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法中国与中亚能源国能源合作可行性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重要性与对策

浅析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重要性与对策
,其国土 面积有 6 3 % 位于 环里海油气凝聚带 ,是世界上 1 5个 天然气生产大 国之 一。 已探 明的石油储量约 9 4 8 0万 吨 ,潜在储量 约有 4 O亿 吨石油 和 6 .3 亿 吨凝析油 。已探明天然气储 量为 3万亿立方米 ,潜在储量达 5 万亿立方米 ,主要分布在布哈拉一希瓦地 区。 塔 吉克斯坦 和吉尔吉斯 斯坦迄今 为止塔吉 克斯坦 尚未 发现 储量丰 富的大 型油气 田。已探 明石 油储量 为 1 8 9万 吨 ,天然 气 储量不大 ,油气资 源在 中亚五 国中相对贫 乏。吉尔 吉斯斯坦 相 对来说能源十分 贫乏 ,石 油天然气 资源短 缺 ,不能保 证其 国民 经济 的独立发展 ,其主要从哈萨克斯坦进 口能源产品 。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些敌对势力不希望我们的发展我们打破由他们主导的国际格局企图通过一系列手段限制中国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能源安全方面分析我国的能源安全情况并探讨一些面对能源危机的办法中亚是位于我国西北部与我国西北边陲新疆相邻资源丰富与我国能源合作潜力巨大是路上最安全的能源通道是我国能源通道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
田之 一 。
进入 2 1 世纪 ,中国积极构建 以石油安全为核 心内容 的能源 发展战略 。随着 中亚 石油 天然气 的探 明,中亚 成为 了中 国实施 能源外交战 略的一个 重点对 象 ,中亚 五国能源 丰富 , 目前 ,中 亚石油化工能源储 量超 过三百亿 吨。根据上 海社科 院预测 ,到 2 0 2 0年中国进 口石油 的地 区所 占比例为 :中东 的伊 朗、沙特 、 伊拉克 4 5 %, ,非洲 2 5 % ,亚太 5 % ,俄罗斯 和中亚地 区2 O %一 2 5 %。其中从 中亚进 i : 2 1 的石油约 占中国年进 1 2 1 量的 7 %一 1 0 %, 规模不大 ,很有持续 发展 的潜力 。 ( 三 ) 我 国与 中亚 能 源 合 作 的优 势 我 国现在能源合作本 着合 作共赢 的原则 ,我 国与 中亚的能 源合作也体现 了这 一点合 作精神 。首 先 ,中国与中亚地 区能源 合作风险成本低 ,地处 我 国西北陆上 边疆 ,我 国十分希 望可 以 与他们发展持续 大规模 能源合 作 ,并且 中亚各 国对于 和中 国抱 着 比较积极 地态度 。然后 ,由于中国未来 对于石 油和天 然气资 源的需求是大量 的持续 性 的,不会 因为 国 内还是 海外 的油漆资 源原因而减少对 中亚能源 的需求 。其 次 ,由于我 国 同中亚合作 的需求 是独 特 的,不会 影 响中 国同中东伊 拉克 、伊 朗、沙 特地 区 ,以及俄 罗斯 的能 源合作 。再 次 ,我 国对 于新能 源一直 在进 行 探索 ,并有很 大进 展。最后 ,中亚 与 中国能源合作 将形 成扩 大化趋 势。中亚 各 国通 过与 中国的能 源合作 ,其油 气资 源可 以 在 我国东北地 区或 者俄 罗斯东 西伯利亚 找到 出海 i 2 ; I ,到达 日本 和韩 国 ,并且 中国的新疆 己经具有一定 的石 油加工 、输送条件 , 通过 与中国新疆 的的西气 东输 管道连接 ,从 而可 以把 中亚 的油 气输送 到我 国经济发达 的东部地区。 四 、提 升 我 国与 中亚 能 源 合 作 水 平 近些年 ,我 国和 中亚能 源合作 取得了 巨大进 步 ,但 是要 看 到我 国和中亚能源合 作还 有 巨大潜 力 ,但是 我认为 同 中亚 能源 合作应该从几方面这手 : 1 .我 国应该从 多方 面多角度 和中亚国家合作 ,还应该抓 住 重点 ,首先选择哈 萨克斯 坦 、土库曼斯 坦这两 个油气 资源最 为 丰 富的国家作为主要 的合作 伙伴开 展互利 共赢 的能源合 作。但 是本地 区由于利 益的 冲突 ,各 国有 一定摩 擦 ,要注意 在该地 区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研究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研究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研究分析中亚五国是能源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对能源资源需求量巨大。

