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科科药用植物资源概述

蓼科科药用植物资源概述
蓼科科药用植物资源概述

药用植物学论文

题目:蓼科药用植物资源概述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年级专业:2011级生物科学02班

学号:201112410209

姓名:王立秀

教师:孟德玉

蓼科药用植物资源概述

摘要:蓼科(Polygonaceae)植物约50属,1200种,主产于北温带,少数分布于热带我国有13属,235种,37变种,产于全国各地。蓼科植物含有蒽醌类的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蒽酮、淀粉、等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何首乌,它来自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其性微温,味苦、甘、涩,可延缓衰老、强身健体、保健心脏。鉴于以上分析,本文主要是对蓼科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系统的概述。

关键词:蓼科药用植物种类概述

通过各方面收集资料及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下面将按照蓼科不同属为单位分别介绍蓼科药用植物。

1.蓼属Polygonum L

1.1匾蓄(原变种) 花1至数朵簇生叶腋;叶小型;瘦果长2mm以上,无光泽;托叶鞘下部褐色,上部白色。分布全国各地。生田边路旁、沟边湿地,海拔10—4200m。全草人药,利尿、消炎、止泻、驱虫㈤;用于尿路感染、小便短赤、痢疾、泄泻、阴痒带下、黄疸、霍乱、膀胱炎、小儿高热、肺炎[4,7,10]。

1.2酸模叶蓼(原变种)大马蓼旱苗蓼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常有一个大的黑褐色的新月形斑点,两面沿中脉具短硬伏毛,花序梗具腺体,花被片常4深裂;瘦果宽卵形,双凹。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生田边、路旁、水边、荒地或沟边湿地,海拔30—3900m。凭证标本采于六盘水师专校园附近。果实人药,具活血、消积、止痛、利尿功效。全草入药,治肠炎、痢疾;捣烂外用治肿物,指趾末端化脓性炎症.

1.3红蓼荭草(名医别录),东方蓼、狗尾巴花, 叶卵形或宽椭圆形,干后呈暗蓝绿色;托叶鞘上部边缘具绿色叶状翅;总状花序呈穗状。分布于全国各地,野生或栽培。生沟边湿地、村边路旁,海拔30—2700m。凭证标本采于水城杨梅林场。果实人药,名“水红花子”,有活血、止痛、”甸,海拔800—3000m。根状茎人药,清热解毒,散结消肿[3]。用于赤痢、热泻,肺热咳嗽,痈肿,瘰疬,口舌生疮,毒蛇咬伤,热病惊搐,破伤风[9]。

1.4草血竭(原变种): 基生叶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基部楔形,两面无毛。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根状茎供药用,止血止痛,收敛止泻阻[3]

2何首乌属Fallopia Adans

2.1何首乌(原变种):多花蓼、紫乌藤、夜交藤。块茎肥厚,黑褐色。茎缠绕。托叶鞘膜质,偏斜无毛。花序圆锥状。瘦果卵形,具3棱,包于宿存花被内。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干燥块根人药,安神、养血、活络。生品具润肠通便、解疮毒作用;制品具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功能[1],用于血虚体弱,须发早白,肝肾阴亏,头晕眼花,腰膝酸软,血胆固醇过高,冠心病[10,12]。

治肺癌、骨癌、脑肿瘤、甲状腺癌、白血病[13]。干燥藤茎名为夜交藤,有安神、止汗作用。用于血虚酸痛、风湿痹痛、失眠盗汗、慢性肝炎[6]。

3.虎杖属 Reynoutria Houtt

3.1虎杖酸汤杆大接骨酸桶芦: 根状茎横走,茎直立中空。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花序圆锥状;花单性,雌雄异株;瘦果卵形,具3棱。分布予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凭证标本采于水城玉舍林场。干燥根和根状茎具活血、散瘀、通经、镇咳等功效。用于关节疼痛、经闭,湿热黄疸,慢性支气管炎,高血脂症,水火烫伤,跌打损伤,毒蛇咬伤[7,10,12]。治白血病、淋巴癌、骨癌、胃癌、膀胱癌[13]。

4. 金线草属 Antenoron Rafin

4.1金线草(原变种): 根茎粗壮,茎被糙伏毛,节部膨大,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均具糙伏毛;托叶鞘具短缘毛,总状花序呈穗状,瘦果卵形,双凸镜状,包于宿存花被内。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凭证标本采于水城玉舍林场。根茎入药,凉血止血、祛瘀止痛、除湿、止痢[4]。

5. 荞麦属 Fagopyrum

5.1金荞麦天养麦透骨消苦荞头: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木质化,黑褐色。叶三角形;托叶鞘顶端截形,无缘毛。花序伞房状;瘦果宽卵形。分布于陕西、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凭证标本采于六盘水师专校园附近。块根供药用,清热解毒、排脓去瘀、祛风化湿[2]。

5.2苦荞麦: 一年生草本。叶宽三角形,下部叶具长叶柄,上部叶较小,具短柄;托叶鞘偏斜。花序总状;瘦果长卵形。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山区有栽培,有时为野生。根供药用,理气止痛,健脾利湿犯[1]。

