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临界锅炉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电站锅炉发展历程

电站锅炉发展历程

电站锅炉发展历程
电站锅炉作为发电厂的核心设备之一,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改进。

下面将简要介绍电站锅炉的发展历程:
1. 蒸汽动力机发展初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早的电站
锅炉采用扭转、蒸汽化和冷凝循环,使用燃煤作为燃料,用来产生蒸汽驱动发电厂的蒸汽动力机。

2. 水管锅炉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水管锅炉的出现使
得锅炉传热效率大幅提高。

这种锅炉采用多根水管,通过煤粉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来加热蒸汽。

水管锅炉具有结构紧凑、安全可靠的特点,成为制造大型电站锅炉的主流技术。

3. 超临界压力锅炉(20世纪中叶):为了提高锅炉效率和减
少燃料消耗,超临界压力锅炉应运而生。

超临界压力锅炉具有较高的蒸汽温度和压力,使得水和蒸汽的相界消失,减少受热面积,降低设备成本,并提高了发电厂的整体效率。

4. 回转流化床锅炉(20世纪后期):回转流化床锅炉是一种
新型的清洁燃烧技术。

它通过在锅炉中充分悬浮固体颗粒,使燃料与空气充分接触,达到高效燃烧和低排放的目的。

回转流化床锅炉能够灵活适应不同的燃料和负荷变化,具有环境友好和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5. 超超临界锅炉(21世纪初):为了进一步提高发电厂的效
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超超临界锅炉应运而生。

超超临界锅炉的蒸汽参数更高,可以进一步提高燃煤发电厂的热效率。

同时,
超超临界锅炉采用新型的材料和设计,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综上所述,电站锅炉经历了从简单的蒸汽动力机到高效、清洁的超超临界锅炉的发展历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站锅炉将继续演变和改进,以适应能源和环境的需求。

2024年锅炉行业发展趋势

2024年锅炉行业发展趋势

2024年锅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锅炉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排放的重要领域,其发展趋势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2024年,锅炉行业将迎来一系列变革,以下是对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

一、清洁能源将成为主导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的发展势在必行。

锅炉行业将逐渐摒弃传统的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转向天然气、生物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特别是生物质锅炉和太阳能锅炉,由于其可再生性和环保性,将在未来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将大幅提升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锅炉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

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锅炉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能效优化等功能,进一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三、环保法规将更加严格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各国政府将加强对锅炉设备的环保监管。

未来,锅炉行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

四、市场需求将呈现多样化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锅炉设备的市场需求将呈现多样化趋势。

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对锅炉设备的需求将有所不同,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设计和生产,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五、行业竞争将加剧,品牌化趋势明显锅炉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国内外企业众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

综上所述,2024年锅炉行业的发展趋势将受到清洁能源、智能化和自动化、环保法规、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战略和业务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9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及阀门介绍

09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及阀门介绍
超临界、超超临界 锅炉及阀门介绍
2009.01.10
武汉锅炉集团阀门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一、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发展介绍 二、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总体介绍 三、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材料应用介绍 四、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阀门 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阀门研制
一、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发展介绍(1)
超临界锅炉发展历程
262
568
596
2009
WAIGAOQIAO III
塔式
中国
1000
262
605
603
2008
YONGHUNG #1, #2 NIEDERAUSSEM K
型 塔式
韩国 德国
800 1000
248 271
569 580
569 600
2004 2003
WANSLEY 2

美国
952
247
538
538
1978
一、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发展介绍(4)
§ 国际火电发展趋势
• PF-SC 超临界 • USC 超超临界机组 • IGCC 联合循环 • PFBC-CC 增压流化循环机组等。
§ 热效率
• 中小机组30%,亚临界机组38%,超临界,超超临界大型机组42%~45%
§ 2006~2020年我国电力发展产业政策:
WANSLEY 1

