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下《回顾人们认识地球的历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下册 4-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科版ppt(13张)

小学五年级下册 4-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科版ppt(13张)
教科版五下《地球的运动》单元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关于地球及其运动,在历史上,曾 经有哪些主要的观点和假说呢?
古人为什么这么认为?
“盖天说”
天像覆盖着的 斗笠,地像覆盖着 的盘子,天和地并 不相交,天地之间 相距8万里。盘子 的最高点便是北极。 太阳围绕北极旋转。
“浑天说”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
研讨
根据以上证据,我们 作出的昼夜交替现象的 解释哪些可以被排除或 保留?
小学五年级下册 4-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 史》 教科版ppt(13张)
其他天文学家的研究
布鲁诺为了拥 护、发扬日心说,被 教会实施火刑。
小学五年级下册 4-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 史》 教科版ppt(13张)
小学五年级下册 4-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 史》 教科版ppt(13张)
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 张衡
“地心说”
托勒密
“日心说”
哥白尼
“地心说”与“日心说”
比较“地心说”与“日心说”
学说 名称
“地心 说”
“日心 说”
相同点
地球 是球体不同点源自谁是宇 谁围绕谁 地球的运 宙中心 做圆周运动 动方式
日月星辰围 地球 绕地球做圆
周运动
静止 不动
太阳
地球和其他 行星围绕太 阳做圆周运 动

2.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 法和绘 画,虽 是静态 地呈现 在纸上 ,却可 以在人 们心中 唤起强 烈的动 感。沈 尹默说 ,在欣 赏书法 时,“不 但可以 接触到 五光十 色的神 采,而 且还会 感到音 乐般轻 重疾徐 的节奏”。

3.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 色”;原 本静止 的文字 ,居然 可以使 人感受 到“音 乐的节 奏”!中 国的书 法与绘 画艺术 ,因笔 墨的性 能,具 有了独 特的表 现能力 与艺术 魅力。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科版(共8张PPT)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科版(共8张PPT)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4.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科版 (共8张PPT)
想一想,哥白尼的观点相当于我们模 拟实验中的哪一种解释?
地球
太阳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4.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科版 (共8张PPT)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4.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科版 (共8张PPT)
托勒密——地心说
1.地球是球形的。 2.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是 静止不动的。 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 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4.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科版 (共8张PPT)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4.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科版 (共8张PPT)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人4类.2认识人地类球认及识其地运球动及的其历运史动的历 教史 科版 (教 共科 8张版PPT()共8张PPT)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人4类.2认识人地类球认及识其地运球动及的其历运史动的历 教史 科版 (教 共科 8张版PPT()共8张PPT)
五年级下册T)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4.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科版 (共8张PPT)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4.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科版 (共8张PPT)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4.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科版 (共8张PPT)
1.托勒密和哥白尼都运用了哪些证据来证明他们各自的观点?这些证 据充分吗? 2.这两种学说能否合理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呢? 3.根据以上资料,我们作出的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有哪些可以被排除 或保留,为什么? 4.搜集其他天文学家的研究内容,看看他们对地球运动的观点和证据。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4.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科版 (共8张PPT)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4.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科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4.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科版 (共34张PPT)
地心说深入人心,维持了一千多年无人撼动他的地位
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爱恨情仇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地心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疑问
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爱恨情仇
怀疑“地心说” ,坚持“日心说”的布鲁纳由于撼动了教皇的地位, 最终为了保卫真理牺牲了
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爱恨情仇
“日心说”的代表人哥白尼在出版成名著作《天体运行论》前 也是担心教会的迫害,精神紧张,积劳成疾。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 历史
前情回顾——昼夜更替的四种假设
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自转,同时绕人类很久之前就开始思考
昼夜更替的原因,尝试解释
这个现象。
地球的形状以及运动规律
有多少种可能的解释
历史上两个有代表性的学说
地心说
日心说
地心说
阅读书本p71,找出地心说的代表
人,以及三个主要观点。
地心说——三个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 1. 地球是球体
托勒密
2. 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3. 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而且每天做
一次圆周运动
他的观点从哪里来?是否可靠?
地心说
地心说
地心说指的是哪一种假说
A
B
C
D
碎裂的
牛刀小试——学派归类
E:宇宙万物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F: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己在旋转?这不是在 跳舞吗?这种说法太可笑了!
G:无限大的天穹旋转,而地球却不动,这种说 法才可笑!
H:在座的各位,我觉得地球是个球体。
牛刀小试——学派归类
I:憋给我扯没用的,地球自己会转的话,不是会 带动云彩和小鸟一起转吗!
总结

教科版五年级级科学下册人类认识地球及运动的历史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级科学下册人类认识地球及运动的历史课件
第五页,共27页。
地心说
托勒密的思考: 1、认为地球是球体。
a、如果地球是扁平的,那么全世界的人将同时看到太 阳的升起和落下。
b 、我们向北行进,越靠近北极,南部天空越来越 多的星星便看不见了,同时却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星 星。
c、每当我们从海洋朝山的方向航行时,我们会觉得山 体在不断地升出海面;而当我们逐渐远离陆地向海洋 航行时,却看到山体不断地陷入海面。
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并且 每 天都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每天看到这
些日月星辰都在有规律的东升西落。
第二十五页,共27页。
• 哥白尼的观点:
1、认为地球是球形。如果在船桅杆顶放一个 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 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这说明地球 表面是球形的。
2、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圈。因为 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如果无限大得的天穹在 旋转,而地球不动,实在很难想像。 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 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因为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月亮、星星东升 西落。
第二页,共27页。
对于地球,人类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过—— 为什么太阳每天会东升西落,每天地球都有白天黑夜之分?
地球是方的还是圆,或许是天圆地方?
困扰人类
探索解密
第三页,共27页。
科学历史的进程
地心说
代表人物:托勒密
第四页,共27页。
托勒密
古希腊地理学家, 天文学家。长期进 天文观测。他是世 界上第一个系统研 究日月星辰的构成 和运动方式并作出 成就的科学家。

