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大纲

合集下载

北京化工大学 850《管理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考研入学考试

北京化工大学 850《管理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考研入学考试

北京化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学》考试大纲一、适用的招生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职能,掌握管理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管理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实务,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了解并掌握管理的概念与基本职能;2.了解并掌握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3.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管理的基本方法;4.熟悉管理的道德与责任,能运用管理理论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通过案例进行相关分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5.了解国内外管理理论的新成果及管理实践的新经验。

三、考试的方法和考试时间考试为闭卷笔试,可以使用无字典和编程功能的电子计算器;考试时间为3小时。

四、考试的主要内容与要求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职能,了解管理的外部和内部环境,掌握管理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熟悉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2章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了解管理阶段的划分,了解早期管理理论的内容,掌握古典管理理论的内容及其代表人物,掌握行为管理学派的内容及其代表人物,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内容,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第3章决策与计划了解什么是决策以及决策的方法,掌握战略管理要点和SWOT分析法,了解计划的重要性和形式,熟悉计划工作过程与基本原理,掌握分解目标和制定项目计划。

第4章激励了解激励的概念及激励过程,掌握基本激励理论的内容,熟悉激励的运用方法。

第5章组织工作了解什么是组织、组织工作的含义、内容、特点和分析方法,掌握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掌握几种典型的组织结构。

第6章人力资源管理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与过程,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组织,学习人员招聘工作的过程与意义,了解员工培训的流程与方法。

第7章领导职能了解领导的性质和作用,熟悉领导应具备的素质,掌握领导权力,了解领导理论和人性假设理论,理解和比较分权、集权、授权,了解领导权威和领导方式。

河南科技大学2024年研究生自命题大纲 835+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河南科技大学2024年研究生自命题大纲  835+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河南科技大学2024年硕士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明栏里加备注。

河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35 考试科目名称:管理学原理一、考试适用范围概述《管理学原理》考试是为了管理类专业学术型硕士招生而设置的选拔性考试科目,其指导思想是为了选拔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

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创新等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运用上述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具体管理对象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题型: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题等,每年试卷的题型及比例不尽相同。

三、考试内容(一)管理导论组织的内涵与特征;管理的内涵、特征与工作内容;管理的本质与基本原理;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

(二)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古典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法约尔一般管理研究的主要贡献(经营与管理,管理的十四条原则,管理要素/管理职能);韦伯科层组织研究的主要观点;现代管理流派:管理思维的系统观——巴纳德;管理思维的权变观;管理的本质是决策——西蒙,决策的过程与准则;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管理的本质是协调——明茨伯格;管理分析的技术与方法研究——管理科学学派;20世纪90年代后管理理论的新思潮:战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组织的创新;企业再造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开放式创新;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等。

(三)决策与决策过程决策的概念与要素;决策的功能和任务;决策的类型与特征;一般决策过程的步骤;不确定性情境下决策方案选择的四个准则。

(四)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PEST,波特五种力量模型,SWOT分析法;理性决策的概念;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非理性决策的主要模型;活动方案生成方法:5W2H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决策树法。