美国
952
247
538
538
1976
BOWEN 3, 4

美国
952
247
538
538
1975
GASTON ERNEST C 5

美国

超临界锅炉发展历史论文

超临界锅炉发展历史论文

超临界锅炉发展历史论文超临界锅炉是一种高效能的锅炉,它采用超临界压力工作,可以大幅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超临界锅炉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

当时,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人们开始寻求更高效的发电技术。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工程师们设计出了第一台超临界锅炉。

这种新型锅炉不仅具有更高的热效率,而且还能减少燃煤的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超临界锅炉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随着材料和制造技术的进步,超临界锅炉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它不仅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煤炭等燃料,而且还能大幅减少排放的污染物。

这使得超临界锅炉成为了当今发电行业的主流技术之一。

除了在传统的火力发电领域,超临界锅炉也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们可以用于生产工业蒸汽,为工厂提供动力。

此外,超临界锅炉也可以用于供热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热水和取暖。

由于其高效能和低排放的特点,超临界锅炉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超临界锅炉还将会得到更多的改进和创新。

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会成为未来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超临界锅炉在煤炭能源利用和环保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随着全球对于清洁能源和减少碳排放的呼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超临界锅炉技术。

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家在开展超临界锅炉项目,以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超临界锅炉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在技术上不断完善,也涉及到了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从而使得其在能源行业和环保领域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通过采用超临界锅炉技术,能够降低燃煤发电的碳排放,有效减缓温室气体对空气质量和气候的影响。

这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全球环境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未来,超临界锅炉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其技术水平,包括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排放、延长设备寿命等方面。

同时,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和尖端清洁能源技术,以替代传统燃煤发电,也是发展的重要方向。

大型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现状和发展趋势

大型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现状和发展趋势

大型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本文简述了上海发展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战略意义、国内外现状、关键技术和经济效益。

1. 超超临界的概念火力发电厂的工质是水,在常规条件下水经加热温度达到给定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时,将产生相变,水开始从液态变成汽态,出现一个饱和水和饱和蒸汽两相共存的区域。

当蒸汽压力达到22.129MPa时,汽化潜热等于零,汽水比重差也等于零,该压力称为临界压力。

水在该压力下加热至374.15℃时即被全部汽化,该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水在临界压力及超过临界压力时没有蒸发现象,即变成蒸汽,并且由水变成蒸汽是连续的,以单相形式进行。

蒸汽压力大于临界压力的范围称超临界区,小于临界压力的范围称亚临界区。

从水的物性来讲,只有超临界和亚临界之分,超超临界是人为的一种区分,也称为优化的或高效的超临界参数。

目前超超临界与超临界的划分界限尚无国际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蒸汽温度高于580℃称为超超临界。

2. 发展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战略意义2003年7月中国机械联合会根据对我国能源结构、国家能源政策和未来发电用能源供应状况的分析,在充分考虑水电、天然气、核电和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基础上,再考虑煤电的开发,经过分析、测算,推荐的全国发电能源需求预测方案见表1。

表1 全国电能源构成项目单位2000实际2020预测全国总装机容量万千瓦31932.09 90000 比重% 100 100 1、水电万千瓦7935.22 22000比重% 24.9 24.4 2、火电万千瓦23746.96 63500比重% 74.4 70.6 其中:煤电万千瓦23223.96 58000 比重% 72.7 64.4 气电万千瓦511.8 5500项目单位2000实际2020预测比重% 1.6 3690 3、核电万千瓦210 4.1比重% 0.7 800 4、其他万千瓦39.91 90000比重% 0.12 100 可以看出,虽然煤电所占比重从2000年到2020年在逐年下降(从72.7%下降到64.4%),但煤电在电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

2023年超超临界机组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超超临界机组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超超临界机组行业市场规模分析超超临界机组是一种能够效率较高、排放较低的火电机组,目前在国内能源市场中非常受欢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超超临界机组的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超超临界机组市场规模从市场规模来看,超超临界机组市场正在经历非常快速的增长。

