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的感应性A.概念: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B.感应性现象1.向光性: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这种特性可以使植物的叶子得到更多的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2.向地性: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顺着重力方向生长的现象。

茎的生长是负向重力性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

向水性能使植物在比较干旱的土壤中寻找并获得水分,以维持其生存C.感应性的分类1.向性运动:植物受单向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其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2.感性运动: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二)植物激素A.概念: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B.生长素与植物向光性的关系生长素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

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侧,使背光侧茎的生长比向光侧茎的生长快,表现出植物茎向光弯曲生长C.植物激素的种类及生理作用第2节人体的激素调节(一)内分泌腺和激素A.内分泌系统:人体内的各种内分泌腺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它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B.内分泌腺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2.内分泌腺种类、分泌激素及生理作用a)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b)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胰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e)睾丸(男性):分泌的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f)卵巢(女性):分泌的雌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C.激素1.激素的特点a)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b)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2.激素分泌异常引发的疾病激素分泌情况疾病具体症状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四肢长度更为突出,巨人的寿命往往不长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血糖含量增高,出现尿糖症状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反映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二)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人的血糖含量一般为90毫克/100毫升,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升高,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第3节神经调节(一)对刺激的反应1.人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中,需要多种器官或组织的参与2.反应过程: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3.不同的人对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有所不同,不同的感觉器官在接受刺激后作出反应的快慢也有所差异(二)信息的接受和传导A.人的不同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不同的刺激1.眼的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2.鼻黏膜上的嗅觉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变化3.口腔的味蕾中有味觉细胞,能接受化学物质的刺激B.神经元1.神经元的结构1)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构成神经中枢,内含细胞核2)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a)树突:短而多,将兴奋传向细胞体b)轴突:长而少,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2.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能够接受信息并传导信息(三)信息的处理A.神经系统的组成B. 脑——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C. 脊髓1. 脊髓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但这些反射活动受大脑控制2.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重要信息的传递通道,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四)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神经系统中枢神 经系统中枢神 经系统脑脊髓脑神经:12对,支配头部和颈部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脊神经:31对,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受和运动接受并处理各种信息,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大脑:分左右两部分。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高频考点解读】: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高频考点解读】: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八年级上册科学【高频考点解读】(考试范围:3.1-3.3)考点1:植物的感应性现象考点解读: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表现形式有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向性运动是植物对太阳光、地球引力、水、化学物质和接触等刺激作出的反应。

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这可以使植物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的根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称为植物的向地性,茎会背着重力方向生长,称为负向地性。

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称为向水性。

感性运动是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

例1:将红豆放在玻璃管中,置于仅有唯一光源的暗室中。

经过一段时间,根的生长方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推论中正确的是()A.在玻璃管内发芽的红豆,根只会沿着水平方向生长B.根表现向水性,所以有水时就沿着水平方向生长C.将红豆水平放进玻璃管,所以根要沿着水平方向生长D.根同时表现向地性和背光性,因而沿着水平方向生长考点2: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考点解读:植物激素: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①单侧光照射;②具有生长素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胚芽生长快;向阳面生长素分布少,胚芽生长慢。

例2: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照条件,不能合成叶绿素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可以证明根具有向地性D.实验①的目的是作为对照考点3:人体激素或对应的疾病或症状考点解读:人体激素或对应的疾病或症状激素名称分泌异常情况疾病主要症状生长激素幼年不足侏儒症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幼年过多巨人症身体各部分过度生长,四肢更为突出,寿命往往不长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手脚大,指粗,鼻高等甲状腺激素幼年不足呆小症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反应迟钝分泌过多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情绪易激动、紧张、失眠、心跳加快等胰岛素过多低血糖症血糖过低过少糖尿病血糖过高,导致高血糖例3:通过有关“人体的激素调节”一节的学习,小吴回家兴奋地与家人分享见解,当医生的妈妈很高兴。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感应性现象1. 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负向地性等。

(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阳光充足的方向生长。

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2)向地性:根的向地生长;根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

⑶向水性:植物的根向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

(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5)向触性:植物对振动作出的反应。

(6)向热性:植物对温度作出的反应。

(7)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负向地性表现;二、植物生长素1. 产生部位:胚芽的尖端2•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3. 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应用于除草剂防治杂草;棉花种植中摘除顶芽。

4. 分布:由光照条件决定。

当受到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处分布多;向光少。

阳光均匀照射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均匀。

5. 植物具向光性实质。

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背光部分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生长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弯向光照方向生长。

