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祖集油田非均质断块油藏开发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油田开发中后期断块天然气藏的地质分析

油田开发中后期断块天然气藏的地质分析

油田开发中后期断块天然气藏的地质分析油田开发中后期,天然气藏的开发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断块天然气藏的地质分析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断块天然气藏一般指沉积盆地中,由地质构造运动和古地貌变迁所形成的较小的、独立的气藏。

这种天然气藏的特点是规模小、产量低、开发难度较大。

因此,对其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断块天然气藏的地质分析进行探讨。

一、断块天然气藏的特征1.规模小断块天然气藏的规模往往比普通气藏小得多,其范围通常不超过10平方公里,而且产能有限。

一般来说,这种气藏的相对储量比较低,开采难度较大。

2.分布分散由于断块天然气藏是由各种构造及地质因素形成的,它们的分布较为分散。

钻井的成功率也较低,因此需要进行更为仔细的地质勘探,提高钻井成功率。

3.储量可信度低断块天然气藏的储量不仅规模较小,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地质难度,所以储量的评定与预测不如其他类型的天然气藏。

1. 地质构造运动断块天然气藏的形成与地质构造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地质历史的漫长岁月中,地球表面不断受到构造和侵蚀的影响,地壳经常发生变形和折断的现象,亦即断裂和隆起,从而形成了断块状天然气藏。

2. 古地貌变迁古地貌变迁是断块天然气藏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历史上,不仅出现了山脉抬升,还出现了海洋和低地的隆起和沉降。

这种古地貌的变迁经常会造成地质构造物的变化,从而导致了气藏储藏物质的堆积和组成的改变。

1. 断块特征分析断块天然气藏的特征,包括规模、分布等方面的特征,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估,以制定出规划和开发方案。

对于断块结构进行分析,需要了解其存在的古地貌和断裂构造,进而确定气藏的存储模式和规模,选定钻井点位和适宜的开采方式。

3. 地球物理勘探和重建地球物理勘探是评估天然气藏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断块天然气藏的勘探和开发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其基础是利用物理现象研究地下构造和检测气藏的存在和分布,为后续的钻井和开采提供依据。

严重非均质断块油田稳产技术

严重非均质断块油田稳产技术
五 ” 间 的 稳 产 目标 。 期
关 键 词 : 重非 均质 } 藏精 细描 述 ; 严 油 剩余 油 分 布 规 律 ; 套 技 术 : 配 把状 集 油 田 中 图分 类 号 : E 4 i E 4 T 3 3 T 37 文 献 标 识 码 : A


胡 状 集 油 田是 我 国 东 部 地 区 凹 陷 盆 地 发 育 的
步进行油 田开发调整 : 9 老井恢 复 完善并 网, 1 6年 9 综
合古 水 下 降 至 8 .% ;97年 的 精 细 油 藏 描 述 阶 段 ; 43 1 9 1 8~ 9 9 姗 年 调 整 措 施 结 构 、 效 挖 潜 阶段 。20 高 00年
措施 后 产 量 、 井 产 量 与 19 相 比 . 加 2 I 新 97年 增 . ×】 L 现 了油 田 九 五 ” 间 3 一 t 稳 产 指 标 , 水 , 实 期 0X】 的 含 上 率 有 效 控 制 在 20个 百分 点 以 内 , 加 可 采 储 量 升 增 12 1 ×l t提 高 采 出 程度 32 个 百 分 点 3. 8 — , . 5
乖余 油分 布 规 律 认 识 的 基 硪上 , 用 多种 工 艺 技 术 . 太限 度 地 改善 高渗 层 告 面 . 掘 中 c 利 最 c 挖 低 渗
层 潜 力 , 高油 田开 发 水 平 这 些 技 术 的 综告 正 用 , 效 地 控 剐 了 油田 含 水 上 升 卓 宴班 了 “ 挺 有 丸
高达 9 %的 不 利 局 面 = 产 量 大 幅 F , 淹 严 重 , o 降 水 特
滨湖 、 湖 、 角 洲 等 7种 沉 积 环境 , 积 了河 道 浅 三 沉
砂 、 砂 坝 切 水 道 等 1 远 下 6种 沉 积 体 … 造 成 了 储 I, 层 层 间 、 内 、 面 的 严 重 非 均 质 性 : 油 田 受 2条 层 平 主控 断层 夹持 , 部发 育 的一 系列 同生 次级 断 层 , 内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现状以及展望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现状以及展望

