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积累运用一、给词语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_____”标出。

(3分)缘故( yuán yuǎn) 弯曲(qūqǔ) 均匀(jūn jùn)蟋蟀( shuāi shuài)挖掘(qūjué) 倾斜(qīn qīng)二、读拼音,写字词。

(5分)1.现在许多人购买住房时都xuǎn zé( )高层住zhái( ),不但shū( )适还能在高处一览美景。

2.国家已明确规定,各大运营商必xū( ) jiàng( )低流量资fèi( )。

3.我们班在广播体cāo( )比赛中稍xùn()一筹,shū( )给了2班。

三、词语积累运用。

(4分)1.“满”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满足;②全:③野做:④达到一定期限“学校操场北面墙上满是爬山虎”,句中“满”字应取解释_______(填序号),体现了爬山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在“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这句话中,“温和的阳光”还可以说成“_________________的阳光”“________________的阳光”。

四、给句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只填写序号)(4分)1.可怜九月初三夜。

() A.值得怜悯 B.可爱2.题西林壁。

() A.书写,题写 B.题目3.梅雪争春未肯降。

() A.下落,落下 B.服输4.骚人阁笔费评章。

() A.小木头房子 B.同“搁”,放下五、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6分)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分)(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到这两句诗,我不由得想到了一句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4套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4套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4套人教版第三单元发展性评价(70分钟完成)四年()班姓名()一、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3)二、日积月累。

(3)1、读拼音写词语。

()yáng yìwãi qiáng zēng tiān xùn chìfùɡài nínɡshìlěnɡkùshânɡxià2、形近字组词。

()融()折()代()愉()隔()拆()伐()偷()3、照样子,写一写。

(6)笑嘻嘻火兴勤勤恳恳蹦蹦匆匆风度翩翩可怜得意4、读一读,加标点(5)(1)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你听(2)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3)笑是很重要的老木匠对自己说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子5、联系课文,完成练习。

(13)(1)本单元我们学了、、、这几篇童话,我最喜欢的是。

因为。

(2)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

那里,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3)读了《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我知道了:幸福要靠,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做出对人们的事情。

三、阅读风景线。

(32)(一)去年的树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仿佛在说:).....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此时,鸟儿.....)1、这几句话中和眼睛有关的词语是()、()、()。

(3分)2、我发现这几话中有两个“看了一会儿”。

请展开想象,写一写(4分)3、我知道小鸟唱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是因为(3)(二)木偶探海记木偶想测量大海的深浅,他到海上考察了一番后,回到海滩上召开大会,向听众介绍他探海的观感:“嗨,人们常说海是很深的,其实,这是不可靠的传言。

我在海上走了几千里,海水只能没过我的脚面。

我躺在海上东摇西晃,海水也只能沾湿我的后肩。

我生怕自己的体验不可靠,还特地观察了海鸥和海燕,他们从高空俯冲下来,浪花也只能在胸脯下轻轻飞溅……”话没说完,全场乱了起来:老蚌(bànɡ)掩着嘴唇吃吃地笑,螃蟹举起大锤咚咚地敲,连沉默的石子也又蹦又跳。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共49分)1.读拼音,写词语。

(10分)yín chàng() yuán gù() zhàn jù()jūn yún() yōu liáng() kū wěi()xuǎn zé() zhù zhǐ() suí yùér ān()2.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6分)(1)蟋蟀爬出弯曲.(qǔ qū)的隧道,来到平台上弹.(tán dàn)琴。

(2)那些叶子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chóng zhòng)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kōng kòng)隙。

(3)这只水鸟大小和鸽子差.(chà zhuǎ)不多,爪.(chà zhuǎ)子细而长。

3.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4分)(1)蟋蟀要花很长的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坦平整)。