5.3养麦甜荞: 一年生草本。叶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托叶鞘短筒状,顶端偏斜,易破裂脱落。花序总状或伞房状;瘦果卵形。我国各地有栽培。凭证标本采于水城玉舍林场。全草人药,治高血压、视网膜出血、肺出血[11]。

6. 酸模属

6.1小酸模: 茎下部叶戟形,中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茎上部叶较小。花单性,雌雄异株;内花被片果时不增大或稍增大,元小瘤;瘦果宽卵形。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河北、山东、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及台湾。

6.2皱叶酸模: 基生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边缘皱波状;茎生叶较小,狭披针形。内花被片果时宽卵形,边缘近全缘,全部具小瘤;瘦果卵形。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贵州及云南。凭证标本采于水城杨梅林场。根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的功效[1]。

6.3羊蹄: 茎具沟槽。基生叶长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下面沿叶脉具小突起;茎上部叶狭长圆形。内花被片果时边缘具不整齐小齿,全部具小瘤;瘦果宽卵形。分布于东北、

华北、陕西、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贵州。根入药,用于大便燥结、淋浊、黄疸、肠风,功能性子宫出血,秃疮、疥癣痈肿,跌打损伤归[1]。

参考文献:

[1]傅立国.中国高等植物(第四卷)[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

[2]李安仁.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五卷第一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I-州植物志》编委会编.贵州植物志(第一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2.

[4]孙爱群.水城产蓼属植物分类及药用价值初步研究[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2002.

[5]罗献瑞.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第一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

[6]罗献瑞.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第二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

[7]罗献瑞.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第三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

[9]罗献瑞.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第四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

[10]黄燮才.实用中草药原色图谱(二)[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1]中国药材公司编.中国中药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12]钱信忠.中国本草彩色图鉴一常用中药篇(上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13]李军德.抗癌中草药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14]吴修仁.广东药用植物简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药用植物栽培种类

药用植物栽培种类 中国现有药用植物约250种,分属菊科、豆科等80余科。其中既有大量的草本植物,又有众多的木本植物、藤本植物、蕨类植物和低等植物菌藻类,而且种植方式和利用部位各不相同。因此,药用植物的种植分类方法亦多种多样。可依照植物科属、生态习性、自然分布分类,也可按照种植方式、利用部位或性能功效的不同来分类。一般常依照其药用部位或性能功效的不同进行分类。现简介如下:(一)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以及全株均可加工入药。按其不同入药部位,可分为8大类: 1.根与根茎类:其药用部位为地下根茎、鳞茎、球茎、块茎和块根等,如人参、三七、大黄、当归、地黄、川芎、甘草、附子、麦冬、云木香、黄芪、党参、白术、白芷、黄连、天麻、延胡索、贝母、丹参、牛膝、巴戟天、北沙参、板蓝根、西洋参、太子参、玄参、郁金、黄芩、柴胡、桔梗、半夏、紫菀、明党参、射干、百合、知母、玉竹、白芍、姜、泽泻和山药等。 2.全草类:其药用部位为植物的茎叶或全株,如穿心莲、细辛、广藿香、薄荷、荆芥、泽兰、肾茶、紫苏和紫花地丁等。 3.叶用类:其药用部位为植物的叶,如毛花洋地黄和古柯等。 4.花类:其药用部位为植物的花、花蕾或花柱,如金银花、款冬、番红花、红花、洋金花、菊花和辛夷等。 5.果实及种子类:其药用部位为成熟或未成熟的果皮、果肉或果

核、种仁,如栝楼、山茱萸、木瓜、五味子、酸橙、酸枣仁、枸杞、砂仁、使君子、罗汉果、补骨脂、水飞蓟和葫芦巴等。 6.皮类:其药用部位为树皮或根皮,如金鸡纳、杜仲、厚朴、肉桂、地骨皮、黄柏和牡丹皮等。 7.树脂和乳汁类:有安息香与罂粟等。 8.真菌类:为药用真菌,如灵芝、茯苓、银耳、猴头菌等。 (二)按中药性能功能不同分类:中药由于含有多种复杂的有机、无机化学成分,所以决定了每种中药材具有一种或多种性能和功效。按其不同的性能功效,可分如下11类: 1.解表药类: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中药材,称解表药。如麻黄、防风、细辛、薄荷、菊花、柴胡等。 2.泻下药类:凡能引起腹泻或利胃肠,促进排便的中药材,称泻下药。如大黄、番泻叶、火麻仁、郁李仁等。 3.清热药类: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中药材,称清热药。如知母、栀子、玄参、黄连、金银花、决明子、地骨皮等。 4.化痰止咳药类:凡能清除痰涎或减轻和制止咳嗽、气喘的中药材,称化痰止咳药。 如半夏、贝母、杏仁、桔梗、枇杷叶等。 5.利水渗湿药类:凡以通利水道、渗除水湿为主要功效的中药材,称利水渗湿药。如茯苓、泽泻、金钱草、海金沙、石苇等。 6.祛风湿药类:凡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中药材,称祛风湿药。如木瓜、秦艽、威灵仙、海风

