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浙教版科学九上2.5《物质的转化》ppt课件2
合集下载
2.5物质的转化课件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2

不溶 溶
的 颜 色
白
Mg(OH)2 Al(OH)3
红褐色
Fe(OH)3
溶 溶
蓝
Cu(OH)2
溶
探究实践
2 固体颜色
颜色
白
红 黑 绿 蓝 紫黑
固体物质
NaOH、Ca(OH)2、CaCO3、无水 CuSO4、NaCl、Na2CO3、CaO等
Cu、Fe2O3 炭粉(C)、MnO2、Fe3O4、CuO
Cu2(OH)2CO3 CuSO4•5H2O
类型2:加一种试剂与各待测物可出现不同现象而加以鉴别
探究实践
例3:请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Ba(OH)2、稀盐酸、NaCl四种无 色溶液。
H2SO4
变红 Ba(OH)2
生成白色沉淀,
Ba(OH)2 酚酞
且红色消失
HCl NaCl
无现象
H2SO4 变红的 红色消失 HCl Ba(OH)2溶液 没有变化
2.不用其它任何试剂鉴别下列5种物质的溶液: ①NaOH、②MgSO4、③Ba(NO3)2、④Cu(NO3)2、⑤KNO3。 被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 B ) A.⑤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⑤ C.②③①④⑤ D.④①⑤②③
迁移应用
3.在科学实验室,对某种化合物的溶液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溶液加入适量K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 沉淀不溶解。
探究实践
常见离子的鉴别
鉴定离子
所用试剂
现象
CO32-
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生成
NH4+
可溶性碱溶液,湿 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生成,可使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上2.5《物质的转化》(共21张PPT)

四:观赏自然界绚丽多姿的溶洞景观:
1、拓展探究长知识:
(1)溶洞的形成原因:
在自然界里,含有碳酸钙的石灰石岩层遇到溶 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不溶水的碳酸钙就会变成 可溶性的碳酸氢钙〖Ca(HCO3)2〗而被地下水带 走,在长年累月的作用下会慢慢地形成溶洞。
CaCO3 +CO2+ H2O = Ca(HCO3)2
Zn(OH)2 + CuSO4 MgSO4 + ZnCl2
(1)Zn + H2SO4 == ZnSO4 + H2↑ (2)ZnO + H2SO4 == ZnSO4 + H2O (3)Zn(OH)2 + H2SO4== ZnSO4 + 2H2O (4)ZnCO3 + H2SO4 == ZnSO4 + CO2↑ + H2O
H2
氧化物
盐
+ 金属
盐+水
两对叉线
碱
酸
盐+碱
盐+盐
两条弯线
盐
2种新盐
盐
总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
金属
非金属
盐
碱性 氧化 物 盐 和 金 属
酸性 氧化物
碱
盐和水
酸
碱和盐
酸和盐
两种新盐
盐
盐
盐和氢气
二 三 练1 练2 作业
1、对比:我们自己构建的8点图与课本的图
2、提炼:十大成盐规律:
相互反应关系如何? (3)如果能反应的,请写出相关的
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
2、比较分析:
( 1) 从①—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对生成物的状态进行分析,为什么有些 物质之间能反应,有些却不能?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2.5.2物质的转化课件

方案中,正确的是( C ) 稀硫酸
A. Cu―――→CuSO4 稀盐酸
B. Fe―――→FeCl3 C. BaCl2―N―a2S―O→4 NaCl D. NaNO3―K―O―H→KNO3
2. [2022·杭州月考]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
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La2O3 ,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
(2)根据纯净物的质量及组成元素的质量,求 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纯净物的质量
(3)求工业产品中含杂质 的物质的质量,即求混 合物的质量
混合物的质量= 纯净物的质量/纯度
例:100吨含 Fe2O3的质量分 数为85%的铁矿 石中,可提炼出 含铁的质量分数 为96%的生铁多 少吨?
