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艺术课程:《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方案

高中艺术课程:《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方案

高中艺术课程:《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掌握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间美术的概述- 民间美术的定义和特点- 民间美术与官方艺术的对比- 中国民间美术的分类和流派2. 中国民间美术的代表作品欣赏- 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经典作品-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评论3. 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 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绘画、刺绣、雕塑等技法- 示范和指导学生进行基本技法的练习- 引导学生运用技法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4. 中国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探讨中国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分析作品中蕴含的文化符号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三、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加深对中国民间美术的理解和认识。

- 观摩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实际练习,提升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 个人与合作相结合:鼓励学生个人表达创意,同时也组织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品创作,包括技法运用、表现力和创意等方面。

- 口头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评价他们对中国民间美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 书面评价:布置小作文或综合性评价任务,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 中国民间美术的经典作品图片和介绍材料- 绘画、刺绣、雕塑等相关教具和材料-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六、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中国民间美术概述- 第二课时:中国民间美术代表作品欣赏- 第三课时: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 第四课时:中国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五至八课时:学生作品创作和评价七、教学拓展- 组织学生参观民间美术馆或民间艺术展览-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研究和调查,撰写小论文或制作展板- 布置学生制作个人或团队作品集的任务,展示成果以上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高中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案,通过此方案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理解,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中国民间美术——美在民间》高中艺术鉴赏教案

《中国民间美术——美在民间》高中艺术鉴赏教案

《中国民间美术——美在民间》高中艺术鉴赏教案中国民间美术——美在民间高中艺术鉴赏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向高中学生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特点和价值,通过艺术鉴赏的方式让学生对民间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3. 学会运用艺术鉴赏的方法分析和评价民间艺术作品。

4. 培养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民间美术的分类和表现形式。

3. 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欣赏。

4. 艺术鉴赏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和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和特点- 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 分析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如注重实用性、富有民族特色等。

第二课:中国民间美术的分类和表现形式- 分类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各个门类,如剪纸、蜡染、布艺等。

- 分析每个门类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第三课: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欣赏- 选取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鉴赏。

-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节和表现手法,分析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第四课:艺术鉴赏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和实践- 介绍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鉴赏。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3. 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4. 学生对于代表性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中国民间美术的图片和介绍。

2. 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图片。

3. 艺术鉴赏练习题目。

教学扩展1. 邀请民间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或示范活动。

2. 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或工作室。

参考资料- 《中国民间美术鉴赏辞典》- 《中国民间美术史》- 《中国民间艺术大全》。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教案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3. 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民间美术的定义及分类- 不同地域民间美术的特色与代表作品- 民间美术与当代生活的联系- 实地调研与作品创作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

- 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作品。

-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并收集民间美术素材。

- 指导学生进行主题性的创作实践。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民间艺术作品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民间美术的概念。

2. 知识讲解:系统阐述民间美术的种类和特征,重点介绍剪纸、刺绣、陶瓷等几种常见的形式。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件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作品,深入探讨其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4. 现场教学:安排一次外出考察活动,让学生走访当地的手工艺市场或博物馆,观察和记录民间艺术品。

5. 创作实践:基于所学知识和实地考察的素材,指导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创作项目。

6. 成果分享:在课程结束时,举办作品展览或交流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

- 考察学生的作品创作,评价其创意和技术实现。

- 通过问卷调查或口头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反思:- 分析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 思考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和创新精神。

高中美术课堂《民间之美——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计划

高中美术课堂《民间之美——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计划

高中美术课堂《民间之美——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计划一、课程背景中国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审美观念和伦理道德。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美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学会欣赏民间美术作品,能够运用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定义:民间美术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为满足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美术形式。

- 分类:民间美术包括剪纸、年画、刺绣、泥塑、木雕、石刻等。

2. 民间美术的特点- 寓意性:民间美术作品往往富有深厚的寓意,如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等。

- 地域性:民间美术受到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

- 装饰性:民间美术作品注重形式的美观,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3. 民间美术的代表作品及鉴赏- 剪纸:介绍剪纸的历史、流派和技艺,欣赏国内外著名的剪纸作品。

- 年画:介绍年画的起源、制作工艺和题材,欣赏各地的年画作品。

- 刺绣:介绍刺绣的种类、技法和特点,欣赏各类刺绣艺术品。

- 泥塑、木雕、石刻等:介绍这些艺术形式的历史背景、制作方法和艺术特点,欣赏相关作品。

4. 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及创新发展- 探讨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如民间美术在节日庆典、装饰装修等方面的应用。

