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1

合集下载

正数与负数+有理数的定义+数轴 周测1

正数与负数+有理数的定义+数轴 周测1

周测(一)测试内容:正数与负数、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数轴;满分100分一、填空题(16分,每空1分)1.如果向南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北走8米应记作___________.2.如果温度上升3℃记作+3℃,那么下降5℃记作____________.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使前后构成意义相反的量:(1)收入1300元, ______ 800元; (2) ______ 80米,下降64米;(3)向北前进30米, ______ 50米.4.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_________;选取某一长度作为________;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_________,这样就得到了数轴.我们把上述三方向称为数轴的三要素.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______来表示.5.数轴上表示负数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表示正数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原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6.数轴上表示-2的点离原点的距离是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2•的点离原点的距离是_____个单位长度;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的点有_______个,它们表示的数分别是________.二、选择题(21分,每题3分)7.下面关于有理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整数集合和分数集合合在一起就是有理数集合B.正整数集合与负整数集合合在一起就构成整数集合C.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D.正数、负数和零统称为有理数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B.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C.有理数是指整数、分数、正数、负数和0D.有理数是指正数和负数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1)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2)零是整数,但不是自然数;(3)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4)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5)一个有理数,它不是整数就是分数.A.1个 B.2个 C.3个 D.4个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存在最小的有理数 B.存在最大的负有理数C.存在最小的正有理数 D.存在最大的负整数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最大的负数,也没有最小的正数B.没有最大的有理数,也没有最小的有理数C.有最大的非负数,没有最小的非负数D.有最小的负数,没有最大正数12.在有理数中,不存在这样的一个数a,它()A.既是自然数又是整数 B.既是分数又是负数C.既是非正的数又是非负的数 D.既是正数又是负数13.一个点从数轴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这个点最终所对应的数是()A.+6 B.-3 C.+3 D.-9三、简答题(共63分)14.(8分)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如果甲向南走50m记为+50m,则乙向北走30m记为什么?这时甲、乙两人相距多少米?15.(8分)测量一座公路桥的长度,各次测得的数据是:255米,270米,265米,267米,258米.(1)求这五次测量的平均值;(2)如以求出的平均值为基准数,用正、负数表示出各次测量的数值.16.(8分)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17.(8分)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回答下列问题.-3,2,-1.5,-2,0,1.5,3(1)哪两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相等?(2)表示-2的点与表示3的点相差几个单位长度?18.(10分)画出数轴并标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用“〈”把下列各数连接起来.-3 ,4,2.5,0,1,7,-519.(10分)初一(4)班在一次联欢活动中,把全班分成5个队参加游戏,最后五个队的得分如下:A 队:-50分;B 队:150分;C 队:-300分;D 队:0分;E 队:100分.(1)把每个队的得分标在数轴上,并将代表该队的字母标上;(2)将5个队按由低分到高分的顺序排序.20.(11分)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 探求规律.,,,,,,766554433221---……(1) 写出第7个,第8个,第9个数; (2) 第2008个数是什么?。

七年级数学上册周周测一试题(共4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周周测一试题(共4页)

40cm 新浦中学(zh ōngxu é)2021-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周周测〔一〕 苏科版卷首语:同学们,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今天是收获的日子,放松自己,充满信心,用细心、认真和智慧去采摘知识的果实吧!做最好的自己!一、认真考虑,慎重选择。

〔7×3=21分〕1、新浦中学开学前举行播送操比赛,7位评委给某班的评分如下表。

计分方法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分数的平均分作为该班级的最后得分,那么该选手的最后得分为〔 〕评委1 2 3 4 5 6 7 得分A 、9.59B 、9.582、如图,用8块一样的长方形地砖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那么每个小长方形地砖的面积是〔 〕A 、200cm 2B 、300cm 2C 、600cm 2D 、2400cm 23、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最小的数是〔 〕A .-1B .0C .1D .不存在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0既是正数也是负数B .0是最小的正数C .0是最大的负数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5、以下语句:①不带“-〞号的数都是正数;②正数前面加上“-〞号表示的数就是负数;③不存在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④0℃表示没有温度,其中正确的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6、如图,表示的数轴正确的选项是〔 〕A .B .C. D.7、在数轴(shùzhóu)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A.正数 B.负数 C.整数 D.非负数二、认真读题,细心填空。

〔每空2分,一共42分〕8、中午12时,水位低于HY水位,记录为,下午1时水位上涨了1m,此时的水位可记录为m;下午5时的水位又上升了0.5m,此时的水位可记录为 m;下午5时比中午12时的水位高 m.9、在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数中,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小的正整数是,最大的负整数是。

10、写出三个大于-4的负整数。

11、数轴上表示-3的点在原点个单位长度。

九年级上册数学周测题(1)

九年级上册数学周测题(1)

周测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1.1-21.2)班级 姓名 总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 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25(1)x x x x +=-B. 23x 520xy +-=C. 21x 2x-= D. 26x 710x -+= 2. 方程03562=+-x x 的一次项系数是( )A. 6B. 5C. -5D. 33. 若方程0243=-++x mx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该方程的二次项系数是( )1-.A 2.B 1.C 4.D4. 方程0122=+-x x 的解是( )A. x=1B. x 1=1,x 2=-1C. x 1=x 2=1D. x 1=1,x 2=05.用配方法解方程0142=-+x x ,配方后的方程是( )5)2.(2=-x A 1)2.(2-=+x B 5)2.(2=+x C 1)4.(2=+x D6.一元二次方程方程2432-=-x x x 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没有实数根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7. 方程2725x x +=的一次项系数是_________.8. 若关于x 的方程0132=-+x kx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为________.9. 关于x 的方程012)1(2=+-+x x k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k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10. 已知036)1(1=+-++x x a a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a 的值为________.11. 将方程0542=+-x x 配方成k h x =+2)(的形式,则k h +的值为_____ __.12.已知关于x 的方程032=++mx x 的一个根是3,则m 的取值为________.三、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共52分)13. (8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620x x -+=14.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每小题9分,共36分)(1)2100-490x = (2)(7)70x x x -+-=(3)2225y y += (4)225432x x x +=+15.(8分)已知关于x 的方程0242=++a x x 有实数根.(1)求a 的取值范围;(2)当a 取最大整数值时,求该方程的解。

七下语文周测1(答案)

七下语文周测1(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周测(一)满分:100分用时:90分钟一.(共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D )A.选聘.(pìn) 地壳.(qiào)沥.尽心血(lì)群蚁排衙.(yá)B.校.补(jiào)殷.红(yān)气冲斗.牛(dǒu)兀.兀穷年(wù)C.彷.徨(pánɡ) 赫.然(hè) 鲜.为人知(xiǎn)迥.乎不同(jiǒnɡ)D.迭.起(dié) 澎湃.(bài) 锲.而不舍(qì)妇儒.皆知(rú)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奠基卓越秩序鞠躬尽悴B.选聘谣言伴侣锋芒毕露C.深霄澎湃碗碟深恶痛绝D.抱歉硕果薪金妇儒皆知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 )中华民族是____的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____“礼治”,将礼义廉耻作为____之本。

礼节、礼貌、礼仪不仅____了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而且还代表着一个集体、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诚信程度和对外形象。

A.举世闻名倡导立国反映B.家喻户晓提倡兴国反映C.闻名遐迩倡议治国反应D.驰名中外提倡立国反应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C )A.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B.通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C.在央视的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D.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D )A.安检后要对物品进行检查清点,防止拿错、遗失和被盗现象发生,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

B.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C.许广平说鲁迅是个平凡的人,走在街上,无论面貌、身形还是衣着,都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周测卷(一)1观潮+2走月亮(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周测卷(一)1观潮+2走月亮(含答案)

1.观潮2.走月亮一.选择题(共6小题)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淘.洗(táo) 蚕.豆(chán) 闪烁.(shuò)B.稻穗.(suì) 浇灌.(guàn) 毛毯.(tǎn)C.运载.(zǎi) 放假.(jià) 坑坑洼洼.(wā)2.课文(《走月亮》)反复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原因是( ) A.作者担心大家不知道“我”和阿妈散步的时候是在夜晚。

B.既抒发了“我”跟阿妈走月亮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又在结构上起到了串联全文的作用。

