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盖格尔现象学看设计审美价值判断

合集下载

时尚设计如何反映时代的审美和价值观

时尚设计如何反映时代的审美和价值观

时尚设计如何反映时代的审美和价值观时尚设计是一种展现社会时代审美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时尚设计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以反映当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价值观的转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时尚设计如何反映时代的审美和价值观。

时尚设计通过服饰、饰品和配件等方式,传达了当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不同时期的时尚设计往往反映着对于身体形态、颜色、材质等的不同看法和偏好。

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的朋克时代,时尚设计师倾向于突破传统的审美规范,通过引入不对称、暗黑、铆钉等元素,打破传统的美感标准。

而到了21世纪的现代时尚设计中,人们更加注重个性和多样性,追求简约、极简主义的审美观念。

这种对于美的不同追求,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和多样化。

时尚设计也是价值观的一种传递和表达。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价值观,时尚设计可以通过服饰的样式、图案、色彩等来表达这些价值观。

例如,在女权主义运动兴起的时期,女性开始追求平等和独立,时尚设计也开始强调女性的力量和自由。

设计师们通过创意的方式,将女性解放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推出了一系列强调女性特质和独立精神的服饰款式。

这种时尚设计不仅满足了当代女性对于美的追求,也传递了价值观的变化和社会进步的信息。

时尚设计还通过可持续性和环保主义的理念反映了当代人们对于环境和社会责任的价值观。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时尚设计师们将可持续性和环保主义融入到设计中,推动时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使用有机纺织品、再生材料和循环利用的概念,设计师们通过时尚设计呼吁人们关注环保,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这种注重环境和社会责任的时尚设计,反映了当代人们对于可持续性发展和环保的价值观。

时尚设计也可以反映出当代社会的文化和多元性。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

时尚设计师们在设计中融入不同文化元素,创造出独特的风格和样式。

例如,时装周上经常可以看到设计师们将东方元素与西方风格结合,创作出充满异国情调的作品。

超越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盖格尔现象学美学的学科定位

超越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盖格尔现象学美学的学科定位

超越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盖格尔现象学美学的学科
定位
李晓林
【期刊名称】《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德国现象学美学家盖格尔在美学研究方法上,超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方法之争;在美学学科定位上,将“审美价值”作为美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在艺术本质问题上,主张艺术是一种存在体验;在艺术功能的理解上,认为艺术能够提升我们至生命的顶点.盖格尔的美学兼有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之长,却又超越了二者的片面性.
【总页数】6页(P171-176)
【作者】李晓林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3-0;I01
【相关文献】
1.论莫里茨·盖格尔现象学美学及其意义 [J], 刘华
2.现象学美学的起步——胡塞尔与盖格尔的思想关联 [J], 倪梁康
3.价值论美学与现象学的方法——莫里茨·盖格尔美学思想研究之一 [J], 张云鹏
4.盖格尔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 [J], 邵君秋
5.莫里茨·盖格尔的现象学美学 [J], 吕文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审美价值与存在的自我-莫里茨·盖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审美价值与存在的自我-莫里茨·盖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审 美价 值 的客 观 性
从 审美 意识 意 向性 的角度 . 格尔 把审 美价值 归 属 于审美 对 象 , 为审 美 价值 是对 象之 特 性 。 盖 认 在 谈及 艺术 深层 效 果根 源时 . 格尔坚 决反 对从 外 部 —— 相 对 于艺 术对 象 来 说—— 去 进行 考察 的 盖 流 行观 点 , 张 回到艺术 本身 去寻 找艺术 深层效 果所 产 生的基础 —— 审美价 值 。 主 这种 作 为艺术 深层 效 果之 基础 的 审美 价值包 含 着诸 多成 分 , 但在 盖格 尔 看来 , 要 的成 分有 三 种 , 主 这就 是 : 形式 价 值 、 模仿 价值 和积 极 内容价 值 。
中 圈分 类号 :O Il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鳊 号 :O l4 6 (0 20 —0 80 lO一 6 72 0 )20 4— 9
在 审美 活动 中我 们所体 验到 的是 作为精 神意 味 的审美价值 以 , 所 在体 验 中, 在就是 价值 , 存 价 值 也 就是存 在 这是 一种被 体验 到 的存在 , 但 它既不 是人 的存在 . 不是世 界 的存在 , 也 而是 人 与世界 之 间不 可分 割 的纽带 。 杜弗海 纳说 : 因为审 美价值 表现 的是世 界 , 世界 可能 有 的种种 面貌都 归结 “ 把 为情感 性质 ; 只有在 世界 与它所 理解 的和理 解它 的 主观性相结 合 时 , 界才成 为 世界 。我们 不妨 但 世 滑稽地 模仿康 德 有关 时间 的一 句名 言说 : 我在 世界 上 , 界在我 身上 。 [: p3~3) 世 ”1( 2 3 p
外形 ; 、 3 指事物 各部 分 的组 合 ; 、 客体 的观念性 本 质 ; 、 4指 5 指心灵 对 于被知觉 客体 的规范 。 由上 述归 纳 可 以看 出 , 式 既指可 见的 、 诸感 官 的外观 、 形 诉 形象 , 指不可见 的、 又 诉诸心 灵 的观 念或先 天规 范 , 而 介乎这 两者之 间的是 内在观念 对外 在形 象 的组 合 。 这样 , 所谓形 式 的五种 含义 可再 简化 为 由 内向