(2)浓密的绿叶下,(隐藏隐蔽)着爬山虎那细小的脚。

(3)我们的教室(宽阔宽敞)整洁,光线充足。

(4)小草(牢固坚固)地抓住泥土,昂着头,挺着胸,像无畏的战士。

4.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换成另一个词语,让表述更合理。

(3分)(1)蟋蟀常常郑重..地选择住址。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震惊..。

()(3)我在草地上搜查..黑甲虫的踪迹。

()5.下列动物的“家”的名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狗窝鸡窝鸟窝B.蚁穴虎穴鸟穴C.羊圈猪圈狗圈D.鼠洞狗洞蛇洞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或在横线上根据关联词语补充句子。

(4分)(1)()感到疲劳,它()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

(2)()有骤雨,隧道()立刻就会干的。

(3)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

(4)因为法布尔坚持不懈地观察昆虫,所以。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测试及答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测试及答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测试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15分)zhújiàn zhuāng jia shūshìjiāng yìngyán jiūjiàshǐzhéxuégǎi shàn二、比一比,再组词。

(10分)约()崖()亩()堆()钓()涯()苗()推()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15分)(_________)达理(______)无(______)言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无故(______)头(______)气(__________)大笑当我的心情不好时,我会选择___ 这个词语来形容。

形容情绪低落的成语还有___ 、___ 。

2.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太多的辛苦,但她______________ 。

3.我们常常用____________ 形容一个人做事讲道理,善解人意。

4.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我们会用到_____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______ 大笑、____ 大笑。

5.大惊失色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_ 。

6.莫明其妙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_ 。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0分)1.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光……还……因为……所以……只要……就……虽然……但是……(1)蟋蟀的出名(______)由于它的唱歌,(______)由于它的住宅。

(2)(______)蟋蟀的工具是那样柔弱,(______)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2.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

(15分)小明生病了。

小明没有去上课。

(用关联词语合并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座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一、字词游乐园。

(20分)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11分)(1)这所新学校的cāochǎng()的xuǎnzhǐ()十分讲究,不但要宽阔以满足学生需求,而且还要具有开放性。

(2)这座shānfēng()从cèmiàn()看像一位老人望着远方。

(3)妈妈把桑叶XXX()地pū()在了簸箕里。

2.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然后在括号里改正。

(2分)要是你的手指不废一点儿劲,体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2分)缘:①缘故;②因为;③缘分。

(1)只缘身在此山中。

().(2)他无缘无故地旷课。

().4.选词填空。

(2分)牢固坚固(1)登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

(2)()的城堡使敌人无法进攻。

5.看图写词语。

(3分)这幅图描画的是庐山美景,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含有“山”字的四字词语?请试着写出三个:、、。

假如让你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图中的庐山,你会选择哪些?请试着写出三个:、、。

2、句子加工厂。

(10分)1.请根据解释写诗句。

(4分)(1)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成了山峰。

远看、近看、俯看、仰望景象各不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照样子弥补句子。

(2分)假如你看到登山虎那细小的脚,你就会想起丹青上蛟龙的爪子。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1.请你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贴巴拉触)。这些动词清楚地写出爬山虎。(3分)
2.画“”的句子中的“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2分)
3.叶圣陶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这样写的好处是()。(2分)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像“蛟龙的爪子”那
1.从《蟋蟀的住宅》一文中,我认识了的蟋蟀;从《爬山虎的脚》一文中,我知道了爬山虎。这两篇课文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才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文章。
2.细致观察和连续观察非常重要。“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一句主要体现的是观察;“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一句主要体现的是观察。
⑦雪花飘飞,屋前屋后的树木干枯空荡,只有那一篱蔷薇依然青翠稠密,各种虫儿、雀儿躲进蔷薇枝叶之间,在它们的蔷薇山庄亦歌亦食,等待春姑娘的到来。
1.短文按照顺序来描写野蔷薇的生长过程。请用“”画出能够表现
这种顺序的短语。这些短语体现了作者的观察是。(3分)
2.认真阅读第③④段,归纳野蔷薇的特点。(2分)
八、把诗句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填序号)(5分)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
②不识庐山真面目,。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
1.看到新月初升的夜景,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
2.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正在做的事因为一些原因,认识得不够全面,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正如宋代诗人苏轼所说的“”
九、根据所学知识填空。(6分)

