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专题二2城市化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教学课件(共55张PPT)

深圳的变化——1985
深圳的变化——2010
璧山的变化——大东门
璧山的变化——大东门
璧山的变化——安川桥
璧山的变化——安川桥
璧山的变化——文风桥
璧山的变化——现彩虹桥重百店
璧山的变化——沿河路
璧山的变化——沿河路
璧山的变化——沿河路
璧山的变化——沿河路
璧山的变化——夜景
璧山的变化——夜景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
知识结构
城市化
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影响
✓ 人口集中过程 ✓ 地域转化过程 ✓ 经济结构变化
✓ 进程加快 ✓ 城市化差异 ✓ 特大城市发展 ✓ 出现城市群
✓ 城市环境问题 ✓ 城市交通问题 ✓ 城市住宅问题 ✓ 城市社会问题
深圳的变化——1982
1.人口的集中过程 农村人口→城市人口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城市化水平指标)
2.地域的转化过程 农村地区→城市城市地区
3.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
某地城市用地的变化
伦敦城市用地的变化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 (1)~(2)题:(导与练P23)
读“我国甲、乙两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统计图”, 回答(1)~(2)题:(导与练P27)
(1)两城市发展进入( B )
A.城市化阶段
B.郊区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2)甲城市发展水平比乙城市(A )
A.高
B.低
C.相同
D.不确定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导与练P24)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化及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及城市化问题[考纲要求]城市化:城市化及其进程。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知识讲解]1.城市化(1)城市化的含义含义: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发展。
此外,使城乡人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比重是最重要指标(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产业革命前缓慢产业革命后加速发展20世纪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速度空间: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镇、数目增多;人口规模迅速膨胀(3)发达国家城市化城市化起步早:英国最早,世界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革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展:先从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1975年城市人口超过发达国家,目前,占世界城市总人口的60% 起步晚,发展快:速度超过同时期发达国家,比发达国家的最高速度要快城市化水平较低:1990年比重为33%城市发展不合理:主要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造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聚集于大城市如墨西哥城和布宜诺斯艾利斯2.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1)环境质量下降。
主要污染:①大气污染污染源:居民燃烧煤炭、工矿企业、交通工具污染物: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危害:城市空气污浊,有时出现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们健康②水污染污染源: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现象: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体重金属污染产生公害病危害: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水质变坏,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下降③噪声污染污染源: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危害: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污染源: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生活④固体废弃物污染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交通阻塞,导致时间、能源浪费;住宅问题表现为住房缺少、质量低劣(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4)影响计会治安,还会带来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上海保护城市环境的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的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居住区,人口迁往卫星城和新区有效控制了城市中心区的规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扩宽道路、修建环城公路、建设南浦、杨浦大桥、新修高架和地铁等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全面开展污染物的治理、大力加强绿化建设[能力训练]1.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2.关于城市化的标志,表达不妥的是()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D.城人口数量增加3.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A.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空前的程度B.中小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发展慢C.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D.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13.3%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2 城镇化 (56张)

人口数/万人 >1000 500~1000 100~500 50~100 <50
泰州 扬州
长 江
南京 镇江
常州 无锡
黄
南通
海
常熟泰州
黄
扬州 镇江
长 扬中
如皋
泰兴靖江江 南通 张家港
海门
南京 句容 丹阳 常州 江阴
金坛 无锡
常熟 太仓
溧阳
苏州 昆山
海 启东
宜兴
吴江
上海
湖州
嘉兴
嘉兴
桐乡
平湖
东
进经济发展。
0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 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 城镇中大型的住宅小区可以集中提供水、 电、气等资源,客 纳众多人口,满足人们日常休闲、购物等生活需求。
03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 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 城乡居住环境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
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 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如巴西等拉丁 美洲国家。
【补充】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可能出现的问题
➢ 超前城镇化
➢ 滞后城镇化
➢ 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大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
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 我国东部的自然禀赋(气候、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
成因 的推力
涨,交通拥堵;郊区基 础设施的完善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

