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浒传》看宋朝酒业的发展

合集下载

官营与民营全都有 从《水浒传》中看宋朝的酒肆

官营与民营全都有 从《水浒传》中看宋朝的酒肆

翻开《水浒传》,一整部书中,从头至尾,酒肆无处不见。

无论是“武松打虎”还是“…快活林‟怒打蒋门神”以及“孙二娘十字坡开黑店”等等,可谓“无酒不成书”。

酒肆,是古代对酒店、酒馆、酒楼的正称,其实指的都是同一事物,酒店业到了宋朝,已经形成规模。

据《宋史》记载,由于经济的发展,酒的销路扩大,因此官办的造酒务在各地兴建起来,遍布全国。

据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记载,神宗宁熙十年(1077)以前,宋政府在全国260多个城市(包括州、府、军、监)辖区中,设有榷酒务1800多个。

榷酒务实际上是官办的造酒作坊。

由此可知当时全国的酒店当不少于1800多个,这还不包括三京的民营酒店。

《水浒传》其中写到的酒肆颇多,详细描写州府一级的酒店有大名府的翠云楼、江州的浔阳楼,其规模都是相当大的。

宋朝的酒制度分官营与民营取税两种。

在农村,农民也得饮酒,这就有所谓的“村醪酒店”。

村醪酒店当属于民营取税的一种。

有时候这种税已取自农业税的附加,农民可以自产自销,因此这种酒店密度也相当大。

据《水浒传》第29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记载,在武松去快活林的路上一共十四五里,卖酒的人家有十二三家,几乎一里地就有一个酒店,可见农村中酒店的密布。

宋时的乡村酒店其密度是很大的。

这种酒店或傍村或傍路,尤以傍路为主。

这完全是为了招揽顾客的商业需要,一般在傍路的紧要去处往往设店,比如景阳岗就是一例。

傍路的酒店完全是供应行旅之人的需要,所以这就产生了它的第二个特色,即是既卖酒,也卖食物,同时供行旅之人的寄宿。

这也是它与城市酒店迥然不同的地方。

汴京和临安各色酒店的门类是向多极化发展,而农村酒店则永远是综合性的。

傍路的酒店有的邻村,有的不邻村,不仅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而且有些地方别无人家,这就产生了所谓劫财害命的“黑店”。

《水浒传》中除了写孙二娘在十字坡开的黑店之外,所写的黑店也不在少数。

这当然是乡村酒店的个别。

另外从《水浒传》的角度讲,有为情节服务的需要,但也不能说完全是子虚乌有。

水浒中的酒文化作文

水浒中的酒文化作文

水浒中的酒文化作文纵观中国四大名著,和酒最相关的作品应该就是《水浒传》了吧!在《水浒传》中,酒文化气息浓郁,有了酒的存在,为小说增添了不少色彩,同时,也为中国酒文化开辟了先河,为酒文化的源远流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可谓是无酒不欢,结拜少不了酒,接风送行不能没了酒,得胜庆功当然得备足了酒。

几乎每一回都少不了“酒”,酒作为一条主线,俨然贯穿了水浒传的始终。

《水浒传》所描写的北宋末年社会背景,酒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这部文学名著中的酒行为、酒文化的显要地位和作用。

它对酒文化的描写,无论是文字篇幅之多,还是酒文化涉及的人物和渗透的广度,还是作为艺术手段在构成故事情节,推动和激化矛盾的发展等诸多方面都是其它作品无法比拟的。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无一人不以饮酒为快,不仅嗜酒如命而且无酒不勇。

如此之多的将领,面目性格各不相同,但在饮酒这一点上,却是如此一致,毫无例外。

每看水浒,眼见这群好汉一碗碗酒下肚,兴许大家都会有同样的疑虑:这都什么身子,不过待明了籍贯,大概也都会释然,山东大汉果然猛啊!好了不闲掰了,梦回水浒,今天便来同大家聊聊水浒中的酒文化。

唐宋年间,中国文化的发展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局面,文学方面有唐宋八大家,科学方面有火药、印刷术的发明。

