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区土壤中的硒
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硒

土壤中的硒在微生物和化学作用下 会发生形态转化,影响其生物有效 性。
土壤中硒的含量与分布
土 壤中硒的含量存在显著差 异。
分布规律
土壤中硒的分布受到气候、 地形、母质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
富硒土壤
部分地区存在天然富硒土 壤,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 态价值。
03 植物对硒的吸收与利用
硒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分布不均
硒在地壳中的含量非常低,且分布不均,导致不同地区土壤中的硒含量差异很 大。
富硒土壤
一些地区由于地质条件特殊,土壤中的硒含量较高,这些地区被称为富硒土壤。
硒的生理作用与健康影响
生理作用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 挥着重要作用。
健康影响
适量摄入硒对预防某些疾病,如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具有积 极作用。
适量的硒可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提高土壤的肥力。
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适量的硒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降低土壤污染的 风险。
05 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研 究方法与展望
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研究方法
土壤硒含量的测定
通过化学分析法、原子吸收光 谱法、原子荧光法等手段测定 土壤中硒的含量,了解土壤硒 的分布和丰度。
运输途径
吸收的硒通过植物的木质部输送到地上部分,参与植 物的生理活动。
分布规律
不同植物对硒的积累和分布能力不同,通常在叶片、 茎和根部有不同程度的积累。
富集植物
某些植物对硒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被称为“硒指示 植物”。
植物对硒的利用与需求
生理需求
01
适量的硒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如提高抗逆性和
探索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高效利用途径
土壤富硒标准

土壤富硒标准
嘿,咱今儿就来唠唠这土壤富硒标准的事儿!
你说这硒啊,那可真是个宝贝哩!就好像咱生活里的那一味特别的调料,少了它,总觉得缺了点啥。
土壤要是富含硒,那可就像给土地穿上了一件金光闪闪的铠甲呀!
你想想看,咱平时吃的那些蔬菜水果,要是从富硒土壤里长出来的,那营养得多丰富啊!这就好比是给身体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
这硒元素啊,对咱人体的好处可多了去了,能抗氧化、提高免疫力,让咱身体棒棒的,就像给身体加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那怎么判断土壤是不是富硒呢?这可得有点讲究了。
咱不能光凭眼睛看呀,那可看不出来。
就好像你不能光看一个人长得壮实就说他身体一定好,还得看内在呢!得用专门的仪器去检测,看看这硒的含量到底够不够。
要是含量达标了,那这片土壤可就值钱啦!
咱再打个比方,这富硒土壤就像是一个宝藏,得用心去挖掘、去发现。
要是你随随便便就对待它,那可不行!就像你有个宝贝疙瘩,你不珍惜,那不是浪费嘛!咱得好好利用这富硒土壤,让它长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来,造福咱老百姓。
你说这要是咱自己家有块富硒土壤的地,那得多让人羡慕啊!种出来的东西肯定抢手,说不定还能卖个好价钱呢!这可不光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咱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着想啊!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土壤富硒标准,它可是关系到咱生活的方方面面呢!要是咱都不重视,那不是太可惜了吗?咱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这片土地,让它源源不断地给我们带来健康和财富。
所以说啊,这土壤富硒标准真的很重要!咱可得把它当回事儿,好好研究研究,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光彩!别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呀,那可就晚啦!现在就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守护这片富硒的土地吧!。
我国富硒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进展分析

我国富硒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进展分析戴光忠【摘要】首先介绍我国富硒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进展,然后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设性建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30【总页数】4页(P12140-12143)【关键词】农业地质;农业地质环境;富硒土壤;调查进展;中国【作者】戴光忠【作者单位】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湖北恩施4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0.1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1]。
因此,地质工作者就必须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地质工作服务功能,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服务。
地质工作服务于农业领域的需要,形成了生态农业地质学[2]。
该学科研究方向主要有3个:①研究开发或改良各种适宜地质环境的农作物;②研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对策;③评价区域农业生态地质条件,揭示各种名、特、优农林生物产品的最佳生态地质环境,以及为发展区域农林产品,对地球表生带进行最佳改造和利用。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是为查明土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3]。
其中,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是其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当前民生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4]。
硒(Se)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第3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5],缺硒能导致癌症、肝病、心血管病、糖尿病、前列腺病、白内障等40多种疾病,间接导致400多种疾病。
因此,富硒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是农业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国最早发现有富硒农业地质环境的有湖北恩施州[6]、陕西紫阳县[7]、贵州开阳县与凤冈县等[8]、安徽石台县[9]。
近期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了一些富硒农业地质环境。
笔者将分析我国富硒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的进展。
1 我国富硒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进展我国富硒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程度分3种:一是零星的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二是小比例尺(1∶250 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三是大比例尺(1∶50 000万或1∶10 000)农业地质环境调查。
西安地区硒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农业应用初探

