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当代语文教育热点研究》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考前点题卷一

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考前点题卷一[单选题]1.教学“外国作家(江南博哥)作品研习”时,教师鼓励学生围绕“社会风俗”主题寻找相关作品并进行阅读。
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B.卡夫卡《变形记》C.海明威《老人与海》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A项,《傲慢与偏见》讲述了班纳特先生一家五位千金与上流绅士之间的爱情故事,表现了18世纪末英国乡镇的社会生活和世态人情,是当时风俗小说的杰出代表。
B项,《变形记》讲述了一个小职员一觉醒来变成甲虫的荒诞故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底层小人物生活的困顿和凄凉。
C项,《老人与海》讲述了老渔夫桑地亚哥为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与鲨鱼搏斗的故事,讴歌了即使一无所获仍旧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歌颂了人类勇敢坚毅的精神力量。
D项,《威尼斯商人》讲述了富商安东尼奥为了成全好友巴萨尼奥的婚事,向高利贷者夏洛克借债,后由于资金无法周转还不上贷款被夏洛克要求按照合约割一磅肉,而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西亚假扮律师帮助安东尼奥解除危机的故事,歌颂了仁爱.友情和爱情。
[单选题]2.教师围绕“童年的回忆”这一阅读专题,向学生推荐阅读材料。
下列作品不适合选用的是()。
A.曹文轩《草房子》B.刘震云《一地鸡毛》C.林海音《城南旧事》D.萧红《呼兰河传》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A项,《草房子》以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为主线,展现了油麻地众多普通民众的生活经历。
B项,《一地鸡毛》主要叙述了主人公小林在家庭和单位中所遭遇的困顿.琐碎的生活,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多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
C项,《城南旧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英子在北京度过的那段童年时光,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和北京城南的怀念。
D项,《呼兰河传》通过对故乡的回忆,再现了作者童年时代呼兰河这座小城的人情百态和社会风貌。
[单选题]3.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中的某单元内容为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学习,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篇目。
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某选修教材中有“新闻阅读与实践”单元,教师准备从单元选文中《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人手,联系单元中的其他新闻作品如《刘翔勇夺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栏冠军》进行阅读,通过让学生练习写作新闻,完成对“博观约取、简洁真实”这一新闻特点的掌握。
该教学设计的特点不包括()。
A.实现了新闻教学中“阅读”与“实践”的统一B.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C.有效地利用了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新闻的了解程度D.对单元内容进行了整合、利用专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答案】 B2、在“古今多不同”的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几组包含古今异义词的句子。
下列句子不符合要求的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陈情表》)D.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答案】 C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下列教师对“探究学习”的记忆与认识正确的是()。
A.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B.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并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C.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助性的学习方式D.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答案】 B4、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利用知识积累完成填空。
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
从①《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学到爱憎分明的品格;从老舍《②》里男主人公的遭遇中,我们能了解到旧社会的黑暗;从《三国演义》里③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忠诚和智慧;从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里鲁滨逊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④的精神。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一、填空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特点包括、和语文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
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和作业系统。
3.建国以来有以下这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钱梦龙的、魏书生老师的李吉林老师的等等。
4.编写语文教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和________等等5.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是从四个方面加以设计的,包括、、、等内容。
6.语文教学评价具有导向、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7.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
8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三百千”分别是()、()、(),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9.《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0.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结构和。
二、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不得分)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A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B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社会需要。
D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A引入 B介入 C展开 D结束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A促进学习 B选择 C排名次 D反馈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A语法修辞知识 B文学知识C文体知识 D读写听说知识5.《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A 2500个B 3500个C 4500D 55006.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A典型讲评 B综合讲评 C专题讲评 D重点讲评7.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是()A 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B 容易组织和管理C 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D 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
8.《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部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是()A读、写、听、说能力 B基础知识C 基本概念 D思想教育9 .以小结为主的结束,目的是()A整理归纳 B深入理解 C强化记忆 D形成能力10. 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是()A 现代汉语修养B 古代汉语修养C 文章和文学修养D 语文教育史修养三、判断(10小题,每题1分)1.从占居优势的倾向来说,语文课是属于抽象型学科。
学科教育语文考研真题

学科教育语文考研真题一、考题分析学科教育语文考研真题是考察考生对于语文学科教育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解答真题,考生需要展示对语文学科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的了解,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具体操作。
本文将对学科教育语文考研真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解答。
二、真题解答1. 题目一请就现代语文教育的实施进行探讨。
