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要大力推进“科技强企、人才兴企”战略
加强“三高”人才建设 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联集团)于1987年以原机械工业部四川仪表总厂为核心组建,是国家首批计划单列集团和重庆市国资委所属的国有重点企业集团。
经过多年的发展,四联集团形成以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为主体,以IT专用集成电路及功能材料和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及特种汽车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产业格局。
先后为我国冶金、电力、石化、轻工建材、市政环保、新能源、城市轨道交通、国防军工等领域提供了逾6000套大型成套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称赞为:振兴民族仪表工业的脊梁。
四联集团现有职工9524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328人,占职工比例的14%. 在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市国资委坚强领导下,现已成为我国经营规模最大、产品门类最全、系统集成能力最强的综合性仪器仪表制造企业,经营规模连续八年排名国内自动化仪表行业首位,2009年销售规模53亿元、利润总额2.9亿元。
荣膺中国机械工业100强、中国电子信息100强、中国电气工业100强、重庆工业50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企贡献奖”和“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先进单位”等称号。
四联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重庆市人事局授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
集团所属核心企业重庆川仪是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
“十一五”期间,四联集团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始终秉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兴企、人才强企”战略,着力打造高层次经营管理、高层次技术研发和高层次技能人才的“三高”人才队伍,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为了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四联集团始终注重打造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熟悉国内外市场的高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加强干部管理,探索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职业通道。
完善了《干部任免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干部选拨任用程序,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形成靠实干出业绩、凭业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干部能上能下。
实施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战略全面提升邯钢综合竞争实力

制 造 企 业 ; 强 度 结 构 用 钢 系 列 产 品 用 于 业 洲 规 模 高
最大 的火 车 站—— 南 京 火 车南 站 的 建设 , 邯钢 精 继 品板 材用 于奥 运 场 馆 、 中央 电 视 台 新 台址 等 国家 重
作者简介 : : (950 斌 1 6 7一) 男 , , 正高 级 【程 师 . 北 钢 铁 集 团 邯 钢 : 河
公 总 J 帅 4
热模 拟试 验 机 等 大 型试 验 设 备 开 展 丫单 道 次 缩 、
应 力 应 变 等 基 础 试 验 研 究 工 作 , 连 铸 坯 高 温 力 学 在
UND THE CoM PREHENS E Ⅳ COM PETI 0N oW ER T1 P OF HAN TEEL S
X U Bi n
2l 0 0年 , 河北 钢铁 集 团 的 正 确 领 导 下 , 钢 在 邯
公 司广 大 于 部 职 ] 紧 密 围 绕 “ 个 目标 、 大 任 = 一 五 务”, 攻 克 难 , 拓 进 取 , 技 创 新 工 作 取 得 了显 开 科 著 成效 , 品竞 争 实力逐 步增 强 , 产 人才 队伍 建设 显著 加 强 , 技 创新 环境 不 断改 善 , 科 自主创 新 能力 明 显提 丁 , 实现 邯钢 转 型升级 、 越式 发展 起 到 了重要 的 }为 跨 引领 和支 撑作 用 。邯 钢公 司被 授 予 “ 国家创 新 型企 业” 和河北 省 “ 创新 型企 业 ” 荣誉 称号 。
一
了 国内多 家汽 车 制 造 企业 产 品认 证 , 并实 现 批 量 供 货 , 为河 北省 唯一 一 家生 产 汽 车 整 车 9 % 以 上用 成 8 钢 的企业 ; 7 / 0管 线钢 成 功 应 用 于我 国西 气 东 X 0 X8
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公司调研报告(企业文化例)

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调研报告作者:赵和平1、张化峰、王波、赵峰摘要: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公司是具有综合施工能力的国有控股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企业发展历史悠久。
