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练习:定点练10 多方挖掘,深入思考,探究小说主旨意蕴和创作意图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项《小说探究》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项《小说探究》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16分)阴影与阳光徐慧芬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
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
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
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一张凳子。
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
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教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
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过,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了。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小蒙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
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教师全部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蒙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其中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就更糟糕了。
小蒙向妈妈哭诉了今天的遭遇:他放学回家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刚准备跨上自行车,迎面一辆卡车突然掉下一个大纸箱。
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
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
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捡起装回箱子里。
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不久的新车啊!“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就能回来吗?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妈妈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方向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心情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车!”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丈夫听,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真题演练 第6讲 小说主题和题目类试题 含答案

第06讲小说主题和题目类试卷(基础题和拔高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暖墓穴袁省梅母亲的坟墓已经刨开了,等着明天与父亲合葬。
老大一身白孝,蹲在坟前,瞅瞅老二,扁扁嘴,心说等老二来了,一起下去。
老二在地头蹲一会儿站一会儿,孝子棍梆梆地戳着地边一块砖头,看老大一眼,倏地扭过头,装作没看见,却不往坟前去。
老二和老大已经快十年不说话了。
那年,老二的孩子初中毕业停了学,老二找老大帮忙给娃找个活儿干。
老大的小舅子媳妇的舅舅在县里是个局长,老大的孩子大学刚毕业,就给找了份工作,安安稳稳地坐办公室拿工资。
老二眼红,让老大给他小舅子媳妇的舅舅说说,给他孩子也找份工作。
老大没把事情办成。
老二孩子工作找不下,打架斗殴,进了派出所。
老二抱怨老大不出力,说要是旁人也就算了,可我是你亲弟弟,娃是你亲侄子,你不帮,存心害娃进监狱。
老大说我腿都跑细了嘴都说破了,人家说娃只是个初中文化不行啊。
老二说没有好活儿还没有赖的吗?你就是存心不帮还说一肚子人情话,你有半点人味吗?老二怨着怨着就怨出了一股恶气,呼哧呼哧跑到老大家,把老大家的锅碗砸得稀烂,电视机也被掀到了地上,摔得稀烂。
老大媳妇火了,跑到老二家也砸了一通。
从此,过年过节,老大老二也不走动。
巷里碰了照面,也跟陌路人般,横眉对冷脸,谁也不理谁。
父亲死了,灵堂设在老大家,停灵七日,供人祭奠。
老二对媳妇说,养老送终是正事,咱不去老大家,在地头巷口等着,给爸送终。
总管来了,提着一壶酒,看见地头的老二就高声大嗓门地斥责,眼瞅着天黑了,还不紧赶着下去暖墓穴,等啥哩。
羊凹岭的习俗,亲人下葬前一天,儿女得下到墓穴查看亲人的“房子”——另一世界的“家”,不平的地方平整好,不阔的地方再挖大,还要在放置棺材的地方躺一躺,唤作“暖墓穴”。
老大扯过酒壶,跟在总管身后,扑嚓扑嚓去了坟地。
老大下墓穴里了,老二还是不下去,他要等老大上来再下。
他不想跟老大碰面。
总管又叫骂,下,等啥哩?就你弟兄俩,把你爸妈的墓穴弄好。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10 鉴赏小说环境 含答案解析

