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瞬间的精彩教学设计2湘美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美术上册《瞬间的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美术上册《瞬间的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3.介绍摄影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如相机的操作、镜头的选择等,为学生实践拍摄打下基础。
4.针对摄影作品的后期处理,讲解基本的图片编辑技巧,如剪裁、调整曝光、对比度等,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摄影主题,讨论如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拍摄。
2.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自己的拍摄想法和构思,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摄影技能。
3.分组合作,共同进步: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在拍摄实践中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摄影技能。同时,组织学生开展摄影作品分享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提升鉴赏能力:
教师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摄影作品,引导学生从构图、用光、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创作实践,展示成果:
1.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激发他们对摄影的热情和兴趣。
2.学生的技能水平:针对学生摄影技巧的掌握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拍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拍摄和作品分享,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拍摄中,创作出自己的摄影作品。最后,组织一次摄影作品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升自信心。
6.教学评价,反馈提高: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和发展性,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各小组的讨论,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摄影艺术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四)课堂练习

瞬间的精彩美术教案

瞬间的精彩美术教案

瞬间的精彩美术教案【篇一:瞬间的精彩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湘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2课《瞬间的精彩》执教年级:九年级1——12执教人:黄元强教学目标:1、通过赏析摄影作品,理解摄影艺术的审美价值与社会历史价值。

2、初步了解摄影的基本表现方法,并在模仿拍摄中加深体会。

3、培养观察能力学会用摄影来表达情感,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难点:1、拍摄照片时的技术要求2、在拍摄时善于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佳作赏析2、学习目标摄影艺术的价值与摄影的表现方法二、摄影的定义摄影一词是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以光线绘图”。

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

有时也称照相,即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三、探究活动一:善于捕捉精彩瞬间1、解海龙希望工程系列作品①《大眼睛》思考1:你看到的是张什么样的脸?谈谈你的感受。

如果画面前面的人物清晰,感觉会怎样?(小结:女孩的形象贫困、质朴,眼睛充满灵气、渴望。

侧逆光的拍摄,使女孩形象逼真,桌面白纸的反光,又使得面部和眼睛特别明亮。

明暗对比、虚实处理,突出了主体的形象。

)思考2:请为这幅作品命名。

(小结:作品的命名要体现、揭示主题。

)②《大鼻涕》画面中被抓拍的小男孩流着鼻涕,张大着嘴巴,专注读音字词,充满了学习的激情。

③《小光头》主体与客体的神情一致,都那么专注而生动,让观者对这些孩子心生爱怜。

④解海龙简介中国著名摄影家。

1991年他拍摄的希望工程系列纪实作品为人们所熟知,成为了希望工程的标志。

他一直和照片中的每个孩子都有联系,和他们照了很多照片。

2009年这个大眼睛照在《中国青年报》上以30.8万元进行拍卖,解海龙捐助了一所希望小学。

“大眼睛”苏明娟提议解海龙,就取名叫“解海龙希望小学”吧,虽然很感动,但解海龙说:“咱们谁的名字都别叫,干脆叫’大眼睛希望小学’吧”。

2009年“大眼睛希望小学”在西藏落成!(小结: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并有独特审美的摄影家。

第2课 瞬间的精彩-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2课 瞬间的精彩-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2课瞬间的精彩-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瞬间的概念,能够运用线条描绘生活中的瞬间;2.学会如何进行半真实、半想象的创作;3.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状态的感受能力,并进行艺术表现。

二、教学内容1.瞬间的概念和表现方式;2.运用线条描绘生活中的瞬间;3.进行半真实、半想象的瞬间创作;4.利用色彩表现生活中的瞬间。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瞬间的概念,掌握绘画表现技巧并应用于瞬间的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将瞬间创作的技巧应用于实际创作中,以及运用色彩表现瞬间的情感与状态。

四、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通过呈现一幅瞬间的画作,让学生体验现场感。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提问:画中的人物正在干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画作的构图和表现手法。

2. 知识讲解(约10分钟)通过多幅画作的呈现,让学生了解瞬间的概念和表现方式。

教师讲解瞬间画作的构图技巧,比如划分画面构图、平行的线条描摹、运用对比等表现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瞬间画作的构图特点。

3. 画风练习(约20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瞬间场景进行画风练习,比如刚下雨时的街景、孩子飞奔时的身影等。

教师给予学生绘画技巧指导,引导学生以半真实、半想象的方式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瞬间场景。

4. 画面创作(约40分钟)让学生在前面的练习基础上进行创作。

教师鼓励学生付出更多的想象力,并引导学生把生活中一瞬间的感受转化为艺术表现。

5. 评价(约5分钟)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点评。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画作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五、设计说明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瞬间的概念与表现技法,让学生以艺术的形式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本课程侧重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状态的创造性敏感性,从而促进他们对美的感悟和创造力的增强。

