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物理考前冲刺基础回顾:力 运动和力

合集下载

2020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力 运动和力(讲义)

2020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力 运动和力(讲义)

力运动和力聊城近五年中考考情课标要求年份题号题型考点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3、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4、认识牛顿第一定律;5、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019 12、20 多选题、作图平衡力、惯性等效果;力的示意图、重力、拉力20184、20、22、25选择、作图、实验探究、计算平衡力、惯性;力的示意图、重力、支持力、平衡力;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重力的计算公式20175、9、15、21选择、选择、填空、作图平衡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等;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力平衡、力的示意图2016 5、11、22选择、选择、作图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摩擦;力的示意图;平衡力2015 11、21 选择、作图惯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运动和力的关系;力的示意图;重力;浮力考点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3)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考点二、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符号是G。

(1)重力区别于其他力的基本特征: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无论固体、液体、气体都受地球的吸引;2)重力特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3)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和力》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和力》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和力》运动和力是物理学的基础概念,也是中考物理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下面是关于运动和力的知识点总结,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准备中考物理考试。

1.力的定义和计算: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者改变方向的原因。

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所受的加速度。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或物体的静止状态将保持不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即物体如果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它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3.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下,将产生加速度的规律。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也就是说,如果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那么物体B对物体A也会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5.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指的是将多个力按照矢量相加的方法得到一个合力。

力的分解指的是将一个力按照垂直或平行于一些方向的分力进行分解。

6.平衡力和力的平衡: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称为平衡力。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为静力平衡,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为动力平衡。

7.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相互阻碍运动的力。

滑动摩擦力指的是两个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8.弹力:弹力是弹性物体受到压缩或伸长形变后所产生的恢复力。

弹力与物体形变的大小和方向相反,并且遵循胡克定律,即弹性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9.简谐振动和弹簧振子:简谐振动是物体在恢复力的作用下沿一些方向来回振动的运动形式。

弹簧振子是一种简谐振动,它由固定在一端的弹簧和挂在另一端的物体组成。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1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现象;运动状态分为静止和运动,运动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另一物体位置的变化。

参照物:①研究物体运动时,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如,研究汽车运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即认为地面不动。

②选择参照物不同,结论一般不同,如:两列火车并排同向匀速前行,若以对方车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若以地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可见,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的描述: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计算——v=s/t单位——1m/s = 3.6 km/h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此法即相同时间比路程;比较快慢另法:相同路程比时间)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力为平衡力速度大小不变沿直线运动。

v=s/t对于匀速运动而言可以认为是平均速度也可以认为是任意时刻、时间的速度变速运动:速度大小变化或不沿直线运动。

可以用v=s/t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总时间包括停留时间)例小明上学从家出发到学校共400m,共花3min20s,其中因为红灯路中停了20s,则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m/s)例一小轿车在路上匀速行驶,前两秒走了15m,则前3s走了几米?第五秒的平均速度多大?(22.5m 7.5m/s)2力力的定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运动方向、改变速度大小、两者同时改变)力的单位:牛(顿), N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效果)力的示意图:是一条带箭头的直线。

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表示作用点(也可是终点)注意作用点要画在受力物体上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

2.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①弹性:象直尺、弹簧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②塑性:象橡皮泥、面团,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

③弹性限度:有弹性的物体,若受力过大不能完全复原,我们就说超过了弹性限度④产生弹力的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安徽省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模块四力学专题三力和运动(含参考答案)

安徽省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模块四力学专题三力和运动(含参考答案)

安徽省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三力和运动4中考真题再现(?学用见P44~45 )探究规律对接中考命题点1惯性(必考)1.( 2018 •安徽第11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B.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D.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2.( 2017 •安徽第6题)一个质量为500 g的货物,随“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入太空。

