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电子教案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及穿脱防护服优秀课件

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 1戴帽子 • 2戴口罩 • 3穿防护服 • 4戴眼罩 • 5穿胶鞋 • 6戴手套
步骤一 戴帽子
• 1.将脑后的长发完成发髻,刘海向上梳理 • 2.将帽子由额前向脑后罩于头部,尽量不
让头发外漏
步骤二 戴口罩
1.用流水及肥皂七步洗手法洗手 2.左手托住口罩暴露面,右手轻拉口罩的
• 2.穿入胶鞋后,将防护服裤脚罩于胶鞋外 面
步骤六 戴手套
1.先戴上一次性乳胶手套,再将手套反折 一部分,然后将防护服袖口稍拉向手掌 部并固定,将手套反折部分紧套于防护 服袖口
2.带第二层加强型防护手套
脱防护用品顺序
• 1.脱第一层手套 • 2.摘眼罩 • 3.脱防护服 • 4.脱胶鞋 • 5.脱一只手套 • 6.摘口罩 • 7.脱另一只手套 • 8.摘帽子 • 9.洗手消毒
• 1.脱下胶鞋 • 2.用防护服包裹胶鞋,防护服内面始终朝
外,一起放入黄色垃圾袋
步骤五脱手套+脱口罩
• 1.左手抓住右手腕部的外面,顺势将右手 手套内面朝外脱下
• 2.左手托住口罩,右手将口罩的两条橡皮 筋分别取下,左手将口罩抓于掌心
• 3.右手进入左手手套内面,将手套内面朝 外脱下同时将口罩包于其内,放入黄色 垃圾袋。
步骤六 脱帽子
• 双手伸进帽子耳后双方的内侧边缘,将 帽子内面朝外取下,放入污物袋
步骤七 收拾物品
• 1.脱去鞋套,换上鞋子 • 2.重新换一副手套将黄色垃圾袋口扎紧 • 3.洗手,消毒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及穿脱防护 服优秀课件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
• 1.一般防护 • 2.一级防护 • 3.二级防护
• 4.三级防护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一、分级原则:1.按病人的传染性强弱和医疗行为的风险程度分级;2.根据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接触对象等进行分级;3.不同级别的医务人员应采取相应级别的防护措施。
二、分级标准:1.低风险级别:病人的传染性低,医疗行为相对安全,医务人员的接触病人的机会较低。
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消毒,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态;(2)穿戴工作服或独立外套,在工作结束后应进行清洗和消毒;(3)佩戴口罩,特别是在约病人时和在一米范围内接触病人时;(4)遵循规范的医疗操作程序和感染控制相关要求,减少医疗风险。
2.中风险级别:病人的传染性中等,或医疗行为相对危险,对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较高。
防护措施:(1)佩戴医用口罩,特别是在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进行气管插管和吸痰、有可能产生气溶胶传播的操作时,应佩戴高效过滤的N95口罩;(2)戴手套,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和病人体液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3)穿戴无菌隔离衣,特别是进行手术、分娩、插管和其他有可能产生飞沫传播的操作时;(4)做好手卫生,勤洗手、有效消毒;(5)遵循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避免错误风险行为。
3.高风险级别:病人的传染性高,医疗行为危险且风险较大,对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极高。
防护措施:(1)佩戴医用口罩,特别是在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进行气管插管和吸痰、有可能产生气溶胶传播的操作时,应佩戴高效过滤的N95口罩;(2)穿戴隔离衣,特别是进行手术、分娩、插管和其他有可能产生飞沫传播或空气飞沫传播的操作时,应穿戴高级别的防护隔离衣;(3)佩戴护目镜或面屏,防止对眼部的飞沫污染;(4)戴手套,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和病人体液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5)严格遵循规范的感染控制措施,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三、个人防护:1.所有医务人员应了解并掌握正确的个人防护知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2.随时保持清洁和洗手,避免摸眼、摸口、摸鼻,保持口罩、手套、衣物的清洁;3.有临床症状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并进行必要的隔离和治疗。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
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
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注意事项: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6小时-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
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一戴帽子一戴医用防护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
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一戴护目镜/防护面罩一戴手套一穿鞋套一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一脱隔离衣一脱鞋套一摘护目镜/防护面罩一洗手和/或手消毒一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一脱工作服一摘医用防护罩一摘帽子一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一离开清洁区。
3 注意事项:1、医用防护罩可以持续应用6小时-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制度培训资料

期望
医务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和掌握分级防 护制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 防护规定,切实落实各项防护措施。
要求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 管理,确保其掌握正确的防护知识和 技能,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考核机 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对未来医疗防护工作的展望
展望
未来医疗防护工作将更加注重科学性 和规范性,不断完善分级防护制度, 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水平。
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当医务人员需要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时,应穿戴专业的防护服 、呼吸器、手套等,并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以降低对身 体的危害。
分级防护制度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在新冠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需要根据疫情情况和患者的传染性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对于确诊和疑似新冠患者,医务人员需要穿戴正压呼吸器、防护服等高级别防 护用品,以确保自身安全和防止病毒传播。
重要性
医务人员是医疗工作的主体,其健康和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分级 防护制度能够使医务人员根据不同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防护效果。
意义
分级防护制度不仅体现了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的关爱和保护,也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职 业素养和工作积极性,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和要求
分级防护的目的
确保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过程中得到适当的防护,降低职业暴露风险,保障医 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分级防护的必要性
保护医务人员健康
分级防护制度能够根据医务人员 接触患者及患者体内物质的风险 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 效降低职业暴露风险,保护医务
人员的健康安全。
提高诊疗质量
通过分级防护制度的实施,医务 人员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和 操作规范,提高诊疗操作的准确 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诊疗质量。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病房的医务人员(一)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二)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医用防护口罩成外科口罩。
(四)认真执行手卫生,(五)结束工作后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护人员(一)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二)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工作时应穿隔离隔离衣或一次性防护服、戴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分诊台的护士可不穿隔离衣。
(四)严格执行手卫生。
(五)结束工作后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接触患者采集的标本相关人员;处理具分泌物、排泄物、患名使用过的物品和环境清洁消毒等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护人员及司机等。
(一)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二)严格道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进入隔离病房的区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护目镜,双层手套、穿一次性防护服、长筒胶靴、穿一次性鞋套。
(四)严格执行手卫生。
(五)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五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进行有创操作人员和尸体处理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防水围裙,尸体处理人员做好穿化学防护服。
注意事项:(一)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使用6~8小时,遇污染或潮温,应立即更换。
(二)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睛进行消毒。
(三)医务人员提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应用。
(四)隔离衣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五)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摄氏度及时隔离就诊。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分级防护原则1. 标准预防:认为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 分级防护: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等级,将医务人员分为不同级别的防护措施。
三、分级防护措施1.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2.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3.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呼吸道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根据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5)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4.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护人员。
(1)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2)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规章制度。
四、防护用品的管理1. 医院应配备充足的防护用品,确保医务人员在执行分级防护措施时能够使用。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
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
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注意事项: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6小时-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一、一般防护:
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
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手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留观室、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
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进行有创操作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
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六、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6小时-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应用。
4、隔离衣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5、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
关于印发《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的通知
各科室:
根据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为有效保护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现印发如下,望遵照执行。
此通知
附:《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库伦旗医院
感染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