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新人教版
3.深入分析(15分钟)
a.探讨主题思想(5分钟)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主题思想呢?请大家思考一下,并给出你的理由。”
b.角色扮演,体会情感(5分钟)
“现在,我们来角色扮演。请几位同学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我们一起感受他们在牛肚子里的冒险。”
c.分享感受(5分钟)
“通过角色扮演,你有什么新的感受或理解?请大家分享一下。”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加强课后跟踪指导,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共同走进了《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通过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理解了故事情节,掌握了生字词,分析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并尝试了自己创作故事。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看看大家的学习效果。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在牛肚子里旅行》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语文上册
3.授课时间:第10课时
4.教学时数:45分钟
本节课将围绕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在牛肚子里旅行》展开,通过引导学生们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以及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课程将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b.课堂提问(5分钟)
“谁来说一说,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很好,看来大家都读得很仔细。那么,故事中有哪些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c.筛选信息,理解字词(5分钟)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在牛肚子里旅行 第2课时【优质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在牛肚子里旅行 第2课时【优质课件】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 从第一个胃走到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 来到了牛嘴里。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明, 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写出了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课文理解
讲故事法感受人物形象
概念: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没有现实的图画美那样直观,它需要通过感受语言,
去联想、去再现,而讲故事就是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再现形象的过程。 方法:
课文理解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 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 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 出来!”“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几乎听不见 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青头一方面安慰红头不要失去信 心一方面告诉红头脱险的办法。
课文理解
这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在牛鼻 孔里蹭来蹭去。
课文理解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叫了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急忙”说明红头遭 遇危险青头很着急。
课文理解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 里……救命啊,救命啊!”
写红头情况很危险。
课文理解
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
轻轻一扫,青头就被摔在地上。青头不顾身
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 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青头是怎样帮助朋友脱险的?
青头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先是让红头躲开大黄牛的牙齿,然后 告诉红头牛有四个胃,让红头利用牛反刍的机会再一次回到牛的嘴里, 最后它在牛的鼻孔里蹭来蹭去,让牛打喷嚏,这样把红头喷出来。这 样红头就得救了。
课文理解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 命啊,救命啊!”
现在想吃苹果,你能不能自己掉下来啊?”
苹果树没有回答,一动也不动。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目标1.认识“旅咱”等8个生字,会写“旅”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使学生学会用抓提示语、关键词的方法体会人物心情读好对话。

3.让学生初步学习讲故事的方法。

4.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引导学生要真心地帮助别人。

教学重点1.使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2.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引导学生要真心地帮助别人。

教学难点1.学会用抓提示语、关键词体会人物心情读好对话。

2.使学生初步学习讲故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为什么喜欢童话?(神奇、有趣)2.看图片,猜童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科普童话——在牛肚子里旅行。

设计意图:感受童话的奇妙之处,了解童话“神奇”的特点,认识科普童话,为接下来进行课文品读做铺垫。

二、预习检测1.学写生字“旅”。

(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写字口诀,教师范写、指导。

)2.引导学生归类学习词语。

你发现了吗?这里面还有几个特殊的词语,自己读一读,你能发现组成词语的两个字—吞和咽、答和应、悲和哀,他们在意思上有什么关系吗?是啊,每个词语都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你能不能用这样的办法帮这几个字找到朋友?齐读一遍。

你瞧,只要我们发现了词语的规律,把他们归类,就能积累更多的词语。

3.学习多音字答、几。

(多音字放进句子里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检查字词,理解同义词“旅行”和“旅游”,知道本篇课文中题目为什么用“旅行”,渗透构词方法,为接下来进行课文品读做铺垫。

三、学习概括文章大意以填空搭梯子,学生概括文章大意,学习“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的文章内容概括方法。

四、学习课文1.学习1-7段,思考:哪里能让你感受到青头和红头是好朋友?从文中找到,生回答,师总结:一起欢乐玩耍的朋友就是好朋友!(板书:同欢乐)这对好朋友正玩儿着呢,一头大黄牛从后边走来,一场惊险的旅行开始了。

可怜的红头到底经历了什么?请你快速默读课文,试着说说吧!梳理文章的流程图。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预习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预习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预习课文知识点1、这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

文章通过两只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进肚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只胃;牛吃食具有反刍现象。

2、区分“旅游”和“旅行”。

(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

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20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4、反刍:动物把粗粗咀嚼(jǔ jué)后咽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去。

