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分析练习题
化工工艺学(本科)习题

1. 合成氨1什么是间歇制气法?2以煤为原料的半水煤气制备过程中,大多采用间歇法制气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使生产连续化?答:半水煤气中(CO+H2)/N2为3.1—3.2,由反应过程可以看出,以空气为气化剂时,可得含N2的吹风气,以水蒸汽为气化剂时,可得含H2的吹风气。
从气化系统的热平衡看,碳和空气反应是放热的,碳和水蒸气反应是吸热的,如果外界不提供热源,而是通过前者的反应热为后者提供反应所需的热,并能维持系统自热平衡的话,是不可能获得合格组成的半水煤气,反之,欲获得合格组成的半水煤气,该系统就不能维持系统的自热平衡。
为了解决供热和制备合格半水煤气这一矛盾,采用间歇制气法。
采用富氧空气(或纯氧)气化法和外热发能使生产连续化。
3间歇式制取半水煤气一个工作循环要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作用及时间分配的原则是什么?答:①吹风阶段,煤气发生炉底部吹入空气,作用是提高燃料层的温度,吹风气放空②上吹制气阶段,水蒸气由炉底送入,经灰渣层预热,进入气化层进行气化。
4气态烃蒸汽转化为什么要采用两段法?是如何操作的?5在天然气蒸汽转化系统中,水碳比从3.5~4.0降至2.5,试分析一段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答:水碳比下降,一段转化炉出口气残余甲烷含量将不能达到所需要求的10%,解决方法是需要提高出炉气体温度,但不要太高,需视转化压力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转化压力低,出口温度可稍低,转化压力高,出口温度宜稍高,相应可采用较大的空速。
6试分析烃类蒸汽转化过程中加压的原因和确定操作温度的依据。
答:1)①节约动力消耗②提高过量蒸汽的热回收价值③减小设备容积,降低投资费用。
2)一段转化炉出口温度是决定转化出口气相组成的主要因素,需视转化压力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转化压力低,出口温度可稍低,转化压力高,出口温度宜稍高。
3)二段转化炉的出口温度可按压力、水碳比和残余甲烷含量小于0.5%的要求,以20—45℃的平衡温距来选定,压力变大,水碳比变小,出口温距则相应提高。
金属工艺学复习题(大题)-山东理工解析

⾦属⼯艺学复习题(⼤题)-⼭东理⼯解析浇注温度过⾼、过低常出现哪些铸造缺陷?说明解决办法。
(1)浇注温度过⾼:易产⽣氧化、⽓孔、缩孔、晶粒粗⼤等缺陷。
(2)浇注温度过低:易产⽣冷隔、浇不⾜等缺陷。
解决办法:⾼温出炉,低温浇注。
1、既然提⾼浇注温度可以提⾼液态⾦属的充型能⼒,但为何要防⽌浇注温度过⾼? P34浇注温度过⾼时,⼀⽅⾯铸件易产⽣缩孔、缩松、⽓孔,铸件粘砂严重;另⼀⽅⾯铸件的冷却速度下降,导致晶粒粗⼤,使铸件机械性能下降。
2.合⾦的流动性与充型能⼒有何关系?为什么共晶成分的⾦属流动性⽐较好?合⾦的流动性好,则充型能⼒就⾼。
共晶成分合⾦的是恒温结晶,结晶是从表层向中⼼逐层凝固,凝固层表⾯较光滑,对尚未凝固的⾦属的流动阻⼒⼩,故流动性好;共晶成分时,熔点低,因⽽流动性好。
3、简述铸造⽣产中改善合⾦充型能⼒的主要措施。
(1)适当提⾼浇注温度。
(2)保证适当的充型压⼒。
(3)使⽤蓄热能⼒弱的造型材料。
如砂型。
(4)预热铸型。
(5)使铸型具有良好的透⽓性。
4、简述缩孔产⽣的原因及防⽌措施。
凝固温度区间⼩的合⾦充满型腔后,由于逐层凝固,铸件表层迅速凝固成⼀硬壳层,⽽内部液体温度较⾼。
随温度下降,凝固层加厚,内部剩余液体由于液态收缩和补充凝固层的凝固收缩,体积减⼩,液⾯下降,铸件内部产⽣空隙,形成缩孔。
措施:(1)使铸件实现“定向凝固”,按放冒⼝。
(2)合理使⽤冷铁。
5、简述缩松产⽣的原因及防⽌措施。
出现在呈糊状凝固⽅式的合⾦中或断⾯较⼤的铸件中,被树枝状晶体分隔开的液体区难以得到补缩所致。
措施:(1)、尽量选⽤凝固区域⼩的合⾦或共晶合⾦。
(2)、增⼤铸件的冷却速度,使铸件以逐层凝固⽅式进⾏凝固。
(3)、加⼤结晶压⼒。
6.缩孔与缩松对铸件质量有何影响?为何缩孔⽐缩松较容易防⽌?缩孔和缩松使铸件的有效承载⾯积减少,且在孔洞部位易产⽣应⼒集中,使铸件⼒学性能下降;缩孔和缩松使铸件的⽓密性、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下降。
食品加工工艺学复习题库

的食品类型相继出现,如方便食品、模拟食品、功 褐变。(×)
(P29)
能食品、宇航食品和婴儿食品等。
选择
2 简述食品应该符合哪些要求?