- 了解民间美术的创新发展,如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现代设计、艺术家对民间美术的再创造等。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18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方式:采用讲授、展示、实践、讨论等教学方式。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案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的介绍:年画、刺绣、风筝、玩具、剪纸等民间美术。

课型:新授,鉴赏。

教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听、看、想、讲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1分钟)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集体讨论选出哪些是民间美术作品。

师: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同学们先来看课本。

(板书中国民间美术)三讲授新课(5分钟)师:给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讨论分析。

男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是民间美术。

女生: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男生: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师结: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麽多那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同学们知道我们这有哪些民间美术吗?生:年画、泥塑、风筝、剪纸。

1、年画(12分钟)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辈出,曾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丰厚,年画,深受其影响。

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代,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纷纷迁至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

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

解放后,桃花坞的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

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

图片《一团和气》生看完后有何感想。

师结: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品。

画面成圆形,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点象儿童,又有点象老妇的脸,身穿锦困服饰,颈配长命锁,手捧,《各气吉祥》卷,拎人喜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

美在民间一-中国民间美术 高中美术课教案

美在民间一-中国民间美术 高中美术课教案

美在民间一-中国民间美术高中美术课教案教案主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学科:美术年级:高中时间:4-6节课一、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学习不同民间艺术形式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创作一件具有民间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

二、教学准备:图片和示例作品,包括中国民间艺术的经典作品和现代创作案例。

绘画、雕刻、织布等民间艺术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示范和讲解。

三、教学步骤:第一节课:引入: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解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艺术价值。

民间艺术形式:讲解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刻、刺绣、剪纸等,介绍它们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并展示相关的示例作品。

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民间艺术形式进行简单的练习,体验基本的技法和表现方式。

第二节课:回顾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练习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技法和表现手法:介绍所选择民间艺术形式的常用技法和表现手法,如线描、色彩运用、构图等。

示范和实践:教师进行绘画、雕刻或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的示范,演示不同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学生实践:让学生使用所选择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民间艺术实践,体验不同技法和表现手法的艺术创作过程。

第三节课:民间艺术主题和表达:介绍民间艺术常用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如民间传说、生活场景、神话故事等。

示范和实践:教师进行民间艺术主题的示范,演示如何结合技法和表达方式创作一件具有民间艺术风格的作品。

学生实践: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并运用所学的技法和表现方式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

第四节课:学生展示和讨论:学生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并进行互相讨论和评价。

鉴赏与解读: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示范作品和学生作品,讨论其中的意境、表达和艺术特点。

总结和反思: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他们在中国民间美术方面的成长和收获。

教学扩展: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或民俗活动,让学生亲自接触和欣赏真实的民间艺术作品。

高中美术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指南

高中美术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指南

高中美术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指南简介本教学指南旨在帮助高中美术教师设计和组织关于中国民间美术的课程。

通过教学,学生将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特点和历史背景,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和范围;2. 掌握中国民间美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3.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5.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和定义;2. 中国民间美术的主要表现形式:绘画、剪纸、刺绣、泥塑、木雕等;3. 中国民间美术的特点:朴素、生动、富有民族特色;4. 中国民间美术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5. 中国民间美术的代表作品和艺术家。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示范和展示图片等方式,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特点和历史背景;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剪纸、刺绣等中国民间美术形式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3.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中国民间美术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情感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4. 考察研究:引导学生进行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考察和研究,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民间艺术特点。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参与程度;2. 作品展示: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创造力和技巧水平;3. 项目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高中学生的中国民间美术教材,提供基本知识和案例分析;2. 图片和展示资料:准备相关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和展示资料,以便讲解和学生参考;3. 实践材料:准备绘画、剪纸、刺绣等实践材料,供学生进行操作和实践;教学延伸1. 美术展览:组织学生参观中国民间美术展览,拓展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了解和欣赏;2. 艺术创作比赛: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中国民间美术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3. 扩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艺术史和文化著作,深入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背景和意义。

6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

6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九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实践学习领域,介绍几种常见民间美术的种类及不同类型的特点和寓意,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多民族丰富的民间美术作品有所了解,意识民间美术背后的民族精神、文化价值。

重点在让学生了解、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以及剪纸制作体验。

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和根植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之前的中小学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对美术课比较积极和热爱。