阳谷商业和市井作坊的兴旺,形成了唐宋特有的文化风貌。

阳谷一带盛产的“透瓶香”陈酿被宋神宗御赐“贵人佳酒”金匾,透瓶香酒征调京城成为“贡酒”。

这也助长了民间豪爽仗义之风,成就了古典名著《水浒传》。

其中,酒文化也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大小酒肆遍及市井村野,上至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无不以酒事为雅为乐。

关于酿酒、卖酒、饮酒,已形成十分讲究的习俗。

更令人惊叹的是《水浒传》回回都有饮酒或酒宴的描写,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于酒的描写不仅面广、量大,而且诸多酒行为,酒场面独树一帜,妙趣横生,是刻划塑造人物、剖析人物灵魂、袒露人物情怀的重要手段。

在《水浒传》中有关酒的描写有277处,120回中104回有酒的描写,占总章节约86.7%,我们可以说酒的描写贯穿了《水浒传》的始终。

宋朝酒业发展史

宋朝酒业发展史

宋朝酒业发展史1.引言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和富庶的朝代,这个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非常迅速,众所周知,中国的酒文化也是非常悠久的,那么宋朝的酒业又是如何发展的呢?2.宋代酿酒开始的历史从唐朝开始,中国的酿酒技术就已经非常成熟了。

而到了南宋时期,酿酒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成为历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阶段。

这个时候,人们已经可以将粮食转化为高度纯化的酒精,也就是著名的白酒了。

3.南宋白酒的兴盛南宋时期,白酒产业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和普及,之所以可以如此迅速的发展,是因为宋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得益彰。

为了支撑白酒这个产业的发展,人们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提升其品质:从选料、发酵、蒸馏,到储藏、贮存、运输等方面的改良,全都是在一步步完善。

特别是宋代的文人墨客们吟咏丰美的酒,讴歌美好的青春,可以说是为白酒在这个时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4.传统酒业与西域茶马交易的兴盛南宋时期,酒文化和酒业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同时中国的经济也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商业和行政的重心逐渐东移到了海上。

除了传统酒业的兴盛外,茶马交易的发展也成为了当时经济的另一个主要来源,一些地方的黄瓜、葱、鸭鹅、鸡鸭蛋等可口美味,通过茶马交易也得到了远销西域和中亚的机会。

宋代的富商大贾通过茶马交易获得了巨额的财富,而南京的红楼却运用了茶马的优势,发展出了名声赫赫的“茶馆楼面”,同时也推动到了中国酒业的发展。

5.酒馆餐饮业的发展南宋时期,酒业的兴盛与餐饮业的发展一起推动了商业文化的繁荣和繁荣。

除了民间的小酒馆外,大型酒楼也是大有可观。

其中知名的应该就是有闻名中外的桂花楼,不仅是食客聚会的场所,同时也成为了士绅政要互动的平台,推动了文化和经济的繁荣。

6.结语从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宋朝时期,中国的酒业发展已经产生了很多的现代酒业的雏形。

虽然它们还没有像现在那样完善和专业,但是在古代的经济和文化环境下,它们依然能够进入国际市场。

因此,南宋时期也是中国酒业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代。

宋朝酿酒厂的发展

宋朝酿酒厂的发展

宋朝酿酒厂的发展
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酿酒文化也有着独特的发展。

宋朝时期,酿酒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产业体系,成为了当时的主要产业之一。

宋代酿酒的主要原料是黄米、糯米、麦芽等,采用的酿造方法包括泡、蒸、糖化、发酵、熟化等环节,酿造出的酒品种类繁多,如黄酒、米酒、果酒、药酒等。

宋朝时期,酿酒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监管,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酒厂,如杭州的“梅花酒坊”、南京的“南粮酒坊”等,这些酒厂在技术、设备、品牌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宋朝酿酒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当时的经济繁荣,也对后世的酿酒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的黄酒、米酒等,都可以看做是宋朝酿酒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 1 -。

