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到郊外去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1、《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1949 年10 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
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
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
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 ,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
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
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教学难点: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歌曲表演《郊游》和《山谷回音真好听》教学内容:1.能够有感情地背唱《郊游》和《山谷回音真好听》这两首歌曲。
2.感受不同音乐情绪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变化,根据不同的音乐故事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出发》和《火车咔咔咔》,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体验乐曲的欢快情绪,记忆乐曲主题。
2.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郊游》和《山谷回音真好听》这两首歌曲。
逐步在声音方面对学生提出一定要求,如发声位置和呼吸方法等。
3.通过编创活动《山谷回音》和《开火车》,逐步使学生对创作产生一定的兴趣,并能用重复的手法“创作”4小节旋律或节奏。
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并有感情地背唱歌曲《郊游》和《山谷回音真好听》。
2.欣赏歌曲《出发》和《火车咔咔咔》。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情绪的感受和听辨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
3. 体会通过编创活动《山谷回音》和《开火车》所描述的不同音乐故事,指导学生以歌声表现歌曲中的不同音乐形象和故事的发展。
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CD-ROM,课件,电子琴学生准备:音乐课本,笔和橡皮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周别: 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星期:_____班级: ___________ 教学内容:1.欣赏《出发》2.知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目标:1.聆听管弦乐合奏《出发》,感受并想象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2.记忆乐曲第一主题。
3.能感受乐曲三个部分的音乐形象。
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课:1.引子:(1)教师可分别播放引子部分的音响,让学生想象乐曲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①声效部分的音响,使你产生了什么联想?②小军鼓与弦乐的固定音型,表现了什么?③小号演奏的长音,使你产生了什么联想?(2)再次完整聆听引子部分的音乐。
2.第一部分:(1)聆听第一主题,感受主题的欢快情绪。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术语,如音高、音长、节奏、速度等。
2. 通过,使学生能够辨别各种乐器,了解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4.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包括国内外经典儿童歌曲、传统民族音乐、现代流行音乐等。
2. 乐理知识:音符、节奏、音高、速度等基本音乐术语。
3. 乐器介绍:认识各种乐器,了解其特点和演奏方法。
4. 音乐欣赏: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安排每周一节音乐课,共计16周,每节课40分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知识、乐理概念、乐器特点等。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演示歌曲演唱、乐器演奏等。
3. 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表演等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欣赏法: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演唱、演奏等方面的评价。
2. 歌曲演唱:检查学生对所学歌曲的掌握程度。
3. 乐理知识:进行乐理知识测试,了解学生对音乐术语的掌握情况。
4. 音乐创作:评价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2.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麦克风等。
3. 乐器:钢琴、吉他、小提琴、笛子等。
4.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基本的乐理知识,认识音符、节奏等。
第3-4周:音高、音长、速度等音乐术语。
第5-6周:介绍各种乐器,了解其特点和演奏方法。
第7-8周:国内外经典儿童歌曲,提高歌唱能力。
第9-10周:民族音乐,了解传统文化。
第11-12周:欣赏现代流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第13-14周: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15-16周:进行音乐总结和评价,复所学知识。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册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册人教版第一章:认识音符和节奏1.1 学习音符的种类: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1.2 掌握音符的时值:全音符等于四拍,二分音符等于两拍,四分音符等于一拍,八分音符等于半拍。
1.3 学习节奏的表示方法:用音符的组合来表示不同的节奏。
第二章:音阶与和弦2.1 学习大调音阶:C大调、D大调、E大调、F大调、G大调、A大调、B大调。
2.2 学习小调音阶:a小调、b小调、c小调、d小调、e小调、f小调、g小调。
2.3 学习基本的和弦: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和弦、减和弦。
