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知识: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关系
雌激素与孕激素的生成原理

雌激素与孕激素的生成原理
雌激素的生成原理主要是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
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GnRH刺激垂体前叶分泌促性腺激素,如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
FSH和LH则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卵巢。
在卵巢中,FSH与LH作用于卵巢中的卵泡细胞。
FSH作用于卵泡细胞,促进其发育和分裂。
LH作用于合黄体细胞,使之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雌激素主要由卵泡细胞产生,其中主要的雌激素是雌二醇(estradiol)。
雌激素的合成主要包括酪氨酸和苯丙氨酸两种途径。
酪氨酸途径主要由卵泡细胞内的酪氨酸脱羧酶催化酪氨酸生成酪氨酸醇(tyrosol),随后通过酪氨酸醇脱氢酶作用生成激素前体化合物雄酮(androstenedione),最后经雄激素雌二醇酮酶催化生成雌激素。
孕激素主要由合黄体细胞产生,其中主要的孕激素是孕酮(progesterone)。
合黄体细胞在LH的作用下合成和分泌孕酮。
总体来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调动了FSH和LH的分泌,进而刺激卵泡细胞合成雌激素和合黄体细胞合成孕激素。
妇产科护理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必背)

妇产科护理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必背)1.女性青春期开始的重要标志是月经初潮。
青春期是指从月经初潮到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时期。
2.卵巢是妇女性腺器官,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产生卵子和激素。
3.雌激素促进乳腺管的增生,而孕激素则在已有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4.成年妇女的子宫长约7~8cm,重约50g,容积约5ml.5.宫颈宫体相连处称为峡部。
子宫峡部长约lcm。
6.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
每块髋骨又有髂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
7.中骨盆平面横径是指坐骨棘间径,平均值是lOcm。
8.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中卵泡期一般为l0~14天。
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9~10日黄体开始萎缩,黄体期一般为14日。
9.卵巢表面无覆膜.10.正常骨盆的形态是骨盆的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呈纵椭圆形,出口平面呈两个不同平面的三角形。
11.骨盆的两对重要韧带: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骶棘韧带宽度即坐骨切迹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标志。
12.排卵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之前l4日左右。
13.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激素作用.14.下丘脑性调节激素主要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生乳素抑制激素,垂体相关的调节激素包括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属于卵巢分泌的激素。
15.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16.子宫借助于4对韧带以及骨盆底肌肉和筋膜的支托作用,来维持正常的位置.17.圆韧带有维持子宫前倾位的作用。
18.阔韧带维持子宫在盆腔的正中位置。
19.主韧带是固定子宫颈正常位置的重要组织.20.子宫骶骨韧带间接保持子宫于前倾的位置。
21.与女性生殖器官相邻的器官有膀胱、尿道、输尿管、直肠、阑尾.22.受精卵着床后的子宫内膜称蜕膜。
23.血容量于妊娠6周起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时达高峰,约增加35%,维持此水平至分娩。
24.卵子从卵巢排出后,正常受精部位在输卵管壶腹部.25.底蜕膜是与囊胚及滋养层接触的蜕膜。
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1.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
2.使宫颈口松弛;
3.使子宫内膜增生;
4.使子宫发育:增肌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5.促进输卵管发育;
6.乳腺管增生;
7.雌激素对卵巢的卵泡发育是必需的;
8.通过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脑垂体促性激素分泌;
9.促进水纳潴留;
10.钙盐及磷盐方能在骨质中沉积,以维持正常骨质。
孕激素的生理功能:
1.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2.使宫颈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黏稠;
3.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未受精卵着床做准备;
4.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宫缩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及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
5.抑制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和振幅;
6.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发育;
7.孕激素在黄体期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
8.对下丘脑体温中枢有兴奋作用,可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0.3~0.5摄氏度;
9.促进水纳排泄。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孕激素

孕激素孕激素是什么孕激素又称“女性激素”,主要包括黄体酮、异炔诺酮、甲炔诺酮、已酸孕酮等,是促进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类固醇激素。
生殖激素分为两类,一类是雌性激素(又称“动情激素”),另一类是孕激素。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的卵泡细胞等分泌,主要为雌二醇,在肝脏中灭活,转化为雌三醇和雌酮,并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由尿排出,而妊娠期间,胎盘可分泌大量雌三醇。
孕激素是女性甾体激素,由卵巢黄体产生的孕激素是孕酮。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孕激素制剂主要分为天然孕激素和人工合成孕激素两大类。
孕激素的作用在生理上,孕激素的主要作用有:1、使子宫肌肉松弛,活动能力降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低落,降低妊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这种变化,非常有利于孕卵在子宫腔内生长发育,而不至于出现问题;2、孕激素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作好准备;3、孕激素使子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变稠,拉丝度降低;4、抑制输卵管肌肉节律性收缩的振幅;5、孕激素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6、在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7、通过对丘脑下部的负反馈作用,影响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8、孕激素还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起到升温作用,正常妇女在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0.3℃—0.5℃,这种基础体温的改变,可以作为排卵的重要指标,也即排卵前基础体温低,排卵后由于孕激素作用基础体温升高;9、孕激素在新陈代谢方面能促进水与钠的排泄。
从以上的功能可以看出,雌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促使女性生殖器官和乳房的发育,而孕激素则是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它们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另一方面,从子宫的收缩,输卵管的蠕动,子宫颈粘液的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和脱落,以及钠和水的排泄等方面来看,雌激素与孕激素又有拮抗作用。
孕激素测定女性体内孕激素由卵巢、胎盘和肾上腺皮质产生。
孕酮含量随着月经周期性变化而波动,卵泡期孕酮水平极低,排卵后卵巢黄体产生大量孕酮,水平迅速上升,在中期LH峰后的第6~8日血浓度达高峰,月经前4日逐渐下降至卵泡期水平。
女性激素之间的关系

女性激素之间的关系黄体生成素是子宫“成熟”必要的激素,雌激素为受孕所做的准备是----提供充足的血供而黄体酮产生的黏液提供营养雌激素个黄体生成素的作用就是相互对立的。
每一种激素都在制约着对方的平衡,同时共存对于女性来说脂肪不仅产生雌激素并还能储存雌激素,外源性的雌激素和其他毒素也会储存在脂肪中,让脂肪变得不便于身体健康,所以必须先排毒,解毒癌症率增加有一部分原因是雌激素失衡所致,如:宫颈糜烂会导致宫颈癌,子宫内膜增生会导致子宫内膜癌性腺分泌20多种性激素:其中雌激素是女性标志的性激素、雄激素是男性标志的激素孕激素不足---月经提前雌激素不足---月经拖后雌激素在月经形成中、给子宫营养、充盈、排卵期孕激素开始增高、使内膜增厚、盆腔冲血并反馈给大脑、这是大脑发出指令—辙退、雌、孕激素立即失去支撑掉下来---来月经盆腔在冲血时、有炎症的地方厚,脱落不好、月经就点点滴滴炎症{子宫内膜问题}包括子宫息肉和肌瘤宫颈炎症的常见五种表现{体表特征}1、宫颈糜烂2、宫颈纳氏囊肿3、宫颈息肉4、宫颈肥大5、腺管炎症以上五种都可以致癌一下几种情况处理宫颈糜烂三度开花状、上了三次巢宝没效果宫颈表面白色颗粒状、宫颈钙化糜烂是青一块、紫一快、或者是糜烂充血是黑紫色的血就要去医院建议做TCT癌前病变分析1、TCT{细胞分析}检查细胞病变—切片检查{病理分析}检查病变和病变的程度2、HPV{病毒分析}人乳头瘤病毒、引发宫颈癌{高位:16 18 33 31 68 低危:6 11}3、生殖系统的调理要三个月支原体和衣原体区别是化学结构不同,都属病原体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三个方面的感染其中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是有药可治,病毒是无药可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免疫能力提高,加强运动分解,杀死,但,病毒不可以。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

