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三阶段月考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三阶段月考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阶段创新作业七年级历史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选择题答题栏】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一、选择题(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

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符合“会人工取火”“能制作打制石器和使用骨针”“有爱美意识”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A.山顶洞人B.元谋人C.河姆渡人D.北京人2.《礼记》称尧舜禹时期为“大同”之世,禹以后是“天下为家”。

与这一变化紧密相关的是()A.禅让制的实行B.世袭制的开创C.分封制的确立D.井田制的实行3.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记载:“钟已厚则石,已薄则播”“钟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钟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

学者对殷墟出土的编钟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记载。

这表明()A.古代青铜冶铸技术高超B.古人擅长理论指导实践C.青铜器常作为礼器使用D.商周青铜器以乐器为主4.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A.打制石器B.骨耜C.铁农具D.耧车5.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时,充分考虑地形和水势特征,使它巧妙起到自然分水、分沙、排沙、沉沙的作用。

这体现出都江堰的建造原则是()A.造福千秋B.不误农时C.利于水运D.因地制宜6.西汉初年,政府制作和使用“汉并天下”瓦当(如下图),目的在于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的伟业。

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楚汉之争7.汉武帝时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郡守和国相官秩为二千石,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A.主要是为了监视地方官吏B.可消除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威胁C.均衡州郡和封国权力分配D.有利于巩固“推恩令”的实施成果8.西汉前期,除中央铸币外,各郡、国官府和地主、商人,都可仿铸货币。

同一种货币的大小、轻重、规格、质量都不相同,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征收和经济发展。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届四月份阶段性测试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皇帝制3.“王”本是夏商西周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历代大王上位之后表示自己功德不足与上古帝王媲美,故只称王,不称帝。

春秋时始有诸侯称“王”,到了战国时诸侯纷纷称“王”。

这实质上反映了A.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B.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C.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D.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4.嬴政认为,给死去的王上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很不合适的事情。

称帝时,他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并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襄”之类的封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这一做法A.正式终结了古代谥号制度 B.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辖C.是分封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D.旨在确立皇帝的无上权威5.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 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B. 郡县制是秦朝开始出现的一项制度C. 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D. 东汉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6.秦朝三公九卿、西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A.相权不断削弱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皇权不断加强 D.中枢机构不断完善7.秦代派驻各郡的监御史负责监察所在地的郡守和郡尉,出土秦简曾载:南郡的监御史因罪逃亡后,中央便委派正在巡视南郡的廷尉史接管对南郡的监察。

这可用来说明秦代A.重视地方权力监督 B.监察权侵夺行政权C.地方实行三府分立 D.君主权力至高无上8.东汉时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4年七年级(下)第一次学情调查历史试卷(本试卷共19道题满分70分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50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1.宋代抗金名将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A.加强中央集权B.实现国家统一C.开通京杭大运河D.社会经济发展2.“这一制度产生后,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联系起来,成为以后士人仕进的必由之路。

从此,选拔官吏之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政府,从制度方面限制了世家大族把持政治大权,为庶族地主参与政权开辟了道路。

”前句中“这一制度”是指()A.世袭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度3.“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

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

于是收回成命。

”材料反映了唐太宗()A.虚心纳谏 B.改革税制 C.独断专行 D.裁减冗员4.“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

”此诗是唐朝一位被贬为平民的太子为表达对自己母后为了做皇帝不惜残害自己儿子的行为的不满所作。

下列对这位母后评价正确的是()A.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提高了妇女地位B.推行科举制,重用贤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5.1999年,在印尼海域发现的“黑石号”唐代沉船上打捞到近7万件中国瓷器,包括数量不等的越窑青瓷、北方白瓷等。

瓷器种类多样,部分瓷器的形制、图案、色彩有明显的西亚、波斯艺术风格。

吉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吉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学科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元谋人以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十大名片之首。

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他们A.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B.生活在中国云南省元谋县C.已经会制作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2.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后者是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和诠释。