通常称倒嚼(dǎo jiào)。

牛、羊、鹿和骆驼都是反刍动物。

5、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

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朋友的帮助是非常有用的。

朋友之间应互相帮助;人人都离不开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要多交好朋友……)课文图片详解《在牛肚子里旅行》同步练习一、比一比;再组词。

蟋()悉()蟀()摔()蹭()赠()哀()衷()融()隔()二、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藏()()应()()觉()()几()()三、请圈出黑体字的正确拼音。

蟋蟀(shuài suài)已经(jīng jīn)救命(mìng mìn)吞咽(yàn iàn)贮藏(zhù zù)细嚼慢咽(jáo jiáo)四、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贮藏蕴藏⒈海底()着丰富的物产。

⒉牛的前三个胃用来()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

五、读课文第13-20节;回答。

1、根据要求改写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提示语在前: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语在中: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公开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公开课导学案_0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目标:1.认识15个字,会写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真心去帮助别人。

4.了解反刍现象。

教学重点:1.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感受青头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

2.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蟋蟀和牛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喜欢),下面我们一起听这首歌,猜出歌名?播放视频《找朋友》师:谁来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的名字是?(找朋友)师:对,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好朋友之间的课文.。

请出我们的第一位朋友,(播放幻灯片蟋蟀)大家认识吗?(蟋蟀)再看我们的第二位好朋友(播放幻灯片黄牛)大家认识吗?(黄牛)师:同学们真棒,蟋蟀和黄牛,是我们大家的朋友,可是在他们身上却发上了一件既惊险又有趣的事情。

————在牛肚子里旅行师:旅行,什么是旅行?旅游不行吗?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

(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

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那么你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师:(播放幻灯片)你们想知道在牛肚子里旅行是怎样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什么?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

三、学习生字新词。

.认读生字词,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检查自学情况。

四、再读课文。

1、师:(播放幻灯片)你们想知道在牛肚子里旅行是怎样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2、解读课文:(出示幻灯片)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

他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师:思考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师:好朋友都喜欢在一起玩耍,我们的小蟋蟀青头和红头,也喜欢在一起玩耍。

他们喜欢玩什么游戏呢?谁来告诉大家?师:(出示幻灯片)可是,在这一天,青头和红头又在玩游戏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什么呢?在课文中找出来,说一说生: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课笔记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课笔记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堂笔记一、课文内容概述《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小蚂蚁为了救自己的家园,误入一头老牛的肚子,经历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在这个过程中,小蚂蚁见识了许多奇特的景象,也结识了一些朋友。

最后,小蚂蚁凭借智慧和勇气,成功地从牛肚子里逃出来,拯救了自己的家园。

二、生字词1. 旅行:离开自己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

2. 蚂蚁:昆虫的一种,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

3. 误入:无意中进入某个地方。

4. 老牛:年纪大的牛。

5. 肚子:动物消化食物的部位。

6. 奇妙:奇特而有趣。

7. 见识:看到、听到或经历过的事情。

8. 结识:认识并结交朋友。

9. 智慧: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10. 勇气: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不退缩的精神。

三、课文中的成语和俗语1. 误入歧途:比喻走错了路,犯了错误。

2. 不可思议:形容事物奇特、难以理解。

3. 千奇百怪: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4. 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多,样式不同。

5. 胆大心细:形容人勇敢而又细心。

四、课文中的道理1. 勇敢面对困难:小蚂蚁在误入牛肚子后,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勇敢地面对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智慧战胜一切:小蚂蚁凭借智慧,成功地从牛肚子里逃出来,拯救了自己的家园。

3. 团结互助:小蚂蚁在旅途中结识了很多朋友,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度过了难关。

4. 要善于观察和学习:小蚂蚁在牛肚子里见识了许多奇特的景象,这些都是他平时观察和学习的结果。

五、课堂活动1. 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节的奇妙和趣味性。

2. 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3. 表演课本剧,展示小蚂蚁在牛肚子里的奇妙旅程。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

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那我先藏,你来找。

”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了眼。

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做声了。

“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红头不说话,只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

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正在这时,一只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

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

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了。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

可是那只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在地上了。

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了。

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

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亮。

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

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地流下了眼泪:“谢谢你……”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吧!”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张之路,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人教版部编版最新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名师精品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最新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名师精品课件

