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孕激素生理作用表1

合集下载

雌激素调节作用机制

雌激素调节作用机制

雌激素受体概述
核受体
核受体是调节基因转录的重要蛋白质,可以结合并激活或抑制DNA转录,从而 调节下游蛋白质的表达。
膜受体
膜受体是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以感知外部信号并传递到细胞内,触发一 系列生物化学反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雌激素受体的调节机制
01
02
03
转录水平调节
雌激素可以与核受体结合 ,影响DNA的转录过程, 从而调节特定蛋白质的表 达。
雌激素调节作用机制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雌激素概述 • 雌激素受体及其调节机制 • 雌激素对生殖系统的调节作用 • 雌激素对其他系统的调节作用 • 雌激素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 结论与展望
01
雌激素概述
雌激素的种类和来源
种类
雌激素主要包括雌二醇、雌酮和 雌三醇,其中雌二醇是活性最强 的雌激素。
来源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同时肾 上腺和某些脂肪组织也能分泌少 量雌激素。
雌激素的合成和代谢
合成
雌激素的合成主要在卵巢的卵泡内膜 细胞和黄体中完成,需要经过多个酶 促反应步骤。
代谢
雌激素在肝脏、肾脏等器官中经过代 谢和排泄,最终排出体外。
雌激素的生理功能
促进骨细胞活动
维持女性生殖功能
雌激素能够维持女性的生殖功能 ,包括月经周期、排卵等。
翻译后修饰
雌激素也可以通过影响蛋 白质的翻译后修饰过程, 如磷酸化、糖基化等,来 调节蛋白质的功能。
信号转导通路
膜受体可以感知雌激素信 号,并通过激活特定的信 号转导通路来调节细胞内 的生物化学反应。
雌激素能够促进骨细胞的活动, 维持骨骼的健康。
促进脂肪代谢

母性效应生物知识点总结

母性效应生物知识点总结

母性效应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体内母性激素的作用1. 雌激素雌激素是一类重要的性激素,对雌性动物的生殖系统和生殖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在怀孕和哺乳期间,雌激素水平会大幅上升,这对母性行为的发生和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雌激素能够促进乳腺的发育,增加母亲对幼崽的关注和保护。

2. 孕激素孕激素是另一种重要的性激素,也是在怀孕期间大量分泌的激素之一。

孕激素能够调节母体对胎儿的免疫反应,使母体不会将胎儿当作外来物质而排斥。

此外,孕激素还能够影响母性行为的产生和维持,使母亲对幼崽表现出更多的关怀和保护。

3. 催产素催产素是一种由垂体后叶释放的荷尔蒙,对分娩和哺乳期有重要作用。

催产素能够促进子宫收缩,从而帮助顺利产下幼崽。

同时,催产素还能够影响母亲对幼崽的抚养行为,加强母性行为的发生和保持。

以上是一些生物体内母性激素的作用,这些激素能够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影响母性行为的表达和维持。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激素对不同动物种类的母性行为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表现出不同的功能。

二、神经系统和母性行为1. 杏仁核杏仁核是大脑中的重要结构之一,与情绪调节和应激反应密切相关。

最近的研究表明,杏仁核还与母性行为有着密切关联。

一些实验发现,小鼠母性行为的发生和维持与杏仁核内的神经元活动有关。

这一结果表明,杏仁核可能是调节母性行为的一个重要脑区。

2. 海马回海马回是大脑中的另一个重要结构,对记忆和空间定向有重要作用。

最近的研究发现,海马回与母性行为的表达和记忆有密切关联。

实验发现,海马回的损毁会导致母鼠丧失对幼崽的抚养行为,表明海马回在母性行为的发生和维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 下丘脑下丘脑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中枢,也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研究表明,下丘脑中的一些神经元能够调节母性行为的表达,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和神经传导来影响母性行为的产生和维持。

以上是一些关于神经系统与母性行为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母性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神经系统中的一些结构和神经元能够调节母性行为的发生和维持。

孕激素

孕激素

是老年女性慢性疾病的原因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
是一个需要解决也可以解决的医疗问题
中国人口总数:1,3000,000,000 50岁以上所占比率:12.88% 绝经人口约:167,440,000 人口数 年龄
50-54 55-59
百分比 女
614170 445014
总数
1236929 907435


子宫内膜修复法
子宫内膜萎缩法
刮宫止血( 更年期首选)

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无排卵性功血的处理
-内膜脱落法
目的:子宫内膜全部脱落后再次生长止血(药物刮
宫法)
适用于血色素高于7-8g,没有贫血症状的患者 方法:黄体酮20mg/日(3-5天)或地屈孕酮20mg/日
(7-10天)
无排卵性功血的处理
孕激素周期治疗
(周期/1~2个月)
甲羟孕酮10mg~20mg/天 ×20~28天
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平均出血时间
治疗前后
92 % 95 %
3天 5天
NS NS
Battino S, et al. Invest 1996;42:113-6

