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2习题1

合集下载

2019年广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广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广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陈陶传陶,字嵩伯,鄱阳剑浦人。

尝举进士辄下,颇负壮怀。

志远心旷,遂高居不求进达,恣游名山,自称“三教布衣①”。

大中中,避乱入洪州西山学神仙,咽气②有得,出入无间。

时严尚书宇③牧豫章,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

而欲试之,遣小妓莲花往侍,陶笑不答。

陶赋诗赠之云:“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

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

”宇见诗益嘉贞节。

【注释】①三教布衣:意为三教都未入门。

三教,指儒、道、佛三教。

③咽气:道家吐故纳新的呼吸方法。

③严尚书宇:指严宇,官名是尚书。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颇负.壮怀/负.箧曳屣B. 出入无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 遣.小妓莲花往侍/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 宇见诗益嘉.贞节/虽有嘉.肴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3.从陈陶不慕名利且有自己坚守的事迹中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3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戴良字叔鸾,汝南慎阳①人也。

良少诞节②母憙③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

及母卒,兄伯鸾居庐啜粥,非礼不行,良独食肉饮酒,哀至乃哭,而二人俱有毁容。

或问良曰:“子之居丧,礼乎?”良曰:“然。

礼所以制情佚④也。

情苟不佚,何礼之论!夫食旨不甘,故致毁容之实。

若味不存口,食之可也。

”论者不能夺之。

【注释】①汝南慎阳:今河南正阳。

②诞节:放纵不拘。

③憙(xǐ):喜欢。

后作“喜”。

④佚(yì):放纵。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良常.学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B.兄伯鸾居.庐啜粥/不可久居.C.哀.至乃哭/哀.转久绝D.情苟.不佚/苟.全性命于乱世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良少诞节母憙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3.你认为戴良是个怎样的人?(3分)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常州(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

(共13分)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乙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

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长其尾②而锐其剽...○3,头铦达④而尾掉缭⑤。

无知无巧,善治衣裳。

不盗不窃,穿洞而行。

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

尾生而事起,尾收而事已⑥。

既以缝表。

又以连里。

既能合纵,又善连横。

无羽无翼,反复甚急。

日夜合离,以成文章..。

下覆百姓,上饰帝王。

功业甚博,不显贤良。

簪以为父⑦,管⑧以为母。

用时则出,不用则藏。

(选自《荀子·赋》,有删改)【注释】①生于山中:缝衣针用金属制成,而矿石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中”。

②尾:线。

③剽(piao):针尖。

④铦达:锐利挑达,畅通无队。

⑤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

⑥尾收而事已:线尾打结就新衣完工。

⑦簪以为父:簪,大针。

一般小针由这种大针磨细而成,所以说“簪以为父”。

⑧管:存放针的圆管状工具。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3(4)长其尾而锐其剽...(5)以成文章..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

9.甲段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上。

(3分)设置铁板→放置铁范→→→按平板面10、对甲、乙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甲段“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板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1篇出师表(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1篇出师表(含答案解析)