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中亚五国也希望通过与中国的能源合作来实现经济发展和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

中亚五国与中国的能源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源资源开发合作。

中亚五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与中国之间开展了大量的油气合作项目。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建设了多条输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中国还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开展了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能源资源供应。

第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亚五国与中国合作建设了多个能源基础设施项目。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建设了阿特劳石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等重要能源运输通道,加强了两国之间的能源合作和贸易往来。

中国还与吉尔吉斯斯坦合作建设了自动化发电厂和电网项目,支持吉尔吉斯斯坦的能源供应和电力发展。

清洁能源合作。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中亚五国与中国之间的清洁能源合作也逐渐增加。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合作建设了帕米尔水电站,为中国提供了清洁的水电能源。

中国还与中亚五国合作开发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以促进低碳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中亚五国与中国的能源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

中亚五国能源资源开发的水平和技术相对滞后,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影响了能源合作的进展。

中亚五国之间存在竞争和冲突,对能源合作造成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亚五国地理上的局限性也带来了一些困难,例如交通不便和缺乏基础设施等问题。

中亚五国与中国之间的能源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中亚五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也有助于中国满足能源需求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强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交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为双方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研究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研究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研究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与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资源,而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

由此,中国与中亚五国在能源合作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背景下,探讨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的现状1. 资源互补性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资源,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

中亚地区与中国在能源资源上存在着明显的资源互补性。

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中国市场对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也具有重要的需求。

这种资源互补性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2. 投资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的能源合作项目。

中国企业已在中亚地区投资建设了多个石油、天然气开采项目和管道运输项目,为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开发和输送提供了技术和资金支持。

这些投资合作项目不仅能够满足中国市场对能源的需求,同时也带动了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

3. 政治合作中国与中亚五国在政治层面也展开了密切的合作。

中国与中亚国家签署了一系列的能源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建立了政府间的合作机制。

这些政治合作的成果为双方在能源合作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1. 地缘政治因素中亚地区处于俄罗斯、中国、欧洲和中东等多个地区的交汇处,存在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

一些中亚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密切,同时又希望与中国发展经济合作。

这种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对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双方共同寻求解决途径。

2. 能源安全中亚地区的政局不稳定、恐怖主义活动频发、管道安全受到威胁等问题,可能会对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亚地区的天然气输送管道主要经过俄罗斯,存在一定的能源安全风险。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的 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的  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

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能源合作,从油气资源开发、管道建设到电力合作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的现状问题出发,提出可行的对策。

一、现状问题1. 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平衡在中亚五国,尤其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而中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对外依存度较高。

在这种情况下,中亚国家的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这导致了中亚国家出口资源的过度依赖和中国的对外能源供应通道单一性过高。

2. 能源合作项目落地难度大尽管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大量的能源合作项目投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中亚国家政策、法规、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能源合作项目的落地难度较大,项目执行周期长,成本较高。

工程技术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不足。

3. 能源合作中的政治风险由于中亚国家地缘政治及民族宗教等因素,能源合作中的政治风险较大。

一旦发生政治动荡、国际冲突等情况,就会对能源合作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政府间合作,建立更加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了应对中亚国家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的问题,中方应加大政府间合作力度,通过签署更多的合作协议、加强政策对接,推动双方之间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形成均衡局面。

中方应加大对中亚国家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推动能源合作项目的落地。

应加强与中亚国家间的人才培训、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合作,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降低能源合作中的政治风险,中方应与中亚国家共同构建更为完善的保障机制,包括加强对合作地区的治安、政治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建立协调沟通机制,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和挑战,需要持续加强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共建共享。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研究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研究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研究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亚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能源资源成为了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与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