六、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力度与文化背景的差异,引导学生能够满足自身生活经验、文化背景与审美心理等方面的需要。

湘美九上 2瞬间的精彩 教案设计

湘美九上 2瞬间的精彩 教案设计

《瞬间的精彩》教学目标:1.了解并且掌握摄影的定义。

2.掌握摄影的基本表现方法。

3.通过赏析作品,理解摄影的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了解摄影的定义。

2.掌握光线塑造的种类。

3.掌握摄影构图原则。

教学难点:1.光线塑造形体的一般规律。

2.理解摄影艺术的审美价值。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摄影机,照相机。

3.优秀摄影作品。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欣赏多媒体课件《时间都去哪了》设问:⑴.什么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一去不回?⑵.什么能让这种东西定格,让瞬间成为永恒?新课教学:1.阅读课本,欣赏课本优秀摄影作品。

2.设问:⑴.摄影的定义是什么?⑵.摄影的三要素是哪三要素?⑶.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新课教学:摄影的定义:摄影师借助于照相机客观事物为对象,经过拍摄和暗房工艺的制作,塑造真实生动具体并有感染力的艺术画面,摄取景物影像的过程,由于借助光线,因此又称为“光的绘图”。

摄影的三大要素:⑴.构图1.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光线.2.画面简洁3.充分利用背景⑵.光线1.顺光2.逆光3.侧光⑶.色彩1.色彩鲜亮2.画质清晰3.对比强烈构图遵循的基本规律:1.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拍摄距离,使主体突出。

2.画面要简洁,要避开与主题无关的事物。

3.充分利用背景和环境来突出主题。

光线造型的一般规律:1.顺光:对象体积减弱,比较平,画面显得柔和。

2.侧光:体积感强,画面明暗对比比较强烈。

3.逆光:对象细部被概括,轮廓得到强调。

学生练习:1.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优秀摄影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2.学会拍摄摄影作品。

课堂小结: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需要,摄影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学会摄影,我们可以拍摄出优秀的摄影作品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以及动手能力,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得以应用。

教学反思:该节课学生表现积极,对摄影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扬积极,在下一节课时中,我将丰富教学内容,加大学生的练习时间。

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瞬间的精彩》评课稿

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瞬间的精彩》评课稿

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瞬间的精彩》评课稿一、绪论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材中的《瞬间的精彩》是一篇以瞬间捕捉精彩瞬间为主题的文章,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创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评课稿将对该篇教材进行评析,以期给予教师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使学生充分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单元以瞬间的精彩为主题,由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材提供。

通过对瞬间的观察与感悟,学生将获得对艺术行为与审美情感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2. 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 了解瞬间的概念和特点; - 掌握不同艺术形式下瞬间表达的手法和技巧; -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 培养学生对瞬间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瞬间的定义和特点 - 瞬间在绘画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 瞬间在摄影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 瞬间在雕塑艺术中的表现形式三、教学过程安排1. 探究瞬间的定义和特点课堂活动1:瞬间的概念澄清•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瞬间的含义,并对其进行概念澄清。

•学生通过大脑风暴,提出自己对瞬间的认识和理解。

课堂活动2:瞬间的特点剖析•老师指导学生分析瞬间的特点,如短暂、瞬息万变等,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瞬间特点的理解。

2. 瞬间在绘画艺术中的表现形式课堂活动1:绘画艺术中的冻结瞬间•老师介绍绘画艺术中表现冻结瞬间的例子,如油画《蒙娜丽莎》等。

•学生观察并描述作品中所呈现的冻结瞬间。

课堂活动2:用绘画表达瞬间的想象•老师提供不同主题的瞬间场景,如奔跑的小孩、绽放的花朵等。

•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和想象力,进行表达和创作。

3. 瞬间在摄影艺术中的表现形式课堂活动1:摄影艺术中的瞬间捕捉•老师介绍摄影艺术中如何捕捉瞬间的方法和技巧,如快门速度、焦距选择等。

•学生通过观看摄影作品,寻找其中的瞬间捕捉。

课堂活动2:用摄影记录瞬间的美•老师提供不同场景的瞬间,如落叶飞舞、夕阳余晖等。

九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案 第二1范文

九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案 第二1范文

九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案第二课《瞬间的精彩》备课教师:胡巧莲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掌握欣赏优秀的摄影作品的方法,掌握突出主题的方法;2、能认识摄影艺术的社会功能,掌握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懂得艺术作品的价值。

3、能运用所学知识把握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艺术感受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学会如何欣赏摄影作品,学会运用摄影的表现方法记录情感,反映生活。

三、学情分析:通过摄影作品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感人的故事,充实讨论的内容,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记录历史瞬间的意义。

教学中还可以参照教材提供的这种图片比照的方法,收集一些有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资料。