2019年,全球超超临界机组装机容量一共为708GW,其中中国的超超临界机组装机容量占比达到了78%,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装机容量仅占22%。

2019年,中国新上超超临界机组装机容量达到了7193.8MW,占全球新上容量的96.66%。

在中国,超超临界机组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占比越来越大。

超超临界机组市场发展趋势从超超临界机组市场发展趋势来看,首先是技术上的不断创新。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超临界机组的效率和稳定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也为其市场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其次是政策支持的不断强化。

在不断加强环保政策的背景下,未来超超临界机组将成为火电行业的主流机型。

此外,中国政府还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将带动超超临界机组在国外市场的迅猛发展。

超超临界机组市场前景从超超临界机组市场前景来看,由于其具备高效、低排放、稳定性好等特点,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在中国,未来火电行业将继续面临环保压力,因此超超临界机组将替代传统的火电机组成为主流机型,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同时,中国政府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新增火电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以上,这也将极大地带动超超临界机组市场的发展。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推进,中国的超超临界机组也将迅速占领海外市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总之,超超临界机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发展趋势良好,市场前景广阔。

未来,随着技术不断创新、政策持续推进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超超临界机组将成为火电行业的主要机型,市场份额将继续提高。

同时,超超临界机组还将继续在国内外市场展露其威力,为火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超超临界锅炉介绍》课件

《超超临界锅炉介绍》课件

《超超临界锅炉介绍》PPT课件
本PPT课件将介绍超超临界锅炉,解释其定义、特点,探讨其工作原理、优点, 以及国内外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一、什么是超超临界锅炉
超超临界锅炉是一种高效率燃煤发电锅炉,采用高温高压工况,提高煤燃烧效率和发电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 污染。 超超临界锅炉的特点包括高温高压运行、高效用能、灵活操作、可脱硫、可脱硝和紧凑结构等。
国内应用情况
中国市场广泛应用超超临界锅 炉技术,提升发电效率,改善 环境保护。
国外应用情况
超超临界锅炉技术在美国、日 本等国家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不断推动技术进步。
市场前景分析
超超临界锅炉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其应用 将继续扩大。
五、超超临界锅炉的发展趋势
1 技术趋势
超超临界锅炉技术将进一步提高效率、减少排放,并拓展适用范围。
二、超超临界锅炉的工作原理
1
原理介绍
超超临界锅炉利用高温高压水蒸汽的特性,实现高效燃煤发电,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
2
主要部件介绍
超超临界锅炉的主要部件包括锅炉本体、燃烧系统、蒸汽轮机和控制系统等。
3
工作流程
超超临界锅炉的工作流程包括燃烧、水循环、蒸汽生成、送电和烟气处理等步骤过高温高压技术,提高燃煤发 电的效率,降低煤耗。
污染排放小
超超临界锅炉采用先进的烟气处理技术,可以 显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燃烧效率高
超超临界锅炉中的燃烧系统可以更充分地燃烧 煤炭,提高能源转化效率。
适用范围广
超超临界锅炉适用于各种煤种和不同规模的火 力发电厂。
四、超超临界锅炉的应用
2 市场趋势
超超临界锅炉市场将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和能源需求旺盛的地区。

国外超超临界机组技术的发展状况

国外超超临界机组技术的发展状况

国外超超临界机组技术的发展状况一、超超临界的定义水的临界状态点:压力 22.115MPa,温度374.15℃;蒸汽参数超过临界点压力和温度称为超临界。

锅炉、汽轮机系列(通常以汽轮机进口蒸汽初压力划分等级):次中压2.5 MPa,中压3.5 MPa,次高压6.5 MPa,高压9.0MPa,超高压13.5 MPa ,亚临界16.7 MPa,超临界24.1 MPa。