C.家乡的月夜景色迷人,可“我”和阿妈不能停下来欣赏。

3.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洒满.月光的小路。

( )A.满足B.骄傲C.全部,达到极点4.(《观潮》)钱塘江大潮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是( )A.农历八月十五B.农历八月十八C.农历八月初一D.农历正月初一5.(《观潮》)钱塘江入海的地方是( )A.盐官镇B.杭州湾C.太湖D.东海6.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不是近义词的选项。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 )A.一次B.一回C.一日二.读拼音,写词语。

lǒng zhào kuān kuòdùn shíáng shǒu dōng wàngzhújiàn yóu rúhuīfùqítóu bìng jìn三.比一比,再组词。

淘浇惠鸭印萄烧穗鹅卵四.先补全词语,再选择合适的词语补全句子,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A.沙里金B.顺手羊C.以击石D.精卫海E.入乡随F. 欲试G.康大道H. 能生巧(1)豆腐西施边说边走,把一副手套塞进了自己的口袋。

(2)中国人民解放军,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与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

(3)比赛前,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

(4)凡事总是这样,你做多了,自然。

高三物理上学期周测试卷(1)(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高三物理上学期周测试卷(1)(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2015-2016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秦岭中学高三〔上〕周测物理试卷〔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一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几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局部选对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2.在地面上方某处,将一个小球以V=20m/s初速度竖直上抛,如此小球到达距抛出点10m 的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为〔g=10m/s2〕〔〕A. S B.〔2﹣〕s C.〔2+〕s D.〔2+〕s3.某同学在学习了动力学知识后,绘出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a.速度v.位移s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列图,假设该物体在t=0时刻,初速度均为零,如此A、B、C、D四个选项中表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象是〔〕A.B.C.D.4.如图,质量为M的楔形物A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B,B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B,使之匀速上滑.在B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A始终保持静止.关于相互间作用力的描述正确的有〔〕A.B给A的作用力大小为mg﹣FB.B给A摩擦力大小为FC.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cosθD.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Mg+mg﹣Fsinθ5.如下列图,水平细杆上套一环A,环A与B球间用一轻绳相连,质量分别为m A、m B.由于B球受到风力作用,环A与B球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风速增大时,轻质绳对球B的拉力保持不变B.球B受到的风力F为m B gtanθC.杆对A环的支持力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加D.环A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6.水平抛出的小球,t秒末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1,t+t0秒末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2,忽略空气阻力,如此小球初速度的大小为〔〕A.gt0〔cosθ1﹣cosθ2〕B.C.gt0〔tanθ1﹣tanθ2〕D.7.如下列图,在同一竖直面上有a、b两个小球,它们距地面的高度一样.某时刻小球a 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b做初速度为v0的平抛运动,一段时间后两小球在c点相遇.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只是将小球b的初速度变为2v0,如此〔〕A.它们不能相遇 B.它们仍将在c点相遇C.它们将在c点的下方相遇D.它们将在c点的上方相遇8.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下列图,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9.如下列图,小球用细线拴住放在光滑斜面上,用力推斜面向左运动,小球缓慢升高的过程中,细线的拉力将〔〕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10.如下列图,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以一定的速率v0滑到水平传送带上左端的A点,当传送带始终静止时,物体能滑过右端的B点,如此如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A.传送带假设逆时针方向运行且保持速率不变,物体也能滑过B点B.传送带假设逆时针方向运行且保持速率不变,物体可能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然后向左加速,因此不能滑过B点C.传送带假设顺时针方向运行,当其以速率v=v0不变时,物体将一直做匀速运动滑过B点D.传送带假设顺时针方向运行,当其运行速率〔保持不变〕v=v0时,物体一定向右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滑过B点11.如下列图,物块M通过与斜面平行的细绳与小物块m相连.斜面的倾角α可以改变.讨论物块M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如此有〔〕A.假设物块M保持静止,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大B.假设物块M保持静止,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小C.假设物块M沿斜面下滑,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越大D.假设物块M沿斜面下滑,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越小12.质量为2m的物块A和质量为m的物块B相互接触放在水平面上,如下列图.假设对A 施加水平推力F,如此两物块沿水平方向做加速运动.关于A对B的作用力,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假设水平地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FB.假设水平地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C.假设物块A与地面间无摩擦,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此物体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μmgD.假设物块A与地面间无摩擦,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此物体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二.实验题〔4分+9分〕13.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 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下列图.如此:弹簧的原长更长,弹簧的劲度系数更大.〔填“a〞或“b〞〕14.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滑块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图乙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1〕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选A、B、C、D、E、F、G 7个点为计数点,且各计数点间均有一个点没有画出,如此滑块下滑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存两位小数〕〔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如下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A、木板的长度LB、木板的末端被垫起的高度hC、木板的质量m1D、滑块的质量m2E、滑块运动的时间t〔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三.计算题〔共49分〕〔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方程式和关键演算步骤〕15.甲、乙两个同学在直跑道练习4×100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一样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跑出25米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作匀变速运动,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假设要求乙接棒时达到最大速度的80%,求:〔1〕乙在接力区须奔出多少距离?〔2〕乙应在距甲多远时起跑?16.如下列图,在质量为m=1kg的重物上系着一条长30cm的细绳,细绳的另一端连着一个轻质圆环,圆环套在水平的棒上可以滑动,环与棒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75,另有一条细绳,在其一端跨过定滑轮,定滑轮固定在距离圆环50cm的地方,当细绳的端点挂上重物G,而圆环将要开始滑动时,〔g取10/ms2〕试问:〔1〕角ϕ多大?〔2〕长为30cm的细绳的张力是多少:〔3〕圆环将要开始滑动时,重物G的质量是多少?17.如下列图,长L=1.5m,高h=0.45m,质量M=10kg的长方体木箱,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当木箱的速度v0=3.6m/s时,对木箱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的恒力F=50N,并同时将一个质量m=1kg的小球轻放在距木箱右端的P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P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经过一段时间,小球脱离木箱落到地面.木箱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其他摩擦均不计.取,求:〔1〕小球从离开木箱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2〕小球放上P点后,木箱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3〕小球离开木箱时木箱的速度.2015-2016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秦岭中学高三〔上〕周测物理试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一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几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局部选对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无关,即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物体的加速度越大.