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的诊治进展

合集下载

近二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进展(附35例临床报告)

近二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进展(附35例临床报告)

近二 十 年 胃肠 道 间质瘤 的诊 治进 展 ( 附3 5例 临床报 告 )
阴 秦 李 波 李 长江 张 麒 马 兰 摘 要: 目的 : 提 高 胃肠 道 间质瘤 ( G I S T ) 的诊 治水平 。方 法 : 分 析近 二十 年来我 院收治 的3 5 名G I S T 患者 , 总 结G I S T 的诊 治进 展 。结 果 :
内蒙古 中医药
化, 随时关注 手术 全过程 , 不能擅 自离开手术 间 , 准备好 开腹 物品 , 以便特殊情况需中转开腹。手术结束 , 开无影灯和照明灯, 把患者 体位恢 复到 原来 的位置 ,和洗手 护 士清点器 械 、纱 布及 钛夹 的数 目, 对 数后方 可缝合 切 口。患者 清醒后 与麻 醉师共 同护送 回病 房 , 与病 房护士 做好交接 班工作 。术后 2 天去病房 完成 回访工作 。 2 _ 3 术后整理 2 . 3 . 1 器 械 清 洗 与保 养 : 由 于腹 腔镜 材 质 特 殊 , 精 密度 高 , 结 构 复 杂, 用后 消毒灭菌 难度大 , 是导致 患者 发生 医院感 染 的重 要 因素[ 2 1 。 因此 , 我 们要 严格 按 照操作 程 序进行 内镜 清洗 , 每 台手 术结 束 后 , 所 用器 械先 用清 水 冲洗 , 注射 器 、 高 压水 枪 冲洗管 腔 , 可拆 卸部 分 必 须拆 开 用 毛刷 彻 底刷 洗 干净 , 同时 要 注意 钢珠 、 弹簧 等 不能 弄 丢。 镜子清 洗时要 轻拿轻 放 , 避免 和其 他器械 碰撞 , 以免损伤 镜面 。 器 械 经初 步清洗 后 , 放于 多酶 洗液 中浸 泡 1 0分钟 , 再 用清 水彻 底 清洗 内镜 各部 件 。 擦 干表 面 , 用 电吹 风 吹于所 有器 械管 腔 、 关 节及 螺 旋处 , 金 属部件 上 油烘 干 , 防止 生锈 , 清点后 放入 专 柜备用 。 2 . 3 . 2 腹 腔镜 仪 器 的保养 和 维护 : 手 术结 束后 , 高频 电 刀 、 冷光源 、 气 腹 机各 旋钮恢 复 原位 , 并放 出气 腹机 余气 , 气腹 连 接管 、 摄像 机

胃肠道间质瘤诊治指南

胃肠道间质瘤诊治指南

胃肠道间质瘤诊治指南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具有一定复杂性的肿瘤类型。

它起源于胃肠道的间质细胞,这些细胞通常参与胃肠道蠕动和消化过程。

虽然GIST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在诊断和治疗方面。

一、诊断:GIST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导致一些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GIST至关重要。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1. 影像学检查:胃肠道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以用来检测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扩散情况。

2. 组织学检查:通过胃肠道内镜检查或经皮穿刺活检,可以获取到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确定是否为GIST。

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对组织样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检测特定蛋白(如CD117、CD34)的表达,这些蛋白在GIST中通常呈阳性表达。

4. 分子遗传学检查:通过对组织样本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可以确定KIT或PDGFRA基因的突变情况,这对于GIST的治疗策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二、治疗:1. 外科手术:对于局限性GIST,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手术的目的是全切除肿瘤,并保留正常组织的功能。

对于广泛扩散的GIST,手术仅能减轻症状,但无法达到根治的效果。

2. 靶向治疗:由于GIST的细胞表面通常表达KIT或PDGFRA蛋白,因此针对这些分子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如克唑替尼和希罗达等已经被广泛应用。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部分患者不耐受或出现耐药现象,需要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放疗和化疗:对于切除后出现复发或转移的GIST,放疗和化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选择。

但它们在GIST的治疗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因此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来确定其效果和适应症。

三、随访和预后:GIST的预后因多种因素而异。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肿瘤的大小、分级和遗传学特征。

一般来说,肿瘤越大、分级越高、遗传学异常越多,预后越差。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预后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预后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预后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的肿瘤,多数来源于肠壁内的间质细胞或胃肠道的基质细胞,属于少见的肿瘤。

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胃肠道的免疫状态相关,包括胃肠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干细胞以及肌纤维细胞等。

GIST的临床特征包括肿瘤的生长依赖于酪氨酸激酶(KIT)或结肠癌激酶(PDGFRA)突变,在影像学检查中呈现为实质性肿块,血液学检查中可以检测到贫血、低白细胞和低血小板等表现。