238储层非均质在具体的油田开采过程中,对于一些地区中的油气成藏以及油藏油水界面还存在一定的影响。

因为沉积、成岩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的储层界面中存在有物性非均质的特性。

如果油气不充足,在开采中逐渐的将大孔喉内的水排净,也会直接消耗掉大量的能量,此时就无法将小孔喉中的水及时的排除。

很多情况下,都会逐渐的形成高位低产高含水、低部高产低含水以及油水界面不同的油藏。

我国的油田主要就是以陆相碎岩储层为主,地质条件复杂性较高,非均质性比较强,原油的性质相差比较大,所以开采效率比较低。

在未来发展中,只有进行全面的非均质研究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油田开采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内容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是目前的油田开采领域的重要课题,特别是针对开采后期的油田中,为了能够实现高效的油田开采,应该全面的实施精细化油藏的描述,再这其中,就需要深入的进行非均质的研究,以更好的提升开采效果。

储层非均质就是在沉积、成岩以及后续的地质构造影响之下,油田储层环境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且这些变化主要以非均匀性的形式所体现的。

在实践中,分类方法与方式还存在较大的区别,而我国主要是将其分为层内、层间、平面和微观等四个主要的种类。

2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现状2.1 储层沉积相岩相分析沉积相研究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准确的判定储层砂体沉积微相的类型,从而可以更好的确定其具体的空间分布情况。

成岩相分析是在沉积相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通常都是通过储集岩石的特性所存在的差异性来进行成岩相的划分。

在此基础之上,需要绘制出各个测井与网点的成岩相厚度的具体分布图形,然后就是利用沉积相、测井相等技术资料逐渐的形成岩相区,根据不同的技术参数来划分为不同的储集区。

应用该分析方法主要就是能够更加准确的判定沉积物可容空间形成与消失所存在的关联性。

从相应的地层旋回转化不同位置水深参数来分析,可以更加准确的确定旋回堆积形式,实现时间单元的对比确定。

以小层对比为基础,可以准确的确定储层的几何形状、分布范围等参数,最终可以更加准确的确定储层所存在的非均匀的特性,为油田的开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非均质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调整挖潜技术对策

非均质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调整挖潜技术对策

摘 要 : 于 非均质 小 断块 油 田 , 发 中后期 的调 整挖 潜 是提 高采收率 的 重要 途径 , 对 开 针对 马厂 、 集 徐
油 田平 面、 向剩余 油 的分布 特 点 , 过设 计定 向井挖 掘局 部 剩余 油潜 力 , 得 较好 的 开发 效 果 , 同类 纵 通 取 为 非均 质 复杂 断块 油藏 的剩余 油研 究及 开 发提供 了经验 。 关键 词 : 非均质 ; 小断块 ; 向井 ; 定 剩余 油 ; 整挖 潜 调 1 概 况
3 ) 采 出程 度 2 一 2 的有 6个 小层 ( 2 、 4 2, 0 5 中 13、
油藏 横 剖面 、 剖面 , 落 实的断 块 进行 圈 闭成 藏 条 纵 对 件分析 , 在此 基 础 上 , 过 进 一 步 深 化 构造 认 识 , 通 在 重 新落 实构 造 格局 的基 础 上 , 署 高效 调 整井 , 掘 部 挖 局 部剩 余油 潜 力 。
41 在构造 复 杂 带 , 掘局 部 剩余 油 潜 力 . 挖
主 要是 利 用 三 维 地 震 资 料进 行 精 细 追 踪 解 释 , 落实 构造 格 局 , 同时对 现 有井 的地 层 进行 精 细对 比 , 卡 准 断层 、 分 砂 层 组 以 及小 层 , 实断 点断 距 , 划 落 切
东块 局部 等 构造 高部 位 , 注采 不完 善小 断块 。 且 3 调 整 井部 署 原则 3 1 利 用油 藏 剖 面 和地 震 剖 面 进 一 步 地落 实断 层 . 的 位置 , 准 断 层 , 别 是 在 断 块高 部 位 部 井 , 尽 卡 特 要 量 贴近 断层 , 般控 制 在离 断层 2 m。 层 上升盘 井 一 0 断
于 1. 00米 , 整 井剩 余 可 采储 量 大 于 10 0t侧 调 . ×1‘;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动态分析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动态分析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动态分析前言 (2)§1 注水油田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2)§2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动态分析 (9)2、平面矛盾的调整 (14)3、层内矛盾的调整 (14)前言采油矿和采油队作为采油厂的采油管理单位,其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采油厂的决策能否坚决的、全面的得到实施,关系到采油厂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发展目标,而采油队技术人员作为采油厂决策的直接实施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实施效果,所以,如何提高采油队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其理解上层领导的决策意图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采油队技术管理人员生产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的收获。

