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

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
除ACS的快速诊断可前移至院前急救体系外,其编治辑疗ppt也可从院前开始,并与院内急诊处理保持连续24 性
ACS的治疗
溶栓治疗
①STEMI患者的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快速、简便,在不具备PCI条件的医院或因各 种原因使FMC至PCI时间明显延迟时,对有适应证的STEMI 患者,静脉内溶栓仍 是好的选择,且院前溶栓效果优于入院后溶栓,见表7~8。期望门-针时间 (doortoneedle)小于30min。 ②NSTE-ACS患者不行溶栓治疗。
除ACS的快速诊断可前移至院前急救体系外,其编治辑疗ppt也可从院前开始,并与院内急诊处理保持连续19 性
ACS的治疗
基本治疗:ACS的抗血小板、抗凝、抗缺血治疗等是基本治疗
除ACS的快速诊断可前移至院前急救体系外,其编治辑疗ppt也可从院前开始,并与院内急诊处理保持连续20 性
ACS的治疗
基本治疗:ACS的抗血小板、抗凝、抗缺血治疗等是基本治疗
ACS的风险评估
STEMI
高龄、女性、Killip Ⅱ ~ Ⅳ 级、既往心肌梗死史、心房颤动、前壁心肌梗死、肺部罗音、收缩压 <100mmHg(1 mmHg=0.133kPa)、心率>100次/min、糖尿病、肌酐增高、BNP或NT-proBNP明 显升高等是STEMI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即时检验(POCT(Piont-Of-CareTesting)) “在患者医疗现场因实施医疗措施所需而进行的即时检验”。
基于POCT具有仪器小型化、操作简单化、结果报告即时化、不受 时间与地点限制的特点,应充分认识其在AMI诊治时效性方面的特殊意义, 建议在院前(救护车)、急诊科(室)推广使用并加强管理。
ACS患者的诊治需要多学科包括急诊科(含院前诊治编辑)p、pt 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检验科和影像科6 的合作,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新鲜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ACS的发病率在我国依然呈逐年增加的态势,而且绝大多数ACS患者首诊于急诊科。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急诊学专家委员会以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急救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对2016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进行修订,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

1、ACS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作出初始诊断并进行最初的不良风险评估。

(ⅠA)心电图患者就诊或首次医疗接触(FMC)后10min内行标准12导联甚或18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动态记录,有条件者行多功能心电监护。

(ⅠC)生物标志物检测cTn或hs-cTn作为诊断AMI的生物标记物。

(ⅠA)如不能检测cTn,可以CK-MB质量检测作为替代。

(ⅠC)有条件者可行床旁快速检测(POCT方法) 。

(ⅠC)动态检测cTn(hs-cTn)和(或)CK-MB,直至明确临床诊断,后视病情减少检测频率。

(ⅠB)同时查验BNP或NT-proBNP、D-二聚体及凝血、肾功能等有助于临床诊断和评价病情。

(ⅠC)影像学等检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运动与功能,同时具有确诊或鉴别诊断意义。

(ⅠA)如果患者无反复胸痛、心电图结果正常、cTn(hs-cTn)水平正常,但仍疑似ACS,建议行无创负荷试验以诱发缺血发作,视结果再进一步考虑是否行有创检查。

(ⅠC)如果cTn(hs-cTn)和(或)心电图结果正常,但仍怀疑ACS,建议行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冠脉造影检查。

(Ⅱa A)2、ACS患者的风险评估高龄、心力衰竭、房颤等心律失常、前壁梗死、收缩压降低、肌酐增高等多个因素独立增加STEMI患者死亡风险。

(ⅠA)。

使用GRACE评分和(或)TIMI积分评估NSTE-ACS缺血风险和预后。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冠脉旁路移植术。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本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作一综述。

标签: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治疗;护理心血管疾病多数发病急、病情重,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 。

临床分型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2]。

多数患者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压榨感、压迫感、紧缩感,持续较长时间[3]。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急,病情重,年轻化趋势明显,早期鉴别诊断并干预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处理做一综述。

1 急性冠脉综合征基本概念及处理原则1.1 临床表现1.1.1 早期表现既往伴心绞痛的患者,发病时心绞痛加重,发病时间一般超过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4];重度心绞痛急性发作,常常由过度劳累或酗酒引起;发作时间较长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表现。

1.1.2 典型表现多数患者发作时表现为典型的胸骨后疼痛,压榨感、紧缩感、压迫感,患者表现出烦躁不安、出冷汗,持续时间较长,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8]。