第三章:歌曲演唱与演奏3.1 学习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2 学习简单的歌曲演唱技巧:音准、节奏、表情。
3.3 学习乐器的演奏方法:钢琴、小提琴、吉他、鼓等。
第四章:音乐欣赏与分析4.1 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古典、流行、民族、爵士等。
4.2 学习音乐分析的方法: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
4.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水平。
第五章:音乐创作与实践5.1 学习作曲的基本方法:旋律创作、和声编配、节奏设计。
5.2 学习音乐编曲技巧:乐器搭配、音效使用、录音制作。
5.3 开展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
第六章:音乐基础理论6.1 深入学习音高的标记:五线谱、简谱。
6.2 理解音阶的构成:半音、全音、跳跃音。
6.3 学习节奏的复杂形式:连音、跳音、休止符。
第七章:音乐表达与情感7.1 探索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快乐、悲伤、愤怒等。
7.2 学习音乐表达技巧:声音的强弱、高低、快慢。
7.3 通过歌曲演唱和演奏,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第八章:民族音乐与文化8.1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京剧、昆曲、豫剧等。
8.2 探索民族音乐的特色:五声音阶、民族乐器。
8.3 理解音乐与文化背景的关系,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
第九章:音乐欣赏与评价9.1 欣赏世界经典音乐作品: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
9.2 学习音乐评价的方法:音乐要素、创作意图、表现力等。
最新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二年级音乐下册计划一、教材简析二年级教材为人音版教材的实验本,教材贯穿了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内容为依据,突出教科书以审美为核心的思想,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先进、便捷的多媒体手段和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
二、任教年级基本情况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一定的课堂常规,对音乐的感受力,我们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生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生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精神五、教学措施创设良好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知和鉴赏六、教学进度安排1~2周第一单元春天来了3~4周第二单元难忘的歌5~6 周第三单元童趣7~8 周第四单元快乐的舞蹈9~10周第五单元兽王10~11周第六单元愉快的劳动11~12周第七单元小音乐家12~13周第八单元静静的13~14周第九单元飞呀飞14~15周第十单元跳起舞16周总复习、考试第一课春天来了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内容:聆听《嘀哩嘀哩》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后,提示学生回答歌曲表现了哪些内容?2.可提示学生在纸上用线条或图形画出对歌曲旋律的感受。
3.边听边表演歌曲。
聆听《春晓》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
2.分小组创意,结合古诗词做表演或配乐诗朗诵。
表演《小树快长高》教学基本要求1.在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基础上,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到郊外去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1.《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
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
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
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
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
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教学难点: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1、学会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并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
2、通过回音游戏,感受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教材分析: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地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学难点:通过回音游戏,感受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1、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感受音乐的美妙。
2、认识小节、小节线,理解乐曲的结构。
教材分析:管弦乐合奏《出发》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通过欣赏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同时,通过认识小节、小节线,可以更好地理解乐曲的结构。
教学重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难点:理解乐曲的结构。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并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
2、认识小节、小节线,理解歌曲的结构。
教材分析: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是一首优美的民歌,通过学唱可以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
同时,通过认识小节、小节线,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的结构。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结构。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郊游》并表现出郊游的情景。