药用植物学习题集

药用植物学习题集 药用植物学 ?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复习思考题: 1.植物的细胞是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 2.质体可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功能 3.淀粉粒有几种类型怎样区别单粒淀粉与复粒淀粉及半复粒淀粉4.草酸钙结晶有几种类型如何区分草酸钙结晶与碳酸钙结晶 5.细胞壁的特化有哪些类型如何区分木质化细胞壁与木栓化细胞壁6.什么叫初生壁、次生壁、胞间层、纹孔、纹孔对、胞间连丝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植物的组织可分为几种类型 2.什么叫分生组织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3.气孔轴式有哪几种如何确定气孔轴式的类型 4.什么叫周皮周皮与表皮有何不同 5.什么叫气孔气孔与皮孔有何不同 6.腺毛与非腺毛在形态与功能上有什么区别 7.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有哪些不同 8.导管有哪几种类型如何鉴别各种类型导管 9.导管与筛管分别存在于植物维管束的什么部位,各有什么功能

10.分泌腺与分泌细胞的形态及存在部位有什么不同 11.什么叫溶生式和裂生式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 第一节根 复习思考题: 1.根的外形特征有哪些 2.什么叫定根由它组成的根系叫什么根系哪些植物具有这种根系 3.什么叫不定根由它组成的根系叫什么根系哪些植物具有这种根系 4.根有哪些变态 5.根的初生构造有什么特点 6.什么叫内皮层何谓凯氏点 7.根的次生构造与初生构造相比较有什么区别 8.中药材中所说的“根皮”是指哪些部分 9.根的异常构造有哪些类型 第二节茎 复习思考题: 1.从外部形态上怎样区分根和茎 2.茎有哪些类型各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3.比较块根与块茎、根与根状茎、块茎与小块茎、鳞茎与小鳞茎的区别点。4.解释下列术语:叶轴、合轴分枝、节、皮孔。 5.双子叶植物茎与根的初生构造有何不同 6.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有何特点

《药用植物栽培学》试卷A

药用植物栽培学》试题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20 分) 1、植物的发育 2、顶端优势 3、连作 4、春化现象 5、临界日长度 6、生物产量 7、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8、休眠 9、生物防治 10、土壤肥力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0 分) 1、根据植物对水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方式,可将植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四种类型。 2、药用植物的营养繁殖方法主要有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种。 3、药用植物种子生活力检测的主要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打破种子休眠常用的方法有、

5、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生长素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常用的细胞分裂素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三、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X”) 1 、长日性植物北移后会提前开花,南移后则发育推迟。()2、植物一般在幼苗期和花期抗寒能力较弱。() 3、南方植物温度三基点较北方植物高。() 4、密环菌是天麻的共生菌,它是一种好气性的兼性寄生菌。() 5、植物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无限增加,而光合速度不断加快。() 6、影响药用植物需水量多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 7、不论那种类型的植物,给予光饱和点或高于光饱和点的光照强度,植物光合 积累多,生长发育健壮。()8、全草类药用植物的采收多在植物生长最旺盛行将开花前,或花蕾初放而未盛 开前。() 9、温度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气温和地温两个方面。() 10、药用植物营养繁殖的繁殖系数较低,有的容易引起品种退化。()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10 分) ) 1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人参是属于 _____ 植物。 A、阳生; B、阴生; C、中间型; D、中日性 )2、光同期现象中以 _____ 最有效。 A 、红光; B 、远红光; C 、蓝光; D 、绿光 )3、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性植物的是 _____ 。

简述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1.简述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 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 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 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广 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3 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 4 中药材的地道性 5药材市场的特殊性 4.概述中药材GAP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 1.阐述植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的含义及其意义? 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包括空间、 水、肥、光、温等条件)的限制,使植物生长的基本的方式呈现“慢—快—慢”的“S”形变化曲线,这种曲线称为植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这种生长速度呈周期性变化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过程称为生长大周期, 或称大生长周期(grand period of growth)。 利用这些关系,可以通过栽培措施控制产品器官(块茎、果实等)的生 长速度及生长量,以达到高产的目的。植物生长周期的规律表明,任何 需要促进或抑制生长的措施都必须在生长速度达到最高前实施用,否则 任何补救措施都将失去作用。 2.简要介绍碳氮比假说及其意义? 体内糖类与含氮化合物的比值(即C/N)高时,植株就开花;而比值 低时,植株就不开花即通过控制肥水的措施来调节植物体内的C/N, 从而适当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在果实类木本药用植物栽培管理中 ,可利用砍伤或环剥树皮等方法,使上部枝条累积较多糖分,提高C/N,促进花芽分化而提高产量。 3.概述植物个体发育过程? 植物从种子萌发开始到再收获种子为止的过程称为个体发育1.种子 时期指从种子的形成至开始萌发的阶段。2.营养生长时期指植株的根 、茎、叶等营养体生长旺盛期、休眠期。3.生殖生长时期指植物在营 养生长基础上,内部开始发生一系列质的变化,逐渐转向生殖生长, 孕蕾、开花、结实。这一时期可分为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结果期。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况 2007-01-19 17:27:15| 分类:陌尘草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目前,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元)。藻类、菌类、地衣类同属低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92科、179属、463种;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为高等植物,药用资源计划性293科、2134属、10553种。也就是说,约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而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等孢子植物仅占8.6%。显然,种子植物是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藻类:中国藻类植物估计有数千种其中药用藻类资源共计划处42科、53属、114种。药用藻类中较重要的是红藻、绿藻和褐藻,占种数的88%。红藻门药用植物中种数较多的科有江篱科(1属8种)、石花菜科(2属7种)、红毛菜科(2属7种)、松节藻科(3属4种)、红翎菜科(2属4种)、仙菜科(2属4种)等。绿藻门的主要科是石莼科(2属11种)和双星藻科(1属5种)。褐藻门的半数以上的药用种集中在马尾藻科(1属12种),该科也是药用藻类中最大的科。

