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案例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概述: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而又危险的领域,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探讨造成事故的原因和应对策略,以期为今后的工程施工安全提供有益的参考。

案例一:高层建筑坠物事故事故概况:在某城市的高层建筑工地,一块混凝土砖块从施工中的楼层掉落,砸中了过路人,造成重伤。

原因分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地未能严格执行施工安全规范,如未设置足够的安全网、应急措施不到位等。

同时,在施工现场管理层面上,监管不严、责任不明确等因素也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应对策略:为了防止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必须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此外,加大对施工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工人们的安全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案例二:脚手架坍塌事故事故概况:在一个城市的住宅楼施工现场,由于脚手架搭建不合规范,导致了脚手架坍塌,数名工人受伤。

原因分析:造成脚手架坍塌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方在搭建脚手架时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使用了低质量的材料,导致脚手架结构不稳定。

同时,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的注意力不集中,也加剧了事故的发生。

应对策略:施工方应加强对脚手架搭建的质量监督,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此外,要求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脚手架操作培训,提高他们对脚手架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案例三:电气设备漏电事故事故概况:在一座办公楼的装修工程中,由于电气设备安装不规范,漏电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导致一名工人触电身亡。

原因分析:此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电气设备安装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电气安全规范不熟悉,未对设备进行正确的接地和绝缘处理。

应对策略:电气设备安装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接受相关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在施工现场要加大对电气设备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安装质量符合标准。

结论: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施工管理和操作人员的水平直接相关。

二建实务中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二建实务中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二建实务中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对于工程项目的进展和质量安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二建实务的学习和应用中,对于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的分析学习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实际案例中选取几个典型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进行分析,以期加深我们对于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认识,并寻找避免类似事故的措施。

案例一:某高层住宅楼设计欠妥导致结构失稳某高层住宅楼的施工过程中发生了结构失稳的事故,对该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设计欠妥。

设计人员在计算和设计楼体结构时未能考虑到地震荷载和其他外力的影响,导致楼体结构承受不住外力的作用而出现失稳。

针对这一事故,我们应该从设计阶段加强质量控制和风险评估,确保建筑楼体结构的稳定性。

实施科学的设计计算和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并加强与结构设计师和监理单位的沟通与协调,以避免类似设计欠妥导致结构失稳的事故。

案例二:某道路工程质量不达标导致交通事故增加某地的一条主要道路新建工程完工后不久,就发生了多起严重交通事故,给当地居民的出行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该道路建设质量不达标,道路平整度和路面硬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导致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不稳定,容易发生自行车溜滑等事故。

针对这一事故,我们应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确保道路建设符合规范要求。

对于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填筑、压实等工序要加强监督,确保道路路基的平整度;同时,在道路铺设阶段,要对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道路的平整度和路面硬度符合规范要求,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案例三:某住宅小区装修污染导致居民健康受损某住宅小区完成装修后,居民陆续出现了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该小区在装修过程中使用了大量有害物质,如挥发性有机物等,导致了室内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给居民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针对这一事故,我们应该在装修过程中加强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尽量选择环保无害的材料,在使用有害物质时要加强通风换气措施,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健康要求。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建筑工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建筑行业的一大难题。

由于各种原因,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经典案例,以期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一、尼科西亚购物中心坍塌事故2013年,尼科西亚购物中心位于拉托西亚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事故发生后,购物中心的部分楼层突然坍塌,导致多人死亡和受伤。

调查显示,该建筑的主体结构出现了许多严重的质量问题,其中包括使用了劣质的建筑材料、未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等。

这起事故的案例表明,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以及施工人员不符合施工要求是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并确保所使用的材料符合相关标准。

同时,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施工要求,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来进行施工,确保建筑质量。

二、深圳地铁旧改项目事故在深圳地铁旧改项目中,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事故发生在施工过程中,一处正在拆迁的房屋突然倒塌,导致多名施工人员被埋。

经过调查,该建筑在进行拆迁工作时违反了相关安全规定,没有采取必要的支撑和加固措施。

这起事故的案例揭示了在建筑工程拆迁过程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建筑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拆迁工作方案,并在执行过程中加强监管和检查。

同时,施工人员在进行拆迁作业时,应该认真遵守所需操作规程,特别是涉及到安全的工作环节。

三、上海世博园区倒塌事故2007年,上海世博园区内的一处建筑工程发生了严重的倒塌事故。

事故发生时,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建筑物突然倒塌,造成多名工人死亡和受伤。

调查显示,事故发生前,该工程存在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包括不符合设计要求、使用不当的施工方法等。

