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海淀区初一(上)期末历史
海淀区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卷1

海淀区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卷历史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成绩__________说明:本试卷分为必作题(100分)和选作题(10分)两部分,对于选作题,可根据你自己的情况选择作答。
学,就是继承和发扬先人的传统知识,捕获和获取新知识、新信息;而习,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就是感受、体验知识的魅力和知识的力量的过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习的喜悦,习的快乐吧。
Ⅰ卷此卷请同学们独立闭卷完成,时间为20分钟。
一、选一选: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是最合适的,请把它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取得的几项重要成就是()①种植粟②能制造陶器③种植水稻④铸造铁器⑤发明瓷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 D.①④⑤2.此图反映了谁对中华文明的贡献()A.黄帝 B.尧C.舜 D.炎帝3.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的建立者是()A.尧 B.舜 C.禹 D.启4.战国后期,使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5.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A.祖冲之 B.蔡伦 C.贾思勰 D.顾恺之6.张骞两次通西域是在()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前1世纪C.公元2世纪 D.公元1世纪7.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控制汉献帝,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的是()A.袁绍 B.刘备 C.孙权 D.曹操8.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④南方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9.猜一猜下列甲骨文是十二生肖中的哪一种()A.虎 B.鼠 C.兔 D.蛇10.郦道元是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是()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史记》 D.《洛神赋图》二、填一填:请把满意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2019.01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在河南安阳殷墟(WWW.AYYX.COM)的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埋葬在地下的商王朝》公众考古活动”的消息(如图网站截屏),公众代表在参加这次活动中,能够了解到的是()A.青铜器B.圆形方孔钱C.兵马俑D.造纸术3.《全球通史》中描述:“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推行哪一制度?()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世袭制4.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
下列属于史实的是()A.盘古开天B.后羿射日C.大禹治水D.商王迁都5.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2000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到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这是因为战国时期出现了()A.竞相改革的时代潮流B.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C.百家争鸣的局面D.诸侯争霸的局面6.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论语》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7.如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览中的器物﹣﹣“利簋”图片,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此记载与《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
由此可知()A.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B.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参证C.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D.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8.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东周开始。
在时间的表述方法上还可以写作()A.公元前7世纪早期B.公元前7世纪末期C.公元前8世纪早期D.公元前8世纪末期9.某工程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

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 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 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本部分共24 小题,每小题2分。
)1.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 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 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 4 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
以上材料可以说明北京人能够()A.制造和使用工具 B .饲养家畜 C .从事农业耕作 D .人工钻木取火2.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聚落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①炭化稻谷种子②人面鱼纹彩陶盆③干栏式房屋④半地穴式房子A.①② B .①④C.②③D.②④3. 在河南安阳殷墟(WWW.AYYX.CO)M的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埋葬在地下的商王朝》公众考古活动”的消息,公众代表在参加这次活动中,能够了解到的是()A.青铜器 B .圆形方孔钱C.兵马俑 D .造纸术4. 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
下列属于史实的是A.盘古开天B. 后羿射日C. 大禹治水D. 商王迁都5. 某同学以“仁”、“君子”、“礼”等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搜索古代典籍,他能检索出的著作是A. 《道德经》B. 《论语》C.《墨子》D. 《韩非子》6. 要系统地了解商朝人留下的文字记录,应选的史料是A. 殷墟甲骨B. 四羊方尊(换图)C.妇好鸮尊D. 后母戊鼎7. 右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览中的器物——“利簋”图片,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此记载与《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