与发射前相比较,该货物的惯性不变(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3.( 2016 •安徽第16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标枪投掷出去后能继续飞行是标枪具有惯性的缘故B.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来是自身惯性的表现C.跳远时助跑可以增大运动员的惯性,从而提高成绩D.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4.( 2015 •安徽第13题)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要系上安全带,系上安全带可以(C )A.减小汽车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B.减小司机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C.减小因汽车突然减速造成的伤害D.减小因汽车突然加速造成的伤害命题点2物体的受力分析(必考)5.( 2019 •安徽第7题)图中物块甲和乙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甲重12 N,乙重8 N,不计绳重及一切摩擦,则甲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 4 N6.( 2019•安徽第14题)如图所示,A 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

图中分别给出了A、B的受力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F2与G、F1两个力的合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F1与F3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G与F2是一对平衡力D.F2与F1是一对平衡力【解析】物块A处于平衡状态,即F2与G、F1两个力的合力是一对平衡力,A项错误;B对A 的压力F1与A对B的支持力F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项正确;因为F2=G+F1,所以A的重力G A 与地面对A的支持力F2大小不相等,地面对A的支持力F2与B对A的压力F1大小不相等,均不是一对平衡力,C、D项错误。

2020中考中招总复习-章节复习-08运动和力

2020中考中招总复习-章节复习-08运动和力

1第七章力运动和力1.1 知识精讲中招考点清单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状态或______状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日常现象中,运动的物体不受动力作用时会减速到停止运动,是因为受到了阻力(常常是摩擦力)。

牛顿第一定律无法通过实验证明,是在大量事实的基础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的结论。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正确理解惯性(1)惯性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2)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无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是惯性的量度;(3)惯性不是力,不能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应说“由于惯性”.例1地球表面的物体因为受重力的作用,同样物体对地球也有引力的作用,但通常是我们会看到物体竖直下落,而不是看到地球上升,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课本图图中的滑雪爱好者在空中飞行是因为____,空中飞行时身体尽可能地向前倾,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例3(1)手使弹簧片弯曲——力使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弹簧片具有弹性势能。

(2)弹簧片击打金属片——弹簧片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弹簧片对金属片有力的作用,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小球没有随金属片飞出——惯性。

(4)小球和金属片下落——受重力的作用,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4解释以下课本插图中所描述的现象包含的物理知识二、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种状态叫平衡状态,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2.二力平衡: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叫二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判定: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强调:必须是一个受力对象。

例5完成课本22页内容。

4.如何判定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1)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只要两个力“同体、等大、反向、共线”,则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判断,若物体在某一方向上受到一对力的作用而保持原来状态不变,则这一对力就是平衡力,反之则不是平衡力.(3)判断的本质是看二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例6二力平衡和作用力与反作用的知识在实验应用中很多。

2020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五十二:运动和力

2020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五十二:运动和力

2020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提升训练——专题五十二:运动和力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2.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轮船的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不计空气阻力)A.在起跳点之后B.在起跳点之前C.仍在起跳点D.无法确定3.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4.一个在地面上滚动的足球,速度越来越小,最后停下来,是因为()A.它的惯性越来越小B.摩擦阻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C.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D.一定是它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大考点二:二力平衡1.“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物体可能处于平衡状态的是()2.如图所示,在下列物体受力的示意图中,物体能处于平衡状态的是()3.当物体受力平衡时()A.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要发生变化B.物体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有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有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下列说法中哪个正确A.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D.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发生变化5.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与其相关的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汽车受到的阻力B.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汽车受到的重力C.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D.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6.用钢丝绳系上一个重为500 N的物体,当钢丝绳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7.小雯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发现在如图所示的情况下,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经过和同学们分析讨论,他们认为是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产生了影响。