就目前来讲,藻类植物中药用种数最多的是海洋藻类,据报道,中国药用海藻有120种以上。海藻中已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蒿子等。药用海藻中石花菜、蜈蚣藻、海蕴,石莼、海萝。鹿角菜、裙带菜。鸡毛菜、皱紫菜。海黍子、宣藻。肠浒苔、美舌藻(鹤鸪莱)、海人草等为较常见的种类。中国70年代引入的巨藻亦可药用。淡水藻类药用的主要有脆轮藻、普通水绵和小球藻等,陆生藻主要是念珠藻(葛仙米)和发状念珠藻(发菜)等。 菌类:中药资源所涉及的菌类只限于真菌。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是药用低等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药用真菌中比较重要的是子囊菌和担子菌两个纲。担子菌纲尤为突出,药用种数约占药用真菌的90%。 担子菌中70%的药用种集中在6个较大的科,即多孔菌科(27属74种)、口蘑科(18属45种)、红菇科(2属33种)、牛肝菌科(5属16种)。马勃科(6属13种)和蘑菇科(2属12种)。主要药用属有多孔菌属、羊肚菌属、红菇属、侧耳属等。灵芝属的植物全世界有100余种,中国有73种,是世界上灵芝种数最多的国家,海南省是中国的“灵芝王国”,有50余种。本属可药用的有7种。担子菌中常用药材主要有茯苓、猪苓、灵芝、紫芝、雷丸、马勃、银耳等,其他还有猴头菌、云芝、竹黄、侧耳、木耳、苦白

药用植物栽培学

注:1、蓝色字体为大家出题频率比较高的 2、答案仅供参考,请大家一定结合课本 3、整理的时候直接复制的大家的作业,格式有点乱,希望大家理解。O(∩_∩)O~ 4、有什么问题请大家及时和我联系!一切为了考试(*^__^*) 嘻嘻…… 药用植物栽培学 第一章 1、药用植物、药用植物栽培学P1(名词解释)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P1(简答) 2、药用植物栽培核心内容和任务P5第五段(简答) 3、实施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目的P8第三段(简答) 4、中药材GAP的含义P8(简答) 5、在制定中药材GAP各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SOP)时,因遵循的原则P9(填空) 6、中药材GAP实施过程中,SOP制定应注意哪些环节P9倒数第五段(简答) 7、中药材GAP基地的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P10第七行(填空) 8、中药材GAP基地的环境质量要求应符合的标准:P10倒数第四行(填空) 9、确定中药材GAP基地和品种要遵循的原则是?P10第三行(简答) 10、中药材GAP基地的环境质量要求,具体的检测指标包括P10最下面(填空) 第二章 1、临界日长P18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P16(简答) 3、春化现象(名词解释)P19 4、春化作用主要条件之一是低温,对于大多数要求低温的植物而言,最有效的春化温度是P19(填空) 5、昼夜周期含义。。。(名词解释或填空)简述植物生长昼夜周期性的原因P15(简答) 6、P19倒数第三段第一行感受低温的部位是。。。。(填空) 7、花芽分化的类型:夏秋分化类型、冬春分化类型、当年一次分化的开花类型、多次分化类型、不定期分化类型 8、简述什么是顶端优势P17 9、植物的极性(名词解释)P17 10、P13倒数四、五行。。(填空或选择) 11、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同,将植物分为三种类型P18(填空) 12、什么是地上部分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P15(简答) 13、施磷肥的作用P16(选择)

药用植物栽培学——实习报告

药用植物栽培学——实习报告

药用植物栽培学实习报告 药用植物栽培学实习报告 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系部: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 指导老师:

题目:药用植物栽培学实习报告 正文: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药用植物栽培计划的制定、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适时采收等一系列基本农事操作,了解不同类别药用植物的栽培措施;掌握药用植物栽培的基本农事操作过程。 2.了解药用植物栽培基本种植制度的含义和功能,掌握常见药用植物种的植制度。 3.了解药用植物栽培土壤耕作的基本原理,学习基本土壤耕作措施,掌握一定的土壤耕作技术。 4.了解药用植物繁殖的过程,掌握药用植物繁殖的方法。 5.了解药用植物田间管理的内容,掌握各类药用植物田间管理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6.了解药用植物栽培种可能出现的病害和虫害,掌握基本的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7.了解各类药用植物的产量构成因素及调查方法,掌握各类药用植物田间测产技术及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的计算方法。