解答:现代语文教育的实施是指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对语文学科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现代语文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实施现代语文教育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是现代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对词汇、语法等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对书面语、口语等语言形式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名著经典的阅读、文学作品的欣赏以及文化常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此外,现代语文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今社会变化快速、信息爆炸的时代,单纯的知识掌握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现代语文教育的实施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真正目标。
2. 题目二请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解答: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将从阅读兴趣、阅读策略和阅读环境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只有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保持阅读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读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第二讲语文教育热点

革
效果,影响教学全局的根本问题。”
他说:“现在校长、教师稀缺的是自己的思想,
当 是有个性色彩的思想。个性思想就是校长、教师
代 语
身上的‘钙’,现在校长、教师需要补钙,缺钙
文 的人是站不起来的,缺钙的人是失去话语能力的
教 学
人,校长失语,教师失语意味着民族失语。
改
革
品味程红兵的言语,似乎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
学
改
(二)应试教育严重制约语文教学改革的进展;
革
(三)学生客观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锐减与社会学生语
文水平期望值过高的矛盾。
(4)对语文概念理解的差异。
二、经过
当 (一)开端:
代 语
1997年《北京文学》在“世纪观察﹒忧思中国语文教
文 教
育”刊登了文艺硕士研究生﹑原乐清师范学校语文教师王丽
学 《中学语文教学手记》﹑《诗刊》杂志编辑邹静之《女儿的作
改
革 育”,将会误导语文教育远离“语文”这个宇宙飞
船轨道而滑向无边的太空。
(三)赵谦翔的“绿色语文”实质是“泛语文”,
当 他说:“‘绿色语文’就是培养‘亲情’的语文,
代 ‘绿色语文’就是培养‘爱心’的语文, ‘绿色语
语 文
文’就是培养‘习惯’的语文。”这种“泛语文”并
教 不是“小学语文,也中学语文,而是广义的语文,是
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首位的。
(二)教育的基本目标应是人格教育,培养塑造学生人格,培
当
养他们有个性色彩的思想,如果把这一全局性的任务强加给语文学
代
科教育,岂不本末倒置!
语
文
(三)如果倡导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人格完善”,
教
很容易误导“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的泥潭而难于自拔。当前的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501)适用专业:050101文艺学、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Z1对外汉语、0501Z2语文教育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学术后备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2.掌握从事本专业研究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学术发展方向和最新成果;3.具有在高等院校或中学独立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的能力,以及在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实践能力;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学术交流能力;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要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文艺学文艺美学、文艺批评、西方文论、文学创作理论、中国古代文论、叙事学及小说理论、西方文学美学关键词(双语课)。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3.汉语言文字学汉字研究、汉语史研究、古汉语词汇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句法语义研究、汉语篇章语义研究。
4.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近代文学。
5.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流派研究、中国现当代各体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东北文学与文化研究、儿童文学研究。
6.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研究、东方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
7.对外汉语对外汉语本体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8.语文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语文教学与反思、语文教师教育。
三、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为两年半到四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记6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A卷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A卷一、填空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学生的语文研究心理特点包括、和语文研究惯等几个方面。
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和作业系统。
3.建国以来有以下这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XXX的、XXX老师的XXX老师的等等。
4.编写语文教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和________等等5.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是从四个方面加以设计的,包括、、、等内容。
6.语文教学评价具有导向、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7.XXX对“语文”的解释是、。
8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三百千”分别是()、()、(),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9.《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紧张的,是的紧张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性。
10.教师素质结构包孕:知识结构、、心理结构和。
二、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不得分)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A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B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社会需要。
D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A引入B介入C展开D结束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A促进研究B选择C排名次D反馈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A语法修辞知识B文学知识C文体知识D读写听说知识5.《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请求初中生认字量是()A 2500个B 3500个C 4500D 55006.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A典范讲评B综合讲评C专题讲评D重点讲评7.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特性是()A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B容易组织和管理C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研究互相配合D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
8.《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部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是()A读、写、听、说能力B基础知识C基本概念D思想教育9.以小结为主的结束,目的是()A整理归纳B深入理解C强化记忆D形成本领10.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是()A现代汉语修养B现代汉语修养C文章和文学修养D语文教育史修养三、判断(10小题,每题1分)1.从占居优势的倾向来说,语文课是属于抽象型学科。
教育理论-2023年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答案

教育理论-2023年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入
学考试复习题答案
以下是教育理论方面的复题答案,适用于2023年华中师范大
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1. 教育理论的定义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 教育理论是研究教育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的学科体系,旨在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使其具备知识、技能、态
度和价值观,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
2. 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哪些流派?