没打花苞的嫩条,有点酸,有点甜,还有点涩,但青嫩得很
气味

颜色


挨挨挤挤,满枝满篱 饱满润泽的花瓣 一簇簇的黄蕊
3.文中画“”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野蔷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三点水”结构的字?A. 河流B. 山峰C. 大海D. 森林2. “春眠不觉晓”的下一句是什么?A. 处处闻啼鸟B. 夜来风雨声C. 花落知多少D. 独怆然而涕下3. 下列哪个词语是表示颜色的?A. 高兴B. 红色C. 大小D. 快乐4. “一”字在下列哪个词语中读作“yì”?A. 一样B. 一个C. 一年级D. 一天5. 下列哪个句子是正确的?A. 我今天去公园玩。

B. 我昨天去公园玩。

C. 我明天去公园玩。

D. 我天天去公园玩。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山”字是“山”字旁的字。

()2. “春暖花开”是形容春天的词语。

()3. “一”字在“一个”中读作“yí”。

()4. “夜来风雨声”的下一句是“花落知多少”。

()5. “我昨天去公园玩。

”这句话是正确的。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山”字旁的字有“___”、“___”、“___”等。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___。

”3. 表示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等。

4. “一”字在“___”中读作“yì”。

5. “我昨天去公园玩。

”这句话的正确表达是“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写出三个“三点水”结构的字。

2. 请写出“春眠不觉晓”的下一句。

3. 请写出三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4. 请写出“一”字在哪个词语中读作“yì”。

5. 请改正下列句子:“我昨天去公园玩。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三点水”结构的字组成一个词语。

2. 请用“春眠不觉晓”的下一句组成一个句子。

3. 请用表示颜色的词语组成一个句子。

4. 请用“一”字在哪个词语中读作“yì”组成一个句子。

5. 请改正下列句子并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我昨天去公园玩。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山”字旁的字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姓名。

班级。

得分:一、选择题(15分)1.下列加点字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

琴瑟(sè)缘由(yuán)骚扰(sāo)B。

蜗牛(wā)隐蔽(yǐn)毫不可惜(háo)C。

挖掘(jué)搜索(sōu)倾斜(qīn)D。

骤雨(zhòu)布置(zhì)抛出(bāo)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夜幕题字侧面B。

奉行己见C。

认输格楼重叠D。

聚精会神3.朝代、作者姓名、诗题、诗句相配的是()A。

唐—XXX—《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B。

宋—XXX—《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C。

唐—XXX—《暮江吟》—唯见长江天际流D。

唐—XXX—《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4.括号中依次应填写的最合适的一组词语是()那些叶子绿得那么________,看着非常________,XXX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________,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________。

A。

新鲜舒适匀称空隙B。

鲜亮舒服均匀缝隙C。

新鲜舒服均匀空隙D。

明亮舒适匀称缝隙5.选择一组关联词填入句中的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你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柔弱,生命力()是惊人的。

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早不能灭绝它。

()镰刀把它拦腰斩断,它()会重新生长起来。

A。

却……即使……也……B。

缘故操场逊色C。

既然……只要……就D。

慎重选择比较二、填空题(41分)6.根据语境写词语。

(7分)1.草场(墙)的墙壁上长满了爬山虎(叶),嫩绿(的)叶子看着非常舒服。

2.我家的房子采光良好,里面有一个大客厅和两个小卧室,还有一个卫生间。

7.比一比,再组词。

(4分)暮色(峰)择优(输)墓志(锋)泽国(偷)8.我会查字典。

(9分)1.精美(jīngměi)2.词典(cídiǎn)3.释义(shìyì)4.读音(dúyīn)5.词语(cíyǔ)6.拼音(pīnyīn)7.笔画(bǐhuà)8.用法(yòngfǎ)9.反义词(fǎnyìcí)1.“XXX争春未肯降”中的“降”按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雨部,再查⻊画;它是一个多音字,在这个句子中应读xiá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_计分_________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运用(45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yánɡyìyǔn xǔ lóng dōnɡ nínɡ shì fù ài ()()()()()xùn chì róng huà wéi qiánɡzēnɡtiān lěnɡkù ()()()()()二、比一比,再组词。

