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笔记48页

合集下载

医学细胞生物学笔记

医学细胞生物学笔记

医学细胞生物学笔记姓名:1、细胞生物学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1)1665-1830s,细胞发现,显微生物学。

•2)1830s-1930s,细胞学说,Cytology诞生。

•3)1930s-1970s,电镜技术应用,Cytology发展为细胞生物学。

•4)1970s以来,分子细胞生物学时代。

2、Schwann于1839年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提出了“细胞学说”;•①有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于其他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来源于已存在的细胞。

指出有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3、•1958 年Crick 提出分子遗传的“中心法则”。

•1961-1964年Nirenberg 等破译遗传密码。

•1972年DA. Jackson,RH. Symons和P. Berg创建了DNA体外重组技术。

•1973年SN. Cohen和HW. Boyer将外源基因拼接在质粒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一系列技术和理论的提出,使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4、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3、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细胞质骨架,核骨架);4、细胞增殖及其调控;5、细胞分化及其调控;6、细胞的衰老和凋亡;7、细胞起源与进化;8、细胞工程。

5、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3大基本问题:1、细胞内的基因组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2、基因表达的产物是如何装配成能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3、基因表达的产物是如何调节细胞生命活动过程的?主要是指大量活性因子与信号分子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等。

6、对未来的展望:一、推动产业革命,创造新的经济生长点•生物产业的比重将逐步提高。

•目前药品中有15%基于生物技术,这一数字据估计到2010年会增加到40 %。

全面完整细胞生物学第四版笔记

全面完整细胞生物学第四版笔记

《细胞生物学》一、第一章绪论(一)细胞生物学研究得内容及现状——主要说明细胞生物学就是研究与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得科学。

因为细胞就是生命体结构与功能得基本单位,一切疾病与发病机制也就是以细胞病变为基础,所以细胞得研究即就是生命科学得出发点,主要研究内容可归为①生物膜与细胞器(生物膜就是细胞重要得结构基础,细胞器就是认识细胞结构与功能得重要组成部分)②细胞信号传递了解基本生命活动得分子机制与揭示生命得本质有重要得理论意义,转导基础为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得复杂得相互作用,就是通过复杂得信号转导网络系统而实现得,呈现高度得非线性关系。

③细胞骨架体系(包括细胞质骨架与核骨架),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④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细胞核为遗传物质DNA储存与复制得场所与RNA转录与加工得场所;染色质为遗传物质得载体,核仁转录rRNA与组装核糖体亚单位、核孔复合体为核质之间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得门控通路,DNA结合蛋白可分为组蛋白与非组蛋白。

⑤细胞增殖及调控—就是了解生物生长发育得基础,就是研究癌变及逆转得重要途径、⑥细胞分化及干细胞生物学-实质在于信号介导下由组合调控引发得组织特异性基因得表达。

⑦细胞死亡—为主动过程,主要有细胞凋亡,细胞坏死,自噬性细胞死亡三个方式,以维持生物体正常得生长发育,自稳态得维持,免疫耐受得形成及肿瘤监控等过程。

⑧细胞衰老--就是研究人、动植物生命得基础⑨细胞工程—用人工方法使不同细胞基因或基因组重组形成杂交细胞或将基因或基因组由一种细胞转移至另一种细胞中,使之跨越种间障碍,产生新得遗传性状,如动物体细胞杂交实验与哺乳生物体得克隆⑩细胞得起源与进化。

(二)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分为三个阶段(生物科学时期、实验生物学时期、现代生物学时期)⑴胡克.英国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得构造;列文虎克观察了许多动植物得活细胞与原动物,并描述了细胞核结构;M。