【解答】解:A、物体的速度变化大,但所需时间更长的话,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可能很小,如此加速度就会很小,故A错误.B、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故B正确;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以变化,例如平抛运动,故C错误D、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样,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却增大,故D错误应当选:B.【点评】速度与加速度均是矢量,速度变化的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方向,却与速度方向无关.同时加速度增加,速度可能减小,所以加速度与初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速度增加与否.2.在地面上方某处,将一个小球以V=20m/s初速度竖直上抛,如此小球到达距抛出点10m 的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为〔g=10m/s2〕〔〕A. S B.〔2﹣〕s C.〔2+〕s D.〔2+〕s【考点】竖直上抛运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位移是矢量,抛出后石子通过距抛出点15m处,可能是上升阶段经过10m高处,也可能是下降阶段经过高10m处,还有可能是下降阶段经过下方10m处,代入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当x=10m时,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解得t1=,t2=2﹣s故B正确,C正确;当位移为x=﹣10m时,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解得〔舍去〕故D正确;应当选:BCD.【点评】此题关键是将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和下降阶段作为一个过程考虑〔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要明确物体的位置可能在抛出点上方,也可能在抛出点下方.3.某同学在学习了动力学知识后,绘出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a.速度v.位移s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列图,假设该物体在t=0时刻,初速度均为零,如此A、B、C、D四个选项中表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象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速度时间图线的正负值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通过位移时间图线的位移的增加还是减小判断运动的方向.【解答】解:A、在0﹣2s内,位移先增大再减小,知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故A错误.B、0﹣1s内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2s内加速度方向,大小不变,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s末速度为零.在一个周期内速度的方向不变.故B正确.C、在0﹣2s内速度为正值,向正方向运动,在2﹣4s内速度为负值,向负方向运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故C错误.D、在0﹣1s内,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2s内加速度方向,大小不变,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s末速度为零,2﹣3s内向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故D错误.应当选:B.【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和位移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以与知道它们的区别,并且能很好运用.4.如图,质量为M的楔形物A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B,B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B,使之匀速上滑.在B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A始终保持静止.关于相互间作用力的描述正确的有〔〕A.B给A的作用力大小为mg﹣FB.B给A摩擦力大小为FC.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cosθD.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Mg+mg﹣Fsinθ【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与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由题,B物体匀速上滑,物块A始终保持静止,两个物体受力均平衡.B对A有压力和滑动摩擦力,B给A的作用力是这两个力的合力.以B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分析B给A摩擦力大小.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地面对A摩擦力和支持力大小,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和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A摩擦力和支持力大小.【解答】解:A、以B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1.根据平衡条件得到,A 对B的支持力N B和摩擦力fB的合力大小为F合==,即A给B 的作用力大小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给A的作用力大小为,.故A错误.B、以B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知,A给B摩擦力大小为f B=F﹣mgsinθ.故B错误.C、D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2.根据平衡条件得,地面对A 摩擦力为f A=Fcosθ,支持力N A=〔M+m〕g﹣Fsin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cosθ,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Mg+mg﹣Fsinθ.故CD正确.应当选CD【点评】此题的技巧是整体法的应用.对于涉与两个以上物体平衡时,可以选择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解题时往往简洁方便.5.如下列图,水平细杆上套一环A,环A与B球间用一轻绳相连,质量分别为m A、m B.由于B球受到风力作用,环A与B球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风速增大时,轻质绳对球B的拉力保持不变B.球B受到的风力F为m B gtanθC.杆对A环的支持力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加D.环A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先对球B受力分析,受重力、风力和拉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分析;对A、B两物体组成的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风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再再次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分析各力的变化.【解答】解:A、B、对球B受力分析,受重力、风力和拉力,如左图风力F=m B gtanθ,故B正确;绳对B球的拉力T=当风力增大时,θ增大,如此T增大.故A错误.C、D、把环和球当作一个整体,对其受力分析,受重力〔m A+m B〕g、支持力N、风力F和向左的摩擦力f,如右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杆对A环的支持力大小N=〔m A+m B〕gf=F如此A环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故D错误;对整体分析,竖直方向上杆对环A的支持力N A=〔m A+m B〕g,故C错误;应当选:B.【点评】此题关键是先对整体受力分析,再对球B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分析求解.6.水平抛出的小球,t秒末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1,t+t0秒末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2,忽略空气阻力,如此小球初速度的大小为〔〕A.gt0〔cosθ1﹣cosθ2〕B.C.gt0〔tanθ1﹣tanθ2〕D.【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两个分力,作出t秒末和t+t0秒末速度的分解图.研究竖直方向的速度,分别用初速度表示,再由速度公式求出初速度.【解答】解:如图,作出速度分解图.如此v1y=v0tanθ1,v2y=v0tanθ2,又由v1y=gt,v2y=g〔t+t0〕得到gt=v0tanθ1…①g〔t+t0〕=v0tanθ2…②由②﹣①得v0=.应当选:D【点评】此题考查对平抛运动的处理能力,关键是作出速度的分解图,对速度进展分解处理.7.如下列图,在同一竖直面上有a、b两个小球,它们距地面的高度一样.某时刻小球a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b做初速度为v0的平抛运动,一段时间后两小球在c点相遇.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只是将小球b的初速度变为2v0,如此〔〕A.它们不能相遇 B.它们仍将在c点相遇C.它们将在c点的下方相遇D.它们将在c点的上方相遇【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两个小球竖直方向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始终处于同一高度,水平方向a球静止,b 球向左匀速,根据平抛运动的位移公式列式分析.【解答】解:小球a自由落体运动,小球b平抛运动,竖直分运动一样,始终在同一高度,有;水平方向,小球b做匀速直线运动,有L=v0t;解得:故小球b速度变为2倍后,相遇的时间变短,相遇点在C点上方;应当选D.【点评】此题关键是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来分析;也可以以球a为参考系,球b向做匀速直线运动.8.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下列图,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v﹣t 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和时间轴所夹图形的面积表示物体位移;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其距离最大.【解答】解:A、由图象可以看出,物体a在加速时,速度图象的斜率小于物体b加速时的图象斜率,故加速时,物体b的加速度要大,选项A错误;B、在40秒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此时两物体的相距最远,应当选项B错误;C:在60秒时,经计算,物体a的位移是:S a=2100m,物体b的位移是:S b=1600m,S a>S b,所以物体a在物体b的方,应当选项C正确;D:在40秒时,经计算,物体a的位移是:S a=1300m,物体b的位移是:S b=400m,S a﹣S b=900m,应当选项D错误.应当选:C.【点评】利用图象解题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之一,尤其是速度﹣时间图象.在分析速度﹣时间图象时,有的同学往往错误的认为图线交时相遇,而此时却是距离最大的时刻.在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时,常常应用图象进展分析.9.如下列图,小球用细线拴住放在光滑斜面上,用力推斜面向左运动,小球缓慢升高的过程中,细线的拉力将〔〕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与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画出小球的受力分析图.分析滑块左移会引起哪个力的方向变化,用三角形法求解.