《水浒传》酒文化艺术探析

《水浒传》酒文化艺术探析

基本内容
综上所述,《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她们的存在对整个故 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女性的描写,作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 史背景,同时也为中国文学史上女性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不仅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鲜活的 人物形象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更在酒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有着显著的影响。 这部作品中,酒不仅仅是娱乐的道具,更是一种社交的媒介,一种权力的象征, 一种情感的寄托。
基本内容
总之,《水浒传》中的酒描写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它为作品增添了浓厚 的民俗色彩和文学色彩,同时展示了古代中国的社会风貌与文化传统。通过对酒 描写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部文学经典,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 的思路与启示。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编著的虚构小说,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 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 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 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酒的描写贯穿了整部作品。本次演示 将从多个方面研究《水浒传》中的酒描写,探究酒在该作品中的价值和意义。
基本内容
在《水浒传》中,酒的出现频率极高。从梁山好汉们的豪饮到酒馆的热闹场 景,酒无所不在。这些描写不仅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民俗色彩,还有助于塑造人 物形象。例如,宋江在酒馆中结识了清风山的燕顺等人,酒成为了他们之间的纽 带。另外,武松在景阳冈喝的“透瓶香”也为故事增色不少。

水浒传中的酒文化

水浒传中的酒文化

水浒传中的酒文化摘要: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特别是在历史悠久的中国。

中国的酒在古代就已经是闻名世界了,在今天著名的茅台、杜康酒、女儿红等酒类,在古代已经是十分出名的了。

而在品酒的同时,更是诞生了集当地文化、思想、道德于一体的酒文化。

同样的,在今天的中国,酒类企业的迅速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但在酒类企业的高利润的影响下,酒文化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受人类重视。

先是早年的加工业酒精混入茅台、再到如今的塑化剂茅台。

各种各样的诚信危机冲击着中国的酒企业。

一时间,各种酒类产品的销售更是因为信誉缺失而遭受到严重的冲击。

中国酒企业的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水浒传酒文化品种审美引言:《诗三百》、《水浒传》都谈到了酒,可见酒与文学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尤其是《水浒传》是更是完美无瑕的把酒与文学结合在了一起,酒中审美价值事很高的,可以带来了无限的灵光给古代文学艺术。

人们从那里面看到一个丰富、灿烂的酒文化世界。

在人类的文化历史长河中, 酒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和特殊的文化形式, 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粤西偶记》中有云“平乐等府山中, 猿猴极多, 善采百花酿酒。

樵子人山得共巢穴, 其酒多到数石。

饮之香美异常, 曰猿酒。

”在人类之前, 人类之祖先类人猿已学会了造酒。

酒的产生, 乃自然现象。

酒, 是为人所创造。

中国, 在夏代就已经开始以谷物造酒了, 历史上流传的夏代仪狄, 后来的杜康, 是造酒能手或造酒专家。

酒之所以是文化, 因为它是人创造, 是人化的自然物, 其本意在人为、为人酒文化的内涵, 首先源于酿酒的技术工具和人的生活欲求, 其中有科学, 也有文化其次, 因为酒对社会有调协作用, 人们广泛用于诸多领域, 如奖将士, 婚丧喜庆, 对酒当歌等, 构成了丰富多采的酒礼、酒俗。

一、《水浒传》中丰富多彩的酒文化《水浒传》每个章节都描写到酒,他的身影随处可见。

《水浒传》中六百多次提到饮酒的场合,酒的种类、酒业、饮酒器具、饮酒风俗等内容更是很多,酒的种类、酒业、饮酒器具、饮酒风俗等许多文学家都在研究,可见《水浒传》描写酒文化是多么丰富多彩,涵盖广阔。

从“”三碗不过岗“、“无三不过望”谈宋代的饮酒文化

从“”三碗不过岗“、“无三不过望”谈宋代的饮酒文化

从“”三碗不过岗“、“无三不过望”谈宋代的饮酒文化...《水浒传》中写到武松上景阳岗之前,在一家号称“三碗不过岗”的乡村野店里喝了十五碗酒。

醉打打蒋门神时,又搞过一回“无三不过望”。

“望”类似现在酒店外面挂的招牌,即他每见到一个酒店就进去喝上三碗。

宋代喝酒高档些有时用觥(gong),形如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也常被用作罚酒。

