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安塞腰鼓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 14《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14《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说明: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4课设计理念:1、“审美体验”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我力求在“诗意”与“歌韵”上突破,激发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民风民俗不是很了解,我试图通过剖析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东西来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成为一个关键所在。

如何理解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东西也就成了一个重点。

而反复读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3、让学生在充分熟悉课文内容的前提下,自主探究文章主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学会欣赏舞蹈表演的艺术,感受舞蹈的美,体会安塞人的内在品质。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语言之情感。

2、学习课文9—20自然段,探究,品味,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放、开放的性格。

重点难点:1、重点:后生及舞姿部分。

2、难点:文章的表达方法,第17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领略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感悟了安塞腰鼓“舞蹈”的“火烈、狂野”(板书)。

现在,我们再次走进“安塞腰鼓”,去感受它,去领略它,去欣赏它。

请看……2、视频播放“腰鼓表演”3、复习“舞蹈”部分(1)、出示6-7自然段师引读:看哪,“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生齐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师引读:“黄土高原上,爆出了一场……”生齐读:“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师引读:“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使恬静的阳光立即……,使困倦的世界立即……”生齐读:“……变得燥热了,……变得飞溅了,……变得亢奋了。

”(2)、这火烈狂野的舞蹈场面,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3)、这火烈狂野的舞蹈场面,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我们也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课题上方板书“好一个”)二、过渡、归纳1、是啊,“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除好在“舞蹈”的“火烈狂野”,还好在什么地方?2、交流、讨论(归纳整理、相机板书:响声后生舞姿)三、精读课文9-16自然段,感悟文本(一)学习“响声”部分1、出示9-10自然段2、指名读。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抒情散文。

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赞美了黄土高原人民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文章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

2.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和内涵,感受黄土高原的后生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3.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和内涵。

2.理解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板块之一】发散性地回忆前课内容,自然地关注“叹为观止”一词1.同学们,昨天老师和大家欣赏了安塞腰鼓的表演,领略了《安塞腰鼓》课文的描写,大家一定印象深刻,那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呢?(学生自主、发散性地交流)2.由“叹为观止”引入教学:刚才同学们在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到了一个词语(出示:叹为观止),一起读,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3.那“安塞腰鼓”的什么令人叹为观止呢?(舞姿、鼓声、搏击)【板块之二】整合课文内容,体会安塞腰鼓“舞姿”的内涵,感悟文章写法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的5~17自然段,看一看哪些段落是着重写“舞姿”的?(学生交流:6、7、8、15自然段并出示)2.如果要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叹为观止的舞姿,你准备用哪句话?3.出示:黄土高原上,爆出……安塞腰鼓!全体读。

这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壮阔、豪放、火烈)4.安塞腰鼓“舞姿”的壮阔、豪放、火烈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呢?我们先来自由大声朗读第6自然段,然后交流并相机引导、指导朗读。

(学生的交流可以有多样性,只要有一点体会就可以:如抓住“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来体会舞姿的“狂野”;抓住“骤雨、急促、旋风、飞扬、乱蛙、火花、闪射、斗虎、强健”等词,体会舞姿的“豪放、火烈”;抓住“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体会舞姿的“壮阔”且充满力量;抓住“比喻、排比”的修辞,体会舞姿的开放,黄土高原人的粗犷……另外,要重视朗读)5.下面让我们再来赞美一下安塞腰鼓叹为观止的舞姿,出示: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6.你还可以怎样赞美安塞腰鼓叹为观止的舞姿呢?(这一提问具有发散性,可以是自主回答,也可以用课文7、8、15自然段的内容来回答,如果学生回答后思维不指向课文,教师可以适当引导)7.学生交流后出示第15自然段: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14.安塞腰鼓(第二课时)∣

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14.安塞腰鼓(第二课时)∣

十四、安塞腰鼓(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重难点】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一、板题示标: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4课《安塞腰鼓》,(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看本节课的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出示自学指导(一):师:为了更好地进行自学,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默读第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1、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钟后比谁说得最好!)(1)生认真自学。

(2)检测:(指名回答,如回答不完整,请别人补充。

)(3)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4)学生练习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小结:这一段说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师:大家自学得很认真,老师为你们高兴。

请接着自学。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出示自学指导(二):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17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安塞腰鼓的?(5分钟后比谁找得最准确,最具体)(1)生自学,师巡视。

(2)检测:(指名回答,如回答不完整,请别人补充。

(3)指导朗读第有关语句。

师:同学们自学指导(二),学得真不错,我们继续接着自学。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三):师:请同学们默读第18--20段,思考以下问题;1、你从“一声渺远的鸡啼?读懂了什么?(同桌互相交流,5分钟后比谁说得最好!2、明确保护海洋、珍惜海洋的重要性。

五、当堂训练:师: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第3、4题习题。

要求:书写认真、工整、美观。

(3分钟后比谁做得最好。

)【板书设计】14、安塞腰鼓静----动---静【教学反思】。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4安塞腰鼓一、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

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

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

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

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排比,交错出现,一个接一个,使内容表达得更加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品味西北特有的艺术奇葩。

4、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重点:1、利用多媒体教学,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难点:理解排比和反复等修辞手法及运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了安塞腰鼓,知道课文按时间顺序分为“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停息”三个部分,还体会了鼓响之前的静。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尽情感受一下这雄浑激越、壮阔火爆的腰鼓表演吧!你听,你看……(播放视频)看了这段视频,你想说什么?指名回答。

你看得很真切。

你再来说说。

指名回答你听得特别入神。

是的,这就是安塞腰鼓带给我们的震撼,课文中作者又是怎样用文字将这壮观、火爆的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呢?二、一展腰鼓的雄姿。

1.让我们打开书,再次走进课文,默读第5到17自然段,划出最令你震撼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