病理学检查可通过组织学、免疫组织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法对GIST进行确诊,目前的肿瘤标记物如C-肽、胃泌素、胃动力素等并不适用于GIST的诊断。

GIST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GIST的首选方法,但对于大侵犯型或转移性肿瘤患者,还需要辅助使用靶向药物治疗。

目前,GIST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Imatinib(格列卫)和Sunitinib(舒尼替尼)等。

其中,Imatinib是一种靶向激酶抑制剂,能够抑制KIT和PDGFRA突变的表现,已成为GIST治疗的标准药物。

Sunitinib是一种多靶点抑制剂,对于不能耐受Imatinib或肿瘤进展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

对于GIST的预后评估,国际上主要使用梅里克评分法(Miettinen criteria)和AFIP 评分法(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Armed Forces Institute of Pathology)。

其中,梅里克评分法主要是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分级和性质等因素进行评分,得分越高,预后越差。

AFIP评分法,则是根据GIST的组织学类型和细胞形态等进行评分,得分越高,预后越差。

除此之外,目前还有许多其他预后评估方法,如求生曲线、生存率和复发率等。

总之,GIS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在临床上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法,治疗则主要以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为主。

胃肠道间质瘤的Ki67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的Ki67研究进展

本文引用格式 :郭娜 , 杨秀峰 . 胃肠道间质瘤的 Ki-67 研究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03):32.
0 引言
GIST 起源于胃肠道的 Cajal 细胞,其发生的中心事件是 c-kit 和 PDGFR-a 获得功能性突变。GIST 患者术后免疫组 化结果中的 Ki-67 是与增殖细胞相关的核抗原,仅分布于核 内,其 功 能 被 认 为 与 细 胞 的 有 丝 分 裂 密 切 相 关,是 一 种 反 应 细胞分裂和增殖活性的标记物,常常在迅速分裂的肿瘤细胞 中有明显的升高 。 [1-2] 本文具体综述了 Ki-67 对于胃肠道间 质瘤的研究进展,现报道如下。
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其中 Ki-67 是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免疫组化中常用的指标,并且具有便于量化的特点。
本文概述胃肠道间质瘤的流行病学状况并综述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免疫组化中 Ki-67 增殖指数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Ki-67;免疫组化;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03.016
32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03
·综述·
胃肠道间质瘤的 Ki-67 中心医院普外科,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 0.1%~3%。GIST 的
1 胃肠道间质瘤的流行病学状况
胃肠道间质瘤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其发病 率从 0.66/10 万到 2.20/10 万不等,男性略多于女性(1.27:1)。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国内报道中位发病年龄为 56 岁,西方报 道中位发病年龄为 68 岁。其可发生于整个消化道的任何部 位,最 常 发 生 于 胃(6 0 % ~70%),其 次 是 小 肠(20% ~30%),结 肠、直 肠 和 盲 肠 仅 占 5%,食 道 则 占 2%~3%,偶 有 发 生 在 网 膜、肠系膜和腹膜者 [3]。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约 20% 的胃肠道间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30% 左右的患者由常规体检或者外科手术中偶然发现。胃 肠道间质瘤的良性与恶性之间无明显界限,所有 GIST 均有 恶变潜能 [4]。

GIST诊治现状

GIST诊治现状

ACOSOG,美国外科医师协会肿瘤学研究组;EORTC,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IM,伊马替尼;SSG,斯堪的纳维 亚肉瘤协作组。 1. Eisenberg BL et al. Ann Surg Oncol. 2004;11:465–475. 2. Eisenberg BL et al.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03;4:869–874. 3. DeMatteo RP et al. Lancet. 2009;373:1097–1104.
极低
低 中
<2.0
2.1-5.0 2.1-5.0 5.1-10.0 任意 >10 任意 >5 2.1-5.0
≤5
≤5 >5 ≤5 任意 任意 >10 >5 >5
任意部位
任意部位 胃 胃 肿瘤破裂 任意部位 任意部位 任意部位 非胃

5.1-10.0
≤5
非胃
GIST的治疗
GIST的治疗情况
GIST是近十年诊治进展最快的实体瘤之一 治疗上经历了
Joensuu H et al. J Clin Oncol. 2011;29(suppl). Abstract LBA1.
SSGXVIII/AIO研究:结论

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1年相比,伊马替尼治疗 3年可改善患者的

RFS 总生存
可作为术后高复发风险GIST患者的治疗 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耐受性相对较好;严重不 良事件少见
单纯手术治疗 靶向药物治疗 综合治疗
个体化治疗
局限性GIST治疗