研究北京人时,下列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A.北京人复原头像B.北京人头盖骨化石C.考古现场的影像资料D.历史学家的著述3.他们过着集体生活,居住在一起,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他们掌握了钻孔技术,具有埋葬死者的意识。

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4.著名考古学家王巍讲道: “考古最重大的三个问题: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其中农业起源是文明的基础。

”、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农业起源的是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堆B.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C.半坡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D.仰韶遗址出土的彩陶5.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

考古学者发掘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A.人类起源B.农耕生活C.部落联盟D.国家产生6.山顶洞人把兽牙、海蚌串起来做成项链。

这说明山顶洞人已有了A.宗教意识B.爱美意识C.祖先崇拜D.灵魂观念7.考古人员在对吉林农安围子里遗址的发掘中,新发掘房址、墓葬、灰坑多处,并出土了百余件遗物。

这些新发现是研究历史的A.口述史料B.实物史料C.文献史料D.二手史料8.至今,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5个阶段。

黄帝、炎帝生活的时代属于A.奴隶社会B.原始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9.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A.会制作玉器B.会纺织、制衣C.使用磨制石器D.会建造房屋10.考古人员发现,大汶口遗址的墓葬群中有21 座墓有猪头1个……3 座墓有猪头5 个、1座墓有猪头14 个。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7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所示文化中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社会安定C.经济重心的南移D.南方政权强于北方2.对于科举制,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评价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他认为该制度()A.保证官吏的廉明清正B.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C.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D.保障专制集权统治3.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

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于是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杯酒释兵权B.改革科举制C.重文轻武的政策D.实行变法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准备围绕“中华民族对外的交流与碰撞”的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不能入选()A.B.C.D.5.如图两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政治制度完备B.商业繁荣C.农业技术进步D.文学艺术繁荣6.“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

”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A.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大一统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7.对宋代经济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B.宋朝时丝织业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北方C.宋代造船业当时世界领先,海外贸易发达,管理海外贸易机构是市舶司D.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8.读图《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下列符合史实的是A.西夏、金、南宋开国君主分别为元昊、阿保机、赵构试卷第1页,共3页B.辽、西夏、北宋首都分别是兴庆府、上京临潢府、开封C.澶渊之盟签订后,南宋与金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D.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宋金对峙局面形成9.下列能大致反映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B.C.D.10.北宋时,“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辽宁省抚顺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抚顺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阶段练习(一)七年级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70分※温馨提示: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出土文物承载着许多远古时期的历史信息,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最好的依据。

下列内容属于出土文物的选项是( ▲)2.2009年,记者在北京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抢救性清理发掘阶段性进展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专家发掘出灰烬、烧骨、炭屑等遗迹,具有很大考古价值。

据此我们可知道( ▲ )A.北京人已经使用火B.北京人知道用火御寒C.北京人能够用火驱赶野兽D.北京人有爱美的意识3.我们把“晚期智人”、 “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磨光钻孔技术”、 “集体生活”这几个词语联系一起,可能联想到的原始先民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郧县人4.在考古遗址中,我们发现河姆渡人居住房屋主要是干栏式,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构筑成房屋,这样建造房屋的主要原因是 ( ▲)A.连年战争B.生活习俗C.气候条件影响D.预防野兽侵扰5.古史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吃) 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囚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农具) ,教民农作。

这段材料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产生的原因之一是 ( ▲)A.神农聪慧过人B.当时食物匮乏C.捕捉禽兽减少D.生产工具改进6.大汶口文化晚期,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加一无所有。

这一现象说明群体内部产生了贫富分化,这一现象会导致( ▲ )A.加快进入文明社会步伐B.贫富分化加剧C.产生阶级土地兼并严重D.两极分化加剧7.近年来,考古学家发现了良渚文化、陶寺文化、红山文化等遗址,分布于祖国各地,这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的特征是( ▲)A.兼容井包B.多元一体C.异彩纷呈D.持续发展8.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为部落首领,尧年纪老时,把首领位置传给贤德的舜,舜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传给了大禹。