1.淀粉糊化的本质是淀粉粒中有序及无序的淀粉分子
答:安全性、耐藏性、营养、外观、风味、方便。 间的(C)断开。
(P8)
3 简答食品工艺学的定义和学习食品工艺学的目
A:β-1,4 糖苷键键
剂。(×)
(P13)
6.溶液中蛋白质的构象主要决定于它和水的相互作
用。(√)
(P21)
7.蛋白质结合水的能力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4.蛋白质的加工特性中没有以下哪个?(D)
(P21)
A:水合性
B:溶解性
C:乳化性
D:还原性
5.低盐浓度时蛋白质的水合能力增加,高盐浓度时,
水-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超过水-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
一、
1、下列哪种方法生产水产品品质更好(B)。P140
A、选择低温熏制法 B、液熏法
C、中温熏制法
D、高温熏制法
2、紫菜属于海洋何类海藻植物(A)。P123
A、红藻类 B、褐藻类 C、蓝藻类 D、甲藻类
3、鱼的维生素含量(C)最多。P122
A、皮肤 B、肌肉 C、肝脏 D、血液
4、快速冻结时冻结速度(D)P125
第三章 畜产品加工
刘艳 刘梦 一判断 1、 水分在肌肉中的含量为 70%-80%。 (√)P81 2、 原料肉在加热过程中,加热程度越高,系水力
上升越明显。 (×)P85 3、 乳糖是动物乳汁中的特有成分,同时也是提供
能量的物质。 (√)P98 4、 保持灭菌乳指物料在密封容器中被加热到至少
100 度,保持 15-40min 经冷却后得到商业无菌
6.3 工艺的类别与选择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

工艺的类别与选择一、选择题1.小明准备用一块钢板制作如图所示的发动机机座,下列工艺流程合理的是()A.钻大孔→弯折→锯割→钻孔→锉削B.锉削外轮廓→锯割→钻孔→弯折→锉削C.钻小孔→锯割→钻孔→锉削→弯折D.钻大孔→锯割→锉削→钻孔→弯折2.如图所示的某机械零件主视图,通用技术实践课上,小明用厚度6mm,长宽足够的矩形钢板加工此零件,下列工具不需要的是()A.B.C.D.3.通用技术课上,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零件。
用5mm厚钢板加工该零件,下列工具搭配使用正确且需要用到的是()A.B.C.D.4.用大小合适厚度为5mm的圆钢板制作该工件,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在平口钳上夹紧钢板并调整位置,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进行钻孔B.用三角锉加工该零件外轮廓的各段圆弧C.必须要用到的工具:钢直尺、样冲、划规、钢丝锯、平锉、麻花钻等D.加工流程可以为:划线→冲眼→钻孔→锯割→锉削5.通用技术实践课上,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摆件。
用合适的钢块制作该摆件,下列加工工艺中工具选择不合理的是()A.划线:划针、样冲和钢直尺B.锉削:锉刀、钢丝刷和台虎钳C.锯割:钢丝锯和台虎钳D.钻孔:麻花钻和平口钳6.通用技术课上,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零件(厚度为5mm)。
用厚度为3mm的钢板制作该零件,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加工流程可以为:划线→冲眼→钻孔→锯割→锉削B.可用半圆锉来锉削加工R35的圆弧C.加工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钢直尺、样冲、划规、钢丝锯、平锉、麻花钻等D.为防止钻屑伤人,在台钻上钻孔时要戴上防护眼镜7.通用技术课上,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零件。
用厚度为35mm 的钢板制作该零件,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加工流程为:划线→冲眼→钻孔→锯割→锉削→淬火B.加工流程为:划线→锯割→锉削→淬火→冲眼→钻孔C.外轮廓划线时需用到钢直尺、角尺、划规D.钻孔时应用手钳夹持8.下列钳工工具搭配使用合理的是()A.B.C.D.9.通用技术实践课上,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零件,厚度为3mm。
化工工艺复习题

简答题计算题1在co变换的实际生产中通常可测得原料气及变换气中co的干基含量假设以1mol干原料气为基准初始co的干基含量为y1在co变换的实际生产中通常可测得原料气及变换气中co的干基含量假设以1mol干原料气为基准初始co的干基含量为y1变换后co的干基含量为y2试计算在转化过程中co的转化率x
思考题:
9、下图是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时,采用四段原料气冷激式转化 器及其操作状况图。 参考该图,简要回答 1)分别指出AB和EF分别为第几 段的绝热操作线? 2)BC及DE为段间冷激线,它们都不与温度轴平行,即冷激过 程中气体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解释气体组成发生变化的原因, 是否说明冷激过程中存在化学反应? 3)各段绝热线及AB、CD和EF的斜率为什么近似相同?