1951年组建于朝鲜战场,2001年11月改制为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在战争中为建设“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赢得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立战功.在社会建设的新时期,公司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人才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争做行业排头兵。
关键词:企业文化科学发展观人才创新1企业概况1.1企业基本情况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四师十七团,,1999年11月更名为中铁第十四工程局第二工程处;2001年11月改制为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公司是具有综合施工能力的国有控股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具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桥梁工程专业承包一级、隧道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路面路基工程专业承包一级、机场场道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企业.主要承担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机场、码头、地铁、城市交通、市政、水利水电等各类工程的总承包1赵和平,男,汉族,山东泰安市新泰人,1989年生,土木学院土木工程专业07级学生和专业承包建设施工任务。
公司现有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由500余人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公司总资产12.55亿元,固定资产1.9亿元,注册资本1.7亿元,年施工能力逾15亿元。
拥有国内外先进大型施工设备220台(套),拥有先进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施工专用机械设备,从德国和美国引进的三套高速公路拌合、摊铺设备分别是德国DEMAG公司制造的D-140CS 型沥青摊铺机、AS-160型沥青拌合楼,美国莱克斯康LOC010型水泥混凝土全自动拌合楼、CMI公司制造的SF-5004型水泥混凝土摊铺机等,以及与之配套的钻、爆、装、运、碾压检测试验、机械车辆等,形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施工流水线,能够满足各类公路、市政、铁路、机场场道、水利水电等各类工程的施工需要。
华煤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简介

华煤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简介华煤集团有限公司是原东北内蒙古煤炭联合总公司(东煤)在东北直属的矿建、工民建和路桥施工企业经改制重组而建立的大型股份制施工企业。
“华煤”名称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核准使用,注册资金1.01亿元。
华煤集团有限公司具有六个国家壹级矿山、房屋、公路、隧道、市政、土石方工程总承包和专业资质,同时具有五个贰级公路工程、公路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和钢结构工程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
经营范围涵盖矿山、房屋、公路、隧道、桥梁和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总承包以及煤矿和非煤矿山开采管理、安全评价、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等。
华煤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675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人员241人,具有国家壹级项目经理资质人员60人。
公司下设专业和地区公司14个,并设有从事爆破拆除工程施工、工程技术开发咨询、数码集成软件等多个控股和参股公司,公司还设有职业培训中心和安全评价中心。
华煤集团有限公司在矿山、公路、隧道、房建等大型工程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良好的业绩。
曾先后被评为全国煤炭行业先进施工企业,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及双文明单位,多次受到业主的表彰和嘉奖。
华煤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同行业率先实现多元化经济成份体制改革的企业,通过改革重组,实现主辅分离、优化资源配置、转换经营体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公司立志发挥品牌、资质、人才和规模优势,将企业做成符合现代企业运营机制和发展方向的大型企业集团,面向全国,走出国门。
华煤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矿山建设为主的综合性施工总承包企业。
在建井方面涵盖了矿山建设的各个环节:为了适应矿山建设的发展,公司斥资5000万元制造全国最大、世界一流的直径Φ12m钻井机,成立华煤集团特殊工程公司,现正在安徽国投新集集团板集煤矿副井施工,该井井深620m,净径Φ8.2m,钻井荒径Φ12m。
另外又投资近5000万元在中信重工(原洛阳矿山机械厂)设计制造了一台更为先进的直径为Φ12m的动力头钻井机,已于2006年10月份下线;华煤集团矿山采掘机械化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现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S200掘进机、中型S150掘进机,S100掘进机14台套,现正在山西同煤集团塔山煤矿及神华宁煤集团矿井井下开拓施工煤及半煤岩平均单进710m/月,最高单进820m/月;华煤集团矿建一公司是一支擅长施工深、大立井快速凿井专业化公司,先后在陕西彬长矿区、河南永煤集团、郑煤集团、山东兖矿集团、济矿集团、天安煤业集团、鲁能集团、安徽淮南矿业集团、宁夏中电投青铜峡集团、内蒙银宏集团等单位中标并进行了施工,获得业主广泛好评;华煤矿建二公司是专门从事长、大斜井施工的专业化队伍,先后施工了宁煤集团石嘴山矿区技术改造主斜井项目、鄂尔多斯电力冶金有限公司新建2#矿井主、副、风斜井项目;华煤土石方工程处具有矿山、公路大型土石方工程施工能力。