【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二)含答案

【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二)含答案

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4.考试范围:第1-7课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分封制逐步发展而来B.唐朝首创这一制度C.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2.通过图片获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

识读“隋朝大运河”图片,我们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①它连接了黄河等五大水系②它南至涿郡,北到余杭③它能够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④它能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②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③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④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

”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C.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5.王海同学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已的理解绘制了如下朝代更替示意图。

与图中①对应的朝代相关的史实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完成统一,文明交流B.政权分立,民族交融C.贞观之治,开元盛世D.闭关锁国,强化专制6.“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A.勤于政事B.善于纳谏C.节俭治国D.重视人才7.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蚌埠G5教研联盟10月份调研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闭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22年在湖北发现的生活在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3号头骨,是直立人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证据。

这一发现()A.是我国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化石B.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史C.反映了古人类已能制作打制石器D.呈现了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水平2.列表法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列表可以将同类史实进行归纳总结。

根据下表可知()早期人类发现时间推断元谋人2颗门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3颗牙齿化石、第1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等距今约70万-20万年山顶洞人3个完整古人类头骨化石、8个个体遗骨化石等距今约3万年A.元谋人是世界已知的最早的人类B.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C.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的重要依据D.化石是古生物遗体埋藏在地层中经石化后形成3.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遗址中发现的以下文化遗存,可以说明北京人()烧骨烧石5个灰烬层,最厚处可达6米①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②可以直立行走③已掌握人工取火技术④用火烧烤食物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4.陈山遗址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向阳镇陈山附近。

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出土文物有砍器、尖状砍器和尖状器、刮削器等。

这说明陈山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5.在《万古江河》一书中讲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

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

书中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A.天然火的运用B.打制石器的使用C.群居生活出现D.原始农业的兴起6.在原始农业领域,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不包括人工栽培()A.稻B.粟C.黍D.玉米7.当原始农业种植发明之后,人类即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种植农作物,不断地增殖农产品以获得生活来源,使生活来源有了可靠保证,从而解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
历史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共20分)
1. 隋灭陈,结束了自西晋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建全国大一统的局面是哪年
A.581
B.589
C.605
D.618
2. 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A.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
B.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C.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D.武则天创立殿试制
3. 《大唐西域记》是记录唐代高僧玄奘的一本书,下列对此书解说错误的是
A.书名中的“西域”包括古丝绸之路沿线的部分地区
B.这本书记录了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区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
C.这本书由玄奘的弟子整理成书
D.这本书是玄奘根据自己的亲身见闻所写
4.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唐末农民起义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5.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遣唐使来唐学习。

③令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6. 下列诗句中,能够体现出李白诗歌特点的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高宗统治时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
8.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D.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
9.小明暑假期间去西部实地感受大开发的情况,顺路参观了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

请你据
此判断他去的城市为()
A.成都B.兰州C.西宁D.拉萨
10.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

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遣唐使到来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
9.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 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修建的?(1分)目的是什么?(2分)(2)写出材料一中的字母A B C代表城市名字。

(3分)
(3)写出材料一中的字母DEFG代表的名称。

(4分)
10.材料一:下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图示法。

材料二: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当时皇帝也想南逃,但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前线督战。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打退辽军……双方订立协议,规定宋每年送给辽银30万两、绢20万匹……
(1)材料一中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1分)
(2)材料二中的“协议”历史称为什么?当时的“宋朝皇帝”是谁?(2分)
(3)结合所学,如何评价材料二中的“协议”?(4分)
(4)通过学习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材料题
9.(1)隋炀帝。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4分)
(2)A涿郡、B洛阳、C余杭(3分)
(3)D永济渠 E 通济渠 F 邗沟G江南河
10.(1)B。

(2分)
(2)澶渊之盟;宋真宗。

(4分)
(3)积极:促进了边境贸易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消极:给北宋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

(4分)
(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友好交往等(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