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箱内土著柴油降解菌的生长条件优化及其降解性能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石油烃降解菌的初筛及其降解性能研究

石油烃降解菌的初筛及其降解性能研究

through 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No.8 bacteriu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iodegrading capacity of
SBR with activated sludge. The removal rate of COD is 90% aboved.
1.4 DCIP 显色实验
DCIP 筛选降解菌的原理是:DCIP(2,6- 二氯吲 哚酚钠,C12H7NCl2O2)为蓝色化合物,是一种氧化还 原指示剂,起初被用于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维生 素含量的测定。DCIP 氧化态为蓝色,还原态为无色。
分子中心的 N 原子可接受电子,使 N=C 双键变为 N- C 单键,双键的改变带动 了 环 的 结 构 变 化 ,而 DCIP 结构的改变会引起吸收广波长的变化,溶液颜 色进而从深蓝色变为无色,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1.3 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种子液的制备:在体系为 50mL 的培养基中,按 接种量为 5%的比例接种海洋钻井废水基泥浆,在 温度为 30℃,摇床速率为 120r·min-1 条件下连续过 夜培养,以每 7 天传代一次计,共传代 3 次。细菌的 分离和纯化:采用稀释涂平板法对水基泥浆废弃物 中的菌株进行培养、分离和纯化,具体操作步骤如 下:
污泥复配后发现 8 号菌能够有效提升 SBR 系统的生物处理能力,COD 去除率达到 90%以上。
关键词:石油烃;降解菌;废水基泥浆;COD;TOC
中图分类号:TE622.1
文献标识码:A
Isolation of hydrocarbon degrading bacteria and research on their degrading performance*

土壤石油污染物微生物降解机理与修复技术研究

土壤石油污染物微生物降解机理与修复技术研究

3、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将微生物修复技术与物理、化学等方法相结合,形 成综合治理策略,优势互补,更好地解决石油污染问题。
4、生态与健康风险:在追求污染治理的同时,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人体 健康风险评估,以实现真正的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海洋石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于石油的化学性质复 杂,其降解过程相当缓慢,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持续性的破坏。为了解决这一问 题,科研人员研究了微生物降解和生物修复技术在海洋石油污染处理中的应用。
这些生物修复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科学家们在一次严重 的海洋石油泄漏事件中,通过接种降解菌和促进自然降解的方法,成功地加速了 石油的分解,减轻了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然而,生物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由于海洋环境 的复杂性和变化性,生物修复技术的效果可能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此外,对 特定区域的生物修复技术需要进行定制化设计和优化,以提高降解效率和稳定性。
本次演示总结了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研究的 不足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尽管已经有很多研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但仍存 在许多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机理和调控机 制,为实现高效治理石油污染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谢谢观看
总的来说,微生物降解和生物修复技术在海洋石油污染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通过深入研究和优化这些技术,我们有望在未来更有效地解决海洋石油 污染问题,保护我们的海洋生态系统。
参考内容二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物质,但在开采、运输、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污 染,特别是石油泄漏和废油排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如何有效地 降解石油污染物。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次演示 将介绍其研究进展。

土霉素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土霉素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土霉素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土霉素(Tetracycline,T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业生产中的广谱抗生素,在医疗领域也有应用。

然而,TC的慢性排放和滥用过量使用等原因造成了TC在土壤和水环境中的广泛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TC的高效除药过程成为了当今环保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常规的将TC从土壤中去除方法包括吸附、生物降解、化学降解等。

其中,微生物降解技术因其无二次污染、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因此,寻找高效降解TC 的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案在本研究中,将采用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出高效降解土霉素的微生物菌株,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采样和微生物菌株的分离与鉴定:选择污染严重的养殖废水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等场所进行采样,分离出具有对TC有效降解能力的菌株,并进行菌株的分离鉴定。