Malpighi与N。

1细胞生物学的笔记

1细胞生物学的笔记
1细胞生物学的笔记
1.。细胞生物学的概念。2。为什么学习细胞生物学?3.。怎样学习细胞生物学?
第一节:细胞膜细胞ຫໍສະໝຸດ 的概念:包在细胞外面一层分界的膜。
功能:协助控制物质进出的一个膜。分界膜,有不同的蛋白质组成。
胆固醇是组成细胞膜结构不可少的成分。
第二节:细胞
细胞膜只有具备这样的基本结构导致它具有很多功能,才能维护细胞的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
主动运输:一些离子通过载体蛋白ATP酶,能分解ATP释放能量,使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变。
第五章细胞基质及其细胞的相互作用
细胞基质的概念:存有于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的蛋白或多糖纤维组成网络状的胶体结构。
细胞外基质:游离于细胞之外的但是对细胞本身结构与功能维护起重要的作用。
1.蛋白聚糖。2.胶原特性:身体里最丰富的蛋白质,也是组成ECM的主要蛋白质。例如:女士美容要拼命地使胶原生成;而肝炎肝硬化要抑制胶原生成。
第六章内膜系统
内膜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细胞内的
2.细胞质里所有的膜都属于内膜
3.参与物质转运。
内膜的概念:细胞膜实行内吞时正在细胞膜转化成细胞内膜。
ER
核膜{GC
CELL
RFR参与蛋白质合成时提供了一个场地。细胞核外有内质网,线粒体,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
第七章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代谢
ATP
对于细胞来说要做很多的功能,就需要能量ATP获得前提物质是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实行转换成它所需要的能量ATP,并产生CO2,H2O
{无丝分裂
细胞增殖的方式{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3.细胞周期:
A.细胞什么时候启动复制过程。
B.细胞什么时候开始染色体的压缩。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笔记-全-(整理打印版)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笔记-全-(整理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活动。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

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遗传学与生物化学)相互渗透与交融是总的发展趋势。

“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认为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学习细胞生物学的注意点•抽象思维与动态观点•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同一性(unity)和多样性(diversity)的问题•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基本概念与实验证据;细胞器的动态特征;化学能的产生与利用;细胞的活动及其调控等•实验科学与实验技术——细胞真知源于实验室——Whatweknow//Howweknow.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细胞概念的一些新思考细胞是多层次非线性的复杂结构体系细胞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组织性细胞是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细胞完成各种化学反应;细胞需要和利用能量;细胞参与大量机械活动;细胞对刺激作出反应;细胞是高度有序的,具有自组装能力与自组织体系。

细胞能进行自我调控;繁殖和传留后代;细胞的基本共性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细胞生物学笔记

细胞生物学笔记

一,序论:细胞生物学1,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

细胞生物学:是从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来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结构、功能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细胞。

◎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由膜围成的能独立进行生长繁殖的原生质团。

◆培养的细胞◆模式生物模式生物:大肠杆菌酵母果蝇小鼠拟南芥线虫斑马鱼海胆非洲爪蟾2,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研究:I.细胞核、染色体的研究;II.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III.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2.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的研究:一切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都是通过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来实现的。

一个受精卵通过分裂与分化发育成复杂的有机体。

肿瘤是不分化或去分化的结果。

3. 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在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上相结合的最活跃的热门课题。

4. 细胞信号传导的研究:细胞间信号传递;受体与信号跨膜传递;细胞内信号传递5.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据古微生物的证据,原始细胞在大约35亿多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

6. 细胞工程:是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的交叉领域。

改造细胞的技术是生物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植物细胞杂交—最活跃的领域;单克隆抗体技术—最成功的范例;体细胞克隆—最具创新的进展之一。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3个根本性问题:基因组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序表达;基因表达的产物如何主机组装成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基因及其表达的产物如何调节细胞的重大生命活动;3,由于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要揭示细胞分裂、分化、衰老与死亡等各种生命现象的奥秘,就必须从细胞整体、超微结构和分子水平等多个层次入手,深入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而才能揭示生命的奥秘!I listen, I forget;I see, I remember;I do, I understand.现代教育: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的学生。

全面完整--细胞生物学第四版笔记

全面完整--细胞生物学第四版笔记

《细胞生物学》一、第一章绪论(一)细胞生物学研究得内容及现状——主要说明细胞生物学就是研究与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得科学。

因为细胞就是生命体结构与功能得基本单位,一切疾病与发病机制也就是以细胞病变为基础,所以细胞得研究即就是生命科学得出发点,主要研究内容可归为①生物膜与细胞器(生物膜就是细胞重要得结构基础,细胞器就是认识细胞结构与功能得重要组成部分)②细胞信号传递了解基本生命活动得分子机制与揭示生命得本质有重要得理论意义,转导基础为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得复杂得相互作用,就是通过复杂得信号转导网络系统而实现得,呈现高度得非线性关系。