由此可知()A.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B.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参证C.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D.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8.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东周开始。
在时间的表述方法上还可以写作A. 公元前7 世纪早期B. 公元前7 世纪末期C.公元前8 世纪早期D.公元前8 世纪末期9. 某工程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海淀区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测试
2017.01
D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部分共 24 小题,每
es 小题 2 分。
cr 1.下列图片为历次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其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
是
⑴
A(2 分) 富国强兵。(2 分)
B(4 分) 推行县制。(2 分)奖励军功。(2 分)
C(4 分)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2 分)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2 分)
⑵①咸阳(2 分) ②辽东;(2 分)南海(2 分) ⑶
符合史实的内容
不符合史实的内容
内容
判断理由
汉 武 帝 派 张 骞 出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
小题 2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B A B D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D D C C C B A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A A D 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52 分)
25.(8 分) ⑴禅让(或禅让制)(2 分) ⑵都江堰;(2 分)蔡伦(2 分) ⑶洛阳(2 分) 26.(10 分) ⑴×(2 分) ⑵○(2 分) ⑶√(2 分) ⑷√(2 分) ⑸○(2 分) 27.(26 分)
()
ip
ti De
o sc
n rip
of tio
th n e of co th nt e en co ts nt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副标题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下列图片为历次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其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作为“20 世纪中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河姆渡遗址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北京人、马王堆汉墓齐名。
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了()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农业的地区B. 该聚落的居民已经开始使用原始文字C. 该聚落居民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等D. 该聚落居民定居,建造半地穴式房屋3.国庆节期间,小明同学一家去浙江绍兴会稽山旅游,游览了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其中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这副对联歌颂的是()A. 炎黄大战蚩尤B. 黄帝发明历法C. 神农尝百草D. 大禹治水4.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商朝的历史卡片,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A. 建立时间B. 开国君主C. 灭亡时间D. 亡国君主5.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
以上事件可以说明()A. 春秋时期分封制度开始渐趋瓦解B. 有些强大的卿大夫自立为诸侯C. 战国时期大国之间频繁兼并混战D. 礼仪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6.由如图所示战役衍生出的成语是()A. 问鼎中原B. 退避三舍C. 卧薪尝胆D. 朝秦暮楚7.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
他们俩名字的特点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 农民能接受教育B. 铁制工具的出现C. 孔子是大教育家D. 牛耕技术的出现8.以下各项为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按照文物时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③②④①C. ④①③②D. ③④①②9.有历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详细阐述如何构建一个理想国家的理论。
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
)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
以上材料可以说明北京人能够()A.制造和使用工具 B.饲养家畜 C.从事农业耕作 D.人工钻木取火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聚落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①炭化稻谷种子②人面鱼纹彩陶盆③干栏式房屋④半地穴式房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在河南安阳殷墟()的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埋葬在地下的商王朝》公众考古活动”的消息,公众代表在参加这次活动中,能够了解到的是()A.青铜器 B.圆形方孔钱 C.兵马俑 D.造纸术4.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
下列属于史实的是A.盘古开天B.后羿射日C.大禹治水D.商王迁都5.某同学以“仁”、“君子”、“礼”等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搜索古代典籍,他能检索出的著作是A.《道德经》B.《论语》C.《墨子》D.《韩非子》6.要系统地了解商朝人留下的文字记录,应选的史料是A.殷墟甲骨B.四羊方尊(换图)C.妇好鸮尊D.后母戊鼎7.右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览中的器物——“利簋”图片,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此记载与《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