2. 系统评价菌株的TC降解能力:通过在含有不同浓度TC的培养基中培养经筛选出的菌株,测定不同菌株对TC的降解能力,并评价其TC的去除率。

3. 研究菌株的生长条件和生长特性:研究菌株对pH、温度、营养物质等因素的响应关系,建立降解TC的最适生长条件,探究菌株的降解机理和生长特性。

4. 研究菌株的代谢途径和降解产物:通过代谢途径分析和降解产物鉴定,探究菌株对TC的降解途径和降解产物,为进一步研究土霉素的生态毒理学行为,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三、研究预期成果通过以上研究,本研究将获得以下预期成果:1. 从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TC的微生物菌株,并鉴定其分类学和生物学特性。

2. 评价所筛选菌株对TC的去除率和生长条件,并探究其对TC降解的机制和代谢途径。

3. 研究TC降解产物的种类和生成量,为进一步研究土霉素对土壤和水环境的生态毒理学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4. 建立TC微生物降解技术的基础,为TC去除工艺的设计和实施提供重要的理论分析和技术支持。

柴油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条件优化及其降解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柴油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条件优化及其降解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柴油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条件优化及其降解机理研究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石油的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也越来越多。

其中,柴油在石油加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柴油的漏失、泄漏、储存等情况都会导致环境的污染。

因此,寻找一种处理柴油污染的有效方法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生物降解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处理方法,其中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最有效、最经济的一种方法。

因此,寻找柴油降解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分别从筛选柴油降解菌、优化降解条件以及深入研究其降解机理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旨在为柴油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方法
1. 筛选柴油降解菌
通过采集不同的环境样品(如油田环境、石油加工厂、工业废水处理厂等),采用培养基筛选法、功能基因筛选法等方法,筛选出具有较高降解柴油能力的细菌。

2. 优化降解条件
对筛选出来的降解菌进行优化培养条件的研究,包括温度、pH值、浓度、营养物质等条件的优化,以提高其降解效率。

3. 研究降解机理
通过分析柴油降解产物、生物学特性等方法,对降解机理进行研究,探究降解菌的降解途径、代谢产物等信息。

三、预期结果
本研究将筛选出一种具有高效降解柴油能力的菌株,并优化其降解条件,提高降解效率。

同时,通过分析降解产物等方法,深入探究其降解机理,为柴油降解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适用于柴油降解的微生物菌种降解能力研究

适用于柴油降解的微生物菌种降解能力研究

前 言
土 壤是人 类赖 以 生存 的 主要 自然 资源 之 一 , 而 在 石油 的生 产 、 工 、 加 运输 等环 节 中 由于操 作不 当及 人 为原 因造 成 的泄 露 溢 出事 故 , 会 造成 土 壤 的 污 都
别就底物 浓度 、 温度及初 始 p H值 对驯化后微 生物茵种的 柴油降解能 力进行 了相 关实验研 究 , 讨论 了温度 、 底 物浓度 、 始 p 初 H值对微 生物 生长、 柴油降解效 率的影响 , 得到 了微 生物生长 的最佳条件 是温度为 3 o 底物 浓 0C、 度为 00 1 gm ~ .0 gr 及 p .0 5 / l O 0 3 ̄ /, l f H值等 于 7 同时得 到 了 M —M( cal —Met ) , Mi es h i ne 方程 中的动 力 学参 n 数, 米氏常数为 1 3m / , 2 3 g L 最大反应速 率为 05 h .7 ~。 关键词 : 生物菌种 , 微 柴油, 降解 能力 中 图分 类 号 : 12 X 7
维普资讯
第3 3卷第 5期
2o o 8年 5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I R0 Ⅱ NTAL CI S ENCE AND ANAGEM E
Ma 0 8 y2 0
文章编 号 :6 3—1 1 ( 0 8 O 0 5 0 17 2 2 2 0 )5— 0 3— 4
适 用 于 柴 油 降解 的 微 生 物 菌 种 降 解 能 力 研 究
刘海华 , 吴奇
(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 学校 , 西 西安 7 07 ) 陕 1 7 0