02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推力:乡村的缺点 拉力:城市的优点
03
城市化的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03、城市化的意义
01 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
03 改善城乡
居住环境
02 提高资源
2.3 城 市 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意义 2.掌握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能够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及降低城市 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01 城市化的概念 02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03 城市化的意义 04 世界城市化进程 05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水污染
城镇中会有大量的生产、 生活污染物进入到水体中, 造成水污染。
世界最脏的河之一 印尼芝塔龙河
印度恒河
2004 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
四川省的名字来源于它境内的四条河流。它们丰沛 的水源,造就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可是2004年2月到3 月,这四条河流之一的沱江,却给天府之国带来了一场 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当时,因为大量高浓度工业废水 流进沱江,四川五个市区近百万老百姓顿时陷入了无水 可用的困境,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9亿元。这起事件, 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最大的水污染事 故之一。造成此次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是川化股份 公司排放水氨氮指标严重超过强制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且持续时间长。
04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集中处理污染物,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 施,改善城乡居住质量。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与城市化

(3)B住宅区内部的楼房布局有什么 特点?楼房南低北高,错落有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分析其布局的优势。
利于采光,便于通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城市工业区分布有何特点? 位于城市边缘,多沿交通线分 布;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 位于河流下游沿岸。
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及图中甲城市地 租等值线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共有三级城市等级体系 ②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广 ③二级城市数目比三级城市数目多 ④乙、丙都是甲城的卫星城,服务 功能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值大小的描 述,正确的是( ) ①a<b ②b<c ③b<d ④c<d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图,完成以下2题。
8.甲城有意引进一家造纸企业,正确 的选项是( ) A.布局在甲城的工业区内 B.布局在甲乙两城行政边界处 C.布局在甲城盛行风下风向的西南郊 D.不宜引进该企业
[解析] 造纸企业是污染水源的工业之一, 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出,甲城位于 乙城的河流上游,该造纸企业布局在甲城 的任何位置都会严重污染乙城的河水,因 此甲城不适合布局有污染的企业。
解析:由市中心向郊区地租水平逐 渐降低,故a>b>c.根据“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可知d>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里快餐店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可 以方便居民 B.城市里快餐店比大酒店多,这是因为 快餐店服务范围大、赢利多 C.小镇上有快餐店,可能没有大酒店, 这是因为大酒店比快餐店需要更大的 服务范围 D.城市越大,提供的服务会越高级,因 而会淘汰一些快餐店,增加一些大酒 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2《城市化》ppt课件

3、固体废弃物污染
项目
固体废弃物污染
来源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举例 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塑料袋、
纽约的光化学烟雾
汽车、工厂等污 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 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 一次污染物,在阳光 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 应,生成臭氧、醛、 酮、酸、过氧乙酰硝
酸酯(PAN)等酸二次雨
污染物,参与光化学 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 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 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 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 雾。
2、城市水污染
项目
(人教版)地理必修2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城市化》 (二)
二、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1、大气污染
项目
大气污染
来源 烟尘、烟气、尾气
危害 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举例 光化学烟雾、酸雨
发生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 硫和粉19尘52污年染12,月间5日接,原一因团是浓开重始的于黄1色2月烟4雾日笼的罩逆了温英层国所首造都成伦的敦大, 能气见污度染突物然蓄间 积变。得燃极煤差产,生人的们粉走尘在表大面街会上大,量无吸法附看水清,自成己为的形双成脚烟, 公雾共的汽凝车聚靠核打 ,着这的样手便电形筒成带了路浓缓雾缓。前另行外;燃整煤座粉城尘市中弥含漫有着三浓氧烈化的二" 臭铁鸡成蛋分",气可味以,催居化民另普一遍种感来到自呼燃吸煤困的难污。染从物1二2月氧5化日硫到氧12化月生9日成这三短 短氧的化几硫天,里进, 而与就吸有附40在00粉多尘人表被面黄的色水烟化雾合夺生去成生硫命酸。雾这滴便。是这震些惊硫世界 的酸"雾伦滴敦吸烟入雾呼事吸件系"统。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体弱者发病甚 至死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节《城市化》32021优质ppt