2020年中考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手册及解题技巧:运动和力

2020年中考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手册及解题技巧:运动和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知识网络构建1212||F F F F F F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内容受外力运动状态改变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不受外力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利用惯性防止同向: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反向:概念二力平衡条件应用运动和力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产生条件静摩擦力影大小摩擦力种类滑动摩擦力⎧⎪⎪⎪⎪⎪⎪⎪⎪⎪⎪⎪⎪⎪⎪⎪⎪⎪⎪⎪⎨⎪⎪⎪⎪⎪⎧⎪⎪⎧⎪⎪⎪⎪⎪⎧⎧⎪⎪⎪⎪⎪⎪⎪⎪⎨⎪⎪⎪⎪⎪⎪⎪⎪⎨⎪⎪⎩⎨⎨⎪⎪⎪⎪⎪⎪⎪⎪⎪⎪⎪⎪⎪⎪⎪⎪⎪⎪⎩⎪⎪⎪⎪⎩⎪⎩⎩响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的方法减小的方法方向作用点滚动摩擦力序号考点 考频 1牛顿第一定律 ★★★ 2利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 3 二力平衡的条件 ★★★4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5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 知识能力解读知能解读:(一)牛顿第一定律1.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通过实验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点拨:(1)“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买际上,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的效果。

(2)“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原来的运动状态不清楚,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3)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它不是买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的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但由此推出的结论,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

2020年中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专题复习讲义:第八讲、力与运

2020年中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专题复习讲义:第八讲、力与运

第八讲、力与运动【考点聚焦】1.知道惯性定律和惯性现象。

2.理解合力的概念,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滚动摩擦,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

【知识结构】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或者受力平衡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条件:没有受到力或受力平衡。

考点二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的性质。

2.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3.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比较区别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条件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任何条件下本质描述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遵循的运动规律物体本身的属性考点三二力平衡1.定义: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或二力平衡。

2.条件:(1)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大小相等;(3)方向相反;(4)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考点四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1)压力的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减小)压力;(2)使接触面变粗糙(光滑);(3)变滚动(滑动)为滑动(滚动);(4)使接触面分离,即加润滑油或形成气垫。

【链接中考】1.运用惯性知识填空:(1)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由于,虽然不再用力,仍能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2)用铲子给锅炉送煤,铲子(填“必须”或“不必”)进入炉内。

(3)一个人站在航行的船尾,往甲板上竖直向下投一石块,石块将落在(填“船尾的甲板上”或“水中”)。

(4)自行车紧急刹车后,轮子不转了,车子还会向滑动。

2.如图2所示,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放一个斜面,让一个小钢珠由斜面顶上滚下,则:(1)钢珠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速度会逐渐(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运动和力
一、填空题
1. [2019·德州]如图所示,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小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A,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拉动速度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019·无锡]劣质橡皮较硬,擦字时易打滑,导致字擦不干净,这是因为物体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

小明用橡皮轻轻擦字没擦干净,然后稍加用力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增大压力来(选填“增大”或“减小”)橡皮与纸之间的摩擦力。

3. 林红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先后让小车在棉布、木板、玻璃上运动,记录小车运动的路程。

实验推理:如果没有阻力,运动的小车将一直保持(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4. [2019·陕西]如图所示,用尺子快速水平击打盖在杯口的硬纸片,鸡蛋由于具有并未随纸片一起飞出。

假设纸片飞出后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纸片将保持状态。


5. [2019·江西]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是一对
力,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力。

6. [2019·内江]如图所示,坐在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船就相互远离而去,这个现象表明力的作用是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7. [2017·内江]如图所示,某人用12 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轻质弹簧,弹簧对手的拉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 N,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8. [2018·吉林]弹簧测力计是测量(选填“质量”或“力”)的大小的仪器;在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


9.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春晓》中的诗句,用物理知识可以解释:花落是指花瓣落地,实际上是由于花瓣受到力的作用,该力的方向是。

10. [2019·桂林]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一物块A,物块A上面放一物块B,在大小为10 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物块同时以0. 3 m/s的速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N。

如图乙所示,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拉力F2的作用下,物块A以0. 1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1。


11. [2019·潍坊]一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在4~8 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0 N,则在4~8 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N,运动的路程为m;在0~4 s内小车受到的摩擦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N。


二、选择题
12. [2019·毕节]下列物体重力最接近1 N的是()
A. 一枚大头针
B. 一头奶牛
C. 两个鸡蛋
D. 一张书桌
13. 如图所示,林红和小勇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林红用力推一下小勇,其结果是
()