妇产科护理学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学习笔记1.阴道穹窿顶端与子宫直肠陷凹(腹腔最低部分)贴接——>>陷凹有积液时经经阴道后穹窿进行穿刺或引流 2.子宫颈:解剖学内口、峡部、组织学内口、宫颈阴道上部、宫颈阴道部 宫颈外口柱、鳞上皮交界,好发宫颈癌 3.子宫分层:浆膜层 肌 层——内环外纵,中含血管,收缩止血 粘膜层=功能层(周期性脱落)+基底层 4.子宫韧带:阔韧带(中央) 圆韧带、宫骶韧带(前屈) 主韧带(宫颈) 5.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壶腹部(受精) 、伞部 6.盆腔静脉感染易于蔓延:生殖器官周围静脉丛 7.内生殖器官主要受交感、副交感神经神经支配——>>截瘫产妇顺利分娩 8.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 9.假(大)骨盆、真(小)骨盆 10.真骨盆标记:骶骨岬、坐骨棘、耻骨弓 11.生殖系统的临近器官 (1)尿道:阴道前,耻骨联合后 (2)膀胱:子宫与耻骨联合之间 (3)输尿管:穿于阔韧带,与子宫动脉交叉 (4)直肠:前为子宫和阴道 (5)阑尾:①随妊娠月份增加而向外上方移位;②患阑尾炎时可累及子宫附件 12.妇女分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生育期)——围绝经期——老年期 13.月经的临床表现:①11-18 岁;②21-35 天(28 天) ;③30-50ml(超 80 过多) 14.垂体分泌:①促卵泡素(FSH) ;②促黄体生成素(LH) 15.雌激素与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雌激素(E) 子宫平滑肌 卵泡 子宫内膜 输卵管 阴道上皮 乳腺 其他 促进发育 增生 增强上皮活动 加强收缩 角化、增生 乳管增生 促进水钠潴留 骨中钙质沉着 分泌 抑制收缩 脱落 腺泡发育 升高体温 (0.3-0.5℃) 孕激素(P) 松弛16.调节激素的周期性变化特点 (1)促卵泡素(FSH) :排卵前 24H 低峰式分泌,持续 24H 左右持续下降 (2)促黄体生成素(LH) :排卵前 24H 陡峰式分泌,持续 24H 骤降 (3)雌激素(E) :两个高峰(①排卵前;②排卵后 7-8 天,黄体成熟) (4)孕激素(P):排卵后 7-8 天,黄体成熟达到高峰 17.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增殖期(D5-14,卵巢卵泡期) : (2)分泌期(D15-28) ,卵巢黄体期: (3)月经期(D1-4) 18.子宫颈的变化 (1)随雌激素水平增高,宫颈粘液分泌增多、变稀薄透明、利于精子通行 (2)涂片 羊齿植物叶状结晶:月经周期 D6-7 出现,排卵前最典型第三章 病史采集与检查 第四章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1.受精与着床 (1)受精:①部位(输卵管峡部与壶腹部连接处) ;②时间(排卵后 12H 内,过程 24H) (2)受精卵的输送与发育:①桑葚胚(受精后 3 日,16 细胞) ;②晚期囊胚(受精后 5-6 日) (3)着床:受精后 6-7 日开始,11-12 日结束 (4)蜕膜形成:蜕膜=底蜕膜+包蜕膜+真蜕膜 2.胎儿附属物:胎盘,胎膜,脐带,羊水 (1)胎盘=羊膜+叶状绒毛膜(固定绒毛、游离绒毛)+底蜕膜(绒毛间隙充满母血,两套血液循环系统) ,足月 胎儿体重 1/6 (2)胎膜=绒毛膜+羊膜 (3)脐带:30-70cm(均 55cm) ,1 条脐静脉 2 条脐动脉 (4)羊水:1000——1500ml ①使胚胎自由活动、防止胎体粘连、防止胎儿受损、利于胎儿体液平衡 ②减少胎动给母体的不适、临产时使压力均匀分布、临产后前羊水囊扩张宫颈口及阴道、破膜后冲洗并减少感 染 3.胎盘的功能 (1)气体交换 (2)营养物质供应 (3)排出胎儿代谢产物 (4)防御功能 (5)合成功能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受精后 10 日左右可测得,诊断早孕敏感方法之一 4.胎儿发育:8 周末,心脏形成且搏动——>16 周末,孕妇自觉有胎动——>20 周末,可听到胎心音——>36 周 末,早产基本可存活 5.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1)生殖系统 ①子宫:a.晚期右旋; c.子宫峡临产时 7-10cm; ③阴道着色、增厚、皱襞增多 ④外阴色素沉着 (2)乳房:蒙氏结节(乳晕上皮脂腺肥大) (3)循环系统: ①心博出量和血容量至妊娠 32-34 周达到高峰 ②合并心脏病孕妇防止心衰:a.妊娠 32-34 周;b.分娩期;c.产褥期最初 3 日之内 ③痔、静脉血栓、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④妊娠中晚期补充铁剂,预防缺铁性贫血; 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4)泌尿系统:①肾血流量、肾小球率过滤增加;②尿糖;③多夜尿、尿频、右侧肾盂肾炎 (5)呼吸系统:①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②平卧后呼吸困难 b.12-14 周,出现不规则无痛性收缩; d.子宫颈出现粘液栓与假性糜烂②卵巢:10 周后,黄体功能(分泌雌、孕激素)由胎盘取代(6)消化系统:①早孕反应(始于停经 6 周左右,止于妊娠 12 周左右) ;②牙龈出血、上腹饱胀、胃灼热 (7)内分泌系统:①希恩综合征(产后有出血性休克者,可使增生、肥大的垂体缺血、坏死) ;②性腺激素分 泌减少,无卵泡成熟发育与排卵 (8)皮肤:黑色素增加 (9)新陈代谢:①体重均增 12.5kg;②妊娠后 3 月补充维生素及钙 6.妊娠诊断 (1)早期妊娠诊断 ①病史:a.停经 b. 早孕反应(morning sicknes) :妊娠期妇女在停经 6 周左右出现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喜酸或 偏食,可能与体内 HCG 增多、胃酸分泌减少及胃排空时间延长有关,一般于怀孕 12 周自动消失。