这起事故的案例再次提醒我们,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建筑施工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施工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施工质量事故案例分析建筑施工质量事故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因设计、材料、施工工艺、施工组织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的事故。

这些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社会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起建筑施工质量事故案例,探讨其原因和防范措施。

案例一:某商业综合体楼体倒塌事故某商业综合体是一个高层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楼体倒塌的事故。

经过调查,发现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固处理。

同时,施工单位也未进行足够的现场监理工作,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为了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施工许可证制度,确保施工单位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和施工管理经验。

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的不合规行为。

案例二:某地铁工程钢轨焊接质量问题某地铁工程的钢轨焊接质量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经过调查,发现焊接工艺不合规范,焊接接头强度不达标,导致钢轨脱落,出现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加强对焊接工艺的严格控制和监督。

对施工单位的焊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技术水平。

并建立完善的焊接工作检查机制,对焊接接头进行必要的力学性能测试。

案例三:某楼宇玻璃幕墙开裂事故某楼宇玻璃幕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了开裂的情况,造成了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发现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材料选用不当和施工工艺缺陷。

为了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建议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用合格的施工材料,并进行必要的试验检测。

同时,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工艺的把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质量事故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故需高度重视。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管,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加强质量控制。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监督和控制,才能有效减少建筑施工质量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影响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常见问题。

这些事故可能涉及建筑物结构安全、材料和设备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

通过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我们可以了解事故的原因、教训和对策,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1. 淘金盛世花园坍塌事故淘金盛世花园是一处高档住宅小区,位于武汉市。

2016年11月23日晚间,该小区一栋楼房突然坍塌,造成25人死亡、23人受伤。

经调查,该事故的原因是建筑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

施工过程中,施工方采用低成本、低质量的材料,且在建筑过程中多次违反规定,导致建筑物结构不稳定,最终发生坍塌。

该事故提醒我们,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极大影响。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建筑企业的监管和管理,加大对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测力度,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2. 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出现大规模爆炸事故,造成173人死亡、797人受伤。

该事故的爆炸源头是位于距离爆炸现场不远处的天津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

经调查,该仓库存在环境保护和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仓库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未按照规定执行,私自加建、设备过度密集,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由于管理和监管不力,事故发生后迅速扩大,对周边民众和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

该事故揭示了建筑行业在实施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

改进建筑行业的环境保护和建筑安全管理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对建筑企业的考核和监督,确保施工和管理过程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3. 北京工人体育场屋盖坍塌事故2009年11月29日,北京工人体育场屋盖突然坍塌,造成1人死亡、10人受伤。

该事故的原因是屋盖结构设计和施工存在不足。

施工过程中,设计方未考虑风荷载和地震影响因素,屋盖结构设计不合理。

施工方也未按照规定执行,工艺和材料的质量控制不到位,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该事故提醒我们,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可靠。

施工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

施工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

施工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施工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建筑、基础设施建设等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疏漏或意外事件,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损坏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的事件。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案例,探讨施工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预防的对策和建议。

案例一:高层建筑倒塌事故2010年,某城市的一座高层住宅楼在建设过程中突然倒塌,造成多人死亡和财产损失。

经调查,事故的原因是施工方采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并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建造。

此外,监理和质量检测部门在此次工程中存在失职行为,没有及时发现施工方的违规行为。

该案例反映了施工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之一是材料问题。

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一些施工方往往使用低质量、廉价的建筑材料,从而导致工程质量不可靠。

此外,监理和质量检测部门的疏忽和失职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为了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材料采购和验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杜绝使用不合格或伪劣材料。

2. 加强监理和质量检测部门的职责与监管,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确保监督、检测和验收等环节的严谨性和及时性。

3. 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方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案例二:水利工程漏水事故某省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在投入运行后不久,发生了严重的漏水事故。

经检查,事故的原因是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缺陷,主要包括施工工艺不当和施工工序不规范。

此外,在工程验收阶段,监理单位存在工作疏忽,未发现漏水风险。

这个案例显示了质量缺陷和施工工艺的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序的规范和质量的可控性。

同时,监理单位也应该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 加强施工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培养,提高工人的技能和专业素养,确保施工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与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与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与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使用、维护等过程中发生的因质量问题导致的意外事件。

这些事故往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对于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案例分析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1.1 塌方事故在2017年,中国湖南省一座正在施工的高架桥发生了塌方事故,导致多人死亡和伤亡。

经过调查发现,事故的原因是施工方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没有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导致土方失稳。