§1 注水油田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多油层非均质油藏由于储层渗透率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非均质性,注入水沿着相对高渗透层或高渗透条带窜流,而相对中低渗透层和中低渗透条带吸水较少,使得油层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引起一系列矛盾,归纳起来有三大矛盾,它们是影响高产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基本因素。

要搞好油水井的管理和分析,首先要分析油水运动的规律,正确认识三大矛盾:§1.1 层间矛盾层间矛盾是指高渗透储层与中低渗透储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推进速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

相对高渗透层连通好,注水效果好,吸水能力强,产量高,油层压力高,但是见水快,容易形成单层突进,成为高含水层,并干扰中低渗透层产油能力的发挥。

而相对中低渗透层,渗透率低,注水见效慢,产量低,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当与高渗透层合采时,这些油层受到高压层的干扰,出油少或不出油,甚至出现倒灌现象。

层间矛盾使油井产量递减较快,含水上升速度快。

层间矛盾能否得到较好的调整,是东辛复杂断块油田能否长期稳定生产,油田能否获得较高采收率的关键所在。

§1.1.1 层间干扰与稳产基础的关系§1.1.1.1 波及体积与采收率的关系表征油藏开发效果的参数非常的多,其中经济采收率是表征油藏开发效果最重要的参数之一[1]。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摘要】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油水混采导致的产液含水率过高、油藏压力不平衡引起的底水倒灌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注采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采用不同的调整原则和方法,如改变注采比、调整井网布局等,可以有效优化油藏开发效果。

以某油田为例,通过注采调整,成功增加了产量并降低了成本。

在优化开发方案方面,可采取提高采收率、增加油藏采收、降低生产成本等措施。

对断块油藏开发的未来发展和注采调整的重要性进行了再次强调,强调了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注采调整的实施,可以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断块油藏开发、注采调整、问题、原则、方法、案例分析、优化开发方案、效果评价、发展、未来、重要性。

1. 引言1.1 断块油藏开发现状断块油藏是指由于地质构造、油气运移等因素造成的油气藏局部分隔的油气藏。

断块油藏开发一直是石油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断块油藏开发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地质条件复杂:断块油藏通常具有多重构造、多层储集等复杂地质条件,导致开发难度大。

2. 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断块油藏内部分隔严重,部分区块产能得不到有效利用,导致资源浪费。

3. 存在油气剩余较多:断块油藏往往面临油气剩余较多的情况,如何有效提高采收率成为关键问题。

4. 投资成本高: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投资成本高昂。

解决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提高产能和采收率,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提高石油综合开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注采调整等方法,可以更好地优化开发方案,提高断块油藏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1.2 注采调整的重要性注采调整是断块油藏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采调整可以有效提高油水分离效率,进而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和产量。

通过合理调整注水和采油井的位置布局和注采比例,可以有效减少水驱过程中的错层等问题,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断块油藏是指由于地层构造、岩石物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油气在地下储层中呈现出不规则的分布形态,形成了局部性质不同的“断块”结构。

在这种油藏中,油气的运移路径复杂,储层的非均质性和非均一性较强,给油藏的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1. 流体分布不均匀:由于断块油藏中油气的运移路径复杂,导致油气在地下储层中呈现出不规则的分布形态,局部流体分布不均匀,有些区域甚至出现了流体聚集或积聚现象,增加了油气的开采难度。

2. 注采失衡:断块油藏中不同地层断块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渗透率和储层厚度差异,导致了注采失衡现象,即注入和采出的流体量不平衡,增加了油藏的开采能耗,降低了采油效率。

3. 油气开采难度大:由于断块油藏中储层的非均质性和非均一性较强,使得油气的开采难度较大,需要采用更为复杂和精细的开采技术和方法。

注采调整做法1. 地质评价和动态模拟:对断块油藏进行详细的地质评价和动态模拟,了解油气储集情况、流体分布规律和储层性质,为合理的注采调整提供依据。

2. 优化注采方案:根据断块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动态模拟结果,优化注采方案,合理选取注入井和产出井的位置、井网布局和注采比例,减少注采失衡,提高采油效率。