第11篇出师表版本导航:◎统编九下第22课;◎语文九下第21课;◎苏教九下第20课。

情,触犯科条,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负责专职的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古今异义(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________ 今义:指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2)不宜异同..古义:________ 今义: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义:________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________ 今义:极端憎恨(5)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________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6)由是感激..古义:________ 今义:由衷地感谢(7)庶.竭驽钝古义:________ 今义:众多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以光.先帝遗德原意为:光线,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2)形容词作名词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原意为:奸诈,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②此皆良实..原意为:善良、诚实,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③优劣..得所原意为:好的坏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④攘除奸凶..原意为:奸邪凶恶,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3)形容词作动词远.小人原意为:距离长,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3. 一词多义(1)道: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②以咨诹善道.④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遗:①以光先帝遗.德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②每与臣论.此事(4)行:①然后施行.②性行.淑均③必能使行.阵和睦④复行.数十步(《桃花源记》)⑤商旅不行.(《岳阳楼记》)(5)能:①先帝称之曰能.②必能.使行阵和睦③虽有千里之能.(《马说》)(6)临: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临.表涕零③临.溪而渔(《醉翁亭记》)(7)效:①恐托付不效.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8)兴:①兴.复汉室②若无兴.德之言③百废具兴.(《岳阳楼记》)(9)当:①当.奖率三军②今当.远离4. 重点实词(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秋:(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内:(4)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外:(5)盖追.先帝之殊遇..追:殊遇:(6)欲报.之于陛下也报:(7)引喻..失义.引喻:义:(8)以塞.忠谏.之路也塞:谏:(9)俱.为一体俱:(10)陟罚臧否....陟:罚:臧:否:(1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科:(1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刑:(1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理:(14)不宜.偏私.宜:私:(15)使内外异.法也异:(16)志虑忠...纯志:虑:忠:(1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18)愚.以为宫中之事愚:(19)悉.以咨.之悉:咨:(20)必能裨.补阙漏..裨:阙:漏:(21)性行淑均..淑:均:(22)必能使行阵..和睦行阵:(23)亲.贤臣亲:(24)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颓:(2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尝:(2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良:(27)愿陛下亲之信.之信:(28)则汉室之隆.隆:(29)躬.耕.于南阳躬:耕:(30)苟.全性命于乱世苟:(31)不求闻.达于诸侯闻:达:(32)猥.自枉屈..猥:枉:屈:(3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34)遂许.先帝以驱驰..许:驱驰:(35)后值倾覆...值:倾覆:(36)奉命于危难之间.间:__________(37)夙夜..忧叹夙夜:_______(38)深入不毛.毛:(39)当奖.率三军奖:(40)庶竭驽钝...竭:驽:钝:(41)攘除..奸凶攘除:(42)至于斟酌损益..损:益:(4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愿:(44)以告.先帝之灵告:(45)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46)以彰.其咎.彰:咎:(47)以咨诹.善道诹:(48)临表涕零..涕零:5. 文言虚词(1)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____________②可计日而.待也 ____________(2)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____________.后施行 ____________(3)①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____________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____________(4)盖.追先帝之殊遇____________①欲报之于.陛下也 ____________ 于.桓、灵也 ____________③三顾臣于.草庐中 ____________①以.光先帝遗德 ____________②以.塞忠谏之路也_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④咨臣以.当世之事 ____________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____________(7)①俱为.一体 ____________ 为.忠善者 ____________③愚以为.营中之事 ____________(8)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____________①悉以咨之.____________之.隆 ____________③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10)①则.汉室之隆 ____________②则.治臣之罪 ____________(1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专题11 文言文比较阅读(二)(原卷版)-备战中考语文精选题集(浙江专用)

专题11 文言文比较阅读(二)(原卷版)-备战中考语文精选题集(浙江专用)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浙江专用)专题10 文言文比较阅读(二)1.(2023·浙江温州·统考中考真题)同学们发现高明亭对《琵琶记》作者高明的介绍过于简略,准备向主办方提建议。

◎搜集材料【材料一】永嘉高经历明①,避乱四明之栎社,惜伯喈②之被谤,乃作《琵琶记》雪之,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③,进与古法部④相参,卓乎不可及已。

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

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

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之乃解。

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剙⑤瑞光楼旌⑥之。

(选自《南词叙录注释》)【材料二】有王四者,以学闻。

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

登第后,即弃其妻而赞于太师不花家。

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

……高皇帝微时,尝奇此戏,及登极,召则诚,以疾辞。

使者以记上进。

上览之曰:“五经四书在民间,譬诸五谷,不可无;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⑦之间亦不可少也。

”(选自田艺蘅《留青日札》)注释:①高经历明:指高明,字则诚,瑞安人。

经历,官名。

②伯喈:这里指东汉文学家蔡邕,字伯喈。

③伎:泛指歌舞表演。

④法部:指正宗的皇家乐曲。

⑤剙:同“创”。

⑥旌:表彰,显扬。

⑦俎豆:祭祀宴饮用的礼器。

◎读懂文意(1)解释加点词。

①卓乎不可及.已____________②尝奇.此戏____________(2)用“/”给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处断句。

(限断2处)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围绕提纲,展开讨论(3)同学质疑:材料一中画横线处作为“高明的故事”素材是否合适?发表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4)同学提议:增加《琵琶记》创作缘由。

根据两则材料,概括《琵琶记》创作缘由的两种说法。

(5)同学讨论:还可以增加《琵琶记》的哪些信息?结合两则材料,提一条建议并阐述理由。

撰写建议(略)(2023·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程本立,字原道,嘉兴崇德人。

少读书,不务章句。

闻金华朱彦修兄弟得考亭之学①于白云许谦,乃往就学焉。

2019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1讲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