1.1.3 不典型表现不典型患者易误诊,急诊医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超过40岁的患者,出现无明显原因的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大汗淋漓、脉搏细弱等表现,需要考虑ACS的可能[6]。

多数ACS患者无明显的体征,重症患者可出现皮肤湿冷、面色苍白、烦躁不安、颈静脉怒张等,听诊可闻及肺部啰音、心律不齐、心脏杂音、心音分裂、第三心音、心包摩擦音和奔马律。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指南解读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指南解读

医脉通2013-08-07 分享侯爱洁近年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疗指南更新很快,为方便大家掌握指南的要点,在锦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基层心血管病大会上,辽宁省人民医院的侯爱洁教授对最新ACS诊治指南进行了解读。

详细内容如下:1、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指南近几年,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指南更新较快,2007年ACCF 和AHA联合发布了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病人的管理指南,2011年对该指南进行了全面修订,2012年再次修订了该指南。

2011年,ESC发布了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防指南。

2012年5月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也发布了中国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

1)新指南强调早期NST-ACS的风险评估低危险分层个体化评估,NST-ACS是连续的过程,随着干预手段的介入,其缺血/出血的风险不断变化。

新指南推荐应用缺血积分系统(TIMI评分和GRACE)。

炎症因子(hs-CRP)、神经体液激活因素(BNP、NT-proBNP)等对早期风险评估的价值有待确定。

2)NST-ACS的治疗改善心肌缺血除有禁忌证外,常规应用β受体阻滞剂;ACEI/ARB通过RAS系统发挥显著的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硝酸酯类远期疗效尚缺乏随机双盲试验证据;CCB目前缺乏改善长期预后的证据。

抗栓治疗入院后尽早开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出血风险低或CABG可能性小的患者,也可以给予普拉格雷60mg;出血风险小,可以考虑上游静脉给予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磺达肝葵钠因其高选择性的抑制Xa因子,抑制凝血酶的产生,从而发挥其优异的抗凝作用,因此,20112011ESC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防指南推荐磺达肝葵钠作为NST-ACS的首选用药(Ⅰ类推荐,B级证据)。

对于行PCI治疗的患者,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至少维持12个月,不主张常规基于血小板功能测定,增加氯吡格雷维持量,少数患者考虑行血小板功能测定或CYP2c19功能丧失变异的基因测定,以评估血小板抑制剂反应。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完整版)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完整版)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完整版)绝大多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首诊于急诊科。

近日,由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急诊学专家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急救分会组织专家撰写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正式发布。

2019版指南对2016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进行了修订,内容涉及ACS的诊治流程、诊断、风险评估和治疗等内容。

指南突出强调了ACS快速诊治从首次医疗接触(FMC)起始,内容简明、实用。

本文介绍ACS治疗方面的要点。

图1 ACS诊治流程一、抗栓治疗表1 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表2 ACS患者抗凝治疗1.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等)、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替罗非班等)。

抗凝药物: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磺达肝癸钠、比伐卢定。

2.肾功能不全的ACS患者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ACS患者中大约有30%合并肾功能不全,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更差,院内并发症发生率也更高。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的类型和剂量应基于肾功能的评估进行相应调整。

3.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抗栓治疗ACS患者接受抗栓治疗时,若出现血小板减少<100×10^9/L(或者较血小板计数基础值下降>50%),应暂停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其他肝素类药物,观察病情变化。

如治疗前有明确的血小板减少至30×10^9/L~40×10^9/L,抗栓治疗要慎重,选择对血小板减少影响最小的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出血倾向。

二、急诊再灌注治疗STEMI患者的早期再灌注治疗至关重要,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经静脉溶栓治疗,少数患者需要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1.溶栓治疗STEMI患者的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快速、简便,在不具备PCI条件的医院或因各种原因使FMC至PCI时间明显延迟时,对有适应证的STEMI 患者,静脉内溶栓仍是好的选择,且院前溶栓效果优于入院后溶栓。

指南与共识 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

指南与共识 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

指南与共识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一)前言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多在急诊首诊,是急诊科常见疾病之一。

急诊科初诊过程中的早期识别及正确处理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患者多以胸痛或胸部不适为首发症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是急诊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

基于ACS发病急、病情变化快、预后差与是否及时准确诊治显著相关等特点,如能尽早识别,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则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为提高急诊医生ACS诊疗水平,制定一个适合各级医疗机构急诊科医生(包括院前急救医生)实用性强、可操作的评估ACS指南具有重要意义。

本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具有以下特点:1.突出实用性。

指南涵盖了急诊科医生处理ACS的基本流程、注意事项等,同时兼顾到基层临床医生,也适合内科等专业使用。

2.强调对ACS患者的全程规范化管理。

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危险因素、发病因素、诱发因素、症状特点、早期识别、院前急救、鉴别诊断、急诊救治、预后判断、并发症处理、重症监护、出院后康复指导以及预防复发。