由此可知()A.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B.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参证C.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D.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8.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东周开始。
在时间的表述方法上还可以写作A.公元前7世纪早期B.公元前7世纪末期C.公元前8世纪早期D.公元前8世纪末期9.某工程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副标题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下列图片为历次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其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作为“20 世纪中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河姆渡遗址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北京人、马王堆汉墓齐名。
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了()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农业的地区B. 该聚落的居民已经开始使用原始文字C. 该聚落居民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等D. 该聚落居民定居,建造半地穴式房屋3.国庆节期间,小明同学一家去浙江绍兴会稽山旅游,游览了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其中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这副对联歌颂的是()A. 炎黄大战蚩尤B. 黄帝发明历法C. 神农尝百草D. 大禹治水4.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商朝的历史卡片,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A. 建立时间B. 开国君主C. 灭亡时间D. 亡国君主5.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
以上事件可以说明()A. 春秋时期分封制度开始渐趋瓦解B. 有些强大的卿大夫自立为诸侯C. 战国时期大国之间频繁兼并混战D. 礼仪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6.由如图所示战役衍生出的成语是()A. 问鼎中原B. 退避三舍C. 卧薪尝胆D. 朝秦暮楚7.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
他们俩名字的特点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 农民能接受教育B. 铁制工具的出现C. 孔子是大教育家D. 牛耕技术的出现8.以下各项为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按照文物时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③②④①C. ④①③②D. ③④①②9.有历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详细阐述如何构建一个理想国家的理论。
海淀区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卷

海淀区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卷考试说明本次考试共分为两部分,A卷和B卷。
A卷为选择题,共计40分;B卷为主观题,共计60分。
每道题的分值在题目后注明。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期间请勿相互交流。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给监考老师。
A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1.中国古代著名的城市,有“洛阳东都,西长安”之称的是哪两座城市?A. 东京、上海B. 长沙、济南C. 洛阳、长安D. 淮安、徐州2.把小国家领土加入大国家的行为,是古代社会中的哪种政治形式?A. 合纵连横B. 割据C. 同盟D. 纳贡3.下列哪位著名人物是我国古代文化名人?A. 马可波罗B. 姜尚C. 海瑞D. 杜甫4.下面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实行“放宽政策”,对民间刻板印象进行改变?A. 刘邦B. 武则天C. 文景D. 清世祖5.唐朝时期所制作的器物,如青花、五彩瓷器等,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青花”指的是什么颜色?A. 绿色B. 黑色C. 蓝色D. 红色6.以下谁是我国自然地理名胜区?A. 九寨沟B. 香港C. 北京D. 长江流域7.在古代中国,几个左侧都是重要的政治组织,以下不属于左侧的是哪一个?A. 左都护府B. 左卫C. 左掖D. 左丞相8.以下哪位皇帝享有“开元盛世”之誉?A. 武则天B. 元太宗C. 唐太宗D. 齐高帝9.以下哪组人物是唐代的文人墨客?A. 文征明、徐渭B. 谢灵运、沈从文C. 陈抟、张旭D. 杜甫、罗隐10.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工具中,用于耕地的是哪种工具?A. 犁B. 螺丝C. 支撑杆D. 锯子11.唐朝文学史上,以“诗仙”之称著名的诗人是谁?A. 杜甫B. 白居易C. 王维D. 李白12.四大名著中,属于明代小说的是哪一部?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13.自古以来,治理河道一直是长时间热点,以下哪项是其中的措施?A. 鉴定水质B. 架设水上收费站C. 改变河道方向D. 禁止船只通行14.商代的京城,现在叫做什么地方?A. 洛阳B. 西安C. 北京D. 南京15.以下哪个不是长江中下游为代表的经济中心?A. 河南省B. 上海市C. 湖南省D. 江苏省16.以下哪项是我国古代兵器之一?A. 扇子B. 竹制弓C. 鲁班锁D. 道观琴17.以下哪位皇帝开创了“永乐盛世”?A. 明世宗B. 明太祖C. 明英宗D. 明宪宗18.相传春秋时代齐国有一位名叫“管仲”的相国,是哪个国家的人?A. 齐国B. 晋国C. 游牧民族D. 楚国19.我国古代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文物称为:A. 甲骨文B. 金文C. 史记D. 石刻20.新文化运动的文学思潮,倡导“白话文”写作,以下哪个人物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A. 鲁迅B. 胡适C. 梁启超D. 郭沫若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20分)21.以商朝都城安阳为中心,伊洛平原早期的国家秦国、晋国、荥阳国等分布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海淀区初一(上)期末历史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1.(2分)下列图片为历次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其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分)作为“20 世纪中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河姆渡遗址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北京人、马王堆汉墓齐名。
