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10分)1.改写句子,使其含有比喻。

原句: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改写后:他的笑容如同阳光般温暖。

2.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原句:这个问题很简单。

改写后:这个问题难道不简单吗?3.将下面的句子改为被动语态。

原句:我妈妈做了一顿美味的晚餐。

改写后:一顿美味的晚餐被我妈妈做了。

1.春节的老规矩是在腊月初熏就开始了。

2.XXX还没有资格看羊,所以他无法反抗妈妈的命令。

3.这是藏戏面具得以保留的重要根据之一。

节日俗1.春城无处不飞花,节日是春节,俗是放烟花、观赏花灯。

2.不知秋思落谁家?节日是中秋节,俗是赏月、吃月饼。

1.“迢迢牵牛星”描写的是七夕节。

2.《长歌行》中劝人珍惜时间的诗句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上联:端午品粽祭,下联:中秋XXX舞。

2.爷爷奶奶,新年快乐!祝您身体健康,岁岁平安,阖家幸福!1.文段第1句话和后面儿句话是因果关系。

2.A.视觉: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B.听觉:鞭炮声日夜不绝。

C.嗅觉: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3.“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体现了人们在春节期间的喜庆和热闹气氛。

1.故乡的元宵是安静的,没有其他地方的热闹。

2.没有赌钱的人和骰子,元宵是静静的。

3.有吹糖人和捏面人,还有XXX、老鼠等形象。

4.老渔翁的蓑衣是用夏枯草做的,元宵节没有其他地方的花担子、茶担子等。

到天坛看人抖空竹,拉得很响,空竹发出的声音像牛叫一样。

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有个老妈妈鞋底上有牛屎,已经干了。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才算,因为要点灯。

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

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

正日子是十五。

各家的灯都点起来了。

大妈的屋里有四盏玻璃方灯,二妈的屋里有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和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的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

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街上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都很大。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园测试卷》(附答案)一、基础训练营(43分)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6分)凝然(níng yí)汲水(xījí)刹那间(shàchà)尽管(jǐn jìn)转化(zhuǎn zhuàn)晃动(huàng huǎng)2.我能读拼音,写词语。

(9分)(1)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nuó yí()了。

(2) XX工业园心木的yāng miáo()有时mò mínɡ í miào()地kū wěi()了。

(3)人都是chì luǒ luǒ()地来到这个世界。

(4)树木经过yī fān()duàn liàn()后,变得那么yōu yǎ()自在,显示出bó bó shēng jī()。

3.补充词语,再根据意思选择词语。

(10分)不知所() 语重心()目不转()()无虚席养()处优惊心动()(1)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2)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4)形容注意力集中。

()4.给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6分)(1)孰为汝多知乎?A.谁说你知识渊博呢?()B.为什么你知道得多呢?()(2)使弈秋诲二人弈。

A.让弈秋教两个学生下棋。

()B.让弈秋和两人下棋。

()(3)孔子不能决也。

A.孔子的态度不坚决。

()B.孔子也不能是怎么回事。

()5.按要求写句子。

(12分)(1)太阳向人们挥挥手,走到西山后面了。

(仿写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第一单元测试卷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翡翠(fěi)榛子(zhēn)蜜饯(jiàn)掺和(cān)B.骡马(luó)娴熟(xián)唾沫(tuò)肿胀(zhǒng)C.皎洁(jiǎo)机杼(zhù)正月(zhèng)獠牙(liáo)D.演绎(yì)吞噬(shì)脱缰(jiǎng)响彻(qiè)二、读句子,写词语。

(6分)爸爸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我们带回当地的特产。

他送给奶奶澳洲枣(áo zhōu),用的和田大枣,送给爷爷吃椒子(jiāo zi)用的山西陈醋(chén cù),送给表弟河北迁西的板栗(bǎn lì),送给外婆四川泸州的竹块(zhú XXX),还给我和妹妹带回农家纸糊的风筝(fēng zhēng)……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合适的释义。