- 行为主义
- 认知主义
- 社会建构主义
- 人本主义
3. 请简要介绍一下行为主义教育理论。
- 行为主义认为研究是行为的改变,重点在于刺激和响应之间的关系。
- 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外部奖惩来调整研究者的行为,并提倡形成良好的研究惯。
4. 认知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 认知主义认为研究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重点在于个体内部的思维、理解和记忆。
- 认知主义强调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思考、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5. 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研究是社会互动的产物,重点在于研究者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与合作。
-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研究者通过参与真实的社会活动和社交交往来获得知识和发展技能。
以上是对教育理论方面的一些复习题答案,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请根据具体问题深入学习相关内容,提高对教育理论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名:张亚明单位:河南郑州中牟一高专业:语文考试科目:当代语文教育热点研究考试分数:年月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一、谈谈你对“语文”这门课程的理解。
(20分)答: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
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
语文即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
语文只属于汉语成分,其定义错误涵盖了世界上所有语种,照其理解,英语教材也应属于语文;错误二,任何一篇文学作品(甚至一张网页也是由语文文字)也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但它不属于语文。
语文是以现代汉语为表述的形式,选取文学库里优秀、经典的作品,通过教师的指导,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境界,激发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一个传承人类文明的基础平台的一门重要学科。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
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
学好语文,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
我希望当你读完这篇文章后,能为你的语文之路,垫石铺地,为你的语文大厦添砖加瓦,为你的学习铺上一条通天大道。
二、语文学科与数理化学科有哪些不同?(20分)答:语文学科与数理化学科的不同之处有:(一)数理化教学主要是再现性教学,语文教学主要是表现性教学(二)数理化教学是能懂才学,懂了才能接着学,前边的内容不懂就影响后边内容的学习。
语文教学是不懂就能学,学了以后可以多懂也可以少懂,前边的内容不懂,基本不影响后边内容的学习(三)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更高的要求。
在语文课程(也包括英语)中,教师的语言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学媒介、教学形式,又是教学内容三、请你设计一个高中(或初中)三年作文教学的序列(20分)答:(1)高一上学期:熟练驾驭记叙文文体;积累生活素材,学会观察与感受生活,思考生活;正确地选材与立意;表达上恰当地运用再现与表现。
序列安排:五次记叙文训练的内容:①了解观察生活的途径,训练挖掘生活素材的能力。
养成积累的习惯。
以写人为主,恰当地运用各种写人的技巧,力求写出人物的个性。
②正确处理材料与中心的关系,训练学生思考生活,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出自己的独到认识。
以叙事为主,力求叙事完整流畅。
③熟练地运用再现与表现,叙述清晰流畅,描写绘声绘色,说明简明扼要,抒情议论能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揭示与升华作品的主题。
④再现与表现做到能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
⑤写出有个性的记叙文。
重点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初步训练创新思维。
散文写作训练一次,训练目标为写景抒情,学会借景抒情,托物抒怀。
(2)高一下学期:训练记叙文和说明文。
记叙文三次,说明文两次,创新作文一次。
记叙文训练目标为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事件的波澜;说明文的目标为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创新作文的目标为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序列安排为:①训练记叙文,写出人的个性,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征传神地刻画人物的心理、肖像、言行或细节,自如地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等手段,写活人物。
②训练记叙文,叙述出事件的波澜,学会运用悬念、倒叙、巧合等手段。
③训练记叙文,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掌握开头、结尾与过渡的技巧,巧妙地运用叙述、描写、抒情与议论。
④训练说明文,抓住事物特征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合理地安排好说明顺序,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⑤训练说明文,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恰当地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⑥创新作文训练,力求写出学生的个性。