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了()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农业的地区B.该聚落的居民已经开始使用原始文字C.该聚落居民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等D.该聚落居民定居,建造半地穴式房屋3.(2分)国庆节期间,小明同学一家去浙江绍兴会稽山旅游,游览了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其中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这副对联歌颂的是()A.炎黄大战蚩尤B.黄帝发明历法C.神农尝百草D.大禹治水4.(2分)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商朝的历史卡片,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A.建立时间B.开国君主C.灭亡时间D.亡国君主5.(2分)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
以上事件可以说明()A.春秋时期分封制度开始渐趋瓦解B.有些强大的卿大夫自立为诸侯C.战国时期大国之间频繁兼并混战D.礼仪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6.(2分)由如图所示战役衍生出的成语是()A.问鼎中原B.退避三舍C.卧薪尝胆D.朝秦暮楚7.(2分)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
他们俩名字的特点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农民能接受教育B.铁制工具的出现C.孔子是大教育家D.牛耕技术的出现8.(2分)以下各项为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按照文物时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④①③②D.③④①②9.(2分)有历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详细阐述如何构建一个理想国家的理论。
提出“为政以德”主张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10.(2分)在学校开展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拟定了如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D.《商鞅变法:开创秦朝的百年基业》11.(2分)根据地图判断,秦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的时间是()A.公元前231 年B.公元前230 年C.公元前222 年D.公元前221 年12.(2分)以下是“象”字的各种字体,其中出现最早的是()A.B.C.D.13.(2分)汉阳陵南侧的明代石碑碑文,称赞汉景帝“克守先业,致治保民”。
以下属于汉景帝“致治保民”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派遣王昭君和亲C.减免田租赋役D.派官员西行取经14.(2分)汉武帝为了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增加财政收入而采取的措施是()①给予奴婢自由②提高诸侯贡赋③盐铁官营专卖④严禁私铸货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2分)汉朝人称古代罗马帝国为大秦,大秦位于图中的()A.A B.B C.C D.D16.(2分)《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 年)章帝死,年仅10 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的东汉时期历史现象是()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17.(2分)东汉后期朝廷腐败,国势日趋疲弱。
汉灵帝光和七年,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黄巾起义爆发。
光和元年是公元178 年,黄巾起义开始于()A.171 年B.172 年C.184 年D.185 年18.(2分)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A.侧重史书记载B.注重史料考证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19.(2分)某班同学需要了解三国时期历史发展情况,以下材料中最为可靠的是()A.司马迁《史记》B.陈寿《三国志》C.罗贯中《三国演义》D.电视剧《三国演义》20.(2分)历史纪年表的绘制有利于我们时空观念的形成,东汉以来实现南北方短暂统一的西晋应位于下图中()A.A B.B C.C D.D21.(2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导致的结果不包括()A.北方少数民族的衰落B.北方民族融合的加强C.江南科技文化的兴盛D.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22.(2分)下列图片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A.北方民族融合B.江南经济开发C.中外之间交往D.北方政权分立23.(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促使科学文化异彩纷呈的原因不包括。
()A.经济恢复和发展B.胡汉民族的交融C.中外文化的交流D.统一局面的形成24.(2分)2016 11 月30 日“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就重视农业活动与节气的关系,该书的作者是()A.祖冲之B.贾思勰C.王羲之D.顾恺之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52分)25.(8分)填空题(1)《礼记》中所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指以相对和平的方式,推举产生部落首领,后人称这种办法是。
(2)科学技术成就是我国古代文明灿烂辉煌的象征。
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东汉时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
(3)北魏孝文帝于494 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
26.(10分)判断题: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是一座古文化遗址与文物陈列相结合的历史文化类博物馆。
其中部分展板及文物如图。
以下表述能从以上图片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相应的括号内划“√”;违背了以上图片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以上图片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1)燕国是西周的西北重镇。
(2)燕侯是与周王同姓的诸侯。
(3)周人的礼仪重视维护社会等级。
(4)周王分封给诸侯的主要是土地和人口。
(5)各诸侯国共同抵御“戎”“狄”等。
27.(26分)读图、识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周王室对诸侯国控制力的下降,各国之间时有战争爆发,这些战争导致了国家的兼并。
一些无情的统治者废除了他们的贵族制度,逐渐创造出一个官僚体系,管理民生和军事的官员忠于国君并从国君那里直接获得任命。
具有管理国家和作战能力的人因其才能而非出身得到地位的上升。
摘编自马立博《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材料一随着周王室对诸侯国控制力的下降,各国之间时有战争爆发,这些战争导致了国家的兼并。
一些无情的统治者废除了他们的贵族制度,逐渐创造出一个官僚体系,管理民生和军事的官员忠于国君并从国君那里直接获得任命。
具有管理国家和作战能力的人因其才能而非出身得到地位的上升。
摘编自马立博《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1)上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商鞅变法知识结构图,请帮助他(她)完成。
填写说明:材料一是对战国时期变法特点的概括说明。
方框B 应填写商鞅变法符合这一特点的措施。