要: 文章针 对柴油 污染土壤 的生物修 复问题 , 对具有 降解柴油 能力的微 生物 菌种进 行 了采 集及 驯化 , 分 并

高效柴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性能研究

高效柴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性能研究

高效柴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性能研究陈应星;王建刚;陈长灏;周郭;徐婷婷【期刊名称】《绿色科技》【年(卷),期】2024(26)6【摘要】从柴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2株高效石油降解菌株CY-1和CY-2,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CY-1为多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CY-2为土地戈登菌(Gordonia terrae)。

进一步研究了2株高效菌降解柴油的最佳条件及其对烷烃各组分的降解性能。

结果表明:培养温度30℃,pH值为7.0,柴油浓度500 mg/L,接种量8%,NaCl浓度0.5%时,CY-1菌株培养7 d后对柴油的降解率达到65.51%,对链长C15~C25烷烃的平均降解率达到65.36%;培养温度30℃,初始pH值为7.0、柴油浓度3000 mg/L,接种量2%,NaCl浓度0.5%时,CY-2菌株培养7 d后对柴油的降解率达到64.87%,对链长为C15~C25的烷烃的平均降解率达到85.83%。

两株菌在柴油污染治理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两株菌相比,CY-2菌株降解柴油的性能优于CY-1菌株。

【总页数】7页(P191-197)【作者】陈应星;王建刚;陈长灏;周郭;徐婷婷【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2【相关文献】1.一株高效四环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性能研究2.高效柴油降解菌Acinetobacter sp.W3分离鉴定及降解酶基因扩增分析S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性能的初步研究4.一株新型莫能菌素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性能解析5.一株耐盐柴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性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油降解细菌的分离及其降解能力初探

柴油降解细菌的分离及其降解能力初探

柴油降解细菌的分离及其降解能力初探王 刚1,于成德1,张彭湃1,张宁花2(1.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2.夏邑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南夏邑 476400)摘 要 从含油土壤中,筛选出能以0#柴油为惟一碳源的2株柴油降解菌,经鉴定分别为假单胞菌(Pseu2 domonous sp.)和芽孢杆菌(B acillus sp.)。

通过其降解能力的测试,假单胞杆菌属细菌A8的降解能力较强;在含油浓度ρ=10g/L的摇瓶试验中,培养7d后其除油率分别为18%和31%。

在含油浓度1%的土壤中,2株菌均能正常生长和繁殖,接种30d除油率分别为35%和48.3%。

关键词 柴油降解菌;生物降解;生物修复中图分类号 Q9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7021(2005)02-0051-03Isolation of Diesel Degradable B acteria andInitial Investigation of Its DegradabilityWAN G G ang1,YU Cheng2de1,ZHAN G Peng2pai1,ZHAN G Ning2hua2(1.Coll.of L if e Sci.Henan U niv.Kaif eng475001;2.Xiayi Quality S upervise B ureau,Xiayi,Henan476400)Abstract Two diesel degradable bacteria strains were screened from oil2containing soil which use0#diesel as sole carbon source,they are Pseudomonas sp.and B acillus sp.respectively after the identification.Their oil degradability was tested,Psuedomonas A8has stronger degradability than B acillus strain,testing in the shaker with oil concen2 tration atρ=10g/L and culture for7days the oil eliminating rate were31%and18%res pectively.They grow and breed normally on soil containing1%of oil and the oil eliminating rate were48.3%and35%res pectively.K eyw ords diesel degradable bacteria;biodegradation;bioremediation 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转化其他污染物从而消除污染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过程。