选择题
1、合成氨反应是: A.可逆放热反应 B. 放热反应 C. 可逆吸热反应 D. 吸热反应 2、氨合成的适宜的条件是 A 高温、高压; B 低温、低压;C 高温、低压; D 低温、高压
判断题
1、用于氨合成的熔铁催化剂,使用前必须升温还原活化。( 2、氨合成中,氢氮比应略高于3。( ) )
3、氨合成反应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为了适应该条件,氨合成塔通 常由内件和外筒两部分组成,其中内件只承受高温,外筒只承受高 压。( )
D.、Na2SO4
热工工艺材料部分练习题

热工工艺材料部分练习题1、金属铸件能否通过再结晶退火来细化晶粒?为什么?2、在室温下对铅板进行弯折,愈弯愈硬,而稍隔一段时间再进行弯折,铅板又象最初一样柔软,这是什么原因?3、用冷拔钢丝缠绕的螺旋弹簧,经低温定型处理后,其弹力要比未经处理的好,这是为什么?4、在冷拔钢丝时,如果总变形量很大,则中间需穿插几次退火工序,这是为什么?中间退火温度选多高合适?5、为什么铸造合金常选用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为什么要进行压力加工的合金常选用单相固溶体成分的合金?6、根据Fe-Fe3C相图,计算:(1)、室温下,含碳0.6%的钢中珠光体和铁素体各占多少(2)、室温下,含碳1.2%的钢中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各占多少(3)、铁碳合金中,二次渗碳体和三次渗碳体的最大百分含量。
7、某工厂仓库积压了许多碳钢(退火状态),由于钢材料混杂,不知道钢的化学成分,现找出其中一根,经金黄色相分析后,发现其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占80%,问此钢材料的含碳量大约是多少?8、对某退火碳素钢进行金相分析,其组织的相组成物为珠光体+渗碳体(网状),其中珠光体占93%,问此碳钢的含碳量大约是多少?9、根据Fe_Fe3C相图,说明产生下形现象的原因:(1)、含碳量为1.0%的钢比含碳量为0.5%的钢硬度高(2)、在室温下,含碳0.8%的钢其强度比含碳1.2%的钢高(3)、一般要把钢材加热到高温(约1000~1250℃)下进行热轧或锻造(4)、钢铆钉一般用低碳钢制成10、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指出退火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1)、经冷轧后的15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2)、ZG35的铸造齿轮;(3)、锻造过热的60钢锻坯;(4)、具有片状渗碳体的T12钢坯11、指出下列零件的锻造毛坯进行正火的主要目的及正火后的显微组织:(1)、20钢齿轮;(2)、45钢小轴;(3)、T12钢锉刀12、一批45钢试样(尺寸直径15X10),因其组织、晶粒大小不均匀,需采用退火处理。
化工工艺复习题

化工工艺学复习题一、简答题:1.氧化锌脱硫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其脱硫过程如何?原理:氧化锌法可脱除无机硫和有机硫,主要脱除无机硫,使硫含量<0.1X10-6。
ZnO (s) + C H SH (g )=ZnS (s) + C H OH (g)ZnO (s) + CH SCH (g )=ZnS (s) + C2 H4(g) + H2O (g)CS 2 + 4 H 2=H 2 S + CH 4分脱硫过程:氧化锌脱硫就是H2S气体在固体ZnO上进行反应,生成H,进入气相,ZnS则沉积在ZnO固体表面上。
需要将氧化锌脱硫剂都做成高孔率的小颗粒以增大反应和沉积面积,反应速度主要是内扩散控制。
2.描述由NH3和CO2合成尿素的化学反应过程与相态。
答:目前,工业合成尿素的方法都是在液相中由NH3和CO2反应合成的,属于有气相存在的液相反应,如下图所示。
反应被认为分两步进行:汽相NII;S CO:,IhO7NH3+ C5-NH虱:口ONH4 一COCNIIJ. । IkO破相』. J \(1)②(4) ⑺⑶上述两个反应中,第一个反应为快速放热反应,反应程度很大,生成溶解态的氨基甲酸铵(Ammonium Carbonate,简写AC,甲铵);第二个脱水生成尿素(Urea,简写Ur)的反应为慢速吸热反应,且为显著可逆反应。