这个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于施工安全的重视。

1.2 楼房倒塌事故2019年,印度孟买一栋刚刚建成的楼房突然倒塌,造成多人死伤。

调查显示,该楼房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使用劣质建材、施工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这个案例揭示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对于建筑物结构安全的重要影响。

2.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2.1 施工管理不规范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往往与施工管理不规范有关。

例如,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或者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测。

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最终引发事故。

2.2 建材质量问题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中,建材质量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劣质建材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例如,使用劣质钢材可能导致楼房结构不牢固,从而引发倒塌事故。

2.3 设计问题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与设计问题也有一定的关联。

如果设计图纸存在错误或者不合理,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可能无法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从而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因此,在设计阶段就要严格把关,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预防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措施3.1 加强施工管理为了预防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施工管理必须得到加强。

施工方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3.2 严格选材选材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施工方应选择正规的建材供应商,确保所使用的建材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许多事故的原因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源自于设计、施工、监管等环节的失误和疏忽。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探讨其发生原因和应对措施,旨在引起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关注并提高安全意识。

一、案例一:XXX大厦坍塌事故XXX大厦是一座高20层的商业办公楼,于XX年进行了新建工程。

然而,仅仅几个月之后,该建筑发生了坍塌事故,造成了多人死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发现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设计缺陷:在设计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和地质条件,导致结构不稳定。

2. 施工质量不达标: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出现了许多质量隐患。

3. 监管不到位: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的监管不够严格,致使施工方可以违规操作而不受到制约。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 加强设计审核:在设计阶段,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审核机制,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相关规范和安全要求。

2. 强化施工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 提升监管水平:监管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设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二、案例二:XXX地铁站事故XXX地铁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节点,在XX年投入使用后不久,发生了严重的事故。

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设计缺陷:地铁站设计时未考虑到车站承载能力的问题,导致车站无法承载预估的客流量。

2. 车站管理不善:在车站运营过程中,发现乘客进出车站拥挤现象,但车站管理部门未能及时采取措施疏导人流。

3. 突发事件应对不力:发生紧急情况时,车站应急措施执行不到位,导致事故的严重后果。

为了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规划与设计:在地铁站建设之前,应充分考虑未来的客流量,合理规划站点容量。