(3)高二上学期:训练散文四次,诗歌一次,个性作文一次。
学期目标为:掌握散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训练想象与联想能力、再现与表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序列为:①散文,训练联想能力。
运用各种联想方法,拓宽文章的思路,丰富和加深文章的内容。
②散文,训练想象能力,运用想象开拓思路,丰富表现内容,塑造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
③散文,训练形散神聚、开合收放的技巧。
④散文,训练“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化理为事等构思技巧。
⑤诗歌写作,训练选择典型意象用简洁且富有韵味的语言含蓄地表达思想情感。
⑥个性作文,训练创新思维。
(4)高二下学期:掌握议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尝试小小说写作和寓言故事写作。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了解常见的作文题型及审题方法。
写作训练六次。
议论文三次,小小说、寓言故事各一次,个性作文一次。
序列为:①议论文,训练有理有据地说理。
积累相应的事理论据和典型的事实论据。
②议论文,训练有条有理地论证,掌握议论文常用的几种思路。
③议论文,训练辩证地分析事物。
④小小说,尝试选择恰当的角度虚构人物和故事情节来反映生活。
⑤尝试寓言写作,学会寓理于事。
⑥话题作文,学会话题作文的审题,尝试以寓言故事言理。
(5)高三上学期:自如地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文体,尝试札记、随笔和社会生活评论的写作,掌握文章的修改,写升格作文。
全面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训练八次,序列为:①记叙文,较为自如地运用写人叙事的技巧,力求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动人。
②说明文、议论文,训练图画作文的题型。
针对一幅漫画或一幅哲理性图画写作说明文和议论文。
训练联想或想象能力,条理清楚的说明能力,对生活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说理能力。
③散文,处理立意与选材、构思与结构的能力。
④针对上次写作的散文进行修改,写作升级作文。
训练作文修改能力。
⑤札记、随笔写作,训练学生用这种写作方式提炼思想,积累素材。
⑥尝试社会生活评论写作。
⑦材料作文,区别材料作文与读后感、话题作文的不同,掌握这种题型的审题与写作方法。
⑧个性写作。
(6)高三下学期:训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应试能力。
按照高考大纲中写作能力的要求,前五个学期的目标是基础等级,本学期则力求达到发展等级。
即: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写作训练八次。
①话题作文,训练审题、拟题以及文体选择。
②话题作文的变化类型,训练此类作文的写法,在文体形式上尝试创新。
有文采地表达。
③训练图画作文,了解图画作文的不同形式及应试措施。
④训练材料作文,训练准确审题,在内容上尝试创新。
⑤训练续写与改写,训练想像能力与创造能力。
⑥训练话题作文,重点训练辩证思维与有文采地表达。
⑦升级作文,训练考场作文修改能力。
⑧话题作文,训练结构艺术与语言艺术,讲究巧妙的开头与结尾及恰当地选择表达方式。
四、你认为理想的高考(或中考)阅读试题应该是什么样子?(20分)答:我理想中的高考阅读试题应该:(1)突出文学类文本的鉴赏。
从福建、江苏等卷来看,现代文阅读加大了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的考查力度,如2009年,江苏卷试题的数量虽然和2008年的相同,但分值却由2008年的20分增加到了2009年的23分,足见其注重的趋势。
(2)突出各种文本,尤其是文学类文本的探究题、评价题的考查。
翻检历年的高考题,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探究题的考查开始于2008年,到2009年,探究题、评价题的考查迅速扩展,山东、江苏、安徽、广东、福建、浙江、海南宁夏等卷,都纷纷出现了探究题、评价题的考查。
如广东卷2009年就增设了“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题,将探究试题的考查落到了实处。
再如江苏卷更是有以下三点调整:①由2008年的“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调整为2009年的“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②把2008年的第一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和第二点“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合并为一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③把2008年的第三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调整为“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这些调整来看,都突出各种文本,尤其是文学类文本的探究题、评价题的考查,这是一个方向,一个趋势,我们绝对不能漠视。
五、你认为理想的高考(或中考)作文试题应该是什么样子?(20分)答案:我认为理想的作文试题应该:一是把开放性和限制性结合起来,二是把抒情的诗意和理性的反思及批判结合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对今年的作文命题可以有更为深刻的分析。
例如,江西卷的拍卖兽首这个题目本来是很容易归结到情感的抒发上去的,但是,命题者却旗帜鲜明地要求写成议论文,这个做法似乎有些矫枉过正,但是,对于我们目前高考作文过度偏重于审美抒情的潮流来说,这种规定,确实能给人振聋发聩的感觉。
在中国高考作文命题中,这是第一次规定只能写议论文。
也许有些人会瞠目结舌,觉得太过粗暴,其实,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新加坡的高考作文,从来就是只能写议论文,把记叙和抒情排除在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