考虑教学过程各个部分的衔接,做到井然有序,自然流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预计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对策;布置学生准备有关自己和他人、家庭与社会的生活照片和反映过去生活的摄影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一组摄影图片,让同学欣赏。

小结:摄影把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和我们的情感都记录下来,永恒地留下那一瞬间的精彩。

(二)新授1、摄影相关知识a、什么是摄影:英文摄影Photography 一词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

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

b、摄影技术的发展简史:发明者、老式相机、现代摄影器材、胶片等图片的展示。

2、作品《大眼睛》欣赏(1)介绍希望工程系列摄影大眼睛的由来,及作者解海龙: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著名摄影家。

生于1951年,1990年开始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用相机记录希望工程。

1991年,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纪实系列照片(其中有广为人所知的<大眼睛>),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解海龙用自己的照片去改变贫困孩子的命运。

(2)学生认真观察这幅作品,思考讨论下面问题:你看到的是一张什么样的脸?谈谈你的感受。

《大眼睛》解析:逆光经过桌面反射到人物面部,突出了人物那双渴望的大眼睛,表现了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现状和对知识的渴望,让人感动,引人深思。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2课 瞬间的精彩教学设计3 湘美版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2课 瞬间的精彩教学设计3 湘美版

第2课瞬间的精彩1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能认识摄影能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能分析摄影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了解基本的摄影构图、色彩等知识。

懂得摄影作品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能运用所学知识记录自己或者周围人们的生活,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学习,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2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认识,但初三的学生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

用照相机模仿优秀作品的手法拍摄生活中的某个场景。

3重点难点通过大量资料欣赏与分析,并配合学生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摄影的技巧。

1、拍摄照片时的技术要求2、在拍摄时善于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展示一组摄影图片,这些图片具有不同的题材、光感等。

通过刚才的欣赏,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使得摄影作品成为优秀的、成功的作品?(答有:光线、拍摄角度、取景构图、拍摄内容、瞬间捕捉精彩等。

)那么这些因素在摄影过程中该如何把握和运用呢?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些作品共同分析学习。

活动2【讲授】现代摄影是用纪实手法,再现世界;用艺术手法,表现世界。

摄影是利用照相机作为工具,运用摄影技术和摄影技巧创作作品。

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除了有一个好的题材和创意外,还须讲究构图、用光、影调或色调、曝光等摄影造型要素,以及后期制作技巧,它们共同构成了摄影艺术的特征。

新知识(教师可根据学情与教学设计有侧重地选择讲解)摄影创作原则1. 主题突出原则2. 突出重点原则3. 创新原则分别通过作品来感受、分析、说明。

可以提问、讨论、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理解。

摄影用光光是摄影的重要因素,也是造型手段之一,没有光就没有影。

摄影常用的光源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

最后,利用对比的方法打出中世纪圣母像和《椅中圣母》的对比图片,利用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循序渐进的得出拉斐尔作品的艺术风格。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2课《瞬间的精彩》教案2 湘美版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2课《瞬间的精彩》教案2 湘美版

瞬间的精彩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能够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学会观察。

通过教学活动,体会摄影师用照片传递出的情感,学生能在拍照过程中体验摄影在一瞬间捕捉画面的乐趣2.知识目标:了解摄影能通过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来构图,传达感情与意图,反映生活;掌握摄影取景构图的特点,开阔眼界,丰富拍摄内容。

了解摄影构图的瞬间性特征。

3.技能目标:欣赏、讨论、操作实践,能用运用所学的摄影知识,模仿优秀作品的手法拍摄自己或周围人们的生活照,创作一件“有趣的校园生活”的照片。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欣赏摄影作品,感受精彩瞬间,培养对摄影的兴趣。

教学难点:1、在摄影过程中怎样通过构图突出画面中表现的主体2、掌握摄影取景构图的特点3教材分析《瞬间的精彩》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对于拍摄照片,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是现代人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在本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和相机(或手机的照相功能),通过欣赏优秀的摄影作品,感受摄影者在一瞬之间传递出的情感,体会照片的价值和意义;重点讲解学习拍好照片的三大要素,在此也将美术中的构图、光线、色调知识贯穿其中,进一步体现美来自于生活;对于运用电脑软件处理照片这部分内容简单处理,主要通过欣赏图片来进行学习;课后作业安排为:拍下校园的角落,展示学生眼中不一样的校园。

4学情分析通过小学和初中七、八年级的美术课程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但对于理论知识还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加强。

九年级学生正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感情充沛、热情活泼,喜欢在课程中能亲自动手实践,对贴近生活的新知识有很高的学习热情。

《精彩的瞬间》这一课通过课前精心准备,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操作能提高学生的欣赏、技能水平。