(填序号)(3分)素:①白皙的。

②本来的。

③平素,向来。

1.他们俩素不相识,对此问题的看法却不谋而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3)2.纤纤擢素手,XXX弄机杼。

(1)3.我们要做一名有素质的公民。

(2)四、将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10分)灯结()()()不同()堂大()万象()()()心()欲能()善()1.在新春来临之际,到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装点,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2.少数民族的姑娘们服饰华丽,饮食风俗虽然与我们不同,但热爱民族大团结的心却紧紧相连。

五、下列诗句按节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④③②①B.③④①②C.④①②③D.④③①②六、按要求写句子。

(8分)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世界上有一些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一、重点字词。

饺子擦黑眨眼通宵元旦燃放亲戚小贩摆摊轿车骆驼塞灌搅和浓稠熬粥染缸脏水筷子汉宫五侯盈盈脉脉栖鸦栗子掺和唾沫榛子响彻初旬僧人脱缰吞噬演绎咆哮雄浑敦厚黄焖鸡蜜饯演绎腊八粥有声无力糊糊涂涂两面三刀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例题:(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栗.子(lì√ mù)掺.和(chān cān√)(二)辨字组词。

拌(搅拌)肖(生肖)伴(伴侣)宵(元宵)(三)多音字组词。

zāng(脏水)脏zàng(心脏)(四)近义词。

充足——(充裕)娴熟——(熟练)分外——(格外)(五)反义词。

娴熟——(生疏)间断——(连续)热闹——(冷清)(六)填写修饰词。

(热闹)的除夕(红红)的对联(美好)的姿态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唾.沫(tuò tuì)塞.灌(sāi sēi)黄焖.鸡(mēn mèn)初旬.(xún jù)榛.子(zhēn qín)蜜饯.(jiàn qián)五侯.(hóu hōu)响彻.(chè qì)演绎.(yì zé)2.辨字组词。

腻()栗()匙()贰()粟()题()喝()快()侯()褐()筷()候()脉()宫()戚()咏()官()威()3.多音字组词。

()()()()散咽()()()()()()4.近义词。

预备——()松劲——()惊异——()嘟囔——()吞噬——()柔顺——()雄浑——()敦厚——()压抑——()稀奇——()截然不同——()万象更新——()万无一失——()有声无力——()随心所欲——()5.反义词。

充足——()稠——()松劲——()稀奇——()敦厚——()压抑——()截然不同——()随心所欲——()6.填写修饰词。

()的技能()的老铺()的话()的牛皮船()的江水()的歌声()的唐东杰布()的性格二、佳句积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有答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卷首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本单元我们研究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了解了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到不同地方的风采和趣味。

让我们一起进入这单元,写好每一个字,做好每一道题,细心答题,认真审查,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默写《元日》,要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2分)二、看拼音,写词语。

(10分)年糕、饺子、谈笑、粥、甜腻、炭火、顺农、抽烟、刚中、涨三、选择题。

(计15.5分)1.请把下列每组加点词语中两个错误读音圈出来,并把正确读音写在题后括号里。

1)A.掺和(càn)B.栖息(qī)C.机杼(zhù)D.五侯(hòu)(正确读音:掺和(cān)、机杼(zhòu))2)A.黄焖鸡(mèn)B.分外(fèn)C.吞噬(shì)D.迢迢(tiáo)(正确读音:黄焖鸡(mēn)、分外(wài))3)A.正月(zhēng)B.甜黏(nián)C.皎皎(jiǎo)D.间断(jiàn)(正确读音:正月(zhèng)、甜黏(nián))4)A.擢素手(zuó) B.札札(zhá) C.脉脉(mò) D.更(gèng)新(正确读音:XXX手(zhuó)、XXX(zhá zh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C.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改写后的文章: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卷首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本单元我们研究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了解了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到不同地方的风采和趣味。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范文)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范文)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总分:100时间:90分钟一、基础与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1.看拼音写词语。