局限性胃肠间质瘤:
足够切缘的完整切除

不需要淋巴清扫
伊马替尼术前治疗

6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治和预后分析

6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治和预后分析

例 GS IT患者 , 女比例为 l 12 , 男 : .3 发病年 龄 l 9—7 9岁 , 中位发病 年龄 5 4岁 。发病部 位主要 为 胃 ( 57 和小肠 (6 9 。临床表现 主要 为腹部不 适或腹 痛 (6 3 ) 6 . %) 2 . %) 4 . % 和消化 道 出血 (9 9 ) 2.% , 其 次为腹部包块 ( . % ) IT的治 疗 主要 以手术 为主 , 9 0 。G S 首发 患者 中多 表现 为原发 局 限性肿 瘤 ( 49 。肿瘤直径 为 5 2e 9 . %) . 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C ¨ 阳性率为9 . % ,D D7 46 C 阳性率 为 9 . 1 5 。6 % 7例患者均随访 , 随访时 间 1 9 ~ 1个月 , 中位随访 时间 2 4个 月。患者 1 、 年 3年和 5年 总体 生存率 分别 为 9 % 、2 5 9 %和 9 % 。结论 0 胃肠道间质瘤 多发 于 胃和小肠 , 其临床病 理特点不 同于 其他常见的消化道肿 瘤 ,D C 和 C D 分子对其 诊断较 为重要 , IT的治疗 主要以手术 为主 , GS 预后 取 决于肿瘤 的恶性程度 和侵袭危 险程度 。 [ 关键词 ] 胃肠道 间质瘤 ; 免疫分 型 ; 预后
[ 中图分类号] 752 753 [ 1 3. R 3. 文献标识码] [ O ]036/. s.0 1 072 1.703 1 A D I1.99ji n10 5 .020 .1 s 9 [ 摘要 ] 目的 研究 胃肠道 间质瘤 ( IT 的临床和病 理特点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 析我 GS ) 6 7 院近 8年来 确诊 的 6 7例 G S I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 特点 , 同时追 踪其临床病情进 展。结果

4 4 ・ 7

胃间质瘤

胃间质瘤

综述材料胃间质瘤的临床诊疗进展李立龙安徽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三科胃间质瘤的临床诊治进展李立龙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三科(安徽马鞍山243000)1983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病理学专家Mazur和Clark 在研究胃肠肿瘤时,发现有些肿瘤既没有平滑肌特征,也没有施万细胞的特征,为区分不同类型的胃肠非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率先提出“胃间质瘤”的概念。

1998年,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院Hirota 等报告提出GIST 含有活化的c-kit 突变,并且发现其在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免疫组化显示GIST 对CD34和CD117 呈阳性反应,至此,GIST 的诊断进入标准化阶段【1】。

目前比较公认的胃肠道间质瘤( GIST) 的定义为: GIST 是胃肠道除平滑肌肿瘤、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以外,富于表达CD117 的梭形、上皮样或多形性细胞的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向Cajal 间质细胞分化的未定形的间充质细胞。

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其发病率不高,全世界每年为10~20/100万,男性略多于女性。

该病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质源性肿瘤,可能起源于胃肠间质干细胞,由未分化或多能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在消化道所有肿瘤中的比例<1%【2】,大约60% 发生在胃【3】,25% 发生在小肠,10%发生在回肠和直肠,其余发生在消化道的其他部位。

胃间质瘤1/2 发生于胃体,发生于胃窦和贲门的间质瘤各占1/4。

大约60%的肿瘤位于黏膜下,呈膨胀性生长,30% 位于浆膜下,其余10% 位于胃壁内。

GST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肿瘤较小时(<5 cm)往往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肿瘤较大时(>5 cm)可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上消化道出血或黑便,大多患者以出血为首发症状[4]。

诊断CT 是目前诊断的首选方法。

王秀焕报道26 例胃间质瘤的主要CT 表现: 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肿块内密度多不均匀呈混杂密度影,增强后肿块强化较明显,其内不规则坏死液化区无强化,而实质密度区有不同程度的强化【5】。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进展综述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进展综述
可南 外 科 学 杂 志 2 1 0 2年 7月 第 1 8卷 第 4期 H N OU N LO UR E YJ 1 0 2, o.8 N . E ANJ R A FS G R u. 1 V 11 , o4 2

