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井网在非均质油藏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

合集下载

《2024年低渗透油藏井网部署的油藏工程方法研究》范文

《2024年低渗透油藏井网部署的油藏工程方法研究》范文

《低渗透油藏井网部署的油藏工程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变得日益重要。

低渗透油藏因其储层特性,开发难度大,需要精细的井网部署和高效的开发策略。

因此,研究低渗透油藏的井网部署及相应的油藏工程方法,对于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油藏的井网部署策略及其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

二、低渗透油藏特征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储层特性决定了其开发难度。

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征包括:储层渗透率低、孔隙度小、非均质性强、含油饱和度低等。

这些特征导致油藏开采过程中存在采收率低、产能递减快等问题。

三、井网部署原则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性,井网部署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规划井网密度和井距:根据储层特性和产能要求,合理规划井网密度和井距,确保井网能够覆盖整个油藏。

2. 优化井位选择:根据地质资料和储层特性,选择合适的井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3. 考虑经济因素:在满足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开发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油藏工程方法研究针对低渗透油藏的井网部署,可采用以下油藏工程方法进行研究:1. 地质建模与储层评价:通过地质建模和储层评价,了解储层的空间分布、渗透率、孔隙度等参数,为井网部署提供依据。

2. 数值模拟技术: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油藏模型,模拟不同井网部署方案下的油藏开采过程,评估各方案的采收率、产能及经济效益。

3. 历史拟合与优化:根据实际生产数据,对历史拟合结果进行优化,调整井网部署方案,提高采收率。

4. 动态监测与调整:通过动态监测技术,实时监测油藏开采过程中的产能变化、压力变化等数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井网部署方案。

五、实例分析以某低渗透油藏为例,采用上述油藏工程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地质建模和储层评价,了解储层的空间分布和特性。

其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油藏模型,模拟不同井网部署方案下的开采过程。

通过历史拟合与优化,确定最佳井网部署方案。

油藏工程方法及应用

油藏工程方法及应用
为了解决井网对地下砂体真实认识程度的问题根据油田最密的井网资料逐步近似抽稀成近于规则的125125m250250m500500m10001000m井网采用同一方法分别编制出每套井网下七种沉积类型的典型砂体平面分布图随后做相邻密度井网下各类砂体的平面迭合图根据图中两套砂体分布重叠和变化情况以相对密井网砂体的几何形态为基准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逐井统计分析求出稀井网对相邻密井网每一类砂体分布状态的相对控制程度参数
流管出水后的无因次产液量计算公式为:
q2(t)Kro(SW)cSSw wm eK (rSo(w S)ew)dW K Srw (Sw)
式中:Swc,Swe —分别为束缚水饱和度出口端含水饱和度.
流管出水后的无因次产油量可为:
0tDrD PrD1dD t
对于无限大油藏,有:
Q(tD)
K1 s1.5K0
s s
对于有限边水区域大油藏,有:
Q(tD)A1I
s BK 1 s s
<5> <6>
对式〔5〕和〔6〕进行Laplace数值反演,给定rD,就可得到无 因次Q<tD,rD > Stelfest反演公式为:
〔2〕准定态水侵
薛尔绍斯法又称为准定态水侵法.其使用条件为:有 充足的边水供给,即供水区的压力比较稳定,但油藏压力 还未达到稳定状态.我们把这个压力变化阶段看作是无 数稳定状态的连续变化.这时水侵速度为:
qe
dWe dt
K2p
(3)
t
We K2 0 (pip)dt
式中:p ——含油区平均压降,即原始地层压力与目前地层压力之差,MPa;
C t —— 综合压缩系数 1/MPa;
Boi —— 原油体积系数,〔地下 m 3 〕 /< 地面 m 3 >.

