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大江保卫战 上课
六年级语文教案——《大江保卫战》教学过程及反思

六年级语文教案——《大江保卫战》教学过程及反思课时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读一读,再抄写”中的词语。
2、让我们看看子弟兵怎样战斗的?战斗的结果如何?二、精读第二自然段1、描写场面1:大堤抢险2、画出描写子弟兵动作神速、奋不顾身、豪言壮语和英雄气概的词语。
3、讨论:“惊心动魄”可以用在哪些情况下?4、男生、女生分层次朗读。
三、精读第三、四自然段1、描写场面2:铁汉本色2、你认为黄晓文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顾全大局、意志坚强、动作敏捷)3、指导朗读。
四、精读第五自然段1、默读,找出四个排比句,圈出排比词。
2、说说从中可以看出什么?3、“闪烁”可以用来形容什么?4、男生、女生分层次朗读,齐读。
5、练习背诵:试背,齐背。
五、精读第六自然段1、齐读。
2、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六、完成练习1、画出感人的语句,自读。
2、造句:回忆使用情境和对象,自己造句,交流,修改。
七、作业1、背诵课文片断。
2、完成《练习册》。
3、完成《拓展阅读》。
4、完成感想文。
教学反思: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强化语文诵读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他们需要画面丰富自己的认识。
小学生的性格具有情感性的特点,他们需要激情点燃自己的智慧。
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要重视“读”,读出画面来,读出情感来,在读中激趣、启思、燃情,在读中品味、积累、应用,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诵读要注重形式丰富多样,时间充分保证,练习层次递进,让诵读成为一种灵活有效的语文训练,成为学生喜欢参与、主动参与、全身心参与的重要学习活动。
《大江保卫战》一文情感丰沛、语言生动,需要少一些理性分析、枯燥问答,多一些感情诵读、情境体验,让诵读声声在课堂回荡!。
六年级语文教案《大江保卫战》教学

六年级语文教案-《大江保卫战》教学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大江保卫战》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和情感美。
3. 能够通过课文的阅读,理解“保卫战”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爱国情怀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1. 课文《大江保卫战》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一些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江保卫战》的背景。
2. 学生齐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保卫战”这一主题。
二、初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认读。
2.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对生字的认读进行纠正。
三、理解课文(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四、品读课文(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读,注意语言美和情感美的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齐读课文,关注“保卫战”这一主题。
二、深入学习课文(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关注课文中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
2.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三、情感教育(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培养爱国情怀。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朗读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展示,注意语言美和情感美的表达。
2.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年级语文教案-《大江保卫战》教学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讨论、问答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中深刻含义的理解。
(3)学生对课文内容情感态度的把握。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2)教师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2)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3. 学生书写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反馈评价: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六年级语文教案《大江保卫战》教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大江保卫战的背景和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英雄人民的敬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江保卫战的背景和过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场景的想象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的生字词。
(2)通过多媒体展示大江保卫战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2)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大江保卫战的背景和过程。
4. 实践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进行造句或写段落。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中所描述场景的理解和想象。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大江保卫战的短文,表达对英雄人民的敬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大江保卫战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六、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大江保卫战》。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与课文相关的大江保卫战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生字词卡片。
5. 学生作业本。
七、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大江保卫战教案

大江保卫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江保卫战》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大江保卫战》的基本内容;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大江保卫战》的背景介绍;2.《大江保卫战》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塑造;3.《大江保卫战》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大江保卫战》的话题,提问学生对这部文化经典是否有所了解,以及它的背景和意义。
2.学习《大江保卫战》的背景(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大江保卫战》发生的历史背景,包括巴蜀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民生活状况,以及白洛卫、白衣军、黄巾军等各方势力的斗争情况。
3.学习《大江保卫战》的情节和人物塑造(45分钟)教师对《大江保卫战》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和讲解,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中的敌我矛盾、人物形象及其动机,以及故事情节的冲突和发展。
4.学习《大江保卫战》的文学价值和影响(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大江保卫战》的文学价值,包括其语言表达的艺术美感、情感描写的细腻感人、以及对于人性和社会现象的剖析。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思考《大江保卫战》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启示。
5.总结(10分钟)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的内容,并对《大江保卫战》的意义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大江保卫战》的背景、情节和文学价值。
2.阅读讨论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思考小说中的问题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习小组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大江保卫战》的内容和意义。
五、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2.问答练习: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测试学生对《大江保卫战》的理解程度;3.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阅读练习、写作和思考题等,以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9篇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8个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感悟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学习抓关键词、读句子、想画面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中,体会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对联引入:(1)课前准备读古诗。