超超临界(Ultra Super-critical)(也有称高效超临界High Efficiency Supercritical))的定义:丹麦人认为:蒸汽压力27.5MPa是超临界与超超临界的分界线;日本人认为:压力>24.2MPa,或温度达到593℃(或超过 566℃)以上定义为超超临界;德国西门子公司的观点:从材料的等级来区分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我国电力百科全书:通常把蒸汽压力高于27MPa称为超超临界。

结论:其实没有统一的定义,本质上超临界与超超临界无区别。

二、国外超超临界技术发展趋势(一)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历史超超临界机组发展至今有50年的历史,最早的超超临界机组于1957年投产,建在美国俄亥俄州(Philo电厂6#机组),容量为125MW,蒸汽进汽压力31MPa,进汽温度621 / 566 / 566 C(二次再热)。

汽轮机制造商为美国GE公司,锅炉制造商为美国B&W公司。

世界上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发展过程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50-70年代)以美国为核心,追求高压/双再的超超临界参数。

1959年Eddystone 电厂1#机组,容量为325MW,蒸汽压力为34.5MPa,蒸汽温度为 649 / 566 / 566 C(二次再热),热耗为8630kJ/kWh,汽轮机制造商美国WH 公司,锅炉制造商美国CE公司。

其打破了最大出力、最高压力、最高温度和最高效率的4项记录。

1968年降参数(32.2MPa/610/560/560 C)运行直至今,但至今仍是世界上蒸汽压力和温度较高的机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从世界火力发电机组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论证采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参数将是新世纪初火力发电厂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近而说明我厂三期建成一台超临界机组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火力发电机组;超临界1 前言对我厂三期工程建设一台亚临界机组还是超监界机组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并最终得出结论。

2 超临界化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超临界火电机组是常规蒸汽动力火电机组的自然发展和延伸。

提高蒸汽初参数一直是提高这类火电厂效率的主要措施。

当蒸汽压力提到高于22.1MPa时就称为超临界机组,如果蒸汽初压力超过27MPa,则称为超超临界火电机组。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中,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巳是火电结构中的主导机组或是占据一个举足轻重的比例,也就是说火电结构巳经"超临界化"了。

以超临界化为特点的对火电结构的更新换代早在20世纪的中叶就已开始。

超临界化可以说是火电发展的一种模式,一条道路,是被多国实践证明的成功模式。

美国于1957年投运的第一台125MW超临界机组的参数为31MPa/621℃/566℃/560℃,1958年投运的325MW机组的参数为34.4MPa/649℃/566℃/566℃,实质上它们已是迄今最高参数的超超临界机组。

到60年代中期,新增机组中有一半采用超临界参数,但到70年代订货台数急剧下降。

根据EPRI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这一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时美国缺乏超临界机组调峰运行的经验,最重要的是核电站担负起了基本负荷,因而对带基荷的超临界机组的需求量出现了下降,在采用超临界参数方面出现了反复。

在日本和欧洲则情况则有所不同。

尽管如此,从宏观上看美国在1967年-1976年的10年期间,共安装118台超临界机组,单机最大容量为1300MW,到80年代初,超临界机组仍增至170余台,占燃煤机组的70%以上,占总装机容量的25.22%,其中单机容量介于500-800MW者占60%-70%,至1994年共安装和投运了9台1300MW的超临界机组。

日本在1967年第一台超临界的600MW机组系从美国引进,在长崎电厂投运。

此后日本的超临界压力火力发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截止1989年3月,日本各大电力公司的48个主要火电厂的总装机容量75870 MW中,超临界压力的为49350MW,占总装机量的65%,比重很大,致使火电机组全国供电煤耗由1963年的366g/kWh降低到1987年335g/kWh 。

1989和1990年在川越电厂投运的两台700MW机组的参数是两次再过热的31MPa /566/566/ 566℃℃℃,在满负荷下的热效率达41.9%,投运以来情况很好。