解:设可提炼出含铁的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的质量为x。
3CO+Fe2O3 高温2Fe+3CO2(以CO与Fe2O3反应为例)
160
112
100吨×85% x×96%
160
100吨×85%
= 112
x×96%
x≈62吨 答:提炼出的生铁的质量约为62吨。
1. [2024·杭州期末]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下列物质的转化
4.还原反应
(1)还原反应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 夺取的反应
CO+CuO △Cu+CO2 CuO中的氧被C、H2、 CO等夺取,CuO发 生了还原反应
(2)还原性 能从含氧化合物中夺取氧的性质 (3)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做还原剂
C、 H2、 CO 是 常 见 的 还 原 剂
5.铁的冶炼
(1)反应原理
一是为了避免氧化铜粉末堵塞导管口,二是易 把试管里的空气排净,加热后不易发生危险
A. Cu―――→CuSO4 稀盐酸
B. Fe―――→FeCl3 C. BaCl2―N―a2S―O→4 NaCl D. NaNO3―K―O―H→KNO3
2. [2022·杭州月考]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
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La2O3 ,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
(2)根据纯净物的质量及组成元素的质量,求 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纯净物的质量
(3)求工业产品中含杂质 的物质的质量,即求混 合物的质量
混合物的质量= 纯净物的质量/纯度
例:100吨含 Fe2O3的质量分 数为85%的铁矿 石中,可提炼出 含铁的质量分数 为96%的生铁多 少吨?
解:设可提炼出含铁的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的质量为x。
3CO+Fe2O3 高温2Fe+3CO2(以CO与Fe2O3反应为例)
160
112
100吨×85% x×96%
160
100吨×85%
= 112
x×96%
x≈62吨 答:提炼出的生铁的质量约为62吨。
1. [2024·杭州期末]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下列物质的转化
4.还原反应
(1)还原反应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 夺取的反应
CO+CuO △Cu+CO2 CuO中的氧被C、H2、 CO等夺取,CuO发 生了还原反应
(2)还原性 能从含氧化合物中夺取氧的性质 (3)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做还原剂
C、 H2、 CO 是 常 见 的 还 原 剂
5.铁的冶炼
(1)反应原理
一是为了避免氧化铜粉末堵塞导管口,二是易 把试管里的空气排净,加热后不易发生危险
(浙教版)最新九年级科学上册教学精品课件:2.5 物质的转化(第2课时)

【迁移训练5】
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是不同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图.其中A、B、C、D属 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且都含有铜元素,B为黑色粉末,C为红色粉末.“→”表示一种物质一步 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问题:
(1)C的化学式_____C__u_________,A的化学式__C_u_(___O__H_)___2___. (2)写出由B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C_u_O__+_H__2_S_O__4_=_C_u__S_O_4_+__H_2_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知识网络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可以归纳出能与盐发生反应的物质类别有__A__D__E__
【迁移训练1】
[嘉兴]某同学利用初中科学物质间相互转化的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3条铜的“旅行路 线”,每条路线中的每次转化都是通过一步化学反应来实现的。那么,每条路线中可能
都有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C )
C
A.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迁移训练2】
如下无机物转化关系图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按箭头方向一步实现
盐
3 课堂小结
4 典例分析
考点一: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典型例题1】
下列有关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 C ) A. 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得到电子 B.反应物钠由分子构成,生成物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C.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食盐中的氯化钠化学性质不同
的是(D)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都是
浙教版科学九上2.5物质的转化课件2

实验三:铁粉与硫磺的实验
1、用磁铁接近混合物,你看到什么现象:
___铁___粉__被__吸___出______。
2、将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有什么
现象:_生__成__黑___色__固__体______。 3、生成物外观如何?__黑__色__固__体_____。
磁铁能否吸引生成物?_不__能__吸___引____。
a.______(酸与盐反应) b.______(碱与盐反应) c.______(盐与盐反应)
课堂总结
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金属
金属
→ 氧化物 →
碱
→
盐
6、碱
盐
盐通过哪些方法变成相应的碱?
思考
可溶性的碱
FeCl3
Fe(OH)3
归纳
可溶性的碱
7、盐
碱
盐通过哪些方法变成相应的氧化物?
思考
高温加热
CaCO3
CaO
盐通过哪些方法变成相应的金属单质?