3. 采用增产技术:针对断块油藏中的不同地层断块,采用增产技术,如水平井、多点压裂、CO2驱油等,提高油气采收率,增加油气产量。

4. 强化油藏管理:加强对断块油藏的油藏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产能损失,提高油气采收率,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5. 积极开展技术改造:结合断块油藏的地质特点和生产实际,积极开展技术改造,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率和产能,推动油气田的高效开发。

在断块油藏的开发和注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断块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动态规律,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指导,制定合理的注采调整方案,提高油气采收率,确保油田的稳定供产。

同时加强油田管理和技术改造,不断提升油田的开采效率和产能,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做出贡献。

复杂断块薄互层非均质油藏特高含水期精细注水高效开发技术

复杂断块薄互层非均质油藏特高含水期精细注水高效开发技术

复杂断块薄互层非均质油藏特高含水期精细注水高效开发技术摘要:中原油田薄互层非均质油藏,地质储量3.84亿吨,占总储量的68.6%,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具有埋藏深、多油层、层系多、多层薄互层发育、非均质性严重特点,目前采出程度仅为29.9%,剩余可采储量1021万吨。

通过科技攻关,在薄互层非均质油藏的精细剩余油描述精度、提高薄互层动用的工艺配套技术、精细注水管理体系建立等方面取得突破,建成了文51精细注水示范区,形成了一套适应薄互层非均质油藏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的高效开发技术。

关键词:薄互层;非均质;相控剩余油;多级细分1项目概况1.1油藏概况及开发现状东濮老区复杂断块薄互层非均质油藏地质储量2.74亿吨,占总储量的49.6%,具有埋藏深、油层多、层系多、多层薄互层发育、非均质性严重特点,目前采出程度仅为29.1%,剩余可采储量1021万吨,综合含水94%,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

而濮城油田文51油藏层段长,渗透率级差大,层间动用差异大,属于典型的薄互层非均质油藏,经过30余年的注水开发,长井段多油层合采合注,层间矛盾加剧,开发指标呈变差趋势。

1.2 技术提出背景精细注水示范区的创建是一项集地下、井筒、地面、管理为一体的系统工程,经调查分析,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制约濮城油田复杂断块薄互层非均质油藏提高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的主要有三大问题:(1)窄薄河道剩余油认识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2)深层薄互层分注水平不很匹配。

(3)开发后期薄互层油藏地面增注系统高耗低效普遍存在。

2治理技术政策研究2.1形成了井间窄薄河道精细刻画技术,建成窄薄河道相剩余油分布模式2.1.1窄薄河道精细刻画技术主要从井网密集区开展河道精细刻画以及井网无法控制区开展河道预测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密井网区河道砂体展布模式的定量化研究对文51油藏沙二下37条分布稳定河道展开研究,对河道厚度、宽度、以及延伸长度进行统计分析,编制关系图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
灰 绿 色泥 质 岩 、 白云 岩 、 质 及 粉 细 砂 岩 、 面 积 被 动 泥 大
下 ES1 O一 2 O 5
剥 蚀
新 生 界 第
ES2
=:
●— —
20 0 +
红 色 砂 泥 岩 互 层 沉 积 , 剥 蚀 被
沙 河

E S3上 ES 3中
2 0—3 O 暗 色 砂 泥 岩 韵 律 互 层 沉 积 , 分 被 剥 蚀 0 5 部 5 0 — 5 暗 色 砂 泥 岩 韵 律 互 层 沉 积 0—70 暗 色 砂 泥 岩 韵 律 互 层 , 膏 盐 岩 韵 律 沉 积 , 部 分 被 和 大

庆 6块 庆 l 1块
2 庆 祖 集 油 田 油 藏 开 发 历 程
庆 祖 集 油 田位 于 河 南 省 濮 阳 市 区 , 域 构 造 位 置 处 于 东 濮 凹 陷 西 部 斜 坡 带 的 南 端 , 与 胡 状 集 油 田 区 北
相 接 , 超 覆于 滑 县 凸起 之 上 , 临海 通 集 凹陷 , 和老 爷 庙鼻 状构 造 相连 , 积 为 1 0 m。 目前 该 区 已 西 东 南 面 2k ,
意义。
关 键 词 非均 质 断块 油 藏 产 量 同 步性 产 量 递减 规律 动 态 分析
前 言