一般都用杯或盏,盏也就是酒碗。

根据现有实物,北宋定窑烧造的酒碗一碗能倒两百毫升,即四两酒。

以此估算的话武松在上景阳岗前相当于喝了六斤,打蒋门神时喝了三十碗左右,大约十二斤。

一看挺吓人,实则武松喝的应该是酿造酒,宋朝没普及白酒(烧酒)。

而且白酒太贵,酒桌上推杯换盏热闹的多是黄酒、果酒、药酒。

所谓酿造酒就是将米饭蒸熟,放凉,拌上酒曲,让它发酵,发酵到一定程度,米饭都变成了酒糟,用酒筛过滤掉,放进坛子里密封起来,少则仨月,多则十年。

这样酿造出来的酒最高度数不超过十五度,一般度数在六度左右。

This Has Inspired Me To Become Filthy Rich!Sponsored BinaryUno 苏东坡有个学生叫张耒,据他自己说:“平生饮徒大抵止能饮五升,已上未有至斗者……晁无咎与余酒量正敌,每相遇,两人对饮,辙尽一斗,才微醺耳”。

晁无咎又叫晁补之,也是苏东坡的学生。

按张耒说法,当时爱喝酒的人一般只能喝五升,喝一斗的人很罕见,他跟晁补之两个人的酒量差不多,每次见面喝酒,俩人加起来能喝完一斗,而且还不至于烂醉。

唐朝一斗有六千毫升,宋朝一斗将近六千毫升,相差不大。

六千毫升酒大约十斤(酒比水轻,六千毫升水有十二斤,六千毫升酒只有十斤)。

他们的老师苏东坡酒量就很小了,据苏东坡在《东皋子传》所记:“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

五合也就是半升,也就是他一天连一斤低度酒都喝不完,酒量可见不大。

...Aussies paying way too much on health insurance...Sponsored Health Insurance Comparison宋朝政府极大促进了酒类的生产和技术革新。

水浒传中的酒文化

水浒传中的酒文化

水浒传中的酒文化摘要: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特别是在历史悠久的中国。

中国的酒在古代就已经是闻名世界了,在今天著名的茅台、杜康酒、女儿红等酒类,在古代已经是十分出名的了。

而在品酒的同时,更是诞生了集当地文化、思想、道德于一体的酒文化。

同样的,在今天的中国,酒类企业的迅速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但在酒类企业的高利润的影响下,酒文化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受人类重视。

先是早年的加工业酒精混入茅台、再到如今的塑化剂茅台。

各种各样的诚信危机冲击着中国的酒企业。

一时间,各种酒类产品的销售更是因为信誉缺失而遭受到严重的冲击。

中国酒企业的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水浒传酒文化品种审美引言:《诗三百》、《水浒传》都谈到了酒,可见酒与文学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尤其是《水浒传》是更是完美无瑕的把酒与文学结合在了一起,酒中审美价值事很高的,可以带来了无限的灵光给古代文学艺术。

人们从那里面看到一个丰富、灿烂的酒文化世界。

在人类的文化历史长河中, 酒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和特殊的文化形式, 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粤西偶记》中有云“平乐等府山中, 猿猴极多, 善采百花酿酒。

樵子人山得共巢穴, 其酒多到数石。

饮之香美异常, 曰猿酒。

”在人类之前, 人类之祖先类人猿已学会了造酒。

酒的产生, 乃自然现象。

酒, 是为人所创造。

中国, 在夏代就已经开始以谷物造酒了, 历史上流传的夏代仪狄, 后来的杜康, 是造酒能手或造酒专家。

酒之所以是文化, 因为它是人创造, 是人化的自然物, 其本意在人为、为人酒文化的内涵, 首先源于酿酒的技术工具和人的生活欲求, 其中有科学, 也有文化其次, 因为酒对社会有调协作用, 人们广泛用于诸多领域, 如奖将士, 婚丧喜庆, 对酒当歌等, 构成了丰富多采的酒礼、酒俗。