才会发生一次昼夜现象,
也就是说需要约8760 个小时的时间,这显然
替 的 认
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课件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课件

日心说
哥白尼的思考:
2、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圈。
a、因为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如果无限大得的天穹在旋转,而地球不 动,实在很难想像。
日心说
哥白尼的思考:
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 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a、因为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月亮、星星东升西落。
“日心说”观点 “日心说”论据
地球的 形状
地球是球形 的。
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 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 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
这说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
地球的 运动
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 因为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如果
小时自转一周。
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而地球不 动,实在不可想象。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
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 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
律的东升西落。
科学历史的进程
地心说 日心说
代表人物:托勒密 代表人物:哥白尼
哥白尼
波兰天文学家。 经过长年的观察 和计算,取得可 靠数据,提出 “日心说”。临 终出版了他的伟 大著作《天体运 行论》。
日心说
哥白尼的思考:
1、认为地球是球形。
a、如果在船桅杆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 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这说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 塔克就已提出了朴素的“日心说”。他指 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地球则 绕着太阳运动,同时又绕轴自转。可惜由 于科学水平的限制,这一天才的思想未能 为人们所认识。直到中世纪末,由于用托 勒密地心体系推算出来的行星位置与实际 天象的观测结果不符,人们才开始怀疑地 心说的正确性。

五年级科学下册_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科版(11张)标准课件

五年级科学下册_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科版(11张)标准课件

提出“日心说”。临
终出版了他的伟大著 第5-8小组根据“日心说”的观点模拟实验,并仔细观察是否能发生昼夜交替现象。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 哥白尼
作《天体运行论》。
(1473-1543)
波兰天文学家。 第5-8小组根据“日心说”的观点模拟实验,并仔细观察是否能发生昼夜交替现象。 如果大地是平面的话,所有的人都会同时看到太阳或星辰的出没,但事实并非如此。 你们还有哪些新的资料或证据要和大家交流吗?
太阳处于宇宙 的中心。
实验要求
1.第1-4小组根据“地心说”的 观点模拟实验,并仔细观察 是否能发生昼夜交替现象。 2.第5-8小组根据“日心说”的 观点模拟实验,并仔细观察 是否能发生昼夜交替现象。
你们还有哪些新的资料或 证据要和大家交流吗?
总结:
通过回忆人类认识地球 运动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 人们对科学的信仰从来没有 动摇过。人类探究地球、宇 宙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由未知到已知,由模糊到清 晰,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越趋于科
因为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 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 而地球不动,实在不可想象

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 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的 东升西落。
两种观点之的处相“同地心和说”不观点同 “日心说”观点
相同点
地球是球形的。
不同点
认为地球不动, 太阳围绕地球转 。
地球处于宇宙 的中心。
地球在自转,并 且围绕太阳转动 。
波兰天文学家。
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 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这说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

五年级科学下册优秀ppt_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23教科版(9张)标准课件

五年级科学下册优秀ppt_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23教科版(9张)标准课件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小组讨论:
“地心说”和“日心说 ”有哪些相同的观点? 又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模拟实验:
利用实验器材,分别演示“ 地心说”和“日心说”中,地 球和太阳是如何运动的。
观察:能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及其他自然现象?
思考:哪种学说更为合理?
“日心说”对于当时的 宇宙观是重大突破,但 现在看已落后:
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 1609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 “日心说”对于当时的宇宙观是重大突破,但现在看已落后:
这颗卫星直径只有580毫米,重83. 为了纪念伽利略这个发现,后人还把这4个比较大的木星卫星称为“伽利略卫星”。
球形的人。亚里士多德认为运 1609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6千克,在密封的铝壳内,装着一只化学电池、一只温度计、一台双频率的小型发报机。 为了纪念伽利略这个发现,后人还把这4个比较大的木星卫星称为“伽利略卫星”。
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球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人用洲际导弹改装的卫星号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开创了人类航天新纪元。
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 为了纪念伽利略这个发现,后人还把这4个比较大的木星卫星称为“伽利略卫星”。
思考:哪种学说更为合理? 为了纪念伽利略这个发现,后人还把这4个比较大的木星卫星称为“伽利略卫星”。
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 伽利略(1564-164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
他先观测到了月球的高地和环形山投下的阴影,接着又发现了太阳黑子,此外还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人用洲际 导弹改装的卫星号运载火箭把世界 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 开创了人类航天新纪元。这颗卫星 直径只有580毫米,重83.6千克,在 密封的铝壳内,装着一只化学电池 、一只温度计、一台双频率的小型 发报机。尽管这颗“小星”在天空 不过逗留了92天,但它却推动了各 国发展空间技术的步伐。最重要的 是,人类进入了太空,能够从太空 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 了地球的照片,确认地球是一个球 体,并观测到了它的运动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