教材分析:歌曲《郊游》是一首生动的歌曲,通过学唱可以表现出郊游的情景。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郊游》。
教学难点:表现出郊游的情景。
在本节课开始前,师生互相问候并交流寒假的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
接着,学生们听了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师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并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教师随后即兴呼唤,让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2023最新编辑)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2023最新编辑)Unit 1: Introduction to MusicLesson 1: Exploring Sounds- Objective: Introduce students to different sounds in their environment and encourage active listening skills.- Activity 1: Sound Hunt- Students will go on a sound hunt around the classroom and school, identifying and recording different sounds they hear.- Activity 2: Sound Sorting- Students will categorize the recorded sounds into groups (e.g., nature sounds, human-made sounds).- Activity 3: Sound Identification- Students will play a game where they listen to different sounds and identify the source of each sound.Lesson 2: Rhythm and Beat- Objective: Teach students about rhythm and beat through engaging activities.- Activity 1: Clapping Patterns- Students will learn to clap simple rhythmic patterns.- Activity 2: Music and Movement- Students will listen to music and move their bodies to the beat.- Activity 3: Beat Recognition- Students will listen to different pieces of music and identify the beat.Unit 2: Musical InstrumentsLesson 1: Exploring Different Instruments- Objective: Introduce students to a variety of musical instruments.- Activity 1: Instrument Guessing Game- Students will listen to the sound of different instruments and guess the name of each instrument.- Activity 2: Instrument Showcase- Students will present a short introduction to their favorite musical instrument.- Activity 3: Instrument Exploration- Student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and play different musical instruments.Lesson 2: Making Instruments- Objective: Encourage creativity by making simple musical instruments.- Activity 1: Recycled Instrument Creation- Students will create their own musical instruments using recycled materials.- Activity 2: Instrument Performance- Students will perform a short musical piece using their homemade instruments.- Students will discuss the different sounds and features of their created instruments.Unit 3: Music and EmotionsLesson 1: Expressing Emotions through Music- Objective: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how music can evoke emotions.- Activity 1: Emotion Sorting- Students will listen to different pieces of music and identify the emotions they feel.- Activity 2: Musical Emotion Drawing- Students will draw pictures that represent the emotions they feel while listening to specific music.- Activity 3: Music and Storytelling- Students will create a story inspired by a piece of music and share it with the class.Lesson 2: Creating a Mood with Music- Objective: Teach students how to create different moods using music.- Activity 1: Mood Exploration- Students will listen to various pieces of music and discuss the emotions and moods they evoke.- Activity 2: Mood Soundtrack- Students will select music that matches a specific mood and create a soundtrack for a short film.- Activity 3: Mood Reflection- Students will write a reflection about how music can influence their emotions and mood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五单元五十六朵花教材内容: 1、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