论设计审美的价值判断

论设计审美的价值判断

论设计审美的价值判断作者:师聪来源:《大经贸》2017年第06期【摘要】文章分析了设计的审美涵义,阐述了设计中功能与形式、材料与技术、以人为本三方面的关系,反映出设计与实用、设计与形式、设计与情感等的多方面的统一,有助于在设计中提高对产品形式审美特征的把握。

【关键词】设计产品功能与形式材料与技术以人为本美我们的生活与设计息息相关,设计改变这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也处处享受着优秀设计的成果。

随着人们对情感和精神的日益关注,产品除要满足基本功能外,还要适应人的各种需求,表达一定的文化内涵,体现社会的时代感和价值取向。

一个好的产品必须满足造型美观,方便使用,节约材料,便于加工,满足功能需求,符合市场流行趋势等要求,而设计产品的美是各方面综合性的体现。

1、设计是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与人之间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相互作用,也就是产品的实际用途、使用价值。

产品的存在的首要因素就是实用性。

在物质和精神都较为发达的当今社会,关于形式和功能的问题我思考过很多次,设计作为造物的艺术,这两者必然是合二而一的。

“产品作为一种表象符号,它所表现的是它自身。

”即除功能结构外,产品还能够表现出不同于其自身的意味存在,从而呈现出一种情外之情,意外之意。

中国传统艺人有一句行话,叫“艺中有技,艺不同技”。

这句话说的很精辟,指出了形式与功能的联系。

所以在设计中,功能性和形式性是互相渗透、互相联系的,形式服从于功能并提示功能。

产品形式美的基本美学特点和规律,主要包括统一与变化、对称平衡与非对称平衡、分割与比例等。

应在变化与统一中求得产品形态的对比和协调,在对称与均衡中求得安定和轻巧,在比例与尺度中求得节奏和韵律,在主次和同异中求得层次和整体。

通过对比表现产品的形态差异性,突出产品造型重点,从而获得强烈的视觉效果;通过协调使产品形态间呈现相互渗透的和谐艺术特征;通过均衡使形态各部分之间在距离长短、分量轻重、体量大小上都不完全相同,产品形态的局部变化给人以视觉上的平衡感;通过节奏和韵律则表现产品形态的连续交错和有规律的排列组合特点。

试论设计审美的价值判断

试论设计审美的价值判断

试论设计审美的价值判断作者:周雯嘉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07期摘要:设计审美是现代社会人们审美观念的一种反映,通过艺术设计,不断地提高和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

本文从审美的起源开始阐述,具体分析了设计审美和纯艺术审美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到设计审美是多元化的,要正确的对设计审美进行价值判断,必须要符合三个标准:社会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美观性原则,只有结合以上三个原则,才能对设计审美做出很好的价值判断。

关键词:设计;审美;价值判断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3-0033-01一、审美的起源(一)审美的含义所谓审美是指在一定时期、社会群体和地区环境中所形成的对美的基本认识和看法,以及由此指导下的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审美心理特征等。

审美观念和社会的其他观念形态一样,受到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它又对社会的整体意识形态产生作用。