由此引入师:听到了大家这悦耳的的读书声,老师不由得想起了明朝顾宪成这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出示)一起来读读。
(2)、引出文中的对联。
课文中也有一幅对联(出示)指名读,再齐读。
师:仅仅改了几个字,但是在我们的耳边响起的还是琅琅的读书声吗?(不是)而是——?2、观看洪灾片段:师;是呀,风声雨声涛声又把我们带到了1998年的夏天,此时的长江早已失去了它往日的面目,大家看——(放录像洪灾片段)3、交流观后感受。
4、预想决堤后果。
师:是呀,长江洪水泛滥。
而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是我国工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整个平原区地面高度又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数米至10余米,完全依靠两岸的江堤来抵挡洪水。
万一大江决堤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5、感情渲染,个性化读课题师:此时此刻,与洪水抢时间,保卫大堤,就是最迫在眉睫的任务。
所以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来了,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读题:大江保卫战);他们将与洪魔进行殊死的搏斗,进行了一场的惊心动魄(读题:大江保卫战)。
五年级课文《大江保卫战》教案

五年级课文《大江保卫战》教案五年级课文《大江保卫战》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五年级课文《大江保卫战》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课文《大江保卫战》教案 1【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外延伸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2、情感目标: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灾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大江保卫战》,请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请你回忆一下,每个部分在写什么?师小结并板书:告急;决战;铭记,让我们打开文本118页,通过字里行间再次走近1998年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去经历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去感受人民子弟兵与洪水决战的动人情景!分析:课堂伊始,教师激情而又简练的语言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师生共同走入文本,进行情感交流。
师感情诵读:1998年的夏天。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眼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师:文本开篇短短的三句话拉开了大江保卫战的序幕。
指名读。
师:这是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生: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奔腾不息的长江比作了一条暴怒的巨龙。
你能读读这个句子吗?师: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谁能读出长江水的肆虐。
师评价读:你读出了长江水的肆无忌惮,通过你的读让我感受到了危险就在眼前。
齐读这个句子。
师:捍卫家园的“千里江堤”如果塌陷了,城市、工厂、田野,我们辛辛苦苦经营的幸福家园都会毁于一旦,所以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电脑出示句子,指导读好三个感叹句(读时语速要快,声调要高)省略号表示什么?生死抉择,危急的关头,读出紧张的气氛。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23大江保卫战_苏教版-最新教学文档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23大江保卫战苏教版一、说“教材”:《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
文章真实地记叙了2019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
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
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
学习这篇文章,主要是让学生感悟遭遇洪水侵袭时,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主要设计了这样的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读,感悟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3、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理解和积累课文的语言,感悟人民子弟兵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习和借鉴课文“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1.抓人物的动作、语言,品读感悟。
本课是一篇通讯,没有太多的委婉曲折的抒情语言描写,有的仅是对当时洪水暴发,形势危急,环境恶劣的实况描写。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短句多,排比多,短小精悍,铿锵有力,颇有气势。
要想体会人民子弟兵那舍身忘我、英勇无畏、乐观豪迈,心中只有保大堤,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的这些感人的精神,只有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通过反复朗读,来让学生意会。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
”2.以课文为载体,用教材教,学习“点面结合”写法。
本课是一篇没有硝烟的气壮山河、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既有气势恢弘的整体抗洪场面描写,也有对对个别的官兵进行特写的镜头,这样“点面”结合,更能形象生动地凸显人民子弟兵那心系人民群众,英勇无畏的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
这是本课的一个重要训练目标。
在让学生掌握这一写法之后,再迁移仿写,就很容易达成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 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 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 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 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石片割破 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 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 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他们一个 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 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 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 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 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总结全 文,点明 中心。)
(深深记在心里。)
大江,永远铭记1998年的夏天, 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第一个“铭记”要记住1998年夏天那场气壮山河 的大江保卫战;第二个“铭记”是要记住保卫战的 主力军,是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
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 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 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荆江告急! 武汉告急! 九江告急!……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 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 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 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 河的大江保卫战。 (日夜以加倍的速度赶路。)
李向群 (1978年6月~1998 年8月22日)海南琼山人 。 1998年8月5日,他随 部队赴湖北荆州抗洪抢险 ,14日在抗洪抢险一线光 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公 安县南平镇堤段的抗洪保 卫战中,他带病坚持抢险 ,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 ,终因劳累过度,抢救无 效,于1998年8月22日 壮烈牺牲,年仅20岁。
高建成
他不顾连续几天高烧不 退,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 。他奋不顾身,先后救出8 名群众和战士。8月1日夜里 21时以后,洪水越来越大。 他和连长决定,把两颗树留 给几位体弱的战士,而把死 亡的危险留给他们自己。他 用尽力气将正在水中挣扎的 新战士刘楠推到一棵大树边 ,自己却被一个巨浪卷走, 壮烈牺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 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 的堤坝下出现了。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 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 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 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 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 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 大堤!”