2、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和童声合唱《猜调》。
3、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4、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并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能参与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的创编和表演,初步感受藏族踢踏舞的特点,学会用形体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
3、通过欣赏《猜调》、学唱歌曲《小放羊》,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知道赵州桥、鲁班及八仙等传说。
教材分析: 1、《苗家儿童庆丰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
表现了苗家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2、《送我一支玫瑰花》是根据x疆民歌改编的一首弹拨乐合奏曲,弹拨乐合奏是由扬琴、琵琶、柳琴、阮等弹拨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3、《猜调》是根据云南民歌改编的一首童声合唱歌曲,充满了童趣。
《猜调》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区,用问答的对歌形式反映了生活知识的内容。
对歌是民歌的一种演唱形式,全国各地、各民族都有这种对歌的演唱形式。
4、《其多列》是哈尼族民歌,通过“拣树叶”、“砍竹筒”、“衣服上的花纹多美丽”等词语,表现了哈尼族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
5、《小放牛》是一首河北民歌,也是对歌的形式,通过一问一答,使人了解赵州桥、鲁班,以及八仙、柴王爷等神话传说。
6、《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
日喀则在x藏的东南地区,日喀则在藏语中是“如意的庄园”的意思。
歌曲的曲调属于藏族踢踏舞曲。
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热烈奔放。
教学重点和难点: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小放羊》,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学会苗族舞蹈和藏族踢踏舞的简单动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2、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教学目标: 1、知道《苗家儿童庆丰收》是苗族民歌并会演唱,能跟着老师做几个苗族舞蹈动作。
2、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1、请学生观看一段苗族生活、舞蹈的录像,介绍有关苗族的简单常识。
2、教师范唱歌曲。
3、学生学唱歌曲。
4、为了表现苗族儿童庆丰收的喜悦心情,在歌曲演唱中加进鼓的节奏伴奏。
先可以按教材中的节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创编节奏伴奏。
5、跟教师学做几个苗族舞蹈动作。
二、欣赏《送我一支玫瑰花》 1、表现欢快的情绪还可以用器乐的形式,下面我们来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这是根据x疆哈萨克族民歌改编的,是一首欢快的乐曲。
2、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吗? 3、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弹拨乐合奏是由琵琶、扬琴、柳琴、阮等乐器组成的。
补充动手活动:制作“纸芦笙” 首先用硬纸板卷成一个圆筒并粘好,作为芦笙的“斗”,在中间挖一个圆孔以备插吹嘴用。
然后再用纸拈成长短不同的几根纸管,作芦笙的音管。
用胶条粘在硬纸板卷成的圆筒上。
再拈一根较粗的短纸管做芦笙的吹嘴,插在“斗”下端的圆孔里。
教学反思:让学生在歌舞表演中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其多列》。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其多列》。
2、知道歌曲《其多列》是哈尼族的民歌。
教学过程: 1、跟着《其多列》的音乐律动进教室,鼓励学生自由创编,提倡两人一组配合动作。
劳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愉快的,启发学生说一说都做过什么样的劳动。
如:洗手绢、擦地等。
然后,让学生随《其多列》的音乐做劳动的动作。
一方面熟悉歌曲的旋律,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现哈尼族儿童劳动的歌曲《其多列》。
教师范唱。
3、学生学唱歌曲。
4、活动:我们学过许多歌曲,有欢快的,有优美的。
你们能分辨吗?先来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把优美的歌曲“放”在长花瓶中,欢快的歌曲“放”在圆花瓶中。
然后再唱一组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小小的船》《阿西里西》《布娃娃弹琴》)并分辨。
5、学生自由演唱不同情绪的歌曲。
教学反思:歌曲欢快活泼,但节奏对一年级学生来讲有点快,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采用琴伴奏,便于学生演唱。
在学习歌词时,第一段有两句歌词学生老是唱不清楚,于是教师通过表演学生来猜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歌词表达的意思。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1、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
2、欣赏童声合唱《猜调》。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
2、知道有关赵州桥、鲁班、八仙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1、比方歌曲《小放牛》的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歌中唱了什么? 2、你们知道赵州桥、鲁班和八仙的神话传说吗? 3、教师出示赵州桥的录象,并介绍。
然后再介绍八仙的神话传说。
4、第二遍欣赏《小放牛》,巩固记忆歌词的内容。
5、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流畅,我们跟着录音唱一唱。
6、介绍对唱的演唱形式。
对唱歌曲就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有的是一句问,一句答;有的是一段问,一段答。
这首歌曲属于哪一种呢?(一段问,一段答)。
7、河北还有一首民歌《小放牛》,也是对唱的演唱形式。
内容是说一个小姑娘去买酒,走道三岔路口,不知往哪里走。
看见路边有一个牧童,于是上前去问路。