【解答】解:对小球受力分析如下列图,重力的大小方向不变,平移另两个力构成一首尾相连的闭合的三角形,滑块左移会引起F T的方向与大小的变化而F N的方向不变,且合力为0,如此三力依然为闭合三角形,如下列图:如此F T与F N相垂直时F T最小,如此闭合三角形发生如下列图变化,如此F T的变化为先变小,变大.应当选B【点评】假设三力合力为0,如此三力首尾相连构成一闭合三角形,分析出不变的力不动,另外的两个力依变化改变方向或大小,但依然是闭合三角形,分析边长的变化就得出力大小的变化.10.如下列图,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以一定的速率v0滑到水平传送带上左端的A点,当传送带始终静止时,物体能滑过右端的B点,如此如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A.传送带假设逆时针方向运行且保持速率不变,物体也能滑过B点B.传送带假设逆时针方向运行且保持速率不变,物体可能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然后向左加速,因此不能滑过B点C.传送带假设顺时针方向运行,当其以速率v=v0不变时,物体将一直做匀速运动滑过B点D.传送带假设顺时针方向运行,当其运行速率〔保持不变〕v=v0时,物体一定向右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滑过B点【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假设传送带逆时针运动,物体受摩擦力水平向左,物体会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假设传送带顺时针运动,物体是减速还是加速,要比拟物体与传送带的速度大小,分情况进展讨论即可.【解答】解:A、B、当传送带始终静止时,物体受摩擦力水平向左,物体会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μg;传送带假设逆时针方向运行且保持速率不变,物体受摩擦力水平向左,物体会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也为μg,故运动情况不变;故A正确,B错误;C、传送带假设顺时针方向运行时,当传送带速度v=v0时,滑块水平方向不受力,物体将一直做匀速运动滑过B点,故C正确D错误;应当选:AC.【点评】此题关键会根据物块的受力判断物块的运动规律,特别是传送带顺时针传动时,当物块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如此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减速运动,当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时,做匀速直线运动.11.如下列图,物块M通过与斜面平行的细绳与小物块m相连.斜面的倾角α可以改变.讨论物块M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如此有〔〕A.假设物块M保持静止,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大B.假设物块M保持静止,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小C.假设物块M沿斜面下滑,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越大D.假设物块M沿斜面下滑,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越小【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对滑块M受力分析,将力按效果沿着与斜面平行和与斜面垂直方向正交分解,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分析各个力.【解答】解:A、B、物体m受到重力mg和拉力T,处于平衡状态,有T=mg对滑块M受力分析,受重力Mg、支持力N、拉力T和静摩擦力f,其中静摩擦力方向取决于拉力T和重力的下滑分量的大小,假设mg<Mgsinα,如图1;假设mg>Mgsinα,如图2根据平衡条件,对于图1,有T+f=Mgsinα故α越大,f越大;根据平衡条件,对于图2,有T=f+Mgsinα故α越大,f越小;故A、B均错误;C、D、由于物体M下滑,所以物体所受到滑动摩擦力f,有f=μN又由于是在斜面上,所以f=μmgcosα当α增大时cosα减少〔0~90度〕,所以f减少,故C错误,D正确;应当选:D.【点评】此题关键是对滑块M受力分析,对于摩擦力,要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两种情况,根据平衡条件得到摩擦力的表达式再进展分析讨论.12.质量为2m的物块A和质量为m的物块B相互接触放在水平面上,如下列图.假设对A 施加水平推力F,如此两物块沿水平方向做加速运动.关于A对B的作用力,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假设水平地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FB.假设水平地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C.假设物块A与地面间无摩擦,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此物体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μmgD.假设物块A与地面间无摩擦,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此物体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连接体;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将AB作为整体处理,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出整体的加速度;再对B物体分析可得出B受到A的作用力.【解答】解:A、假设水平面光滑,如此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F=〔m+2m〕a,解得a=,再对B分析,B水平方向只受A的作用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ma=,故A错误,B正确;假设B和地面有摩擦,对整体分析有:F﹣μmg=3ma′;如此B受力为T′﹣μmg=ma′,解得:T′=μmg+﹣=,故C错误,D正确;应当选BD.【点评】此题为牛顿第二定律中的连接体问题,这种问题注意一般先对整体分析再分析其中受力最少的那一个物体.二.实验题〔4分+9分〕13.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 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下列图.如此: b 弹簧的原长更长, a 弹簧的劲度系数更大.〔填“a〞或“b〞〕【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分析】根据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之间的关系可正确解答.【解答】解:根据胡克定律得:F=kx=k〔L﹣L0〕,其中L0为弹簧的原长,由此可知在F﹣L 图象上横轴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从图中横轴截距可以看出b的原长大于a的原长.根据胡克定律得:F=kx=k〔L﹣L0〕,可知图象斜率表示劲度系数的大小,故由图可知a的劲度系数较大.故答案为:b,a.【点评】此题比拟简单考查了胡可定律的应用,做题时需要结合数学知识求解,是一道考查数学与物理结合的好题目.14.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滑块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图乙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1〕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选A、B、C、D、E、F、G 7个点为计数点,且各计数点间均有一个点没有画出,如此滑块下滑的加速度a= 0.48 m/s2.〔结果保存两位小数〕〔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如下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AB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练习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周测1一选择题1. 如图:下列四个判断中,正确的个数是().①的内错角只有②的同位角是③的同旁内角是..④图中的同位角共有个A. 个B. 个C. 个D. 个2.如图,已知于点,点..在同一直线上,且,则为().A.B.C.D.3.如图,直线相交于点 ,射线平分 , ,若,则的度数为().A.B.C.D.4.如图,直线.被直线所截,则的同旁内角是()A.B.C.D.5.如图,与是内错角的是()A.B.C.D.6.如图,与是()A. 对顶角B. 同位角C. 内错角D. 同旁内角7.已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B. 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C. 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D. 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8.如图,直线相交于点,于,若,则不正确的结论是()A.B.C.D.9.如果点在直线上,也在直线上,但不在直线上,且直线..两两相交符合以上条件的图形是()A.B.C.D.10.如图两条非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交点为,那么这条直线将所在平面分成()A. 个部分B. 个部分C. 个部分D. 个部分11.如图,若两条平行线,与直线,相交,则图中共有同旁内角的对数为()A.B.C.D.12.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则线段的长度为()A.B.C. 或D. 至少13.如图,在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于点,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若,分别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则称为点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规定,“距离坐标”是的点共有()个.A. 个B. 个C. 个D. 个14.如图,两条直线,交于点,射线是的平分线,若,则等于()A.B.C.D.15.如图,点是直线外的一点,点在直线上,且,垂足是,,则下列不正确的语句是()A. 线段的长是点到直线的距离B. 线段的长是点到直线的距离C. 三条线段中,最短D. 线段的长是点到直线的距离二填空题16.如图,与相交于点,,,则度.17.如图,在菱形中,点是对角线上的点,于点,若,则到的距离为.18.如图,标有角号的个角中共有对内错角,对同位角,对同旁内角.19.四条直线两两相交,至多会有个交点.20.如图,,,,则度.三解答题21.如图,图中共有多少对同位角,多少对内错角,多少对同旁内角.22.如图,用数字标出的八个角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别有哪些?请把它们一一写出来.23.如图,直线..两两相交,射线平分,已知,,求的度数.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周测1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C2.B3.C4.C5.D6.B7.C8.C9.D 10.C 11.D 12.D13.D 解析:依题意,作与l1平行且距离为2的直线两条,作与l2平行且距离为1的直线两条,两组平行线的交点即为所求,共4个点符合题意.14.C 15.B二、填空题16.36 17.3 18.4 2 4 19.6 20.55三、解答题21.解:有6对同位角,4对内错角,4对同旁内角.22.解:同位角:∠2与∠8,∠3与∠7,∠4与∠6;内错角:∠1与∠4,∠2与∠6,∠3与∠5,∠4与∠8,;同旁内角:∠2与∠4,∠2与∠5,∠3与∠6,∠4与∠5.23.解:∵BE平分∠ABD,∠2=75°,∴∠ABE=∠2=75°,∴∠1=180°-∠ABE=∠2=180°-75°-75°=30°.∵∠1=3∠3,∴∠3=25°.∵∠3与∠4是对顶角,∴∠4=∠3=25°.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周测2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所截,那么的同位角是()A.B.C.D.2. 如图,已知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等于().A. °B. °C. °D. °3.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方式叠放,则角的度数是().A.B.C.D.4.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和是内错角B. 和是同位角C. 和是同位角D. 和是同旁内角5.如图,直线,被直线所截,则的同旁内角是()A.B.C.D.6.如图:下列四个判断中,正确的个数是().