(二)审美的历史确切的说,最初的原始人尚未产生审美观念,生存是他们的第一需要。

原始人类制造器具首先是以“有用性”为前提的。

一切都是为了实用。

现代人类关于设计审美感觉往往是指从设计物中获得美的愉悦。

实际上设计审美的诞生可以说是“原始功能主义”的一种拓展。

二、设计审美与纯艺术审美之间的关系(一)设计审美的含义设计审美是由科技人文理性意义的延伸以及社会生活文化价值转换而生成的现实化、境域化的当代审美范畴,是基于信息时代社会分层与文化多元的必然价值。

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成功。

(二)纯艺术审美的含义纯艺术审美是人类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精神活动,纯艺术审美与设计审美不同,主要是由于审美的对象不同,纯艺术审美是以艺术作品作为审美的对象。

(三)设计审美与纯艺术审美的关系设计审美一定是与纯艺术审美有密切的相关性。

首先我们知道设计应当具有实用性。

虽然我们说设计以实用功能为第一要素,也就是不以审美价值的实现为目的,设计艺术作品始终在功能和审美的对立统一中不断地发展和充实着自己。

盖格尔的现象学美学研究方法

盖格尔的现象学美学研究方法

盖格尔的现象学美学研究方法作者:戴筱筱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1期摘要:莫里茨·盖格尔是现象学美学的重要开拓者,他对研究方法的具体论述打开了现象学美学研究的突破口。

他认为首先要还原现象才能从中发现审美价值,其次要依附于现象,从个别例子中直观地把握到普遍性本质,而这一过程中,不仅客体需要符合适当条件,主体也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关键词:盖格尔;现象学;美学;方法纵观现象学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胡塞尔的弟子莫里茨·盖格尔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他的理论研究虽不及英伽登、杜夫海纳等人的具体深入,但他为现象学美学建构起了大体的框架。

在盖格尔看来,方法比结论更重要。

因此,盖格尔在他的著作《艺术的意味》中花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论述现象学美学的研究方法。

而同时,他总能以浅白的文字和生动的例子分析艰涩的理论,这对现象学美学在学界的接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是盖格尔首先成功打开了现象学美学研究的突破口。

一、通过还原现象来确立审美价值盖格尔首先将审美价值作为美学区别于其他科学领域的特征,他明确指出“美学是一门价值科学,是一门关于审美价值的形式和法则的科学”[1],因此,审美价值是现象学美学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审美价值则必须通过对现象的还原来实现。

盖格尔认为“审美价值或者其他任何一种价值的缺乏,并不属于那些作为真实客体的客体,而是属于它们作为现象被给定的范围”[2]。

他对举了构成某种和谐音的音响与构成空气振动的音响、一座雕像与一堆石头,来说明前者是作为现象的客体,而后者只是前者的自然或物理性的真实实在,并不具有审美价值。

实际上,这种审视对象的方法就是现象学的还原法,首先通过悬置,即“把所有有关客观事物和主观事物实在性的问题,把一切存在判断都括在括号里,存而不论、不予考虑”[3],在这一基础上,审美主体的地位上升了,主体能通过直观直接领会对象的现象,以此认识到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

