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沉降工程监测方案

沉降工程监测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进展,沉降工程已成为城市建设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工程。
沉降工程的合理监测对于确保工程质量、保障安全、减少安全事故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沉降监测作为一种重要的监测手段,其准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安全。
本文拟对沉降工程监测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供给相关工程监测人员参考并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监测目的1. 监测工程层沉降情况,掌握工程变形状况,及时发现沉降异常情况,对沉降进行有效控制。
2. 评估地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效果,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3. 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实施相应措施,减少工程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
4. 为工程施工后续监测提供数据基础。
三、监测对象1. 监测对象主要为沉降工程,包括建筑物、桥梁、隧道等。
2. 在实际监测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监测,包括地下水位、地基土壤等。
四、监测内容1. 监测对象沉降情况:主要监测对象的沉降及变形情况,包括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等。
2. 周边环境监测:包括地下水位、地基土壤的监测,以及影响周边环境的监测指标。
3. 监测仪器:根据监测对象和监测内容的要求选择相应的监测仪器,包括沉降仪、变形仪、地下水位监测仪等。
五、监测方法1. 定点监测法:对于较小范围内的沉降工程,通常采用定点监测法,通过在监测对象周围设置监测点,定期进行监测。
2. 区域监测法:对于较大范围内的沉降工程,通常采用区域监测法,通过设置监测网格对整个范围进行监测。
3. 实时监测:采用先进的实时监测技术,定期进行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沉降异常情况。
4. 远程监测:采用远程监测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远程传输和处理,实现对监测对象远程监测控制。
六、监测周期1. 定点监测法:通常选择一个时间节点,如每季度、每半年、每年等进行监测。
2. 区域监测法:根据具体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周期进行监测。
3. 实时监测和远程监测:根据具体监测对象的需要,可实现实时监测和远程监测。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第二标段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编译:审计:日期:1.项目概述马新成区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群众服务中心主干道。
该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和拓展经开区和凯马新城的城市发展空间,对后续城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凯西新城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起于凯斯大道,与凯斯大道左侧90°相交。
路线全长3163.394,主干道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 km/h。
为及时控制路基开挖的沉降和位移,指导路基施工过程,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的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2.3工程测量规范2.4路基横断面图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3.1控制和保证路基工序质量,确保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面积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分析,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保证路基路面完工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4.1观察内容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地基沉降、水平位移和路基沉降观测;涵洞与路堤过渡段的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的设置4.2.1基础沉降观测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沿公路方向每隔100~2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面中心线上埋设沉降板,进行第一次观测。
4.2.2路堤水平位移观测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沿公路每隔100~200m 在路堤两侧坡脚外2m和10m处设置水平位移观测桩,在路基填筑前埋设,进行首次观测。
4.2.3路基本体沉降观测填至设计标高后,在基底沉降板埋深段里程对应的基床面顶面,左右设计线外3.2m处设置观测桩,与其他观测桩同步观测。
路堑开挖前,在路堑顶部外5m处设置位移观测桩;平台建成后,在平台中心设置位移观测桩进行位移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说明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说明1.背景介绍路基沉降是指路基土层由于自身重量和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垂直沉降变形。
观测路基沉降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路基变形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确保路基的安全。
2.观测目的通过观测路基沉降,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了解路基的沉降速率和变形趋势,为维修和加固提供依据;(2)判断路基土层的稳定性,评估路基工程的安全性;(3)记录和监测路基沉降的历史数据,为后续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3.观测方法(1)传统方法:使用水准仪、水平仪等测量仪器,在已建立的基准点上进行直接测量,获取沉降点的高程变化。
(2)全站仪法:使用全站仪测量仪器,通过摄像测量和数据处理,获得沉降点的三维坐标变化。