8.了解各类药用植物的最佳采收期,掌握常用药用植物的采收和加工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 (一)材料 1.葫芦巴、大黄、板蓝根、白芷、决明子、荆芥、王不留行、牛膝、紫苏、黄芪和红花种子。 2.鸡粪、复合肥、多菌灵等各类常用肥料、抗菌剂和农药。 3.育苗盘、遮阳网、竹竿、绳子等。 (二)仪器 1.锄头、铲、锹、镐、耙等基本耕作农器具 2.水桶、喷雾器等灌溉用农器具。 三、操作步骤 (一)耕作和整地技术 1.土壤基本耕作 在药用植物种植以前,要对土壤进行疏松,包括翻耕、深松和上翻下松3种方法。 翻耕:对全田整个耕作层进行土层翻转。 深松:用铲子对耕作层进行上下层不翻转和

药用植物学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资源状况 (2)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宗霖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概述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本文综述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开发利用情况。阐述了资源的保护、培育与利用;探索了实现可持续利用的若干途径,并附之于自我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的看法。 关键字: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可持续中国 参考文献: 康健王蓝,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中国林业 士林等. 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J ]. 中国中药, 2005, (15). 麦娥, 高海琪1 加强中药野生资源保护刻不容缓[J ]. 中国药业, 2004, (08).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区划[M ]. 科学, 1995. 西林等. 中药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 ]. 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Resourees Li Zonglin 前言:我国是应用天然药物最为广泛、最为久远的国家。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医学文化与理论,即中医药文化理论。进入21世纪后,传统草药和近代东西方发展起来的植物药被认为是将来健康产业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长期采挖以及滥用资源致使植被破坏、生态恶化,许多野生药用植物蕴藏量大大减少。为了解决这些药用植物--特别是那些药效明显、生境特殊、引种困难的药用植物的资源日渐匮乏的问题,科研人员、相关企业和一些政府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在保护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植物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

药用植物栽培试题资料

药用植物栽培试题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春化作用:指由低温诱导而促使植物开花的现象。 2、嫁接:也称接木。将一种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之愈合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新个体,称嫁接繁殖。供嫁接用的枝或芽叫接穗,承受接穗的植株叫砧木。 3、种子的寿命:种子从发育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 4、播种量:单位面积内所用种子的数量称为播种量。通常用kg/667㎡表示。 5、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 6、连作:由若干部分组成,内容有连续性的作品。常指连环画。也指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的种植方式。 7、栽培制度:各种栽培植物在农田上的部署和相互结合方式的总称;8、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9、引种驯化含义:指将药用植物从外地引到本地种植,药用植物能适应本地环境,并能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繁衍后代的过程。 10、GAP: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11、化感作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环境中其他植物或微生物的有利或不利的作用。 12、生长:植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 13、发育: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和机能的质变过程。

14、叶面积指数:指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和该群体所占的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叶面积指数=总叶面积/土地面积。 15、经济产量:单位面积上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收获量。16、套种: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前,于其行间播种或栽植下茬作物的方式。 17、道地药材:是指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和特定栽培技术及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其产品质量优良、稳定,疗效可靠。 18、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9、产地加工:凡在产地对药材的初步处理和干燥,称之为“产地加工”或“初加工”。20、泛油: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二、填空或判断 1、灌溉的方式有地面灌溉,喷灌,滴灌;排水的方式有明沟排水,暗管排水。 2、个体发育:指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等过程。 3、耕作内容包括:耕翻、耙地、耢地、镇压、起垄、做畦、中耕。 4、播种方法:撒播、条播、穴(点)播。 5、常规田间管理有间苗、补苗(含定苗);中耕除草和培土;施肥;灌水和排水等。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