① 尿素生成反应为液相可逆反应,应该具备一定的压力(液化NH3和CO2)和温度(保证反应速度)。
② 未反应原料必须循环利用,循环的NH3和CO2水溶液也必然携带一定量的水。
③合成尿素的原料中有NH3、CO2和H2O,物料配比中采用NH3过量;④合成反应开始,溶液中的CO2以AC形式存在,溶液中存在NH3、AC和H2O;⑤合成反应过程,溶液中存在NH「AC、H2O 和 Urea。
3.合成氨生产过程主要分为哪几个工序?画出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的框图。
答: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主要分为3个工序:造气:制备含氮、氢气的原料气净化:将原料气中的杂质如CO、CO2、$等脱除到ppm级(10-6)压缩和合成:净化后的合成气原料气必须经过压缩到15~30MPa、450℃左右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的框图:4 .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工艺中,天然气水蒸汽转化制气的主反应和副反应有哪些?抑制 副反应的策略如何?(1)CH + HO =CO + 3H -206.4kJ mol 4 2 2(2)CO + H 2 O =CO 2 + H 2 + 41.2kJ / molCH 4=2 H 2 + C - 74.9kJ .mol -12CO = CO 2 + C +172.4kJ mol -1CO + H 2=H 2O + C +131.36kJ .mol i抑制副反应的策略:(1)生成碳黑。
化工工艺学题

化工工艺学练习题选择题1. 化学工艺与化学工程相配合,可以解决化工过程开发、装置设计、(A )、操作原理及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此外,解决化工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也需要这两门学科的理论指导。
A. 流程组织B. 物料平衡C. 能量平衡D. 工艺计算2. 化工生产过程中由原料到化学产品的转化要通过以下哪一项来实现(B)A.分离方法B.化学工艺C.新技术D.新工艺3. 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ABCDE )A. 积极开发高新技术,缩短新技术工业化的周期B. 最充分、最彻底地利用原料C. 大力发展绿色化工D. 化工过程要高效、节能和智能化E. 实施废物再生利用工程4. 从目标出发,寻找实现此目标的前提,将具有不同功能单元进行逻辑组合,形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系统,这种化工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方法称为( C )A. 形态分析法B. 功能分析法C. 推论分析法D. 演绎分析法5. 催化剂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哪几部分(ABC )A. 催化剂参与反应,但反应终了时,催化剂本身未发生化学变化和数量的变化B. 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改变平衡C. 催化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D. 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活性E. 催化剂具有一定的耐毒性6. 工业催化剂的使用性能指标包括以下哪几项(ABCDE )A. 选择性B. 活性C. 热稳定性D. 化学稳定性E. 耐毒性7. 在裂解气中氢气未分离出来之前,利用裂解气中的氢对炔烃进行选择性加氢,以脱除其中炔烃,这个工艺过程称为( B )A. 前脱氢过程B. 前加氢过程C. 后脱氢过程D. 后加氢过程8. 一般裂解气干燥脱水采用的吸附剂包括(B )A.活性氧化铝B.3A 分子筛C.变色硅胶D.活性炭9. 裂解气分离出C2馏分和C3馏分后,再分别对C2和C3馏分进行催化加氢,以脱除乙炔、甲基乙炔和丙二烯的工艺过程称为(B)A.前加氢过程B.