(8分)通xiāo( ) 深hè( )色áo zhōu( ) 甜nì( ) 蜜jiàn( ) tūn shì( ) gōu lóu( ) 鼓bó( ) shī chuán shēn shòu( ) yōu zāi yóu zāi( )2.按要求补全成语。

(6分)(1)补全成语,认识成语中的“劳动模范”。

精卫________ 愚公________ 夸父________ 女娲________(2)补全成语,认识成语中的“超级学霸”。

_____鸡起_____ _____门立_____ 手不______ _______忘食(3)补全成语,结识成语中的反义词。

开________辟________ 舍________逐________无________有________ 声________击________3.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8分)(1)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上面句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相同。

(2)表示获得第一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第1题中句子的写法用下面的三个词语写一句话。

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一筹莫展4.按要求进行下面句子的转换。

(4分)原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1)改为转述句:(2)改为双重否定句:(3)改为反问句:(4)改为拟人句:5.照样子,写出下列习俗的寓意。

(4分)例: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一、选择题1.春节也叫“过年”,传说和一种叫做“年”的怪兽有关。

人们为春节所做的一些准备和活动,据说也和驱赶这种怪兽有关。

下列活动和“年”这种传说无关的一项是()A.放爆竹B.守岁C.贴春联、挂年画D.吃饺子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写的,他的作品还有《猫》和《草原》B.沈从文是我国著名作家,他写过小说《边城》C.《寒食》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韩翃D.《藏戏》一课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和艺术特色二、填空题1.读句子,填空。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本句运用__________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此句运用__________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

(3)“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这两句表现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并选择合格的释义(填序号)。

“素”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除部首外还有_______画。

“素”的解释有:①与“荤”相对:②本来的,原始的:③白皙:④一向,向来,从来。

“素材中的“素”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1).他们俩素.不相识,对此问题的看法却不谋而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_______)(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_______)(3).我们要做名有素.质的公民。

(_______)三.看拼音,写字词。

là(____) zhōu(____) nì(____) lì(____)yàn(____) chí(____) guàn(____) jiǎo(____)chóu(____) dū(____)áo(____) hè(____)gāng(____) zāng(____) kuài(____)四.“唐宋八大家”指哪八位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补充句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基础知识一、请认真读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4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泣涕.(tì)蒜.瓣(suàn)B.汤匙.(shí)熬.粥(āo)C.机杼.(shū)初旬.(xún)D.杂拌.儿(bàn)公侯.(hòu)2.下列对加点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纤纤擢素.手(白皙)B.泣涕零.如雨(落下)C.春城..地白树栖鸦(家庭里)..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 D.中庭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B.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成为开创藏戏的开山鼻祖。

C.藏戏的艺人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D.八儿的嘴里立时生出一种甜腻腻的感觉。

4.下面关于句子的转换,正确的一项是()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A.改为转述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B.改为双重否定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不会不喜欢的。

”C.改为反问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喜欢吗?”D.改为拟人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像是办喜事,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5.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清明节。

B.托你的福,我的令妹找了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

C.七夕节的别称有女儿节、七月七、乞巧节。

与七夕有关的诗句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D.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雅人四好:琴棋书画;花中四君子:梅兰竹松。

6.下列四句中,与“风来花自舞”对仗最工整的一句是()A.千树落花红B.云傍马头生C.山高月上迟D.春到鸟能言7.下面这段话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①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

(40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

(7分)
读拼音,写词语。

(6分)
一个阳光mínɡ mèi( )的下午,我和小丽一起去溜冰。

突然,一个小女孩失去kònɡ zhì( ),xuán zhuǎn( )着朝小丽撞过来,俩人都bàn dǎo( )在冰面上。

小女孩吓得哭了起来,小丽不但yuán
liànɡ( )了她,还帮她róu cuō( )摔得红肿的膝盖。

(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的意思。

(8分)
( )知非福
聚精( )神
跃跃( )试
垂头( )气
(三)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找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4分)
1.向好友倾诉了愁闷
..( )多了。