炼厂油泥降解菌的筛选及降油条件初探

炼厂油泥降解菌的筛选及降油条件初探

炼厂油泥降解菌的筛选及降油条件初探梁利华;董霞【摘要】从某炼厂的土壤和处理水中筛选到了3株降解炼厂油泥中原油效果较好的菌株T1、A2、Z8,其中菌株T1对原油的降解效果最好.初步研究了菌株T1的培养条件以及降解原油的条件.结果表明,菌株T1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转速160 r·min-1、pH值9.0;最佳的培养基组成(g·L-1)为:葡萄糖25、NaC1 3.0、(NH4)2 SO4 1.0、NaNO31.0、KH2PO44.0、K2HPO4·3H2O 25.0,与其它无机盐相比,K2HPO4·3H2O对T1菌株降解油泥的影响最大.在最佳条件下,第一代T1菌株对油泥中原油的降解率达71.3%.%Three kinds of bacteria(Tl ,A2, Z8) which could effectively degrade oil of refinery sludge were screened from the soil and the processed water of a refinery and strain Tl exhibited the best degradation efficiency than the others. Th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f strain Tl and its degrading condition were preliminarily explored. The optimum culture conditions were temperature of 30 ℃ , rotation speed of 160 r · min-1 ,pH value of 9. 0,and the optimum culture medium composition were concluded as follows(g · L-1 ) :glucose 25,NaCl 3. 0, (NH4)2SO4 1. 0,NaNO3l. 0,KH2PO4 4. 0,K2HPO4 · 3H2O 25. 0. AndK2HPO4 · 3H2O was the main influential factor of degrading oil.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oil in refinery sludge by the first generation strain Tl a-chieved 71.3%.【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2(029)009【总页数】4页(P75-77,83)【关键词】炼厂油泥;降解;筛选【作者】梁利华;董霞【作者单位】石药集团维生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35;石药集团维生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42石油炼厂污水处理系统和石油储运系统会产生大量的炼油污泥(简称油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 物 修 复 技 术对 于 柴 油 污 染土 壤 的 治理 具 有 很 好 的 应 用 前 景 。 从 模 拟 修 复 柴 油 污 染 土 壤 的 砂 箱 装 置 中 富 生 集 、 离、 分 筛选 出 4株 土 著 柴 油 降 解 茵 , 察 了环 境 因 素 ( 度 、 H 值 ) 其 生 长 状 况 的 影 响 , 初 步 评 价 了 土 著 柴 油 降 解 考 温 p 对 并 菌的 降解 性 能 。 结 果表 明 , 株 1 1 B2 1 3和 B4在 1 ~ 3 ℃ 范 围 内 均 可 生 长 , 应 的 最 佳 培 养 温 度 分 别 为 3 ℃ 、 菌 3 、 - 、- - 3 一 O 5 相 O
论基 础 。
I B液 体 培养 基 : 白胨 1 , 母菌 5g Na 1 ]蛋 Og 酵 , C 1 , 馏水 1 0 0g 蒸 0 0mL, H 值 7 2 . , 2 ℃ 灭菌 3来自 p . ~7 4 1 1 0
m i l。 l
无 机 盐 培 养 基 : O . , S ・7 K2 HP 0 8 g Mg O H2 O