所以只有作为现象的客体才是审美对象,才具有审美价值,对美的研究也就必须以还原现象作为出发点。

盖格尔的现象学艺术意味论——文学艺术的各种价值意味

盖格尔的现象学艺术意味论——文学艺术的各种价值意味

有 关世 界 的 自在 地 、 观 地存 在 的观 点 还原 为 世 客 界 是相对 于 先验 的 主体而存 在 的观 点 。先验 的还 原 是 一条通 向先 验 的主 观性 的道路 。”3盖格 尔 [] 就 是 一 位 把 现 象 学 还 原 方 法 彻 底 地 运 用 到 美 学
研究 之 中的美 学 家 。
还 原 的方 法— — “ 置 ” 为 实在 的对 象 ( 悬 作 客体 ) , 对它 “ 中止判 断 ”让 它作 为 “ , 纯粹 意 识 现 象 ” 呈现 在直 观 面 前 , 而 还 原 为 或 呈 现 为 本 质 , 定 其 从 确 “ 给予 性 ” 自明性 ) 最 终 指 向“ 验 主体 性 ” 被 ( , 先 ,
在 之为 存在 的 问题 , 在关 存 在 本 身 的最 一般 的规 定性 的 问题 。按 照胡 塞 尔 的观点 , 世界 ( 这里指意
识 的 意 向的对 象 总 和 ) 的本 源是 先 验 的 主体 , 世 界 是 由先 验 的 主体 构成 的 , 验 还原 是 指 把那 种 先
意义 是科 学性 意 义上 的严格 科 学 ” “ 是一 种 在 ,它 反对 前 科 学 的 和 科 学 的 客 观 主 义 的 斗 争 中 回 到 作 为 一切 客 观 意 义 的 授 予 和对 存 有 的 认定 的最 终所 在地 的认 知 的主体 中去的哲 学 。它企 图把 现
存 的世界 理解 为 意义 和 有效 性 的 结构 , 且 以这 并 种方 式 寻 求 创 建 一 种 本 质 上新 型 的 科 学 的 态 度 和新 型 的哲 学 。”21 []1 面 向 的 是 这 样 一个 事 9它
实 : 意识 生 活是 一 种 进 行 造 就 的 生 活 , ( 论 “ 它 不 正确 还 是错误 ) 就 了存 有 的意 义 。这 既包 括造 造

艺术作品的审美特性与深度经验

艺术作品的审美特性与深度经验

047[摘 要] 在今天这样一个科学量化思维力图抹平一切事物本质差异的时代,盖格尔、英加登和杜夫海纳等现象学美学家坚持面向事情本身的现象学精神,强调艺术作品的审美特性,并将艺术经验看作是一种关涉存在经验的深度体验,有效捍卫了艺术的尊严与价值。

[关 键 词] 艺术;审美特性;深度经验艺术作品的审美特性与深度经验李建平在今天这样一个科学话语占据绝对优势的时代,我们究竟该如何把握艺术作品的审美特性及其所引起的艺术经验?艺术经验与其他日常经验有根本区别吗?如果有,这种区别又体现在哪里?科学的心理学美学将艺术经验还原为一般的心理要素,这固然可以加深对审美活动中心理因素的认识,但却有失去艺术对象的意义与价值,并将艺术经验混同于日常经验的危险。

盖格尔、英加登、杜夫海纳等现象学美学家坚持面向事情本身的现象学精神,强调艺术作品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审美特性及其深度经验意义,有效捍卫了艺术的尊严与价值。

一、盖格尔:艺术的表层效果与深层效果在现象学美学史上,德国美学家莫里茨·盖格尔的开创之功不可磨灭。

他忠实继承了胡塞尔的本质直观方法,为美学研究确立了一条新的途径。

盖格尔强调,现象学方法的一个特色就是:“它既不是从某种第一原理之中推演出它的法则,也不是通过对那些特定的例子进行归纳性积累而得出它的法则,而是通过在一个个别例子中,从直观的角度观察普遍本质,通过观察它与普遍法则的一致来得出它的法则。

”[1]10现象学方法由此与传统的形而上学演绎方法和经验论归纳方法划清了界限。

依据本质直观的方法,现象学美学就是通过对审美现象的直觉来获得某种本质性的认识,这正是现象学面向事物本身的精神的体现。

盖格尔将现象客体置于优先地位,强调审美活动首先是对艺术客体的结构与价值的追问。

作为审美意识的客体,艺术客体与其他认识客体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们所产生的心理经验也判然有别。

盖格尔看到了心理学美学对形而上学美学体系的挑战,但他显然不同意心理学美学抹杀艺术经验与日常经验差别的看法,“不带任何偏见的心理学分析本身表明,虽然这里存在的艺术效果可以与那些一般的心理学法则相一致,但是它们确实把艺术体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区别开来了”[1]6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盖格尔现象学看设计审美的价值判断摘要:德国著名的现象学专家莫里兹·盖格尔(morits geiger)是现象学美学最主要的开拓者和创始人。

他曾明确界定了现象学美学的概念以及内涵。

并最先将现象学的方法全面、具体地应用于一定的美学领域。

并在此之上建立了系统的现象学美学理论框架及其研究方法。

本文将简述盖格尔现象学美学对艺术设计方面的审美价值分析有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盖格尔现象学;设计作品;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103-01
一、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
盖格尔曾经表述过这样一个概念,“一件艺术作品,一般来说有着三种审美价值意味。