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与管理办法

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一、为适应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施人才强企和科技兴企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人才队伍,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二、人才引进工作要适应公司的发展要求,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不断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为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基本原则:1.根据生产经营发展按需引进、全面考核的原则。
2.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3.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引进人才质量。
4.坚持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并举的原则。
5.坚持急需和紧缺人才优先引进的原则。
四、人才引进的对象1.引进人才范围主要限于公司核心技术业务。
对非核心技术业务,应严格控制引进的数量及质量。
2.引进人才的对象包括:(1)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或其研发成果已应用于实践且收到一定效果的人才。
(2)紧缺和急需的关键操作岗位的高技能、特殊技能人才。
(3)拥有技术含量高、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的专利、发明或专项技术的高级技术人才。
(4)紧缺和急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5)公司当前紧缺和急需的各类执业资格持证人员。
第二章人才引进的渠道、方式、程序五、人才引进的渠道1.市场猎取;2.内部人员推荐;3.校园、社会招聘;4.退休返聘;5.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6.人才特聘。
六、人才引进的方式1.通过直接建立双方劳动关系方式引进人才。
2.通过劳务派遣建立用工关系方式引进人才。
3.通过聘用协议等方式引进人才。
七、人才引进的程序1.各单位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岗位需求及定编定岗情况,编制并上报人才需求计划,明确需求人才的数量、专业、层次、要求等。
2.公司根据各单位人才需求情况确定最终人才引进计划,人力资源处依据计划制定人才引进的具体实施方案,报公司研究确定后实施引进。
第三章待遇八、在引进过程中,明确各类人才的薪酬待遇。
遇特殊情况,可与聘用人员依据市场价位协商确定薪酬待遇,报公司批准后执行。
高新技术科技人才引进管理制度

科技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施人才强企和科技兴企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人才队伍,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引进工作要适应公司的发展要求,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不断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为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三条基本原则1、根据生产经营发展需要按需引进、全面考核的原则。
2、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3、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引进人才质量。
4、坚持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并举的原则。
5、坚持急需和紧缺人才优先引进的原则。
第四条人才引进的对象1、引进人才范围主要限于公司核心技术业务。
对非核心技术业务,应严格控制引进的数量及质量。
2、引进人才的对象包括:(1)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或其研发成果已应用于实践且收到一定效果的人才。
(2)紧缺和急需的关键操作岗位的高技能、特殊技能人才。
(3)拥有技术含量高、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的专利、发明或专项技术的高级技术人才。
(4)紧缺和急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5)公司当前紧缺和急需的各类执业资格持证人员。
第二章人才引进的渠道、方式、程序第五条人才引进的渠道1、市场猎取;2、内部人员推荐;3、校园、社会招聘;4、退休返聘;5、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6、人才特聘。
第六条人才引进的方式1、通过直接建立双方劳动关系方式引进人才。
2、通过劳务派遣建立用工关系方式引进人才。
3、通过聘用协议等方式引进人才。
第七条人才引进的程序1、各单位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岗位需求及定编定岗情况,编制并上报人才需求计划,明确需求人才的数量、专业、层次、要求等。
2、公司根据各单位人才需求情况确定最终人才引进计划,人力资源处依据计划制定人才引进的具体实施方案,报公司研究确定后实施引进。
第三章待遇第八条在引进过程中,明确各类人才的薪酬待遇。
遇特殊情况,可与聘用人员依据市场价位协商确定薪酬待遇,报公司批准后执行。