(2)观察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①图中方框A 表示秦朝都城,它的名称是。
②根据地图所示,秦朝东北部的郡是郡。
郡级驻所位于今天广东省的是郡。
材料二莫高窟第323 窟开凿于初唐时期(约7 世纪),窟壁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
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佛教徒认为张骞到西域后,发现两尊金人就是佛像,这是佛教传入中原的开始。
张骞出使拜别图(莫高窟第323 窟)摘编自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 窟张蓦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材料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 年)“汉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走出陇西……打败休屠王,获得了祭天金人。
”﹣﹣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译文)(3)莫高窟张骞出使西域图讲述的故事,有的内容符合史实,也有的不符合。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选取符合及不符合的部分各举一例。
(不符合史实的要求说明判断理由)下列图片选自连环画《三国演义》。
(4)图2 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致使出现图3 曹操无力南下的局面?28.(8分)海昏侯刘贺(前92 年﹣前59 年)是汉武帝刘彻之孙。
2015 年底,江西省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震动全国。
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结构、布局最完整的列侯陵寝,从中出土的大量文物,为我们发现、还原西汉的政治与社会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昏侯墓中出土的竹简达到5200 多枚。
其中最为大家所关注的是《论语》.主椁室西室出土了一件屏风。
考古领队杨军告诉记者,这个屏风上可以粗略看到孔子和他弟子的画像,“而且孔子和他的弟子,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故事写在上面”。
﹣﹣摘编自相关新闻报道(1)材料一反映了海昏侯刘贺的何种喜好?这可能与汉代哪一项政策有关?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黄金,在其中一块金饼上,考古工作者找到了“……海昏侯臣贺……酎黄金……”的墨书,反映了西汉的酎金制度。
材料二汉朝规定诸侯于宗庙祭祀时奉献一定量的黄金,称为“酎金”。
皇帝坚持这项规定主要用意并不在于增加经济收入,而观察王侯们是否俯首听命、尊祖敬宗。
所以,西汉政府对“酎金”的数量和质量有严格要求,一旦不足,“王削县、侯免爵”。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 年),就出现了因为“酎金”不纯,106 名列侯爵位被削夺的大案。
摘编自郭献功《汉代的“酎金”与“酎金案”》(2)汉武帝制造“酎金”大案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相同的目的,汉代皇帝还采取过哪些举措?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1.【解答】题干中的图片为历次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读图可知:《烧骨》和《洞穴中的灰烬》图反映了北京人用火的状况.故选C.2.【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故选C.3.【解答】传说,上古时期,洪水肆虐,大禹带领人们治理洪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材料“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反映的正是大禹治水.故选D.4.【解答】据所学知,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不是盘庚.故存在错误的一项是开国君主.故选B.5.【解答】材料“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周朝王室衰微,分封制渐趋瓦解的历史.故选A.6.【解答】公元前7世纪后期,楚国与晋国在城濮大战,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依据图中的战役的核心“城濮”推知战役衍生出的成语是退避三舍.故选B.7.【解答】孔子是春秋晚期人,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孔子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经出现了牛耕.故冉耕和司马耕名字的特点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牛耕技术的出现.故选D.8.【解答】①青铜器是春秋晚期的文物;②青铜器是商朝早期的文物;③高柄杯是大汶口文化晚期的文物;④卜骨是商朝晚期的文物.所以先后顺序为③②④①.故选B.9.【解答】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故选B.10.【解答】选项ABC都符合史实.D大秦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21年,灭亡于公元前207年,前后共存在了15年,大秦帝国不是百年基业.故选D.11.【解答】题干中的图片是《秦灭六国形势图》.读图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最终兼并六国,实现了全国统一.故选D.12.【解答】上列图片中的文字,A项为甲骨文,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B、C、D项的汉字都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故选A.13.【解答】汉景帝“致治保民”的措施是减免田租赋役;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的举措;派遣王昭君和亲的是汉元帝;派官员西行取经的是汉明帝.故选C.14.【解答】汉武帝时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私铸货币,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的大一统.故选D.15.【解答】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汉朝人称古代罗马帝国为大秦,大秦位于图中的D处.故选D.16.【解答】“章和二年(公元88 年)章帝死,年仅10 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这反映的是东汉时期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外戚者,皇亲国戚也.皇帝的妻子,皇后娘家兄弟.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关系.最有名的是太后的兄弟,也就是国舅.故选C.17.【解答】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此外,178+7﹣1=184,因为光和元年是公元178 年,需要减去1.故选C.18.【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知司马迁注重史料考证,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19.【解答】《史记》记述的是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不包括三国时期.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电视剧《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不可信.