8 ・ 7

综 述 ・
胃肠 道 间质 瘤 的诊 治 进 展 综 述
肠梗阻及阻塞性黄疸等 。 5 生 物 学 行 为
来。 这一观点 已逐渐得到多数学者及临床 医师的广泛认 同。
2 组 织 起 源
对于 GS IT的 起 源 仍 存 在 争 论 , 多 数 学 者 认 为 它 起 源 于 大
cj 间质细胞 (  ̄ l a 胃肠道起搏细胞 ) 但也有观 点认为来 源间质 干 , 细胞 , 表现 为 c i C 1 ) C 3 —Kt D17 和 D 4阳性 。G S ( IT主要 由梭形 细 胞 构成 , 同时存 在少 量上皮样细胞 , 它缺乏肌源性 肿瘤及神 经 但 源性肿瘤 的典 型特征 , 无论 在组织发 生 、 态学 , 形 还是生 物学 行 为和预后上都表现 出很大 的异质 性和 不可预 测性 , 因此 一直 被 认 为是 一类极其复杂 的肿瘤 。
GS IT的发病率极 低 , 据文 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估计 是 1 5—2 /0 0 10万 人 ,
主要好 发 人 群 在 4 O~7 0岁 , 位 年 龄 5 中 8岁 , 性 稍 多 于 女 男
。可 发生 于全 消化 道 , 好发部位 依次为 胃(0 一 0 、 6 % 7 %)
小肠 (5 一3 % ) 大肠 和 阑尾 ( % ) 2% 5 、 5 及食 管 ( % 一3 ) 2 % 少数 (<5 ) % 可发生于 胃肠 道外 , 括 网膜 、 系膜及 腹膜 后等 。其 包 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d i a g no s i s a nd t r e a t me nt o f g a s t r O i nt e s t i na l s t r o ma l t u mo r
FU Ya r u, GAO T i a n h u i , CUI Ya o, CAI L i h o n g
为 胃 。G I S T的发 病 机 制 与 c . k i t 或 血 小 板 源 性 生 长 因子 受 体 d( P D G F R c  ̄ ) 的活 化 突 变 有 关 。 G I S T确 诊 依 靠 病 理 学 , 治 疗 上 以 外 科
手 术 和 分 子 靶 向药 物 为 主 , 其预后与肿瘤大小、 发生部位 、 核 分 裂 象 等 多 种 因素 有 关 。
4 5 0 00 3,Chi na
【 A b s t r a c t 】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t r o m a l t u m o r( G I S T )i s o r i g i n a t e d f r o m t h e m e s e n c h y ma l t i s s u e o f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t r a c t ,
e s i s o f GI S T i s r e l a t e d t o c — k i t o r p l a t e l e t - d e r i v e d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 a l p h a( P DG F Rc t )a c t i v a t i n g mu t a t i o n .C o n —
宣脑 堂 和壁 学盘 查 o l 5蠡 E - l 1 月匀 4卷箜 1 1 靼
d o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5 7 0 9 . 2 0 1 5 . 1 1 . 0 3 7
C h i n 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H e p a t o l , N o v 2 0 1 5 , V o 1 . 2 4 ,N o . 1 1
【 Ke y wo r d s 】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t r o m a l t u m o r ; c - k i t ; P D G F R o t ; D i a g n o s i s ;S u r g e r y ; T a r g e t e d d r u g s
a c c o u n t i n g f o r 1% ~ 3 % o f d i g e s t i v e t r a c t t u mo r s.t h e mo s t c o mmo n o r g a n t h a t GI S T i n v o l v e d i s s t o ma c h.Th e p a t h o g e n -
f i r me d d i a g no s i s d e p e n d s o n pa t h o l o g y. Th e ma i n l y e fe c t i v e t r e a t me n t s i nc l ud e s ur g e r y a n d mo l e c u l a r t a r g e t e d d r u g s . T he p r o g no s i s i s c o r r e l a t e d wi t h t u mo r s i z e,t h e o r g a n t ha t t h e t u mo r i n v o l v e d,n uc l e us mi t o t i c c o u n t s a n d o t h e r f a c t o r s .
胃 肠 间质 瘤 的诊 治 进 展
付 亚如 , 高 天慧 , 崔 瑶, 蔡 利 红
河 南省 人 民 医 院 ( 郑 州 大 学人 民 医院 ) 肿瘤科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3
【 摘要】 胃肠间质瘤 (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t r o m a l t u m o r , G I S T ) 是起源于 胃肠道间叶源性的肿瘤 , 占消化道肿瘤的 1 %~ 3 %, 最好发部位
De p a r t m o v i n c e P 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P e o p l e ’ S Ho s p i t a l o f Z h e n g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Z h e n g z h o u
【 关键 词 】 G I S T; c — k i t ; P D G F R a ; 诊 断; 手术 ; 靶 向药 物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3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5 7 0 9 ( 2 0 1 5 ) 1 1 —1 4 1 2— 0 3 收稿 1 3 期 : 2 0 1 5 — 1 0 . 1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