2019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1讲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

第11讲文言文阅读课内重点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册(一)《论语》十二章《论语》(2011课标篇目)1.“论语”的“论”读lún,《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7)五十而知天命.命:命令(8)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9)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0)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1)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3)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15)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16)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泛指平民百姓(17)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8)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9)仁.在其中矣仁:仁德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其.不善者而改之其.真不知马也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D.于.我如浮云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A.代词,学过的知识/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代词,他们的/句首语气词,表推测,大概;C.介词,凭借;D.介词,对,对于/介词,到。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为外物所迷惑。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有疑惑。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一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一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一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 言阅读◇课标言阅读训练◇第1篇《论语》十二[全品原创]阅读下面言,完成问题。

[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乙]言志①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①本是《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的“颜渊”,标题系编选者所加。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长者旁叫做侍。

③盍:何不。

④裘:皮袄。

⑤憾:遗憾。

⑥伐:夸耀。

⑦施:显耀。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B.学而不思/则罔.于我/如浮云D.盍/各言尔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盍各言尔志尔:(2)与朋友共共:(3)敝之而无憾敝:(4)无施劳劳: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属予作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言为心声”,乙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第2篇陋室铭[全品原创]阅读下面言,完成问题。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一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一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

专题训练(一) 文言文阅读◇课标文言文阅读训练◇第1篇《论语》十二章[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乙]言志①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加。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长者旁叫做侍。

③盍:何不。

④裘:皮袄。

⑤憾:遗憾。

⑥伐:夸耀。

⑦施:显耀。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B.学而不思/则罔C.于我/如浮云D.盍/各言尔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盍各言尔志尔:(2)与朋友共共:(3)敝之而无憾敝:(4)无施劳劳: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C.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言为心声”,乙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第2篇陋室铭[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山东省泰安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2习题1

山东省泰安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2习题1

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2)习题1一、(2018·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

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

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释】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

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

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

参,同“三”。

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

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⑤穷里:隐蔽的里巷。

⑥豫:事先准备。

⑦调:治办,办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夜不寝至旦或:__________(2)广汉将.吏到家将:__________(3)又素.闻广汉名素:__________(4)即开户.出户:__________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7·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2)习题1一、(2018·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

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

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释】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

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

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

参,同“三”。

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

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⑤穷里:隐蔽的里巷。

⑥豫:事先准备。

⑦调:治办,办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夜不寝至旦或:__________(2)广汉将.吏到家将:__________(3)又素.闻广汉名素:__________(4)即开户.出户:__________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7·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

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①。

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

除②大理评事,迁寺丞。

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②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居数月,改参知政事。

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

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

”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

”事遂息。

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③之,中立自经死。

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

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

”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③育在政府,遇事敢言。

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

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辩者,职也。

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

”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

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

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

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

”帝数欲大用,为谏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息钱。

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

④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

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

辩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

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④。

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阻,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选自《宋史·列传五十》,有删改) 【注释】①致仕:在官任上退休。

②除:授予官职。

③中:陷害。

④忤(wǔ):违逆,不顺从,不和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盗诚.无足虑者诚:__________(2)因构狱.以危法中之狱:__________(3)育论辩不已.已:__________(4)育取可行者固.行之固: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第②④两段用哪些事分别表现了吴育的什么品质?请分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16·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

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

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

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

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

”允济即谴左右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

”妻家叩头服罪。

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

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

若遇盗,当来告令。

”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

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如言果得。

政绩优异,远近称之。

(选自《旧唐书》,有改动) 【注释】①牸(zì)牛:母牛。

②庵:小草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诣:____________(2)具.言所以具:____________(3)妻家不知其故.故:____________(4)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毕:____________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用了哪些事例表现张允济政绩优异?请分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2015·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承拙斋家传[清]张惠言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

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先生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

补学生员。

九试于乡,不得举.。

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

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以娱目。

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

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

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

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

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

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指趣如此。

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

濒行,命之曰:“行己有耻,立身之大端也。

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教之也。

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

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释】①侷武:空间逼仄、狭小。

②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九试于乡,不得举.举:______________(2)客有至者,则延.入延:______________(3)常语.学者曰语:______________(4)于身心何所益.益:______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2014·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卖酒者传魏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

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