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阅读答案:《苏轼的意义 》(含答案)-实用word文档 (3页)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及详细解析(精校版)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及详细解析(精校版)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及详细解析(精校版)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答案】D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和词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语境强调的是瓦尔登湖成为观光胜地,应填“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语境强调的是人们都纷纷来到瓦尔登湖,应填“纷至沓来”。

“杂居”侧重混杂而处,“栖居”侧重栖息居住,语境强调在“现代都市”居住,所以应填“栖居”。

故选D。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②③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答案】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2024年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2024年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2024年中考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

②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

③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④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

⑤这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A.③②①⑤④B.①⑤②③④C.③②⑤④①D.①③②⑤④2.过春节张贴的门联是城市或乡村记忆的文化符号。

门联既传达出不同的家风文化,又展现着老北京人的精神面貌。

对下列联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恩家庆,人寿年丰。

理解:表达对国家的感恩之情,祈望家中有喜庆之事,家人健康长寿,年成好。

B.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理解:彰显了以忠厚之德治家、圣贤诗书教育子孙的家风,期望家运久远绵长。

C.增得山川千倍利,茂如松柏四时春。

理解:祈望生意规模,犹如山川一般宏大;诚信无欺,好似松柏一样四时长青。

D.清华词作云霞彩,典重文成金石声。

理解:希望词作清新华丽,像云霞般绚丽;文章典雅庄重,如金石之声般铿锵。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怠慢宣泻荧光屏溢于言表自惭形秽B.溃退篡改穷酸像局促不安高深莫测C.提炼严峻潜台词乌烟瘴气寥寥数语D.静谧摄取淋浴头气势凶凶磕磕绊绊4.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第七十二回,唐僧不顾悟空劝阻,自去化斋。

路遇盘丝洞蜘蛛精。

蜘蛛精将唐僧捉去献给洞主,悟空得到紫云山千花洞毗蓝婆的指引,最终打死了蜘蛛精。

B.范爱农是鲁迅留学日本横滨时认识的同乡,一开始鲁迅讨厌范爱农,之后熟悉了彼此,成了朋友,鲁迅同情他的遭遇,敬仰他的爱国情怀。

2019-2020-阅读答案:《灯 火》(201X高考全国卷)(含答案解析)-实用word文档 (6页)

2019-2020-阅读答案:《灯 火》(201X高考全国卷)(含答案解析)-实用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阅读答案:《灯火》(201X高考全国卷)(含答案解析)201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灯火萧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显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夜深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浙江省衢州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浙江省衢州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浙江省衢州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初中学业⽔平考试语⽂试题(解析版)语⽂⼀、积累1. 为下⾯这段⽂字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并根据拼⾳写汉字.【答案】(1)⼼旷神怡(2)B (3)斑驳2. 正确使⽤汉字,彰显显城市品位。

请你修改下⾯⼴告牌上的错别字。

【答案】“骋”改为“聘”“已”改为“以”【解析】本题考查学⽣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

这就要求学⽣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骋”改为“聘”,“已”改为“以”。

3. 古诗⽂积累(1)积累古诗⽂可以⽤联想的⽅法。

柳宗元的《⼩⽯谭记,借鱼写⽔的澄澈,“皆若空游⽆所依,______,________;苏轼借⽔写⽉光的澄澈,“_______,⽔中藻,荇交横,盖⽵柏影也”。

.东晋⽥园诗⼈_______(⼈名)⾃称“五柳先⽣”,他的“料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表达了对⽥园⽣活的向往,让⼈联想到王籍的“______,_____”(《⼈若耶溪》).(2)中国⼈取名常从古诗中吸取灵感,下列名字出⾃什么诗句?选⼀个回答.A.邱胜春(⼈名)B.渡远(桥名)C.锦江(宾馆名)D.⽇暮(亭⼦名)______________【答案】(1). (1)①⽇光下澈(2). ②影布⽯上(3). ③(庭下)如积⽔空明(4). ④陶渊明(陶潜) (5). ⑤此地动归念(6). ⑥长年悲倦游(7). (2)A⾃古逢秋悲寂寥,我⾔秋⽇胜春朝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赏析。

解题时⼀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澈,寥。

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称呼右图中的礼仪正确的⼀项是()A. 我要向你稽⾸..(《雷电颂》)B. (翠莲)向前来深深的道了三个万福..(《⽔浒传》)C. 范进向他作揖..(《范进中举》)D. (秦王)长跪..⽽谢之⽈(《唐雎不辱使命》)【答案】C【解析】本道题考查学⽣对语⾔得体的判断。

苏轼的意义语基答案

苏轼的意义语基答案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

人们地为他倾倒。

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

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

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

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苦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

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身不由己不修边幅停止失色B.不由自主蓬头垢面停滞失重C.不由自主蓬头垢面停滞失色D.身不由己不修边幅停止失重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B.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C.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D.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还有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使然。

B.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版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沈阳市第120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沈阳市第120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沈阳市第120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质量检测科目:语文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时间观念上的整体性和生命感,使中国人采取独特的时间标示的表现形态。