在牛肚子 里旅行
红头:进牛嘴→牛的第 一个胃→牛的第二个胃 →牛嘴→出牛肚子
青头:珍惜友情 勇敢无畏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 蟋蟀红头和好友青头捉迷藏时,不 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危急关头, 蟋蟀青头沉着地安慰它,给它出主 意,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脱出来。
牛胃的组成和功能:成年牛的胃由瘤胃、 网胃、瓣胃、皱胃组成。瘤胃内有大量微生 物生长繁殖,很大一部分饲料在此消化。网 胃的功能如同筛子,将随饲料吃进去的重物 如钉子、铁丝等存留其中。瓣胃的功能主要
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 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 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 吞到肚子里去……”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 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进牛嘴
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进牛肚子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 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 到了牛嘴里。
第一个胃 第二个胃 回到牛嘴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 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出牛肚子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 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 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善于鼓励、安慰朋友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 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勇敢、聪明
“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
次旅行吧!”
乐观
我会说
用上“救命、拼命、大吃一惊、马上” 等词语想象某个童话人物遇到危险的情形。 用上“旅行、草堆、光亮”等词语想象一 个童话的开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及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希望你们能喜欢。

〔课件出示:谜面猜猜看,它是什么?〕你们了解风筝吗?(课件出示:资料袋)你们放过风筝吗?我们一起来说说放风筝的事吧。

2、自己放风筝很有趣,但是看别人放风筝也很有趣,刚才大家都说放过风筝,那么有谁做过风筝吗?3、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件出示:第十课《风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自学的时候,除了要把生字,词语的语音读准外,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刚才大家一起自学了的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吧(课件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语)。

3、词语虽然不多,但有几个词语特别难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垂头丧气)这个词语特别难读。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4、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呀。

你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吗?课文当中写道,同学们找风筝,找了一个下午都没有找到,所以大家只能垂头丧气。

5、还有一个词语(磨坊),一起来读一读。

坊要读第二声,磨是个多音字,在这儿要读第四声。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6、磨坊就是磨面的房子(课件出示:磨坊图)。

让我们再把这些词语一起来读一读。

7、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词语,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刚才你们自学课文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特别难读的句子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第三自然段的第二个句子特别难读。

我觉得“飞筝越飞越高……”这一句也非常难读(课件出示:“飞筝越飞越高……”)。

8、还有哪个句子你觉得比较难读?第四段的最后一句话(课件出示:句子)。

第五自然段的“我们垂头丧气地……白光”这个长句比较难读(课件出示:“我们垂头丧气地……白光”)。

其中有:“垂头丧气,田埂,半沉半浮,半圈儿”这几个词语比较难读。

9、读得真不错,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开火车读一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10、这篇课文非常长,但大家都读得很正确,说明大家在自学课文的时候很认真,接下来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这回读的时候,请大家边读边想:(课件出示: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11、谁来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12、大家读课文很认真,课文就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找一找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分别是由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13、课文是怎样来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过,以及当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接下来我们还要来写生字呢。

三、学习字词1、〔课件出示:词语。

〕这些词语都是由我们要写的字组成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

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你能给生字扩词吗?四、课堂巩固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写生字,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各写两遍各组两个词,再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课后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六、作业。

附板书设计 10 风筝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读悟课文,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3.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心情的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课件及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件出示:第10课《风筝》)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呢?3、说得非常清楚,课文的确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

二、读中悟情,以情促读1、你是从哪儿找到了这个答案?(第一自然段)2、真好,你真会发现。

(打出文字投影:“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师范读了这句话)3、你们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作者在童年的所有回忆当中情有独衷的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呢?(作者说那是“最大的快乐”。

)你体会得真好,请你们自己练习读一读,读出作者对风筝的感情。

(学生练习读,教师指名汇报,通过评价来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5、这句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因为我们发现,它还领起了下文。

接下来的课文很自然地就记叙了作者他们做风筝和放风筝的情景。

6.、课件出示:你觉得作者在做风筝的过程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从哪儿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请你再一次默读课文,把你能够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

(学生默读,进行标画,练习朗读,反馈交流)7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你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

8、(出示相关文字投影:“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你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把“精心”换一个词语吗?9、我们(用心、认真、专心、一心一意)做着的是一只怎样的风筝呢?10、你读书真细心。

11、课件出示:不是什么都不像吗?怎么又被称作“幸福鸟”呢?(因为在孩子们的眼里,像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快乐的心情。

)12、看来,我们很容易被这样的一份纯真所感染,课件出示:那么孩子们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呢?(风筝寄托着他们的憧憬和希望;他们想让自己也跟着风筝飞上蓝天;我们知道人是没有翅膀的,根本不可能飞上天空。