..( ),心里就舒服
2.看着文明
..( )。

..( )在渐渐消失,他感到有些绝望
(四)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7分)
1.大黑猫得意扬扬
....地念了一阵经。

(8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仿写ABCC式结构的词语,至少写三个。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4分)
既然……就……即使……也……
虽然……但是……不但……而且……
( )我没有衣服穿,( )我是在一个热带气候里,( )有衣服,( )穿不住。

3.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照样子再仿写一个句子。

(5分)
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

(五)判断正误。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4分)
1.“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读到这里,我觉得尼尔斯其实也是一个好孩子。

( )
2.抓住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人的性格和精神。

( )
3.《鲁滨逊漂流记》是按照“流落荒岛—建房定居—救“星期五”—畜牧种植—回到英国”的顺序来写的。

( )
4.汤姆·索亚是英国作家笛福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

( )
二、积少成多。

(写出诗句、对联中加点词语所代表的年龄,填在括号里,10分)
1.富家生女才及笄
..,阿官门前筑新堤。

( )
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
..梢头二月初。

( )
3.弱冠
..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 )
4.花甲
..一周,尚余半百岁月;古稀
..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 )( )
三、阅读感悟。

(20分)
(一)课内阅读。

(8分)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

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片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

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

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但是把它们运回家去的时间更要长得多。

所以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把它运回家,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

为了打桩,我先用一根很沉的木棒,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

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2分)
2.为了说明“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鲁滨逊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来说明?(2分)
3.选文中有很多词句表现了“困难重重”,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4.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二)课外阅读。

(12分)
一碗馄饨
那天,她又跟母亲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小吃摊,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

可是,她摸遍身上的口
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小吃摊的主人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婆婆。

看到她站在那边,老婆婆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饭?”“可是……可是我没带钱。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很热情地招呼她,“来,你坐下,我下碗馄饨给你。

”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

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没事,我只是感激。

”她忙擦去泪水继续说,“我们又不认识,而您就对我这么好。

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怎么对我的?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去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走去。

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喜色说:“你这个淘气包,赶快过来吧。

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凉了!”这时,她的眼泪又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2分)
(1)非常疲乏,忍受不了。

()
(2)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

() 2.根据短文内容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2分)
女孩第一次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孩第二次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2分)
4.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

此时女孩会怎么想呢?请写出女孩的心理活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我懂得了今后应该这样做: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四、习作平台。

(30分)
相信你一定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你或许读过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著。

哪一本给你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写故事梗概,注意做到故事完整、脉络清楚、语言精练,表达连贯。

答案
一、(一)明媚控制旋转绊倒原谅揉搓(二)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会聚合,集中。

欲想要。

丧情绪低落,失意。

(三)1.喜悦难受 2.野蛮希望
(四)1.(1)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2)示例:千里迢迢凉风习习夏日炎炎
2.虽然……但是……即使……也……
3.示例:今天晚上没有月亮,又遇上停电了,外面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五)1. 2. 3.✕ 4.✕
二、1.15 2.13 3.20 4.60 70
三、(一)1.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

2.布置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

3.(1)“花了一年工夫”。

(2)“花了好长的时间”。

(3)“运回家去的时间更要长得多”。

(4)“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

(5)“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4.鲁滨逊是一个面对困难毫不气馁,善于开动脑筋,
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顽强不屈的人。

(二)1.(1)疲惫不堪(2)视而不见
2.她感激老婆婆给了她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
她看到了疲惫不堪的母亲在路口等她,听到了母亲说的话,她感到很后

3.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4.示例:是呀,妈妈天天煮饭给我吃,我却没有感激过她,而老婆婆免费让我吃了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我就这么感激她。

我最应该感激的人是妈妈呀!
5.示例:孝敬父母,报答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四、提示:这次习作要求写一本名著的故事梗概。

写之前想一想,在你读过的名著中,哪一本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的时候,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哪些内容应该作为重点写得详细些,哪些内容应该大胆地舍去。

注意语言要简练,重点内容要突出,线索要清楚,表达要连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