用一两句话在旁边写写你的感触。

都读好了,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划下的是哪一个部分!谁先来①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1小语六上《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1小语六上《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教学过程:一、提纲挈领,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朗读了课文,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炽热的情感!作者在文中一次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赞叹——(课件出示作者的四次赞叹,学生读。

)生:(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这“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作者四次由衷的赞叹环环相扣,浑然天成,层层推进,将课文凝成一个整体。

学生通过朗读抓住了牵一发动全身的主线,把握了文章的情感脉搏。

】二、品读感悟,入情入境(一) 品读“捶”,感悟场面壮阔。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6至第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安塞腰鼓表演的场面。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生:一百多个后生在疯狂地敲鼓。

生:他们敲打腰鼓的场面非常壮阔,非常豪放!师:后生们是怎样“捶”鼓的?请用浪线画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学生默读课文做记号)师:同学们找到了哪个句子呢?生: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

(课件出示)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发狠、忘情、没命”这三个词语位置可以调换吗?【对“捶”的品读主要从“怎样捶”“捶得怎么样”两方面展开。

学生在涵咏品评中不仅了解了文本之“意”,还对文本语言风格的独特巧妙有了切己体察。

】(学生自由读句子)生:不可以调换,因为发狠、忘情、没命写出了后生们捶鼓时越来越用力。

师:把你的感受送进这句话读一读。

生: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师:“发狠、忘情、没命”这三个词语要读得越来越重,谁再来读一读。

生: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师: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表现“捶”。

(学生齐读这句话。

)师:后生们还是怎样捶鼓的?生: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新独家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 )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zhèn 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 )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资。

黄土高原上,bào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斜.( )背骤.( )雨强zhèn bào出(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文段中画线语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大彻大悟....、具有大智慧的人才当得起这个称号。

B.《流浪地球》中主人公点燃木星的过程惊心动魄....。

C.垃圾的恶臭不时飘进房里,男生公寓楼的脏乱环境令人叹为观止....。

D.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在高潮时戛然而止....。

3.【学科素养·语言运用】【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安塞腰鼓素以粗犷豪放、刚健雄浑著称。

B.作者不仅表现了安塞腰鼓的力量之美,更表现了西北高原人民的精神面貌。

C.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D.通过观看安塞腰鼓的表演,我领略到了西北汉子的豪迈激情。

4.【学科素养·思维能力】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Y8201002)( )A.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拟人)B.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比喻)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反复、排比)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烘托)能力提升全练5.(2023陕西临潼期中,10—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课件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课件

2.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透过十五倍的放大镜,才能看到针孔中的两只大熊猫,微雕艺术令人
叹为观止。
B.南京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现
象戛然而止。
C.能打破思维束缚,实现个性化学习,是学校“三创”教育改革取得成
功的关键。
D.你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惟妙惟肖,古代匠人们的工艺实在是
读法指导:
3.表达情感。 (2)达到交流的目的。
读法指导:
4.温馨提示。 大声朗读,字正腔圆。· 情感充沛,但不要装腔作势。
安塞腰鼓 刘成章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 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 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排比段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 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①好一个安塞腰鼓!
②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
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
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
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
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7 8 9 10 11 12 13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 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品文档安塞腰鼓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知识与技能:1、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1992年的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这就是——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气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1 / 11精品文档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的赞歌~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现在请大家来评一评,你眼中的安塞腰鼓,请同学们填一填,可以填词语、短语或者是句子。

读好这句话。

腰鼓捶起来了,我们的心也变得热烈了~在著名作家刘成章的笔下,这安塞腰鼓,那就更富有震撼力了~因为,它是一曲今天,让我们再走进课文,进一步去领略安塞腰鼓的丰采和独特魅力~二、欣赏腰鼓1、速读课文,看看“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课文里出现了几次,2、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这在修辞上叫做反复。

那么,为什么要反复四次,这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去感受感受,在相应的句子旁写写你的感受。

然后,用上“好一个安塞腰鼓~你听:”的句式来说一说。

3、交流。

第一层:好一个安塞腰鼓~你看:第六节:1、你有什么感受,齐读这一节。

2、老师把这段话改写成这样的形式,我们一起来读2 / 11精品文档一读。

有什么感觉,3、如果这样写,好不好呢,请你反复读几遍,比较比较,感觉有什么不一样,读着诗一样的语言,似乎安塞腰鼓就狂舞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怎能不赞叹――第七节:1、引读: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
内容
14、安塞腰鼓(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本文的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重点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学习
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导学练习设计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
鼓进行评价
2.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
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
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
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
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
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
核心句。

3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


生与之对照,进一步体会文章
的美妙之处
1、学生采取"替换式品读",
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1、知内容
可填词、短语、句子;
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
腰鼓表演、鼓声止"可
分成3个部分。

第二部
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
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
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
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
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
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
行寻找美点比赛。

用"
美,你看(听)……"
的句式叙述出来。

领悟
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
力量。

教师奖大家刚才读的
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
式。

(出示幻灯)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
语言
第三板块:品读文章,学用语言
2、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
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
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
进行评点。

可从词、句式、修
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
点,说得越多越好。

分小组交流,全班
交流。

1、学生再读文章,学用课文
句式、段式。

2、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
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
样,是飞扬的流苏;乱
蛙一样,是蹦跳的脚
步;火花一样,是闪身
的瞳仁;斗虎一样,是
强健的风姿。

2、引读:
是啊,命运对霍金实在
是太残酷了。

他不能写
字,看书必须……(带
读),读文献时……(带
读)
2指导学生采取"评点
式品读",理解文章语
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1师指导
2.师生共议,评出好作品
若干,并给予奖励。

四:布置作业:。

三、感受霍金的辉煌成就。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四、感受霍金的伟大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