西安地区硒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农业应用初探王杰杰;张志敏;王会锋;闫江涛;王明霞;卢婷;尹宗义;任蕊;张清胜【摘要】硒是具多功能的生命必需微量元素.以西安地区土壤中硒元素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少量农作物中硒元素分析结果,对调查区进行硒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农业应用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硒元素浓度相对陕西土壤硒元素浓度富集,高背景主要分布在调查区的冲洪积平原地区.根据土壤的健康元素分级标准将调查区土壤硒分为四级,其中二级土壤是富硒地区,占地面积为760.46km2,占全区比例为5.63%,主要分布在三原县以及华县地区.选定三原县为典型地区开展农作物中硒元素初步研究,认为三原地区适合进行富硒农产品的推广.【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7(000)032【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西安地区;硒元素;地球化学;农业应用【作者】王杰杰;张志敏;王会锋;闫江涛;王明霞;卢婷;尹宗义;任蕊;张清胜【作者单位】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 710068;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 710068;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 710068;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 710068;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 710068;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 710068;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 710068;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 710068;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 710068【正文语种】中文硒是具多功能的生命必需微量元素,为人类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防止许多疾病所必需。
硒的营养价值很高,具抗衰老,防癌,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拮抗有害重金属等作用,以及调节维生素A、C、E、K、调节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和增强生殖功能的效用。
地方性缺硒可能导致以上功能的不足,甚至患克山病等地方病。
关中地区存在大骨节病的高发区[1],如渭南、华县、灞桥、临潼县、周至县、三原县等地,克山病在陕西省分布比较广泛[2]。
三原—阎良地区富硒土壤中硒形态特征研究

三原—阎良地区富硒土壤中硒形态特征研究作者:尹宗义任蕊晁旭尹博陈恩科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年第02期摘要:土壤硒的丰缺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密切相关,依据李家熙的土壤硒含量划分标准,三原-阎良地区存在大量中硒土壤(0.2~0.4mg/kg)和富硒土壤(>0.4mg/kg)。
通过研究认为农作物硒含量与富硒土壤关系密切。
褐土、新积土中硒形态分析表明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强有机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水溶态占全硒量的50%以上,硒含量变化为:褐土>新积土。
统计分析表明土壤pH值增高(pH>7.7)硒含量相应增高,当土壤pH值增高到8.9以后,土壤硒含量有下降趋势。
硒强有机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含量受pH值控制,随土壤pH值增高有下降趋势,水溶态则不受影响。
关键词:富硒土壤;硒赋存形态;pH值;微量元素硒是生态环境中重要的微量元素,环境中硒过量或缺乏均会导致机体生产疾病,最新研究硒能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机能,预防和抑制镉、砷、汞、银等有害元素对机体的伤害。
硒是半金属,性质与硫相似。
自然界未见独立矿床,主要赋存与硫化物矿床及辉钼矿、铀矿中[1],通常硒以无机态硒(-2,0,+2,+4,+6价)和有机态硒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硒在地壳中的丰度为0.13×10-6[2],全国土壤A层和C层背景值分别为0.290mg/kg,0.246 mg/kg;陕西省土壤A层和C层背景值分别为0.115 mg/kg,0.061mg/kg[3]。
李家熙等[4]将土壤硒含量分为低硒土壤(0.1~0.2mg/kg)、中硒土壤(0.2~0.4mg/kg)和富硒土壤(>0.4mg/kg)。
依据1:25万陕西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西安地区)成果,陕西省人民政府在三原-阎良地区开展了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1:5万《关中-天水经济区(关中盆地)富硒区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本文综合项目土壤硒、环境质量、植物富硒能力等调查成果,主要分析阐述了土壤中硒的各形态含量随土壤的pH值、土壤类型的不同而变化,土壤硒七个形态中植物仅吸收硒的有机态和水溶态[5]。
典型富硒区岩石土壤植物中硒的赋存状态及环境行为研究

