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的统计检测理论

合集下载

信号状态的统计检测理论

信号状态的统计检测理论

二元信号和
元信号。
信号状态的统计检测理论研究噪声干扰背景下,观测(接收)的随机信 号中(有用)信号是属于哪个状态的最佳判决的概念、方法和性能等问 题。
该理论的数字基础是统计学中的统计判决理论,又称假设检验理论 (Hypothesis Testing Theory)。确知信号状态的统计检测称为简 单假设检验;随机(或未知)参数信号状态的统计检测称为复合假设 检验。
第3章 信号状态的统计检测理论
§3.2
二元信号的贝叶斯检测准则
§3.2 随机过程的分布函数
➢ 信号状态统计检测理论的模型
信源 概率转移机构
观测空间 判决规则
某一时刻产生、输出两种信号状态中的一种。
将信源输出(假设)为真的信号以概率映射到观测 空间。
观测信号可能取值的整个空间。
将观测空间划分为两个子空间 ,使每个观测量 对应一个假设判断的方法。
将二元信号贝叶斯检测准则的代价因子约束为:
拉克 函数为
,平均代价为
其中,狄
使 最小的信号状态检测准则,称为最小平均错误概率检测准则 (Minimum Mean Probability of Error Detection Criterion)。
§3.3.1 最小平均错误概率检测准则
➢ 最佳判决式 二元信号最小平均错误概率检测准则下的似然比检验判决式为
时,得到的
是统计的判决结果,所以式(3-3-10)的平均代价
是先验概率的上凸函数
§3.3.3 极小化极大检测准则
➢ 未知先验概率的合理选定 当二元信号状态检测的先验概率未知时,若图3-3-1中选定 此值计算判决概率,则平均代价可表示为
为先验概率,并据
§3.3.3 极小化极大检测准则

统计信号处理基础估计与检测理论课程设计

统计信号处理基础估计与检测理论课程设计

统计信号处理基础估计与检测理论课程设计概述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统计信号处理中的基础概念、方法和技术,掌握估计和检测信号的理论原理和实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设计目标•掌握统计信号处理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了解估计和检测信号的理论原理和实现方法;•学会应用Matlab等工具软件实现课程中的算法;•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基础理论和实验实现。

基础理论在基础理论部分,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概念、方法和技术,包括:•随机变量、随机过程、功率谱密度等基本概念;•基于极大似然估计、最小二乘估计等方法的信号估计;•假设检验、最小二乘检测等基本检测方法。

同时,还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信号处理算法和技术,包括:•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的计算方法;•快速傅里叶变换及其相关算法;•矩阵分解及其应用。

实验实现在实验实现部分,将使用Matlab等工具软件实现上述理论算法,包括:•信噪比、功率谱密度等基本信号处理方法;•基于极大似然估计、最小二乘估计的信号估计算法;•假设检验、最小二乘检测等基本检测算法。

此外,还将使用Matlab等工具软件实现一些常见的信号处理算法和技术,比如:•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的计算方法;•快速傅里叶变换及其相关算法;•矩阵分解及其应用。

设计要求•学生需要自己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并提交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学生需要遵守课程设计要求和任务,按时提交各项任务,并参加相关的实验课程;•学生需要掌握Matlab等工具软件的使用,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课程设计材料和参考文献,独立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学生需要遵守学术规范,不得剽窃、抄袭他人作品。

参考文献•Steven M. Kay. Modern Spectral Estim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Prentice Hall, 1998.•Simon Haykin. Adaptive Filter Theory. Prentice Hall, 2002.•周志中. 数字信号处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谢金星.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8.•高学民, 陈中慎. Matlab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