狂风为我们呐喊! 暴雨为我们助威! 巨浪为我们加油!
说着,一咬牙,猛地把 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 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 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 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 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 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 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 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 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 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 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 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 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 在那几十个 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 啊!
奔腾不息 全然不顾 气壮山河
日夜兼程 惊心动魄 摇摇欲坠
血肉之躯 铮铮铁汉 劈波斩浪
崩塌:崩裂而倒塌。
鏖战:指激烈的战斗,苦战。
肆虐:肆,不顾一切,任意 妄为;虐,残暴狠毒。任性 ,凶狠想怎样就怎样。本文 指洪水凶猛。
一绺:绺,量词。线、麻、 头发、胡须等许多根顺着聚 在一起叫一绺。
奔腾不息:奔腾,奔跑跳跃 。息,停息。形容江水急速 流淌,不停息。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 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 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 电杆。 为什么用飞向?你从中体会到什 么?
战士们在迫不及待地营救受 灾的群众。
哪里有洪水, 哪里就有军旗飘扬; 哪里有危险, 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滔滔洪水中的群众, 看到了红五星, 看到了迷彩服, 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 救星。
惊心动魄:心,心灵。魄, 灵魂。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惊 ,灵魂受到震撼。
铮铮铁汉:铮铮,象声词 ,形容金属相撞发出的响亮 声音。形容人刚强无比,是 硬汉子。
血肉之躯:躯,身体。有血 有肉的身体。本文指战士用 生命构筑旦挡水人墙。
日夜兼程:兼,两倍的。日 夜以加速的速度赶路。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 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全然不顾:一点儿也不顾及 。
一、(第1自然段)
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 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二、(第2-5自然段) 人民解放军官兵与洪水大决 战的惊心动魄场面和感人事 迹。 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 三、(第6自然段) 在人民心中。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 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 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 紧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 ,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 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① ② ③ ④
课文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在写法上 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二自然段,着重写人物众多的群体场面,以突出 大决战的惊心动魄,气壮山河。除了出现“支队长 “这一个体外,其他的行动主体都是一个群体,让 我们看到了这个群体的英雄形象和精神面貌。 第四自然段,着重写四连连长黄晓文个人的行为表 现,具体生动的反映整个人名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 色。这是以点带面的写法,写一个人,代表的确实 整体。
此时此刻,你们面对可敬可爱的 解放军战士,想说些什么?
敬爱的解放军战士啊! 面对危急的灾情,你们( 可亲的人民子弟兵啊! 面对肆虐的洪水,你们( 你们的心中只有( ), 你们的心中只有( )。 你们是( ), 你们是( )。 )。 )。
大江,永远铭记着 1998年的夏天,铭记 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 兵。
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
(看出黄晓文的态度坚决,此时此刻, 他心中所想的都是尽快把麻包扛上大堤。 由此可见,黄晓文的意志是多么刚强。)
说着,一咬牙,猛地把 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 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 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 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 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这样点面结合,既有整体的鸟瞰,又有个体的特写, 能全面具体反映事情的真相,生动表现任命子弟兵的 英雄气概。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 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 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在安 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 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 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 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哪里有洪水, 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 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 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23、大江保卫战
读书要求: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 音。 ⑶、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 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兼
赛
崩
扛
魄
稀
锋
斩
jiān 兼
sà i 赛
bēnɡ kánɡ 崩 扛
pò 魄
xī 稀
fēnɡ 锋Βιβλιοθήκη zhǎn 斩我会读:
撕咬 暴怒 鏖战 一绺 闪烁 江堤 崩塌 扛着 鏖战 军徽 塌陷 嶙峋 安造垸 脚趾 冲锋舟 肆虐 稀泥 簰洲湾 铭记 转瞬间
他们 一个个奋 然跳入水 中,用自 己的血肉 之躯筑起 了一道人 墙。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 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 累。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 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大江,永远铭记着 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 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 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 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 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 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 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 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 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 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 在那几十个 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