本文将从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中国与中亚能源贸易、中亚地区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亚地区的能源稳定性四个方面分析中亚五国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

一、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中亚地区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能源储量区域之一,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铀、煤炭等能源资源。

其中,油气资源占主导地位,据悉中亚五国的天然气储量约为全球总储量的10%,输气管道总长度为2.8万公里,天然气出口分别向中国、欧洲和俄罗斯等国家。

此外,中亚五国煤炭储量丰富,其中哈萨克斯坦的煤炭储量约占中亚地区的80%。

二、中国与中亚能源贸易中国与中亚五国近年来在能源贸易方面合作不断加强,中国在中亚地区的能源进口比重正在逐年提高。

2018年,中国自中亚进口的天然气超过300亿立方米,约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5%,其中大部分来自哈萨克斯坦。

此外,中亚五国的石油对中国能源市场也有巨大的贡献。

2018年,中国从中亚进口的石油总量超过2800万吨,占中国总进口量的10%左右。

中亚地区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中国的积极支持,中亚地区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已成为中亚能源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天然气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中国输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等项目。

其中,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系统是连接中国和中亚的主要天然气输送管道,总长度达1.13万公里,直接经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五国,为中亚地区输送大量天然气提供了技术保障。

中亚地区作为世界上重要的能源储量区之一,其能源开发和稳定性对于全球能源格局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亚地区的能源稳定性主要受制于地缘政治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此外,中亚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环保议题也需要认真考虑。

与中亚地区能源合作探析

与中亚地区能源合作探析

未来合作发展趋势预测
深化合作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中亚地区能源市场的发展,双方 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多元化发展
未来双方的合作将不仅限于传统的石油、天然气领域,还可能拓展 到新能源、电力等领域。
加强风险管理
针对合作中存在的政治、经济等风险,双方将加强沟通协调,完善 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合作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合作挑战分析
政治风险
中亚地区的政治环境较为复杂, 包括地缘政治、民族问题等,可 能对能源合作带来不确定性和风
险。
经济依赖
我国与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可能 使得双方经济过于依赖,一旦出 现供应中断或价格波动,可能对
双方经济稳定产生影响。
技术难度
中亚地区的能源开发需要大量的 基础设施投入,包括管道建设、
储存设施等,技术难度较大。
中亚地区的能源消费以国内市场 为主,同时也有部分能源出口到 其他国家和地区。
中亚地区能源战略地位
01
02
03
区域性枢纽
中亚地区位于亚洲的中心 地带,是连接东西方的重 要枢纽,具有独特的战略 地位。
国家安全
中亚地区的能源战略对于 维护各国国家安全具有重 要意义,同时也是各国经 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区域合作
谢谢您的观看
主要领域
双方在油气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和销售等环节进行了广 泛合作。
主要项目
列举了多个合作项目,如油气管道建设、油田开发、油气加 工等。
合作的主要成果与挑战
主要成果
双方合作成果显著,实现了互利共赢,推动了经济发展。
主要挑战
双方在合作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政策风险、安全风险等。
03
与中亚地区能源合作的机会与 挑战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研究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研究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研究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日益受到关注。

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是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合作对象之一。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国与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在能源合作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合作项目。

中亚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既位于欧亚大陆的交汇处,也是中东地区的陆路桥头堡,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枢纽。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其他矿产资源,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供应国之一。

中国作为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迫切需要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渠道,因此加强与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现状、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能源合作的推动作用、中亚五国能源市场潜力、合作模式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旨在探讨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前景,为进一步深化双方能源合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从而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是分析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的历史渊源和现状,揭示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模式和成果;二是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能源合作的推动作用,分析其对双方能源合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三是评估中亚五国能源市场的潜力,分析各国在能源资源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和挑战;四是探讨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的合作模式,包括政府间合作、企业间合作等多种形式;五是分析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的现状和趋势,为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关系提供参考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尤其是能源资源。