4.观测点选择选择观测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重要的交通干线和重大工程,观测点应覆盖整个路段,均匀分布,反映整体情况;(2)对于特殊地质条件或已知存在沉降问题的路段,观测点应密集设置,以便更加准确地监测变形情况;(3)观测点应尽可能选择在路基上的固定建筑物或地物,以确保稳定的基准。
5.现场观测要点(1)观测前应进行周边环境的调查,了解可能影响沉降观测的因素;(2)观测时应照明良好,保证观测点的能见度;(3)观测时应避免触碰设备,以防影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4)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记录和标注观测时间、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以便后期数据处理和分析;(5)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处理观测数据,计算分析沉降变形情况,制作观测报告。
6.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计算路基的平均沉降速率和变形趋势;(2)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观测点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3)根据观测数据,生成沉降曲线和变形云图,直观地展示路基的变形情况;(4)将观测数据与设计参数进行比较,评估路基工程的稳定性。
7.观测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写观测报告(1)观测目的和方法的介绍;(2)观测点选择和布置方案的说明;(3)观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4)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5)对路基的沉降情况进行评价和建议;(6)如果需要,还可以提出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建议。
道路工程沉降监控方案

道路工程沉降监控方案一、引言道路工程沉降是指由于地质、地基工程和地下水位等问题导致道路表面或路基发生下沉的现象。
沉降会导致道路的不平整,降低行车安全性,甚至损坏车辆。
因此,对道路工程沉降进行监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道路工程沉降监控制定一套方案,并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二、道路工程沉降监控的重要性1. 行车安全性道路工程沉降会导致道路表面不平整,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性。
特别是在高速公路等高速道路上,沉降会增加车辆行驶的难度,易引发意外事故。
2. 维护成本沉降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加大了维护成本。
在沉降较严重的道路上,需要频繁进行维护修复,增加了对资金和人力的要求。
3. 社会影响道路工程沉降会对交通秩序、城市形象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三、道路工程沉降监控方案的制定原则1. 及时性监控方案要求能够及时发现道路沉降的迹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2. 准确性监控数据要求准确可靠,能够真实反映道路沉降的情况,避免因监控数据不准确而导致损失。
3. 经济性监控方案要求能够在保证监控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成本和资源的投入。
4. 可行性监控方案要求在技术和操作上是可行的,能够被实际应用到道路工程监控中。
四、道路工程沉降监控方案的具体内容1. 监测方法选择目前常见的道路工程沉降监控方法包括激光测距仪、测斜仪、应变仪等。
不同的监测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制定监控方案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 监测点布设监测点布设是道路工程沉降监控方案中的关键环节。
监测点的布设要考虑到道路的全面性和代表性,能够准确反映出道路的整体情况。
3. 监测频率确定监测频率要根据道路的使用情况和沉降的特点进行确定。
在使用频繁的道路上,需要增加监测频率,以及时发现沉降情况。
4. 监测数据处理监测数据的处理是道路工程沉降监控方案中的关键步骤。
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定期分析和比对,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
路基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的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一、简介
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是在桥涵施工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测量技术,以评
估桥涵支撑结构的基础稳定性和降低施工过程中可能的变形,并确定桥涵
工程土体变形状况,以判断施工安全性、质量可靠性与桥涵长期安全使用
的可行性,以供施工管理和施工监测决策参考。
二、观测原理
桥涵沉降观测是对桥涵施工工程中桩基、支墩、桥底及其变形的监测,以抽查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土体及支撑结构的变形情况,及早发现、排
查及预防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变形、局部沉降等问题,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
作出治理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性、质量可靠性和桥涵长期安全使用的可
行性。
三、观测要素
1、观测的要素:桥涵沉降观测要素包括桥基侧壁纵向沉降、横向沉降,桩基竖向沉降及其他毗连部件(如桥底板、桩顶、横向纤维板等)的
沉降变形情况。
2、观测方法:通过观测沉降及变形处理方法,包括水准观测、测量杆、水平模拟、沉降环状观测等多种方法,可满足桥涵沉降观测要求。
道路工程沉降监测方案

道路工程沉降监测方案一、前言道路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道路工程常常出现沉降问题,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效果,甚至威胁行车安全。
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道路工程的沉降问题,必须对道路工程的沉降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保障城市道路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本文将探讨道路工程沉降监测方案。
二、道路工程沉降原因道路工程沉降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地基土的沉降和压实、路面材料的老化、交通负荷的增加等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
具体来说,道路工程的沉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路基沉降、路面沉降和路基与路面的相互关系沉降。