思考
活泼金属
CuSO4
Cu
总结 反应能否进行视具体情况而定
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金属
金属
→ 氧化物 →
如何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结论:金属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或缓慢氧化),生成金属氧化物
A、 Fe(OH)3 B、Na2O C 、 CuO D、SO3
②分解反应:______
2、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的方程式
2、将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有什么
CuO + 盐通过哪些方法变成相应的碱? HCl===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2
2CuO
结论:金属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或缓慢氧化),生成金属氧化物
1、用磁铁接近混合物,你看到什么现象:
___铁___粉__被__吸___出______。
2、将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有什么
现象:_生__成__黑___色__固__体______。 3、生成物外观如何?__黑__色__固__体_____。
磁铁能否吸引生成物?_不__能__吸___引____。
a.______(酸与盐反应) b.______(碱与盐反应) c.______(盐与盐反应)
课堂总结
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金属
金属
→ 氧化物 →
碱
→
盐
6、碱
盐
盐通过哪些方法变成相应的碱?
思考
可溶性的碱
FeCl3
Fe(OH)3
归纳
可溶性的碱
7、盐
碱
盐通过哪些方法变成相应的氧化物?
思考
高温加热
CaCO3
CaO
盐通过哪些方法变成相应的金属单质?
思考
活泼金属
CuSO4
Cu
总结 反应能否进行视具体情况而定
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金属
金属
→ 氧化物 →
如何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结论:金属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或缓慢氧化),生成金属氧化物
A、 Fe(OH)3 B、Na2O C 、 CuO D、SO3
②分解反应:______
2、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的方程式
2、将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有什么
CuO + 盐通过哪些方法变成相应的碱? HCl===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2
2CuO
结论:金属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或缓慢氧化),生成金属氧化物
2.5物质的转化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课件2

岩石中的CaCO3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而成 CaCO3 + H2O +CO2 == Ca(HCO3)2
(可溶于水)
Ca(HCO3)2 == CaCO3↓+ H2O +CO2↑
(不溶于水)
以上反应说明了什么? 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着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蛋壳的变化 1.将一只生鸡蛋放到盛的稀盐酸的容器中,观 察现象是:__鸡__蛋__不__断__地__上__浮__和__下__沉___。
1、可溶性盐 2、金属单质的位置在盐溶液金属位置的前面 3、K、Ca、Na、Ba除外
②通式 酸+金属—盐+氢气 方程式
Fe+2HCl=FeCl2+H2
此类反应发生的反应物条件和生成物条件:
, 金属在H之前
运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之
间转化的规律图 题目要求用Na2CO3为原料,只能用第二种方法。
(8)碱 + 盐 → 新盐 + 新碱 ①CaCO3==CaO+CO2↑
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着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9)金属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 非金属 →无氧酸盐
例1:用五种不同的方法制取硫酸锌,写出
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分析:解答物质制备题的思维程序是: (1)确定物质的类别; (2)从无机化学反应的初步规律中找出能生成这 类物质的几类反应; (3)结合每类反应的发生条件,选择适当的常见 物质,使反应确实能发生并得到要制的物质; (4)如果可能的方法超过题中要求的数量,则要 去掉原料较贵或较难进行的反应。
⑴制取NaOH
NaOH属于碱类,其制取的可能途径有两种: 碱性氧化物(可溶)+水→碱 可溶性碱+可溶性盐→碱+盐
(可溶于水)
Ca(HCO3)2 == CaCO3↓+ H2O +CO2↑
(不溶于水)
以上反应说明了什么? 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着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蛋壳的变化 1.将一只生鸡蛋放到盛的稀盐酸的容器中,观 察现象是:__鸡__蛋__不__断__地__上__浮__和__下__沉___。
1、可溶性盐 2、金属单质的位置在盐溶液金属位置的前面 3、K、Ca、Na、Ba除外
②通式 酸+金属—盐+氢气 方程式
Fe+2HCl=FeCl2+H2
此类反应发生的反应物条件和生成物条件:
, 金属在H之前
运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之
间转化的规律图 题目要求用Na2CO3为原料,只能用第二种方法。
(8)碱 + 盐 → 新盐 + 新碱 ①CaCO3==CaO+CO2↑
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着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9)金属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 非金属 →无氧酸盐
例1:用五种不同的方法制取硫酸锌,写出
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分析:解答物质制备题的思维程序是: (1)确定物质的类别; (2)从无机化学反应的初步规律中找出能生成这 类物质的几类反应; (3)结合每类反应的发生条件,选择适当的常见 物质,使反应确实能发生并得到要制的物质; (4)如果可能的方法超过题中要求的数量,则要 去掉原料较贵或较难进行的反应。
⑴制取NaOH
NaOH属于碱类,其制取的可能途径有两种: 碱性氧化物(可溶)+水→碱 可溶性碱+可溶性盐→碱+盐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物质的转化》课件

3、化学方程式: H2 + CuO =△== Cu + H2O
小组讨论:
1、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生成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为什么要伸到试管底部?