2. 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地铁站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 分析
受力筋放错了位置(离模板只有20mm,如图 2.36c)所致。原来受力筋按设计布置,钢筋工 绑扎好后就离开了。打混凝土前,一些“好心
人”看到雨篷钢筋浮搁在过梁箍筋上,受力筋
又放在雨篷顶部(传统的概念总以为受力筋就
放在构件底面),就把受力筋临时改放到过梁
的箍筋里面,并贴着模板。打混凝土时,现场
设计原因:其一是箍筋间距过大。《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7.2.7条规定,“当梁高为500mm 且V﹥0.07fcbh0时,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为 200mm。”而本工程箍筋间距却为300mm,这 就是斜裂缝多发生在箍筋之间的原因。其二是 是纵筋在梁跨中间截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6.1.5条规定,“纵向受拉钢筋不宜在受拉 区截断”。而本工程梁中部分纵向受拉钢筋在 跨中截断,截断处都出现斜裂缝,这说明受拉 钢筋对梁截面的抗剪能力起到一定作用,也说 明规范的规定是最适合的。
事故 原因 分析
施工缝留在梁端剪力最大部位;
施工缝处混凝土强度等级显然不满足设计要求, 甚至不足C10,严重影响梁端抗剪能力和粘着力 强度;
新旧混凝土无法连接。
将梁端混凝土用工小心地凿成如图2.27乙所示形状, 并将部分预制楼板,以加强梁端的抗剪能力。
事故 处理 措施
混凝 土受 腐蚀 事故 案例
事故 分析
及 原因
施工原因:浇灌二层梁板时,未采用专门养护 措施,浇灌后2h就在板面铺脚手板、堆放砖块 进行砌墙。11月初浇灌三层现浇板时,室内温 度为0~1°C,未采取保温措施。根据试验资料, 混凝土在21d后的强度只达28d理论强度值的 42.5%,一个月后才达到52%。因此混凝土早期 受冻是这起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另外,混凝 土的水泥用量偏低(只有210kg/m3,略少于 225kg/m3的最低值)也是因素之一。
事故 原因 分析
混凝土灌注高度太高。7m多高的柱子 在模板上未留灌注混凝土的洞口,倾 倒混凝土时未用串筒、留管等设施, 违反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混凝土自 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及“柱子分段 灌注高度不应大于3.0m”的规定,使混 凝土在灌注过程中已有离析现象。
灌注混凝土厚度太厚,捣固要求不严。 施工时未用振捣棒,而采用6m长的木 杆捣固,并且错误地规定每次灌注厚 度以一车混凝土为准(约厚40cm), 灌注后捣固30下即可。此规定违反了 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柱子灌注厚度 不得超过20cm”的界限。
斜裂缝两端密集,中部稀少(值得注意的是在纵筋 截断处都有斜裂缝);其沿梁高度方向的位置较 多地在中和轴以下,个别贯通梁高。
裂缝宽度在梁端附近约0.5~1.2mm,近跨中约 0.1~0.5mm;裂缝深度一般小于1/3,个别的两端 穿通;裂缝数量每根梁少则4根,多则22根,一般 为10~15根。
混凝 土受 冻或 养护 温度 过低 事故 案例 图片
(2)、 混凝土采用的水泥是当地生产的400号普通 硅酸盐水泥,后经检验只达到350号,施工时当作 400号水泥配制混凝土,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受到一 定影响。
(3)、在进深梁断口处上发现偏在一侧,梁的受拉 1/3宽度内几乎没有钢筋,这种主筋布置使梁在屋 盖荷载作用下处于弯、剪、扭受力状态,使梁的 支承处作用有扭力矩。
底层混凝土工程是在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在浇
筑是掺加了氯盐防冻剂,对混凝土有盐污染作
用,对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起催化作用。实际
上,从底层柱破坏处的钢筋实况分析,纵向钢
筋和箍筋均已生锈,箍筋直径原为¢6,锈后
实为¢5.2左右,截面损失率约为25%。如此细
事故
又如此稀的箍筋难以承受柱端截面上9根直径 为22的二级钢筋纵筋侧向压屈所产生的横拉力,
梁施加于柱的荷载,均是按每跨50%的全部
恒活荷载传递给柱估算的(另50%由承重墙
承受),与理论上准确的两跨连续梁传递给
柱的荷载相比,少算25%的荷重。
柱基础和承重墙基础虽均按fk=180Kn/m2设计, 但经复核,两侧承重墙下条形基础的计算沉降估 计45mm左右,显然大于钢筋混凝土柱下基础的计 算沉降量(估计在34mm左右)。虽然,他们间的 沉降差为11mm﹤0.002l=0.002×7000=14mm,是允 许的;但是,由于支承连续梁的承重墙相对“软” (沉降量相对大)。而支承连续梁的柱相对“硬” (沉降量相对小),致使楼盖荷载往柱的方向调 整,使得中间柱实际承受的荷载比设计值大而两 侧承重墙实际承受的荷载比设计值要小。
(1)和(2)项累计,柱实际承受的荷载将比设 计值要大得多。
事故 原因 分析