1. 路基沉降:路基沉降是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地基压实等原因导致的路基土层下沉,从而影响整个道路工程的稳定性。
2. 路面沉降:路面沉降是由于路面材料的老化、交通负荷的增加等原因导致的路面下沉,从而影响道路的使用效果。
3. 路基与路面的相互关系沉降:路基与路面的相互关系沉降是由于路基和路面之间的结构变形、材料变化等原因导致的,主要表现为路基与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接触质量发生变化。
三、道路工程沉降监测方案在道路工程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道路工程的沉降问题,必须对道路工程进行沉降监测。
道路工程沉降监测主要包括路基沉降监测、路面沉降监测和路基与路面的相互关系沉降监测三个方面。
具体的监测方案如下:1. 路基沉降监测:路基沉降监测主要是通过设置路基沉降监测点,利用水准观测、GPS观测、振动传感器观测等技术手段,对路基的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水准观测主要是利用水准仪和水准测量员对路基进行水准测量,以获得路基的高程信息;GPS观测主要是利用GNSS技术对路基进行高精度位置监测;振动传感器观测主要是利用振动传感器对路基的振动情况进行监测。
通过以上监测手段,可以及时发现路基的沉降情况,并可实时记录和分析路基的沉降变化,以指导道路工程的维护和管理。
道路工程沉降监测方案怎么写

道路工程沉降监测方案怎么写一、背景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道路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
然而,随着道路使用年限的增加,道路工程出现沉降的情况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道路沉降不仅会影响行车安全,也会对周边建筑结构和地下管线产生影响。
因此,对道路沉降进行及时监测和预警十分必要。
二、目的本方案的目的在于制定一套科学、可靠的道路工程沉降监测方案,以实现道路沉降的及时监测和预警。
通过对道路沉降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提前发现道路沉降的趋势和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保障道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三、监测对象本监测方案的监测对象为城市道路工程,特别是对长期使用且历史悠久的道路进行监测。
监测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以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大型立交桥等。
四、监测内容1. 道路地面沉降:通过对道路地面进行定期的测量,获取道路地面沉降的数据。
2. 基坑监测:对道路旁边或者下方进行的基坑工程进行监测,了解基坑施工对道路的影响。
3. 地质环境监测:对道路周边地质环境进行监测,了解地质因素对道路沉降的影响。
4. 环境因素监测:对道路周边的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包括暴雨、水位、气温等因素对道路沉降的影响。
五、监测方法1. 道路地面沉降监测:采用全站仪或者激光测距仪对道路地面进行定期的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2. 基坑监测:采用GPS定位和倾斜仪对基坑进行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
3. 地质环境监测:采用地质勘探技术对地质环境进行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
4. 环境因素监测:通过气象站和水文站等设备进行环境因素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
六、监测周期1. 道路地面沉降监测:对主干道和重要交通枢纽采取每月监测一次,对次干道和支路采取每季度监测一次的监测周期。
2. 基坑监测:对建设中的基坑采取每周监测一次的监测周期,对已完成的基坑采取每月监测一次的监测周期。
3. 地质环境监测:对地质环境进行持续监测,特别是在暴雨等极端气候出现时加强监测。
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案一、方案背景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路基的沉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测工作。
特别是在软土地区,软土的力学性质复杂,容易出现沉降和变形现象。
因此,为了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稳定,需要进行软土路基沉降的监测工作。
二、监测方法1.传统方法传统的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水准测量和实测法。
(1)水准测量:通过进行水准网的布设和水准观测,测量路基不同位置的高程变化,从而得到路基的沉降量。
(2)实测法:通过在路基上布设测点,定期进行测量,比较测量结果与设计高程的差异,得出路基的沉降量。
2.现代方法现代的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全站仪测量、遥感技术和激光扫描测量。
(1)全站仪测量:通过定期使用全站仪对测点进行高程测量,以及对测点周围的变形进行测量分析,得出路基的沉降量和变形情况。
(2)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路基的影像数据,利用影像处理技术进行路基的沉降监测和变形分析。
(3)激光扫描测量:通过使用激光扫描仪对路基进行扫描,获取路基的三维点云数据,从而得到路基的沉降量和变形情况。
三、监测周期软土路基的沉降监测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周期。
一般来说,监测周期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划分:1.施工期监测:在路基施工期间,应定期进行监测,以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
2.后期监测:在路基施工完成后,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监测周期进行监测。
可以根据路基的使用情况、附近地质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建议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监测。
四、监测内容软土路基的沉降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1.高程测量:测量不同位置的高程变化,以获得路基的沉降量。
2.变形测量:测量路基周围地形的变形情况,包括沉降、空洞、裂缝等。
3.老边界标志物的测量:测量距离路基边界近的建筑物、管线等结构物的沉降情况,以评估可能的影响。
4.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监测过程中需要安装监测设备,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校验和维护。
五、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1.监测目的和范围:明确监测的目的和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有限公司
XXXX铁路综合皿标
审批表
编制:
核:
复核:
XXXX有限公司专业资料.