积极倡导多学科合作共赢的框架,以急诊科为起始救治单元,多学科共同参与,全程管理患者,达到降低发病率、救治及时合理、降低致残致死率、减少复发等。

3.有条件的医院在急诊科建立“胸痛中心”的意义重大。

胸痛中心是近年来ACS等急性胸痛疾病救治管理模式的重要改进,它不是单个救治环节上的改变,而是整个救治模式和救治理念的更新。

胸痛中心建设的目标和意义在于让急性胸痛患者得到“早期评估、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

从而既避免了高危患者的漏诊、误诊,同时也减少了低危患者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最终使有限的医疗资源更高效地用于ACS的救治,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多家胸痛中心,但多数不是以急诊科为主导,急诊科作为ACS救治的重要单元,参与度严重不足。

4.突出中国特色。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医疗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强调尽可能的缩短首次医疗接触(firstmedicalcontact,FMC)到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如果不能在90分钟内实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或到达无PCI条件的医疗机构,建议积极静脉溶栓,并对溶栓后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转运机制,打造“区域协同救治网络”。

ASC临床快速诊疗指南

ASC临床快速诊疗指南

AMI vs 非冠脉急性心脏病: hs-cTn中位水平和第1小时绝对变化显著升高
1小时内 hs-cTn绝对变化(μg/L)
P<0.001
基线hs-cTn(μg/L) 0.12 0.1 0.08 0.06 0.04 0.02 0 非冠脉心脏病 AMI 0.012 0.113
P<0.001 0.02 0.015 0.01 0.005 0.001 0.019
I I
A C
STEMI患者的心电图有特殊诊断价值:
①至少两个相邻导联J点后新出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V2-V3导联≥0.25mv (<40岁男性)、≥0.2mv(≥40岁男性)或≥0.15mv(女性),其他相邻 胸导或肢体导联≥0.1mv] 伴或不伴病理性Q波、R波减低; ②新出现的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 ③超急性期T波改变。 当原有左束支阻滞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或是心肌梗死出现左束支阻滞时,心电图 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情况仔细判断
ACS的分型 ACS 非ST抬高ACS
不完全 阻塞性血栓
STEMI
阻塞性血栓
UA
NSTEMI
1.Braunwald E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0;36:970–1062. 2.Fuster V et al NEJM 1992;326:310–318 3.Davies MJ et al Circulation 1990;82(Suppl II):II–38, II–46
•高龄 •女性 •Killip II~IV级 •肺部啰音 •收缩压<100 mmHg •心率>100次/min •肌酐增高 •cTn明显升高 •既往心肌梗死史 •糖尿病 •心房颤动 •前壁心肌梗死
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的因素:

2024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

2024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

2024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冠状动脉综合征(Coronary Artery Syndrome,ACS)是一种突发发作的冠状动脉血流供应不足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三种类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

为了提高冠脉综合征急诊的快速诊治水平,制定一份全面且实用的指南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份包含1200字以上的2024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帮助医务人员快速准确地诊断和处理冠脉综合征的急性发作。

1.早期识别和评估-对有临床疑似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尽早建立起静息心电图(ECG)监测和12导联ECG。

-判断并纠正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循环和神经功能参数。

-快速测定血液标本,包括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cTnT)和谷草转氨酶(ALT)等。

2.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 给予符合条件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300mg,并持续使用,除非有明确的禁忌证。

-给予硝酸甘油以缓解心绞痛症状。

-对于可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急诊溶栓治疗或急诊冠脉介入术。

-如溶栓治疗无效或禁忌证,则迅速安排冠脉介入术。

-加强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和心脏血流重建,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流供应。

3.高危患者的处理-对于有临床危险因素或高风险特征的患者,立即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

-快速评估高危患者,并及时输注抗凝剂,如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对于高危患者,应考虑给予高效的降脂治疗,如他汀类药物。

4.保护心肌和维持血流-维持良好的氧合和血液循环,通过氧疗和液体复苏来保护心肌。

-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符合指南条件的患者,考虑给予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5.后续措施和康复-对心肌梗死患者,应给予足够的心肌保护和再灌注治疗,并帮助其进行心功能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涵盖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其中NSTEMI与UA合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

ACS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增加,《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全国有心肌梗死患者250万;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2013年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死率为6662/10万,城市地区为5145/10万[1]。