但是牧童却没有直接回答她,俏皮地要小姑娘回答他的问题才肯告诉她。
你们听听,牧童问了什么问题,小姑娘答上来了吗? 8、有许多歌曲都是对唱的形式,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首云南的民歌《猜调》,这也是一段问,一段答的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非常独特,除了开始和结尾的几个音稍长外,中间的大部分节奏都很紧凑,歌词很密,像绕口令一样,要仔细听。
9、第二遍欣赏《猜调》,说一说,歌中都唱了什么? 10表演《小放牛》。
启发学生根据各地的风土人情改编歌词演唱。
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的巩固新授过程中,我设计“猜谜对歌比赛”这样的活动即让学生根据刚学的歌曲旋律、填上自编的谜语唱谜面,再由另外的学生用同样的旋律来回答谜底,充分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 1、学会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2、知道《我的家乡日喀则》是藏族民歌。
教学过程: 1、播放有关x藏的风土人情、舞蹈的录象,介绍有关藏族的简单常识。
2、欣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3、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4、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补充动手活动:在纸上画上彩条制成藏族的围裙表演。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能激发他们积极性、创造性的环境,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来指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这样能大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六单元童谣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挖掘已有的课程资源,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歌谣、童谣,使学生了解相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
通过演唱、表演童谣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享受到美的愉悦。
(二)具体要求 1、了解什么是童谣。
介绍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童谣,感受童谣与方言和音乐的紧密结合。
2、通过童谣说唱、做音乐游戏等活动,体验童谣申蕴涵的乐趣,用打击乐器为童谣说唱伴奏。
3、按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说、唱童谣,用形体动作即兴表演。
4、组织学生边做游戏边唱童谣,并鼓励学生自编童谣。
教学准备 1、蜗牛的图片或幻灯片、头饰(酉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成、沙和尚等)、小板凳皮筋儿、小花篮。
2、打击乐器: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木鱼、响板、小堂鼓和铃鼓等。
自制的打击乐器:能敲响的木板、玻璃瓶、碗、碟、筷子、小棍儿等。
3、音带、录音机,写有童谣歌词的大歌片。
4、节奏卡片教材分析本单元由歌曲《水牛儿》,欣赏《蜻蜓你来吧》《编花篮》活动课《小老鼠上灯台》《打花巴掌》组成。
主要内容是围绕着童谣进行编写。
童谣指有韵的诗歌形式的儿童故事,在儿童中间流行的歌谣,形式比较简短。
童谣与儿歌都是属于民歌体裁中的小调范畴。
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与儿歌合称为儿童歌谣,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辞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
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用自然、亲切的歌声演唱童谣,可以加入游戏或简单的集体舞如《编花篮》。
让学生感受、了解演唱童谣的快乐。
在自制打击乐器的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去找一找、敲一敲,开发想象力,多渠道地创作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水牛儿》。
2、音乐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水牛儿》,使学生初步了解童谣的来历。
2、欣赏《蜻蜓你来吧》,学习巩固后十六分节奏。
并进一步体会童谣中所蕴涵的表现孩童们的天真与快乐心情。
3、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及弱起小节的唱法。
教学过程一、唱歌《水牛儿》 1、让学生们说一说平时喜爱的游戏,做游戏的时候嘴里念的是什么?知道这是什么游戏吗?围着蜗牛说着歌谣:蜗搂蜗搂牛,先出角,后出头。
2、介绍蜗牛。
拿出图片或幻灯。
听一听北京的孩子是怎样唱《水牛儿》歌谣的。
3、将有北京方言特点的发音做介绍。
如:花(儿)、牛(儿)、头(儿)、莆(儿)、蔓(儿)、菜(儿)、篙()、莴苣()。
4、听录音,51导学生用北京方言说歌词,附点四分音符可以在说歌词的时候自然学会。
5、反复学唱,注意五个乐句的变化和休止符的准确。
6、巩固。
二、欣赏山东谣《蜻你来吧》 1、介绍什么是童谣。
刚才学过的《水牛儿》是孩子们玩耍的时候对蜗牛说的话。
好似蜗牛能听懂孩子们的语言,会先伸出角后再伸出头。
现在我们听一听山东的小朋友对靖蜓说什么呢? 2、边拍手边按节奏说歌词。
可以采用二部卡农的形式。
3、说歌谣的声音渐渐变弱。
只有拍节奏的声音。
4、复听《蜻蜓你来吧》。
学生可以小声随录音学唱。
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自然掌握后十六分节奏。
拍手和用打击乐器都可以。
教学反思:在上课时我采用了学生熟悉的游戏场景及童谣导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从而开始走进童谣的世界中,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丰富了情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乐学的情绪。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编花篮》:音乐游戏。
2、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
教学目标 1、通过儿童传统游戏激发学生创编童谣的欲望。
随音乐跳《编花篮》。
2、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感受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气氛。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童谣《水牛儿》,听唱《蜻蜓你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