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

平方检测算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信 号检测算法,它通过比较输入信号的 平方和与阈值来判断是否存在信号。
信号估计理论
02
信号估计的基本概念
信号估计
利用观测数据对未知信号或系统状态进行推断或预测 的过程。
信号估计的目的
通过对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对未 知量进行估计和预测。
信号估计的应用
在通信、雷达、声呐、图像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有 广泛应用。
阈值设置
03
在信号检测中,阈值是一个关键参数,用于区分信号和噪声。
通过调整阈值,可以控制错误判断的概率。
信号检测的算法
最大后验概率算法
最大后验概率算法是一种常用的信号 检测算法,它基于贝叶斯决策准则, 通过计算后验概率来判断是否存在信 号。
平方检测算法
多重假设检验算法
多重假设检验算法是一种处理多个假 设的信号检测算法,它通过比较不同 假设下的似然比来确定最佳假设。
医学影像信号处理
X光影像处理
通过对X光影像进行去噪、增强、分割等处理,可以提取出 病变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特征,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MRI影像处理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创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对MRI 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分割、特征提取等技术处理,可以更准确
地诊断疾病。
超声影像处理
超声影像是一种实时、无创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对超声影像 进行实时采集、动态分析、目标检测等技术处理,可以为临床
03
估计的精度和效率。
深度学习在信号检测与估计中的应用
01
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在信号检
测与估计中信号进行高效的特征
提取和分类,提高信号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信号检测工作原理

信号检测工作原理

信号检测工作原理引言:信号检测是指在电子通信系统中,接收端对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进行检测和解析的过程。

它是保证信息传输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从信号检测的定义、原理和实际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信号检测的定义信号检测是指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判断是否存在目标信号,并进行相应的解析和处理的过程。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信号通常以二进制形式表示,即通过0和1的编码来传输信息。

信号检测的目标是在存在噪声的情况下,准确地判断接收到的信号是0还是1,从而实现正确的信息传输。

二、信号检测的原理信号检测的原理主要基于统计理论和概率论。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会受到各种干扰和噪声的影响,使得接收到的信号与发送的信号存在一定的差异。

信号检测的关键是通过合适的算法和技术,将接收到的信号与各种干扰和噪声进行区分,从而准确地判断信号的状态。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信号检测技术包括匹配滤波、决策反馈等。

其中,匹配滤波是一种常用的信号检测技术,它通过与已知信号进行相关运算,得到相关输出来判断接收到的信号是否是目标信号。

决策反馈则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的幅值来进行判断,如果幅值大于一定阈值,则判定为1,否则判定为0。

三、信号检测的实际应用信号检测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

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多径效应、多普勒频移等问题,导致信号的失真和衰减,因此需要进行信号检测来恢复原始信号。

在手机通信中,信号检测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

移动通信系统中,手机通过基站与网络进行通信,基站接收到手机发送的信号后,需要进行信号检测来判断接收到的信号是0还是1,并进行解码和解析,最终实现通信的目的。

信号检测还被应用于雷达系统中。

雷达系统中,通过发送一定频率和波形的信号,接收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通过信号检测来判断目标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并进行跟踪和识别。

总结:信号检测是保证电子通信系统传输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信号检测论

信号检测论

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简称SDT),是一种心理物理法,是关于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作出决定的理论。

它是信息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SDT实验中通常把刺激变量看作是信号,把刺激中的随机物理变化或感知处理信息中的随机变化看作是噪音。

常以SN(信号加噪音)表示信号,以N表示噪音。

信号检测了最初是信息论在通讯工程中的应用成果,专门处理噪音背景下对信号进行有效分离的问题,其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统计决策程序。

在信号检测论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后,一些原先的基本概念、思想和假设被移植到心理物理学情境中来。

信号和噪音是信号检测论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

在心理学中,信号可以理解为刺激,噪音就是信号所伴随的背景。

编辑本段信号检测论是一种把通讯系统中雷达探测信号的原理用于人的感知觉研究的理论。

它是特纳和斯威茨在1954年引入心理学的。

信号检测论的提出改变了传统上人们对感觉阈限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实验心理学受行为主义思想的支配,以刺激一反应(S—R)为核心,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机体对刺激的反应,心理学只能研究那些能够直接观察和记录的外显反应,心理科学的任务就是把刺激与特定刺激有关的行为鉴别出来,发现对S—R联结可能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起先,行为主义原则似乎很管用,在感觉阈限、语词学习、比较心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可是,心理学家们渐渐意识到,人类行为是一系列复杂事件的最终表现,远不是用简单的S—R就能说清楚的。

