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美术鉴赏第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总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教案教学程序:一、提问:大家同学有没有看过电视、电影、照片,还有美术作品吗?导入主题:平时看到的电视、电影、照片、美术作品其实都是通过导演、摄影家、美术家通过他们的表现手法、他们的实现来给我们看到他们所展示的图像。

(补充,这些图像未必是我们日常所见、未必是现实,只是表现者的看法。

)二、提问:我们平常最直观的感官如何感受的(肢体接触、眼看、耳听、嗅觉、嘴尝。

)引出问题:那么在远方的文化,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我们可以如何理解当地?答:(看电视、照片、网站介绍、别人介绍。

)引出问题:那么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东西,在各人眼里都是一样的感觉吗?答:(不一样,我们总会带着各人主观的想法来感受形容外界的事物,而每个人的感觉各异。

)三、导入分析美术作品的情感投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文化的艺术家视觉不一样。

欣赏课例——《手与镜面球》埃舍尔(荷兰),让学生尝试分析作者的视线是否与我们一样。

1、图片导入《月华图》+《星空》提问: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场景和我们平时感受或者记忆中的夜晚有何不同提问:我们经历这么多个夜晚,为何有一个特殊的夜晚会被我们记住?小结——特定的情绪、情节会影响我们对夜晚的感受。

2、分析对比课例——形式语言的特点(相同点、不同点)小结:艺术家分别处在的环境和生活背景,油画与国画都是传统画种,所以表现语言差异是历史地域差异形成的;分别用自己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语言和意境。

四、对比同一题材不同表现——相似题材不同表现请学生分析《阿诺芬尼夫妇像》+《高士图》;《草地上的午餐》与《乡间音乐会》;《圣母子》+《小考佩尔圣母》(对于同一题材,即便同一时代只要地域不同,艺术家的着眼点也会不一样,由于艺术家各人特质不同,在表现相似题材时,会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视线在画面中呈现。

高中高一美术鉴赏教案(精选5篇)

高中高一美术鉴赏教案(精选5篇)

高中高一美术鉴赏教案(精选5篇)高中高一美术鉴赏教案(精选5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高一美术鉴赏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高中高一美术鉴赏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

美术和艺术的关系?板书:造型艺术美术二、新授美术的范畴板书绘画工艺美术雕塑书法建筑篆刻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

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⑴历中外有大耳朵英语首页哪些的流派及代表人物?⑵这些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放牧》古代岩石画《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美术鉴赏的方法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

小结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三、布置作业书一次函数图像后练习高中高一美术鉴赏教案(篇2)教材分析:中国书法是一门以文字为素材的抽象的线条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代书法大家、名作迭出。

课本以书法的发展历程为线,以历代书法名作为面,综合叙述了文字的各体发展,向学生讲授时以文字、书法发展和书作的年代发展分别向学生讲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

书法发展历经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章草)、魏碑、唐楷,至唐朝中国书法的各种字体、书体均已出现。

另外,课本还对书法的表现形式有所阐释。

第1课 美术作品的特征-鲁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1课 美术作品的特征-鲁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1课美术作品的特征-鲁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美术作品的特征,可以使用更准确的词语描绘美术作品。

2.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发扬创新精神,在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美术作品的特征概述;2.线条的魅力;3.色彩的魔力;4.立体空间的表现;5.文化价值的体现。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述理论知识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特征。

2.观察法:选取经典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学习美术作品的特征。

3.实践法:通过进行创作实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体会美术作品的特征,发扬创新精神。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入本次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美术作品的特征,为什么美术作品如此吸引人。

第二步:讲解美术作品的特征通过讲解美术作品的线条、色彩、立体空间和文化价值等特征,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为后续的鉴赏活动做好准备。

第三步:观察美术作品选取几幅经典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学习美术作品的特征,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用准确的词语描绘美术作品的能力。

第四步:创作实践通过进行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创意,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并在作品中体现美术作品的特征。

第五步:总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

五、教学评估1.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美术作品特征的掌握程度;2.进行作品评比,评选出优秀的创作作品,表彰优秀学生,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六、学习感悟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描绘美术作品的准确词汇,提高了美术作品鉴赏的能力,同时也针对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进行思考和创作实践,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案)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想:审美意识是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审美意识具有能动性。

在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我们缺乏的是审美的意识与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如果建立了审美意识,必然能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本课是美术常识课,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二是美术作品的含义;三是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让全体学生对“美”与“美术作品”有个大体概念,采用“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体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用具教具:教具——电子白板、图片、毛笔、陶罐、茶壶、小纸伞、团扇、折扇等。

学具——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彩色纸、石头、铁丝、颜料、彩笔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审美观念的形成;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意识。

(2)过程: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

方法: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教学难点: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审美鉴赏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是否准备了手工材料或绘画工具。