柱虽按¢550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 设计,配置9根直径为22的二级钢筋纵向钢 筋,AS=3421mm2,含钢率1.44%,从截面 承载力看是足够的,但箍筋配置不合理,表
现为箍筋截面过细、间距太大、未设置附加
箍筋,也未按螺旋箍筋考虑,致使箍筋难以 约束纵向受压力后的侧向压屈。
因此,可以认为与大气接触的楼板上面受干燥 空气和强风的影响成为产生较多失水收缩裂纹 的主因,而曾受模板保护的楼板下面这种失水 收缩裂纹会比较少一点。经过对灌注楼板是预 留的试块和对楼板承载能力进行试验,均能达 到设计要求。
这说明具有失水收缩的混凝土初期裂纹对楼板 的承载力并无影响。但是为了建筑物的耐久性, 还应使用树脂注入法进行补强。
混凝 土
麻面 掉角 蜂窝 露筋 和
空洞 事故 案例
某剧场挑台平面和柱截面配筋如图2.19(a)、(b) 所示。在14根钢筋混凝土柱子中有13根有严重的 蜂窝现象。具体情况是:柱全部侧面面积142m2,蜂 窝面积有7.41 m2,占5.2%;其中最严重的是K4, 仅蜂窝中露筋面积就有0.56 m2。露筋位置在地面 以上1m处,正是钢筋的搭接部位(图2.19c).
人员没有对受力筋位时因 钢筋 位置 配置 引起 事故 案例
某工程框架柱的原设计截面及配筋如上图 a,在绑扎柱基插筋时,错误地将两排5 25变成3 25(图b)。此失误在柱基混凝土 浇筑完毕后才发现。
事故 案例
处理 方法
在柱的短边各补上2 25插筋。 为保证新加插筋的锚固,在两个短边上各用3
(4)、 对墙体进行检查,未发现有质量问题。
综合以上施工问题,可以认为进深梁的断裂主要由于 该梁受有扭矩和剪力产生的较大剪应力,而梁的混 凝土强度又过低,导致梁发生剪切破坏的饿缘故。 其中混凝土骨料含过量的土块等有害杂质,又是混 凝土强度过低的主要原因。
混凝 土受 冻或 养护 温度 过低 事故 案例
北京某旅馆的某区为一6层两跨连续梁的现浇钢 筋混凝土内框架结构,上铺预应力空心楼板, 房屋四周的底层和二层为490mm厚承重砖墙, 二层以上为370mm厚承重砖墙。全楼底层5.0m 高,用作餐馆,底层以上层高3.60m,用作客房。 底层中间柱截面为圆形,直径550mm,配置9根 直径为22的二级钢筋纵向受力钢筋,¢6@200 箍筋,如图2.35所示。柱基础的底面积为 3.50m×3.50m的单柱钢筋混凝土阶梯形基础; 四周承重墙为砖砌大放脚条形基础,底部宽度 1.60m,二者均以地基承载力fk=180Kn/m2(持力 土层为粘性土),并考虑基础宽、深度修正后的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算得。
某工程为三层砖混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纵墙承重、灰土基础(图2.13)。施工后于当年10 月浇灌二层楼盖混凝土。全部主体结构于第二年1 月完工。在4月间进行装修工程时,发现各层大梁 均有斜裂缝。
其现象: 裂缝多为斜向,倾角50°~60°,且多发生在 300mm的钢箍间距内。近梁中部为竖向裂缝
原因
起结果必然是箍筋在其最薄弱处断裂,此断裂 后的混凝土保护层剥落,混凝土碎块下掉。
分析
钢筋 配置 不当 事故 案例
某百货大楼一层橱窗上设置有挑出 1200mm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雨篷, 如图2.36(a)。待到达混凝土设计 强度拆模时,突然发生从雨篷根部
折断的质量事故,呈门帘状如图 2.36(b)。
柱子钢筋搭接处的设计净距太小,只 有31~37.5mm,小于设计规范规定柱 纵筋净距应≥50mm的要求。实际上有 的露筋处净距为0或10mm。
事故 处理 方案
剔除全部蜂窝四周的松散混凝土;用湿麻袋塞在 凿剔面上,经24h使混凝土湿透厚度至少40~ 50mm;按照蜂窝尺寸支以有喇叭口的模板,如图 2.19(e);灌注加有早强剂的C30(旧混凝土为 C20)豆石混凝土;养护14昼夜;拆模后将喇叭口
上的混凝土凿除。除以上补强措施外,还应对柱 进行超声波探伤,查明是否还有隐患。
混凝 土施 工缝 处理 不当 事故 案例
某会议室门厅,屋面板为预制楼板,而大梁、圈 梁、雨罩均为现浇C20钢筋混凝土构件(图2.27)。 施工时,大梁混凝土先灌筑,圈梁、雨罩混凝土 因故后浇灌,但却不适当地将施工缝留在大梁梁 端与圈梁交接处(图2.27甲),而且施工缝处的混 凝土没有妥善处理,又由于该处混凝土没有侧向 限制而无法振捣,实际上形成松散的一堆 。
混凝 土
初期 收缩 事故 案例
某办公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 达到预定混凝土强度拆除楼板模板时,发 现板上有无数走向不规则的微细裂纹,如 图2.16所示。裂缝宽0.05~0.15mm,有时 上下贯通,但其总体特征是板上裂纹多于 板下裂纹
事故 原因 分析

处理 措施
查得施工时的气象条件是:上午9时气温13°C, 风速7m/s,相对湿度40%;中午温度15°C,风 速13m/s(最大瞬时风速达18m/s),相对湿度 29%;下午5时温度11°C,风速11m/s,相对湿 度39%。灌注混凝土就是在这种非常干燥的条 件下进行的。由于异常干燥加上强风影响,故 使得混凝土在凝结后不久即出现裂纹。根据有 关资料记载:当风速为16m/s时,混凝土的蒸发 速度为无风时的4倍;当相对湿度10%时,混凝 土的蒸发速度为相对湿度90%时的9倍以上。根 据这些参数推算,本工程在上述气象条件下的 蒸发速度可达通常条件的8~10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