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1.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
2.使宫颈口松弛;
3.使子宫内膜增生;
4.使子宫发育:增肌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5.促进输卵管发育;
6.乳腺管增生;
7.雌激素对卵巢的卵泡发育是必需的;
8.通过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脑垂体促性激素分泌;
9.促进水纳潴留;
10.钙盐及磷盐方能在骨质中沉积,以维持正常骨质。

孕激素的生理功能:
1.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2.使宫颈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黏稠;
3.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未受精卵着床做准备;
4.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宫缩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及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
5.抑制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和振幅;
6.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发育;
7.孕激素在黄体期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
8.对下丘脑体温中枢有兴奋作用,可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0.3~0.5摄氏度;
9.促进水纳排泄。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妇产科学复习重点笔记

妇产科学复习重点笔记

第一节骨盆一、骨盆的类型:分四种类型(一)女型(gynecoid type):入口呈横椭圆形,入口横径>前后径,耻骨弓较宽,两侧坐骨棘间径≥10cm。

最常见,为女性正常骨盆.(二)扁平型(platypelloid type):入口前后径短而横径长,呈扁椭圆形。

骶骨直向后翘或深弧形,骨盆浅,较常见。

(三)类人猿型(anthropoid type):入口呈长椭圆形,入口、中骨盆和出口横径均较短,前后径长.两侧壁稍内聚,坐骨棘较突出,骶骨向后倾斜,故骨盆前部较窄而后部较宽。

骶骨较直,骨盆深。

较少见。

(四)男型(android type):骨盆入口呈三角形,两侧壁内聚,坐骨棘突出,耻骨弓窄,坐骨切迹窄呈高弓形,骶骨较直而前倾,出口后矢状径较短。

骨盆呈漏斗形,常造成难产。

临床上所见多混合型骨盆。

骨盆的形态、大小与种族差异以及生长发育还受遗传、营养和激素的影响。

二、骨盆平面和径线(一)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前:耻骨联合上缘两侧:髂耻缘后:骶岬上缘4条径线。

(1)入口前后径(真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正常值平均11cm。

(2)入口横径:两侧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正常值平均13cm。

考乐网,医师考试专业网站(3)入口斜径:骶髂关节至对侧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斜径,正常平均12.75cm.左右各一。

(二)中骨盆平面为骨盆最小平面.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方为骶骨下端.2条径线。

(1)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正常值平均11.5cm。

(2)中骨盆横径:(坐骨棘间径)。

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平均10cm。

(三)骨盆出口平面由两个不同平面的三角形所组成。

底边:坐骨结节间径。

前三角平面顶端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耻骨降支。

后三角平面顶端为骶尾关节,两侧为骶结节韧带。

本文来自于〈考乐网。

出口平面有4条径线:(1)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正常值平均11。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4、 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5、雄激素
女性体内的雄激素包括睾酮、雄烯二 酮和脱氢表雄酮,主要来自肾上腺,少 量来自卵巢。 排卵前雄激素 促使非优势卵泡闭锁, 又可增强性欲。
1.对女性生殖系统:促进阴毛、 腋毛的生长和阴唇、阴蒂的发育, 抑制阴道上皮的增生和角化,减 缓子宫的发育和内膜的增殖。 2.对机体代谢的作用:促进蛋 白质合成、肌肉生长和长骨基质生长, 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在性成熟 后可使骨骺闭合、生长停止。 3.可能与性欲有关,雄激素过高可出 现男性化体征。
在血液中与β 球蛋白、 2、雌、孕 白蛋白结合而存在, 主要在肝内进行降解, 激素的代谢 然后再排出体外。
孕激素:
在血液中主要与蛋白 相结合的状态存在, 主要在肝内降解,然 后再排出体外。
雌激素:卵泡开始发育时,雌激素分泌量少,
卵泡渐趋成熟时,雌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卵前形成一 高峰,排卵后分泌稍减少,约在排卵后7—8天黄体成 熟时,形成又一次高峰。黄体萎缩时,雌激素分泌量 下降。
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4天,子宫内膜的特点为脱落与出血
(月经来潮期)
【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变化】
1、阴道粘膜的周期性变化
排卵前, 阴道底层细胞增生→中层与表层细胞→ 表层细胞出现角化 排卵后, 表层细胞大量脱落
2、宫颈粘液的周期性变化
月经刚干净,宫颈粘液很少,随雌激素增加,宫颈粘液分 泌量逐渐增多、变稀,不典型羊齿状结晶。排卵期,粘液 量多,宫颈粘液拉丝度在10cm以上,出现典型的羊齿状结 晶。排卵后,受孕激素影响,宫颈粘液减少、变稠,羊齿 状结晶变不典型;月经周期第22天无羊齿状结晶,成为椭 圆体。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
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5—14天,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逐渐 变厚,细胞增生(卵泡发育成熟阶段) 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排卵后在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