《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故选B.20.【解答】认真观察题目给出的历史纪年表图片,可以看出只有A处属于全国统一的政权,其它时间都处于分裂阶段.此外根据A处的时间300年前后也可以判断此处为西晋.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故选A.21.【解答】图片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我国人口南迁的现象.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人迁往江南.北方人南迁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兴盛,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故选A.22.【解答】依据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地区.由图片说明关键词“嘉峪关”“胡人牛耕图”可以看出,北方少数民族接受中原文化,学会了农耕生活,因此它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史实.故选A.23.【解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西晋东晋和南北朝很多政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的迁移又促进了民族融合,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促使科学文化异彩纷呈的原因不包括统一局面的形成.故选D.24.【解答】《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故选B.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52分)25.【解答】(1)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才德.(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3)北魏孝文帝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故答案为:(1)禅让(或禅让制).(2)都江堰;蔡伦.(3)洛阳.26.【解答】(1)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燕国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封国.所以题干描述是错误的.(2)材料没有体现燕侯是与周王同姓的诸侯.(3)分析图2可知,西周的礼仪文化表明了身份地位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维护等级制度的特点.所以题干描述是正确的.(4)分析图2、图3可知,周王对诸侯层层分封,封给诸侯的主要是土地和人口,所以题干描述是正确的.(5)依据课本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故答案为:(1)×.(2)○.(3)√.(4)√.(5)○.27.【解答】(1)据材料一“一些无情的统治者废除了他们的贵族制度,逐渐创造出一个官僚体系,管理民生和军事的官员忠于国君并从国君那里直接获得任命.具有管理国家和作战能力的人因其才能而非出身得到地位的上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都实行变法,尤其是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符合材料中战国时期变法特点的商鞅变法的措施是推行县制和奖励军功.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题目中知识结构图的A处应是富国强兵;B处应是推行县制和奖励军功;C处应是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根据秦朝统一后形势图所示,①秦朝的都城A是咸阳.②秦朝东北部的郡是辽东郡.郡级驻所位于今天广东省的是南海郡.(3)莫高窟张骞出使西域图讲述的故事,有的内容符合史实,也有的不符合.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所以符合史实的内容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派兵击败匈奴.不符合史实的内容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寻访金人的名号.判断理由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依据材料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 年)汉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走出陇西…打败休屠王,获得了祭天金人.”可知张骞出使西域早于霍去病打败休屠王、获得祭天金人,不可能是为了寻访金人的名号.(4)依据所学知识,东汉末年,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一带与曹军展开决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了曹军,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交战双方是曹操与孙刘联军,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的战术大败曹军,曹军退回北方,孙刘联军取得胜利.所以图 2 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大败曹操.致使出现图3 曹操无力南下的局面.故答案为:(1)A:富国强兵;B:推行县制和奖励军功;C: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①咸阳;②辽东;南海.(3)符合史实: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和派兵击败匈奴;不符合史实: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寻访金人的名号.判断理由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4)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大败曹操.28.【解答】(1)由材料“海昏侯墓中出土的竹简达到5200 多枚.其中最为大家所关注的是《论语》.主椁室西室出土了一件屏风.考古领队杨军告诉记者,这个屏风上可以粗略看到孔子和他弟子的画像.‘而且孔子和他的弟子,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故事写在上面’”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海昏侯刘贺对儒家文化的喜好.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学教育,把儒家学说作为我国封建正统思想.刘贺对儒家文化的喜好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2)由材料“汉朝规定诸侯于宗庙祭祀时奉献一定量的黄金,称为'酎金'.皇帝坚持这项规定主要用意并不在于增加经济收入,而观察王侯们是否俯首听命、尊祖敬宗.”可知汉武帝制造“酎金”大案的目的是削弱诸侯国势力,减轻诸侯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汉景帝时期,为削弱诸侯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实行了“削藩”等.故答案为:(1)儒家文化.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2)目的:削弱诸侯国势力,减轻诸侯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措施: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回答“汉景帝‘削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