但是风筝可以,这也就是说,风筝可以完成孩子们的愿望。

)13、是呀,当我们脚踏大地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却可以像风筝一样飞翔在天空。

对于每个人来说,这种心灵的自由与快乐都是最幸福的事情。

14、我注意到这一段当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做个蝴蝶样的吧”,你觉得这句话可能是谁说的?15、为什么作者没有注明是谁说的呢?(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这样说:“是谁说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童年做风筝那美好的一幕已经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

)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一份美好与甜蜜再来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6、课件出示:你觉得作者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从哪儿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请你再一次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你能够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17、谁来汇报?(1)课件出示:“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a、大家看文中的这个“翩”字,左边是个“扁”,右边是个羽毛的“羽”字,又扁又薄的羽毛飞起来会怎么样呢?你们通常用“翩翩起舞”这个词语形容什么?〔蝴蝶、孔雀)b、在作者的眼中,那只什么也不像的风筝就像你们眼中的色彩斑斓的蝴蝶、孔雀一样翩翩起舞。

请你再来读一读,感受风筝的飘逸和作者的情怀。

c、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他们究竟是带着怎样地语气或表情说的呢?你能想像得到吗?(惊奇、羡慕)d、惊奇、羡慕,仅仅是因为我们把风筝放得高吗?你能否尝试着去理解一下它背后的意思。

e、是呀,我们拥有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拥有着那个年龄段独有的天真和快乐,这怎能不让人羡慕呢?请你带着这份孩子们的快乐和村里人的羡慕再来读读这一句吧。

(2)课件出示:“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

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

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a、你读得很好,我感受到了风筝飞走时孩子们的焦急。

b、从早晨玩儿到下午,孩子们都不肯停下来,可见他们对风筝的什么?〔迷恋〕。

c、不过是一只很普通的风筝,然而当风筝飞走后却让作者和他的小伙伴怎么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从这两个成语足以看出他们对风筝的什么?(喜爱。

)d、这里面谈到了“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两个成语,分别该怎样理解呢?(板书:大惊失色,引导学生逐字理解。

大:吃惊的程度惊:吃惊失:失去色:颜色大惊失色:表示因为吃惊而使得脸都变色了。

)e、我们再来看“千呼万唤”这个词语。

(板书:千呼万唤)“千”和“万”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呼”和“唤”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

“千呼万唤”的意思就是——喊了很多遍。

f、从中你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呢?〔着急〕18、尽管我们千呼万唤,也没有留住风筝。

还有谁在接下来的文字中也体会到作者对风筝喜爱呢?(课件出示:“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19、我们都哭了,为了一只怎样的风筝呢?(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寄托着我们憧憬和希望的风筝;为了那只被我们叫做“幸福鸟”的风筝;为了那只承载着我们理想的风筝;为了那只装满了我们童年快乐的风筝。

)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课件出示:希望幸福理想快乐童真)20、这只让我们牵肠挂肚、寄托了我们这么丰富情感的风筝到底有没有找到呢?(出示课件:课文的最后一段:“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21、不管风筝有没有找到,但是这些孩子一定可以找到的是——(课件出示:希望、幸福、理想、快乐和童真。

)2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三、拓展升华1、小小的一只风筝,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不管是做风筝,放风筝,还是找风筝,孩子们的心里都充满着憧憬和快乐。

相信你们一定很喜欢这篇课文,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课文吧〔课件出示:课文朗读〕。

你们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把它勾画下来吧。

2、谁来读读自己抄写的句子。

3、同学们,古人留下许多写风筝的古诗,想欣赏一下吗?(课件出示:《村居》,清·高鼎;《放断鹞》,杨韫华……)4、同学们,一只小小的风筝唤起了我们诸多的情感。

其实不光是高鼎、杨韫华、贾平凹写到了风筝,还有很多艺术作品都是跟风筝有关的。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首歌,歌名叫做《三月三》,我觉得这首歌的歌词和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相近,现在请你来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三月三》歌曲〕。

四、课堂练习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五、总结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大家一定也像课文里的孩子一样喜欢风筝吧。

我想: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美好的心,一颗憧憬心,在风筝身上放飞我们的希望和理想吧!六、作业。

附板书设计 10. 风筝做风筝―― →憧憬、希望放风筝――→快活、拼命地奔跑找风筝――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