雌孕激素生理作用表1

雌孕激素生理作用表1
①促进水钠潴留
②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中胆固醇水平。
③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促进水钠排泄
11
体温
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临床上可以以此作为判断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
①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生修复;孕激素限制子宫内膜增生,并使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
②子宫收缩
③输卵管蠕动
④宫颈黏液变化
⑤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和脱落。
⑥钠和水的潴留与排泄等。
2
子宫内膜
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生、修复。
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
3
宫颈
①使宫颈口松弛、扩张
②使宫颈粘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富有弹性,易拉成丝状
①使宫颈口闭合
②使宫颈粘液分泌减少,性状变粘稠。
4
输卵管
①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上皮的分泌活动
②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抑制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
阴道上皮
1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粘膜变厚
② 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使阴道维持酸性环境。
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6
外生殖器
使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增加
7
第二素
孕激素
雌孕激素协同作用
雌孕激素
拮抗作用
1
子宫肌
①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
②促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
③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
孕激素在雌激素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
①促使乳腺管增生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主要为雌二醇(estradiol,E2),孕激素主要为孕酮(progesterone,P)。

此外,卵巢还分泌少量的雄激素。

雌二醇是C-18类固醇激素,孕酮是C-21类固醇激素。

血中70%雌二醇与SHBG结合,25%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其余为游离型;孕酮在血中约有48%与CBG结合,约有50%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其余为游离型,雌二醇和孕酮主要在肝降解,雌三醇是雌二醇主要代谢产物,而孕二醇是孕酮的主要降解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随尿排出体外。

下面简述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一)雌激素雌激素主要的作用是促进女性生死器官的发主育和副性征的出现,并维持在正常状态。

此外,雌激素对代谢也有明显的影响1.对生殖器官的作用雌激素与卵巢、输卵管、子宫以及阴道粘膜上靶细胞受体结合,引起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合成增加,促进细胞分裂与生长,从而使上述这些靶器官生长发育,并维持其正常功能。

如在青春期前雌激素过少,则生殖器官不能正常发育;雌激素过多,则会出现早熟现象。

(1)卵巢:雌激素除了通过反馈调节经下丘脑-垂全间接影响卵巢活动外,对卵巢也有直接作用。

实验证明,卵巢组织培养时,雌激素可加速其生长,雌激素可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FSH在雌激素的协同下,诱发并增加卵泡上LH受体,从而使卵泡对LH的敏感性增加。

可见,排卵前的雌激素高峰一方面通过正反馈诱导LH峰的出现;另一方面协同FSH使卵泡上的LH受体增加,有利于LH与期受体结合,并诱发排卵。

因此,雌激素是卵泡发育成熟并抑卵不可缺少的调节因素。

(2)输卵管:雌激素促进输卵管上皮细胞增生,分泌细胞、纤毛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活动增强促进输卵管运动,有利于精子与卵子的运行。

(3)子宫:雌激素促进子宫发育,内膜发生增生期的变化。

雌激素也促进子宫肌的增生,使肌细胞内肌纤蛋白和肌凝蛋白的含量增加。

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肌的兴奋性增高,提高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使宫颈口闭合
②使宫颈粘液分泌减少,性状变粘稠。
4
输卵管
①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上皮的分泌活动
②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抑制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
阴道上皮
1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粘膜变厚
②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使阴道维持酸性环境。
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6
外生殖器
使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增加
7
第二性征
雌孕激素生理作用表1
雌激素
孕激素
雌孕激素协同作用
雌孕激素
拮抗作用
1
子宫肌
①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
②促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
③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
孕激素在雌激素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
①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生修复;孕激素限制子宫内膜增生,并使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
②子宫收缩
③输卵管蠕动
④宫颈黏液变化
⑤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和脱落。
⑥钠和水的潴留与排泄等。
2
子宫内膜
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生、修复。
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

宫颈
①使宫颈口松弛、扩张
②使宫颈粘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富有弹性,易拉成丝状
①促使乳腺管增生
②促使乳头乳晕着色
③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
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8
卵巢
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9
下丘脑、垂体
通过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①在月经中期有增强雌激素对垂体LH排卵峰释放的正反馈作用。
②在黄体期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
10
代谢作用
①促进水钠潴留
②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中胆固醇水平。
③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促进水钠排泄
11
体温
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5℃。临床上可以以此作为判断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