一、什么是城市化?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农村人口
农村地区
城镇 人口 规模 扩大
城镇
城镇 地区 数量 增加
一、城市化的含义
概念: 人口 向城市地区集聚
乡村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标志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本ppt来自:千教网(well1000)
几 千 年 前
缓慢 发展
18
世
纪
19世纪晚期
二战结束
现在
中 叶
发达国 家开始
发展
(起步)
加速发展(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慢
空前发展 发达国家水平 高 发展中国家水
平低
读图思考:
1 城市化进程可 以分为哪几个阶 段?各阶段有什么 特点?
2 目前,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各 处于哪个阶段?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 70%,城市人口比重增长 趋缓甚至停滞。
加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是 从 30%增长到70%,增 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 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
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 低于30%;
P34 案例4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 速度
初期阶段 低30% 慢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两个方面
降低 人类 活动 对环 境的 压力
平整土地
兴修水利
改 善 环 境
合理 城 市 化
过快
污 染 环 境
绿化环境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垃圾污染 噪声污染
?活动 P37
1、略 2、城市一天天变大,城市里的人越来越多,
地理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城市化

地理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城市化
地理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城市化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地理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城市化标志
(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二、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工业革命)
晚(二战后)
城市化水平
高(70%以上)
低(30-40%)
城市化速度
先快后慢
先慢后快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地理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专题二2、城市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我国某市1978~2008年30年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图,回答1~3题。
1.1988年该市的城市化水平约为()A.10%B.20%C.30%D.40%2 有关该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30年间该市的农村人口数量逐步减少是因为人口死亡率上升大于出生率B.自1978年以来该市的城市化水平一直在提高C.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拉力D.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压力增大3.1998年以来该市农村人口减少的可能影响因素是()①农村生态环境改善②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加大③城市交通条件便利④城市就业机会多⑤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解析:本题组以柱状图数据考查城市化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第1题,根据1988年的乡村和城镇人口数据可计算得到结果。
第2题,通过数据的变化分析,该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人口比重一直增加,主要是与经济发展有关,但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压力增大;乡村人口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大量涌向城市造成的。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推动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因素,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加大,城市更多的就业机会及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变都会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使农村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1.B 2.A 3.D(4~5题。
4.③国可能是()A.阿根廷B.埃塞俄比亚C.印度D.韩国5.与④⑤两国相比,②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很快的主要原因是()A.外来移民增多B.第一产业迅速发展C.第二、三产业迅速发展D.城市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高解析:第4题,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得,阿根廷、韩国城市人口比重高,埃塞俄比亚城市人口比重比印度低,再结合人均GDP数值,故③国应该是印度。
第5题,②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和人均GDP增长速度快,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能使人均GDP 迅速提高,也带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答案:4.C 5.C(2009年佛山质检)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形成城市带7.该城市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解决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B.使城市中心商务区功能更加突出C.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加混杂D.使城市服务功能减弱解析:第6题,本题可从两幅图的对比中直接得出结论,答案为B项。
第7题,城市部分企业的向外迁移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减轻市中心地区的土地压力,有利于城市功能分区日趋合理,即更加突出城市中心区的商务功能。
答案:6.B 7.B下图是某城市发展阶段图。
读图完成8~9题。
8.能正确反映Ⅱ阶段城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的是()9.Ⅱ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B.与周边地区温差变小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解析:第8题,Ⅱ阶段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分化,中心区人口密度减小,住宅区人口密度升高,故A选项正确。
第9题,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地区,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环境状况得以改善。