③细胞骨架体系(包括细胞质骨架与核骨架),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

④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细胞核为遗传物质DNA储存与复制得场所与RNA转录与加工得场所;染色质为遗传物质得载体,核仁转录rRNA与组装核糖体亚单位。

核孔复合体为核质之间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得门控通路,DNA结合蛋白可分为组蛋白与非组蛋白。

⑤细胞增殖及调控—就是了解生物生长发育得基础,就是研究癌变及逆转得重要途径。

⑥细胞分化及干细胞生物学—实质在于信号介导下由组合调控引发得组织特异性基因得表达。

⑦细胞死亡—为主动过程,主要有细胞凋亡,细胞坏死,自噬性细胞死亡三个方式,以维持生物体正常得生长发育,自稳态得维持,免疫耐受得形成及肿瘤监控等过程。

⑧细胞衰老--就是研究人、动植物生命得基础⑨细胞工程—用人工方法使不同细胞基因或基因组重组形成杂交细胞或将基因或基因组由一种细胞转移至另一种细胞中,使之跨越种间障碍,产生新得遗传性状,如动物体细胞杂交实验与哺乳生物体得克隆⑩细胞得起源与进化。

(二)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分为三个阶段(生物科学时期、实验生物学时期、现代生物学时期)⑴胡克、英国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得构造;列文虎克观察了许多动植物得活细胞与原动物,并描述了细胞核结构;M、Malpighi与N、Grew注意到了细胞壁与细胞质得区别;施旺与施莱登共同提出了细胞就是一切动植物得基本单位—为著名得“细胞学说”,使生物学科有了重大得促进与知道作用;普金耶与莫尔首次提出原生质理论;Estrasburger在植物细胞中发现有丝分裂,并证实其实质为核内丝状物(染色体)得形成向两个子细胞得平均分配;细胞器得发现:van Beneden与T、Boveri发现中心体,Altmanna发现线粒体Golegi发现高尔基体。

《细胞生物学》笔记

《细胞生物学》笔记

《细胞生物学》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1 生物科学3个阶段以及细胞的发现●(1)三个阶段:形态描述阶段、实验室生物阶段、现代生物学阶段。

●(2)1665年胡克第一次发现植物细胞;1674年列文虎克发现红细胞。

●2 细胞学说的建立及意义●细胞学说的建立●第一阶段●1838~ 1839年,施莱登(德国)和施旺(德国)提出“细胞学说”●①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每个细胞都是相对独立的单位●③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新细胞●第二阶段●18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一细胞来自于细胞●细胞学说的意义●推进了人类对于生命的认识,推动科学的发展,与进化论和遗传学共称为生物学三大基石●二、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1 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的基本共性●①化学组成相似●②细胞质为膜脂-蛋白体系●③遗传装置相同●④分裂方式为一分为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①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②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③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④繁殖的基本单位,遗传的桥梁●⑤生命起源的归宿,生物进化的起点●细胞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细胞大小●高等动植物,同一器官与组织的细胞大小在一个恒定的范围之内,与物种差异无关●细胞内蛋白质与核糖体RNA的量决定细胞的大小●影响因素●信号通路中心的蛋白激酶一mTOR●细胞所处的时期●细胞核DNA的含量●2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1)原核细胞●特点●①体积小,繁殖快,适应环境能力强●②没有生物膜系统●③基因组很小,主要遗传物质仅为一个环状DNA●④基因表达简单,没有复杂的细胞分化●⑤进化地位低●举例●支原体(最小最简单的细胞)●细菌●蓝藻●(2)真核细胞●3大基本结构系统●生物膜结构系统●①选择性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转导:●②双层核膜将细胞分成细胞质与细胞核,使基因精确表达:●③各细胞器相互独立,协调功能行使:●④膜上附着大量酶,催化大部分化学反应●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系统●组分: DNA. RNA和蛋白质。

细胞生物学笔记-翟中和(全)

细胞生物学笔记-翟中和(全)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笔记细胞的基本共性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内。