中亚部分国家的能源战略及我国的应对方略

中亚部分国家的能源战略及我国的应对方略

中亚部分国家的能源战略及我国的应对方略引言中亚地区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这些能源资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中亚地区的能源开发与利用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数,因此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能源战略,以确保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本文将探讨中亚部分国家的能源战略,并提出我国应对方略。

中亚国家的能源战略1. 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最大的能源生产国之一。

该国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能源资源,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和天然气田之一。

哈萨克斯坦的能源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外资吸引:哈萨克斯坦鼓励外国投资者参与能源项目,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推动能源领域的发展。

- 资源多元化:哈萨克斯坦在能源开发中注重资源的多元化,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

- 环境保护:哈萨克斯坦重视环境保护,在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2. 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另一个重要的能源生产国。

该国拥有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能源产业对于乌兹别克斯坦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乌兹别克斯坦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成本。

- 发展可再生能源:乌兹别克斯坦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 国际合作:乌兹别克斯坦积极寻求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与邻国以及其他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能源开发与利用项目,提高能源的可获得性和稳定性。

中国应对中亚能源的战略中国是中亚地区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面对中亚国家丰富的能源资源,中国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战略: 1. 多元化能源进口渠道:中国通过与中亚国家加强能源合作,通过购买油气资源,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SWOT法中国与中亚能源国能源合作可行性分析
摘要基于分析世界几大能源产地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和中亚能源产地国之间合作的可行性,探讨其中存在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遇,针对性地提出了SO、WO、ST 、WT战略。

中图分类号:D5文献标识码:A
能源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是维系一国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紧迫性日益突出。

在世界能源储备板块中,中亚能源储备是着世界能源的重要成分。

本文基于SWOT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及中国的具体实情,进行有针对性的“能源外交”,为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提供帮助。

1 世界几大能源产地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及影响
地缘政治问题是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实力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问题。

能源地缘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各国掌控政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资源的能力和空间。

①世界几大能源区域主要有中东地区、中亚地区、非洲地区和美洲地区。

中东地区从能源储量上来看,占世界石油探明总量的61%;天然气探明储量为73.2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探明总量的41.3%。

②虽然能源产量和储量是最大的,但是受政治不稳定,地区宗教纷争、恐怖活动猖撅等因素的影响。

中亚地区位于中东能源地带的东部,处于俄罗斯、中国与伊朗等国的结合部,战略地位重要。

非洲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拥有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国与该区域也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但是非洲地区存在种族问题、恐怖主义等问题,而且与中国距离远,运输成本大且存在风险。

美洲地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与委内瑞拉是世界的产油大国,美国在该区域具有良好的地缘政治优势,并且凭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在该地区的能源外交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他国家加入其区域能源市场存在难度。

中东、俄罗斯、非洲、美洲地区等几大能源产区,中国都有与之关于能源合作的机会,这些地区存在政局不稳定,国家政权面临颠覆危险,中国难以加入等诸多不利因素,虽然中亚能源地区问题复杂,但是相对来说比其他能源地区情况更为乐观。

结合当前我国能源问题所面临的情况,对于中国近中期能源战略,中亚能源区域应该是最好的选择目标。

2 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SWOT分析
2.1 SWOT分析方法
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

SWOT分析法最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强势、弱势、机会、威胁,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在现有的内外部环境下,如何最优的运用自己的资源;(2)如何建立的未来资源。

下面就中国的能源合作发面运用SWOT进行分析,建立未来的能源战略。

2.2 中亚能源区域竞争优势分析
地缘政治的优势。

中亚与中国毗邻,可以借助该地区油气资源天然的地缘优势,在激烈的中亚国际油气竞争中迅速站稳脚跟,而且可以使中亚石油与我国逐渐西移的沿海经济力量密切配合,对我国西北地区形成“两面支撑”之势,有利于“东稳西进”战略中“西进”战略的实现及全国石油工业的均衡发展。

良好的多边关系。

中国与中亚各国的良好关系为开展能源合作创造了前提。

中国和中亚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许多国际问题的看法一致或相似。

2.3 中亚能源区域劣势分析
第一,中国能源技术相对落后。

中国在石油的科研、勘探、开发、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技术相对落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各大石油公司实力雄厚,中国的石油公司要想参与石油利益的再分配、占有世界石油市场的份额,必将遇到强大的阻力和竞争;第二,中国进行能源外交的时间较晚。