A. 林红仍然静止,小勇被推开
B. 小勇受到林红的推力,林红不受小勇的推力作用
C. 小勇受到的推力大于林红受到的推力
D. 林红和小勇同时相对离开
14. [2019·宜昌]在射箭运动中,以下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描述,其中一个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A. 瞄准时,手的拉力把弓拉弯
B. 松手后,弓的弹力把箭射出
C. 飞行中,重力让箭划出一道弧线
D. 中靶时,靶的阻力让箭停止运动
15. [2019·青岛]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间一定会产生滑动摩擦力
B.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产生摩擦力的作用,同时自身也受到摩擦力
D. 滚动摩擦一定比滑动摩擦小
16. [2019·衢州]如图0所示,重为500 N的小科沿着竖直的直杆匀速上爬,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小科停在A处稍作休息,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2;之后他沿杆匀速下滑,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0
A. f1>500 N,方向竖直向下
B. f2=500 N,方向竖直向下
C. f3<500 N,方向竖直向上
D. f1=f2=f3,方向都竖直向上
17. [2019·北京]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 旱冰鞋下装有滚轮
B. 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
C. 冰壶底面打磨得很光滑
D. 给车轴加润滑油
18. [2019·河北]如图1所示与惯性有关的做法中,属于防止因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图1
19. [2019·兰州]关于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复兴号”列车,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列车所受重力和列车对铁轨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列车所受重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列车所受重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列车对铁轨的压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20. [2019·嘉兴]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小明用剪刀将图2中静止的薄塑料片从中间剪断,他要探究的是这两个力是否()
图2
A.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B. 方向相反
C.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 大小相等
三、作图与简答题
21. [2019·云南]请在图3中画出细线悬挂的小球摆动到图示位置时受到的力的示意图(不考虑空气阻力)。

图3
22. [2016·江西]正在荡秋千的小明,突发奇想:在树下用绳子吊一铁球,让铁球左右摆动,假如铁球摆动到最高位置的一瞬间,绳子突然断了,铁球将如何运动?为什么?
四、实验与探究题
23. [2019·达州]小明按如下步骤完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a. 如图4甲所示,将木块A平放在长木板B上,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其示数。

b. 如图乙所示,将毛巾固定在长木板B上,木块A平放在毛巾上,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其示数。

c. 如图丙所示,将木块A平放在长木板B上,并在木块A上放一砝码,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其示数。

图4
(1)该实验主要采用的探究方法
是。

(2)由两图可知: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由甲、乙两图可知:当接触面受到的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选填“大”或“小”)。

(4)实验后小组交流讨论时发现,在实验中很难使木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

于是小丽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中小丽发现,当F为3 N 时,木块A相对于地面静止且长木板B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长木板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N。

(5)实验拓展:如图戊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C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t和v-t图像分别如图己、庚所示,则物体C在第4 s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24. [2019·宜宾]关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问题,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依次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三种情况下的运动如图5所示。

图5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获得的速度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本实验中的“阻力”是指小车受到的。

(2)分析图中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

(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选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其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

【参考答案】
1. 水平向左不变
2. 小增大
3. 相同匀速直线运动
4. 惯性匀速直线运动
5. 相互作用平衡
6. 相互运动
7. 等于弹簧
8. 力4. 4
9. 重竖直向下
10. 10小于
11. 016等于
12. C
13. D
14. A
15. C
16. D
17. B
18. A
19. C
20. C
21. 如图所示
22. 假如铁球摆动到最高位置的一瞬间,绳子突然断了,此时铁球将沿竖直方向向下做加速运动。

因为铁球摆动到最高位置的一瞬间速度为零,若绳子突然断了(拉力突然消失),则铁球只受重力作用,铁球将在重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下做加速运动。

23. (1)控制变量法(2)甲、丙(3)大(4)不需要1. 8(5)4
24. (1)相等摩擦力(2)快
(3)静止匀速直线运动(4)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