后加氢过程C.前脱氢过程D.后脱氢过程10. 在烃类热裂解过程中采用水蒸气作为稀释剂的原因包括以下哪几部分(ABDE )A. 不会增加裂解气的分离负荷B. 抑制裂解原料所含硫对镍铬合金炉管的腐蚀C. 水蒸气热容量小D. 脱除积碳E. 降低烃分压11. 下列可用来评价裂解原料性质的指标有(CE )A.选择性B.裂解炉出口温度C.原料氢含量D.原料转化率E.原料族组成12. .下列哪一种烃类是首选的烃类热裂解的原料(A)A.烷烃B.环烷烃C. 芳烃D.烯烃13. 裂解气预分馏过程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哪几部分(ACDE )A. 降低裂解气温度B. 分离出裂解气中的炔烃C. 将裂解气中的稀释蒸气以冷凝水的形式回收D. 回收低温位能量E. 分离出裂解气中的重组分,减少进入压缩分离系统的负荷14. 各种来源的C8 芳烃指的是(C )A. 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B. 邻二甲苯、对二甲苯、乙苯C. 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乙苯D. 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异丙苯15. 芳烃的脱烷基化方法包括(ABCE )A. 烷基芳烃的催化脱烷基B. 烷基芳烃的催化氧化脱烷基C. 烷基芳烃的加氢脱烷基D. 烷基芳烃的直接氧化脱烷基E. 烷基苯的水蒸气脱烷基16. 芳烃分子中苯环上的一个或几个氢被烷基所取代而生成烷基芳烃的反应称为( C )A.芳烃歧化B.烷基转移C.芳烃烷基化D.C8 芳烃异构化17. C8 芳烃异构化采用的催化剂包括(AC)A. 无定型SiO2-Al2O3B.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 负载型铂催化剂D. 金属硫化物催化剂E. 金属配位催化剂18. 芳烃主要来自以下哪几部分(ABE )A. 煤焦油分馏B. 石脑油重整生成油C. 催化裂化汽油馏分D. 加氢裂化汽油馏分E. 烃裂解生产乙烯副产的裂解汽油19. 在芳烃烷基化过程中,工业上常采用的烷基化剂有(D )A.烷烃和环烷烃B.烷烃和芳烃C.烯烃和芳烃D.烯烃和卤代烷烃20. 当烯烃、炔烃、二烯烃和芳烃在同一催化剂上单独加氢时,其加氢反应速率快慢大致为(ABE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分析练习题
分析题
4-1 试分析习图2-4-1所示各零件加工所必须限制的自由度:
a)在球上打盲孔φB,保证尺寸H;
b)在套筒零件上加工φB孔,要求与φD孔垂直相交,且保证尺寸L;
c)在轴上铣横槽,保证槽宽B以及尺寸H和L;
d)在支座零件上铣槽,保证槽宽B和槽深H及与4分布孔的位置度。
4-2 试分析习图2-4-2所示各定位方案中:① 各定位元件限制的自由度;② 判断有无欠
定位或过定位;③ 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a)车阶梯轴小外圆及台阶端面;
b)车外圆,保证外圆与内孔同轴;
c)钻、铰连杆小头孔,要求保证与大头孔轴线的距离及平行度,并与毛坯外圆同轴;
d)在圆盘零件上钻、铰孔,要求与外圆同轴。
Y
X
Z
b)
a)
Y
X
Z
习图 2-4-2
c)
Y
X
X
Z
d)
X
Z
Y
X
习图2-4-1
d) H Z Y B Z X Y X Z c)
H
L
Z
B
Y
X
Z
a)
H
φB
φB
L
(
φ
D
)
b)
Y
X
Z
4-3 在习图2-4-3所示工件上加工键槽,要求保证尺寸014.054和对称度0.03。现有3种定
位方案,分别如图b,c,d所示。试分别计算3种方案的定位误差,并选择最佳方案。
4-4 某工厂在齿轮加工中,安排了一道以小锥度心轴安装齿轮坯精车齿轮坯两大端面的工
序,试从定位角度分析其原因。
4-5 习图2-4-5所示为在车床上车孔示意图,
试在图中标出刀具前角、后角、主角、副偏角
和刃倾角。
4-6 习图2-4-6所示零件,外圆及两端面已加
工好(外圆直径
0
1.050
D
)。现加工槽
B ,要求保证位置尺寸
L 和 H 。试:
1)定加工时必须限
制的自由度;
2)选择定位方法和
定位元件,并在图中示意
画出;
3)计算所选定位方法的定位误差。
b£©a£©
d£©c£©
5
4
0
-
0
.