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就充分认识石油作为外交工具的重要性,极力扩大能源进口渠道及开展与能源外交。

而中国在1993年之前,石油基本上是自给的,不用去参与世界石油市场的竞争。

第三,“中国石油威胁论。

”中国寻求石油安全引起某些周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恐慌”,普遍认为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石油消费必将急剧增加,必将对世界石油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

2.4 中亚能源区域机遇分析
中亚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据美国能源署的统计,里海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是200亿桶,预计储量达到1800亿~2000亿桶,天然气储藏量约7.89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8%和4.3%。

中亚各油气国有与中国合作的需要。

中亚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区,需要借助其他国家获得出口通道或出海口,与世界市场建立紧密的联系。

中国是中亚国家油气资源向东流动的必经之地,将日本和韩国的市场与中亚连接,同时中国又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新兴市场,对中亚国家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

拥有良好的合作平台。

我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基本上都是彼此接壤的邻国,利于各成员国改善贸易的基础设施,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贸易成本。

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从各自的地缘经济利益出发,对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产生了强大的内在需求,能源合作是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

2.5 中亚能源区域威胁分析
第一,中亚能源成为各大国争夺的焦点。

中亚能源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各外部力量,尤其是美俄争夺的焦点。

俄罗斯需要通过油气输送管道获取过境费,还增加了俄对中亚各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美国十分重视中亚地区,依靠强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对该地区的渗透。

第二,里海的法律地位之争。

里海究竟是湖还是海,里海水域将如何划分迄今为止没有达成一致意见,里海的法律地位尚无定论,将对投资者形成压力。

3 战略对策
SO战略。

充分利用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地缘政治的优势,与我国“西气东输”战略相结合。

中亚与中国毗邻,地缘优势不仅可以在激烈的中亚国际油气竞争中迅速站稳脚跟,而且可以使中亚石油与我国逐渐西移的沿海经济力量密切配合,从而有利于“东稳西进”战略中“西进”战略的实现及全国石油工业的均衡发展。

以“上海合作组织”为能源外交的平台,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通过在安全领域方面的合作,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区环境,吸收周边国家参与该组织,倡导建立能源一体化体系。

ST战略。

与中亚里海各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稳定的局面。

里海的法律地位问题尚未解决,因而处理与这些国家关系需谨慎,既要友好合作,又要互不影响。

妥善处理中国与美、欧盟、日、韩等国的能源合作关系,注意消除“非友即敌”、“你死我活”的狭隘传统观念,以开放的心态趋利避害,实现互利多赢。

WO战略。

拓展合作领域,增加与中亚各国的经济关联度,形成互补有无的经济关系。

中国和中亚国家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与同构性,在经济贸易领域内的合作潜力巨大。

首先,中亚丰富能源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提供能源补给。

其次,自中亚五国独立以来,商品匮乏,仍停留在卖方市场。

除了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项目,中国还可以考虑与中亚国家包括油气的加工或深加工、能源勘探与开发、石化机械及动力机械的制造,水利建设等的合作。

WT战略。

加快发展我国跨国石油公司实力。

中国三大石油企业与大型国际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的能源企业在整体规模实力、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方面与它们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中国能源企业应重组或组建国家石油公司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使其利益和风险共享、优势互补,形成规模经济,提高在国内外的融资能力,同时积极参与中亚一里海国际石油资源的开发,保证我国优质能源的供应安全。

4 结论
通过对能源地缘政治分析,发现中亚区域能源存储量丰富,能源品种多,应作为中国能源外交的主要合作目标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亚能源区域与我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与中亚能源区域合作具有可行性,可以作为我国中长期的能源战略。

注释
①徐小杰.世界能源安全与大国能源外交.民主,2006.2.
②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EB/OL].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能源大棋局[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25.
[2]蒋新卫.中亚石油地缘政治与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建设.东北亚论坛,200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