加大人才培养选拔力度,对支撑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加大人才培养选拔力度,对支撑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摘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为充分发挥各领域人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优秀年轻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迫在眉睫。
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关键命脉所在。
如何立足企业自身实际引入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有的放矢地制定针对性的培养选拔措施,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加强能力、加强激励、加强活力、加强升级一、引言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团结、引领、成就人才,集聚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新征程上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行动指南。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快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要求提供人才支撑至关重要。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围绕做优做强、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优化青年高素质人才吸引、培养、使用、激励的制度机制,以建立后备人才梯队为基础、分步骤、有重点搭建人才梯队、营造青年高素质人才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综上所述,核心是通过加强对青年高素质人才的管理、培养和激励,建立人才快速成长机制,促进青年员工成长为青年精英,为企业改革发展储备骨干人才。
结合国有企业普遍存在高质量发展和优秀干部人才紧缺的矛盾,必须要在建立和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企业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企业的人才梯队上下功夫。
必须坚持“自主培养为主,市场引入为辅”、“内部培训为主,外部培训为辅”、“自我提升为主,企业督导为辅”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才能真正发挥好企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性作用。
“创一流”实施方案(379号)

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一流”总体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在华能集团公司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安全生产为根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关键,以建设小康和谐矿区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质量管理、班组核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大力实施“人才强企”、“科技兴企”、“项目带动”、“资本支撑”和“文化铸企”战略,达到全国同行业安全生产先进水平,提前实现年产值百亿的企业愿景,努力打造华能一流、国内领先的大型现代化能源化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华能集团煤炭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创建华能一流、国内领先企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推进“创一流”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总结经验,传承创新。
要认真总结当前公司及各单位在安全、生产、经营、科技、人才等各方面的成绩和经验,认真分析已经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安全、生产、经营等主要经济指标,在总结发展经验和工作成绩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提升水平和扩大成绩,形成具有华煤特色的、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经验,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和激励作用,确保华煤“创一流”工作走在华能集团煤炭企业的前列。
----查找短板,重点突破。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对标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认真分析查找公司各项工作中的差距和短板,针对制约和影响公司“创一流”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制定专项改进方案,采取有力措施予以重点突破,实现公司“创一流”工作整体提升、全面推进。
----齐抓共管,软硬结合。
在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经营、科技、人才等“硬实力”的同时,着力通过构建企业文化、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强化群团工作、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良好形象等工作,大力培育公司的“软实力”,促进公司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夯实基础,稳步推进。
