拓扑结构,满足不同任务或服务的需求。

虚拟网络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创建、删除或者重新连接,不影响其他的网络功能。

二、通过虚拟网络实现网络分段和隔离的方法实现网络分段和隔离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方法。

1.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是一种逻辑上的划分方式,可以将不同物理端口或交换机端口划分到不同的虚拟网络中。

每个虚拟网络可以有独立的配置和安全策略,彼此之间隔离。

2. VRF(Virtual Routing and Forwarding):VRF虚拟路由和转发技术可以将一个物理路由器划分为多个逻辑路由器,每个逻辑路由器运行属于自己的路由表和转发策略。

不同的VRF实例之间互相隔离,每个VRF可以有独立的子网和路由规则。

3. 虚拟隧道:虚拟隧道技术通过在物理网络上建立虚拟的加密通道,使得不同虚拟网络之间的通信安全可靠。

网络隔离的技术分析与安全模型应用

网络隔离的技术分析与安全模型应用

集 合 。通 常把 组成 计 算 机 网络 系统 的结 点 U、 ( 边 U) ,及其 上 传 输 的 协议 数 据 单 元 ( DU , rc tl — P P o o o Da
t i) 称 为 网元 ( t r lme t 。 结 点 P aUnt 统 Newo kee n ) 从 到 。的路 径 P = 是 指 (G =
扑 学 的观 点 是 一个 连 通 图 :
G一 ( , ) E
信 息 安 全 常 用 的 网络 隔 离 法 , 行 较 系 统 的 分 析 , 进 理 顺 网 络 隔 离 与 网络 信 息 安 全 的 关 系 和 真 正 意 义上 的 网 络 隔 离 , 出 可 行 的具 体 方 案 , 实 际应 用 选用 。 提 供 网络 隔 离 是 重 要 的 网 络 安 全 措 施 , 目 的是 禁 其 止 网络 之 间 的 资 源 共 享 , 止 一 个 网 络 的 信 息 泄 漏 防
需 增 加 第 八 层 一 内容 层 。对 一 个 计 算 机 网络 信 息 系
统 , 不 同层 次 看 , 对 应 的 连 通 图 G 是 不 一 样 的 , 从 其 对 应 的 网元 也 不 一 样 。在 物 理 层 , 中 的 U 一 般 是 G
物 理 隔 离 是 网 络 隔 离 的 一 种 重 要 形 式 , 通 过 是
网络 与 计 算 机 设 备 的 空 间 ( 括 电磁 空 间 ) 离 来 实 包 分
现 的网络 隔离 , 括路 由器、 换机 、 线 、 机 、 包 交 网 主 终
计算机 、 网络 设 备 和 通信 设 备 等 硬 件 设 施 , ( U) 边
是 用 于 连 接 U 和 U 的 实 际 通 信 线 路 , 路 径 , 在 上 传 输 的是 二 进 制 串 ( i ) 在 链 路 层 , 一 般 是 计 算 Bt ; s 机、 网络 交换 机 和 通 信 交 换 机 等 设 备 中 的 链 路 链 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 处 理 机M I CROPROCESS ORS网络隔离的技术分析谷 涛,鹿凯宁(天津大学电信学院,天津300072) 摘 要:根据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析了网络隔离的本质内涵和目的,并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基于第二层的物理隔离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隔离;信息系统;安全隔离网闸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79(2007)01-0060-02Techno l o gy Ana l ys is o f N e t w o rk S ep a ra ti o nG U Tao,LU Kai-ning(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 m ation Engineering Tianjin U niversity,Thanjin300072,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 o computer net w ork organizati on and architectu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2 notati on of net w ork separati on and p r oposes,an effective s oluti on f or net w ork infor mati on syste m security banes on second layer physical separati on.Key words:Net w ork Security;Net w ork Separati on;I nf or mati on Syste m;Gap1 引 言随着互联网上病毒泛滥、信息恐怖、计算机犯罪等威胁日益严重,防火墙的攻破率不断上升,在政府、军队、电力等领域,由于核心部门的信息安全关系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因此迫切需要比传统产品更为可靠的技术防护措施。