2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区域化分布 在我国八大行政区域中,药用植物种类多寡排列次序为西南、中南、华东、西北、东北、华北[2],其中西南和中南地区药用种类最丰富,约占全国总数的50%~60%,各省(区)的中药资源种类约为3000~4000种,最多达5000多种。华东和西北地区药用植物约占全国的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左右。高原和山地分布多于丘陵区,丘陵区又多于平原区。 西南地区药用植物有4800种,历来就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的美称。云南药用植物有4758种,约占总数的30%,居全国之首。四川药用植物约有4000种,约占全国的22%,裸子植物种数居全国第一,蕨类和被子植物仅次于云南。峨眉山是四川较有代表性的地区,有药用植物1645种。贵州有药用植物3900种,占全国种数的20%,西藏有药用植物1460种。 中南地区的广西省有药用植物资源4000多种,广东、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均有2000种以上。华东地区的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山东、上海市等均有药用植物资源1000种以上。西北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类相对较少,但蕴藏量大,特产药材突出。东北地区珍贵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代表种有人参、黄芪、鹿茸,等。华北地区是我国暖温带中药材的集中产区。 不同药材种类的蕴藏量和产量差异极大。根及根茎类药材占320种药材蕴藏量和产量的1/2以上,蕴藏量在新疆、内蒙古等北方省区最大,占全国10%以上,辽宁、河北、四川、贵州、云南等次之,占1%以上。种子及果实类药材蕴藏量占7%,年产量占20%,以东北最多,其次是华北、中南和西南地区。花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5%,以东部地区较多。全草类药材蕴藏量占17%,年产量占7%,以北方各边疆省区最多。叶类药材蕴藏量占10%,年产量占2%,以新疆和黑龙江地区最多。皮类蕴藏量和年产量均占4%,以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最多,其次是华中地区。藤木类药材蕴藏量占2.5%,年产量占4%,以东北长白山和华南、西南山区蕴藏丰富。菌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4%,以栽培为主,蕴藏量较大的是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广东等省。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类群,共有11118种,385科,2312属[艾铁民.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83]。按照我国气候特点、土壤和植被类型,以及药用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特点,我国大致可分为八大药用植物区[艾铁民.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70-382] 东北药用植物区包括大兴安岭地区、长白山地区和松辽平原地区三个小区。是我国“关药”的主产区,拥有许多优质的药材,代表的有关黄柏、刺五加、五味子、桔梗、地榆、关升麻、黄茋、党参,赤芍,关龙胆等,还是我国种植人参的最主要产地。 华北药用植物区有辽东、山东低地丘陵地区,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地区,黄土高原三个主要产地区。有“怀药”和“北药”之称。本区药用植物资源1500种,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地黄、杏仁、金银花、黄茋、党参、山药、怀牛漆、山楂、菊花、紫苑、北沙参、远志、银柴胡、知母、黄岑、连翘、北苍术、玉竹等。 华中药用植物区本区是我国地道药材“浙药”、“淮药”、“南药”的主产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江南山地丘陵地区和南岭山地地区三小区。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姜黄、栀子、白芍、茯苓、延胡索、东贝母、菊花、葛根、牡丹皮、白术、乌药、半夏等。 西南药用植物区本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植物药4800种,是地道药材“川药”、“云药”、“贵药”产区。主要的植物区有秦巴山地区,四川盆地地区,贵州高原地区,云南高原地区,盛产的药用植物有茯苓、厚朴、胡黄连、猪苓、天麻、半夏、川续断、天冬门等。而“川药”代表有川麦冬、川附子、川郁金、川黄连、川乌、川白芍、川独活、川党参、川黄麻、厚朴、黄柏等;“贵药”代表有半夏、天麻、天冬、黄精、杜仲、吴茱萸、通草等;“云药”代表有云木香、云苓、云归、冬虫夏草、雪莲花、雪灵芝、红景

药用植物栽培学复习题

药用植物栽培学复习题 〖选择题:10×1’判断题:10×1’填空题:35×1’简答题:5×5’论述题:2×10’〗上篇总论 第一章绪论 1 答: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药用植物高产、稳产、优产、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 3 4 ⑶药材生产对产品质量性状要求严格;⑷药材生产的地道性强;⑸药材生产计划的特殊性; ⑹药材生产的高收益与高风险性。 5、GAP含义? 答: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 第二章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 1、个体发育、生长、发育、叶面积指数、生育期、生育时期6个概念? 答:个体发育:指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等过程。 生长:植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 发育: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和机能的质变过程。 ◎叶面积指数:指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的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叶面积指数=总叶面积/土地面积 ◎生育期:指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药用植物的一生,亦称全生育期。 ◎生育时期:指药用植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上呈显著变化的某一时期,又被称为物候期。 3、不同年生的药用植物是如何开花的? 答:一年生和二年生草本植物一生中只开一次花;多年生植物(不论是草本还是木本)生长到一定时期才能开花,少数植物开花后死亡,多数植物一旦开花,以后可以年年开花,直到枯萎死亡为止。 4、种子和胚一般有哪些部分构成? 答:种子的组成为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构成的。种子的类型按胚乳的有无 ◎5 二年生:当归、白芷、独活、牛蒡、水飞蓟、菘蓝 多年生:草本:人参、细辛、党参、大黄、百合、贝母、芍药、沿阶草; 木本:乔木:杜仲、桉树、厚朴、胡桃、水曲柳、黄柏、松; 灌木:夹竹桃、刺五加、紫薇、连翘、六月雪、小檗; 藤本:鸡血藤、木通、五味子、葡萄。 ◎7、如何记录药用植物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答:物候观测的记录方式有两种:其一,记录符合该物候期的植株达到规定比例的日期;其二,记录从某一物候的始 25%为始期,50%为盛期,75%为末期。 8 空气、风速和雷电;⑵土壤因子:土壤结构、有机质、地温、土壤水分、养分、土壤空气和酸碱度; 9 10 11 1