一、《水浒传》中丰富多彩的酒文化《水浒传》每个章节都描写到酒,他的身影随处可见。

《水浒传》中六百多次提到饮酒的场合,酒的种类、酒业、饮酒器具、饮酒风俗等内容更是很多,酒的种类、酒业、饮酒器具、饮酒风俗等许多文学家都在研究,可见《水浒传》描写酒文化是多么丰富多彩,涵盖广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第6期北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促使当时的酒业不仅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众多的名酒、精美的酒器,而且酒课的收入也是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为此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榷酒制度。

这样的历史事实不仅在《宋史》里有正式的记载,在《东京梦梁录》、《武林旧事》等一些志书里也有记载,而且也反映在施耐庵的《水浒传》这部传奇的文学著作里,下面就从生产、销售、国家三个层面来对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一、从生产层面看宋朝酒业的发展在宋朝,酒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尤其是在酿酒技艺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酿造出了众多的名酒。

(一)先进娴熟的酿酒技艺宋代是我国酿酒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尤其是白酒酿造技术日益成熟,在酿造工艺上更是追求精益求精,注重每一个细节,《水浒传》中醉打蒋门神中武松曾有这么一段话,他说:“不管是酸甜苦涩,还是滑辣清香,是酒就要喝三碗。

”可见当时滑辣已经成为好酒的一个标准,对此有人评价到:“酒味出现劲辣趋向,说明发酵酒的酿制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1](P59)在这个基础上,宋代出现了苏轼的《东坡酒经》、林洪的《新丰酒经》、窦子野的《酒谱》等大批酒学专著,其中苏轼在其书中就专设有“酿酒术”一章。

而对于酿酒技术,对其介绍更为详细的是《北山酒经》,这里还有一个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就是白酒(蒸馏酒)的起源问题,对于它的起源就有不少于数十种的说法,有汉代说、唐代说、宋代说、元代说等等。

宋代说的主要依据就是考古发现和文献材料,考古发现就是指河北省青龙县出土的金代铜制烧酒锅,以及河北承德出土的铜制蒸馏器;而文献则是在《北山酒经》中提到的一种火迫酒,即“取清刘玉芝,女,山东菏泽学院资源与环境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水浒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水浒文化研究基地资助项目“基于旅游竞合关系的跨区域水浒文化旅游品牌共建研究”(项目编号:shjd1306);菏泽学院科学研究基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生态视野下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项目编号:XYSK13)。

从《水浒传》看宋朝酒业的发展*刘玉芝摘要:《水浒传》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北宋时期生活的真实写照。

文章从《水浒传》的内容出发,根据史料的记载,发现宋朝在酒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在生产层面上拥有先进的酿酒技艺,盛产众多的美酒;在销售层面也有广泛的消费群体,并配以精美的酒器、众多的酒店、出众的品牌意识;更为重要的是从国家层面来说,宋朝实行严格的榷酒政策,酒税也是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之一。

因此,全面了解宋朝酒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浒传》;宋朝;酒业;发展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335(2015)06-0071-04农业考古2015·6酒澄三五日后,据酒多少取瓮一口,先净刷洗讫,以火烘干,于底旁钻一窍子,如箸粗细,以柳屑子定。

将酒入瓮。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宋代酿酒技术是相当高超的,一开始官方的酒并不出卖,后因利润的驱使,各地官库才开始“广行造酒,置店酤卖,乃巧做名目,别置酒库”[2](《食货》二十之二三)。

而代表官家酿造最高水平的就是御酒,又称“黄封酒”,不仅皇帝自己喝,也赏赐给有功之臣,如宋徽宗曾“甚喜,赐赏皇封御酒十瓶、锦袍一领、首官一员、赍钱十万贯前去行营赏军”。

而在苏轼的《东坡全集》前集卷一六对此给予了有力的佐证,他说:“新年已赐黄封酒,旧老仍分頳尾鱼。

”同时在民间酿酒也是非常普遍的,在《水浒传》中甚至连偏远的乡村都有自家酿的酒,武松在过景阳冈时,店家曾对他说:“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