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

细胞连接的功能分类封闭连接◆紧密连接 通讯连接◆间隙连接◆神经细胞间的化学突触◆植物细胞中的胞间连丝 锚定连接◆与中间丝相关的锚定连接:✧桥粒✧半桥粒◆与肌动蛋白丝相关的锚定连接:✧粘合带✧粘合斑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存在于上皮细胞之间◆形成渗漏屏障,起重要的封闭作用;◆隔离作用,使游离端与基底面质膜上的膜蛋白行使各自不同的膜功能;◆支持功能锚定连接连接名称跨膜粘连蛋白胞外配体结合细胞骨架类型胞内錨蛋白桥粒钙黏蛋白相邻细胞钙黏蛋白中间丝桥粒斑珠蛋白、桥粒斑蛋白半桥粒整连蛋白基膜的层粘连蛋白中间丝桥粒斑样蛋白黏合带钙黏蛋白相邻细胞钙黏蛋白微丝连环蛋白、纽蛋白、α—辅肌动蛋白黏合斑整连蛋白基膜的纤粘连蛋白微丝踝蛋白、纽蛋白、filamin和α—辅肌动蛋白通讯连接间隙连接:分布广泛,几乎所有的动物组织中都存在间隙连接。

神经细胞间的化学突触◆存在于可兴奋细胞之间的细胞连接方式它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传导神经冲动。

胞间连丝: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完成细胞间的通讯联络。

间隙连接✧连接子是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

每个连接子由6个跨膜连接蛋白呈环状排列,连接子中心形成一个直径约1.5nm 的孔道。

✧连接单位由两个连接子对接构成。

细胞表面的黏着分子 钙粘蛋白 选择素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 整联蛋白家族。

钙粘蛋白:属同亲型结合,依赖Ca2+的细胞粘着糖蛋白,介导依赖Ca2+的细胞粘着和从ECM到细胞质传递信号。

对胚胎发育中的细胞识别、迁移和组织分化以及成体组织器官构成具有主要作用。

(30多个成员的糖蛋白家族)选择素: 属异亲型结合,依赖Ca2+的细胞粘着分子,能与特异糖基识别并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摘要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部分绪论一、细胞的定义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具体涵义:细胞构成了种类繁多的生物体(除病毒);细胞具有独立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可以独立地显示某种特定功能;细胞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全能性。

二、细胞的发现17世纪,R.Hooke,发现了细胞。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19世纪,M.J.Schileiden、T.Schwann,细胞学说(cell theory):一切动物和植物体均由细胞构成。

第二部分细胞质膜一、细胞膜的组成。

(一)膜脂构成膜的脂类有磷脂、糖脂、甾醇。

1,磷脂(phospholipid):最为丰富,约占50%,主要有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等。

所有磷脂分子极性强,它是由磷脂酰碱基和脂肪酸通过甘油基团结合而成。

其中磷脂酰碱基部分较短,称为头部,极性强,亲水;脂肪酸部分为尾部,非极性,疏水。

这种一头亲水一头疏水的分子称作兼性分子。

2,糖脂(glycolipid):兼性分子,结构与鞘磷脂相似,仅由一个或多个糖残基代替了磷脂酰胆碱而与鞘氨醇的羟基结合。

3,甾醇:动物细胞中主要是胆固醇,植物细胞中主要是豆甾醇、谷甾醇,细菌的质膜没有胆固醇。

胆固醇分子包括:羟基团为极性头部,类固醇环和一个非极性的碳氢尾部。

思考:为什么膜是双层的?脂是兼性分子,且细胞的内外环境都是亲水的,可保证结构稳定。

(二)膜蛋白(膜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反映了膜功能的复杂程度)1,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嵌入脂双层,多为跨膜蛋白,它们的疏水区域与脂双层中脂类分子的疏水尾部相互作用,亲水区域暴露在膜的一侧或两侧表面,疏水性氨基酸比例较高。

2,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水溶性,依靠离子键或其它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蛋白分子或脂类分子结合。

(三)膜蛋白与膜脂的结合方式大部分跨膜蛋白是以α螺旋构象横过脂双层。

分为单次跨膜蛋白、多次跨膜蛋白。

跨膜蛋白的疏水区域在脂双层内与脂类分子的疏水尾部相互作用,亲水的区域露在膜的两侧。

有些跨膜蛋白在细胞质侧的氨基酸(如半胱氨酸)残基共价结合脂肪酸链插入胞质面的脂单层中,加强了膜蛋白与脂双层疏水力的结合。

跨膜蛋白横跨脂双层的节段大部分是由非极性侧链的氨基酸残基所构成。

二、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一)单位膜(unit membrane)模型:脂分子平行排列形成膜主体,蛋白质排列于两侧。