目前在日本,450MW以上的机组全部采用超临界参数。

从1993年以后已把蒸汽温度提高到566/593℃℃和593/593℃℃,一次再过热,说明这种等级的超超临界参数已达到成熟阶段。

原苏联也是世界上拥有超临界机级最多的国家,共有224台,总容量达79300MW,凝汽式汽轮机中,超临界机组的容量占48.7%。

1963年,苏联投入第一台300MW超临界机组,其热耗率比超高压的200MW机组降低了5.2%。

这一成功促使苏联决定,300MW以上的机组全部采用超临界参数。

300MW 机组在70年代中期的可用率已达86.4%,1984年雷夫提恩电厂的300MW机组的利用小时达7043小时。

德国早在60年代开始发展超临界机组,是研究和制造超临界机组最早的国家之一,但初期容量较小。

1972年投运了一台430MW的超临界机组,1979年投入了一台475MW二次再过热的机组。

德国VEAG电力公司在1999和2000年于Lippendorf电厂投产的两台900MW褐煤机组,蒸汽参数为26.8MPa/ 554/ 583℃℃,净效率为42%;计划于2002年在Niederaussen 发电厂投产的985MW褐煤机组,使用的蒸汽参数为26MPa/580/600℃℃,由于采用了以超超临界参数为主的多项提高效率的措施,净效率高达45.2%,机组滑压运行,可超负荷5 %。

最低负荷为50%,电厂大修期最少为4年。

丹麦是热能动力方面很先进的国家,在火电机组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在1998年在Skaebaek发电厂投产的400MW机组,两次中间再过热,蒸汽参数为29MPa/582/582/582℃℃℃,加以海水直接冷却,额定背压为2.2 kPa,净效率高达49%,是当今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火电机组。

1999年在Nordjylands 电厂投产的400MW机组,使用同样的蒸汽初参数,效率也高达47%。

丹麦计划2001年在Avedore 电厂投产的375MW机组,采用的参数为30MPa/580/600℃,其净效率也是高达48%。

其他如意大利、荷兰、芬兰等国在采用超临界机组方面也都有成功的经验。

目前世界上已有600多台超临界机组在运行。

3 我国火电结构的超临界化所谓超临界化指的是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应使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在我国火电结构中占据一个举足轻重的比例,而且这些机组的规格、造价和主要性能指标,包括环保性能等应不逊于同类机组的国际水平。

我国的超临界化起步晚,现在已比火电先进国家晚了40多年,但要优化我国的火电结构,这似乎是必经的模式。

优化我国火电结构,发展超临界乃至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参数等级和容量等级是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

关于容量等级的意见比较一致,多认为300MW 的容量似乎太小,以600MW为起步容量酌情分成几个容量系列较为适当。

关于参数主要是两种意见,一是从超临界的最低参数起步,即由现在的亚临界参数16.7MPa/538℃/538℃,单纯通过提高蒸汽压力过渡到超临界参数24.2MPa/538℃/538℃;另一种意见则是从更高一些的起点开始我们的国产化研制。

蒸汽初参数与机组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图1是对二者关系的一种估计。

一般而言,采用亚临界的机组,在计入脱硫与脱硝后的净效率约38%,把亚临界参数过渡到超临界的25MPa/540/540℃℃,净效率最多可提高到40%~42%。

把亚临界机组格局转换为超临界或超超临界机组格局,意味着降低16~32g/kWh的供电煤耗。

这一数值已很可观。

图1 蒸汽初参数与机组效率关系的一种估计迄今水蒸汽循环电厂蒸汽初参数的提高,从本质上讲主要是不断使用改进的金属材料的结果,金属材料的水平与火电厂初参数的水平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

通过采用更高的的初参数使供电效率每提高1%降低煤耗约7g/kWh,但要求使用的则是不同的金属材料和不同的部件结构,它们又直接地与设备造价、机组的可用率和负荷适应能力相关联。

国际上八十年代以后,大量铁素体耐热钢开发成功,在580~630℃范围内替代了奥氏体钢,从而使电站的蒸汽参数得以提高,在28~31MPa、566~580℃或24~25MPa、593~600℃的参数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按当代的技术水平,机组的参数与材料的关系大致如图2所示。