这一改变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信号检测论的发展。

信号检测论把外部世界的刺激能量作为主体探测的对象,把人的内部表征看作是外部刺激与以前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的引入为假设刺激能量与内部表征间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联系环节。

编辑本段信号检测论发展起来是从电子工程学和统计决策论中发展起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工程师们创立了一种用来说明雷达设备搜寻探测飞行物过程的信号检测理论。

特纳和斯威茨认为,雷达系统搜索目标的过程和人类寻找信号进行反应的过程是类似的。

信号的统计检测理论

信号的统计检测理论

C c10P H0 c11P H1 R0 PH1 c01 c11 p x H1 PH0 c10 c00 p x H0 dx
c00c11 0
c01c10 1
C PH0 R0 PH1 px H1 PH0 px H0 dx
把使被积函数取负值的观察值x值划分给R0区域,而把其余的观察值x值划分给R1, 即可保证平均代价最小。
C c10 P H0 c11P H1 R0 PH1 c01 c11 p x H1 PH0 c10 c00 p x H0 dx
把使被积函数取负值的观察值x值划分给R0区域,而把其余的观察值x值划分给R1, 即可保证平均代价最小。
贝叶斯检测小结 C c10 P H0 c11PH1 R0 PH1 c01 c11 p x H1 PH0 c10 c00 p x H0 dx
c11 c00 0
c01PM P1*g c10PF P1*g
c11 c00 0 c10 c01 1
PM P1*g PF P1*g
奈曼-皮尔逊准则 (Neyman-Pearson criterion)
假设的先验概率未知,判决代价未知(雷达信号检测)
➢目标
PH1 H0 尽可能小,
c00c11 0
c01c10 1
C P H0 c00P H0 H0 c10P H1 H0 P H1 c01P H0 H1 c11P H1 H1
C PH0 PH1 H0 PH1PH0 H1
平均错误概率此时,平均代价最小即转化为平均错误概率最小
3.4.1 最小平均错误概率准则
,使得平均P1*g代价
C P1, P1*g
c11 c00 c01 c11 PM P1*g c10 c00 PF P1*g 0

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与信号检测论

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与信号检测论

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与信号检测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与信号检测论的核心原理和应用。

心理物理学,作为心理学与物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物理刺激与心理感知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类感知世界的机制。

而信号检测论,作为一种统计决策理论,在心理物理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时的决策过程。

我们将首先对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概述,包括其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关键应用。

我们将重点关注信号检测论在心理物理学中的应用,如感知阈值的测定、信号识别与决策等。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与信号检测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也希望激发读者对这些领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推动心理物理学和信号检测论的发展。

二、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概述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也称心理物理学实验法,是一种探究人类感知和认知过程的重要手段。

心理物理学旨在通过定量的方式理解和描述心理现象与物理刺激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由德国物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费希纳(Gustav Fechner)提出的心理物理定律为心理物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主要包括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梯度法等。

这些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控制物理刺激变量,观察并测量个体的心理反应,从而揭示心理与物理刺激之间的数量关系。

极限法是一种测量感觉阈限的经典方法,通过递增或递减刺激强度,观察个体能够感知到的最小或最大刺激强度。

平均差误法则通过让被试者对一系列已知强度的刺激进行估计,然后计算估计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平均差异,以评估感知的准确性和精度。