让氢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
3、在实实验前验氢要气点为:什开么始要时验纯先?通氢气后加热, 结防束氢时气先不停纯因止加加热热而后爆停炸止通氢气,即两头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回顾非金属和金属的纵向转变规律
非金属 单质
非金属 氧化物
酸
盐
赤铁矿石 (主要成分Fe2O3)
方铅矿(主要 成分PbS)
金属 单质
?
金属 氧化物
自然界金属元素大
多以化合态存在, 而日常生活用的绝
物质的转化
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及性能方面往往具 有一定的相似性。一定条件下,不同类别 的物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研究物质的转化,不仅可以揭示物质 转化所遵循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利用物质 的转化可以进一步制造人类需要的新物质。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后走, 后来
却→停通CO →熄灭第二只酒精灯
先走
金属冶炼的原理
1、还原法(火法炼金)
金属 与还原剂共热
氧化物
C、H2、CO
2、置换法(湿法炼金)
金属
活泼金属
盐溶液 比盐中金属活泼
游离 态金属
游离 态金属
如:湿法炼铜的原理: Fe + CuSO4 == FeSO4 + Cu
小组讨论:
1、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生成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为什么要伸到试管底部?
让氢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
3、在实实验前验氢要气点为:什开么始要时验纯先?通氢气后加热, 结防束氢时气先不停纯因止加加热热而后爆停炸止通氢气,即两头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回顾非金属和金属的纵向转变规律
非金属 单质
非金属 氧化物
酸
盐
赤铁矿石 (主要成分Fe2O3)
方铅矿(主要 成分PbS)
金属 单质
?
金属 氧化物
自然界金属元素大
多以化合态存在, 而日常生活用的绝
物质的转化
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及性能方面往往具 有一定的相似性。一定条件下,不同类别 的物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研究物质的转化,不仅可以揭示物质 转化所遵循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利用物质 的转化可以进一步制造人类需要的新物质。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后走, 后来
却→停通CO →熄灭第二只酒精灯
先走
金属冶炼的原理
1、还原法(火法炼金)
金属 与还原剂共热
氧化物
C、H2、CO
2、置换法(湿法炼金)
金属
活泼金属
盐溶液 比盐中金属活泼
游离 态金属
游离 态金属
如:湿法炼铜的原理: Fe + CuSO4 == FeSO4 + Cu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2.5物质的转化2课件(共15张PPT)2

中的氧化铜有什么变化。 __黑__色__逐__渐__变__成__变__红__色_。
③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 直到试管冷却。
实验回顾
甲
乙
丙
1.下列物质不能从金属氧化物中夺取氧的是( C ) A.碳 B.氢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2.由下列实验现象可知,黑色粉末是( C )
A.CuO B.C C.CuO和C D.Fe2O3和C
自然界中有现成的单质铁吗? 没有 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的
赤铁矿方Βιβλιοθήκη 矿蓝宝石矿孔雀石仅有少数金属以游离态(即单质)的形式存在
黄金矿
金属铋
铂金属
金属银
思考讨论
氧化铜 铜
碳与氧化铜反应
①取活性炭粉和氧化铜少量均匀混合在一起, 装入试管中。 CO有毒性,所以要除去。
②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铜,如图所示,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注意观察试管中的氧化铜有什么变化。 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的
C + 2 CuO 高温 2 Cu + CO2
①取活性炭粉和氧化铜少量均匀混合在一起,
为什么用点燃的方 仔细阅读书本62页的例题,并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学习两种计算方法。
仔细阅读书本62页的例题,并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学习两种计算方法。 1、先通一氧化碳以排尽空气防止爆炸。
法除尾气? 为什么用点燃的方法除尾气?