(4分)融()煤()燥()澡()隔()媒()躁()操()三、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4分)临:①到,来;②靠近,面对;⑧将要,快要;④对着字画模仿。

1.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刮着。

( )2.小兰正在临.摹柳公权的书法。

( )3.临..别时,好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

( )4.由村里的房子临.溪而建,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 )四、我会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6分)新奇()()雨滴可怕()()寒冬()喊叫()帮助()游戏()玩耍五、选择关联词填空。

(4分)如果……就……哪怕……也……即使……也……尽管……还是……不仅……而且……因为……所以……1.()我违反了纪律,()会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2.()明天下雨,运动会()延期举行。

3.()雨再大,路再滑,我们()要按时到达目的地。

4.妈妈今天给我买的鞋子,()价格便宜,()款式新颖。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5分)1、伐木工人用斧子把大树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秋天的北京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国人民举办奥运会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太阳升起来。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钱塘江大潮很壮观。

(改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2分)1、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的心啊!”这段话选自英国作家王尔德的《》。

学了它,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去年的树》中一共有四次对话。

第一次是鸟与()的对话,约定明年春天相见;第二次是鸟与()的对话,鸟向它询问树到什么地方去了;第三次是鸟与()的对话,打听树的去处;第四次是鸟与()的对话。

第二部分阅读运用与积累(25分)八、课内阅读。

(13分)鸟儿向村子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

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鸟儿睁大眼睛 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本文是一篇(),作者是()作家()。

(3分)2、给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3分)3、我能体会下面的两个句子。

(7分)(1)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2)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灯火看.了一会儿,就走了。

这两句话颇为传神,特别是其中的两个“看”字,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第一“看”,鸟儿睁大眼睛,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看”,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看”字饱含着鸟儿对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阅读。

(12分)文竹我家书桌的一角摆着一盆文竹。

它不像玫瑰那样绚丽多彩,也不像月季那样娇艳迷人,而是以它那绿色的美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

文竹四季常绿。

初春,它那绿油的枝条上抽出了几枝新芽,新芽上呈现出毛茸茸的绿叶。

暮春时节,文竹的新芽上又抽出了许多嫩绿、纤细的新叶片,显得郁郁葱葱。

盛夏,微风偶尔从纱窗吹来,文竹就悄悄的随风起舞,刚浇水后的文竹,更是好看。

晶莹的小水珠,含在茂密的树叶中,阳光一照,像无数奇妙的珍珠在闪亮。

秋天,百花开始落叶了。

可文竹还是那样绿油油,那绿丝构成的叶子一片叠一片,成了一块绿阴。

让人感到清雅,文静。

寒冬,许多花都凋谢了,而文竹还像仓松、翠柏那样挺立着。

它那每片苍郁伸展的绿叶上,似乎都显示着生命的活力,让人觉得它是那么温柔,又是那么坚强。

每当我坐在书桌前温习功课的时候都要看看着盆文竹,它是我生活中的伙伴。

1.从文中找出反义词,填在括号里。

(3分)经常——()脆弱——()粗暴——()2.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文竹四季叶子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2分)、、、3.用“//”给短文分为三段。

(3分4.文章第二段,是围绕写的。

全文是按的结构写的,归纳第二段的段意。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习作天地(30分)请你选择下面几种事物,发挥自己的想象,编一个自己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详略得当,无错别字:老虎马狮子兔子狗河森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