目前,绝大多数ACS患者首诊于急诊科,为进一步缩短ACS患者从首次医疗接触到治疗的时间、规范并及时更新国内ACS的诊疗流程、使其简便易行、且与国际学术进展接轨,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邀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华电子音像出版社,参考《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2]和2015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等主要学术文件共同制定本快速诊疗指南。

1ACS的诊治规范流程ACS患者的诊治需要多学科包括院前急救、急诊科、心内科、心外科、检验科和影像学科的合作。

胸痛患者及(或)目击者呼叫院前急救体系、或是胸痛患者首诊于急诊科,皆应在首次医疗接触(FMC)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施以下措施,作出初始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图1)。

图1ACS诊治流程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4月第25卷第4期ChinJEmergMed,April2016,Vol25,No4·397· 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危急情况,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或血流动力学支持。

常规处理包括心电监护、吸氧、开放静脉通道,查验血生化、心脏功能标记物(BNP或NTproBNP)、D二聚体及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2、ACS的诊断心肌肌钙蛋白I/T(cTnI/T)是用于AMI诊断的特异度高、敏感度好的生物学标志物,高敏感方法检测的cTnI/T称为高敏肌钙蛋白(hscTn)。

推荐首选hscTn检测,如果结果未见增高(阴性),应间隔1~2h再次采血检测,并与首次结果比较,若结果增高超过30%,应考虑急性心肌损伤的诊断。

若初始两次检测结果仍不能明确诊断而临床提示ACS可能,则在3~6h后重复检查[79]。

在AMI早期cTn(hscTn)升高阶段,CKMB对于判断再梗死有益。

STEMI患者的心电图有特殊诊断价值。

①至少两个相邻导联J点后新出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V2V3导联≥025mV(<40岁男性)、≥02mV(≥40岁男性)或≥015mV(女性),其他相邻胸导或肢体导联≥01mV[10]]伴或不伴病理性Q波、R波减低;②新出现的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③超急性期T波改变。

当原有左束支阻滞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或是心肌梗死出现左束支阻滞时,心电图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情况仔细判断,见表1、表2。

注意鉴别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急性心脏压塞、张力性气胸、食管破裂等急危重症。

3风险评估(1)STEMI:风险评估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根据临床情况不断更新。

高龄、女性、KillipⅡ~Ⅳ级、既往心肌梗死史、心房颤动、前壁心肌梗死、肺部音、收缩压<100mmHg(1mmHg=0133kPa)、心率>100次/min、糖尿病、肌酐增高、cTn明显升高等是STEMI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溶栓治疗失败、伴有右心室梗死和血液动力学异常的下壁STEMI患者病死率增高。

合并机械性并发症的STEMI患者死亡风险增大。

冠状动脉造影可为STEMI危险分层提供重要信息。

(2)NSTEMI:可使用确定的风险评分体系进行病情和预后评估(Ⅰ,B)。

①缺血风险:GRACE评分(表3)对入院和出院患者提供了较为准确的风险评估[11]。

②出血风险:对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ACS患者,CRUSADE评分(表4)的应用价值较高[12]。