非 均 质 断 块 油 藏 由 于 其 特 殊 的 储 层 和 构 造 特 点 , 田 开 发 指 标 受 各 种 因 素 的 影 响 大 。 文 对 庆 祖 集 油 本 油 田 的油 藏 , 用 产 量 与累 积 产 量 的 同步 关 系 回 归分 析油 藏 产量 变 化 的 规 律 , 免 时 间 因 素 的 影 响 , 利 避 找
地 区 地 面 原 油 性 质 断 块 密 度 粘 度 凝 固 点 含硫 ( )
O 7 .
地 下 原 油 密 度 ( c ) g/ m
0 7 6 . 63
体 系 系 数
1 18 . 6
原 始 油 气 比
地 层 水 性 质 总 矿 化 度 氯 根 水 型
子 剥 蚀
街 组
ES 3下
10 00
E 4 S 中 生 界
2 O 0 紫 红 色 泥 岩 夹 细 粉 砂 岩 5 一3 0 红 色 砂 泥 岩 互 层 , 性 致 密 为 该 区基 泥 岩
维普资讯
18 8
2 油藏 压 力及 流体 性 质
2 1 油 藏 压 力 .
庆祖 集 油 田 非 均 质 断 块 油 藏 开发 趋 势 分 析
第 2 7卷
据 庆 祖 集油 田测 试 资 料 表 明 , 祖 集 油 田原 始地 层 压 力 属 不 正 常压 力 系 统 , 力 系 数 在 1O ~ 1 庆 压 .3 .
1 2之 间 , 别 油 层 压 力 系 数 达 1 2 1 2 。 个 . ~ . 2 2 2 流 体 性 质 .
维普资讯
第 2 7卷
内 蒙 古 石 油 化 工
17 8
庆 祖 集油 田非均 质断块 油藏开发 趋 势分析
张 海 花 程 如铁 张 凯 王 开 秀 张华
( 原油 田分 公 司 采油 五 厂 ) 中原 油 田分公 司采 油 二 厂 ) 中 r
完成 三 维地 震 勘探 工 作 。 自从 1 8 9 4年 底 庆 古 1井 完 井 以 来 , 2 0 至 0 1年 底 , 庆 祖 集 地 区 有 油 井 8 口 , 中 采 油 井 5 口 , 在 0 其 8 注

08 4 . 4 0 86 . 3 0 86 . 5
1. 7 2 5 2 . 4 1 9 9 4 .4
2 7 3 3 3 2
0 7 8 .2 6 0 7 6 .39
129 . 1 12 7 . O 1 13 . 5
6 8 6 O 4 8
1.77 5 1 6
8 9 7 C C1 .36 a C C1 a C C1 a 2
摘 要 非增 多质 断 块 油藏 由 于其特 殊 的储 层 和 物 性 特 点 , 田开 发指 标 受各 种 人 为 因 油
素 的影 响 。本 文基 于庆 祖 集 油 田油藏 的 实际 开发数 据 , 根据 产 量 与 累积 产 量 的 同步性 , 分析 该
区块 产 量 变化 的规律 及 开发 趋 势 。 一 结论 的 应用 , 其 它油 藏 的开发 动 态趋 势分 析 具 有指 导 这 对
出动 态 参 数 的定 量 关系 , 而 指 导油 藏今 后 的 开发 生产 。 从
1 庆 祖 集 油 田 油 藏 地 质 特 征 分 析
1 1 地 层 简 况 .
庆祖 集 地 区所 揭示 的地 层与 整个 东 濮 凹 陷其 它地 区一 样 , 上 到下 为 第 四系 平 原组 ; 从 上第 三 系 的 明
( c ) M P . ) (C ) g/ m ( a s
庆 8 5块 O8 2 . 5 1. 4 4 8
( / ) ( 0 mg L)( 0 mg L) m0 t 14 / 14 /
4 5 2.00 10 0 1 . 0 0 C C1 25 0 a ,
庆 庆 2 5块
东 营 组
Q N m

3 0_ 0 J
土 黄 色 粘 土 层 和 棕 黄 色 砂 岩
80 00 0 —1 0 浅 黄 色砂 岩 与 棕 红 色 泥 岩 互 层 2 O 3 0 灰 黄 色 块 状 砂 岩 、 状 砂 岩 为 主 夹 薄 层 泥 岩 5 一 0 砾
剥 蚀
Ng
化镇 组 、 陶 组 , 第三 系 的 东营 组 、 河街 组 及 中生 界的 高阻 红 层 。上 、 第三 系之 间 为 不平 整 接触 。 馆 下 沙 下
庆 祖 集 地 区 地 层 层 序 序 表

界 系

厚 度
组 段
主 要 岩 性
第 四 系
平 原 组 明 化 镇 馆 陶 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