”在《夷坚志·支志丁》中曾记载到:“西乡冷水村细民方九家,造斗酒,置瓮于床侧隐处,俄而挹之不竭。

如是十余岁,日日获钱。

”[3](P1022)在《宋会要辑稿》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十家之聚,必立课程,比屋之间,俱有酝酿。

”[2](《食货》二十之七)宋人正刚中有诗云:“年年家酿香,延首定攀忆。

”(二)盛产众多的名酒先进的酿酒技术,也使宋朝出现了众多的名酒,仅在宋代张能臣的《酒名记》中就记载了很多名酒,共计达223种之多,在宋人所做的《酒尔雅》中也对一些酒类名进行了专门的解释。

而在《水浒传》也提到了这一时期不少的酒名,书中提到的既有一般的酒,如酒浆、素酒、荤酒、社酒、社酝、村酒、村醪、茅柴白酒、浑白酒等等,而且高档酒也有不少,在宫廷御宴中可见“黄金盏满泛香醪,紫霞杯滟浮琼液”等众多美酒。

除此之外,在《水浒传》中还多次提到“蓝桥风月”、“玉壶春”、“头萍乡(出门倒)”、老酒、青花瓷酒、琼浆玉液、皇封御酒、官酒、葡萄酒等等,而琼浆、玉液、葡萄酒、蓝桥风月等在苏轼的《酒经》、朱肱的《北山酒经》、张能臣的书中都有记载。

而上面提到的酝、醪、素酒等等的分类也反映出宋代酒类的多样性和品质上的差异。

在《宋史》中有一段专门论述酒的质量,“自春至秋,酿成即鬻,谓之小酒,其价自五钱至三十钱,有二十六等;腊酿蒸鬻,侯夏而出,谓之大酒,自八钱至四十八钱,有二十三等。

”[4](卷185《食货志》P4511)而在《水浒传》中关于酒的优劣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分,比如在施恩和武松的一段对话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点,施恩问:“这是个乡村酒店,哥哥还喝吗?”武松回答道:“不管是酸甜苦涩,还是滑辣清香,是酒就要喝三碗。

”二、从销售层面看宋朝酒业的发展在宋朝,不仅酒业的生产工艺出众,因为实行不禁酒的政策,也使宋朝酒业发展拥有众多的酒店及庞大而广泛的消费群体;同时为了提高竞争力,宋朝在酒“广告”上也别出心裁,独具特色;而且为了提高饮酒的层次,宋朝饮酒人对酒器也有非常独特的爱好,有多种类型的精美酒器。

(一)众多的饮酒茶馆所宋代饮酒之风盛行,再加之经济发达,使宋代酒店众多,这一点在《水浒传》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据统计在《水浒传》中涉及到酒店有六十五家。

其中位于城镇里的一些酒店,因客流量大、消费层次高,从而规模较大,装饰较为考究,如在大名府的翠云楼“大小有数百十个格子”,而这一点也被同时期的一些历史著作所证实。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宣和间,……九桥门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相招,掩翳天日,政和后来,景灵宫东墙下长庆楼尤胜。

”[5](卷五《民俗》P34)在城市里,不仅有规模较大的酒店,小酒店也不在少数,如在当时的阳谷县就有狮子楼等众多小酒店。

在乡村中,也是酒店林立,如鲁智深在五台山吃酒时便遇到过“起身从这里出来,连走了三五家酒店”这种情况。

即使梁山也设有东、西、南、北山四座酒店。

同时,创立“瞻军酒库”,由官府开办,军队掌管,设立有非常完整的酒店产业链,控制了相当一部分市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包括官库、子库、脚店、拍户在内的适应不同层次顾客需要的形式多样的酒店体系。

不仅如此,在《水浒传》中,从汴京到穷乡僻壤到处有酒店,在州府所在地有“大小有百个阁子”的翠云楼,在县城可见狮子楼,而且在村镇酒店也非常普及,《水浒传》里说“酒店稠密”,而山野之中,“也有一座卖村醪小酒店”。

从以上描述,可想宋朝酒店之多,层次之丰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广泛的消费群体众多的名酒和酒馆,也刺激了宋朝从上到下各个阶层的消费欲望。