(二)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脂类双分子层是膜的构架,球蛋白分子有的镶嵌在脂双层的表面,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有的横跨整个脂双层。

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膜内蛋白质和脂类分子分布不对称。

同时指出,使膜分子聚集在一起主要是蛋白-蛋白、蛋白-脂类、脂类-脂类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疏水的和亲水的两种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

(三)膜的不对称性与流动性如果脂类的脂肪酸链短或具有双键,则膜较难成为晶态,因为短链减弱了脂肪酸链尾部的相互作用,使其不易聚集在一起。

在相变温度以上时,液晶态的膜脂总的是处于流动状态,而且膜脂分子具有不同形式的运动,膜蛋白也处于运动状态。

1,膜脂分子对流动性。

脂类分子的运动方式:侧向扩散、旋转运动、翻转运动。

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膜本身的组成成分、遗传因子及环境的理化因素。

(1)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流动性加强(2)在相变温度以上,胆固醇可使磷脂的脂肪酸链末端的甲基运动减小,限制膜的流动性。

在相变温度以下,恰恰相反。

(3)膜脂脂肪酸链不饱和键的存在会降低膜脂分子间排列的有序性,增加膜的流动性。

(4)卵磷脂/鞘磷脂的比值逐渐下降,流动性随之降低。

2,膜蛋白运动性。

膜蛋白的运动方式:侧向扩散、旋转运动。

影响因素:(1)温度(2)内在蛋白聚集形成复合体会使其运动减慢(3)内在蛋白与外在蛋白、细胞骨架成分以及与膜脂分子的相互作用均能影响或限制其运动。

三,物质的跨膜运输(一)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顺浓度梯度。

1,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不需要任何蛋白协助,物质从脂分子间直接穿过。

2,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1)水通道(water channel),一些由跨膜蛋白组成的仅允许水穿过的通道。

(2)离子通道(ion channel):具有特异性、开关可调控性。

它又分为两种主要类型:配体门通道(ligand-gated channel),细胞内外特定的物质与相应的通道蛋白结合发生反应,引起该门通道蛋白的一种成分发生构象变化,使门开放;电压门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由膜电位控制门的开关。

(3)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参与被动运输的一类跨膜蛋白分子,能与特定的分子结合通过膜。

载体有高度选择性,其上有结合点,只能与某一种物质进行暂时性、可逆的结合与分离,载体具有高度特异性。

且载体蛋白的运载速率存在饱和,具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例如,葡萄糖的运输,结合点会从一侧转向另一侧,结合力变小。

(二)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逆浓度梯度,需能量供给和载体蛋白协助。

1,直接需要ATP提供能量,例如离子泵(ion pump)。

这类泵本身是一种载体蛋白,也是一种ATP酶。

它能催化ATP,由ATP水解提供能量,主动运输一些离子,例如钠钾泵、钙泵。

钠钾泵:将细胞内的Na+泵出胞外,将细胞外的K+泵入胞内(3Na+ - 2K+)。

在泵周期中,进行可逆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比如在膜内侧的Na+与酶结合激活了ATP酶的活性,使ATP水解,释放出高能磷酸基团与酶结合,酶的磷酸化引起酶的构象变化,于是与Na+结合位点转向膜外侧,这种磷酸化的酶对Na+亲和力低,对K+亲和力高,因而在膜外侧释放Na+,而与K+结合。

K+的结合促使酶去磷酸化恢复原状,与K+结合的位点转向膜内侧,这种构象对Na+亲和力高,对K+亲和力低,于是在膜内侧释放K+,而又与Na+结合。

2,间接需要ATP提供能量,例如协同运输(co-transport)。

例如动物细胞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主动运输不直接利用ATP水解能,而是由于膜上的Na+-K+泵排出的Na+所产生的电化学梯度使物质进入细胞。

这一过程被认为膜上的Na+-K+泵和载体蛋白的共同协作。

这种过程进行时周围介质中需有高浓度的Na+,这种浓度的维持需要ATP。

协同运输有同向协同、逆向协同两种形式。

(三)内吞和外排:二者均属于主动运输,因为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1,内吞(endocytosis):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被摄入物附于细胞表面,该处质膜凹陷分离下来形成小囊泡落入细胞内。