5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材、投影仪、数码相机、多媒体学生准备:教材、自己喜爱的摄影作品、相机6教学过程6.1 第一学时6.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瞬间的精彩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摄影能通过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来构图,传达感情与意图,反映生活;掌握摄影取景构图的特点,开阔眼界,丰富拍摄内容。

了解摄影构图的瞬间性特征。

2.过程与方法:欣赏、讨论、操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学会观察。

2学情分析
此课是从欣赏的感性认识过渡到学习取景构图知识的实践活动的过程。

教材的内容包括4个小节:1.拍摄对象、内容的丰富多样和摄影作品的兴趣中心。

2.画幅形式与画面取舍。

3.点、线、面的构成形式。

4.图片的层次感、空间感。

学生尽管平常使用手机拍摄的机会很多,但好片儿率却不高,为了更好出现号作品,增加他们的生活趣味性,故安排此课。

3重点难点
1.重点:欣赏摄影作品,感受精彩瞬间,培养对摄影的兴趣。

2.难点:掌握摄影取景构图的特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活动导入
播放音乐和图片 (运动会音乐照片等),激发学生兴趣
活动2【讲授】知识引领
欣赏摄影作品,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重点引导构图和突出主题)
牢记构图这三大要素 :
简洁、明了、紧密.
构图的基本原则讲究的是: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关于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

均衡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

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

因此,凡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来就不舒服。

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

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

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

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与均衡比较而言,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

因此,对称虽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运用中机会比较少,运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感觉。

在构图中最讲究的是“品”字形和三七律。

品字形构图和三七律构图的方式常被人们称为黄金构图法,也有叫做为永衡的三角构图法,这些都是指均衡而言。

什么是“品”字形构图?就是在画面上同时出现三个物体的时候,不能把它们等距离放在一条线上,而应使其呈现三角形状,像个品字。

只要留意,这种三角在自然界中是无处不在的。

大山就是由无数的三角形构成,上下交错,井然有序,犹如一个巨大的品字状或三角形,具有强烈的排列韵味。

什么是“三七律”构图?就是画面的比例分配三七开。

若是竖画面,上面占三分,下面占七分,或上面占七分,下面占三分;若是横构图画面,右面占三分,左面占七分,或是右面占七分,左面占三分。

在中国画界中这种三七开构图的布局被称为是最佳的构图布局比例关系。

所谓最佳,并不是单一,或唯一,在特殊情况下,根据题材的需要,也是可以打破的,二八律或四六律也可以使用。

本来艺术就讲究的是有法而无定法。

总之,就是为了整个画面而考虑,去应用。

对于摄影师而言。

如能把均衡与对比运用自如了,也就算掌握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领了。

2、关于对比
对比的巧妙,不仅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

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但是把它们同类相并,可以得出:
一是形状的对比。

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细。

二是色彩的对比。

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三是灰与灰的对比。

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在一副作品中,可以运用单一的对比,也可同时运用各种对比,对比的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注意不能死搬硬套,牵强附会,更不能喧宾夺主。

3、关于视点
视点构图,是为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中心点上。

视点是透视学上的名称,也叫灭点。

要把视点说清楚,还得从视平线,地平线,水平线这三条线上说起。

视平线就是与眼睛平行的一条线。

我们站在任何一个地方向远方望去,在天地相结或水天相连的地方有一条明显的线,这条线正好与眼睛平行,这就是视平线。

这条线随眼睛的高低而变化,人站的高,这条线随着升高,看的也就越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这个道理。

反之,人站的低,视平线也就低看到的地方也就近了,小了。

按照透视学的原理,在视平线以上的物体,如:高山,建筑等,近高远低,近大远小;在视平线以下的物体,如:大地、海洋、道路等,近低远高,近宽远窄,向上伸延左右两侧的物体。

这样,以人的眼睛所视方向为轴心,上下左右向着一个方向伸延,最后聚集在一起,集中到一点,消失在视平线上,这就是视点的由来。

活动3【导入】初步尝试
1.学生把自己的摄影作品拷贝进电脑进行比较、分析。

(分组进行)
2.交流展示:
让学生明白,不能见到什么就拍什么。

不加选择、主次不分,求全求完整,最后是不能出佳作的。

拍摄时要围绕被摄对象转,从各个不同的方位,要上下左右,前后正中都看一看,以寻求吻合自己表现意图的角度,把被摄对象有主次地“安排”到取景框中。

结合“思考与交流”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总结出规律:要先仔细观察和发现,才能解决“拍什么”这个问题。

活动4【导入】回顾提升
摄影艺术欣赏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基本造型因素、技术技巧、艺术表现手法、主题思想
任何摄影作品都可以从上面四个角度去剖析,但美不是语言或文字能够完整描述的,有时候可能你什么都不懂,但这幅照片感动了你,触动了你的内心,它就是美的。

对你来说,这就是张好照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