答案:8.A 9.CA城市介于45°12′N至46°N之间,126°42′E至127°39′E之间。
A城市性质定位为以机电、轻纺、食品工业为主的H市的卫星城市。
读A城市区域图,完成10~11题。
10.在城市化的过程中,A城市的作用可能是()A.限制大城市郊区化的进程B.增加H市市区人口密度C.吸引市区相关产业向卫星城转移D.扩展H市市区的功能11.如图所示,H城市群的空间拓展最可能()A.沿交通线延伸B.沿河流延伸C.沿地形延伸D.沿人口密集区延伸解析:第10题,建卫星城,主要是为了控制市区的发展规模,防止城市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困难等问题的产生,为此,将一部分工业和人口迁往卫星城。
第11题,根据经纬度确定,该城市在东北平原上,城市群的拓展最可能沿交通线延伸。
读图可知,A作为H城的卫星城,也是沿公路线和铁路线延伸的。
答案:10.C 11.A(2010年烟台质检)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图中A、B、C、D可能是大城市、小城市或郊区。
读图回答12~13题。
12.A、B、C、D中最有可能为郊区的是()A.AB.BC.CD.D解析:由城市的热岛效应可知,城市气温通常高于郊区;根据图中的气温曲线可以判断A、C、D三点气温均高于B地,因此最有可能为郊区的是B。
答案:B13.图中区域要建设一工业卫星城,最合适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导致城市形成上升气流,易将污染物带到郊区,所以热力环流圈以外的甲地适宜建设卫星城。
答案:A题。
(14.该市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A.地下水位的上升B.径流总量减少C.蒸发量减少D.降水量减少15.要减少该市中心区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B.扩大城市的规模C.适当减少绿地面积D.推广使用渗水砖解析:第14题,由表中数据看,城市建设导致市中心径流量增加,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增加。
第15题,要减少市中心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就要增加下渗量,最合理的方法是减少不透水的硬化地表比重,推广使用渗水砖。
答案:14.C 15.D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材料一世界城市化进程图。
材料二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图。
(1)结合材料一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异同。
(6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
(6分)(3)材料二中能表示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点是。
(2分)(4)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A.城市人口比重一直在增加B.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快是城市环境全面提高的结果C.我国已完全实现了城市化D.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已超过发展中国家(2000年)的平均水平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反过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中国目前城市人口比重在44%以上,低于50%。
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并不是一直增加。
目前城市化速度加快,与农村劳动力过剩,大量人口由乡村涌向城市有关,并不是城市环境全面提高的结果。
答案:(1)相同点: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不同点: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经济的增长。
(3)④ (4)D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4分)材料一人民网南昌2008年11月16日电: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44 9%,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655个,建制镇从2 173个发展到19369个,城镇人口达到5.9亿,城市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材料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共同趋势。
天津作为向国际化迈进的大城市,已制定了《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纲领,充分发挥天津山、河、湖、海、平原共生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生态网络,创建良好的生态城市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材料三下图是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
(1)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2分)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2)对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不能呈现碧水蓝天景观的主要原因是()(2分)A.城市“雨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B.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大C.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横流D.城市生活、生产及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废气(尾气)及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污染(3)要实现天津市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你认为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8分)(4)材料三中道路网布局的优势是。
(6分)(5)材料三中中环区域布局的优点是,外环工业仓库的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
(6分)解析:第(1)题,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较快。
其中城市人口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人口的机械增长造成的,城市增加人口中以中青年居多;东、西部城市化速度相比,东部地区发展速度较快;中国城市发展方针中限制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只能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发展卫星城市,故卫星城得以较快发展。
第(2)题,大多数城市不能呈现碧水蓝天景观,说明城市的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严重。
第(3)题,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保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
第(4)、(5)题,生态园林城市一般采用环行放射式道路网,并注重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答案:(1)C (2)D(3)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4)可以及时疏散人流、车流,避免造成中心区拥堵而影响人们出行(5)在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动植物园苗圃、绿化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