但在生活经验上与民间美术有一定的年代代沟和情感隔阂;在周边环境也缺乏相应的美术资源展馆。

由于学生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所以这节我注意情境的创设,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在体验与感知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趣味性。

【三】说目标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①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

②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鉴赏能力。

②通过剪纸体验,让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

2、情感目标:①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文化热爱,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②使学生感受历史生活、树立对身边民间美术作品尊重和保护的意识。

【四】说教法依据本节课性质及学生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从“情境创设,分析比较,图片、视频展示、师生交流、学生实践”五个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采用欣赏观察、对比、讨论、实践、归纳等方法学习体验。

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视频、实物图片的展示欣赏,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说教学过程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情境导入(5分钟)分两步,第一步设置提问,没有电子产品的古时候,人们在作息之余是如何消遣生活的,以及逢年过节有哪些有趣的民俗?(激发学生情境想象,活跃课堂,同时可导出大多数民间美术活动类型);第二步,结合学生联想我采用图片直观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并提问: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有了解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美术作品,他们基本出自文人和宫廷士大夫,而在民间也有一些作品是很优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并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及欣赏水平。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了解家乡本土的美术,进而热爱乡土美术,并逐步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如何界定民间美术?
2、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
教学难点:1、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2、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教学方法:展示我国民间美术的相关图片和影响资料,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及自己创作的方式,培养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民间美术图片资料、课本等。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民间美术作品实物、创作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上课之前,我想先进行一个课前五分钟讨论,快要过年了,大家的心情一定特别高兴,过年之前各家各户都要忙碌一大阵子,大家能说说我们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是通过何种方式呈现出一派喜庆欢乐的气氛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大扫除、贴门神、对联、窗花、放鞭炮、舞狮子等)
讲授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中国民间美术,接下来,请各组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美术作品,并简单地介绍自己收集的理由。

(学生讨论回答)
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中关于民间美术的文字说明,然后用简单地语言谈谈该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


下面老师带领大家去山西农村,请大家认真观看看看,那里的人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过年的,哪里的民俗和我们安徽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看后讨论回答)
我国的民间美术品广博而丰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我国民间美术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有: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
探究平台:下面我们就来分别欣赏三种民间美术形式
1、剪纸:剪纸可以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

欣赏剪纸作品《喜上眉梢》、《年年有余》,并试着分析它们的寓意。

2、刺绣:
中国有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粤绣、蜀绣、湘绣。

刺绣的应用范围很广,我们来看能用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回答:可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钱包、
香包等)
课外延伸:介绍我们当地的一种民俗风情,望江县的挑花艺术。

3、年画:
提问:为什么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
(学生思考回答:为了满足纳福迎祥、万象更新的民俗需要)
年画种类繁多,题材内容异常丰富,当然如今已不常见了,但在我国部分农村依然保持贴年画的风俗。

中国不仅有四大名绣,还有四大年画产地分别是: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山东杨家埠。

欣赏不同类型的年画作品,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亲切和生活的美好。

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术作品,大家能不能总结出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寓意性、象征性
创作具有一定的自发性
实用性、装饰性
就地取材、因材施艺
民族性、地方性
课外延伸:大家知道我们安徽有哪些著名的民间美术形式吗?
(小组讨论回答)
民间美术总拿民俗做文章,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

民间美术的题材与语言多有民俗依据,它必须符合民俗观念、民俗传说和民俗活动的要求;民间文化也离不开民间美术,许多民俗活动都是通过民间美术增加了色彩和情趣;民间美术既是民俗文化的造型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视觉象征。

德育渗透:从这堂课中我们了解了民间美术的种类及艺术特征,以及怎样欣赏民间美术作品。

同学们都已经跃跃欲试了,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工具,尽情的开始
创作吧!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作品展示:请同学们将自己创作好的作品展示出来,简要阐述创作意图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了解了民间美术的种类及艺术特征,以及怎样欣赏民间美术作品。

有一句话这样说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才是永久的。

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民俗文化是非常可悲的,希望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关注生活,关注民间美术,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课后反思:美术课教材不多,所以我利用多媒体手段,精心编辑校本教材,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另外通过多种多样的鉴赏形式,使美术课进行的生动活泼,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颇佳。

不足之处在于:农村孩子平时接触到这方面的训练较少,所以动手能力有所欠缺,在最后的创作环节,有些学生准备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加强这方面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