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生本教育的运用方法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中生本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生本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语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心情愉快的先学,教师再教。

学生学后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在平时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生本教育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

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这一环节的设计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习提供广阔的舞台。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的运用作者:陈莉华来源:《甘肃教育督导》2013年第07期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更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捷径之一。

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认识与学习了生本教学理念,观摩了多位语文教师的生本课堂,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生本语文教学探索,发现有效的生本教学,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学在前、教在后,在自主学习中启动成长的动力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提出的“先行预习”指出,要上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要教师备好课,设计好教学流程,更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也叫“前置预习”,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师应有不同的前置预习作业。

对于不同类的课文,学生应完成不同层次的前置作业。

前置作业的设计题目具有开放性,答案没有硬性规定,让学生自由思考和发挥,“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只要长久地坚持这样的预习,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得到教师的尊重,学生就会更愿意地、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有明显地提高,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前置性作业的帮助下,学生在学习上逐渐独立,学习自主能力日益显得重要。

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第一遍的学习,自己学习课文。

在生本教育的语文课堂里,学生乐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讨。

而且预习有时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实现“教学做”三合一。

二、建小组、配讨论,在合作中点燃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里离不开讨论,而小组讨论既可以调动每一位学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了在课上和课后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合作小组”的学习模式,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小组取一个积极乐观、有创意、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发现学习、思想等方面的缺点和易犯的错误,然后由组内讨论,对症寻方,共同订出违规后的组内处罚方式,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小组学习效率。

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渗透技巧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渗透技巧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渗透技巧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作文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传统的教育学派之一,生本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情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生本教育理念的渗透技巧,能够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生本教育理念的渗透技巧,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作文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将其转化为文字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情感分享活动,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引导学生将这些情感和感受转化为文字表达。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材料的选取和编排,注重情感因素的融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文中的情感表达。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可以使他们在作文中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共鸣。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生本教育理念的渗透技巧,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作文的基础,也是作文能力的核心。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策略,比如分类、比较、归纳和推理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展开自己的思维。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使他们在作文中能够展现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深入的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渗透技巧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情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勇于创新;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并将其转化为文字表达;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通过这些渗透技巧的运用,可以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生本教育视角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生本教育视角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图 囝
学 教 育
生本教 育视 角下的初 中语文课 堂教 学
i夸 涛诲
内容 摘 要 :初 中生 是 社 会 未 来 的 中 坚 力 量 , 强 化 学 生 综 合 素 养 和 技 能 的培 养 也 就 显得 尤 为 重 要 。新 背景 下倡 导教 学 中 学 生 主体 性 作 用 的 凸 显 , 生本 教 育 视 角 更 是 将 学 生放 在 首 要 位 置 ,并 指 出 :课 堂教 学 需要 一切 围绕 学 生 ,一 切 为 了学 生 的发 展 等理 念 。从 根 本 未 学 生 提 供 了开 阔 的发 展 空 间 ,给 予 了学 生 自我发 展 和 提 升 的平 台 ,有 助 于 学 生 主 动 的 去 学 习 、探 究 语 文 知 识 。 因此 ,初 中语 文 教 师 应 基 于 学 生 全 面 发 展 的 背 景 呼 吁语
教学。
课 堂教 学 中 凸显 学 生 性 传 统 初 中语 文 教 学 中 , 教 师 的 地 位 往 往 放 在 第一 , 其 模 式 是 教 师 在上边 讲 , 学生在 下边 听 , 直 接 给 人 的感 觉 是 “ 居高临下” , 而 学 生 与 教 师 之 间 也 有 着一 定 的 隔 阂 , 从 而 使 得 课 堂 教 学 的 话 语 权 在 教 师 手 中 ,学 生 则 是 被 动 的接 受 知 识 , 其 思想 、 情感 等都被 压制 , 不利 于其 自主 的 发 展 。 生本 教 育 指 出 : 学 生 是个体的 , 他 有 着 自我 的 思 想 和 情 感, 是 独特 的个 体 , 进而,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应 充 分 凸 显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作 用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等等。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学生 , 倡 导 学 生 主 动 学 习的 激 发 等 等 。 对 此 , 笔 者 认为 , 初 中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中应 凸显 学生性 , 围 绕学 生 的心 理 特 点 和 思 维来构建教学活动 , 促 使 传 统 的被 动接受 、 灌输 知 识 等 为学 生 主动 探 究 。笔 者 在 教 学 中通 过 构 建 平 等 、 民主、 和 谐 的 师 生关 系来 强 化 学 生 主体性作用 的凸显。 如: 在学习《 天

论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论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长 高 了 。他边 走边 看 , 到 村子 里 几 处 炊烟 在 袅袅 升 起 , 看
但 看不 到欢 乐 的 、热 闹 的景 象 ,顿 时产 生 了寂寞 悲 凉之 感 。 想 着想 着 , 泪夺 眶而 出 … …同学 们 听着 、 着 , 他 眼 听 仿 佛 被带 进 了我 所描 绘 的情 境 中 . 室里 也 是鸦 雀无 声 。 教 这
点 浅见 。