采油工高级工理论试题(有答案)

采油工高级工理论试题(有答案)

采油工高级工理论试题一、选择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1.AA001在地质学中认为()是地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天然物质记录,也是一定地质时间内所形成岩石的总称。

(A)沉积岩(B)碎屑岩(C)地层(D)沉积岩2.AA001地质()就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

(A)规律(B)现象(C)时间(D)时代3.AA001地质时代包含两种意义:其一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另一个是地质事件发生到8.9(A)元古代(B)太古代(C)古生代(D)中生代15.AA005属于古生代的是()(A)白垩纪(B)侏罗纪(C)二叠纪(D)三叠纪16.AA006沉积()是指地层剖面上相似岩性的岩石有规律重复出现的现象。

(A)储层(B)层理(C)岩层(D)旋回17.AA006沉积岩的岩性及岩相变化的规律是受沉积()控制的。

(A)环境(B)气候(C)岩层(D)水动力18.AA006由于地壳升降、气候、水动力强弱因素变化的不平衡,所以沉积剖面上的沉积()就表现出不同级次来。

(A)储层(B)层理(C)岩层(D)旋回19.AA007湖相油层根据标准层的分布规律及二级旋回的数量和性质,用()确定对比区内油层组间的层位界限。

(A)特殊层(B)标准(C)标准层(D)标准曲线20.AA007湖相沉积油层利用岩性和厚度对比()。

(A)同一时间(B)不同时间(C)砂岩组(D)相别21.AA007在油田范围内()湖相沉积的单油层,不论是岩性和厚度都具有相似性.(A)同一时间(B)不同时间(C)同一环境(D)不同环境22.AB001确定了开发层系后,就确定了()的井数。

(A)井网(B)油田(C)区块(D)井排23.AB001一个开发区的每一套开发层系,对其井网、注采系统,工艺手段都要()做出规定。

(A)统一(B)独立(C)综合(D)尽量.35.AB005油井动态分析的任务是拟定合理的(),提出合理的管理及维修措施。

2010年(第22卷)总目次

2010年(第22卷)总目次
21 0 0年第 1 期 2
西部探 矿工 程
23 1
21 0 0年 ( 2 第 2卷 ) 目次 ① 总
21 0 0年第 1 期

靖边气 田陕 10 区马五 0井 一 亚段高分辨率层 序地层研究 ……
… … … … … … … … …
岩 土工程 ・

咏, 雷卞军 , 顾绍富 , 席文燕( 7 6)
悬空侧钻双阶梯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
… … … … … … … … … … … …
大上海城步行街基坑支护降水工程相关问题探讨 ……………
… … … … … … … … … … … … … … … …

艳 , 晓磊 , 杨 艾
杨保 山 , 张小平( 9 2)

隧道 工程 ・
… … … … … … … … … … … … … … … …
李 朝长, 黄作辉( ) 7 黄志雄 ( 1 1)
俞 玉 忠 (5 1)
张 玉 芳 ( 7 7)
泉州湾跨海通道工程场地稳定 性及地震效应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古城油 田泌 1 3 2 断块聚合物驱效果分析 ………… 李
芳( 9 7)
无粘 土相 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在大 邑 4井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花岗岩地 区风化球及软弱下卧层地基处理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 山岭隧道常见不 良地 质及处理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