从模 拟修 复柴 油 污 染 土 壤 的砂 箱 装 置 中富 集 、 分 离 、 选 出微生 物 菌株 : 一 ( 筛 B 1 微杆 菌属 ) B 2 短波 单 胞 、 一( 菌属 ) B 3 T taho a tr a h rn i , 菌 株 B 3 、 一 ( er t ib ce s mie s 将 k s 一 与 Ge B n n a k数据 库 中 同源 性 较 高 的 细 菌模 式 株 进 行 比较 , 1 S r NA 序 列 与 T taho a trk smi 其 6 D er tib ce a h —
属 )6 。 E ]
在 加油 站地 下储 油 罐 的泄 漏 _ 。 目前 对 地 下 储 油 罐 】 ] 的泄漏 污染 修 复主 要 采 取 生 物 方 法 , 取 得 了一 定 的 并
牛 肉膏 蛋 白胨 培 养 基 : 肉膏 5g 蛋 白胨 1 , 牛 , 0g Na 1 , 馏水 1 0 C g 蒸 5 0 0mL, H 值 7 2 . ,2 p . ~7 4 1 1C灭 o
砂 箱 内土 著 柴 油 降 解 茵 的 生 长 条 件 优 化 及 其 降 解 性 能 初 步 研 究
杨 金 凤 陈 鸿 汉 曹 冠 楠 杨 正 礼 , 。 , ( . 国农 业 科 学 院 农 业 环 境 与 可持 续 发 展 研 究 所 , 京 1 0 8 ; 1中 北 0 0 1 2 中 国地 质 大 学 ( 京 ) 资 源 与 环 境 工 程 北 京 市 重 点 实验 室 , 京 1 0 8 ) . 北 水 北 0 0 3
1 2 1 环 境 因素对 菌 株生 长影 响的考 察 . . 分别 从 保存 有 菌株 B 1 B 2 B 3 B 4的斜 面 培养 一 、一 、- 、一 基上 挑取 环 菌接 人 无 机 盐 培 养 基 内 , 养 温 度 分 别 为 培
亿 学 与 生 物 互 程 21,o 2 N 01 l 8 o V 2
C h m ity & Bi e gie rn e sr o n n e ig
d i 1 . 9 9 j is . 6 2 5 2 . 0 1 0 . 1 o : 0 3 6 / .s n 1 7 — 4 5 2 1 . 2 O 7
菌 2 i 。 Or n a
成 果[ 。由于 柴 油 组 成 的 复 杂 性 及 其 生 物 难 降 解 3 ] 性, 有必 要 对柴 油降 解 菌 种 进 行 筛 选 , 为此 , 者 对 从 作
模 拟修 复柴 油污 染 土壤 的砂 箱 装 置 中 富集 、 分离 得 到 的土著 柴油 降解 菌进 行 了生 长条 件优 化 和 降解 能力 初 步评 价 , 希望 为合 理 控 制 和修 复柴 油 污染 土壤 提 供 理
柴 油 在 其 加 工 及 应 用 过 程 中 导 致 土 壤 污 染 的 问 题 已 为 全 球 所 关 注 , 统 计 , 油 对 土 壤 的 污 染 最 易 发 生 据 柴
株 B 4的 同源 性 为 9 , 合 形 态 学 特 征 、 理 生 化 一 7 综 生
指 标 , 菌 株 B 3归 于 假 单 胞 菌 属 ) B 4 假 单 胞 菌 将 一 和 一(
3 ℃ 、 5 和 2 ℃ ; 适 p 值 为 7 O . 。 不 同初 始 体 积 分 数 柴 油 下 , 株 1 3较 菌 株 1 4在 降 解 柴 油 方 面 更 有优 势 , O 2℃ 5 最 H . ~7 5 菌 3 - 3 - 尤 其 在 柴 油初 始 体 积 分 数 为 1 5 时 降解 能 力 最 强 , 解 率 达 到 6 . 8 , 菌株 4高 出 2 . ; . 降 O 9 比 3 8 菌株 4的 降 解 能 力 随 柴 油 初 始 体 积 分 数 的 增 大 而 逐 渐 减 弱 。 深入 研 究 这 些 土 著 柴 油 降 解 菌 株 , 为提 高柴 油 污 染 土 壤 的 生 物 修 复 效 果 奠 可
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 ’
关键 词 : 油 污 染 ; 柴 生物 降 解 ; 著 柴 油 降 解 茵 ; 解 率 土 降 中 图 分 类 号 : 3 O 9 9 X 5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4 5 2 1 ) 2 0 5 4 1 7 —5 2 ( 0 1 0 —0 5 —0
0. 5 2 g, C1 0. KH 2Po40.2 g, SO ・7H2 Ca 2 03 g, Fe 0
l 实 验
1 1 菌 株 和 培 养 基 .
0 0 , H 值 7 2 . , 馏水 1 0 . 9g p . ~7 4 蒸 0 0mI 。
1 2 方 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