面对新型网络攻击手段的出现和高安全度网络对安全的特殊需求,全新安全防护防范理念的网络安全技术———“网络隔离技术”应运而生。

网络隔离技术的目标是确保把有害的攻击隔离,在可信网络之外和保证可信网络内部信息不外泄的前提下,完成网间数据的安全交换。

网络隔离技术是在原有安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弥补了原有安全技术的不足,突出了自己的优势。

网络隔离技术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重视,重要的网络和部门均开始采用隔离网闸产品来保护内部网络和关键点的基础设施。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类隔离网闸技术,即SCSI技术,双端口RAM技术和物理单向传输技术。

SCSI是典型的拷盘交换技术,双端口RAM也是模拟拷盘技术,物理单向传输技术则是二极管单向技术。

下面就是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和分析物理隔离交换技术。

2 网闸的概念网闸是使用带有多种控制功能的固态开关读写介质连接两个独立主机系统的信息安全设备。

由于物理隔离网闸所连接的两个独立主机系统之间,不存在通信的物理连接、逻辑连接、信息传输命令、信息传输协议,不存在依据协议的信息包转发,只有数据文件的无协议“摆渡”,且对固态存储介质只有“读”和“写”两个命令。

所以,物理隔离网闸从物理上隔离、阻断了具有潜在攻击可能的一切连接,使“黑客”无法入侵、无法攻击、无法破坏,实现了真正的安全。

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即网闸,是新一代高安全度的企业级信息安全防护设备,它依托安全隔离技术为信息网络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安全防护能力,不仅使得信息网络的抗攻击能力大大增强,而且有效地防范了信息外泄事件的发生。

第一代网闸技术原理是利用单刀双掷开关使得内外网的处理单元分时存取共享存储设备来完成数据交换,实现了在空气缝隙隔离(A ir Gap)情况下的数据交换,安全原理是通过应用层数据提取与安全审查达到杜绝基于协议层的攻击和增强应用层安全的效果。

作者简介:谷涛(1980-),男,山东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研方向:网络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收稿日期:2005-06-05第1期2007年2月 No.1Feb.,2007谷涛等:网络隔离的技术分析第二代网闸正是在吸取了第一代网闸优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利用全新理念的专用交换通道PET (Private Exchange Tunnel)技术,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能够完成内外网之间高速的数据交换,有效克服了第一代网闸的弊端,第二代网闸的安全数据交换过程是通过专用硬件通信卡、私有通信协议和加密签名机制来实现的,虽然仍是通过应用层数据提取与安全审查达到杜绝基于协议层的攻击和增强应用层安全效果的,但却提供了比第一代网闸更多的网络应用支持,并且由于其采用的是专用高速硬件通信卡,使得处理能力大大提高,达到第一代网闸的几十倍之多,而私有通信协议和加密签名机制保证了内外处理单元之间数据交换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信性,从而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提供更好的处理性能,能够适应复杂网络对隔离应用的需求。

传统物理隔离卡技术虽确保了网络的安全性,却因缺乏信息交换机制的局限性,往往会形成流通不畅的“孤岛”,而限制了应用的发展。

近期,国内外快速发展起来的G AP技术,以物理隔离为基础,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解决了网络之间信息交换的困难,从而突破了因安全性造成的应用瓶颈。

3 网闸基本原理隔离网闸(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是在保证两个网络安全隔离的基础上实现安全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技术。

它采用独特的硬件设计并集成多种软件防护策略,能够抵御各种已知和未知的攻击,显著提高内网的安全强度,为用户创造无忧的网络应用环境。

G AP源于英文的“A ir Gap”,G AP技术是一种通过专用硬件使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网络在不连通的情况下,实现安全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技术。

G AP中文名字叫做安全隔离网闸,它采用独特的硬件设计,能够显著地提高内部用户网络的安全强度。

G AP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切断网络之间的通用协议连接;将数据包进行分解或重组为静态数据;对静态数据进行安全审查,包括网络协议检查和代码扫描等;确认后的安全数据流入内部单元;内部用户通过严格的身份认证机制获取所需数据,如图1所示。

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SG AP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内网处理单元、外网处理单元和专用隔离硬件交换单元。