【油藏工程】1.03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

【油藏工程】1.03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
高产率层作为单独一套层系开发的单位原油储量,可以比 低产率油层小一些。但是,必须保证获得的产油量有利可图。
19
4)不应把几个可采储量较大的油层合并为一套层系 应以产率和最终技术经济指标作为划分开发层系的厚度标
准。在西西伯利亚,划分开发层系的最小厚度定为4m。对 油气层或底水油层,厚度标准则大一些。 5)渗透率相差一倍以上,以及压力相差很多的油层,不能合 并为一套开发层系。 6)原油粘度相差三倍以上,或者产率相差一倍以上的油层, 不能合并为一套开发层系。
8
二、划分开发层系所需要考虑的因素
1、矿场地质因素 主要包括:油田剖面的分层性,产层的划分,产层的岩
性特征,产层储集性质和渗流特征,流体性质,生产层间 隔层的性质、分布、厚度,原始地层压力分布,地层含油 井段总厚度、含油厚度、有效厚度,油水界面特征,储量 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驱动类型和水文地质特征等。
26
(2)对各油层组(或砂岩组)中的油砂体进行分类排队并作 出评价,研究每一个油层组(或砂岩组)内不同渗透率的油 砂体所占的储量百分数;不同分布面积的油砂体所占储量 百分数;不同延伸长度的油砂体所占百分数。通过此分类 研究,掌握不同的油层组、砂岩组或单油层的特点和差异 程度,为层系划分提供静态地质依据。
第三节 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
内容提要
一、多油层非均质性特点 二、划分开发层系所需要考虑的因素 三、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 四、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 五.划分开发层系的一般方法
4
• 油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多油层开发部署和开发效果的最 重要的因素。
• 合理地划分与组合开发层系是从开发部署上解决多油层 油田垂向层间非均质性的基本措施。
水平。划分层系可避免层数过多、井段过长给采油带来的不 利影响。

非均质断块油藏开发后期水平井技术应用

非均质断块油藏开发后期水平井技术应用

非均质断块油藏开发后期水平井技术应用摘要:通过侧转短距水平井技术的应用,从地质角度来完善各层系开发,解决开发后期非均质影响,改善早期单一采用工程手段解决非均质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非均质断块油藏采收率。

从水平井井位部署研究、各类图件的研究准备、设计参数优化和跟钻调整等,研究水平井合理有效开发,为提高水平井高产成功率、钻遇率提供有效技术支撑,从而更好挖潜剩余储量,保持油田开发后期稳产增产。

关键词:水平井,断块油藏,微构造,储层描述引言:鉴于非均质断块油藏开发后期,综合含水普遍较高,层间非均质影响导致纵向上层间储量动用不均,Ⅰ类层普遍水淹严重,Ⅱ、Ⅲ类层储量动用较差。

多级分层注水受限于油田开发后期套管损坏严重等情况,无法普及应用;调剖调驱导致断块油藏注水压力整体抬升,且只有部分层系、井组能见到效果,不能完成有效驱替,无法有效解决非均质问题。

所以分层探索实施短距水平井,从而达到有效挖潜剩余油,使Ⅱ、Ⅲ类层储量得到全面有效动用。

此外,水平井相对于定向井存在较大优势,更有利于薄层、低渗透层、边角剩余油开发,可以大大增加泄油面积,从而达到增加控制储量、提高油井产能、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并且,随着水平井技术日趋完善,如今钻头地质导向系统,随钻数据仅滞后0.5米(常规LWD滞后10米);悬浮乳液钻井液的应用,极大减轻井下摩阻和托压;还有各类钻具、完井工艺的进步等等,在此类技术支撑下,能获得较常规直井更优的投入产出比。

1、水平井井位部署原则总结各区块过去开发经验,综合分析每个块的地质特征,优选出适应水平井部署的区块,再细分析至砂组、砂体。

从区块选择上,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选井:原则一:砂体单一、延伸长、连通性好、构造相对简单且落实的中低渗区块。

原则二:地震相位稳定连续、储层延展性较好、物性相对稳定。

原则三:目的油层上部发育有稳定标志层,有利于钻井过程中捕捉层位,且目的层有效厚度达到0.8米以上且单井剩余可采储量大于8000吨。

纵叠平错井网实现潜山油藏高效开发

纵叠平错井网实现潜山油藏高效开发

纵叠平错井网实现潜山油藏高效开发梁飞【摘要】针对兴隆台潜山年代古老、山体巨厚、岩性复杂、裂缝层控、非均质严重的特殊油藏,打破传统的一套层系、一套井网的开发模式,设计直井控制垂向、水平井及复杂结构井控制平面的井网,形成了"四段七层、纵叠平错、平直组合"的立体开发井网,建立平面径向驱、垂向重力驱等驱动方式,实现特殊油藏的立体高效开发.【期刊名称】《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巨厚潜山;立体井网;重力驱;高效开发;【作者】梁飞【作者单位】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 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在油气田生产中,井网的选择和部署是油藏开发的关键,井网形式主要受油气田的地质特点控制。