①的内错角只有②的同位角是③的同旁内角是,,④图中的同位角共有个A. 个B. 个C. 个D. 个7.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在判断时钟的分针与时针互相垂直的时,他们每个人都说两个时间,说对的是()A. 丁说时整和时整B. 丙说时整和时分C. 乙说点分和点分D. 甲说时整和点分8.如图,直线相交于点,于,若,则不正确的结论是()A.B.C.D.9.如图,若两条平行线,与直线,相交,则图中共有内错角的对数为()A.B.C.D.10.如图,能表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线段共有()A. 条B. 条C. 条D. 条11.在一个平面上任意画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平面分成的部分是()A.B.C.D.12.如图,点是直线外的一点,点在直线上,且,垂足是,,则下列不正确的语句是()A. 线段的长是点到直线的距离B. 线段的长是点到直线的距离C. 三条线段中,最短D. 线段的长是点到直线的距离二填空题13.如图,与相交于点,,,则度.14.如图,,于,图中共有_______个直角,图中线段______的长表示点到的距离,线段_________的长表示点到的距离.15.如图,的内错角有个.16.如图,,,,则度.三解答题17.如图,图中共有多少对同位角,多少对内错角,多少对同旁内角.18.如图,用数字标出的八个角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别有哪些?请把它们一一写出来.19.如图,直线,,相交于点,平分,,.求的度数.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周测2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A2.C3.D4.A5.C6.C7.A8.C9.D 10.D 11.C 12.B二、填空题13.36 14.3 CD AC 15.3 16.55三、解答题17.解:有6对同位角,4对内错角,4对同旁内角.18.解:同位角:∠2与∠8,∠3与∠7,∠4与∠6;内错角:∠1与∠4,∠2与∠6,∠3与∠5,∠4与∠8,;同旁内角:∠2与∠4,∠2与∠5,∠3与∠6,∠4与∠5.19.解:∵,,∴∠DOE=180°-∠1-∠2=180°-30°-45°=105°.∵∠DOE与∠COF是对顶角,∴∠COF=105°.∵平分,∴∠3=∠FOG=105°÷2=52.5°.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周测3一选择题1. 如图,已知∠1=∠2,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A.AB//CD B.AD//BC C.∠B=∠D D.∠3=∠42. 下列图形中,能由∠1=∠2得到AB//CD的是()A.B. C.D.3. 如图,能判定的条件是()A.B.C.D.4. 对于图中标记的各角,下列条件能推理得到a∥b的是()A.∠1=∠2 B.∠2=∠4 C.∠3=∠4 D.∠1+∠4=180°5. 如图,下列条件中:(1)∠B+∠BCD=180°;(2)∠1=∠2;(3)∠3=∠4;(4)∠B=∠5.能判定AB∥CD的条件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6. 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的是()A.∠1=∠3 B.∠2=∠3 C.∠4=∠5 D.∠2+∠4=180°7. 如图,已知∠1=70°,要使AB∥CD,则须具备另一个条件()A.∠2=70° B.∠2=100° C.∠2=110° D.∠3=110°8. 如图,用两个相同的三角板按照如图方式作平行线,能解释其中道理的定理是()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9. 如图,能判定EC∥AB的条件是()A.∠B=∠ACE B.∠A+∠ACD=180°C.∠ACE=∠DCE D.∠A=∠ACE10. 如图,下列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1)∠B+∠BCD=180°;(2)∠1=∠2;(3)∠3=∠4;(4)∠B=∠5.A.1个B.2个C.3个D.4个11. 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则( )A.有且只有一条B.有两条C.不存在D.不存在或只有一条12. 如图,能判断直线AB∥CD的条件是()A.∠1=∠2 B.∠3=∠4 C.∠1+∠3=180 o D.∠3+∠4=180 o二填空题13. 如图,两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若∠1=50°,∠2=130°,则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 .14. 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平行线.15.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满足,则a、b平行(写出一个即可).16. 已知为平面内三条不同直线,若,,则与的位置关系是.三解答题17. 看图填空:如图,∠1的同位角是,∠1的内错角是,如果∠1=∠BCD,那么,根据是;如果∠ACD=∠EGF,那么,根据是.18. 如图,已知∠1=∠2,AC平分∠DAB,试说明DC∥AB.19.已知:如图,∠A=∠F,∠C=∠D.求证:BD∥CE.20.如图,已知:∠B=∠D+∠E,试说明:AB∥CD.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周测3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B2.D3.D4.D5.C6.B7.C8.C9.D 10. C 11.D 12.D二、填空题13.平行1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15.∠1=∠2(答案不唯一)16.平行三、解答题17.∠EFG ∠BCD,∠AED DE∥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D∥G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 解:∵AC平分∠DAB,,∴∠1=∠CAB.∵∠1=∠2,∴∠CAB=∠2,∴DC∥AB.19. 证明:∵∠A=∠F,∴AC∥DF,∴∠C=∠CEF.∵∠C=∠D,∴∠D=∠CEF,∴BD∥CE.20..解:过点E向右作EM//CD,则∠D=∠DEM.∵∠B=∠D+∠E,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周测4一选择题1.如图,是我们学过的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示意图,画图的原理是()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2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2.如图,梯子的各条横档互相平行,若∠1=70°,则∠2的度数是()A.80°B.110°C.120°D.140°3.如图所示,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 ∥CD 的是( ) A .∠3=∠4B .∠1=∠2C .∠D =∠DCE D .∠D +∠ACD =180°4.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A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B .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右拐130°C .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D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50° 5.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因为∠A +∠D =180°,所以AD ∥BC B .因为∠C +∠D =180°,所以AB ∥CD C .因为∠A +∠D =180°,所以AB ∥CDD .因为∠A +∠C =180°,所以AB ∥CD 第5题图 二 填空题6.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直线b 和c 都与直线a 垂直,那么直线b 和c的位置关系是 . 7.如图,已知∠1=∠2,由此可得 ∥ .第7题图 第8题图8.如图,已知直线、被直线所截,∠1=60°, 则当∠2= °时,∥. 9.如图,小明利用两块相同的三角板,分别在三角板的边缘画直线和,这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第9题图 第10题图10.如图,直线a 、b 与直线c 相交,给出下列条件:①∠1=∠2; ②∠4=∠6; ③∠4+∠7=180°; ④∠5+∠3=180°.其中能判断a ∥b 的条件是 (只填序号). 三 解答题11.如图,已知∠1=70°,∠2=110°,请用三种方法判定AB ∥DE.a b c a b AB CD12.已知:如图,CE平分∠ACD,∠1=∠2.求证:AB∥CD.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周测4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A2.B3.B4.D5.C二、填空题6.平行7.AD BC8.1209.内错角相等10.①③④三、解答题11. 解:(1)∵∠1=70°,∴∠AFC=180°-70°=110°.∵∠2=110°,∴∠AFC=∠2,∴AB//DE.(2)∵∠1=70°,∴∠BFD=180°-70°=110°.∵∠2=110°,∴∠BFD=∠2,∴AB//DE.(3)∵∠1=70°,∴∠AFD=70°.∵∠2=110°,∴∠AFD+∠2=180°,∴AB//DE.12.证明:∵CE平分∠ACD,,∴∠2=∠DCE.∵∠1=∠2,∴∠DCE=∠1,∴AB ∥CD.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周周测5一 选择题1.如果相等的两个角的一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 ) A.相等 B.互补 C.相等或互补 D.不能确定2.如图,∠1和∠2互补,那么图中平行的直线是( ) A.b a // B.d c // C.e d // D.e c //第2题图 第4题图3.下列条件中,能得到互相垂直的是( )A.对顶角的平分线B.邻补角的平分线C.平行线的内错角的平分线D.平行线的同位角的平分线 4.如图,n m //,那么∠1.∠2.∠3的关系是( )A.∠1+∠2+∠3=360°B.∠1+∠2-∠3=180°C.∠1-∠2+∠3=180°D.∠1+∠2+∠3=180°5.一辆汽车在直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按原来的方向行驶,那么这两次拐弯时( ) A.第一次向右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B.第一次向右拐30°,第二次向右拐150°C.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150°D.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6.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同旁内角互补B.对顶角相等C.直角的补角仍然是直角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7.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C=5,∠A=70°,∠B=75°,把三角形ABC沿直线BC的方向平移到三角形DEF的位置.若CF=3,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DF=5 B.∠F=35°C.BE=3 D.AB∥DE8.如图,将周长为10个单位的三角形ABC沿边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三角形DEF,则四边形ABFD周长为()A.12B.14C.16D.18第8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9.如图是一块长方形ABCD的场地,AB=102m,AD=51m,从A.B两处入口中的路宽都为1m,两小路汇合处路宽为2m,其余部分种植草坪,则草坪的面积为()A.5050m2B.4900m2C.5000m2D.4998m210.如图,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下列图形:三角形OCD;三角形ODE;三角形OEF;三角形OAF;三角形OAB.其中可由三角形OBC平移得到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11.如图,将三角形ABC沿BC方向平移2cm得到三角形DEF,若三角形ABC周长为16cm,则四边形ABFD周长为.第13题图第14题图第15题图12.如图,长方形ABCD的边AB=10,BC=6,则图中四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为.13.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10cm,BC=6cm,若此长方形以2cm/s的速度沿着A→B方向移动,则经过 s,平移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4 . 