4院内急诊处理(1)抗血小板、抗凝、抗缺血等治疗,见表57。

表1ACS诊断方法推荐推荐意见建议分类证据级别建议结合患者病史、症状、生命体征和体检发现、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作出初始诊断并进行最初短期的缺血性和出血性风险分层ⅠA心电图●建议患者就诊(或FMC)后10min内行标准12导联甚或18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动态访视记录,有条件者行心电监护ⅠC生物标记物●建议行高敏肌钙蛋白(hscTn)或肌钙蛋白(cTn)检测作为诊断AMI的生物标记物,在60min内获得结果;有条件者可行床旁快速检测(POCT方法),在20min内获得结果●如不能检测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检测可作为替代ⅠA●建议动态检测cTn(hscTn),直至明确临床诊断,后视病情减少检测频率●同时查验CKMB、BNP或NTproBNP等有助于临床诊断和评价病情ⅠB影像学检查●建议行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运动与功能,同时具有确诊或鉴别诊断意义ⅠA●如果患者无反复胸痛、心电图结果正常、cTn(hscTn)水平正常,但仍疑似ACS,建议行无创负荷试验以诱发缺血发作,视结果再进一步考虑是否行有创检查[45]IC●如果cTn(hscTn)和/或心电图结果正常,但仍怀疑ACS,建议行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冠脉造影检查[6]ⅡaA表2ACS的诊断标准ACS分类诊断标准STEMIcTn>99th正常参考值上限(ULN)或CKMB>99thULN,心电图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上抬高,伴有下列情况之一或以上者:持续缺血性胸痛;超声心动图显示节段性室壁活动异常;冠状动脉造影异常NSTEMIcTn>99thULN或CKMB>99thULN,并同时伴有下列情况之一或以上者:持续缺血性胸痛;心电图表现为新发的ST段压低或T波低平、倒置;超声心动图显示节段性室壁活动异常;冠状动脉造影异常UAcTn阴性,缺血性胸痛,心电图表现为一过性ST段压低或T波低平、倒置,少见ST段抬高(变异性心绞痛)·398·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4月第25卷第4期ChinJEmergMed,April2016,Vol25,No4表3NSTEACS患者的GRACE评分评估年龄(岁)得分心率(次/min)得分收缩压(mmHg)得分肌酐(mg/dL)得分Killip分级得分危险因素得分<300<500<80580~0391Ⅰ0入院时心脏骤停3930~39850~69380~995304~0794Ⅱ20心电图ST段改变2840~492570~899100~1194308~1197Ⅲ39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1450~594190~10915120~1393412~15910Ⅳ5960~6958110~14924140~1592416~1991370~7975150~19938160~1991020~3992180~8991≥20046≥2000≥428表4CRUSADE出血风险评估危险因素积分危险因素积分基线血细胞容积(%)性别<3109男性0310~3397女性8340~3693糖尿病370~3992否0≥4000是6肌酐清除率(ml/min)心率(次/min)≤1539≤70016~303571~80131~602881~90361~901791~100691~1207101~1108>1200111~12010收缩压(mmHg)≥12111≤9010心力衰竭体征91~1008否0101~1205是7121~1801外周血管疾病或卒中181~2003否0≥2015是6表5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建议推荐意见建议分类证据级别建议所有无阿司匹林禁忌证的患者均立即服用阿司匹林负荷量300mg,继以100mg/d长期维持ⅠA建议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联合应用一种P2Y12受体抑制剂至少12个月,除非有极高出血风险等禁忌证ⅠAP2Y12受体抑制剂建议首选替格瑞洛(180mg负荷量,以后90mg/次,2次/d),因其具有快速抑制血小板的作用,且不受代谢酶的影响[1315];不能使用替格瑞洛者,建议应用氯吡格雷(300~600mg负荷量,以后75mg/次,1次/d)ⅠB对于有高胃肠出血风险的患者,建议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质子泵抑制剂[16]ⅠB在有效的双联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情况下,不推荐造影前常规应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17]ⅡbB表6ACS患者抗凝治疗建议推荐意见建议分类证据级别确诊为ACS时应用肠道外抗凝药,警惕并观察出血风险ⅠB建议对于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至少接受48h抗凝治疗(最多8d或至血运重建)[18]ⅠA建议静脉推注普通肝素(70~100U/kg),维持活化凝血时间(ACT)250~300s;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次/d)ⅠB建议对于NSTEACS患者,使用磺达肝癸钠(25mg,1次/d,皮下注射)[1819],因其具有良好的药效和安全性ⅠB建议拟行PCI的患者,静脉推注比伐芦定075mg/kg,继而175mg/(kg·h)静脉滴注维持4h(合用或不合用替罗非班)[20]ⅡaA表7ACS患者的抗缺血和其他治疗建议推荐意见建议分类证据级别建议如无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的患者,在发病后24h内常规口服β受体阻滞剂[2123]ⅠB建议对于疑似或确诊变异性心绞痛患者,使用钙拮抗剂和硝酸酯类药物,避免使用β受体阻滞剂ⅡaB建议舌下含服或静脉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用于缓解缺血性胸痛、控制高血压或减轻肺水肿ⅠB建议患者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血压降低>30%、严重心动过缓(<50次/min)或心动过速(>100次/min)、拟诊右心室梗死的STEMI患者不使用硝酸酯类药物ⅢC建议所有无ACEI禁忌证的患者均可服用ACEI长期治疗ⅠA建议不能耐受ACEI者用ARB替代ⅠB建议所有无他汀类药物禁忌证的患者入院后尽早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2426]ⅠA不推荐STEMI患者使用短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ⅢC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4月第25卷第4期ChinJEmergMed,April2016,Vol25,No4·399· (2)溶栓治疗①STEMI患者的溶栓治疗,见表8~12。

溶栓治疗快速、简便,在不具备PCI条件的医院或因各种原因使FMC至PCI时间明显延迟时,对有适应证的STEMI患者,静脉内溶栓仍是好的选择[2733],院前溶栓效果优于入院后溶栓[2728]。

②NSTEACS患者的溶栓治疗:不推荐NSTEACS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

(3)PCI治疗①STEMI患者的PCI:见表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