练案10鉴赏小说环境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换茬刘正权春酒还没吃完,春分就开始刨园子了。
园子里其实没啥可刨的,除了不包心的白菜就是菠菜,小青菜也有,不过都像纽扣似的扣在地上,春寒刚过,还没来得及舒展叶片。
春分是对那畦老韭菜动上了心思,二贵跟在春分身后,不情不愿的。
二贵说:“春捂秋冻,园子的菜刚缓过劲儿,还得在土里再捂捂才好!”春分白一眼二贵,就没好话还嘴了:“是你自己想捂酒杯子才对吧?春捂秋冻是说气候和穿着上的事呢,跟园田无关。
”春分把锹递给二贵,说:“你把韭菜给全挖出来,我把根分一分,去掉老根老系,选那壮实的,芽旺的,重新排!”“排”是“栽”的意思,韭菜根小,得一丛一丛排一起,排着长,那长相才欢实。
二贵还是不想动锹,就扯由头说:“小刚来电话了!”二贵知道春分最惦记小刚,年前一听说他打工不回家过年,连腊货都少备了一半。
春分这回却没把宝贝儿子的电话当宝,只淡淡“嗯”了一声:“哪天他不来一回电话?”二贵只好怏怏下了锹,气不顺使劲就大,一锹翻起一大丛韭菜根来。
春分弯下腰,拎起那丛韭菜,用铲子敲散土,把韭菜一根一根理开,剪去根须,往一边放,准备待会儿排。
二贵撇了下嘴说:“好端端地长土里,非得挖出来再排进去,当是移栽油菜,能增产啊!”春分不吭气,她知道二贵有情绪,男人的德行得顺了毛摸,惹急了免不了鸡飞狗跳的。
二贵又嘟哝:“小刚说,去年形势不怎么好,那个厂今年怕待不下去了!”春分说:“是吗?换个厂也好。
地不换茬不长,人不挪窝不旺,儿子想换新环境跟这韭菜地换茬不也一样吗?”一茬一茬剪得齐齐整整的韭菜根,就在你一句我一句的闲话中重新排进了土。
小刚的电话又来了。
这次是打给春分的,小刚说:“娘,我联系了个新厂。
新厂离市区远,我不想在厂里住,条件差!”春分冷了口气说:“那你回来住吧,家里条件不差,有爹娘侍候着!”小刚没了声音,挂了电话,小刚听出娘是话里有话。
二贵说:“你咋这样跟孩子说话呢?”春分说:“出门在外就要吃得苦,不然啥能耐也不会长!”二贵还要说话,春分说:“你忘了去年那畦萝卜啊!”二贵就想起来了,去年入秋时,他把一车鸡粪全肥进那畦萝卜地里,结果腊月里,那萝卜全烧得空了心。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看见郭振山家盖瓦房,他心里气:“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 你弟兄三个外头有人干事,屋里有人种地,你们积极得起啊!可俺家 里的地怎弄哩?”
听说生宝担任互助组组长,他冲到老婆跟前抱怨:“他为人民服务! 谁为我服务?成天不着家,啥时才能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
主背景 象征主题。 中间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烘托人物形象或性格;③前后照应。 结尾 ①深化主旨;②照应开头;③以景作结,含蓄蕴藉。
(二)社会环境题 请结合全文,分析梁生宝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特点,以及这 样写的用意。
答案: (1)社会环境特点:土地改革后,农村成立了互助组;农民普遍贫困,渴望富裕; 政府重视农业粮食增产。 (2)家庭环境特点:父子是继父子关系;较贫穷;继父不理解梁生宝不顾小家而 为互助组创业。 (3)用意:展现了梁生宝思想性格形成的根源,表现了梁生宝一心为公、勤俭节 约的美好品质,塑造了梁生宝这位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创业的年轻干部形象。
第三步:分析概括自然环境的作用。 (1)扣住特点,打开角度,分析作用 (2)结合位置,分析作用
位置
作用
开头
①给全篇定下感情基调;②营造特定的意境,渲染特定的 气氛;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令、地点。
人物出 场前
导引人物出场。
人物描 ①交代人物身份;②暗示人物命运;③表现人物性格;④ 写中 突出人物地位;⑤烘托人物形象或心情。
房子又矮又小。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这儿的 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树,树杈很多,叶子很密,就是长 不高。风大。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 滚,窜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 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老头吓唬老婆婆:“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 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老婆婆战战兢 兢:“老天爷为啥抽它们?”老头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 不得谁整天乱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小说整体阅读训练【含答案】

第二节小说阅读专题一小说整体阅读训练——快速阅读,整体把握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2.小说的分类(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之探究题(主题、标题)

《祝福》主题探究
自然环境(江南水乡、漫天飞雪) 一、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千年不变的民风民俗、
闭塞沉闷
顽固守旧、道貌岸然的四叔)
二、人物形象 的分析必须联系情节的发展, 从祥林嫂的
生命轨迹以及她和周围人的关系看她的形象内涵,
剖析她悲剧命剖析她悲剧命运的根源
四叔夫妇
婆婆
族权