图2 机组的参数与材料的关系该图以25MPa/540/540℃℃一次再过热的某700MW机组为比较标准,其背压是4000 Pa. 这种机组使用的是X20CrMoV12 1 钢,不使用奥氏体。

下一步对主蒸汽区(如过热器联箱,管道,汽轮机)将使用X10CrMoVNb 91(即P91钢),至于过热器管道还要使用奥氏体。

图中事实上也对参数与效率的关系作了估计。

如采用了二次再过热,则效率可再提高约0.8%。

从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观点,P91钢使用的最佳场合可能是27MPa/580℃。

在日本正在发展一种叫做Nf616的钢,欧洲则是E911,它们均是非奥氏体钢,研究目标是在600℃时的蠕变强度达到120N/mm2,而P91才90N/mm2,所以有时把前者称为120N/mm2钢。

这种钢可用于31MPa/595℃的蒸汽参数,它比奥氏体钢导热性好,热胀率低,在某些场合有希望代替奥氏体钢,而奥氏体钢的极限使用温度则有希望从650℃扩展到700℃。

目前国际上即使是超超临界机组所采用的参数也还是过渡性的。

FLS / BWE公司巳公布了发展下一代超临界机组的计划,蒸汽初温将从现在的580℃提高到610~700℃,相应的压力将从目前的30MPa提高到40MPa,供电效率将达到50~55% 。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在追踪世界先进技术研制国产化火电机组,从6MW 开始,经历了几乎所有的参数和容量等级,成绩很大,但道路既不平坦也不笔直,特别是200MW以上大机组的研制,经过了不少曲折。

至今我国制造的200MW、300MW、600MW机组与从国外引进同容量同参数机组还有一些差距。

我国在电站用钢方面还相对落后,表现为规格不全,性能不高且进展缓慢。

这种现状使我们对于超临界参数的发展一直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在新的世纪里,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它对火电生产不仅要求减排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而且对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也加强了限制,这是通过京都议定书的形成变成了世界公众和各国政要所关注的重大问题。

我国将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头等大国,排放量的每一变化都将受到世界高度重视。

4 结论超临界技术在优化火电结构方面有特殊作用。

可以断言,采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参数将是新世纪初火力发电厂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超临界化是火电的一种发展模式,且已被证明是改造和优化火电结构的一种成功的模式。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厂三期建成一台超临界机组都符合国家发展的要求。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深圳建国医院深圳最好的男科医院•红旗连锁—您的好邻居红旗连锁—您的好邻居•天府双流百强县第20位,中国空港第四城•重点关注:明日必涨牛股•更多>>作者:深度理解回复日期:2007-6-268:10:10回复上自仪首套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DCS控制系统出厂【作者/来自】作者不详【发表时间】2006-6-1 【点击次数】29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隆重举行了襄樊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DCS出厂仪式“五一”前夕,自仪股份交出首套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DCS项目答卷----湖北华电襄樊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DCS控制系统,这是第一套由国内企业承担的600MW超临界机组DCS控制系统项目,是自仪股份在该领域中实现的重大突破。

4月30日,自仪股份在DCS公司举行隆重出厂仪式,上海电气(集团)总裁黄迪南,上海电气集团财务总监徐伟,上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曼萍,上海电气集团总裁助理韩斌及上海电气下属电站集团、轨发公司、环保集团、中央研究院等单位领导和自仪股份有关领导见证了这一具有突破性的时刻。

出厂仪式由自仪股份总工程师许大庆主持,自仪股份总经理范幼林致欢迎辞。

自仪股份DCS公司总经理毛幼维介绍了DCS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和襄樊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DCS项目的开展情况;徐伟、黄迪南分别代表集团领导对自仪股份交出第一份答卷后,如何做好后续的调试和服务工作、如何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真正融入上海电气提出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