1
4
£
¨
£
©
¦
Õ
3
2
+
0
.
0
3
0
0.03 A
£¨ £©
¦Õ60
0
-0.1
A
90¡ã
¦Õ32
-0.01
-0.03
习图2-4-3
f
图2-4-5
Z
B L
(
D
)
Y
H
Z
X
习图2-4-6
4-7 习图2-4-7所示齿轮坯,内孔及外圆已加工合格
(025.0035Dmm,01.080d mm),现在插床上以
调整法加工键槽,要求保证尺寸2.005.38H mm。试
计算图示定位方法的定位误差(忽略外圆与内孔同轴
度误差)。——(对应知识点2.4.4)
4-8 在车床上,切断工件时,切到最后时工件常常被挤断。试分析其原因。
4-9 试分析习图2-4-9所示零件在结构工艺性上有哪些缺陷?如何改进?
习图 2-4-7
A
d
H
90°
D
其
余
习图2-4-9
工艺分析题参考答案
分析题
4-1答案:
a)必须限制X、Y、Z3个自由度。
b)必须限制X、Y、X、Z4个自由度。
c)必须限制Y、Z、X、Z4个自由度。
d)必须限制X、Y、X、Y、Z5个自由度
4-2答案:
a)① 三爪卡盘限制X、Y、X、Y 4个自由度;前后顶尖限制X、Y、Z、X、Y 4
个自由度。② X、Y、X、Y 4个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③ 去掉三爪卡盘,改
为拨盘+鸡心卡拨动。
b)① 圆柱面限制X、Y、X、Y 4个自由度;端面限制Z、X、Y 3个自由度。② X、
Y
2个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③ 在端面处加球面垫圈(参见图2-40)
c)① 大平面限制Z、X、Y 3个自由度;圆柱销限制X、Y 2个自由度;V形块限制X、
Z
2个自由度。② X 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③ 将V形块改为在X方向浮动的
形式。
d)① 大平面限制Z、X、Y 3个自由度;固定V形块限制X、Y 2个自由度;活动V
形块限制Y自由度。② Y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③ 将两V形块之一改为平板形
式。
4-3答案:
图b定位方案:对于尺寸014.054,02.01.02.02.0dDWTmm;(Td为工件外圆直径
公差)
对于对称度0.03,0DW mm。
图c定位方案:对于尺寸014.054,06.0)03.0(03.0min1maxdDDWmm;(Dmax为
工件内孔最大直径,d1min为定位心轴最小直径)
对于对称度0.03,06.0)03.0(03.0min1maxdDDWmm。
图c定位方案:对于尺寸014.054,05.01.05.05.0dDWTmm;
对于对称度0.03,05.01.05.05.0dDWTmm。
4-4答案:
齿轮零件在加工齿部时通常采用心轴安装,齿轮坯需要以基准孔及大端面定位,属于
过定位(参见图2-23)。在过定位的情况下,为保证定位准确,要求齿轮坯的基准孔与大
端面垂直。采用小锥度心轴安装齿轮坯精车齿轮坯两大端面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齿轮坯
的基准孔与大端面垂直。
4-5 答案:
4-6 答案:
① 必须限制4
个自由度:
ZXZY,,,
。
② 定位方法如
习图2-4-5ans所示。
③ 定位误差:
对于尺寸H :0DW
对于尺寸L :0DW
4-7 答案:
习图2-4-5ans
f
刃倾角λ
0
前角γ
0
后角α
0
主偏角φ0 副偏角φ′
0
Z
B L
(
D
)
Y
H
Z
X
习图2-4-6ans
定位误差:
0825.0025.05.01.07.05.07.0DdDWTT
提示:工序基准为孔D下母线A,求A点在尺寸H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即为定位误
差。
4-8 答案:
考虑横向进给,刀具的工作后角变为(参考图2-63):Wooedf0 。式
中,f 为进给量(mm/r), dw为工件的加工直径(mm)。当直径很小时,μ值会急剧变大,
可能使工作后角变为负值,刀具不能正常切削,而将工件挤断。
4-9 答案:
① 螺纹左端无倒角,右端无退刀槽。应增加倒角和退刀槽。
② 锥面与圆柱面连接处应加退刀槽。
③ 右端圆柱面右端应加倒角,与大圆柱面右端面连接处应加退刀槽。
④ 两键槽宽度应一致,且方位也应一致。
修改后见习图2-4-9ans
习图2-4-9ans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