贺家大伯
祥林
夫权 祥林嫂 神权
卫老婆子
贺老六 柳妈
鲁镇其他人
结论:
祥林嫂的死不是哪一个人的罪恶,几乎她 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将她往死路上推,而且 每一个人都是合乎“道德规范”(封建礼教) 的自觉行为,所以祥林嫂死于封建礼教(夫 权、族权、神权)的迫害,她的死是那样一 个特定时代这样一个特定民族生活的必然。
命题角度二:标题类探究
一、高考真题展示
1 . (11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 16.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6分)
2. (2010全国新课标卷)《保护人》 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 方面
1.以人物为题,比如:《孔乙己》《阿Q正传》《铁齿铜牙纪晓 岚》《甄嬛传》……
2.以物象为题,比如:《药》《项链》《变色龙》……
3. 以事件为题,比如:《宝玉挨打》《失街亭》《林黛玉进贾 府》……
4.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比如:《《荷花淀》 《晚秋》…… ①主题、人物、情节; ②线索、悬念; ③象征、双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用: ①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②引人思考。
(环境角度)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情节角度)②概括故事情节;结构线索,组织全文;暗示情 节发展,铺开情节,呼应细节。 (人物形象)③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 (主题角度)④寄托情感;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高考复习探究小说的主旨意蕴(题目)

②注意思维整合。 要将作品思想内容、作品形象分析、作品结构、语言、
表现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整合起来,否则容易造成 失误。
[典例一]
(2011·浙江高考)阅读《第9车厢》完成下面的你的看法。(6分)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 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 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 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 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 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 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 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 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 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 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 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 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 “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 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 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 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 “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 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 偏激;
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 理去生搬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精准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 (2)

课时66精准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夸尽效果知识清单(十六)艺术技巧一、修辞手法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一览表二、表现手法常用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一览表(说明: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表现手法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
高考卷一般使用狭义的概念。
如需要,可按先“狭”后“广”的步骤思考,即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三、表达方式1.记叙 2.描写[均见小说艺术技巧“知识清单(十二)”]四、语言艺术语言鉴赏角度及其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使文章有一气呵成之感。