纯净物质量 混合物质量 = 纯 度
自学任务
1.仔细阅读书本62页的例题,并以四人一小组 为单位学习两种计算方法。(时间10分钟)
2.完成下题的计算内容 用2000吨含Fe2O375%的铁矿石,最多可以提 炼出多少吨纯铁?(时间5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 现象:黑色粉末状固体逐渐变为________ 变浑浊 的气体。 ___________ (2)氢气还原氧化铜
△ _________ H2O H2+CuO===== +Cu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珠 生成。 现象:黑色粉末状固体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口有_______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高温 _________ 3CO2 +2Fe 3CO+Fe2O3===== 变黑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现象:红色的铁锈_________
知识点二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4.(5 分)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A ) A.NaOH、Na2CO3、NaCl B.KNO3、NaCl、FeCl3 C.HCl、NaOH、NaCl D.Na2CO3、Ca(OH)2、NaCl 5.(5 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 B ) A.HCl B.FeCl3 C.CaCl2 D.NaNO3 CuSO4 HCl K2CO3 Na2SO4 KNO3 NaCl HCl Na2SO4 NaOH (NH4)2CO3
(1)通过比较我发现: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一都与氧气反应,其二生成 物都只有一种。我能另写一个符合这两点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CO2 C + O ===== 2 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也存在相异之处,其中一个反应与众不
同,这个反应和它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其中一种反应物为化合物 (2)课外学习 Cu2(OH)2CO3=====△2CuO+H2O+CO2↑后, 我发现它也和上述 三个反应有相似之处,其相似之处是 生成物都是氧化物(其他答案合理)
8.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 化亚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实验时,洗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2.(5分)下列说法符合如图装置设计示意图的有( D )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氧化后的 产物是CO2 ④有效地防止了有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A.①② C.②③④ B.②③ D.①②③④
3.(6 分)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微 型滴管内装稀硫酸。 (1)实验时应先挤压微型滴管,还是先点燃微型酒精灯?
①②④ 填序号),可通过 (3)其余可实现的转化关系有__________(
复分解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来实现。 _______________(
7.某种矿石中铁元素均以 Fe2O3 的形式存在,若该铁矿石中含铁元素 35%,则 该铁矿石中含 Fe2O3 的质量分数为( C ) A.35% C.50% B.70% D.100%
9.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溶液等五种物质, 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或转化关系 ( 图中“-”表示物质间可 以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 判断合理的是( A ) A.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B.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 D.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金属氧化物 转化为__________ 金属 的过程。 1. 金属冶炼主要是指将_______________ 还原剂 氧 , 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______________ , 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______ 从而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 (1)木炭还原氧化铜
△ CO2↑+________ 2Cu C+2CuO=====
2.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酸、碱、盐、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相互变化,如鸡蛋外壳与 稀盐酸的反应 CaCO3+2HCl===CaCl2+CO2↑+H2O
蛋壳外表面有气泡产生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知识点一 金属的冶炼 1.(5分)氢气、一氧化碳、炭粉分别与黑色的氧化铜反应,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都属于置换反应 B.都有红色物质(铜)生成 C.反应时都需要加热 D.反应中三者都作还原剂
二、填空题(12分+24分=36分) 10.某学习小组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在试管内加 入氧化铜固体10克,通入氢气一会儿后再给氧化铜加热,反 应完全后撤去酒精灯并停止通入氢气,在空气中将试管冷却,
发现部分红色固体又变回黑色,称得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
8.32 克。 (1)“在空气中将试管冷却”会导致灼热的铜被氧化 ______________,使 “部分红色固体又变回黑色”。 (2)按此实验操作及得出数据,可知试管剩余固体中有氧化 铜_______ 克。 1.6
11.利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测定某氧化铜试样中氧化铜的质量分 数。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吸收HCl气体 。 (1)装置 B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HCl H2SO4
6.(14分)如图给出三种物质,按概率统计,它们之间应该有六种 相互转化的可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⑤⑥ 。(填序号) (1)不可能实现的转化关系是________
(2)反应③可通过反应:H2S+CuSO4===H2SO4+CuS 来实现。依据复分
难溶于水 、 解反应的规律,生成物 CuS 必须具备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 不溶于酸 。 _____________
先挤压微型滴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Cu+H2O CuO+H2===== (2)写出 CuO 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12 分)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现有三个化学反应如下: 点燃 SO2 ①S+O2===== 点燃 2CO2 ②2CO+O2===== 点燃 Fe3O4 ③3Fe+2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