典型富硒区岩石土壤植物中硒的赋存状态及环境行为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典型富硒区岩石、土壤和植物中硒的赋存状态及其环境行为。
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营养元素。
然而,硒的过量或不足都可能对人体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硒在自然环境中的赋存状态及其环境行为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硒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择典型富硒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石、土壤和植物中硒的含量、形态分布及其迁移转化规律进行系统分析,揭示硒在这些环境介质中的赋存状态及其环境行为。
研究内容包括:岩石中硒的地球化学特征,土壤中硒的形态分布、迁移转化及影响因素,植物对硒的吸收、转运和富集机制,以及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环境行为。
通过对典型富硒区岩石、土壤和植物中硒的赋存状态及环境行为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合理开发和利用硒资源,提高农产品硒含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硒元素地球化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理论体系。
二、研究区域概况本研究选取了中国典型的富硒区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地区因地质背景特殊,土壤中硒元素含量丰富,形成了独特的富硒生态环境。
研究区域地理位置分布广泛,包括南方湿润气候区和北方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涵盖了多种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在地理位置上,研究区域主要位于我国的一些硒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湖南、湖北、陕西、四川等地。
这些地区的硒含量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硒元素的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气候方面,研究区域的气候类型多样,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干旱半干旱气候等。
这些不同的气候条件对土壤中硒的赋存状态和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类型上,研究区域内的土壤类型丰富多样,包括黄壤、红壤、棕壤、黑土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硒的吸附、解吸和迁移转化等环境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
土壤中全硒的测定

土壤中全硒的测定1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规定,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
本标准所述溶液如未指明溶剂,均系水溶液。
1.1 水,GB/T 6682 二级。
1.2 硝酸,优级纯,ρ(HNO3)约为1.42 g/mL。
1.3 高氯酸,优级纯,ρ(HClO4)约为1.60 g/mL。
1.4 盐酸,优级纯,ρ(HCl)约为1.19 g/mL。
1.5 硼氢化钾碱性溶液:8 g/L称取2 g氢氧化钠溶于200 mL水中,加入4 g硼氢化钾,搅拌至溶解完全,加水至500 mL,用定性滤纸过滤,贮存于塑料瓶中备用。
1.6 硼氢化钠溶液10 g/L称取1g硼氢化钠(NaBH4)和0.5 g氢氧化钠溶于去离子水,稀释至100 mL (现配现用)。
1.7 环己烷:ρ为(0.778~0.80)g/mL。
1.8 硝酸-高氯酸混合酸:硝酸(优级纯)V1,高氯酸V2,V1+V2=3+2。
1.9 硫酸溶液:优级纯(1+1)。
1.10 盐酸溶液:优级纯,(1+1)。
1.11 盐酸溶液:c(HCl)=0.1 mol/L。
1.12 碳酸氢钠溶液:c(NaHCO3)=0.5 mol/L。
1.13 氨水溶液:1+1。
1.14 盐酸羟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溶液。
称取10g EDTA溶于500 mL水中,加入25 g盐酸羟胺,使其溶解,用水稀释至1000 mL。
1.15 2,3-二氨基萘溶液(暗室中配置):1 g/L。
称取0.1 g 2,3-二氨基萘于150 ml烧杯中,加入100 ml盐酸溶液(1.11)使其溶解,转移到250 ml分液漏斗,加入20 ml环己烷(1.7)振荡1 min,待分层后弃去环己烷,水相重复用环己烷处理3-4次。
水相放入棕色甁中,上面加盖约1 cm厚的环己烷,于暗处置冰箱保存。
必要时再纯化一次。
1.16 硒标准储备液:ρ(Se)=100 mg/L。
精确称取0.1000 g 元素硒(光谱级),溶于少量硝酸(1.2)中,加2 ml高氯酸(1.3),置沸水浴中加热3-4 h,蒸去硝酸,冷却后加入8.4 ml盐酸(1.4),再置沸水浴中煮5 min。
石泉县中部地区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doi:10.11838/sfsc.1673-6257.20534石泉县中部地区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郑新如1,潘爱芳1*,马润勇2,魏萌初1(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2.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摘 要:石泉县是我国富硒(Se)的重点地区,研究其土壤Se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开发富硒土地,以1个·km-2的采样密度对石泉县研究区土壤的Se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石泉县研究区表层土壤中Se含量为0.06~12.8 mg·kg-1,平均值为0.678 mg·kg-1,以足Se(0.175~0.40 mg·kg-1)或富Se(0.40~3 mg·kg-1)为主,其分布面积达到80.28%,Se中毒(>3 mg·kg-1)区域仅为3.83%,缺Se(<0.175 mg·kg-1)面积仅为15.88%。
成土母质是影响石泉县Se含量的主要因素,高Se土壤主要分布在以页岩、板岩为母质的古生代地层区;Se含量与主要重金属As、Cd、Cr、Cu、Hg、Ni、Zn、Pb等元素存在着较强的伴生关系;海拔、坡度等地形地貌因素对Se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另外,Se含量与pH 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与Mg、Al、Fe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K关系不显著。
关键词:土壤硒;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石泉县硒(Se)是人体和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具有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1-2],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获得了“生命保护剂”“天然解毒剂”“抗癌之王”等美誉[3]。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贫硒,中国土壤A层Se背景值为0.29 mg·kg-1[4],72%的县市低硒或缺硒,而少量地区硒元素过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