XXXX铁路CZTZH-川标项目经理部二◦一三年三月
XXXX有限公司
XXXX铁路综合皿标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专业资料.
XXXX有限公司
XXXX铁路CZTZH-川标项目部二◦一三年三月
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一、编制范围
XXXX铁路综合川标XXXX段路基填筑、路堑开挖、岩溶注浆等施工项目。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
2、《新建铁路XXXX铁路路基工程设计总说明及详图集》
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 号
4、《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专业资料
10751 -2010
三、工程概况
XXXX铁路综合川标XXXX段全线路基长度7km左右,客运专线设计,有砟轨道,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的土工构筑物,施工中应进行沉降变形动态监测。
四、路基沉降监测布置
正线路堤地段一般每50m设一个监测断面。
地势平坦、地基均匀良好的路堑与填高少于 5.0m的路堤,监测断面可放
宽至100m。
地形地层变化处,地质条件最差,必须设置监测断面。
过渡地段监测断面且应加密,一般过渡段在距台尾2m、15m、30m等处各设一个沉降观测断面,其中涵洞等横向构筑物应在构筑物中心位置应设一个监测断面。
每个监测断面分为地基沉降监测和路基面监测;正线路堑地段每50m设置一个监测断面,一般土质或全风化岩质路堑监测断面仅在路基面设置监测点,膨胀土、红黏土等特殊岩土路堑应设置基底回弹变形观测点。
另外在软土、松软土地段在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个监测断面应在路堤坡脚外2m和8m
处设置位移观测桩,观测桩采用$ 20钢钎,埋深大于30cm。
1、基底沉降监测:一般监测断面为在线路中心埋置一个单点数码沉降计,但当压缩层厚度〉25m时,应在线路中心埋设一个沉降板。
单点沉降计的埋设深度原则上应将沉降计的锚固端埋设至基岩强风化层面,当基岩强风化层面埋深专业资料
很大,贝U单点沉降计的锚固端应埋设至附加应力等于0.1倍自重应力的深度处,路堤基底单点沉降计的顶面应至路基基底垫层地面。
膨胀土、红黏土等特殊岩土路堑基底回弹变形观测点采用单点沉降计,单点沉降计的埋设深度:基岩埋深距基床换填底面小于15m时,则沉降计的锚固端埋设至基
岩面,基岩埋深距基床换填底面大于15m时,则沉降计的
锚固端埋设深度为15m,沉降计的顶面至基床换填底面。
2、路基面沉降监测:一个监测断面共设3个监测点,分别在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沉降观测桩,于路基成型后设置。
3、当路基填高大于8m时,必要时应进行路堤本身的填料沉降监测,路堤本身的填料沉降监测采样单点沉降计,单点沉降计的底部至基底垫层顶面,单点沉降计的顶部至基床表层底面,一般每200m 设置一处。
二、监测元器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1、沉降监测桩:采用$ 20mm底端带弯头的钢筋,钢筋原
长不少于40cm,底部做成带弯钩状。
2、沉降板:由刚底板、金属测杆($40mm厚壁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 75mm、壁厚不小于4mm 的硬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cm X50cm,厚1cm,具体按设计图样焊接组成。
3、单点沉降计
专业资料
①单点沉降计采用智能数码单点位移计,由沉降盘、智能电感磁通调频位移计、导磁体(塞杆)、蛇纹管、测杆、测
杆直螺纹接头、锚头,测试导线等组成。
②单点沉降计只要技术指标:单点沉降计量程为20cm ;精
度为0.5%量程;灵敏度为0.01%量程;长期稳定性精度为1%量程。
三、监测元件埋设和安装
1、沉降观测桩: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床表层顶面,挖坑埋置于设计位置,坑深30cm ,变长15cm ,采用砂浆浇筑固定。
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监测桩标高变化。
2、沉降板: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
①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的位置测量确定,沉降板埋在褥垫层顶部并嵌入其内10cm。
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在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②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
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1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专业资
料
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 管外接头连接。
3、单点沉降计:
①当地基采用桩处理时,单点沉降计应埋置于桩间形心处。