它不同于西方主要语种按“日-月-年”的顺序标示时间,而是采取“年-月-日”的顺序。

人们对此也许习以为常;不过一种文化方式正是到了习以为常的境地,方能沉积为民族群体的潜意识。

中西文化之异,并不一定在于我有的你没有,而在于可以互相对应的时间标示采取了逆行的顺序,或者处于顺序构成的不同位置。

道理很明显,在“年-月-日”或“日-月-年”时序表述中,同样的组合因素以不同的结构组合,或以不同的顺序排列,是具有不同的意义的。

顺序也是一种意义,而且是精神深处反复估量和整理了的意义。

不同的顺序反映了二者的差异:一、它的第一关注点不同,是年还是日,是整体还是部分;二、它在第一关注以后的思维方向不同,是以大观小,还是以小观大;三、确定了思维方向以后,它的前后环节的衔接方式不同,是以前环节统率后环节,还是以前环节积累成后环节,是统观性的,还是分析性的。

在中国人的时间标示顺序中,总体先于部分,体现了其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其统观性、整体性时间观念异于西方的积累性、分析性时间观念。

由此他们以时间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赋予部分以意义。

时间的整体观是与天地之道的整体观相联系的,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种表现形式。

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观天以测岁时,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出年岁季节、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

因此远古人对天象运行位置比后人更关注、更熟悉,与天象的心离得也似乎比后人更近。

顾炎武的《日知录》卷三十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七月流火’,农关之也。

‘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

‘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

‘龙尾伏晨’,儿童之谣也。

2018届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新余四中2018届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里尝试概括三种主要的古文论研究方法,即“史”、“论”和“释”。

“史”的做法,是百年来成就蔚为壮观的事业。

郭绍虞、朱东润等前辈学人汇辑和整理大量的思想资料,搭建了历史性的基本框架。

从主导叙事来看,“史”的做法多以文学独立、形式变迁和思想进化的指导思想为内在红线,显现出浓厚的进化论和目的论色彩。

对观念史及其链条进行理论上的批判是容易的,当然,还可以为“史”的做法作辩护,比如强调古文论的研究主要在于考订事实,相关研究不过是还原存在过的思想事实。

为了克服所谓主体倾向和历史偏见,还原法甚至扔掉“史”的帽子,而大力以实证、客观为号召,不过其结果往往走向“材料崇拜”,也带来一厢情愿的“移情”特点。

和那种追踪古典文学作品作者原意的主张一样,这种以“重现过去”、将“过去”从“现在”中解放出来的历史主义强调必须设身处地,体察古人的内心世界,竭力排除当代主体必然之定见。

如果从“史”的做法挣脱开抽身而去,不满足于将古文论视为一劳永逸地纯化和固定的“观念”目录,则“论”的做法可能是一条出路。

所谓“论”的做法,主要是指立足于当代基点而把历代诸多古文论文本置放在一个共时平面上展开,对其间总体结构和内在脉络进行逻辑的和整体的把握。

也即,把历史长河中具体的文论、观念和思想进行共时化理论化的抽象和概括,寻求逻辑自洽的整合。

“论”的做法可能会摆脱史的链条,但这却以当代思想条件为前提,这些思想包括中西比较意识,古今对照意识,学科交叉意识等。

从“论”的角度来把握古文论,不仅可以包括中西古典文学思想和理论的比较,也可能包括从当代理论角度对古文论的分析甚至通盘的整体把握,这里的当代理论已无论中西,其根本在于要求主体意识和现代学理。

所谓“释”,不同于传统的字句解释或一般的思想诠释,而是强调基于当代文化的位置乃至跨文化的视点,把古文论视为传统文化的“话语”,将古文论或批评的言说活动视为历史中的事件,而寻求语境内、语境间互动的阐释,甚或寻求历史的解释。

(精编)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天津卷)

(精编)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天津卷)

(精编)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天津卷)一、综合读写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

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于旅游。

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

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人们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西周早期,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

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客舍也出现了。

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

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发现经营旅馆存在巨大商机,竞相建置,旅馆林立城中。

唐朝繁盛,各国使者纷纷到大唐学习、取经。

为了彰显唐人风度,官方旅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

与此同时,民间旅馆的发展也相当可观。

据《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匝,令人()。

陆游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杭州西湖砖街巷的一家湖景旅馆里写的。

明初,全国要冲均设驿馆、递铺,“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最常见。

至晚清,中国的旅馆业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取材于刘中才《回到古代住旅馆》)(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A.热心眼花缭乱局面B.热衷左顾右盼局面C.热心左顾右盼格局D.热衷眼花缭乱格局(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太平广记》记载的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B.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C.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D.《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3)下列画线词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乐府诗B.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绝句C.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词D.舍相如广成传——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散文2. 在某校读书交流活动中,有同学说“我就读不进《红楼梦》”,有同学说“我就不爱读《三国演义》”,还有同学说“《论语》读起来才没劲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阅读答案:《苏轼的意义》(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
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

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
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

但要注
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


另一面才是苏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

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
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
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
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
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
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
一层了。

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
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
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
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
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
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
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无怪乎朱熹
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

他感受到苏轼这一
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苏东坡生得大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
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
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
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

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
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节选白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6.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作为文艺全才,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会做诗文之读书人最喜爱的对象,
但作者认为,他的文艺成就不及屈、陶、李、杜。

B.因为苏轼在中国文艺史上有巨大影响,所以作者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C.作者认为,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
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任何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的人生空漠和退隐。

D.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
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苏轼文章中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
会的退避。

B.苏轼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他做到了对政治的退避。

C.苏轼的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的文章主要受儒教、佛教影响。

D.被苏轼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的美在陶潜诗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来。

8.根据原文内容,对苏轼的“美学意义”加以判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苏轼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
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B.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C.苏轼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
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

D.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
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