《妇产科护理学》重难点分析(1)

《妇产科护理学》重难点分析(1)甘强1、简述女性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
(1)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行经期子宫内膜功能层剥落,随月经血排出,仅留下子宫内膜的基底层。
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很快修复,呈增生期变化。
排卵后,破裂的卵泡转为黄体,分泌孕激素与雌激素。
受孕激素影响,子宫内膜在增生期的基础上,出现分泌期的变化。
如果未发生妊娠,黄体于排卵后第9~10天开始萎缩,体内雌、孕激素量急促下降,大约在排卵后第14日,子宫内膜因失去性激素的支持,发生缺血、坏死、脱落而月经来潮。
随后卵巢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一个周期。
(2)子宫颈的变化:受雌、孕激素的影响,子宫颈内膜也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随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宫颈粘液分泌量也逐渐增多,并变稀薄,有利于精于通行。
于排卵前粘液拉丝可长达10cm以上,粘液涂片可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
排卵后,受孕激素影响,粘液分泌量减少,变混浊、粘稠。
(3)输卵管的变化:在雌、孕激素作用下,输卵管粘膜也发生周期性变化,但不如子宫内膜明显。
(4)阴道粘膜的变化:受雌激素影响,阴遭粘膜上皮增生,表层细胞角化,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糖原,被阴道杆菌分解成乳酸,使阴道保持酸性环境。
2、胎盘有哪些功能?胎盘的功能极其复杂,其主要功能有:(1)气体交换:在胎盘中通过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以保证胎儿氧气需要。
(2)供应营养:将营养物质输送人胎儿血中,同时使物质结构发生改变适合胎儿需要。
(3)排山代谢产物:胎儿的代谢产物,经胎盘渗入母血,然后排出。
(4)防御功能:胎盘有一定的屏障作用,但各种病毒及小分子量的药物,均可通过胎盘,而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
(5)免疫功能:产生—‘些纤维蛋白样物质和酶,避免免疫排斥的发生。
(6)内分泌功能:胎盘可合成蛋白激素、甾体激素和某些酶。
蛋白激素主要包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胎盘生乳素等;甾体激素主要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等;酶;胎盘还可以合成某些酶。
其中,催产素酶可能使催产素灭活,起到维持妊娠的作用。
妇产科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1.异常子宫出血(AUB):凡不符合正常月经标准的均属.2。
功血:由生殖内分泌轴功能失调造成的异常子宫出血,排除周身及生殖道器质性病变和妊娠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根据排卵的有无分为:无排卵型和排卵型。
3。
正常月经:周期24—35⽇,经期持续2—7天,平均失⽇量20—60ml。
4。
绝经综合征: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5。
绝经过渡期: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直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6。
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
起点:40岁以上女性,10个月内≥2次邻近月经周期与原有周期比较时间相差7天以上。
7.绝经:月经永久性停止,卵巢功能衰退,月经停止1年以上,回顾性诊断,排除其他继发闭经原因。
8。
痛经: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9.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placenta previa)。
10。
不孕症:是指育龄夫妇在无避孕情况下,有正常性生活同居1年或以上而未妊娠者。
11.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指对配子、胚胎或基因物质进行体内外系统操作获得生命的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及其衍生技术两大类。
12。
人工授精:指用非性交方式将精子注入女性生殖道以获得妊娠,根据精子来源分为夫精人工授精及供精人工授精。
13。
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阴道分娩500ml、剖宫产1000ml。
14.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种植、侵蚀、转移。
15。