14.如图,AB∥EF∥CD,EG平分∠BEF,∠B+∠BED+∠D=192°,∠B-∠D=24°,则∠GEF= .15.“两数之和始终是正数”是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16.把命题“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小刀,刀片的外形是一个直角梯形,刀片上.下是平行的,转动刀片时会形成∠1和∠2,则∠1+∠2=度.第17题图第18题图18.如图,AB∥CD,OE平分∠BOC,OF⊥OE,OP⊥CD,∠ABO=40°,则下列结论:①∠BOE=70°;②OF平分∠BOD;③∠POE=∠BOF;④∠POB=2∠DOF.其中正确结论有(只填序号).三解答题19.如图,点A在直线MN上,且MN//BC.求证:∠BAC+∠B+∠C=180°.M A NB C20.如图,M,N,T和P,Q,R分别在同一直线上,且∠1=∠3,∠P=∠T.求证:∠M=∠R.21.如图,直线m⊥l,n⊥l,∠1=∠2.求证:∠3=∠4.22.已知,如图,DE⊥AC,∠AGF=∠ABC,∠1+∠2=180°,试判断BF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周测5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C2.D3.D4.B5.D6.A7.A8.B9.C 10.B二、填空题11.20 12.32 13.3 14.30°15.假16.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17. 90 18.①②③三、解答题19.证明:∵MN∥BC,∴∠B=∠MAB,∠C=∠NAC.∵∠BAC+∠MAB+∠NAC=180°,∴∠BAC+∠B+∠C=180°.20.证明:∵∠1=∠3,∠1=∠2,∴∠2=∠3,∴PN∥QT,∴∠T=∠MNP.∵∠P=∠T,∴∠P=∠MNP,∴PR∥MT,∴∠M=∠R..21.证明:∵m⊥l,n⊥l,∴m∥n,∴∠1=∠4,∠,2=∠3.∵∠1=∠2,∴∠3=∠4.22.解:BF⊥AC.理由如下:∵∠AGF=∠ABC,∴FG∥BC,∴∠1=∠3.∵∠1+∠2=180°,∠3+∠2=180°,∴BF∥DE,∴∠BFC=∠DEC.∵DE⊥AC,∴∠DEC=90°,∴∠BFC=90°,∴BF⊥AC.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周测6一选择题1.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两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内错角相等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2.如图,小聪把一块含有6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并测得∠1=23°,则∠2的度数是()A.23°B.22°C.37°D.67°3.如图,AB∥CD,点E在CB的延长线上.若∠ABE=70°,则∠ECD的度数为()A.20°B.70°C.100°D.110°4.如图,∠B=∠C,AD∥BC,∠BAC=100°,则∠CAD的度数是()A.30°B.35°C.40°D.50°5.如图,已知AB∥CD,EA是∠CEB的平分线,若∠BED=40°,则∠A的度数是()A.40°B.50°C.70°D.80°6.如图,把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40°,那么∠2=()A.40°B.45°C.50°D.60°7.如图,已知AC∥BD,∠CAE=30°,∠DBE=45°,则∠AEB等于()A.30°B.45°C.60°D.75°8. 如图,已知a∥b,∠1=130°,∠2=90°,则∠3=()A.70°B.100°C.140°D.170°9.如图,AB∥CD,则根据图中标注的角,下列关系中成立的是()A.∠1=∠3 B.∠2+∠3=180°C.∠2+∠4<180°D.∠3+∠5=180°10.如图,已知AB∥CD,CE平分∠ACD,当∠A=120°时,∠ECD的度数是()A.45°B.40°C.35°D.30°11. 如图,点D是三角形ABC的边AB的延长线上一点,BE∥AC.若∠C=50°,∠DBE=60°,则∠CBD的度数等于()A.120°B.110°C.100°D.70°12.如图,AB∥ED,则∠A+∠C+∠D=( )A.180°B.270°C.360°D.540°二填空题13. 如图,已知AB//DE,∠ABC=75°,∠CDE=150°,则∠BCD的度数为.14.如图,已知AD∥BE,∠DAC=29°,∠EBC=45°,则∠ACB= °.15.如图,已知AB∥CD,∠1=130°,则∠2= .16.如图,AB∥CD,∠1=64°,FG平分∠EFD,则∠EGF= °.三解答题17. 如图,BD平分∠ABC,F在AB上,G在AC上,FC与BD相交于点H. ∠GFH+ ∠BHC=180°.求证:.18.如图,已知∠B=∠C,AD∥BC,求证:AD平分∠CAE.19.如图,已知AB//CD,分别写出下列四个图形中,∠P与∠A,∠C的关系,请你从所得的四个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证明.20.如图,点E在直线DF上,点B在直线AC上,若∠1=∠2,∠3=∠4,则∠A=∠F,请说明理由.解:∵∠1=∠2(已知),∠2=∠DGF(),∴∠1=∠DGF,∴BD∥CE(),∴∠3+∠C=180º().又∵∠3=∠4(已知),∴∠4+∠C=180º,∴∥D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F().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周测6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C2.C3.D4.C5.C6.C7.D8.C9.D 10.D 11.B 12.C二、填空题13.45°14.74 15.50°16.32三、解答题17.证明:∵BD平分∠ABC,∴∠2=∠ABD.∵∠GFH+∠BHC=180°,∠FHD=∠BHC,∴∠GFH+∠FHD=180°,∴FG∥BD,∴∠1=∠ABD.∵∠2=∠ABD,∴∠1=∠2.18.证明:∵AD∥BC,∴∠2=∠B,∠1=∠C.∵∠B=∠C,∴∠1=∠2,∴AD平分∠CAE.19.解:(1)∠P=360°-∠A-∠C.(2)∠P=∠A+∠C.(3)∠P=∠C-∠A.(4)∠P=∠A-∠C.若选(3),证明如下:过点P向左作PQ∥AB,则∠A=∠APQ.∵AB∥CD,∴PQ∥CD,∴∠C=∠CPQ,∴∠CPA=∠CPQ-∠APQ=∠C-∠A.20.对顶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周测7一选择题1.将图①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A B C D 图①2.在5×5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图形N平移后的位置如图②所示,那么下面平移中正确的是()A. 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1格B. 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2格C. 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1格D. 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2格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已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8,将三角形ABC沿BC的方向平移到三角形A’B’C’的位置,使B’和C重合,连结AC’交A’C于D,则三角形CAC’的面积为()A.4B.6C.8D.164.四根火柴棒形成如图所示的“口”字,平移火柴棒后,原图形能变成的汉字是()5.如图,面积为12cm²的三角形ABC沿BC方向平移至三角形DEF的位置,平移的距离是边BC的2倍,则图中四边形ACFD的面积为()A.24cm²B.36cm²C.48cm²D.60cm²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小明从家到学校有①②③三条路可走,每条路的长分别为a,b,c,则()A. B. C. D.7.从棱长为2的正方体毛坯的一角,挖去一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得到一个如图所示的零件,则这个零件的表面积是()A.20 B.22 C.24 D.26第7题图第8题图8.如图,将网格中的三条线段沿网格线平移后组成一个首尾相接的三角形,至少需要移动()A.8格B.9格C.11格D.12格二填空题9.如图,将三角形ABC沿BC方向平移2cm得到三角形DEF,若三角形ABC周长为16cm,则四边形ABFD周长为.第9题图第10题图第11题图10.如图,将三角形ABC沿射线AC平移得到三角形DEF.若AF=17,DC=7,则AD= .11.如图,边长为8cm的正方形ABCD先向上平移4cm,再向右平移2cm,得到正方形A′B′C′D′,此时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12.某小区的一块长26米,宽15米的草坪内要修一条如图所示宽度相同的通道.当通道的宽度为2米时,剩下的草坪面积是通道面积的倍.第12题图第13题图第14题图13.鑫都大酒店在装修时,准备在主楼梯(如图)上铺上红地毯,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35元.楼梯宽2米,则购买这种地毯至少需元.14.如图,把直角梯形ABCD沿AD方向平移到梯形EFGH,HG=24cm,WG=8cm,WC=6cm,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为cm2.三解答题15.如图,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AEF,∠1=40°,求∠2的度数.16.如图①是长方形纸带,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②,再沿BF折叠成图③.(1)若图①中∠DEF=20°,则图③中∠CFE的度数是多少?(2)若图①中∠DEF=α,把图③中∠CFE的度数用α表示是多少?17.如图,DB∥FG∥EC,∠ABD=60°,∠ACE=36°,AP平分∠BAC.求∠PAG的度数.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周测7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A2.C3.C4.B5.C6.C7.C8.A二、填空题9.20 10.5 11.24cm²12.4 13.630 14.168三、解答题15.解:∵AB∥CD,∠1=40°,∴∠AEG=∠1=40°.∵EG平分∠AEF,,∴∠AEF=2∠AEG=80°,∴∠2=180°-∠AEF=180°-80°=100°.16.解:图①中,∵AD∥BC,∴∠DEF=∠BFE,∴∠CFE=180°-∠DEF.图②中,由折叠得∠CEF=180°-∠DEF,∴∠CFB=∠CEF-∠BFE=180°-2∠DEF.图③中,由折叠得∠CFB=180°-2∠DEF,∴∠CFE=∠CFB-∠BFE=180°-3∠DEF.(1)若图①中∠DEF=20°,则图③中∠CFE=180°-3×20°=120°.(2)若图①中∠DEF=α,则图③中∠CFE=180°-3α.17.解:∵DB∥FG∥EC,∠ABD=60°,∠ACE=36°,∴∠BAG=∠ABD=60°,∠CAG=∠ACE=36°,∴∠BAC=∠BAG+∠CAG=60°+36°=96°.∵AP平分∠BAC,∴∠PAC=12∠BAC=12×96°=48°,∴∠PAG=∠PAC-∠CAG=48°-36°=12°.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周测8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能由左图平移得到的是()A. B. C. D.2.在四边形ABCD中,下列各图中∠1与∠2相等的是()3.如图,在铁路旁有一李庄,现要建一火车站,为了使李庄人乘车最方便,请你在铁路线上选一点来建火车站,应建在()A.A点B.B点C.C点D.D点4.将命题“对顶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正确的是()A.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B.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C.如果对顶角,那么相等D.如果两个角不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不相等5.如图,与∠1是同旁内角的是()A.∠2B.∠3C.∠4D.∠56.如图,AB//CD,∠AGE=128°,HM平分∠EHD,则∠MHD的度数是()A.46°B.23°C.26°D.24°7.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A.∠1=∠3B.∠4=∠5C.∠2=∠3D.∠2+∠4=180°8.如图,直线l1∥l2,若∠1=140°,∠2=70°,则∠3的度数是()CA.60°B.65°C.70°D.80°9.如图,已知AD∥BC,∠B=30°,DB平分∠ADE,则∠DEC=()A.30°B.60°C.90°D.120°10.如图,已知AB∥DE,∠ABC=70º,∠CDE=140º,则∠BCD的值为( )A.70ºB.50ºC.40ºD.30º二填空题11.