即植物具向光性。

三、其他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3.2人体的激素调节一、内分泌腺和激素1. 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 内分泌腺的种类、分泌的激素、功能及异常时的病症列表。

1.激素分泌失调时;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

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手大、脚大、扌曰粗、鼻冋等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甲亢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3.注意点:(1) 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区别:①作用的激素不同;前者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后者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

一、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叫(感应) 性,它的两种表现形式是(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移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有关的是(向性)运动。

植物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称为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让植物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有向光性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较多。

植物的根在(重力)影响下,会(沿《向》)重力方向生长,称为植物的向地性。

茎会(背向)重力方向生长,称为负向地性(背地性)。

植物向水性的影响因素是(水)。

植物向热性的影响因素是(热)。

植物向化性的影响因素是(化肥)。

植物向触性的影响因素是(触摸)。

二、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生长素作用是(促进生长)。

三、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是(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被运送到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各个器官。

四、人体中的激素有:生长激素(脑垂体)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肾上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胰岛素(胰腺)分泌、性激素(性器官<睾丸、卵巢)分泌<在右图中标出分泌激素的内分泌腺的位置>、人的生长激素是由(脑垂体)分泌的,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全身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如果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出现(巨人症)。

如果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出现(侏儒症)。

成年后分泌过多会出现(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在幼儿时分泌过少,会得(呆小症),过多会出现(甲亢)。

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想一想:是糖元分解成血糖还是血糖合成糖元,是合成血糖还是分解血糖。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人血糖正常值90毫克/100毫升)。

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降低)。

五、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细胞或神经元),各种信息就是通过(神经元)获取并传递的。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个部分,突起可分(轴突)和(树突)。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知识.doc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知识.doc

生长素分布多,胚芽生长快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感应性主要有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向性运动与刺激的方向有关,例如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热性等。

感性运动与刺激的方向无关, 例如触碰含羞草,叶子合拢。

2、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1)植物体内的激索: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索、赤霉索、细胞分裂索等激索,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2)生长索是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①单侧光照射;②具有生长索且分布不均匀o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向阳面生长素分布少,胚芽生长慢。

(4)植物体内生长索浓度适当时,对植物的作用有: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打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当生长索浓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引起植物的死匸,应用于防治杂甲。

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1、激索的部位:在内分泌腺中产生。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激索直接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外分泌腺有导管。

2、激索作用: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3激素类别产生器官激素的功能分泌异常时的病症生长激素脑垂体乩促进纽织合成蛋白质b.控制人的生长发育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甲状腺8.促进生长发育b.促进新陈代谢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命性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症成年分泌过多:甲亢胰岛索胰脏8.促进将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b.促进血糖分解分泌不足:糖尿病分泌过多:低血糖症3)3、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 并以神经i 至_为主。

4、 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

激索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三、信息的处理:1、神经系统构成:神 经系 统肾上腺索 肾上腺a. 加快心跳的节奏b. 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性 激 索 雄性激 素/雌性 激素睾丸/ 卵巢a. 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 殖细胞的生成b. 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 征/、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1)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八年级上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知识归纳整理班级:学号:姓名: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2、植物的感应性的表现形式有:(Ⅰ)植物的(向性运动)(Ⅱ)植物的(感性运动)3、植物向性运动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肥)性、向触性。

4、植物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5、植物体也能感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感性运动)。

6、感性运动的例子:含羞草叶子因触碰而运动;捕蝇草、猪笼草等食虫植物遇机械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等。

7、生长素的作用:(1)能促进植物的生长;(2)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3)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8、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

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弯向光源生长)。

9、其它植物激素及作用:10、植物激素的作用包括(促进)和(抑制)两个方面。

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1、内分泌腺的分泌物——激素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正常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均匀。

向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转向背光侧。

3、激素分泌异常引发的疾病4、血液中的葡萄糖就叫(血糖)人的血糖含量约保持在—90毫克/100毫升左右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第三节神经调节1、(感光细胞)、(嗅觉细胞)、(味觉细胞)都属于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也叫做(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3、4、6、大脑的表面称为(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

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7、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感应性,包括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1.植物常见的向性运动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阳光充足的方向生长。

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2)向地性: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

根尖、茎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

(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

(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5)向触性:植物对振动作出的反应。

(6)向热性:植物对温度作出的反应。

注意:①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向地性(负地)、向光性的感应性表现;②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时,一定要建立对照组,便于比较得出植物具有哪一感应性现象。