626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626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公共管理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26 )学院名称(盖章):政法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 2011年3 月30日《公共管理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26 )一、考核要求《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考试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从而为国家培养从事公共部门管理、非公共部门管理、公共管理学教学、科研以及相关部门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考核评价目标要求考生系统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公共领域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考核内容绪论第一节管理与管理论的演进一、管理的含义二、管理的职能三、管理的类型四、管理理论的演进第二节行政与行政学一、行政的含义二、行政的作用、特点三、行政学的研究对象、相关学科和特征第三节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一、公共管理的含义二、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公共组织第一节公共组织概述一、组织的概念二、公共组织的性质三、公共组织的作用四、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结构一、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二、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三、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四、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第三节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一、组织冲突与协调二、个体行为、群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第四节公共组织环境一、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二、公共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第二章公共管理职能第一节公共管理职能概述一、公共管理职能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二、公共管理的程序性职能三、公共部门的任务性职能第二节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一、传统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二、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及其变迁第三节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一、市场机制的缺陷二、市场经济中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三、公共管理职能的限度第三章公共决策第一节决策概论一、决策的含义二、公共决策的含义三、公共决策的类型四、决策的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第二节行政决策体制一、行政决策的含义二、行政决策系统三、行政决策体制第三节行政决策程序一、问题界定二、目标确立三、方案设计四、结果预测五、方案抉择第四节公共决策中的群体决策一、群体决策及其利弊分析二、参与决策的特征三、群体决策的择案规则第四章公共组织中的领导第一节领导与领导者一、领导的含义二、领导权威三、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四、领导者的基本技能五、领导与管理的区别第二节有效领导与领导理论一、人性假设理论二、领导理论的演变三、领导权变理论第三节我国行政领导制度一、民主集中制二、行政首长负责制三、日常行政领导制第五章公共管理绩效第一节公共组织的绩效管理一、绩效管理概述二、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指标的选择三、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四、公共管理绩效的改进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涵义二、目标管理的过程三、目标管理的实施四、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和在公共组织应用的局限第六章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二、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三、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第二节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一、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二、、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三、加快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第三节公务员制度一、西方文官制度二、文官制度的内容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和内容第七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第一节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一、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二、公共责任的性质与落实第二节公共权力的监控一、对公共权力监控的含义二、公共权力监控的机制三、正确处理对公共权力监控中的问题第八章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第一节战略管理与公共组织战略管理一、战略管理概述二、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第二节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实施一、战略规划二、战略实施第三节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问题与改进一、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问题二、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改进第九章公共组织的文化与伦理第一节公共组织文化概述一、公共组织文化的含义二、公共组织文化的类型三、公共组织文化的特征四、公共组织文化的结构五、公共组织文化的功能第二节公共管理伦理一、公共管理伦理的含义二、公共管理伦理的特征三、公共管理人员的职业责任第三节公共组织文化建设一、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含义二、我国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创新第十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第一节政府的性质与作用一、政府的含义与性质二、政府的职能与职权三、政府职能的有限性第二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二、政府与市场的联系三、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四、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措施第三节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一、政府与企业的差别二、政府与企业的联系三、我国政府与企业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四、改善我国政企关系的措施第四节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一、政府与社会的联系二、政府与社会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三、改善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措施第五节政府再造一、政府再造的含义二、西方国家的政府再造模式三、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四、我国政府的再造模式第十一章公共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第一节非政府组织概述一、非政府组织的含义二、非政府组织产生发展的原因三、非政府组织的特点四、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的差异五、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的联系第二节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与局限一、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社会作用二、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政治作用三、非政府组织在中国转型时期所拥有的独特功能四、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局限性第三节非政府组织的组织与管理一、非政府组织的成立制度及其法律地位二、非政府组织的经费来源制度三、非政府组织的组织制度四、非政府组织的设计与分工制度五、非政府组织的绩效评价制度第四节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一、世界上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概况二、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三、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措施第五节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趋势一、非政府组织在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二、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展望第十二章政府治理工具第一节政府治理工具概述一、政府治理工具的含义二、政府治理工具的类型第二节主要的政府治理工具一、组织工具二、管制工具三、经济工具四、信息工具五、市场和志愿工具第三节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一、根据绩效特征而进行的政府治理工具选择二、根据公共问题的性质而进行的政府治理工具选择第十三章公共组织变革第一节公共组织变革理论一、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二、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三、公共组织变革的内容四、公共组织变革的策略五、公共组织变革的趋势第二节国外公共部门改革的基本情况一、国外公共部门改革的基本情况二、国外公共部门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二节我国的政府改革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回顾二、历次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成就、经验和教训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深度解读与备考指南引言随着中国教育部门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持续关注和要求提升,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综合能力考试大纲在2023年9月正式发布。

该大纲作为报考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权威指导文件,为考生指明了明确的复习方向和考试内容范围。

大纲概述2024年的管理类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选拔具有扎实管理学基础、逻辑思维敏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一步深造。

考试内容覆盖管理学原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核心领域。

大纲变化解析相较于往年的大纲,2024年管理类联考综合考试大纲在保持原有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更新与优化。

具体变化包括但不限于:1. 知识点更新:针对近年来管理学实践的发展趋势以及新的研究热点,大纲新增或调整了一些知识点,例如数字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相关内容。

2. 能力要求提高: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在复杂环境下运用管理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案例分析和决策制定的能力考核。

3. 试题结构变化:可能在题型设置上有所创新,比如增加综合性更强的题目类型,或者对各部分分值权重进行微调,以更好地体现考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复习策略建议面对新的考试大纲,考生应采取以下策略进行有效复习:- 深入研读大纲:透彻理解大纲所列各项知识点的具体要求,把握新增及变动内容,确保复习不遗漏任何重要知识点。

- 强化实战演练:结合最新的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大量练习来熟悉新题型,并锻炼自己的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 拓展理论视野:紧跟学术前沿动态,关注管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企业实践案例,丰富自身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