如图,将三角形ABC沿BC’方向平移4cm,得到三角形A’B’C’,那么CC’= cm.12.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长方形直尺按如图放置,若∠α=54°,则∠β的度数是______.13.如图,把矩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40°,则∠AEF=.14.如图,直线a∥b,三角板的直角顶点A落在直线a上,两条直角边分别交直线b于B,C两点.若∠1=42°,则∠2的度数是.15.如图,AB∥CD,∠B=160°,∠D=120°,则∠E=_________16.如图①:MA1∥NA2,图②:MA1∥NA3,图③:MA1∥NA4,图④:MA1∥NA5,…,则第n个图中的∠A1+∠A2+∠A3+…+∠A n+1=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三解答题17.完成下面的证明:已知,如图,AB∥CD∥GH,EG平分∠BEF,FG平分∠EFD.求证:∠EGF=90°.证明:∵HG∥AB(已知),∴∠1=∠3(______ ).又∵HG∥CD(已知),∴∠2=∠4.∵AB∥CD(已知),∴∠BEF+______=180°(______ ).又∵EG平分∠BEF(已知),∴∠1=∠______.又∵FG平分∠EFD(已知),∴∠2=∠______,∴∠1+∠2=(______ ),∴∠1+∠2=90°,∴∠3+∠4=90°(______ ),即∠EGF=90°.18.如图是一个汉字“互”字,其中,∥,∠1=∠2,∠=∠.求证:∠=∠.19.如图,CD⊥AB于D,点F是BC上任意一点,FE⊥AB于E,且∠1=∠2,∠3=80°. (1)证明:∠B=∠ADG;(2)求∠BCA的度数.20.如图,EF∥AD,AD∥BC,CE平分∠BCF,∠DAC=120°,∠ACF=20°,求∠FEC的度数.21.如图,已知DC∥FP,∠1=∠2,∠FED=28º,∠AGF=80º,FH平分∠EFG.(1)证明:DC∥AB;(2)求∠PFH的度数.22.如图,已知AB∥CD,C在D的右侧,BM平分∠ABC,DN平分∠ADC,BM,DN所在直线交于点E,∠ADC =70°.(1)求∠EDC的度数;(2)若∠ABC =n°,求∠BED的度数(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3)将线段BC沿DC方向平移,使得点B在点A的右侧,其他条件不变,画出图形并判断∠BED的度数是否改变,若改变,求出它的度数(用含n的式子表示);若不改变,请说明理由.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周测8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C2.B3.A4.B5.A6.C7.C8.C9.B 10.D二、填空题11.4 12.36° 13.110° 14.48° 15.40° 16.180n三、解答题17.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FD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EF EFD ∠BEF+∠EFD 等量代换18.证明:如图,延长交于点.∵∥,∴∠1=∠3.又∵∠1=∠2,∴∠2=∠3,∴∥HN,∴∠=∠.又∵∠=∠,∴∠=∠.19.(1)证明:∵CD⊥AB,FE⊥AB,∴CD∥EF,∴∠2=∠BCD.∵∠1=∠2,∴∠1=∠BCD,∴BC∥DG,∴∠B=∠ADG.(2)解:∵DG∥BC,∴∠3=∠BCA.∵∠3=80°,∴∠BCA=80°.20.解:∵EF∥AD,AD∥BC,∴EF∥BC,∴∠ACB+∠DAC=180°.∵∠DAC=120°,∴∠ACB=60°.又∵∠ACF=20°,∴∠FCB=∠ACB﹣∠ACF=40°.∵CE平分∠BCF,∴∠BCE=20°.∵EF∥BC,∴∠FEC=∠BCE=20°.21.(1) 证明:∵∠1=∠2,∴AB∥FP.∵DC∥FP,∴DC∥AB.(2)解:∵DC∥FP,∴∠EFP=∠FED=28º.∵AB∥FP,∴∠GFP=∠AGF=80º.∴∠EFG=∠EFP+∠GFP=28°+80°=108°.∵FH平分∠EFG,∴∠EFH=∠EFG=×108°=54°,∴∠PFH=∠EFH-∠EFP=54°-28°=26 º.22.解:(1)∵DE平分∠ADC,∠ADC=70°,∴∠EDC=∠ADC=×70°=35°.(2)如图,过点E向左作EF∥AB.∵AB∥CD,∴AB∥CD∥EF,∴∠ABE=∠BEF,∠CDE=∠DEF.∵BE平分∠ABC,DE平分∠ADC,∠ABC=n°,∠ADC=70°,∴∠ABE=∠ABC=n°,∠CDE=∠ADC=35°,∴∠BED=∠BEF+∠DEF=n°+35°.(3)如图①,过点E向左作EF∥AB.∵BE平分∠ABC,DE平分∠ADC,∠ABC=n°,∠ADC=70°,∴∠ABE=∠ABC=n°,∠CDE=∠ADC=35°.∵AB∥CD,∴AB∥CD∥EF,∴∠BEF=180°-∠ABE=180°-n°,∠CDE=∠DEF=35°,∴∠BED=∠BEF+∠DEF=180°-n°+35°=215°-n°.图①图②如图②,过点E向左作EF∥AB.∵BM平分∠ABC,DE平分∠ADC,∠ABC=n°,∠ADC=70°,∴∠ABM=∠ABC=n°,∠CDE=∠ADC=35°.∵AB∥CD,∴AB∥CD∥EF,∴∠BEF=∠ABM=n°,∠CDE=∠DEF=35°,∴∠BED=∠BEF-∠DEF=n°-35°.综上所述,∠BED的度数发生了改为,改变为215°-n°或n°-35°.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周测9一选择题1.点P为直线l外一点,点A,B,C为直线l上三点,P A=4cm,PB=5cm,PC=3cm,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A.4cm B.5cmC.小于3cm D.不大于3cm2.如图,点E,F分别是AB,CD上的点,点G是BC的延长线上一点,且∠B=∠DCG=∠D,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AEF=∠EFC B.∠A=∠BCFC.∠AEF=∠EBC D.∠BEF+∠EFC=180°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AOB的一边OA为平面镜,∠AOB=37°36′,在OB上有一点E,从E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一点D反射,反射光线DC恰好与OB平行,且∠ODE与∠ADC相等,则∠DEB的度数是()A.75°36′ B.75°12′ C.74°36′ D.74°12′4.下列图形中,可以由其中一个图形通过平移得到的是()5.如图①~④,其中∠1与∠2是同位角的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能判断直线AB∥CD的条件是()A.∠1=∠2 B.∠3=∠4C.∠1+∠3=180° D.∠3+∠4=180°7.有下列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内错角相等.其中假命题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若∠1与∠2是对顶角且互补,则它们两边所在的直线()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既不垂直也不平行D.不能确定9.如图,BD∥AC,BE平分∠ABD,交AC于点E.若∠A=50°,则∠1的度数为() A.65° B.60° C.55° D.50°第9题图第10题图10.已知直线m∥n,将一块直角三角板ABC按如图方式放置(∠ABC=30°),其中A,B两点分别落在直线m,n上.若∠1=20°,则∠2的度数为()A.20° B.30°C.45° D.50°二填空题11.如图,当剪刀口∠AOB增大21°时,∠COD增大________°.第11题图第12题图12.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1=50°,则∠A=________°.13.如图,在线段AC,BC,CD中,线段________最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13题图第14题图1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COE=68°,则∠BOD的度数为________.15.如图,直线l1∥l2,∠1=20°,则∠2+∠3=________°.第15题图第17题图16.平移变换不仅与几何图形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一些特殊结构的汉字中,也有平移变换的现象,如:“日”“朋”“森”等,请你再写两个具有平移变换现象的汉字_____ ___.17.如图是超市里购物车的侧面示意图,扶手AB与车底CD平行,∠2比∠3大10°,∠1是∠2的1911倍,则∠2的度数是________.18.以下三种沿AB折叠纸带的方法:(1)如图①,展开后测得∠1=∠2;(2)如图②,展开后测得∠1=∠2且∠3=∠4;(3)如图③,测得∠1=∠2.其中能判定纸带两条边线a,b互相平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三解答题19.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是∠AOD的平分线,∠AOC=28°,求∠AOE的度数.20.如图,在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个长度单位,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和点P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要求:①将三角形ABC平移,使点P落在平移后的三角形内部;②平移后的三角形的顶点在方格的顶点上.请你在图甲和图乙中分别画出符合要求的一个示意图,并写出平移的方法.21.如图,已知AE⊥BC,FG⊥BC,∠1=∠2.求证:AB∥CD.2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把∠BOD分成两部分.(1)直接写出图中∠AOC的对顶角为________,∠BOE的邻补角为________;(2)若∠AOC=70°,且∠BOE∶∠EOD=2∶3,求∠AOE的度数.23.如图,现有以下3个论断:①AB∥CD;②∠B=∠C;③∠E=∠F.请以其中2个论断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为结论构造命题.(1)你构造的是哪几个命题?(2)你构造的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请选择其中一个真命题加以证明.24.如图,已知AB∥CD,CE,BE的交点为E,现作如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作∠ABE和∠DCE的平分线,交点为E1,第二次操作,分别作∠ABE1和∠DCE1的平分线,交点为E2,第三次操作,分别作∠ABE2和∠DCE2的平分线,交点为E3……第n次操作,分别作∠ABE n-1和∠DCE n-1的平分线,交点为E n.(1)如图①,求证:∠BEC=∠B+∠C;(2)如图②,求证:∠BE2C=14∠BEC;(3)猜想:若∠E n=b°,求∠BEC的度数.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周周测9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D2.C3.B4.B5.C6.D7.D8.A9.A 10.D二、填空题11.21 12.50 13.CD 垂线段最短14.22°15.20016.林晶(答案不唯一)17.55°18.①②三、解答题19.解:∵∠AOC=28°,∴∠AOD=180°-∠AOC=180°-28°=152°.∵OE是∠AOD的平分线,∴∠AOE=12∠AOD=12×152°=76°.20.解:如图,共有3种情况:图甲图乙图丙图甲: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图乙:将三角形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图丙:将三角形ABC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21.证明:∵AE⊥BC,FG⊥BC,∴AE∥FG,∴∠1=∠A.∵∠1=∠2,∴∠2=∠A,∴AB∥CD.22.解:(1)∠BOD ∠AOE(2)∵∠AOC=70°,∴∠BOD=70°.∵∠BOE∶∠EOD=2∶3,∴∠BOE=25∠BOD=25×70°=28°,∴∠AOE=180°-∠BOE=180°-28°=152°.23.解:(1)命题一:如果AB∥CD,∠B=∠C,那么∠E=∠F.命题二:如果AB∥CD,∠E=∠F,那么∠B=∠C.命题三:如果∠B=∠C,∠E=∠F,那么AB∥CD.(2)三个命题都是真命题.若选择命题(1),证明如下:∵AB∥CD,∴∠B=∠CDF.∵∠B=∠C,∴∠CDF=∠C,∴AC∥BD,∴∠E=∠F.24.(1)证明:过点E向左作EF∥AB.∵AB∥CD,∴AB∥CD∥EF,∴∠BEC=∠B,∠CEF=∠C,∴∠BEC=∠BEF+∠CEF=∠B+∠C.(2)证明:同(1)理,可证∠BE1C=∠ABE1+∠DCE1,∠BE2C=∠ABE2+∠DCE2.∵∠ABE和∠DCE的平分线交于点E1,∠ABE1和∠DCE1交于点E2,∴∠ABE1=12∠ABE,∠DCE1=12∠DCE,∠ABE2=12∠ABE1,∠DCE2=12∠DCE1,∴∠BE1C=12∠ABE+12∠DCE=12∠BEC,∴∠BE2C=12×12∠ABE+12×12∠DCE=14∠BEC.(3)由(1)(2)知∠BE1C=12∠BEC,∠BE2C=14∠BEC,∴∠∠BE n C=12n⎛⎫⎪⎝⎭∠BEC,∴若∠E n=b°,∠BEC=2n。