(在课前安排学生准备好手工材料或绘画工具)二、导入新课:师:今天我带了两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茶壶、水杯),还有这件仿制的陶器,请问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物品都是借鉴古代的艺术品演变而来的。

第一课 原始人的创造-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一课 原始人的创造-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材中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的学习,让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理解原始人的创造力和表现形式;2.分辨不同类型原始艺术品的特点;3.掌握画出原始艺术品的技巧;4.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艺术品的兴趣和能力;二、教学内容1.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原始人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原始人不同类型艺术品的构成和概念。

同时,还对原始人对美的独特认识和审美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2. 创造力的探究通过对原始人雕塑和绘画作品的分析,学生探究了原始人创造力的来源和特点。

课程运用了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地理解了原始人创造力的本质和表现。

3. 艺术品的分类本课程介绍了原始人艺术品的基本类型和特征,帮助学生分辨不同类型原始艺术品的特点。

同时,通过对摩尔多瓦雕刻品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原始艺术品的制作过程和构成方式。

4. 绘制原始艺术品本节课程较为实际,详细介绍如何画出原始艺术品。

通过学习原始人绘画的特征和技巧,学生开始着手绘制原始艺术品。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

5. 艺术品的欣赏和鉴赏本课程通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对原始人艺术品的欣赏和鉴赏进行了详尽的解析。

学生也进一步了解了成人和儿童欣赏艺术作品的不同视角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2.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3.视听介绍和互动问答。

四、教学要求1.学生必须在家完成规定的预习作业,以增强课堂学习效果;2.学生在课后要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巩固所学内容;3.老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一系列评估,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2.通过学生调查和问卷,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

六、总结本课程通过对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材中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始人的创造力和表现形式,分辨不同类型原始艺术品的特点,掌握绘画技巧,并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艺术品的兴趣和能力。

《第1课 美术作品的创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必修美术鉴赏

《第1课 美术作品的创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必修美术鉴赏

《美术作品的创作》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掌握基本的创作技巧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及时给予指导。

2. 教学难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解决。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所需的美术材料和工具,如画笔、颜料、画纸等。

2. 准备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3. 提前设计好教学课件,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解。

4. 安排好课堂纪律和安全措施,确保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组织学生到美术展览馆参观,引导学生观察各类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视频,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创作技巧。

3.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美术作品的创作。

(二)新课教学1. 理论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以及美术作品的分类和特点。

2. 实践示范: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美术作品,并进行创作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将想象转化为实际的美术作品。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自己的美术作品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评价交流: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和交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和自我评价。

5.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并鼓励学生继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强调美术作品创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四)布置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篇一: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目标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教学基本思路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所以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及其开放性的内涵。

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课程介绍:1)自我介绍2)我们手上拿到的这本美术鉴赏教材分三个单元共有24课时,我们第二单元不上,这样的话剩下是17课时,再加考试1节课。

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我们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教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有时候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尤其是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时,我们怎样看出画中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感受呢?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呢?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对此有所了解。

1.什么是“美”?我国汉字中的“美”由羊、大两字拼成,“羊大为美”。

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人美版)教学设计: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1

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人美版)教学设计: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1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学习新知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⑴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

“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⑴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学习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⑶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3、看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的分类⑴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有哪些大的分类:依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按照形式语言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1个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
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鉴赏=欣赏?
(引导学生看书)
2、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

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

“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
一种艺术。

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

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
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

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
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


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
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1、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
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

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
刻。

a、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

(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b、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

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
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
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
想的艺术。

(如石膏像、木雕等。


c、工艺美术:也叫实用美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如陶瓷、刺绣、编织等)
d、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3、用“眼高手低”引入美术鉴赏的重要性。

(结合学生观展等进行讲解)
4、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结合课文图例说出作品的年代、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

第一幅:《放牧》
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
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

岩石,同时也是世界
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
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年代:古代
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
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请在图中一一
找出。

第三幅:《人物驭龙帛图》(提问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气宇轩昂的男
子、龙舟、鹭鸟、鱼、华盖)b构图上有何特点?(饱满)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
做什么?(手中持一缰绳,牵引着龙,可能是驾龙升天成仙。

)d该帛画用什么
造型手
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


第四幅:《奔马》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5、简单介绍“六法”理论(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原则)
气韵生动—即—气质,作品的精神内涵(作品和作品的形象有生动的气度、具有生命力。

)
应物象形—即—形象(指描绘的形象要形似)
骨法用笔—即—用笔(指用笔力度)
随类赋彩—即—色彩(指色彩要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对色彩感觉稍作介绍。

)
经营位置—即—构图(作品要注意构图,作品中各物件的安排要合理美观)
传移摹写—即—临摹(临摹即可学习基本功,也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结合唐高祖临死
前要求《兰亭序》作为陪葬说明。


三、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
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四、布置作业
书后练习(六大类: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

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
美术也不例外,表现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随着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而演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