- 系统性梳理: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以便于快速定位和回忆相关知识点。

总结来说,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综合能力考试大纲》的发布标志着新一轮考研备战的开始。

天津理工大学2024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813管理学

天津理工大学2024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813管理学

附件3:天津理工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考试大纲学院(盖章):管理学院考试科目名称:管理学一、考试方式考试采用笔试方式。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考试满分为150分。

二、试卷结构与分数比重1.单项选择(30分)2.名词解释(20分)3.简答(30分)4.论述(30分)5.案例分析(40分)三、考查的知识范围第一章管理的内涵与本质1. 管理的内涵与本质2.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3. 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1. 古典管理理论2. 现代管理流派3. 当代管理理论第三章决策与决策过程1. 决策及其任务2. 决策的类型与特征3.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第四章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1.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2. 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3. 决策方法第五章决策的实施与调整1. 实施决策的计划制定2.推进计划的流程与方法3. 决策追踪与调整第六章组织设计1. 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影响因素2. 组织结构3. 组织整合第七章人员配备1. 人员配备的任务、工作内容和原则2. 人员选聘3. 人事考评4. 人员的培训与发展第八章组织文化1. 组织文化概述2. 组织文化的构成和功能3. 组织文化塑造第九章领导的一般理论1. 领导的内涵与特征2. 领导与领导者3. 领导与被领导者4. 领导与情境第十章激励1. 激励基础2. 激励理论3. 激励方法第十一章沟通1. 沟通与沟通类型2. 沟通障碍及其克服3. 冲突及其管理第十二章控制的类型与过程1. 控制的内涵与原则2. 控制的类型3. 控制的过程第十三章控制的方法与技术1.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2. 质量控制方法3. 管理控制的信息技术第十四章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1. 风险识别与分析2. 风险评估与控制3. 危机管理第十五章创新原理1. 组织管理的创新职能2. 管理创新的类型与基本内容3. 创新过程及其管理第十六章组织创新1. 组织变革与创新2. 组织结构创新3. 创新与学习型组织四、参考书目《管理学》(马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主编:《管理学》编写组(陈传明等)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组长签字:。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大纲解析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大纲解析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大纲解析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是对报考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的一项重要考试。

下面是对该考试大纲的解析。

1. 考试目的和基本要求:该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在管理类专业领域中的综合能力,包括但不限于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数理逻辑推理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等。

考试要求考生熟悉和掌握领域内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2. 考试内容和形式: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数学、统计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考试形式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其中笔试包括选择题、分析题和计算题等,面试主要评估考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考试分值和时间安排:考试总分为300分,其中笔试占200分,面试占100分。

考试时间为3小时,包括2小时的笔试和1小时的面试。

4. 考试评分和合格标准:考试采用标准化评分,每道题目都有确定的评分标准和分数区间。

考试合格标准根据招生学校的要求而定,通常为笔试合格分数线和面试合格分数线。

5. 考试招生范围和报名条件:考试招生范围包括全国各高校以及其他相关单位。

考生需要具备相应的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并满足报考学校的其他要求,如工作经验、英语水平要求等。

综上所述,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是一项对于报考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的重要考试。

考生需熟悉和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并具备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数理逻辑推理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等综合能力。

通过该考试能够评估考生的背景知识和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选拔合适的研究生候选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 管理类 综合能力 考试大纲

2024年 管理类 综合能力 考试大纲

管理类综合能力是针对2024年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设计的一门科目,旨在测试考生在管理、决策、组织、领导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以下是该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一、考试性质管理类综合能力是针对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设计的科目,旨在测试考生在管理、决策、组织、领导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该考试旨在为管理类专业的招生选拔提供科学、客观、公正的依据,同时也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综合素质的平台。

二、考试科目和内容考试科目包括数学、逻辑和写作三个部分。

1. 数学:主要考察考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例等运算,以及逻辑关系和推理。

题型包括选择题和解答题。

2. 逻辑:主要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包括形式逻辑、言语理解、诡辩分析和说服论证等。

题型包括选择题和论述题。

3. 写作:主要考察考生在管理学领域的写作能力,包括文章的组织结构、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等方面。

考试形式为命题作文,字数要求在800字以上。

此外,考试内容还包括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如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同时,还会考察考生对管理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趋势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三、考试形式和时间考试形式为笔试,时间为3小时。

试题分为两部分,数学和逻辑部分各占50分,写作部分占150分。

四、评分标准数学和逻辑部分采用标准答案评分,根据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给分。

写作部分则采用专家评审的方式评分,主要根据文章的结构、内容、语言表达和逻辑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分标准还包括字数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文章中的错别字和语法错误等细节问题。