宋朝人对酒的热爱远超一般朝代,是一个特好饮宴的时期,朱肱在《北山酒经》中曾写到:“大哉,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

射乡之饮,《鹿鸣》之歌,宾主百拜,左右秩秩。

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樵夫渔父,无一可以缺此。

”[6](P1)宋人周的《清波杂志》曾记载:“榷酤创始于汉,至今赖以佐国用。

群饮者唯恐其饮不多而课不羡也,为民之蠹,大戾于古。

今祭祀、宴飨,馈遗,非酒不行。

田亩种秫,三之一供酿财曲蘖,犹不充用。

”[7](P234—235)而在《水浒传》中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梁山108位好汉,无论是出身于草莽的英雄,还是生于富豪之家的豪杰,不管是七尺男儿,还是巾帼英杰,几乎人人都爱酒,如里面的鲁智深、武松、李逵等人几乎都达到了无酒不欢的地步,豪饮成为水浒酒文化中一个非常明显的标签。

而且在上层统治阶级中,酒也被大量的消费,甚至连帝王都爱酒,“所以‘无酒不英雄’,这对《水浒传》来说不失为真理。

上自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与酒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

”[8](P19)(三)出众的“品牌”意识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脱颖而出,各酒楼“品牌”意识大大增加,出现了大量有文化品位的酒楼名,不仅在汴京城有长庆楼等知名酒楼,在地方上也有不少知名酒楼,在《水浒传》中就提到不少,这些酒楼品牌的大量出现,标志着宋代酒业的成熟。

此外它们还有自己独特的广告宣传方式———酒旗,在第三回中的潘家酒楼,“门前挑出望竿,挂着酒旗,漾在空史飘荡”。

而《水浒传》可以说是“‘酒旗之海’。

据笔者粗略统计,描写‘酒旗’较多的有11个章回,以第4回、第9回、第29回为最多”[9](P38)。

在《东京梦华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

市人争饮,至午未问,家家无酒,拽下望子。

”[5](卷八《中秋》P56)洪迈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今都城与郡县酒务,及凡鬻酒之肆,皆揭大帘于外,以青白布数幅为之,微者随其高卑小大,村店或挂瓶瓢,标帚秆,唐人多咏于诗,然其制盖自古以然矣。

”[10]对这些酒旗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史学价值,这些酒旗对我们了解北宋社会的风土人情、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以及广告业的发展情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11](P52)。

(四)精美的酒器“美食不如美器”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饮食,认为精美、适宜的食具比美味的饮食更重要,这种审美思想自古有之。

宋朝人不仅喜饮酒,而且善饮酒,所以宋代的酒器较前代甚多,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宋朝酒业发展的兴旺。

宋代的酒具一般由盛酒的经瓶、斟酒的酒注和饮酒的酒盏组成,酒器也是多种多样,但宋朝人尤喜金银制成的酒器,在《东京梦华录》里就记载了众多的王公贵族、富商大贾对金银酒器的喜欢,甚至连巷间歌者、平头百姓也对其喜爱。

在《水浒传》写到李师师接待宋江时,“希奇按酒,甘美佳肴,尽用锭器,拥一春台,叫奶子将小小金杯巡筛。

”还有“其正酒店户,见脚店三两次打酒,便敢借与三五百两银器。

以至贫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银器供送。

”[5](卷五《民俗》P31)武松“把桌子上银酒器皿踏匾了,揣几件在怀里”。

可见金银在酒器制作中应用的广泛。

除了金银制成的酒器外,宋朝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发展和新材料的酒器,其中玻璃质地的酒器开始广泛应用,欧阳修曾有诗曰:“有酒莫负琉璃钟。

”而在《水浒传》中描写盛大的宫廷御宴时,也写到:“玻璃盏间琥珀钟,玛瑙杯联珊瑚斝。

”瓷器这时也开始成为制作酒器的材料之一,官、定、汝、均、哥五大官窑及景德镇的瓷器都广泛用于经瓶、杯盏、温碗注子和倒装壶等,其中倒装壶为宋朝首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