②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 108mm,钻孔垂直,孔深应与沉降仪总长一致,应达到硬质稳定层(最好为基岩),孔口应平整密实,引孔垂直度误差w 2。
③成孔后,在孔底灌注水泥砂浆,以固定沉降计锚头。
④沉降计安装时,锚头朝下,接长测杆,直至将沉降计底端
锚头压至设计深度。
法兰沉降板朝上,注意要用拉绳保护以防止元件自行掉路。
通过沉降盘的扁形孔将细沙灌入孔中回填,回填过程中使用事先放置的钢管夯实细沙。
根据回填高度逐步夯实细沙逐步抽出钢管,回填高度离孔顶-0.3m 。
整平孔口,沉降盘下部用水泥砂浆填筑
2〜3cm,并使沉降盘
水平,同时,要使沉降计位移值为最大值附近为最佳,并用仪器进行读数测试,确认沉降计能正常工作。
⑤每个测试断面的单点位移计埋设完成后,使用水泥砂浆将孔内未回填的部分和沉降盘位置浇筑填满后,用原土盖使路基恢复原状。
位移计引出导线套钢丝波纹管进行保护,并挖槽集中从一侧引出路基,引入坡脚观测箱内,注意导线应适当松弛。
⑥元件埋入之前应采取措施保证孔径满足安装要求,专业资般埋设完成后3〜5天待缩孔完成后测试初读数。
4、每个工点监测剖面及埋设观测元件的种类、数量,应现场核查确
定,并填写《工点沉降观测断面、点布置表》。
四、监测方法及要求
1、观测频度要求:
①所有元件埋设后,必须测试初始读数,在路堤正式填筑前,必须对所有元件进行复测,作为正式初始读数。
②路基施工个阶段沉降观测频度应满足表1要求:
表一:路基沉降观测频次
③测试过程中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尽快妥善处理
专业资料
2、观测方法及测量精度要求:
⑴、观测点与沉降板
所有标高水准测量应满足二等变形等级测量技术要求,按国
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施测,测量精度:土1mm,读书取
位至0.1mm。
⑵、单点沉降计
①、单点沉降计采用智能型频率检测仪器进行测试,测量仪
器可采用JMZX —3001综合测试仪(人工测量),自动识别单点沉降计型号、电子编号、记录沉降值与测量时间的测量仪器,并通过计算机自动形成图、表数据文件。
精度为0.5%
量程;长期稳定性精度为1%量程;灵敏度为0.01%量程。
②、单点沉降计应在路基填筑前7〜15天埋设,埋设完成后3〜5天待缩孔完成后测试第一次数据,检查元件是否安装正常。
路基基底垫层第一填筑层填筑碾压完成后测试第二次数据并进行调零操作,记录零点的绝对位移值,此后按要求的
观测频度进行观测采集数据。
3、元件保护要求:
①、各观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监测测试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观测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②、元件埋设前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
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并做好观测箱的保专业资料
护。
③、所有检测元件埋设时或监测过程中损坏应及时补埋或经设计、监理确认采取其他替代措施。
④沉降板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示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凡沉降板附近1m范围内土方应采取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和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挥,以确保沉降板不受损坏。
⑤、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
4、资料整理要求:
①、所有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檫改;测试、记录人员必须签名。
各种监测数据的记录格式应满足建设单位的同意规定。
②、人工测试数据应当天及时输入电脑,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保存,自动采集数据应及时在计算机内备份。
沉降观测
资料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各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中时时监控。
③、按照建设单位的资料提交要求及时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绘制有关分析曲线及完成有关报告。
④、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中心沉降监测点的沉降量,
当路堤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时,应
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和监理,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专业资料
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
⑤、观测数据及观测报告作为铺设轨道前评判路基工后沉降
是否满足要求及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
专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