药用植物栽培学试题库.doc

药用植物栽培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中药材道地性:传统意义上的道地药材是指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 特定的产区和特定的栽培技术及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其产品质优,质量稳定,疗效可靠。 2.“斯巴达”式锻炼:指在忍耐极限范围内进行锻炼,幼苗在锻炼过程中按 " 顺应自然、改造本性 " 的原则,给以适当的顺应性培育,使锻炼与顺应相结合,既使苗木能基本生长又能得到锻炼。 3.中药材产地加工:药用植物采收后,除少数鲜用,绝大多数均需在产地及时 进行产地初步处理与干燥。 4.中药材指纹图谱:指某些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其化学特征的色谱图或光谱图。 5.无公害中药材: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药材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要求,并经有资格的认证机构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的未加工或者初加工的中药 材产品。 6.药用植物 DNA分子鉴定:运用 DNA分子标记技术对生药和含有生药的中成 药及其基源进行真伪的鉴定。 7.(中药材初加工过程中)“发汗”:鲜药材加热或半干燥后,停止加温,密闭 堆积使之发热,内部水分就向外蒸发,当堆内空气含水气达到饱和,遇堆外低温,水气就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的表面,如人出汗,称这个过程 " 发汗 " 。 8.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试行 ) 》(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此过程的简称。 9.SOP:各生产基地应根据各自的生产品种、环境特点、技术状态、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达到 GAP要求的方法和措施,这就是标准操作规 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 10.生物碱(alkaloids ):是一类存在于天然生物界中含氮原子的碱性有机化合物。 11.中药材炮制:药材从采收到病人服用前,中间需经过若干不同的处理,药房、药店、饮片厂、制药厂或病人对药材进行的再处理,则称为 " 炮制 " 。 12.分离繁殖:是将植物的营养器官,如根、茎或匍匐枝切割而培育成独立新 个体的一种繁殖方法,此法简便,成活率高。 13:药用植物病虫害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就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利用和改进跟作栽培技术,调节病原物虫 害和寄生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控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方法。 14:堆土压条:堆土压条又称直立压条或壅土压条,用于母株具有丛生多干性能的植株在其平茬截干后覆土堆盖,待覆土部分萌发枝条,并于生根后分离。每一枝条均可成为一新植株,这一方法所得苗比其它方法多 15.春三七:三七收获的年龄以 3 年生三七最为适宜,收获分两次进行,在10 月,由于没有留种,块根养分丰富,产量高,主根折干率一般为 1∶ 3~ 1∶ 4,加工后的三七饱满,表皮光滑。此次采挖的三七称 " 春三七 " 。 16.冬三七:在 12 月至次年 1 月,由于要留种,养分主要供给花和种子,养分消 耗大,产量低,主根折干率一般为 1∶4~1∶5,加工后的三七皱纹多,质轻,

药用植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药用植物栽培学 第一章绪论 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道地药材:指大家公认的、生长于某特定地区的、质量优良和疗效好的正品药材。GAP的概念: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此过程的简称。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行业管理法规。 标准操作规程(SOP):各生产基地应根据各自的生产品种、环境特点、技术状态、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达到GAP要求的方法和措施,这就是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 中药区划的概念:研究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地域系统,通过分析中药资源区域分布与中药生产规律,从自然、经济和技术角度,进行生态环境、地理分布、区域特征、历史成因、时空变化、区域变异,以及与中药数量、质量等相关因素的综合研究,按区域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级别的中药资源保护和中药生产区域。 第一章药用植物栽培学理论基础 生长:是植物植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生长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发育:是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经过一系列的质变以后,产生与其相似个体的现象。发育的结果,产生新的器官—花、种子、果实。 定根:是由种子的胚根直接发育来的。 不定根:是由茎、叶或其他部位生长出来的,其产生没有一定的位置。 直根系:主根发达,垂直向下生长,侧根小而少。如:桔梗,党参等。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侧根发达,根系簇生。如:龙胆,麦冬等。 根的变态:药用植物的根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其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等方面产生了许多异常的变化,形成了变态根。 贮藏根:指根的一部分或全部肥大肉质,其内贮藏营养物质。依形态不同可以分为圆锥形根(白芷、桔梗)、圆柱形根(丹参、菘蓝)、块根(麦冬、乌头)等。 气生根:生长在空气中的根,如石斛等。 支持根:自地上茎节处产生一些不定根深入土中,并含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增强支持作用,如薏苡等。 寄生根:插入寄主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如菟丝子、列当、桑寄生等。 攀缘根:不定根具有攀附作用,如常春藤等。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综述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综述 摘要:我国是一个具有丰富药用植物资源的国家,且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药用植物的研究中去。我国在药用植物利用领域上取得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植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上。因此,我们要根据目前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让资源可以得到持续性利用。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对策 Abstract: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rich resources of medicinal plants, and has a long history of application.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s health consciousness gradually get improved, more and more people devote to the study of medicinal plants .China in the medicinal plants used by field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but there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especially in plant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Therefore, we should targeted to develop countermeasure and make resources sustainabl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the resources of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chronic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 我国地域辽阔,从寒温带直到热带,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世界上植物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全国已知植物约有25700种 ,其中很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20世纪80年代 ,我国曾经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资源调查 , 发现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包括383 科 ,2 309 属 ,11146 种[1],常用药用植物近500种。 二、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家种的大宗药用植物就有150多种,种植面积已达440多万亩,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及组织培养育种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据初步统计,49年来由野生转为家种的药用植物不下60种[2],主要的有防风、龙胆、柴胡、甘草、辽细辛、五味子、半夏、山茱萸、何首乌、天麻等,引种国外药用植物约30余种,重要的有颠茄、丁香、毛花洋地黄、古柯、安息香、大风子等。这些药用植物的引种成功,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了我国人民保健事业用药的需要,促进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也丰富了引种驯化理论宝库[3]。 除了以上的引种栽培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对药用植物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①开展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②整理和推广民族药、民间草药,丰富新药源。③利用化学分类学原理寻找新药源,开发一类新药材途径。④对药用植物不同部位开发利用,提高药材资源利用率。全面实施GAP标准,实现中药材和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⑤探索老药的新用途,或从古代本草中挖掘失落品种。⑥应用生物技术保护和开发药用植物资源。⑦综合开发药用植物系列绿色保健食品和轻工产品,提高药材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三、药用植物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对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认识不足,加上受到利益等种种因素的驱使,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研究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研究摘要:药用植物的保护是世界性的课题。中药主要使用药用植物作为药物或原料,中药的多年广泛使用和近现代的开发,对多种药用植物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中药资源的物种和可持续利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此必须从各方面加强中国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同时大力开展包括濒危植物在内的常用野生药用植物的人工栽培研究,建立起产业化生产基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多年来致力于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野生药材变家种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药用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领域建立了较大的影响。在二十一世纪,将通过建立加创新务实、求真的研究机制,力争在该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1.世界各国天然药物的开发给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带来了沉重压力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热点。其中药用资源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正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广泛关注。 一方面,药用植物是许多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如统计表明1983~1994年间美国FDA批 准生产的新药中,64种抗菌药78%来自天然产物或其半合成品;31种抗癌药61%来自天然 产物、半合成品或以天然产物为模型的全合成品;52种抗感染性疾病新药63%以天然产物 为基源。其中以紫杉醇的开发为典型,导致了全世界红豆杉资源的破坏。 另一方面, "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注重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观、"从整体上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医疗保健观开始逐渐成为人们的主导观念,观念的改变为草药及其粗提物制剂带来了巨大市场。欧盟各国,特别是德国和法国开发了大量的植物药。美国 FDA1994年通过的"食品补充剂健康和教育法案"(DSHEA),促进了美国草药市场的迅猛发展,年增长率达到14~20%。2000年8月1日FDA又公布了《植物药品产业指南》(草案)(Guidance for Industry Botanical Drug Products Draft Guidance),大大放宽了对植物药的限 制,些因素都极大地促进了药用植物的使用。许多跨国公司,甚至美国的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都纷纷介入药用植物的开发。他们从原料国进口原材料或粗提物,开发各种植物药或食品补充剂。同时利用现代的高新技术,从中筛选各种新药。野生药用植物的开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面临严重资源危机。 2.中药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对中国药用植物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 药用植物是中国中药、韩国韩药和日本汉方药的主要原料。日本、韩国每年都从中国进口大量药材。中药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主要以野生的药用植物为主要原料或直接入药。以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中药,与化学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相比,命中率高、周期短、成本低,是我国入世后可以取得药品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攻方向之一,成为我国新药创制的重要出路。为此,国家将把中药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各地政府也纷纷将其列为战略产业、支柱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大力发展。中药材需求量逐年增长。我国中药栽培近现代才开始大规模发展,但我国药材资源仍70%以上的品种来自野生药材。中药资源无序和不加节制的 利用,对许多野生物种的生存构成了极大威胁,生物多样性遭到了破坏。迄今为止,已有168种药用植物列入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五百多种药材有近一半来自野生,其中有46种常用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北沙参、厚朴、黄连、白芨、石斛、云木香、黄芪、杜仲等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收载了药用植物168种,其中稀有种38种,渐危种84种,濒危种46种。中药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成为我国中药业,乃至全世界植物药产业顺利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传统医药导致野生物种的灭绝和濒危还引起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对一些濒危稀缺药用动植物的灭绝性采挖和猎杀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指责。许多国际组织多年来已对此提出大量相