二、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1.含羞草的感应性实验。

[课前准备]两盆含羞草,A盆放在黑暗处,B盆放在阳光下。

[实验1]将含羞草A盆从黑暗中取出,与B盆同放阳光下。

观察:A、B盆含羞草复叶的形态及变化。

现象:黑暗处放置的A盆含羞草叶柄下垂及复叶闭合,放到阳光下复叶很快地向上伸展。

【结论】:含羞草具向光性。

[实验2]用力敲过的音叉放在含羞草的上面,音叉轻碰羽状小叶。

现象:含羞草的叶柄下垂,复叶闭合。

【结论】:含羞草具向触性。

2.蚕豆发芽后茎、根的生长情况。

[课前准备]按课本图3—9实验,建立比较组,甲瓶竖放,乙瓶先竖放生长几天,再横放生长几天。

现象:乙瓶横放后,茎从横向转成向上生长,根从横向转变成垂直向地生长。

【结论】:豆芽茎、根的向地性。

3、植物生长素——加快细胞生长速率1.产生部位:胚芽的尖端。

2.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3.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出生。

应用于除草剂防治杂草,棉花种植中摘除顶芽。

4.分布:由光照条件决定。

当受到单侧光映照时,生长素分布不匀称,背光处分布多。

当受到阳光匀称映照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匀称。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1-3节知识点+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1-3节知识点+练习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八上第1-3节知识点+练习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的感应性A.概念: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B.感应性现象.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C.感应性的分类1.向性运动:植物受单向外界刺激而引起的运动,其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2.感性运动: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运动方向与无关(二)植物激素A.概念: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B.生长素与植物向光性的关系生长素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

原理: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侧,使背光侧茎的生长比向光侧茎的生长快,表现出植物茎向光弯曲生长生长素是由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猜想胚芽尖端会产生生长素,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想,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素。

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应用于。

C.植物激素的种类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第2节人体的激素调节(一)内分泌腺和激素A.内分泌腺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2.内分泌腺种类、分泌激素及生理作用a)垂体:分泌的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b)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胰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e)睾丸(男性):分泌的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f)卵巢(女性):分泌的雌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B.激素1.激素的特点a)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b)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2.激素分泌异常引发的疾病激素分泌情况疾病具体症状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四肢长度更为突出,巨人的寿命往往不长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胰岛素分泌不足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血糖含量增高,出现尿糖症状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反映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二)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人的血糖含量一般为90毫克/100毫升,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升高,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第3节神经调节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调节和调节,并以调节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2、植物的感应性的表现形式有:(Ⅰ)植物的(向性运动)(Ⅱ)植物的(感性运动)
3、植物向性运动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肥)性、向触性。

4、植物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5、植物体也能感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感性运动)。

6、感性运动的例子:含羞草叶子因触碰而运动;捕蝇草、猪笼草等食虫植物遇机械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等。

7、生长素的作用:(1)能促进植物的生长;(2)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3)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8、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

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弯向光源生长)。

9、其它植物激素及作用:
10、植物激素的作用包括(促进)和(抑制)两个方面。

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1、内分泌腺的分泌物——激素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正常光照射下,生
长素分布均匀。


单侧光照射下,生
长素由向光侧转向
背光侧。

3、激素分泌异常引发的疾病
4、血液中的葡萄糖就叫(血糖)
人的血糖含量约保持在—90毫克/100毫升左右
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第三节神经调节
1、(感光细胞)、(嗅觉细胞)、(味觉细胞)都属于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也叫做(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3、
4、
6、大脑的表面称为(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

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7、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

8、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一般受大脑控制。

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9、脊髓内有:缩手反射中枢、膝跳反射中枢、排便反射中枢、排尿反射中枢。

10、当我们的手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手会立即缩回,然后才感觉到痛。

1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反射)。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12、反射弧:产生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要产生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

13、缩手反射是一种天生的、迅速的、不自觉的(非条件反射)。

它的反射中枢在(脊髓)。

而脊髓是人体的(低级神经中枢)。

脊髓的反射受到(大脑)高级中枢的控制(即受到人的意志控制)。

14、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做条件反射。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2、先天性行为:求偶行为、筑巢行为、觅食行为、交配行为、育雏哺乳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洄游行为、社会行为、冬眠行为等。

人的一些先天性行为:婴儿吮奶、婴儿啼哭、婴儿睡眠、眨眼等。

3、后天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第五节体温的控制
1、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

2、恒温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具有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

如鸟类、哺乳类动物。

3、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临床上常用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来表示。

4、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5、安静时产热器官主要是(内脏),活动时产热器官主要是(骨骼肌)。

6、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皮肤散热的方式主要是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7、
8、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