SGA:出生体重低于同孕龄正常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或低于同孕龄平均体重的两个标准差的新生儿。
16.胎儿生长受限(FGR):又称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是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 age ,SGA)的一种—-由于某些病理因素而未达到其应有的生长潜力的胎儿.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学基础知识: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关系
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关系是妇科常见的考点,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其经常出现在考题中,掌握好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做题。
首先我们一起看一道题目:
1.【单选题】在以下各项中,哪项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协同作用的是:
A.子宫收缩
B.乳房发育
C.输卵管蠕动
D.子宫颈黏液的变化
1.【答案】B。
解析:孕激素与雌激素有协同和拮抗两方面的生理作用。
其中协同作用表现在对乳房的作用上。
孕激素与雌激素协同作用,使乳腺腺泡增生发育。
可以看出,这一类考题都是以直接提问的形式出现的,属于一种区分归纳型题,所以只要知道雌激素和孕激素作用的区分,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主要由卵巢合成、分泌。
同时,卵巢还能分泌少量的雄激素。
一般认为,排卵前的雌激素主要由卵泡内膜分泌,排卵后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主要由黄体细胞分泌,其分泌的功能随着卵巢功能周期性变化而波动。
卵巢主要合成雌二醇和雌酮两种雌激素。
雌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
1)促使子宫内膜发育,肌肉变厚,血运增加,并使子宫收缩力增强,增加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2)使子宫内膜增生。
3)使子宫颈口松弛,宫颈粘液分泌增加,质变稀薄,易拉成丝状。
4)促进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阴唇发育丰满。
6)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7)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
8)雌激素对卵泡的发育是必需的,从始基卵泡发育到成熟卵泡,起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卵巢积储胆固醇。
9)通过对丘脑下部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10)对新陈代谢有一定作用,促进钠与水的潴留,在脂肪代谢方面,总胆固醇有下降趋势,β-脂蛋白减少,胆固醇与磷脂比例下降,有利于防止冠状动脉硬化症。
11)对骨骺能促进骨中钙的沉积,青春期在雌激素影响下可使骨骼闭合。
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缺乏而发生骨质疏松。
孕酮是卵巢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孕激素,在排卵前孕酮的产生每天为2~3mg,主要来自肾上腺。
排卵后,上升为每天20~30mg,绝大部分由卵巢内黄体分泌。
孕激素的主要作用有:
1)使子宫肌肉松弛,活动能力降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低落,降低妊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有利于孕卵在子宫腔内生长发育。
2)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作好准备。
3)使子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变稠,拉丝度降低。
4)抑制输卵管肌肉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
6)在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
7)通过对丘脑下部的负反馈作用,影响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8)孕激素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起到升温作用,正常妇女在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0.3℃~0.5℃,这种基础体温的改变,可以作为排卵的重要指标,也即排卵前基础体温低,排卵后由于孕激素作用基础体温升高。
9)孕激素在新陈代谢方面能促进水与钠的排泄。
从以上的功能可以看出,雌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而孕激素则是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它们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两者之间有协同作用;另一方面,从子宫的收缩,输卵管的蠕动,子宫颈粘液的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和脱落,以及钠和水的排泄等方面来看,雌激素与孕激素又有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