五、考试适用范围该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包括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等。

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该考试大纲也可以作为了解管理领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参考。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以下是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综合能力考试大纲的简要介绍:
一、考试科目及考试形式
考试科目:管理类综合能力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1. 管理类基础知识: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管理类应用能力:包括战略管理、组织行为、领导力、决策分析、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能力。

3. 管理类英语能力:包括英语阅读、翻译、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及要求
1. 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总分300分。

2. 考试要求:考生应掌握管理类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和英语阅读、翻译、写作能力。

四、考试时间和地点
考试时间:2024年12月25日(星期六)上午9:00-11:30
考试地点:考生所在考点
以上是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综合能力考试大纲的简要介绍,具体内容以当年教育部公布的正式文件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大纲(2010年版)Ⅰ.考查目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综合能力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等专业学位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上述专业学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

要求考生:具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

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数学基础 75分,有以下两种题型:问题求解 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条件充分性判断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逻辑推理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写作2小题,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共65分Ⅲ.考查内容数学基础综合能力考试中的数学基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问题求解和条件充分性判断两种形式来测试。

试题涉及的数学知识范围有:实数的概念与运算;整式、分式及其运算;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其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应用;数列的基本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计数原理,排列与组合;概率初步;常见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扇形);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圆)。

逻辑推理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和判断,并进行相应的推理、论证、比较、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

试题内容涉及自然、社会的各个领域,但不考查有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也不考查逻辑学的专业知识。

写作综合能力考试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种形式来测试。

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围绕论证中的缺陷或漏洞,分析和评述论证的有效性。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文章根据分析评论的内容、论证程度、文章结构及语言表达给分。

要求内容合理、论证有力、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论说文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

每次考试为其中一种形式。

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观点或命题进行分析,表明自己的态度、观点并加以论证。

文章要求思想健康、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完整、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Ⅳ.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问题求解:第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 +++=(A) (B) (C) (D) (E)2. 某人以6km/h的平均速度上山,上山后立即以12km/h的平均速度原路返回,此人在往返过程中,每小时平均所走的路程为(A) 10km (B) 9km (C) 8km (D) 7km (E) 6km3. 连续掷两枚骰子得到的点数分别是a和b,点M(a, b)落入圆+=18内(不含圆周)的概率是(A) (B) (C) (D) (E)4. 某学生在解方程- = 1时,误将式中的看成,得出的解为x=1,则a的值和原方程的解应是(A) a=1, x=-7 (B) a=2, x=5 (C) a=2, x=7 (D)a=5, x=2 (E) a=5, x=5. 某工厂定期购买一种原料。

已知该厂每天需要该原料6吨,每吨价格1800元,原料的保管等费用平均每吨3元/天,每次购买原料需支付运费900元。

该厂要使平均每天支付的总费用最省,则购买一次原料的时间间隔应是(A) 11天(B)10天(C) 9天(D) 8天(E) 7天6.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P出发,相背而行,1小时后他们分别到达各自的终点M和N。

若甲、乙两人还是同时从同一地点P出发,但互换彼此的目的地,则甲在乙到达M之后35分钟到达N。

甲的速度和乙的速度之比是(A) 4:3 (B)3:5 (C)2:3 (D)4:5 (E)3:47. 如果一款汽车的价格减少了20%,而它的税率却增加了20%,则降价后的税金与原税金相比(A) 增加16% (B)增加4% (C)不增不减(D)减少4% (E)减少16%8. 一个班级中有8名男生和7名女生,现在要选出3名学生作为学生代表,则选出的学生中,男生多于女生的概率是(A) (B) (C) (D) (E)9. 如图所示,△ABC是等腰三角形,AB=BC=10cm,D是半圆周上的重点,BC是半圆的直径,则途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 25 (B) 25 (C) 25(D) 50 (E) 5010. 直线与及x轴所围平面图形的面积是(A) (B) (C) 6 (D) (E) 911. 某校在对100名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中发现,有手机的学生88名,有电脑的76名,其中有手机没电脑的15名,则有电脑没手机的学生数量是(A)25 (B)15 (C)12 (D)5 (E)312. ,则(A)(B)(C)0 (D)(E)13. 不等式的解集是(A)(B)(C)(D)(E)14. 湖中有4个小岛,它们的位置恰好近似构成正方形的4个顶点。

若要修建3座桥将这4个小岛连接起来,则不同的建桥方案有(A)12种(B)16种(C)18种(D)20种(E)24种15. 在某实验中,a、b、c三个试管各盛水若干克。