系统中的内网处理单元连接内部网,外网处理单元连接外部网,专用隔离硬件交换单元在任一时刻仅连接内网处理单元或外网处理单元,与两者间的连接受硬件电路控制高速切换。

这种独特设计保证了专用隔离硬件交换单元在任一时刻仅连通内部网或者外部网,既满足了内部网与外部网网络物理隔离的要求,又能实现数据的动态交换。

SG AP系统的嵌入式软件系统里内置了协议分析引擎、内容安全引擎和病毒查杀引擎等多种安全机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实现复杂的安全策略。

SG AP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银行、政府等部门的内部网络访问外部网络,也可用于内部网的不同信任域间的信息交互。

图1 安全隔离网闸(G AP)工作示意图4 隔离网闸的关键点隔离网闸的关键在于系统对通信数据的控制,即通过不可路由的协议来完成网间的数据交换。

由于通信硬件设备工作在网络七层的最下层,并不能感知到交换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抗抵赖等安全要素,所以要通过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加密签名等安全机制来实现,而这些机制都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

因此,隔离的关键点就成了要尽量提高网间数据交换的速度,并且对应用能够透明支持,以适应复杂和高带宽需求的网间数据交换。

而由于设计原理问题使得第三代和第四代隔离产品在这方面很难突破,既便有所改进也必须付出巨大的成本,和“适度安全”理念相悖。

5 G AP的应用前景由于基于G AP技术的网闸,可以实现两个物理层断开网络间的信息摆渡,构建信息可控的交换“安全岛”,所以在政府、军队、电力等领域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有专家认为,G AP产品有可能会突破电子政务外网与内网之间数据交换的瓶颈,并消除政府部门之间因安全造成的信息孤岛效应;同时,待安全性进一步验证后,在特定环境和严格控制管理下,G AP会逐步取代物理隔离技术。

(下转第66页)・16・ 1期微 处 理 机的标准化和市场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要达到最终的成功,技术上和应用上还需做很多工作。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以满足智能家居对家庭娱乐等方面的更高要求。

其次,要解决各种无线网络技术的干扰和共存问题。

现在的无线网络技术标准的工作频段大都选取在无需申请的2.45GHz I S M 频段,由此不可避免的带来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此外,还有不同频段上信号的相互干扰问题。

无线组网技术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标准化和互操作性。

因为厂家众多、产品众多,而且各项标准的协议又在不断的更新,过多的变化导致产品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差,影响了智能家居的联网。

最后,无线网络技术进入智能家居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价格问题。

各种无线组网技术都是价格、速率、功耗等的折中。

作为智能家居,无线组网技术无疑是最可行的解决方案,但要真正走进千家万户,需进一步提高无线网络的性能价格比。

6 结 论综上所述,智能家居网络的无线网络发展方向是技术的进步,而各种无线网络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有着各自的市场定位。

I EEE802.11x 比较适合企业或办公环境下的无线网络,其中又以I EEE802.11b 普及最广;而H I PERLAN2与I EEE802.11a 相仿,比较适合于办公环境,尽管在许多技术细节上优于I EEE802.11a,但并没有成为无线网络市场的主流;HomeRF 专为家居用户设计,提供了对流媒体真正意义上的支持,在传送声音以及影像数据时不存在牺牲质量问题,但是由于技术更新迟缓以及其它一些技术以外的原因,HomeRF 并未在智能家居无线网络市场中占据主流;而蓝牙技术则应用于以无线方式替代线缆的场合。

以目前来看,在一段时间内,这些技术将处于并存阶段,占据各自的市场份额,都无法在智能家居无线网络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从长远看,战火纷飞的无线网络市场又必将走向统一,而UWB 技术以其高传输速率、低成本、低能耗、抗干扰和多径衰落等特点将成为无线网络技术的一颗新星,似乎揭示着智能家居无线组网技术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1] 聂秀英.几种家庭网络技术的比较[J ].电信技术,2004(2):66-69.[2] 李唐,刘永生.未来无线个人局域网中的超宽带技术[J ].现代电信科技,2003(5):11-14.[3] 罗文茂,李唐.UWB ———家庭无线智能网的解决方案[J ].电视技术,2003(8):24-26.[4] 齐赛.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之比较[J ].现代电子技术,2001(3):46-48.[5] 李耀民,周正.无线通信新技术———超宽带(UWB )技术及发展趋势[J ].无线电工程,2003(5):16-19.(上接第61页)G AP 技术发展的趋势将向易用性、应用融合化等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