恒定刺激法则通过呈现一系列固定强度的刺激,并测量被试者的反应时间和准确性,以研究感知过程的动力学特性。

梯度法则通过呈现一系列不同强度的刺激,让被试者判断刺激强度的变化,从而探究感知的分辨能力和敏感性。

信号检测论的原理

信号检测论的原理

信号检测论的原理信号检测理论是一种用于统计决策问题的数学方法,用于判断未知信号在噪声背景下的存在与否。

在通信、雷达、生物医学等领域,信号检测理论被广泛应用来帮助我们识别和判别信号。

信号检测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结为两个假设:有和无。

有假设表示待检测信号存在,无假设则表示不存在。

在判断信号是否存在时,我们根据信号的特征和信噪比来做出决策。

在信号检测理论中,我们用到了四个重要概念:信号、噪声、信噪比和决策准则。

信号是我们要检测的对象,可以是一些特定的事件或现象的表现。

噪声是存在于信号之外的其他无关的干扰或背景。

信噪比是衡量信号与噪声之间的比例,它反映了待检测信号在噪声中的强度。

决策准则是我们根据信号的特征和信噪比来做出的决策。

在信号检测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决策准则。

通常,我们使用两个统计量来判断信号是否存在:接收到的信号幅度和信号的功率。

通过对这两个统计量进行假设检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信号存在与否的决策。

在信号检测理论中,我们使用了两种基本的假设检验:一是简单假设检验,即有无信号的二分类问题;二是复合假设检验,即有多个可能有信号的类别。

对于简单假设检验,我们使用了两个统计量来评估决策准则: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

检测概率是指在有信号的情况下,正确地判别出信号存在的概率;虚警概率是指在无信号的情况下,错误地判断出信号存在的概率。

信号检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最佳决策准则。

最佳决策准则是指在给定限制条件下,能够最大化检测概率同时最小化虚警概率的决策准则。

最佳决策准则可以通过最大似然比测试来得到。

最大似然比测试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与噪声的概率分布,计算出信号存在和不存在的似然比,然后将似然比与一个事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决定信号的存在与否。

除了最佳决策准则外,信号检测理论还涉及到几个重要的概念和技术。

其中包括缺失检测、虚警概率、检测门限、信道容量等。

这些概念和技术都是为了在实际应用中提高检测性能而设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号的统计检测理论
信号的统计检测理论是随机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之一。

在随机信号特性统计描述的基础上,研究信号状态的最佳判决及其检测性能,是信号统计检测理论的主要任务。

本章概述了信号统计检测的基本概念、合理判决方法、判决结果和判决概率;重点讨论了信号统计检测各种最佳的概念、最佳判决式和检测性能的分析方法及参量信号的最佳检测理论和方法;还讨论了信号的序列检测,一般高斯信号的检测及复信号的检测等问题。

1.贝叶斯准则
在二元信号情况下,考虑判决概率P(H i |H j ),各假设H j 的先验概率P(H j )和各种判决所付出代价的代价因子c ij (i,j =0,1;c ij,i ≠j >c jj ),其平均代价为
C = c ij P(H j )P(H i |H j )1
i=0
1j=0 (.2)
所谓贝叶斯准则,就是在假设H j 的先验概率P(H j )已知,各种判决代价因子c ij 给定的情况下,使平均大家C 最小的准则。

贝叶斯准则的最佳判决式,其似然比检验形式为
λ(x )≝p (x |H 1)p (x |H 0) H 1≷H 0
P H 0 (c 10−c 00)P H 1 (c 01−c 11)≝η
式中,λ(x)是似然比函数,决定于观测信号(x|H j )的统计特性,与P(H j ),c ij 无关;η是似然比门限,决定于P(H j )和c ij ,与(x|H j )的统计特性无关。

这样,能够实现任意(x|H j )统计特性下和任意P(H j ),c ij 下使平均代价C 最小的最佳信号检测。

2.最小平均错误概率准则
如果假设H j 的先验概率P H j (j =0,1)已知,各种判决的代价因子c ij =1−δij ,则平均错误概率
P e = P H j P H i H j 1
i=0 i ≠j
1j=0=P H 0 P H 1 H 0 +P H 1 P H 0 H 1 .7 使平均错误概率P e 最小的准则,称为最小平均错误概率准则。

最小平局错概率准则的似然比检验形式为
λ(x)≝p(x|H 1)p(x|H 0)H 1≷H 0
P H 0 P H 1 ≝η 如果假设H j 的先验概率相等,即P H 0 =P H 1 ,则η=1,称为最大似然比准则。

3.奈曼—皮尔逊准则
在错误判决概率P H 1 H 0 =α约束下,使正确判决概率P H 1 H 1 最大的准则,称为奈曼—皮尔逊准则。

奈曼—皮尔逊准则的似然比检验形式为
λ(x)≝p(x|H1)
p(x|H0)
H1

H0
η
式中,似然比检测门限η根据约束条件P H1H0=α求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