现将浓度为12%的盐水10g倒入a管中,混合后取10g倒入b管中,混合后再取10g倒入c管中,结果a、b、c三个试管中盐水的浓度分别为6%、2%、0.5%。

是哪个试管中原来盛水最多的试管及其成水量是(A)a试管,10g (B)b试管,20g (C)c试管,30g (D) b试管,40g(E) c试管,50g二、条件充分性判断:第16-2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要求判断每题给出的条件(1)和(2)能否充分支持题干所陈述的结论。

A、B、C、D、E五个选项为判断结果,请选择一项符合试题要求的判断。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

(E)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16.(1)实数a, b, c在数轴上的位置为(2)实数a, b, c在数轴上的位置为17.(1)并且(2)并且18. 不等式对于任意的x成立(1)(2)19. 方程有相等的实根。

(1)a, b, c是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2)a, b, 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20. 整数数列a, b, c, d中a, b, c成等比数列,b, c, d成等差数列。

(1)b=10, d=6a (2)b=-10,d=6a21.(1)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是(2)直线与直线垂直22. 公路AB上各站之间共有90种不同的车票(1)公路AB上有10个车站,每两站之间都有往返车票(2)公路AB上有9个车站,每两站之间都有往返车票24. 与的积不含和(1)(2)25. 申请驾驶执照时,必须参加理论考试和路考,且两种考试均要通过。

若在同一批学员中有70%的人通过了理论考试,最后领到驾驶执照的人有60% (1)10%的人两种考试都没有通过(2)80%的人通过了路考三、逻辑推理:第26-5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26. 据目前所知,最硬的矿石是钻石,其次是刚玉,而一种矿石只能用与其本身一样硬度或更硬的矿石来刻痕。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一下哪项所指的矿石一定是可被刚玉刻痕的矿石?Ⅰ. 这种矿石不是钻石Ⅱ. 这种矿石不是刚玉Ⅲ. 这种矿石不是像刚玉一样硬(A)仅Ⅰ(B)仅Ⅲ(C)仅Ⅰ、Ⅱ(D)仅Ⅰ、Ⅲ(E)Ⅰ、Ⅱ、Ⅲ27. 为了减肥,张女士在今年夏秋之交开始严格按规定服用减肥药物。

但经过整个秋季三个月的疗程,她的体重反而又增加了5公斤。

由此可见,减肥药物是完全无效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她服用的减肥药物价格昂贵她服用的减肥药曾经申请国家专利他服用的减肥药有合格证书她服用的减肥药是中外合资生产的如果不服用药物,她的体重在秋季会增加10公斤28. 甲:什么是战争?乙:战争是和平的中断甲:什么是和平?乙:和平时战争的中断上述对话中的逻辑谬误也类似地存在于一下哪项对话中?甲:什么是人?乙:人是有思想的动物。

甲:什么是动物?乙:动物是生物的一部分。

甲:什么是生命?乙: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甲:什么是有机体?乙: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甲:什么是家庭?乙: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群体。

甲:什么是社会群体?乙:社会群体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单位甲:什么是命题?乙:命题就是用语句表达的判断。

甲:什么是判断?乙:判断是对事物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甲:什么是文学最有感染力的主题?乙:文学最有感染力的主题是爱情甲:什么是爱情?乙:爱情是人类的一种排他性感情。

29. 针对当时建筑施工中工伤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建筑业安全生产实施细则》。

但是,在《细则》颁布实施两年间,覆盖全国的统计显示,在建筑施工中伤亡职工的数量每年仍有增加。

这说明,《细则》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实施。

一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A)在《细则》颁布后的两年里,施工中的建筑项目的数量有了大的增长(B)严格实施《细则》,将不可避免地提高建筑业的生产成本。

(C)在题干所提及的统计结果中,在事故中死亡职工的数量较《细则》颁布前有所下降。

(D)工伤事故最严重的是煤矿业(E)在《细则》颁布后的两年中,在建筑业施工的职工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30. 在美国,实行死刑的州,其犯罪率要比不实行死刑的州低。

因此,死刑能够减少犯罪。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推断?犯罪的少年,较之守法的少年更多出自无父亲的家庭。

因此,失去了父亲能够引发少年犯罪。

美国的法律规定了在犯罪地起诉并按其法律裁决,许多罪犯因此经常流窜犯罪。

在最近几年,美国民间呼吁废除死刑的力量在不断减弱,一些政治任务也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在竞选中承诺废除死刑了。

经过长期的跟踪研究发现,监禁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酝酿进一步犯罪的温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