反复之美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化用(成语或古语)之美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句式之美(句子)长短之美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句子)整散之美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风格之美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柔婉、含蓄、细腻、典雅、凝重、清新、明丽、朴素、活泼、诙谐等。
修辞之美如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问等。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又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课堂讲义复习任务 1.掌握高考常考的艺术技巧(修辞手法、语言、描写等)。
2.在理解散文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并赏析文章所用的艺术技巧。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 天津《送一位远征的友人》结合文本说明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心情?(5分)综合赏析①就能力点而言,主要考查修辞、语言及表现手法等。
②就考查范围而言,主要考查局部文字(句子、语段)。
③就题型而言,主要使用选择题,兼及主观题。
2020 新高考全国Ⅰ《建水记(之四)》第7题D项: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常常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同时也表现了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气象。
语言赏析全国Ⅲ《记忆里的光》第7题D项: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手法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点练10多方挖掘,深入思考,探究小说主旨意蕴和创作意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黄昏英]萨奇诺曼·戈兹比坐在海德公园一张椅子上,附近就是热闹喧嚣的游乐场。
三月初的傍晚,大约六点半钟。
暮色苍茫,昏暗中还混杂着一抹微弱的月光和一排排朦胧的灯光。
马路显得很空旷,但许多来回走动的或坐在椅子上的人影仍依稀可辨。
这种景色很合戈兹比的心境,在他看来,黄昏是特为失意者安排的时光。
因为在这时,他们那褴褛的衣衫、佝偻的身躯和那沮丧的表情才不引人注目。
他旁边坐的是一位傲气十足的老先生。
这种傲气,或许是一个无能为力再傲视任何人或任何物的人的自尊心的最后一点标志吧。
当老人起身要走时,戈兹比设想他是要走回某个简陋的公寓,甚至连每周的房租都付不出。
空位差不多立刻就被一个衣着考究的年轻人占据了,这个年轻人的穿着倒很讲究,他的面部表情已表明他时运不佳。
他猛地坐下来,同时悒悒不乐地哀叹了一声。
“您的心情不大好吧?”年轻人转过头来,一副坦率的表情,戈兹比觉得自己该格外当心才是。
“你要是遇到了我这样的困难,心情也不会好的。
”他说,“我干了一件最愚蠢的事。
”“是吗?”戈兹比若无其事地说。
“我是下午到达这里的,原打算住在巴塔哥尼亚旅馆,”年轻人接着说下去,“我到了那里才发现旅馆已于几星期前拆毁了,原地盖起了一家新的电影院。
出租汽车司机说不远处还有一家旅馆,我就住进去了。
我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上写明了我的住处,然后我上街去买香皂——我用不惯旅馆的香皂。
后来我闲溜了一会儿,喝了点酒,还逛了几家商店,想回旅馆时,才发现自己把旅馆的名字给忘了,连在哪条街上都不知道了,这对于一个在伦敦没亲没故的人,岂不是一件难办的事?我家里最快也得明天才能收到我的信;现在还不能向家里问地址。
我身上又没带那么多钱,由旅馆出来时我只拿了一先令注],买了一块香皂,喝了一顿酒,现在兜里只剩下两便士了,还不知道今晚在哪里过夜呢。
”他讲完了自己的事,停了一会儿又说:“难以置信吧?”声调里带着几分愠怒。
“我相信。
”戈兹比说,“有一次我们在国外也遇到这样的事,后来就慢慢回忆,顺藤摸瓜回到了旅馆。
”年轻人的心情似乎有所好转。
“要是在国外,我就不会这样焦急了。
”他说,“你总可以找本国的领事,得到必要的帮助,但在自己的国土上,事情就困难多了,除非我能遇到一个好心肠的人,相信我的话,借给我点钱,否则,恐怕我就得在河边过夜了,不管怎么说,你信了我的话,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相信是肯定的了,”戈兹比慢条斯理地说,“你的故事的漏洞在于你没能够把香皂拿出来让我看看。
”年轻人急忙地挺直腰板,匆匆将大衣所有的兜都摸了一遍,然后一跃而起。
“我准是把香皂给弄丢了!”他气哼哼嘟囔道。
“一个下午丢了旅馆又丢了香皂,可真够粗心的了。
”可是年轻人几乎没把他的话听完就昂首阔步地走了。
“遗憾,”戈兹比心想,“他说出去买香皂为的是让我相信他的故事,可又偏偏是这个小小的细节葬送了整个故事,要是他能事先带一块香皂,就是个聪明人了。
”戈兹比起身想走,突然惊叫了一声——“一块香皂!”一定是年轻人猛地坐下来时掉落的。
他立刻沿着昏暗的小道跑着追赶那个身穿浅色大衣的年轻人,当他就要放弃时,猛然间看见那个年轻人正迟迟疑疑地站在路旁。
听到戈兹比的喊声,年轻人不高兴地转过头来,满脸怒气。
“可以证明你说了真话的重要东西找到了。