“创一流”工作是全面提升公司各项基础管理水平的过程和平台,开展“创一流”工作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把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扎实推进“创一流”各项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科 技 工 作 必 须 服 务 、服 从 于 企 业 发 展 战 略 。实 施 .
科 技 强 企 战 略 ,就 是 要把 企 业 建设 成 技 术 密 集 型 企 业 、科 技 发 展 型企 业 。企 业 的 发 展 方 向 和 发 展 目标 ,也 就 是 科 技
势 ,追 随企 业 预 期 拓 展 的 工 程 领 域 和 项 目,有 的放 矢 地 超
备 、工 艺 水 平 上 ,体 现 在 新 领 域 的 开 发 和 新 技 术 、新 工
艺 、新 材 料 、新 设 备 的 吸 收 、 推广 、 应 用 等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前 开 展 科 研 工作 。有 了科 技 积 累 和 技 术 准 备 ,市 场 拓 展 和 项 目开 发才 有 技 术 支 撑 。施 工 企 业 要 “ 住 三 个 机 遇 ” 一 抓 , 是 要 抓 住 铁 路 发 展 的机 遇 。根 据 国 务 院《 合 交 通 网 中长 综 期发展规划 》 ,到 2 2 0 0年 我 国 铁 路 里 程 由 原 定 的 1 O万 公
工 作 的 发展 方 向 和 发展 目标 。
计 和研 发 能 力 ,要 由低 端 市 场 领 域 转 向 高技 术含 量 、高 附 加 值 的施 工 领 域 , 由传 统 施 工 转 向提 供 全 供 应 链 服 务 , 由
简 单 的 工 程 施 工 转 向 E C( 计 、采 购 、 施 工 总 承 包 ) P 设 ,
上 ,体 现在 攻 艰 克难 的施 工 能 力 上 ,体 现 在 工 程 管 理 的 高
效 率 和 经 济 管理 低 成 本 高 效 益 上 。在 硬 件 上 ,科 技 进 步 要 着 力 提 高企 业 的 施 工 技术 水平 、 施 工 装 备 水 平 和 施 工 工 艺 水 平 。在 软 件 上 ,要 运 用 先 进 的理 念 、 先进 的 方 法 统 领 科
的企 业 分 为 三 级 :三 流 企 业 卖 产 品 ,二 流企 业 卖 品 牌 ,~
、
科 技 强 企 要 紧 贴 企 业 发 展 实 际 。顺 应 市 场 变 化
流 企 业 卖 标 准 。~ 个 企 业 如 果 能 够 起 草 、制 定 行 业 技 术 标
趋 势
准 ,就 能成 为 这 个 行 业 的技 术 “ 头 羊 ” 领 ,就 能形 成竞 争 优 势 和垄 断 利 润 。 第 四 ,科技 工 作 要 着 力 推 进 产 业 结 构 转 型 。建 筑 市 场 大 力 推 行 “ 钥 匙 ” 程 , 要 求 施 工 单 位 具 备 施 工 图设 计 交 工 能 力 ;两 年 后 建 设 部 实 行 新 的特 级 资质 认 证 ,对 企 业 的 科
首 先 ,科 技 工作 要着 力提 高 企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一 个 技 术 密集 型企 业 、科 技 发 展 型企 业 ,应该 是 一 个 具 有 核 心 竞 争 力 的企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体 现 在 同 行 业 领 先 的 技 术 、装
由 出售 劳动 力 向 出 售 技 术 转 变 ;挺 进 高 端 建 筑 施 工领 域 。 2 科 技 工 作 必 须 顺 应 市 场 发 展 趋 势 。科 技 支 撑 项 目, . 项 目来 源 于 市场 。施 工 企 业 的 科 技 工 作 要 顺 应 市 场 发 展 趋
里 增 加 到 1 公 里 以 上 ,特 别 是 以 高 科 技 为 代 表 的 客 运 2万
技 创 新 和 自主研 发 能 力 提 出更 高 要 求 。施 工 企 业 要增 强 设
科 技 强 企 从 企 业 发 展 宏 观 层 面 上 讲 ,是 发 展 战 略 问
题 ;从 中观 层 面讲 ,是 前 进 路 径 问 题 ;从 微 观 层 面 讲 ,是
手 段 紧 贴 企 业 发 展
维普资讯
【 代管理】 现
施 工 企 业 要 大 力 推 进 “ 技 强 企 、人 才 兴 企 ’ 科 ’ 战略
陈 莉
( 中铁 二 十 二 局 集 团 电气 化 公 司 ,北 京 1 0 4 ) 0 0 3
[ 中图分类号]F 7 [ 20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2 9 2 0 j40 4 —2 0 68 7 (0 8 0 —0 00
需 要。
一
趋 势 ,对 新 理 念 、 新 技 术 、 新 材 料 、新 工 艺 进 行 超 前 研 究 ,重 点 掌 握 3 0 m/ 5 k h客 专 无 碴 轨 道 、 重 载 铁 路 、 提 速 铁 路 、 高 原 铁 路 、 磁 悬 浮 铁 路 、 长 大 隧 道 、越 海 跨 江 隧 道 、T M 和 盾 构 、长 大 深 水 桥 梁 、 大 跨 度 钢 结 构 车 站 等 B 领 域 的关 键 核 心 施 工 技 术 ,增 强 专 项施 工 能 力 、专 业 技 术 差异优 势和核心竞争力 。 第 三 ,科 技 工 作 要 着 力 为 企 业 创 造 无 形 资 产 。市 场 上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日新 月 异 的 发 展 和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的 来 临 ,科 技 对 施 工 企 业 发 展 的基 础 性 、 决 定 性 和 先 导 性 作 用 日益 凸 显 ;科 技 不 仅 影 响 着 企 业 当 今 的 生存 发 展 和 兴 衰 成 败 ,更 决 定 着 未 来 的发 展 走 向 和 生 命 周 期 。科 技 和 人 才 是 企 业 腾 飞 的双 翼 ,大 力 推 进 “ 技 强 企 、人 才 兴 企 ” 略 是 科 战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和建 设 创 新 型 国 家 的 根 本 举 措 ;是 迎 接 我 国铁 路 高速 时 代 , 适 应 大 规 模 铁 路 客 运 专 线 建 设 的 迫 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