的 主体 地 位 , 是 一 种 “ 人 的 发 展 为 本 ” 理 念 。要 真 这 以 的
正贯 彻 生 本 教 育 理 念 ,教师 必 须 改 变 传 统 的思 维 模 式 , 尤 其 是 要 抛 弃 “ 书 为 证 ” “ 师 是 权 威 ” “ 生 是 接 受 以 、教 、学 者” 传统理念。 的
诗 的语 言 有 高度 的概 括 性 和生 动 的表 现力 。要 理解
诗 的 内涵 , 必 须从 语 言上 去 分 析 。如 冰 心 的小 诗 《 功 还 成
的花 》 有 短 短 五 行 , 足 四 十 个 字 , 饱 含 了 深刻 的哲 只 不 却
始 终 放 不 开 手 脚 , 不 敢 放 手 脚 。 “ 主 原 则 ” 的 “ 学 也 三 中 以 生 为 主体 ”从 其 深度 和 广度 上来 看 并 非 完 全意 义 的 真正
的“ 生 为 本 ” 念 。 以 理
源 于 生 活 且 高 于 生 活 的 。 语 文 学 科 的形 象性 、 动 性 、 生 情 感 体 验 性 使 其 较 之 于其 他 学 科 而 言 与 学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更 贴 近 一 些 . 使 是 作 为 语 文 工 具 性 的一 面 也 跟 学 即
前 一 种 先 进 的 教 育 教 学 理 念 。我 们 不 能 把 “ 生 为 本 ” 以 作 的 尖 塔 ,立 刻 意 识 到 家 乡 就 在 眼 前 了 ,心 头 甭 提 多 高 兴

生本课堂形态实施方案

生本课堂形态实施方案

生本课堂形态实施方案在当今社会,教育形态的改革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生本课堂形态的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生本课堂形态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将具体介绍生本课堂形态的实施方案。

首先,生本课堂形态的实施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其次,生本课堂形态的实施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而生本课堂形态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另外,生本课堂形态的实施需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笑话、小品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英文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最后,生本课堂形态的实施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该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和发挥。

因此,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实践性强、能够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比如,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科学的魅力,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生本课堂形态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

生本教育具体做法

生本教育具体做法

生本教育具体做法生本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下是生本教育的一些具体做法:一、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为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思考。

例如,在学习数学中的新定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阅读相关的教材内容,尝试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或者观察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通过前置性学习,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在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难度和量要适中,不能让学生感到过于困难或负担过重。

同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提示,帮助他们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技巧。

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中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让他们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明确小组的任务和目标,并为每个小组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

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探讨问题,得出结论。

教师要适时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要组织小组进行汇报和交流,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学习经验。

同时,要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促进小组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课堂讨论与交流课堂讨论与交流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环节之一。

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问题和疑惑。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辩论,共同探索问题的答案。

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那些平时不太积极的学生也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课堂讨论与交流,学生能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本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本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本教育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本教育?本文从“导学:导出阅读文章的章法;解读:读出生本的问题意识;延伸:伸出拓展意识”三大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本教育策略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说,教师的任务应是培根和作育,或者说是点火和煽风,生命自己长大,生命自己燃烧,生本教育使教育回到自己的家,以学定教是活的灵魂,生本教育让孩子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收获学习。

一、导学:导出阅读文章的章法生本教育,原本应当学生的事,来让学生自已做,所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是必须的,教师的主导导什么?初期导些学案给学生,学案里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预习方法对教材进行预习,阅读文章,边读边标记出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或者内容进行赏析和添加自己的感想。

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通过独立自主的思考,完成学案中所设计的问题,不能完成的要标出来,然后再进行细读,二次返回,再来做,仍做不出来的,有条件的上网或查资料,没条件的带着问题到课堂。

后期导学,最好让学生不见导学案也能自导自学,在这个终身学习的社会里,靠着别人帮扶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自已要摸门道。

如“自读课文三步法”就很有规律可循:1.默读勾画:默读课文,画字词,画感受;2.朗读冥想:文章写什么,为什么,怎样写;3.精读提问:记录质。

如《木兰诗》导学片断: 1.自学文学常识内容;2.给划定字注音;3.概括全诗内容;4. 默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解释重点字并翻译句子;5. 用红色标出来疑惑;6.质疑。

当笔者检查导学情况时,发现有个同学写道:学习辅导资料上说《木兰诗》表现花木兰爱国,我总觉得不全对。

花木兰从军,是迫不得已的,也不合法的,所以“机杼声”叹息声,声声入耳;“从此替爷征”与其说爱国,不如说爱父;反常的女扮男装,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代父从军,却不能在和平时期留在朝廷治理国政,因为女儿身真相一旦暴露,就是“欺君”。

所以说木兰还乡,不是不慕功名富贵,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生本教育的运用方法
【摘要】生本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在语文课堂中做到以生为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以生为本”的课堂环境;树立开放的教学目标——体现“以生为本”的价值观;运用生本教育的教学方法——调控“以生为本”的教学全过程。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
生本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人呢?不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真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研究,生本教育有自己的教学观、基础观、课程观、生态观、教材观、德育观、根源观和评价观。