即:形式价值意味、模仿价值意味以及积极内容的价值意味”。

同样的,这三种审美价值意味也存在于设计作品当中。

三者的统一及其统一体的价值判定,就是盖格尔所提出的“各种价值的位置”问题。

在设计作品中,其形式的创造类似一种理性和感性的审美组合。

在理性层面上,形式设计注重于尺度、比例等自然规律之美;这是一种差异性的强调,所产生的对比冲突利用各种因素的互比互衬来达到量感、虚实感和方向感等各种客观美。

而在感性层面上,形式设计注重于一种独特情感表现,营造出一种妙不可言的空间环境,摆脱陈旧与平庸,给设计注入新的生命,产生神奇美妙的视觉效果。

这就融合成为一种设计形式的价值意味。

关于设计作品的模仿价值,由于人类文化已经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和进化,人类对于人造自然的创造和改造实践中已经积累不可估量的资料财富。

任何一种新的设计都是建立在对原有物品之美的基础之上的。

这种模仿并不是一味的抄袭,而是一种沿承、一种为人造物的改进。

设计作品的模仿价值实际上是对已有美的“再现”。

设计作品积极内容就是指“重要的生命成分和精神成分”。

内容的积极性一方面存在于被表现对象内部的充实与力量;另一方面,积极还存在于表现方式、存在于艺术家的艺术观念之中。

设计作品的意味是一种客体与主体发生内部关系的范畴。

这种关系往往基于主体的明确功利性目的、并在意志上追求满足这种目的的自我。

而设计作品正是在满足消费者这些目的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积极
内容价值的。

二、现代设计的审美价值取向
(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设计的最终目的。

现代设计是物质性实践活动,但离不开美的规律的指导,现代设计是为人的造物活动,是人有目的的、积极的、创造性的物质性实践活动。

反映的是人对物的主动关系,是物质系统中“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活动。

现代设计虽然有着自己的创作自由,但也受到较多的约束。

原因:一,设计必须考虑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二,设计则大多是一种
集体劳动;三,设计要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四,设计要受时尚的影响并且相当迅速、相当敏锐。

所有这些,使得设计师的工作有更多的客观约束。

设计师的高明就在于将这许多的客观约束转化为主观的自由。

(二)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自工业时代产生起就要求大批量、符合成本利润法则的新型产品。

功能主义似乎成为审美法则的金科玉律。

这一时期的设计之美为现代主义风格所主宰。

但是,当生产力与消费者的购买力提升时,看倦了功能主义简略韵律的人们便开始垂青于功能美,现代主义风格的产品开始遭到市场的冷落。

产品的功能美并不以它自身的实用功能为前提,功能美既来源于功能,又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

功能和形式是现代设计所面对的主要问题,设计作为造物的艺术,两者必然是合二为一的。

没有功能的形式设计是纯粹的装饰品,而没有形式的功能设计则是难看的粗陋之物。

两者之间没有孰高孰低及主次之分,形式与功能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三、否定设计作品审美价值的一般因素
否定设计作品整体价值的三个因素:1.缺乏完美,即设计作品的技术方面,或在价值内容方面没有符合消费者所期待的价值模式;2.形式上没有缺陷但价值缺乏深度,即表现手法没有缺陷,但再现的存在或者表现的本身缺乏积极的、深刻的内容,作品流于空洞;3.存在消极价值,即节奏韵律的不和谐、不统一、不平衡或者无特色、无风格,或者价值模式中的各方面价值互相冲突、不能协
调。

总之,是作品中存在有与积极内容价值相对立的因素。

结语: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已经可以初步了解到:从盖格尔的现象学理论来探究设计审美的价值判断,是十分科学的。

首先,作为形式价值原理的是谐调性,它不仅是使设计作品的内容价值渗透人们心灵的辅助手段,而且属于自我的最深刻的倾向,具有独立的意义。

第二,模仿价值的最重要因素在于描写存在的本质,如此设计作品才能被内在地加以把握。

最后,形成内容的、积极的价值因素即生机的及精神的因素。

这一因素不仅存在于被再现了的设计作品中,而且也存在于设计师把握和表现对象的方式本身之中,亦称为设计作品的人格性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