内吞作用是特异的,由受体介导。

在受体介导过程中一些特定的大分子结合到细胞表面受体,这些受体所处的质膜部位的胞质面,聚集多个蛋白形成的蛋白被,由于蛋白被的组装作用,该处的质膜凹陷称为有被小窝,有被小窝进一步凹陷,从膜上脱落下来形成有被小囊。

举例:低密度脂蛋白(LDL)。

当动物细胞需要胆固醇进行细胞膜合成或其它代谢需要时,它就产生LDL 受体蛋白并插入质膜内。

这些受体蛋白能自发地与有被小窝结合,LDL与LDL受体结合,内化被摄入细胞内成为有被小囊,然后脱去包被并与称为胞内体的小囊融合。

在胞内体较酸性的环境中,受体构象发生变化,LDL与受体分离,分到不同小囊。

含有LDL颗粒的小囊与溶酶体融合,在其内胆固醇酯被水解成游离的胆固醇,释放于胞液中。

LDL受体蛋白循环返回到质膜插入有被小窝用于下一轮结合。

构成有被小窝和有被小囊包被的蛋白质主要是包涵素,一般认为在内吞途径的质膜出芽和向外分泌途径的高尔基器膜出芽是由这种蛋白驱动的。

还有另外一类蛋白,接合素。

(包涵素看不出特异性,不同接合素则介导不同类型的受体。

)受体大部分返回到原来的同一质膜的结构域,有些受体进入溶酶体被降解,还有些受体转到质膜不同的结构域(例如幼体从母乳中获得抗体)。

2,外排(exocytosis):在细胞内从高尔基器反面形成的囊泡,流动到质膜,囊泡膜与质膜融合,囊泡膜的蛋白和脂类成为质膜的新成分,囊泡内的可溶性蛋白分泌到细胞外。

还有的外排作用中,运输囊泡到质膜处先不与质膜融合,当有外来信号刺激时才与质膜融合,释放其内容物到细胞外。

四,细胞连接(一)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不与细胞骨架相联系):是膜与膜间隙最小的一种连接,也是跨膜蛋白间相互作用形成。

主要存于上皮细胞间,它作为屏障可以阻止水和溶质从上皮细胞层的一侧扩散至另一侧。

有利于选择性吸收。

对于各种成分的阻挡是没有方向性的。

嵴索在细胞间形成网状结构。

在紧密连接中,Ca2+是必需的。

(二)锚定连接:与细胞骨架相联系,使得细胞骨架通过其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1,桥粒(desmosome):与中等纤维相联系,由中等纤维、致密板、跨膜蛋白等组成。

是两个细胞相连接形成的“钮扣”式结构,相邻细胞各贡献该结构的1/2,它也是中等纤维的锚定位点。

跨膜蛋白为钙粘素蛋白。

半桥粒(hemidesmosome):是上皮细胞与基底膜连接时形成的结构,跨膜蛋白为整合素蛋白。

2,粘合带(adhesion belt)与粘合斑(adhesion plague):与微丝相联系,跨膜蛋白分别为钙粘素蛋白和整合素蛋白。

(三)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1,间隙连接(gap junction):相邻细胞间有孔道的机构(2-3nm),一些无机离子和小的水溶性分子可以通过,满足细胞间的物质交流和信号传递。

基本组成单位:连接小体,是由两个细胞共同形成的结构,由12(6+6)个蛋白组成,管状结构,在胞外完成对接。

在不同种中,连接小体蛋白有一定差异,还具有一定组织特异性。

这种连接受到调控,满足细胞活动的需要来调控开关,具有防护作用。

例如[Ca2+]的升高,pH的降低都会导致通道关闭。

2,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间通讯连接结构。

第三部分细胞质基质内膜系统4.1 细胞质基质(cytoplasmic matrix)[胞液,cytosol]细胞质:细胞膜以内除细胞核之外的成分。

细胞质中除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称为细胞质基质。

4.1.1 细胞质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水(70%是水,多数为结合水),无机离子(Na+、K+、Ca2+、Mg2+、Cl-),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蛋白质、脂蛋白、RNA、多糖,细胞骨架网络:微管、微丝、中等纤维。

细胞质基质的重要特点:1,高度有序,细胞骨架是重要的组织者。

2,多数大分子物质不是以溶解状态存在,而是结合于细胞骨架形成复合体。

4.1.2 细胞质基质的功能1,中间代谢的重要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