生本教育认为,教育就是要把学习还给学生,要以学定教,把教师的教最大可能地转变为学生的学。

所以它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自主学习、强调探究与合作。

在这种情形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自己内部的一种需要,是自由的,解放的;从情感上看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该怎样在语文课堂中实行生本教育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以生为本”的课堂环境
我国的教育由于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长期以来师生之
间的关系是“教”与“被教”的不平等关系。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环境,做到以生为本,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研究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学习伙伴,平等中的首席。

生本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要敢想、敢说、敢做、敢爱、敢恨,敢于质疑教材、质疑教师,敢于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敢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只有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民主、开放、自主的“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环境。

任何一节为听课者而上的课,都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只有为学生而上的课,才具备成功的条件。

老师的形象,笑容,要有足够的亲和力,给学生亲近的感觉,让学生敢于说话,敢于发表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当学生的发言违背文本的价值观时,我们老师要学会温柔地引导,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和训斥。

2 树立开放的教学目标——体现“以生为本”的价值观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

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是以社会对人的要求为自己的最高目标。

(即知识与能力并重、理性与非理性并举、共性与个性并存的教学目标)。

说直白了,就是注重学生
的能力培养。

因为我们知道,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东西。

就比如让学生学会扫地,我们老师即使在学生面前扫100遍地,不让学生去尝试一遍,也许他永远学不会。

学习是学生自己尝试的过程,我们老师不能代替这个过程,要把这个过程还给学生。

因此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努力体现实质性目标(知识、技能)和发展性目标(情感、态度、心理素质)的统一。

开放的语文教学目标是指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采用开放性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制定教学目标的:你觉得这篇课文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的?学生提到的问题很多,有“买火柴的小女孩产生了哪些美丽的幻想?又怎样破灭的?”、“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很精彩,值得学习”、“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很值得研究”“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小女孩的同情,对资本主义的憎恨,值得回味”等等。

教师相机引导:“那就请大家想一想自己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学?然后学生都围绕自己的目标进行自学,最后全班交流自学情况,达到成果共享。

这样,既出色地达成了预设目标,又有效地达成了生成目标,可谓一举两得。

这样让学生自己参与并尝试了学习的过程,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3 运用生本教育的教学方法——调控“以生为本”教学全过程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渐意识到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的,教师就不教,学生表面上不能学的,教师要创造条件,转
变方式让他学。

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开放性。

生本教育尤其强调全面依靠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并利用这一资源,真正做到先学后教,教大于学,教是为了不教。

下面笔者就我们学校开展课题实验以来的一些教学镜头,来简述生本教学的好处:
镜头一:作业设计体现以生为本
学完了《荷花》,教师问学生你要给自己留什么作业?学生有的说,我要读一读课文,还要配上音乐进行朗诵;有的说我要画一副荷花图;有的说我要编一首赞美荷花的诗;还有的说要摘录描写荷花的优美词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自愿自觉的状态下学语文,用语文,慢慢形成个人的学习个性。

镜头二:识字教育体现以生为本
识字教学,从知识的属性来说,是规定的,纯知识的,按说教的比重较大,而我们的教师基本上通过引导学生查字典、家长指导等先预习。

然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你在自学过程中,有哪些字你认为比较难的,需要同学、老师帮助的?学生则围绕音、形、义进行质疑,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这种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针对学生实际,突破识字教学的重难点。

镜头三:阅读教学体现以生为本
教学《詹天佑》这篇文章,教师让学生自己先读书思考,在学生独立感悟詹天佑爱国精神和杰出智慧的前提下,让4人小组自行选择詹天佑的某一个方面,进行合作学习,设计解说词,布置画面,
设计操作,合作为“詹天佑事迹展”的讲解做准备。

学生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对詹天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还包括合作精神、设计能力的培养等等。

这就很好地体现了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是以社会对人的要求为自己的最高目标的。

镜头四:有效的处理学生质疑,体现以生为本
教师在教学《五彩池》时,一位学生突然发问:“老师,五彩池能游泳吗?”天哪,这不是纯心捣蛋吗?而教师却很自然地将这一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认为五彩池可以游泳吗?请你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从“池水的深浅?池水是否干净?池中有无危险?”等几个方面来深入地研读教材。

教师有效的处理学生的质疑,使学生的质疑转化为深化教学的契机,体现了课堂的生成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理念认为,一堂课的好坏,不看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学生如何循规蹈矩,而要以学生参与的态度、深度和效果来加以判断。

如何做好这一点呢?笔者认为“以生为本”是关键。

让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让生本之花,香飘语文课堂。

学习,其实就是学生自己探讨学问,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老师给予帮助和指导。

对于那些常识性的知识,就需要我们老师提供给他们,当然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自己就能提前问别人,学会知道知识。

我们老师就是要创设以
生为本的教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开出美丽的课堂之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