”戈兹比伸出握着香皂的手接着说,“请原谅我没能相信你的话,我可以借给你一镑钱……”年轻人的疑虑立即烟消云散,随手把钱装进衣袋。
“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住址,什么时候还都可以。
另外,把香皂拿去吧,它可是你的好朋友啊。
”“还算走运,又找到了,”年轻人道了声谢,便朝骑士桥那面直奔而去。
“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教训,再不能自作聪明从表面现象来判断是非了。
”戈兹比自言自语道。
戈兹比往回走经过那张椅子时,一位老先生正在椅子下面和四周寻找东西。
戈兹比认出来他就是曾和自己一块坐过的那位老人。
“先生,您丢什么东西了吗?”他问道。
“是的,先生,我丢了一块香皂。
”(选自《生活的浓缩——外国微型小说故事》,有删改)注先令:英国货币单位,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
1.小说以“黄昏”为题,请探究其深刻意蕴。
答:答案①小说的情节发生在一个暮色苍茫的黄昏,交代了情节发生的特定的自然环境。
②“黄昏”也具有一定的社会环境因素,“黄昏是特为失意者安排的时光”,可以掩盖很多人在人生角逐中失败的沮丧,掩盖一些人的阴暗心理。
③年轻人的心理有如黄昏一般阴暗,使用卑劣手段骗取他人的信任。
④小说以“揭露人性的阴暗”为主题,“黄昏”恰好与小说主题的基调相协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小蒋萧乾送羊奶的伙计小蒋,像个仆仆风尘的北极翁,背着那条白口袋,沿着后海刚上冻的水沟向厂里踱。
时间太早了些,小蒋却不问季节,每天总照老规矩按时到厂。
他同许多人一样,做了一个羊奶厂的工人后,就在他自己的名分上活下来了。
他走着,记起了昨天一件事情:苏州胡同那所永远冒着咖啡味儿的房子,还有那永远系着白围裙势利眼的洋厨子,那条专咬黄脸皮的狼种狗。
把铃一按,狗吠了,白围裙来了,咖啡味儿更浓了。
“老爷还没起来,要你轻按一点!”“你老爷又不是我老爷!我从不把洋人叫老爷!”“汪汪汪!”狗叫着,老爷在楼上叫了人。
会说中国话咧,毛子直脚杆,好威风,动不动就威胁着:“抓到区里去!”“你不要奶了吧,就正合适……”他把凡是昨天说的,听的,想的,皆温习了一番。
末了他想:要不是让你一手儿,上区里就上区里,我怕你毛子!一过桥,他心情就不同了。
他快要同一个朋友见面了,那是一只发黄色的母羊。
他欢喜那只羊,为它取了个名字叫鹿儿。
刚走近栅门,二十多只羊就扑到门边来把门堵住了。
一个个摇动短小的尾巴,挤出颤抖娇嫩的咩咩声……他并不开门,一手把定扣在钉子上头的锁链,一手就抚着一只前爪业已搭上栅门的羔子。
小蒋揉着它脖颈下绵软软的肉铃铛,盯着对面那双嵌了黄边、大大碧蓝的眸子发愣。
这是小蒋的鹿儿了。
也就是李头儿成天骂小蒋偏心的那只。
说他喂它喂得特别饱,黑豆放得也分外多。
等到挤奶的时候,他照例总不把那奶汁挤完,常常挤一半就拉回圈里去了。
等会儿李头儿看见,叫他重新挤,他就老大不高兴。
因此他便和李头儿成了对头。
小蒋哗啦啦地脱开锁链,迈进圈里了。
他蹲在鹿儿面前,像用一种熟悉的语言对谈似的由鼻子里哼出同样颤动,同样缠绵的咩咩,一面用指甲梳着鹿儿的皮,把一团团脱下的毛撒在地上,心下很舍不得。
鹿儿只霎着眼,任凭他去抚摩。
它那有着君子风度的嘴巴下飘动着几根像三观庙土地爷的胡须。
小蒋是死尽了亲人的孩子。
如果那双大大碧蓝的眸子填上他心下对母性的需求时,这几根稀须就应该给他以父亲之感了。
“小蒋!”前院儿喊起来了。
他故意不答应,可是还不敢不去。
“不愿意干就他妈滚!谁该替你刷瓶子呀!”小蒋刚上台阶,屋里的李头儿就绷着一脸横肉,指着躺在破桌子上的口袋说。
小蒋也不言语,硬着头皮迈进去,打开口袋,把一个个炮弹似的空瓶子使劲地顿在桌上,一面表示他在干活儿,一面也表示他正在作着无可奈何的反抗。
当干净的瓶子已经摆满了五只桌子的时候,李头儿又气势汹汹地进来了。
这回他脸上那些条横肉上又添了点如大仇将报时候得意的笑:“掌柜的请!”“差你几天钱呀,小蒋?”一到账房,掌柜的就这么破例用和蔼的口气说。
“干么呀?”小蒋不服气地反问。
“你活动活动吧!这儿柜上用不开你啦。
”装出来的和蔼本来就勉强,尖酸的味儿露出了。
掌柜的伸手就去开抽屉,满打算块儿八毛把这乡下佬打发走,明儿给人赔赔礼,买卖也就更稳当了。
“不成!我得问问凭什么!”“没听说过送奶子的偷吃的!你那几家又都是洋人,都是我最好的主顾。
洋人不比中国人,我跟这些人得讲信用。
你——你安着什么心眼儿呀!”掌柜的龇着一嘴黄牙,恶狠狠地指着小蒋说。
“谁——谁偷!”小蒋平常不多说话。
一急便结巴起来。
“他瞎扯!昨天道儿滑,天又黑得路也——路也看不清。
才过龙头井脚底一跌,把——把四号的那一磅洒了一点儿。
那——那洋厨子瞪眼叫——叫我赔,我哪儿赔得起?凭——凭什么赔?他说,好小子,给你点戏法儿瞧吧!我说……”“你别说了。
人家信上这层也提啦,说你还跟那洋人大师傅吵嘴,弄得人家洋少爷睡不了早觉儿!”厂里做活儿的都知道出事了,可是各人皆知道不碍自己的事儿,不必担心。
他们都偷偷伏在窗缝边或堵在账房门口看,像西湖十景就在眼前似的。
羊还在房后头咩咩地叫。
偶尔还有犄角如地震似的撞在后墙上,撞在小蒋的心坎上。
他的心飞到鹿儿身上。
他感到不该走。
小蒋望着掌柜的那尖削的脸,上面画着李头儿编造的坏话。
再看看晃在门口儿那些探着的脑袋,仿佛都在说着:“谁叫你不乖!”走吧,可是鹿儿呢?他把声音放低了,恳求说:“给我鹿儿,折了工钱好吗?”他放下了倔强的手,自己也担心这要求太突兀。
“嘿嘿嘿……”不等掌柜的回答,门口儿的人给这痴呆的乡下佬招得忍不住笑了。
小蒋恨不得咬下他们的耳朵。
小蒋就在多少只趁愿,嬉笑或同情的眼睛下,给堵到门口儿外头去了。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选自《萧乾短篇小说选》,有删改)2.请探究作者刻画“鹿儿”这一形象的意图。
答:答案①与小蒋的命运相映衬,都是弱小温顺,任人摆布,无力反抗;②人与动物成为朋友,表明人与人的隔膜,有力地表现出小蒋处境的无依、内心的孤苦;③人与动物之间的温情,与周围人对小蒋的残忍、冷漠形成对比,有利于揭示主题;④人与动物之间的一点温情都不能保有,表现底层小人物的可悲与辛酸,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