对于块状厚层油藏,采用直井或者单层水平井二维面积井网,难以实现油层合理动用,油气储量动用程度低,注水后水驱波及系数低,难以解决厚层油藏开采的实际问题。

如何设计立体井网结构是实现该类油藏合理有效开发的关键。

兴隆台潜山位于辽河西部凹陷中南段,构造上是以太古界变质岩为主的块状裂缝性潜山。

构造裂缝发育方向以北东向,中高角度裂缝为主。

含油幅度超过2000m,为具有统一压力系统的新生古储潜山油藏。

兴隆台潜山构造和油层分布具有潜山面高差变化大、含油高度差异大、有效厚度差异大的特点,满块含油局部富集。

裂缝孔隙度、密度和开度都低于同类型油藏,直井产量不高,地面处于城区,使得油藏的合理开发面临很大困难和风险。

针对兴隆台潜山的山体巨厚、岩性复杂、裂缝层控、非均质严重的油藏特点,和特殊的城区地面环境,打破传统的一套层系、一套井网的开发模式,采用直井控制垂向、水平井及复杂结构井控制平面的立体井网,形成多段、多层的三维部署,建立平面径向驱、垂向重力驱等驱动方式,最终实现油藏的高水平、高效开发。

油藏现有直井产能低、递减快,可用于认识和控制有利储集岩,减少水平井部署风险。

组合式堵水技术在高含水井中的实践

组合式堵水技术在高含水井中的实践

组合式堵水技术在高含水井中的实践【摘要】文章介绍了组合式堵水技术,针对大孔道高渗透油井高含水问题,创新应用暂堵理论来实现选择性堵水过程中对富集油层的有效保护,最大限度发挥油井产能,现场采用多段塞方式注入,凝胶强度适中,该技术可较好地实现对高渗透大孔道水层进行有效封堵的同时,防止强凝胶堵剂对非目的油层的堵塞污染,延长堵水有效期,对挖掘老区高含水井潜力提供了新技术支持,为“双高期”水驱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高含水组合式堵水降水增油兴隆台采油厂兴隆台油田从1971年9月投入开发,目前老区已全部进入“双高”期开发阶段后期。

针对油井高含水所采取的选择性化学堵水技术已经在兴隆台采油厂广泛应用,为解决和消除这种因高强度堵水而引发的油层次生伤害,从保护油藏的角度,创新引入暂堵理论,研究了组合式堵水技术。

该技术可较好地实现对高渗透大孔道水层进行有效封堵的同时,最大限度防止强凝胶堵剂对非目的油层的堵塞污染,充分保护油井正常产能的释放,对挖掘老区高含水井潜力提供了新技术支持。

1 技术简介1.1 技术原理组合式堵水技术采用多段塞方式注入,施工时,先向地层注入小粒径油溶性较高的低强度堵水剂,可暂时对中低渗透非目的油层形成有效封堵保护。

随后,向地层大剂量注入油溶性较低、粒径较大的高强度堵剂,实现对高渗透水层的高强度深部封堵。

当油井恢复生产后,用于暂时封堵油层的油溶性暂堵层很快会被原油溶解破胶,恢复非目的油层的渗透能力,油井产能被有效保护。

1.2 堵水剂特点堵水剂含有架桥粒子、充填粒子及变形粒子,具有不同粒度级配的水基悬浮液,可在地层孔喉处吸附架桥,充填形成一条渗透率相对较低且有一定强度的暂堵带,阻止水的流动,开井生产时可被原油逐渐溶解,分散,从而达到堵水增油目的。

1.3 技术指标(1)弱凝胶堵水剂。

成胶温度55~70℃,成胶时间2h可调;使用温度为50~90℃,矿化度在1000~20000mg/l;凝胶粘度1000~15000mpa.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