最新药用植物栽培学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药用植物栽培学课堂练习一名词解释 1 中药材GAP: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 2 SOP:标准操作规程 3 生育期:从播种到收获的时间 4 生育时期:生产上,把田间管理和伴随着药用植物不同器官的分化、形成,达到田间植株50%的时期 5 营养生长阶段:植物种子萌发、生根并形成茎叶,植物的体积和质量增加,是植物的营养生长过程,称为营养生长阶段 6 生殖生长阶段:营养器官生长停止,并达到最大量,进入生殖器官的充实、晚熟阶段,是植物的生殖生长过程,称为生殖生长阶段 7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伴随着营养器官的生长到一定阶段,植物开始生殖器官的分化、开花并形成果实和种子等,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若收获营养器官(增施氮肥);收获生殖器官(后期增施磷钾肥)(钾肥是品质元素) 8 植物发育理论的四种假说:成花素假说,开花抑制物假说,碳氮比率假说,阶段发育学说 9 叶片功能期:单叶片自叶片定型至1/2叶片发黄的时期。 10 LAI:叶面积指数,药用植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其所对应的土地面积之比。

11 最适叶面积指数:干物质产量最高时的叶面积指数。 12 植物生命周期:从合子经种子发芽,进入幼年期、成熟期,形成新合子的过程。 13 植物生长Logistic曲线: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限制,使植物生长的基本的方式呈现“慢—快—慢”的“S”形变化曲线。 14 根冠比(R/T):植物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质量(鲜重或干重)之比。 15 再生能力:植物体离体的部分具有恢复植物体其他部分的能力。 16 三基点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17 光饱和点:光合作用达到最强时所需的最低的光强度。 18 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放出的CO2相等时的光强度。19光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光暗循环格局(昼夜长短)的反应。 20 临界日长:指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时数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照时数。 21 蒸腾系数:指每形成1 g干物质所消耗的蒸腾水分克数。 22 需水临界期:药用植物在一生中(1、2年生植物)或年生育期内(多年生植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23 土壤肥力:土壤供给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水、肥、气、热的能力。 24 有效肥力: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在栽培植物当季产量上的综合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