高三语文周测一(含答案)

高三语文周测一(含答案)

高三语文周测(一)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着.陆着.重号着.迷棋高一着. B.附和.和.稀泥和.煦和.盘托出C.剽.窃漂.白剂保镖.虚无缥.缈 D.诽谤.光荣榜.滂.沱气势磅.礴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沪指连续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B.泰国的“大象画家”彼得为它的大象伙伴画的肖像画惟妙惟肖,色彩缤纷,游客们都觉得不可理喻....,惊得目瞪口呆。

C.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D.作为央视数一数二的花旦主持人,她以“央视工资低”为由毅然抽身,竟使自己在央视的前程戛然而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个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下是否存在裂缝和危险区域。

B.墨西哥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C.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D.奥运村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朴素的建筑外观,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奥运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000吨。

4.依次填入下而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

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问了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①②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复习班周测1.中国从西周时代起,就确立了同姓不婚制度,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此后历朝历代也都禁止同姓婚嫁。

西周确立的同姓不婚制度主要是以下哪一制度在文化上的反应A.分封制 B.井田制 C.奴隶制 D.宗法制2.“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

”该材料所述的中国古代机构是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下 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3.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

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

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①刺史②都察院③御史台④参知政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5.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

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

……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

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

……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286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

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①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②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③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④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6.按《大清律》,夫妇口角后,妻子上吊自杀,丈夫无罪。

若丈夫因此上吊自杀,妻子要判“绞刑”。

一对夫妻争吵,丈夫上吊自杀,地方官判处其妻绞刑。

但后来乾隆帝指示“妇之于夫,犹臣之于君。

子之于父,同列三纲,所关綦重。

”便改判“斩立决。

”从材料判断,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特色 B.皇帝干预判决,破坏司法独立C.皇帝改判更严厉的处分是为了维护纲常名教D.皇帝任意破坏法律,使法律丧失维护纲常名教的功能7.据《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功之患。

”以下各项是对这段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废分封制的作用C.指出了分封制的严重弊端 D.指出了秦灭亡的根源所在8.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9.宋代地方各路同设转运司、提刑司、安抚司等,明代行省同设布政司、按察司、都司,清朝各省设巡抚、提督、布政司、按察司等。

这说明朝廷对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是A.分割权力,相互制约 B.分工合作,提高效率C.专业分割,各为其主 D.分割相权,强化专制10.《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11.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12.有资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的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

整整这个朝代,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仅二十人。

这个朝代最有可能是A. 西周B. 秦朝C. 唐朝D. 北宋13.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D、郡国并行制14.“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度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5.西汉建国后,总结秦朝灭亡教训时认为:“秦据势胜之地,骋狙诈之兵,……姗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无)骨肉本根之辅,外亡(无)尺土藩翼之卫。

”基于这一认识,西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A. 实行“无为而治”B.分封同姓王C. 平定七国之乱D.建立中朝制度16.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17.《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说明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18.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中央集权 C.杜绝地方割据 D.防止吏治腐败19.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

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20.《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王沈缺乏治理才能 B.九品官人法有弊端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度只看出身2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下列史实符合黄宗羲观点的是A.秦朝在全国设立郡县B.汉朝实行编户制度C.魏国实行九品中正制D.宋朝在各州设通判22.据《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

这是指①宗法制遭到破坏②分封制遭到破坏③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④郡县制受到挑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3.唐朝政论家柳宗元在评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指出:“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这里对“公”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B.改世禄世卿制为选贤任能制C.制定了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D.首创自下而上的人才荐举制度24.右图是1937年刊发在《救亡漫画》杂志上的一幅名为《收复失土》的漫画,画中的抗日军人一手握枪,一手高举大刀,两腿横跨长城内外。

对这幅漫画表述正确的是A.该漫画创作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期B.该漫画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C.“收复失土”意指收复丧失的关内大片领土D.该漫画表达了画家渴望“打回老家去”的心声25.《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发生的变化有①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②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④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6.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

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A.《南京条约》附件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B.《天津条约》使列强获得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通商、传教的特权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27.国民党政府监狱中所有的因共产主义或左派活动而被拘禁的人都释放了,其他逃亡到国外的人也回国为民族事业而听从分配。

甚至蒋介石也照孙逸仙的意思谈论战争对民族革命的重要性。

”这一情况的出现是因为A.国民革命爆发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抗战取得胜利D.新中国成立28.1792年,英国人马格尔尼出使中国,希望中英贸易的门户开的更大一些。

清朝以其不磕头为由予以拒绝。

后来,美国总统小亚当斯(1767-1848)指出,“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不是鸦片而是叩头。

”其观点①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②指出了鸦片战争背后的文明冲突③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④说明鸦片战争具有偶然性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9.抗战时期,蒋介石在与纽约《时代》记者蒂尔•德丁的一次谈话中,警告说:“敌人没有认识到中国领土是不可侵犯的,中国是打不垮的。

”关于材料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A.表达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坚强决心 B.国民政府有能力赶走日本侵略者C.日本的侵略激起了中国的民族意识 D.国民政府为此付出了努力与牺牲30.楹联“一谏惊中外,两党联盟,三军齐上阵,四面击倭……”中,“惊中外”的历史事件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D.使国共第二次合作最终实现31.义和团称“神仙附体,刀枪不入。

”义和团的一份揭帖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上述言论体现了义和团①将“扶清”与“灭洋”相结合②非科学的世界观③不能区分列强侵略与外来文明④由自然灾害引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

”导致“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A.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B.中国关税不能自主C.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D.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33.“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

”材料反映出英国等列强在侵华方式上的新特点是A.增开商埠B.掠夺劳动力C.增加赔款 D.割占领土34.光绪帝诗云:“城上神威炮千斤,枉资剧冠挫我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